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与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探究。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延伸,被更广泛运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现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一、追问让学习欲望得到激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适时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到好处的追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学生思考的延续性。
案例:“年、月、日”教学导入
教学“年、月、日”,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今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子今年过第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子今年各多少岁?
追问一: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年过一次生日。
追问二:现在爷爷过的生日居然比孙子少,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追问三: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系。
追问四: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
孩子回答:50.7%表示姚明投了100个球,进了(稍微停顿了一下)50.7个球。
教室里一片哗然。
教师笑了笑,没有评价,而是把目光投向学生。
有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怎么能有0.7个球,应该表示姚明大约进了50个球。
又有小手高高地举起:用四舍五入法,姚明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51个球……
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
教师又追问一句: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有孩子像悟到了什么:50.7%表示姚明如果投了1000个球,进了507个球。孩子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7个球的问题。
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刚才那个孩子用了一个词“如果”,用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2007年姚明是不是只投了100个或1000个球?
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肯定不是!
教师追问:那么命中率50.7%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片刻的思考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
教师仍然叫起了那个男孩。这次,男孩充满自信地说:命中率50.7%这个数是姚明2007年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50.7个球……
“姚明2007年投球的命中率”这条随机产生的信息,教师第一个追问直击问题本质50.7%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未必一定要准确,但是学生的回答肯定能很好的展现他们此时的认知状态和知识经验基础。当学生回答姚明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51个的时候,教师马上追问姚明只
投100个球吗?当然答案是显然的,却能引领学生继续思考,问题的本质。此后有学生说姚明投1000个进了507个,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再追问姚明2007年是不是只投100个或者1000个?那么学生对命中率50.7%是怎么得到的,就变得水到渠成了。课堂的生成资源很多,教师应能迅速的抓住有效的资源并充分利用,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引领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把课堂上即兴产生的问题提升成螺旋式上升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逐步对百分数这一概念进行构建,最终达成共识——50.7%只表示中球的个数和投球的个数的比较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教师的追问不是逼问,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适当的点拨、合理的引领、有效的搭连,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数学思维的提升水到渠成,数学情感的体验水到渠成。
三、追问让知识产生过程得到还原
标准强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适时的追问,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概念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接受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积极主动地理解体会概念。
案例:“倍数和因数”
师:请找出2的倍数。
生1:2、4、6、8、10。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1:我是这么找的,2的1倍是2,2的2倍式4,2的3倍是6,2的4倍是8,2的5倍是10,所以2、4、6、8、10都是2的倍数。
师追问1:谁能接着找下去?
生2:12、14、16、18、20。
生3:22、24、26、28、30。
师追问2:找得完吗?
生:找不完。
师追问3: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示2的倍数的个数吗?
生1:很过很过。
生2:无数个。
师追问4:2最小的倍数是几?最大的倍数呢?
生:2是最小的倍数是2,2的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倍数。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恰当的追问,教师
组织创造一个适宜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地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中接受理解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追问,不仅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而且能够使问题的本质有阶梯性地一层层呈现出来,使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知识信息得以碰撞,从而达成共享、共生、共长。
四、追问让学生思考过程得到展现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其中包括想象、类比、联想、直觉、顿悟等方面,而且有严谨理性的证明过程,通过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偶尔会存在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等现象,通过教师及时的追问,使学生及时的还原思考过程,把问题解决得更严谨更清晰更有条理。
案例:晓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