古代文学魏晋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古代文学复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
名词解释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为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他们都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
故文学史上称之为“三曹”。
竹林七贤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由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人谓之竹林七贤”,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宫体诗宫体诗盛行于梁后期和陈,其主要是对女性的描写和抒情咏物写景之作,诗风轻靡绮艳,与当时社会和时代风尚紧密相关,对于后来的律诗,特别是五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齐梁时期随着声律的兴起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格律严谨、对偶规整,将文字按照四声音调的不同进行规则排列,使诗歌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体诗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
汉无名氏做,非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处于东汉末年。
南朝梁萧统将其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文人的仕途失意之感,充满了感伤情调,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互现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事为主。
通过互现法的运用,《史记》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还能照顾到历史的真实性。
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古代文学魏晋笔记整理
一、建安文学(1)古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国第一位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作品《观沧海》《蒿里行》。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足,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2)曹操诗歌内容曹操的诗,现存20余首,都是乐府诗,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和五言成就最高。
从思想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应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如《蒿里行》,写的是关东义军联合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②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包括他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军牧民,为之轨则”,主张以法治理国家,同时提倡省刑薄赋。
后者如《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3)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1、曹植:背诵《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点总结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文言小说、演讲和散文等。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成就,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和特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 兴起了辞章派文学辞章派是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之一。
辞章派的代表性作品是《楚辞》和《乐府诗集》。
这些作品以辞章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和抒情性,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
2. 文言小说的兴起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汉演义》和《东汉演义》。
这些小说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背景,运用虚构的情节和对话,展现了人物的个性和命运,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3. 诗歌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以五言古诗为主,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和《乐府诗集》等,这些作品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4. 辞章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辞章文学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作品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辞章文学注重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了后世文学家的文学表达能力,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 陈寿陈寿是魏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三国志》。
《三国志》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成为中国传统史书的典范。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等。
魏晋 古代文学笔记
简述谢朓对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继承和发展:1.谢朓的山水诗继承了谢灵运景物描摹细腻、画境清新自然的特点,总体上呈现清新流丽的风格。
他的诗没有大谢因过分雕琢与追求新奇而产生的生硬晦涩之感,故显得流畅自然而又色彩明丽。
谢朓的诗歌多能把自己的情感意趣,自然地融入到景物之中,以情入景,以景结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谢朓的诗大都以写景见长。
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构造清丽的意象和淡远的意境。
在写作上,也不像谢灵运那样一一记述游历过程,寓目成句、随意铺排,而更多地对自然景物作选择、提炼,重新加以组合,从而摆脱文人诗常见的冗长、深芜的弊病。
大谢诗中很容易找到的病句累句,在谢朓诗中极为少见。
从而使他的诗歌语言更加浅近、精炼,并且更加诗意化。
3、谢朓也和谢灵运一样,善于炼字琢句、熔铸警句。
对仗工整,造语自然精练,音韵和谐流畅。
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 P1054·谢朓以新体写山水,新体诗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注重声律和语言的运用。
谢朓自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正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艺术审美要求。
在声律和境界上已开唐人律诗先河。
这是小谢对大谢诗歌创作的发展与超越。
•魏晋南北朝赋:1、赋篇题材的扩大。
魏晋赋篇的题材广泛,除了原有的宫殿、田猎、山水、京都题材之外,游历、伤别、悼亡、花鸟草虫等题材的作品都涌现出来。
2、赋篇抒情成分的加强。
在五言抒情诗和田园诗以及山水诗的影响下,许多赋篇中抒情的成分大为加增。
怀恋乡土、友人,感慨兴衰变化,希望建功立业而理想不得实现的苦衷等等情怀都得以强烈的抒发。
3、写作技巧的不断完善。
赋篇受骈俪之风的影响,对仗工整,讲究用典,音韵和谐。
魏晋南北朝赋篇的种类:分类叙事赋:代表作《洛神赋》《三都赋》《哀江南赋》等。
咏物赋:代表作谢庄的《月赋》、谢惠连的《雪赋》等抒情赋:抒写文人政治理想与失意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搜神记》: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
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笔记整理一、元明清文学的艺术地位——中国古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终结。
举例: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
小说: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渊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古典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成熟(小说至唐而一变·鲁迅语)宋元——话本——更趋成熟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很高的成就清代——文言小说《聊斋》、《儒林外史》长篇白话小说《红楼梦》古典小说发展最高阶段诗文词:元代百人流传明清数千之多明诗: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四千多人·《全唐诗》所收作者的两倍清诗:数以万计《全元文》作者3000余人·60巨册·3万多篇叶恭绰《全清词抄》3196家·唐圭璋《全宋词》1331家二、元明清文学的发生背景。
1、政治方面2、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3、社会市井文化的繁荣发展:世俗化与个性化三、元明清文学的特点。
(一)文学样式的主流由传统诗文变为戏曲小说·文学发展由雅趋俗(二)更名“人化”的文学(三)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新思潮(四)语言表现出明显的近代性·民族性·地域性(五)数量多·规模大·海涵一切的集大成面貌第一章元杂剧概说1、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2、元杂剧的发展概况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4、元杂剧的内容分类5、元杂剧作品的流传与版本一、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艺术发展·社会现实两方面提供了契机1、中国戏曲发展经历1、1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
原始歌舞周朝“优人”伎艺汉代“百戏”中之角抵1、2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1、3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2、1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废除科举等元蒙统治政策·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古代文学史笔记-魏晋南北朝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第一章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二章 正始之音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文学知识点魏晋时期的文学那可老有意思了。
咱就说魏晋的文人吧,一个个都特有个性。
那时候的社会环境有点乱哄哄的,可这乱也给文学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机。
那些文人呢,就像一群在乱世里找乐子、找自我的小精灵。
就拿建安七子来说吧,他们的文章写得可棒了。
那文字里充满了对现实的感慨,又有着一股想要改变世界的冲劲儿。
像曹操,他既是个大政治家,也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
他写的诗,那气魄大得很,读着就感觉他是个特霸气的人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你看这画面感多强,感觉他站在那碣石山上,眼睛里看到的不只是大海,还有他心里广阔的天下呢。
还有竹林七贤,这七个人就更有趣了。
他们整天在竹林里喝酒、弹琴、写诗、聊天,逍遥自在得很。
嵇康那是又帅又有才华,他打铁的样子肯定特别酷。
他的文章里总是透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那些繁文缛节的不屑。
阮籍呢,这家伙心眼儿多,他心里有想法,可又不能直说,就只能借着写诗来抒发。
他喝醉酒躺在美妇人旁边,别人都说他不检点,其实他才不在乎呢,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那些老古板的礼教。
魏晋的文学作品体裁也很丰富。
五言诗在这个时候就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那五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能把感情表达得很细腻。
而且这个时期的文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了,不再只是歌功颂德。
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死的思考都写进了文章里。
再说说志怪小说吧,那里面全是些奇奇怪怪的故事。
什么神仙鬼怪、妖狐蛇精的,可吸引人了。
这些故事虽然看起来荒诞,但是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想法和愿望。
比如说希望有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之类的。
魏晋文学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和别的朝代的文学都不一样,充满了那种肆意洒脱、自由奔放的气息。
我们现在读魏晋文学,就像是和那些古人交朋友一样,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能从他们的文字里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魏晋文学啊,真是值得咱们好好品味一番呢。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强调“文以气为主”,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以放达为风骨,寄情于诗酒,对后世文人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自然率真,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隋唐文学
1. 唐诗:唐代诗歌繁荣,出现了众多流派。
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中唐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晚唐有李商隐和杜牧。
2.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3. 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文言小说,内容多为神怪、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三、宋元文学
1. 宋词:宋代流行的诗歌形式,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话本小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 元曲:元代兴起的戏曲形式,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元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杰出诗人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杰出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
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
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
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
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1.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等不同的文字形式。
2.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合,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楚辞、《左传》等作品,以及孔子的《论语》。
4.先秦时期散文的兴起:例如《庄子》、《韩非子》等作品。
二、汉代文学1.古文运动:以史书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2.新文学的兴起: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3.乐府民歌的出现:乐府民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
4.古琴文化的兴起: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个别琴谱被后人列为古代文学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乐府民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发展呈现出洞庭诗派、东方朔诗派等不同的流派。
2.与佛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诗歌。
3.世说新语的出现:《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著作之一,以记事故障的方式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四、唐代文学1.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杜甫、李白等被称为“诗仙”。
2.近体文学的发展:近体文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骈文、诗词等。
3.散文的独立地位:唐代的散文有独立的发展趋势,代表作品有韩愈的《韩文公集》等。
五、宋代文学1.诗词的发展:宋代诗词以古文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元曲的创作: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等。
3.散文的发展:宋代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突破,代表作品有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
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
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主要内容有: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
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
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
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
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
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
“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
《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复习
玄言诗:专门阐述老庄哲理的诗歌。真正宣扬道家思想、枯淡寡味的玄言 诗始于西晋。东晋时,文学成为玄学的牺牲品,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已 完全失去文学的趣味,几乎不成其为诗了。但是,玄言诗却成了我国山水诗 的萌芽。 田园诗:东晋出现了一位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 明。魏晋以来的诗歌创作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艺术特色 1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是对咏史诗创造性发展。 2文词典正而有怨气,内容精当而切时弊,具有古代讽谕诗的情致。 即钟嵘《诗品》所谓:“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征引古事,语有来历, 故曰“典”;发泄牢骚不平之气,故曰“怨”;陈古刺今,批评社会现实,故曰“得讽 谕之致”;无论借史咏怀,还是陈古刺今,皆深刻恰当,故曰“精切”。“得讽谕之致” 是最主要特征。 3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为“左思风 力”。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1.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 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当时统治阶 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道德虚伪现象,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正 始文人面对远为严酷的现实,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 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换言之,建安文学中占 主导地位,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只有阮籍、嵇 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 就较大。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具有广阔历史意义的悲哀。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独 感。《咏怀诗》的核心内容,是带有哲理性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并且集中于 个人的内在意志与外部力量相冲突,生命从根本上无法获得自由这样一个命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先秦两汉魏晋(第三版)》读书笔记模板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先秦两汉魏晋(第三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先秦 两汉魏晋(第三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版
古代文学
乐府
中国
战国策
课程
墨子
中国
作家
作品 吴均
孟子
古代文学
陶弘景
郦道元
左传
陆机
国语
庄子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先秦两汉魏晋(第三版)》原为我社出版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国家开放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此书将与我社2016年修订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配套使用。 本书全套分为三册:上册“先秦两汉魏晋部分”;中册“隋唐五代宋辽金元部分”;下册“元(续)明清部分”。 本册收录了先秦两汉魏晋时期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特别收入了一些重要的古代文论篇目,如《典论·论文》等。 这些作品按作家时代的先后编排;同一作家的作品,则以诗、词、曲、文、小说、戏剧的顺序分类编次。这与历 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进度安排基本吻合。为方便读者阅读,注释立足于疏通文字,尽可能简明扼要;有的 地方则选列几种说法,供参考。对作家的生平事迹仅作简略介绍,一般采用通行的观点。
Hale Waihona Puke 读书笔记讀了古謡諺、神話部分,註釋總有小瑕疵。 要考了,没时间细看了,翻一翻用于应付那种给句子问作者篇名的题目,要是默写和填空就没辙了。 半小时浏览,记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基本把握住一段时期的作品了:总体来说两大类:散文和韵文关键词一:神 话、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赋、乐府、文人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安文学(1)古乐府诗的杰出代表:曹操,中国第一位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作品《观沧海》《蒿里行》。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足,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曹丕《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1、曹植:背诵《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起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
借问叹着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尘路。
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和依?2、简答:曹植前后诗的对比: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特点:主要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写了游侠儿的豪情与壮志。
“白马饰金给,连翩西北驰”白马骁勇健美,少年勇武潇洒;“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宿昔秉良弓····性命安可怀”表现了他愿为国捐躯、建功立业的心愿。
因为曹植少年时很有文学才华,颇受曹操赏识,曾一度欲立为太子。
他为人不饰雕饰,流放不羁,过着贵公子的豪逸生活,具有满腔的建功立业的抱负。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内容分为四类:①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如《野田黄雀行》中写恶势力的强大,朋友的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以幻想结束,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②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旨在抒发自己的失意。
如《七哀》“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以孤妾自喻,表失意之情。
③述志诗。
如《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表示愿意为伐吴效力,但报国无门,充满慷慨之音。
④游仙诗。
如《远游篇》中所描写的神仙境界皆明净高洁,实际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
曹植的诗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4)建安七子:指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其中王粲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七子”的创作风格共同特点体现为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内容上包括反映现实、渴望建功、对动乱之中人生的哀叹以及高扬个性;诗文以慷慨悲凉为主体风格;语言形式上以五言诗为主。
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等。
(5)“建安风骨”: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6)竹林七贤:指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七位名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其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代表作有阮籍的《咏怀诗》(咏怀诗82首)等。
背诵阮籍《咏怀诗》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相思。
二、两晋诗坛(1)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2)太康文学:西晋太康年间,文人自觉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主义文风盛行,追求文学的华美,代表作家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这一时期的作品特征是①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②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③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代表人物:陆机、潘岳。
陆机有《赴洛道中作》二首、《招隐》《悲哉行》;潘岳:《悼亡诗》三首、《河阳县作诗》两首(3)左思以《三都赋》名震京都使洛阳纸贵,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4)为什么称左思的《咏史》八首有建安风骨?因为左思他直接跳过太康诗风,而继承了建安风骨,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耳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5)郭璞的游仙诗以“游仙”为题材(6)玄言诗的特点“理乎其辞,淡乎寡味”三、陶渊明(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1、自然是其诗歌的总艺术特征。
表现为诗歌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烈色彩、没有曲折结构,而是自然流露,如《归田园居》其一;他的自然还表现为将日常生活诗化,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然而也诗意盎然。
2、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通过描写普通、日常生活之事,却表达了景物融为一体的心境,如《饮酒》其五就是一首富有哲理、韵味的田园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就写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到尘俗喧嚣的干扰。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浑融的佳作。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凡的事物:村舍、鸡犬、桑麻、豆苗等等,但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如《拟古》其三:“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如何?”似乎燕子在问诗人,其实是诗人内心的直白他的归田园居的决心。
(2)背诵:《归田园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四、南北朝民歌(1)南朝民歌按地域不同分为长江中下游的吴歌(326首)、长江中游江汉流域的西曲(142首);吴歌以爱情诗为主,西曲有爱情,更坦率直白但是也有相思、羁旅(旅人商妇)的内容。
南朝民歌大都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背诵《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杂曲歌辞)(2)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郭茂倩)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梁:梁代;鼓角:乐器,鼓和号角;横吹曲: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
)(3)北朝民歌《木兰诗》《敕勒川》(4)《木兰诗》的意义:1、成功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她把祖国和亲人的爱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优质品质,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其可贵。
2、此外,《木兰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描写有繁有简,裁剪精当而结构严谨;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诗中的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夸张、比喻的运用,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其中既有自然朴素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的律句,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五、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1)谢灵运诗歌的特色:1、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2、富丽精工、雕琢工笔,真实再现山水的客观景象3、重客观描摹,轻真情实感的抒发4、诗歌公式化:写水+写山+所闻+所思+堆砌用典+拖一条玄言尾巴5、有佳句无佳篇6、描摹了谢灵运人永嘉太守时的江浙一带的风光背诵《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2)从《拟行路难》其四、其六,来总结鲍照诗歌的艺术特征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是“俊逸豪放,奇矫凌厉”1、当时鲍照的诗歌被称为“险俗”,“险”:在贵族当权的时代为寒门庶卒鸣不平,如《拟行路难》其六中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不仅是为士卒鸣不平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俗”以描摹古代民歌为主明白晓畅,《拟行路难》便是模仿汉乐府而作的诗歌。
2、与那个时候玄言诗山水诗不同的是他继承了建安诗风,慷慨激昂。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将满腔愁闷抒发出来,显得慷慨激昂。
3、他的诗歌大多以七言诗为主,为唐代七言诗打下了基础。
4、具有语言魅力,以“才俊俊逸”著称。
《拟行路难》其四、其六,虽明白晓畅,朗朗上口,但是其中感情充沛,其六中充满亲情的温暖,意味深长。
5、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背诵: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六、永明体与齐梁诗坛(1)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也叫永明体。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2)什么是四声?平上去入(3)什么是“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旁纽、正纽、大韵、小韵(4)背诵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5)两谢诗歌比较:同:1、都是创作山水诗的高手2、都善于精工雕琢语言,描摹山水景色异:1、谢眺在客观描摹山水时,能够将感情融入其中,做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谢灵运没有。
2、谢眺创作的山水诗已经退掉了玄言诗的尾巴3、谢灵运是有佳句无佳篇,谢眺既有佳句也有佳篇4、谢眺的诗比谢灵运更加清新自然。
(6)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宫体之称始于萧纲入主东宫时。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以宫廷生活为描摹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糜缓弱。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