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关注表达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情感

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情感

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情感人类是情感动物,情感是我们与世界和他人交流、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

正确地理解和表达情感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情感的本质情感是一种内在感受,是我们对外界刺激和事件的主观反应。

理解情感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接纳情感:理解情感首先需要接纳情感的存在。

情感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反应,对于任何情感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存在的合理性。

2. 分辨情感:了解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是什么,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产生。

通过分辨情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3. 探寻情感的来源:情感是内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探寻情感的来源有助于我们对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有时情感可能来自于我们对特定事件的解读,有时可能是过去的经历对当前情绪的影响。

二、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理解情感之后,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以便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连接。

以下是几种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和技巧:1. 用适当的词语和语气表达情感: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他人理解和共情。

例如,当感到生气时,可以使用“我很生气”来直接表达情感。

2. 注意非语言表达:除了言语表达,非语言表达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面部表情、姿势、眼神等都可以传递情感的信息。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非语言表达,确保与言语表达一致。

3. 积极倾听对方情感:在与他人交流中,积极倾听对方的情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当他人表达情感时,我们要用心倾听,给予关注和回应,以表达我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尊重。

4. 不以偏概全: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情感体验,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和否定他人的情感。

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才能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三、培养情感智商除了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情感智商也是重要的。

情感智商是指我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情感智商的方法:1. 观察和反思: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反应,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处理方式。

立足“点”“面”,关注表达形式

立足“点”“面”,关注表达形式
学校有位青年教师要 上《 猴 子种果树》 一课 , 由于 生语 文素养 中的核心作用 。 教师要凭借不 同类 型
是童话 , 对话 比较 多 , 老 师的教学 设计 就走入 了 的文本材 料 , 激 发学 生 的阅读 兴趣 , 培养 学生 的
“ 角色 朗读” “ 角色扮演 ” 的狭 隘的圈子。 在薛 法根 语 言感悟 能力 , 教给学 生学 习方法 , 增强 学生语 老师的评课活动 中 , 我们对这一篇 课文有 了全新 言运用 能力 , 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 的、 整体 的认 识 , 站 的角 度也 高 了 , 视 野也 开 阔 了。薛法根老师 的评课实 录。
二、留心“ 面” 。 适度迁移

篇好文章就好 比一幢雄伟 的建筑物 ,其框
教学中我们要 给学生有机 要 引导学生 揣摩课 文 的表达 形式 ,体会 表达 效 架结构尤为重要 。因此 ,
关注文本 中的起承转合 , 让 果, 关注表 达方式 的运用 。教师要 引领学 生领会 渗透谋篇布局的技巧 , 文如何 选材剪裁 、 布局谋篇 、 遣词造 句 、 起承转 教学的整体彰显灵动。小学 中高年级教学中, 不主
立足“ 点" “ 面
注表达形式
事件 中的 叶圣 陶先生指 出 : “ 凡 是学 习语 言文字 如不 比手法 的运用往往令记叙文 中的景物 、
着 眼于形式方面 , 只在 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 人物灵动而有活力 , 从正反不同角度让事物 的特 多而收获少 。”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 的区 征更为 凸显 。 别, 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 内容是怎样 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 的。 教师在阅读 教学中尤 其
4 . 时间的变化顺序 。 通常出现在 描写植物 的
面、 事件 、 人物, 在寥寥数 百至数 千字的文章 中是 散文或说 明文 中 , 结合时 间变化 凸显植物生长 的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方法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分析方法在文学研究中,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文学作品解读和分析方法,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I. 作家背景分析在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之前,了解作家的背景和生平经历对于理解其作品是有助益的。

作家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时代背景都会对其作品的创作和主题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作家的自传、相关的传记材料以及历史文献等来获取相关信息。

II.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对作品的结构、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本分析方法。

1. 结构分析作品的结构对于理解作品的整体连贯性和艺术形式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章节划分、故事线索的安排、时间和空间的安排等来揭示作品的结构特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探究作品中的转折点、高潮部分和叙事手法等,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

2. 主题分析主题是文学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观点。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对话、象征、隐喻、重复等元素,我们可以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或时代背景的联系,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深层主题。

3. 人物分析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分析人物的形象、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我们可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性格特点以及作品所要传达的观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发展和变化来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的发展。

4. 语言和文体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体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以及句法结构等,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同时,还可以探索作品所使用的具体文体(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III. 文学理论应用在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文学理论来提供更深入的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学理论。

1.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符号系统。

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

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

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一、教学内容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

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聊天技巧如何展示你的兴趣与关注

聊天技巧如何展示你的兴趣与关注

聊天技巧如何展示你的兴趣与关注聊天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重要方式。

在聊天中展示自己的兴趣与关注,不仅可以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和关心,还能够促进互动和沟通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聊天技巧,帮助你展示自己的兴趣与关注。

1. 倾听并提问在与对方聊天时,展示出对对方话题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表达你的关注,首先要做到倾听对方说话。

通过仔细倾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并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提问。

提问不仅能够表明你对对方话题的关注,并且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经历。

例如,如果对方提到他们最近去了一家新开的餐厅,你可以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他们品尝到了什么菜品,感受如何,是否推荐等等。

2. 主动分享除了倾听和提问,主动分享你自己的兴趣和关注也是展示对对方话题的关注的一种方式。

当对方提到一些你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时,你可以大方地分享一些相关的经验或故事。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对方觉得你对共同的兴趣话题有浓厚的兴趣。

例如,如果你和对方都喜欢旅行,你可以分享你曾经去过的某个目的地的经历和感受,或者提出一些建议和推荐。

3. 表达肯定和赞美在与对方聊天时,及时表达肯定和赞美也是展示关注的一种方式。

当对方提到一些值得称赞的事情或者有所成就时,你可以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赞赏和肯定。

这不仅能够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还能够在交流中建立积极的氛围和关系。

例如,如果对方提到他们最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你可以直接表达出对他们的称赞和祝贺。

4. 注意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表达外,非语言表达也是展示兴趣与关注的重要方式。

在与对方交流时,你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展示自己对话题的兴趣。

保持眼神交流,微笑或者点头等动作,都能够让对方感到你的关注和认可。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肢体语言来增强沟通的效果,例如使用手势配合讲话,适当地点头或者鼓励对方的举动等等。

这些细微的非语言表达能够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对方感到你对话题的兴趣和关注。

聚焦活动中的幼儿——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发展支持

聚焦活动中的幼儿——幼儿活动投入状态解读与发展支持

关注视角走出幼儿活动的低效和无效状态,从幼儿活动状态解读入手辨识、理解、学会解读幼儿行为,找到更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大胆表达、勇于创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效率,促进幼儿进行深层次学习,坚持追求“幼儿的真正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活动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

——把幼儿对活动的“投入度”作为衡量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

——观察幼儿的活动投入状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视角。

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特点,而且也能发现幼儿带有共性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聚焦幼儿的活动投入状态,科学观察幼儿活动表现,综合分析幼儿动机、注意力、情绪、交往、思维等状态,改进活动设计和教学行为,“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使幼儿活动投入状态和学习方式得到明显改善,学习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动状态。

幼儿在“我”的世界里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投入,拥有喜悦、震撼、悲伤、崇敬的情绪,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人”的生活。

——以“幼儿活动投入状态”为基点展开实践研究,活动观察分析主体从教师转向幼儿,关注重点从结果达成转向幼儿的真实表现,教师逐渐成为观察、记录、解读幼儿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的“专家”,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优化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以“幼儿活动投入状态”为基点展开探索,“投入”不再是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两节课中幼儿的状态,而是一个成为教师常态化培养的良好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

由此幼儿园活动变得优质、高效,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张力。

现象写真——教师认为只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幼儿参与了、尝试了就可以了,忽略了幼儿活动投入的状态,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多表现为表面、形式的参与,而非全身心的研究概述——聚焦活动投入,放飞生命潜能第一章投入。

——一些活动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流于形式,仅是一些简单操作或低水平重复,幼儿动手不动脑,导致他们在活动中缺少由成功应对挑战而带来的愉悦感、因获得认知上的进步而产生的满足感,在活动中表现出一种“假投入”现象。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聚焦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是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素养;语言策略“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是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语文课上,如果不研究如何表达,而仅仅局限于意义的获得,那么语文课就不再是语文课了。

”(张祖庆老师语)。

可是,纵观很多的语文课,却发现,教师的教材解读、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学习活动,走的还是“内容—意义”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内容”是如何承载或表达“意义”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妄言”。

通过日常实践与思考,我逐渐清晰了在文本解读时怎么解读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点,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内化文本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一、文本解读关注语言表达文本解读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成尚荣先生认为: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说:“慢慢走,欣赏啊!”这句话原本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道路上的标语,它是在提醒游人景色无处不在,只是你要学会欣赏。

我们对待文本的解读,也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姿态,在语言之途悠闲地散步,置身文本其间,徜徉文字之中,品味文本语言中的韵味情调,洞悉文本内在的思想经脉,开启一扇扇语言、思想的窗户……文本解读中,我们的视野应在文本之中,字斟句酌,品词析句,这是文本解读的根本。

参加市区的多次研讨,我非常关注手中拿到的执教者教学设计的“教材解读”部分。

我发现,凡是我们觉得充实、厚实的课堂,老师在文本解读中都做到了“文本细读”——品词析句,由表及里,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着力丰富语言素养。

如何表达爱意和关心

如何表达爱意和关心

在现代社会中,表达爱意和关心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还是伴侣,我们都需要学会有效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和关心,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亲密度。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来表达爱意和关心。

倾听和关注倾听和关注是表达爱意和关心的基础。

当别人向你倾诉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注意力和尊重,展示出你对他们的关心。

不要急于打断或提供解决方案,而是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积极倾听,你能够让对方感觉被理解和支持,这是表达爱意和关心的第一步。

给予肯定和赞美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和关心是给予肯定和赞美。

当对方做出一些积极的行为或取得一些成就时,不吝啬地表达你的欣赏和赞赏之情。

例如,你可以说:“你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或者“你做得很出色!”这样的肯定和赞美能够鼓励对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你对他们的爱意和关心。

给予实际帮助行动胜于言辞。

当你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或者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实际帮助是表达爱意和关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帮助可以是简单的日常事务,比如帮忙打扫房间、购物或者照顾孩子等。

同时,也可以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比如提供建议、共同解决问题等。

通过实际行动,你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意和关心,并且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花时间相处与亲人、朋友或伴侣花时间相处是表达爱意和关心的重要方式。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很忙碌,因此抽出时间与重要的人相处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一起共进晚餐、散步、看电影,还是一起参加感兴趣的活动,都能够加强彼此的情感联系,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重视。

发送温暖的言辞和信息除了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文字和信息也可以表达爱意和关心。

给亲人、朋友或伴侣发一条温暖的短信,告诉他们你想念他们,关心他们的近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意和关心。

在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纪念日等,送上一封动听的信函或者写一张贴心的卡片也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关注表达 积极评价——以“十几就是十和几”的教学为例

关注表达 积极评价——以“十几就是十和几”的教学为例
案例剖析
关 注表 达
— —
积 极 评 价
以“ 十几就是 十和几” 的教 学为例
上海 市杨 浦 区平凉路 第 三小 学( 2 0 0 0 0 0 ) 施庆裕
[ 摘 要] 在低年级的数 学课堂 中, 如何利 用好评价 来促进 学生的表 达是值得研 究的 问题 。课 堂教 学 中, 教师应 当善 于捕捉 契 数学课 程标 准 数 学教学 教 学片断 反思
是每次都加 1 。
巡视 ) 你 是 怎 么摆 的 ?
师: 你观 察得 真仔 细 , 如果 能概括 一 下规 律就 更好 了。谁能就 一个算式来具体地说一说吗 ?
生 5 : 1 0加 4就是 1 4, 1 0加 5就 是 1 5 。
生 : 左边有 1 0个 小方块 , 右边有 5个 小方块 , 合起
教学片断一 :
点头。( 很 多小朋友 都向师点点 头) 错 了也 没关 系, 待会 可别 忘 了加 油哦 !
上述 教学 , 教师 旨在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吸引学 生进 行深入 的探究学 习 , 因此评 价 的范 围 比较广 , 而且 加上 了形体 动作 ,如要求 做对 的学生 向老 师点点头等 , 这对 于一年级 学生来 说是符 合他们 年龄 特点 。课 堂 中, 学生对 这样 的激励 性评价 反应非 常好 , 注意 力非 常 集中, 产生 了学 习的欲望 , 使课始 的学习氛 围浓厚 。 教学片 断二 : 师: 刚才我们 用学具表 示 出 了 1 5 , 现在 老师请每 位 同学用计算条摆一个 十几的数 并列 出加 法算式 , 然后 和
1 0 , 还有剩下的 5个小方块 , 加起 来是 l 5个 小方块。 师: 你能用之 前 学的本领 来解 决这个 问题 , 老 师真 希 望每 节课都 能听到你的发 言, 也为你们 小组加一 个五

关注表达习得方法

关注表达习得方法

主持人:陈金铭辩课:王雷英张晨瑛郭昶罗树庚丁莉萍卓晖陆青春王或钊陈佳美毛小英楼碧儿叶立华辩题一:一个重学习表达,一个重阅读策略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首先我们请两位授课老师说一说上了课之后的想法、感受或遗憾。

罗树庚(浙江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我在执教本篇课文时,主要想体现这么两个意图。

第一,以学定教,学导结合。

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二,基于阅读的表达,即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经典老课文。

经过反复斟酌,我觉得选取典型介绍事物以及以动衬静是这篇文章有别于其他文章的“秘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典型”,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要这么写上,让学生借助课文学表达。

不过,从今天的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有些偏理性.课堂情趣不足。

郭昶(浙江宁波奉化莼湖中心小学):我的课直接指向阅读能力培养,即重在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掌握阅读“异域风情”类文章的方法。

课中,想努力体现以下两点:第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读懂课文显性内容为基础,重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表达特色,每个环节都以典型段落为例,习得阅读方法;第二,从“教学”走向“学教”,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

学生在“激疑、解疑、得法”为主要过程的阅读实践中习得阅读方法。

辩题二:这篇课文最显著的教学价值是什么陈金铭:两位老师一位侧重于围绕阅读策略教学,一位侧重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哪个更能体现本文最显著的教学价值呢?张晨瑛(浙江宁波奉化教师进修学校):今天的两节课传递的理念都是习得,罗老师重在语言的习得,郭老师重在方法的习得。

郭老师把这篇课文当作一类课文的一个范例,培养阅读能力。

通过一个小时的教学,学生明白了如何抓关键词句,读懂内容;如何紧扣中心句,领会意图;如何借助资料,了解风情。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以后遇到相类似的文章时,就知道该怎么去读了。

丁莉萍(浙江宁波镇海区教研室):郭老师提炼出来的三个阅读方法都很好。

工作报告中如何表达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

工作报告中如何表达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

工作报告中如何表达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工作报告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

在工作报告中,表达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业绩。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工作报告中表达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

首先,工作报告中要详细记录客户的需求。

我们在与客户沟通中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包括产品需求、服务需求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

在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客户需求来展示我们对客户的关注。

例如,我们可以记录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以及对售后支持的需求等。

通过详细记录客户需求,不仅可以让上级了解客户的要求,也可以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其次,工作报告中要反映对客户关注的具体措施。

客户关注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关心,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在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详细描述我们为满足客户需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记录我们与客户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

我们还可以提到我们对产品进行了改进,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通过具体的措施,我们可以向上级展示我们对客户的关注,并证明我们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此外,工作报告中还可以展示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的成果。

客户关注和需求的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满足。

在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详细记录我们为客户做出的努力,并突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

例如,我们可以提到我们通过改进产品性能,使客户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我们还可以提到我们及时解决了客户的问题,使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

通过展示成果,我们可以向上级展示我们对客户的关注和需求的实际效果,从而证明我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最后,工作报告中还可以提出对客户关注和需求的改进计划。

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在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提出对客户关注和需求的改进计划,以展示我们对客户的持续关注和努力。

人际交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人际交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人际交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的表达方式: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之间的交流,我们都需要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表达方式,重点关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表达。

一、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直接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想法,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语言沟通技巧:1. 清晰明了:在交流中,我们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复杂的词汇。

这样可以确保对方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2. 倾听与回应: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样重要。

要善于倾听对方的观点,在回应时保持礼貌和善意。

这样能够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3. 非暴力沟通:在交流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语言,而是以非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不满。

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减少冲突的发生。

二、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非语言沟通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言辞,但非语言沟通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传递了大量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1. 肢体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可以反映出我们对话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保持直立的姿势和微笑可以表达自信和友好,而低头和双臂交叉则可能表明紧张或不满。

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微笑、皱眉、眼神的转动等都可以传达我们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与他人交流时,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思。

3. 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非语言沟通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通过目光的交流,我们可以传递关注、理解和尊重的信息。

然而,要保持适度,避免过于直视或避免眼神接触。

三、语言与非语言沟通的协调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相互影响,需要协调一致。

如果我们的语言与非语言表达不一致,可能引发误解或信任问题。

对比解读鲁迅先生的

对比解读鲁迅先生的

对比解读鲁迅先生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分析教材分析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篇二:解读与关注表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解读与关注表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5单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逝世9周年后写的纪念文章。

周晔亲身感受过伯父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过伯父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全文以小孩的口吻进行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使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聚焦“语用”、关注表达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聚焦“语用”、关注表达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聚焦“语用”、关注表达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指向语用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那么,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凸显“语用”这个核心目标呢?一、整体把握,感悟“语用”规律反思以往的阅读教学,文章整体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不管哪个年级、哪种课文的教学,都只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高年级课文整体把握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三是感悟文章的结构特征,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特征。

1.感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感悟表层结构特征。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人是谁?贝多芬所弹的哪一支曲子是即兴创作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主要部分,做到简洁而全面,提高了概括的能力。

文章表层的结构指文章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

《月光曲》是叙事性的文章,除了开头的总叙外,其他段落是按照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写的,事件的发展与地点的转移紧紧相连,是这篇课文表层的结构特征,其实也是叙事性文章重要的结构规律之一。

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再让他们看看在这些地点贝多芬分别作了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这类文章的表层结构顺序。

2.深化阶段:归纳文章情感,感悟深层结构规律。

整体深化阶段指精读理解教学后“回归整体”的教学。

文章的深层结构指蕴含在文章表层内容结构中作者的情感发展或思维逻辑。

感悟文章深层结构规律是最能体现“语用”核心目标的教学之一,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在课文整体把握的教学中,要根据“这一篇课文”的结构特征,引导学生感悟出“这一类文章”的结构规律,以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形成篇章深层结构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一、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思辨、表达和处理信息的人才。

而语文课程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展开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探讨,以及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定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即通过阅读,使学生从多角度、主观、客观、对比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就尤其需要思辨性阅读来帮助学生,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主动理解、理性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

通过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1. 主动理解策略主动理解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去阅读,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建立自己的连锁思维,去理解和为所欲为。

主动理解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现有的知识和思考去建立复杂的认知。

如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图片、碎片的引发、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对文本的认知。

2. 对比分析策略对比分析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取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仅仅是单纯阅读,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将现实生活和文本的情节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3. 主观表达策略主观表达策略即是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文本的感想,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本,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教学实践:《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新课标教学实践:《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新课标教学实践:《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文本教学解读一、整体把握,关注内容《陶罐和铁罐》以两只罐子为线索,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在通俗的语言环境里,在差异的对话争辩中,蕴含的道理跃然纸上。

读着读着,仿佛眼前真如同出现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铁罐主动挑衅,傲慢无礼,争得面红耳赤,而陶罐始终谦虚、友善但不软弱。

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在结构上安排比较紧凑,前半部分(1—9自然段)讲述了骄傲的铁罐傲慢无礼奚落陶罐,而陶罐始终宽容、克制,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

后半部分(10—17自然段)讲许多年过去了,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陶罐完好如初依然朴素、美观,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仍是重点。

本课中重点应指导“懦、尘、骄、傲、谦”这几个易错的字,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编口诀等方式来呈现。

“懦”字读作“nuò”,“尘”是翘舌音,上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骄”字右部第一笔是撇,不是横;“傲”右部“敖”的左部下面不要写成“方”。

很多人都觉得寓言的价值往往在于它的寓意,而忽视了寓言形象。

如果只是这样来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就只能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

本文对中学生而言,在寓言内容情节的理解上是不难的,应该关注寓言表现的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

本课是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单元的导语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后题提示:“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本篇寓言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紧紧扣住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对话,感受如何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可以给出学生摘录语句的线索:二、聚焦对话,勾勒形象在初步把握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让艺术形象鲜明丰富起来?对陶罐和铁罐的几次对话的进一步分析便直指核心。

立足“点〞“面〞,关注表达形式

立足“点〞“面〞,关注表达形式

就具有迁移意识。
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烦吗〞,这是“再劝〞,反问句再次加强了劝阻的
力量。
解读文本需要品词析句,精雕细琢,但是教师要重视对重点语段整体
结构的阅读把握。我们学校有位 XX 年教师要上《猴子种果树》一课,由
在薛法根老师透彻的解读教材的关怀下,该 XX 年教师仔细磨课,这
于是童话,对话比较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就走入了“角色朗读〞“角色扮 才有了后面他对本课的胜利教学。他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几步走。板块
让学生有明显的片段及篇章意识。
依托文本,聚“篇章结构〞成“塔〞;依托文本,聚“思想内容〞成“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
四、查找“法〞,有效指导
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理解运用并非隔离断开,理解中运用,运
用中理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智慧的语文课堂
让教学的整体彰显灵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不主见向学生灌输阅读方 的文章。
面的术语,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假如仔细钻研教
材,就会发觉几种比较常见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框架。
三、力求“融〞,合理穿插
1.总分结构。这样的结构常常出如今写景状物的文章中,以总起一分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文章在点与面的表达方式上呈现了不同形式的多
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特点,更要引领学生关注人物塑造的方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
法。 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分,
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教师 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关注 表达方式的运用。教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义如何选材剪裁、布局谋篇、遣 词造句、起承转合,特别要留心教材中的典型表达方式。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

只有深入地理解教材、精准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我们的课堂才会灵光闪现、新意不断,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名师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并不在于他们使用了多么精美的课件、采用了多么精妙的教学手段,而在于他们对教材有着属于自己独到的解读。

对教材多一些思考,我们就会有更加深入独特的解读,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就会多一份教学自信;多一些思考,我们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机智地处理课堂意外;多一些思考,我们就能够让课堂有自己个性,贴上自己的标签。

解读,就是要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作者表达的秘密;就是要细心研读,发现文章的亮点。

策略一:自主纯净地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自主纯净地读,就是要静下心来,潜心阅读,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不掺杂外界的任何因素。

当前,一些青年教师上课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不是静静地读课文,独立钻研文本,而是急匆匆地翻看教参或相关教案,或者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有的教师已经走进了课堂,但课文还没有读上两三遍。

这样的解读缺位必然造成设计不精,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

因此,我们要沉下心来读,一字不漏地读,不参考任何资料,不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后,再去看别人对教材的解读,阅读相关的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我们的教材解读就会张扬个性,充满新意。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老课文。

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等著名特级教师都上过这一课。

三位特级教师积淀深厚,风格各异,课上得非常精彩,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都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独到的解读。

备课,第一步就要解读教材,要自主纯净地读,读出自己的发现。

反复细读课文,不断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如,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写圆明园的建筑时,作者用了大段的文字,但是写更加珍贵的历史文物时,作者却仅仅用了几句话,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属于我们的解读,我们深入思考的结果。

把握整体关注表达——以《黄山奇松》为例谈写景类文章教学

把握整体关注表达——以《黄山奇松》为例谈写景类文章教学

生1 : 巨浪 毁掉 了战士 们精 心培 育 的一 个 个 小瓜 , 这是 “ 不幸” ;“ 万幸 ” 指 留 下 来的 一 个 小瓜 , 这 可是 他 们 万 万 没
想到 的。
师: 真 是庆 幸啊 。你 能通 过 朗读让 我们 感 受到 这份 “ 不 幸” 的伤 感和 “ 万幸 ” 的 欣慰 吗? ( 学生深 情地读 句子 ) 师: 谁 写下“ 九死 一 生” ? 能 不能 为我 们 解释 一 下为什 么
幸” 又是什 么?
突如 其来 的鞭 炮声 打乱 了我 的教 学计划 ,等 鞭 炮声 停
止 无 疑是 在 浪费 时 间 , 而 继续 进 行 “ 有声” 教 学 也 是浪 费 精
力 。在 这种 情况 下 , 将 表达 感 受的方 式改 变 一下 , 既 不打 断
学 生 的表达 欲望 , 又 能为 其提 供一 个更加 精 彩的交 流 平 台 。 孩 子们 积极 地交 流想 法 , 充分 理解 旬中 “ 残留” 一词 , 为下 文 “ 尝瓜 会 ” 作 好铺 垫 。 在我看 来 , 每 一个 4 0分 钟都 是 我和 学 生彼 此欣 赏 的 黄 金 时段 。 看到孩 子们 因为 每一 次收 获而绽 放 的笑 脸 , 我 的 心情 也随之 明 朗起来 ;当孩子们 察 觉到 我因 为他 们的 成 功 而喜 上眉梢 时 , 他 们的 嘴角 也会扬 超 , 回 报以 美丽 微笑 。我 们就 是 如此 默 契而 又 欢快 地 创造 我 们共 同 的灵 动 课 堂 , 享 受我 们的语 文学 习之 旅 。
阅读经纬 ‘ 课堂透视
把 握 整 休 关 注 表 达
以《 黄 山奇松》 为例谈 写景类文章教 学
江 苏宝应县 实验 小 学( 2 2 5 8 0 0 ) 乔粉 香

聊天技巧如何在对话中运用适当的体察和关注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增加对话的亲密度和情感共鸣

聊天技巧如何在对话中运用适当的体察和关注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增加对话的亲密度和情感共鸣

聊天技巧如何在对话中运用适当的体察和关注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增加对话的亲密度和情感共鸣在对话中,适当地体察和关注对对方的关心和关注是增加对话亲密度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技巧。

当我们能够积极倾听和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对话就会更加顺畅和富有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聊天技巧,在对话中灵活运用体察和关注,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 一、倾听是关键在对话中,倾听是体察和关注对对方的第一步。

当我们真正倾听对方的言语和情感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

尽量保持眼神交流,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给予他们充分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多地干扰对方的发言。

给对方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放心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们可以用肯定的态度回应对方的发言,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重要性。

## 二、表达关心和理解一旦我们倾听并理解了对方的话语和情感,下一步就是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

通过合适的语言和方式,我们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切,从而增加对话的亲密度和情感共鸣。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我们的关心。

例如,微笑、眼神接触和身体姿态都可以传达出我们的关心和共鸣。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表扬的话语,肯定对方的想法和努力,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认可和鼓励。

其次,我们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内心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有什么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够引导对话,使对方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进而增进我们的了解和共鸣。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分享我们在类似情况下的经历,或者说出我们对对方所面临的挑战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建立起更加深入的互动和共鸣,从而加强对话的情感联系。

## 三、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在对话中,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意见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与关注表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4单元《只有一个地球》。

二、文本解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生存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表达手法多种多样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课文用词严谨、表达生动,多处采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1.列数据,说明地球不大──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

准确的数据表明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也暗示我们要关爱地球。

2.举例子,说明形成漫长──“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说明矿物资源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开采。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科学家提出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这也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3.打比方,说明地球重要──“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说明了地球孕育了人类和万物,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其万物生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离不开地球。

4.作比较,表明地球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一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这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5.引资料,增强表达效果──“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因此,保护地球,责无旁贷。

“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6.拟人,突出地球无私──“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突出了大地母亲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哺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本文既要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更要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聚焦模样,感受地球“美丽可爱”师:地球是一个怎样的球体,跟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读第一句话,从哪里看出地球美丽可爱?(抓住“晶莹”、裹着“水蓝色‘纱衣’”去体会。

)师:第二句话有怎样的内涵?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A.运用比喻写法,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B.先理解“母亲”和“摇篮”的本义,再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段。

(传达出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内联外拓,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聚焦地球“渺小”,体会“只有一个地球”。

师:尽管地球如此美丽可爱,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却“只有一个地球”,而且非常“渺小”。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地球是渺小的”?(关注具体数据和“一叶扁舟”,抓住两个“只有”,感悟地球的“渺小”。

)师:请看一组数据,想一想,你从中能读出什么呢?地球的半径:6300多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海洋面积:3.621亿平方千米。

地球陆地面积:1.479亿平方千米。

地球可供人类居住的面积:约0.8亿平方千米。

2013年1月4日全世界人口:70.57亿人。

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地球是渺小的”?【设计意图】聚焦“渺小”,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体会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聚焦“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资源的呢?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何谓“恩赐”?为何不是“上帝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说明形成的时间漫长,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2)聚焦地球的“无私”与“慷慨”:联系实际说一说地球为人类提供了哪些矿产资源?(3)说说人们是怎样“不加节制”地开采这些有限的矿产资源的。

(4)结合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漫长,来理解“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5)放飞想象,地球上资源枯竭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师:诵读课文片段,探究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聚焦不是上帝的“恩赐”,地球的“无私”与“慷慨”,体会作者运用举例子、拟人等表达方法。

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诵读课文语段,想一想,去掉“本来”一词行吗?(“本来”就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表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2)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人们是怎样“随意毁坏”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乱砍滥伐树木;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工业废气、烟尘随意排放,形成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等。

)(3)联系实际说说人们是怎样“滥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各种农药;人类食品、动物饲料过度使用添加剂、防腐剂。

)(4)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态灾难: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旱灾、甘肃舟曲泥石流、长江洪灾、森林火灾等。

)(5)指导朗读课文语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气愤、伤心、可惜等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类摧残地球母亲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人类这种“暴行”的憎恨,对地球母亲的深切同情,播种环保意识。

3.理解“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师: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又不可再生,必将枯竭,生态灾难频繁发生,那么人类可以移居到其他星球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1)聚焦数字“40万亿千米”,体悟内涵。

(“40万亿千米”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非常遥远。

太阳离地球够远吧,坐飞机得二十几年,不过它距地球只不过1.5亿公里。

40万亿是1.5亿的差不多30倍,算算,坐飞机得600年哪!谁去?即使能去,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得了呢?)(2)聚焦“至少”一词,体悟内涵。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就“最少”,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了: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引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用数字来表明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这样引用资料来说明既容易理解,又让人信服。

)(4)自由读课文第5、6、7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来说明地球离别的星球更遥远,以及月球和火星不能居住的原因,以此说明目前人类暂时无法移居的事实。

(三)紧扣“感叹”,增强“精心保护意识”师: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地球的“可爱”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象,以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及无私奉献自然资源等方面思考;容易“破碎”,可从“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而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等方面去思考。

“同时”,旨在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2)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说地球“可爱”,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就是说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

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担忧地球面临的种种遭遇。

)(3)请看一组数据:地球母亲脆弱的身躯每天还承受了哪些灾难?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地球上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地球上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师:想象一下,地球母亲是一副怎样的模样?(面容憔悴,衣服破碎褴褛;满脸愁容,伤痕累累。

)师:拓展阅读薛卫民的诗歌《地球万岁》片段。

地球万岁(节选)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绿叶为之颤抖;把动物拎上肉案,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还有、还有、还有……师:受伤的母亲,美丽的容颜不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母亲呢?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放飞想象:此时此刻,你想对地球、对人类或对自己说点儿什么?师:听了大家的心声,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坚强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