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图书馆或网络上的有关蝴蝶的资料。
2.蝴蝶幼虫、蛹和成虫的标本或照片。
3.蝴蝶饲养箱及相应的蝴蝶食物。
4.绘图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蝴蝶的话题,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2.展示蝴蝶的照片或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蝴蝶的外观特征。
阶段二:学习蝴蝶的生命周期(20分钟)1.向学生介绍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幼虫、蛹和成虫标本,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外观特征。
3.给学生分发或展示蝴蝶的生命周期图,让他们按照阶段安排顺序。
阶段三:观察蝴蝶的生命周期(30分钟)1.将蜂蝶的幼虫转移到饲养箱中,并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2.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阶段四:制作蝴蝶绘图(30分钟)1.学生使用绘图纸、彩色铅笔和胶水制作蝴蝶绘图。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不同种类的蝴蝶。
3.学生可以在绘图上标出蝴蝶的名称、特征和生命周期。
阶段五:展示和分享(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蝴蝶绘图,并介绍其特征和生命周期。
2.学生互相评论和分享彼此的绘图作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交流意见。
阶段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学生回答问题,评价自己在观察和绘图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蝴蝶的知识。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在户外野外寻找蝴蝶及其幼虫,观察它们飞舞和觅食。
2.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关蝴蝶的阅读材料,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3.学生可以采集一些蝴蝶翅膀的照片,进行制作蝴蝶翅膀的手工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永远的蝴蝶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了蝴蝶的生命周期和特征。
他们在观察和制作绘图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1)文章主题:本文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蝴蝶象征意义:蝴蝶在文中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语言特点:本文语言优美、抒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蝴蝶翩翩起舞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蝴蝶。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吗?(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永远的蝴蝶》,就是以蝴蝶为线索,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2.自主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以蝴蝶为线索,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3.文本细读(1)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蝴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提问:蝴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美好、短暂和脆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4.语言品味(1)学生细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优美的句子?(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蝴蝶的翅膀如同彩色的丝绸,轻盈地飘舞在花丛中”,“它们的生命如此短暂,却把美丽留给了世界”等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3. 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 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
4. 朗读训练:学生齐读、分组读、个人读,体会课文情感。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写作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经历。
2. 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近自然,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和保护。
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和生命脆弱的散文。
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蝴蝶和花的故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蝴蝶与花的共生关系,以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2.2 生字词解析:蝴蝶(húdié):昆虫,翅膀美丽。
盛开(shèng kāi):花朵完全展开。
脆弱(cuìruò):容易受伤或破坏。
共生(gòng shēng):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讲授法: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蝴蝶和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小说中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3、体会悲剧的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理解小说中“雨”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2、难点(1)领悟小说的主题,理解悲剧的深层内涵。
(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妙,如以“蝴蝶”为线索贯穿全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蝴蝶图片)同学们,蝴蝶是美丽的象征,它们翩翩起舞,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生机和色彩。
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
2、作者简介陈启佑,笔名渡也,台湾省嘉义市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文风简洁明快,富有情感。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梳理情节(1)指名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总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在一个雨天,“我”的恋人樱子帮“我”寄信,不幸在过马路时被车撞死的故事。
5、分析人物形象(1)文中的“我”和樱子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2)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3)教师引导总结:“我”:深情、痛苦、自责。
樱子:温柔、善良、美丽。
6、细节描写(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例如:“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
”这句描写表现了樱子的美丽和安静。
(3)再如:“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这一细节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7、象征手法(1)小说中多次提到“雨”,“雨”有什么象征意义?(2)学生思考发言。
(3)教师总结:“雨”象征着不幸和灾难,营造了悲伤的氛围。
8、以“蝴蝶”为线索(1)探讨“蝴蝶”在文中的作用。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永远的蝴蝶》是一篇描写亲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相依为命。
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孩子通过与一只蝴蝶的互动,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提问:“亲情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之情。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五、评价方法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写作技巧: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6.2 相关读物:其他关于亲情、家庭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文章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七、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爱情、生命的深刻感悟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我”的情感变化。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以“永远的蝴蝶”为题的深刻含义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凄美的音乐,如《梁祝》,营造出悲伤的氛围。
(2)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关于爱情的凄美故事。
(3)引出课题《永远的蝴蝶》,并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等,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我”和“樱子”的语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2)例如,“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这句话表现了樱子的美丽、温柔和安静。
(3)“我”在得知樱子的死讯后的心理描写,如“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体现了“我”的痛苦和悔恨。
5、分析环境描写(1)让学生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思考其作用。
(2)如“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6、探讨小说主题(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2)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小说主题:通过描写“我”和樱子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失去爱人的深深痛苦和无尽思念。
)7、理解标题的含义(1)提问: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2)引导学生从蝴蝶的象征意义、与小说情节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2. 掌握蝴蝶的食性和繁殖方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蝴蝶的基本特征及生命周期;2. 蝴蝶的食性和繁殖方式;3. 蝴蝶的保护和生态意义。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先向学生们展示一张美丽的蝴蝶图片,并引导学生们对蝴蝶有何了解和感受。
导入:学生们自由思考并分享自己对蝴蝶的认识和印象。
学习活动:1.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蝴蝶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2. 通过展示视频,学习蝴蝶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3. 学生观察实际蝴蝶标本,感受蝴蝶的美丽和多样性;4. 学生观察实验:在园中搜集蝴蝶的食物并观察其取食行为;5.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蝴蝶模型,了解蝴蝶的翅膀结构和飞行原理;6. 学生观察实验:观察蝴蝶的交配过程,并记录下所见所闻;7.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蝴蝶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了解蝴蝶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蝴蝶的特征和生命周期,强调蝴蝶的生态保护意义。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参观蝴蝶园,亲身体验蝴蝶的多样性与美丽。
四、教学资源1. 蝴蝶的图片、视频、标本等;2. 剪纸材料、彩笔、剪刀等制作蝴蝶剪纸作品所需的工具;3. 实验所需的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取食器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剪纸作品和蝴蝶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实验数据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展示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蝴蝶的基本特征、生命周期、食性和繁殖方式,并体验蝴蝶的美丽与多样性。
学生们在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中培养了观察能力、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剪纸和设计制作蝴蝶模型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通过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的编写,学生们对蝴蝶的生存现状和保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永远的蝴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吗?二、阅读课文(10分钟)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蝴蝶经历了哪些变化?它们的生命力如何?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蝴蝶象征着什么?它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深入分析与感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蝴蝶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感悟,如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
五、拓展与延伸(10分钟)1.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故事情节和主题。
2.学生反思自己对蝴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蝴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的生命力和美丽。
2.开展蝴蝶保护和生态环境宣传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体会蝴蝶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保护蝴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讨论问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3.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5. 总结提升:总结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友情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情感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3. 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活跃程度、观点表达及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3. 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亲情、友情的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永远的蝴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故事《永远的蝴蝶》,帮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
准备《永远的蝴蝶》故事的文本或视频。
准备讨论问题和活动的材料,如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
1. 阅读故事:
教师向学生朗读《永远的蝴蝶》故事,或播放故事的视频,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 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如友谊、珍惜、关爱等,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活动设计:
教师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绘画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主题。
通过《永远的蝴蝶》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和珍惜。
通过阅读故事、讨论问题和参与活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思考和讨论道德和价值观,培养珍惜友谊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感受主人公蝴蝶的坚持与勇气。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远的蝴蝶》的阅读与理解。
2. 讨论蝴蝶的形象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 练习朗读、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表达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远的蝴蝶》文本。
2. 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时间和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和背景。
b. 引导学生关注蝴蝶这一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讨论蝴蝶的形象(15分钟)a. 老师展示相关蝴蝶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b.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印象和感受。
c. 讨论蝴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 朗读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b. 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5. 写作练习(15分钟)a. 老师给出一个与蝴蝶相关的写作话题。
b. 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续)6. 分享写作成果(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
b. 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结合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永远的蝴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蝴蝶》教案1一、学习目标1、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2、学习小说的构思方法和写作结构二、教学步骤1、导入:图片或动画:雨夜——蝴蝶——信。
提问:请大家运用想象和联想,构思一个小小的故事,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
(5分钟——构思、表达)2.范读——抒写(粗读)“好,现在同学们听下面这段故事,看看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是怎样利用这些内容构成一段凄美的小故事的。
”提出要求(范读):①用25个字概括本文的情节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①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不幸的事。
②作者对恋人浓重的爱,深沉的眷恋——通过悲剧性情节使读者感受审美的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3.启发性鉴赏(精读)总旨:极具悲剧美的意境是怎样创设的。
(为了创设这样一副人生的悲剧情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即图片展示的三个意象在这样一个悲剧美的营造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塑造意象(蝴蝶的表面象征——深层象征——对作品的意义)a.作者是怎样运用蝴蝶这个意象的?(从文中划出句子)提示:标题是《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b.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永远的蝴蝶》?提示:“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而“永远”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樱子虽然死了,但是她永远会在“我”的心里。
c.为什么在文中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提示:蝴蝶的外形会给我们什么印象?美丽、五彩斑斓;轻盈,流连花间……总之,蝴蝶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d.樱子具有以上这些特征吗?从哪里得出的这个结论?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樱子的语句。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的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和珍贵,培养正确的生命观。
(3)培养学生对待挫折和困难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课文注释、讨论问题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内容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3. 生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生词。
(2)教师给出例句,学生运用生词进行造句。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生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
《永远的蝴蝶》教案《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永远的蝴蝶》一文建议一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这类课文应体现学生“自主”的精神,所以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主阅读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永远的蝴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永远的蝴蝶》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教学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欣赏体味作品创造的悲剧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其意义,领会小小说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
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
(8分钟)[要求]: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
[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人物:“我”和樱子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伤、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
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
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
(15分钟)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提示]:樱子说她可以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
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明。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表达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永远的蝴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情感。
(3)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修辞手法。
3.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根据课文《永远的蝴蝶》创作一篇小故事或散文。
(2)选择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五、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永远的蝴蝶》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6.2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
《永远的蝴蝶》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永远的蝴蝶》。
本文是一篇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小蝴蝶面对困境坚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配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永远的蝴蝶》。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蝴蝶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师举例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
4. 朗读感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情感把握,引导学生体会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六、板书设计《永远的蝴蝶》1. 小蝴蝶:坚强、勇敢、善良2. 写作手法:细节描写七、作业设计1. 给父母讲述小蝴蝶的故事,感受小蝴蝶的勇敢与坚强。
2. 运用本课所学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中长辈的感人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蝴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勇敢与坚强,以及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永远的蝴蝶》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永远的蝴蝶》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永远的蝴蝶》原文。
5.2 相关读物: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为学生阐述作品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教案 永远的蝴蝶
教案永远的蝴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小说中的情感,体会悲剧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其巧妙的构思。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难点(1)理解小说以“雨”为背景的象征意义。
(2)领悟小说主题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蝴蝶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蝴蝶,你们会想到什么?蝴蝶总是给人一种美丽、轻盈、自由的感觉。
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永远的蝴蝶》,却赋予了蝴蝶不一样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作者陈启佑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为学生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情节分析(1)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将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讨论:小说的情节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5、人物分析(1)让学生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思考:主人公在遭遇不幸后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6、环境描写(1)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语句,分析“雨”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2)讨论:“雨”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义?7、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蝴蝶”为题?8、课堂总结(1)回顾小说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强调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9、布置作业(1)写一篇关于《永远的蝴蝶》的读后感。
(2)推荐阅读陈启佑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悲剧之美和人性的温暖。
通过这篇小说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永远的蝴蝶》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2)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永远的蝴蝶》课文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图片、卡片、写作纸张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永远的蝴蝶》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情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写信给故事中的角色等。
(2)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展示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相关阅读:(1)推荐与《永远的蝴蝶》主题相关的读物,如其他感人的故事、传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蝴蝶》教学设计宁波外事学校张玉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学情分析】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法/学法】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基于微博良好的学生粉丝基础,按照惯例,我在微博上发起课文话题,学生预习后在微博上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化手段进行预习和交流,为课堂造势,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2、要求学生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广博的学习资源开拓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引导学生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同课题微电影。
(设计意图:这种新颖的自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悲剧美的体验,尤其对学习作者高超的小小说谋篇布局技巧大有帮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2分钟)在学生朗诵诗句后,过渡:这是一首感动我们每一个人的诗歌,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主题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学习目标,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迅速进入我预设的上课状态。
二、梳理情节,审美人物——入“蝶”之境(5分钟)利用网络资源请学生欣赏示范朗读视频。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问:小说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那么,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指出这是一部小小说(微型小说),并点出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在一个春日的雨夜,恋人樱子因为帮“我”过街寄信而遭遇车祸,年轻的生命消逝,留给“我”深深的伤痛。
生找出相关语句,明确:本课的樱子形象并没有实写,只有在语言、神态、动作、着装方面的淡淡几笔,我们仍能感觉到沉浸在热恋中的樱子是个温柔体贴、年轻美好的姑娘。
合乎学生整体感知小说后最直观的体验是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认识这样的认知规律。
对“悲剧美”概念的适时提出,有利于对整堂课的宏观把握。
樱子的美与好,加深了悲剧感。
引入鲁迅的名句:“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提出“悲剧美”这一贯穿本堂课始终的名词。
学生初步感知“悲剧美”概念。
三、品评鉴赏,合作探究——识“蝶”之美(24分钟)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刹那间,这么美好的、和你深深相爱的女孩却因为帮你寄信而永远地离开了你,你在那一刻是什么样的心情?问: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这种心情?小小说的悲剧美有哪些常见的表现方式?(1)环境的渲染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
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过渡:让我们一起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经常体现环境描写上,这才有了浓浓的化不开的悲伤和震撼,让每一个读者在唏嘘感慨不已的同时永世铭记。
教师结合学生预习时在微博上围绕“雨”字提出的问题整理后进行连环提问:在作者的笔下,文中哪些句子写“雨”?作者是如何描写学生自由诵读,换位思考,以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感同身受主人公失去樱子那一刻的心情——悲伤、悔恨、痛苦、伤感、自责。
学生结合预习时在微博上集中关注的“雨”、“信”、“蝴蝶”三个元素,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环境”、“布局”、“意象”三个方面来学习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学生明确“雨”是本文渲染和强化的自然环境。
学生发现:文中对“我”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雨的变化,反映“我”的心理变化。
学生逐层解读,查找圈划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阴冷、灰暗的环境,是自然的春雨。
从学生预习成果中提炼要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使学生既能紧扣文本进行解读,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情感体验。
“雨”的?“雨”带给我什么心理感受?问: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巧妙的布局问:文中哪些地方提及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我”眼前模糊了,这是樱子与“我”最后的交集。
以上是常态,因为还没有发生事故。
但是……“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这雨是泪也是痛,是灾难和不幸的象征,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将伴随着“我”的生命,深入“我”的骨髓。
【悲痛】“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难,这雨是内心永远的痛。
【痛苦、悔恨、眷恋】学生明确:(1)交代“雨”是悲剧的起因;(2)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3)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在布局上,学生很容易明确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
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在了解了小小说的定义和写作要求后,查找圈划与“信”相关的句子:开头:“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母亲的信。
”中间:“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结尾:“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问:大家觉得这篇小说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在哪里?请男女生分别回答,来情境式设想、体验结婚对个人的意义。
问: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过渡: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
作者用最精炼的文字将时空人为放大,从而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3)诗化的意象问:本文有哪些意象?本文最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请学生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道呢?”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
学生观看课前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同课题微电影,并把全文最让人肝肠寸断的地方指向结尾:“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生明确:结婚是男人一生中最慎重的决定,也是女人一生中最期盼的幸福。
生明确:结婚的喜与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不绝,肝肠寸断。
学生明确:有不少意象,如“邮筒”、“灯火”等,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是标题中的“蝴蝶”。
学生明确:蝴蝶成了樱子的化身,象征着情人,也与象征物的共性。
问:蝴蝶为什么象征樱子?樱子和蝴蝶有什么相似之处?问:蝴蝶为什么象征爱情?爱情和蝴蝶有什么相似之处?问:为什么是“永远”的蝴蝶?象征着爱情。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樱子的美丽、轻盈和忽然逝去。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永远的蝴蝶就是永远的樱子,蝴蝶和樱子的生命都是美丽而短暂,这一特点本身就具有很浓的悲剧美。
学生结合预习时在eLearning校园教学资源库的资料查找,讨论明确:蝴蝶它神秘,绚丽,五彩缤纷,象征着美丽,这个跟爱情不谋而合,而且蝴蝶要经过长期的孕育才能破茧成蝶,这个跟爱情要经过风吹雨打才能天长地久是一样的道理。
由“梁祝”、“庄周梦蝶”等故事体味蝴蝶与爱情的共性: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除了象征美好的爱情之外,还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爱情的永留。
学生明确:“永远“两字衬托出两人的感情之深,表达了“我”对樱子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四、绵绵诗句,寄语笔下——诉过渡:环境的渲染、巧妙的布局、诗化的意象,这些都是常见的表现悲剧美的方式。
全文451个字,如同451个音符,学生把满腔感情化为诗句,创作完可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表达、释放情感。
不但充分发挥学前“蝶”之情(10分钟)敲打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教育专业学生素养较好、口语表达水平突出的特点,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
五、感悟人生,深化主题——致“蝶”之意(4分钟)问:悲剧已经发生,主人公该如何面对爱人的失去呢?过渡:有人说,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就是不能回头。
生命之谜就是: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我们的至亲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前行!善待他人,接受失去,直面人生,我们会发现悲痛之外,还有勇气。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欣赏歌曲《山楂花》:“就算我最后碎成粉末,也有你为我而活,只要我还能被你记得,我就是不朽的。
可是我先走了,纵然太不舍,别哭我亲爱的,你要好好的。
在时间的尽头,你定会看见我,唱着歌,在等你微笑着。
”从而体味到樱子化蝶后的几许期盼。
传递正能量。
歌词恰如其分地升华主题,乐曲的伤感有利于悲剧美的自始至终。
学生被这纯纯之爱所感动,同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六、课外迁移,拓展延伸——续“蝶”之缘要求学生:1、课后寻找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话,如“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2、课外寻找与本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
学生在iTools校园个人作业平台完成这两项作业任务并实现交流共享。
巩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对加深体悟本文匠心独具的小小说的写作技巧大有帮助。
【板书】永远的蝴蝶陈启佑环境的渲染——雨悲剧美巧妙的布局——信诗化的意象——蝴蝶【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力求突破以下四点: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细细读、反复品,使其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构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2、创新教法:运用微博、微电影、校园教学平台等学生最常用、乐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