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第1-2章模拟练习题
环境法律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
![环境法律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8574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f.png)
环境法律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1. 什么是环境法律?环境法律是涉及保护和管理环境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和条例等,旨在保护自然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环境法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环境法律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环境法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环境法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监管和管理- 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 噪声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 环境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环境法律适用于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活动和实体,包括但不限于:- 工业企业和生产活动- 城市建设和规划- 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 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环境修复和整治5. 环境法律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后果?违反环境法律的行为可能面临以下后果:- 行政处罚:如罚款、停产停业等- 刑事责任:对严重违法者可能面临刑事起诉- 民事赔偿:对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 公众监督和声讨:违法行为可能受到社会谴责和公众舆论压力6. 如何加强环境法律的实施和监管?加强环境法律的实施和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机制- 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增强环境法律的效力和可操作性- 建立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机制以上是关于环境法律知识的一些测试题,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和了解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答案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f766f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5.png)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优先原则B. 预防为主原则C. 污染者付费原则D. 自然资源无限原则答案:B、C2. 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降低项目成本B. 确保项目符合环境标准C. 提高项目知名度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环境法中“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的个人或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治理费用和赔偿责任。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促使污染者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同时为受害者提供经济补偿,确保环境正义。
2. 阐述环境法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环境立法中的体现。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环境立法中,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化工厂未经批准擅自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污染。
请分析该化工厂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答案:根据环境法,该化工厂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包括:- 行政责任:可能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治理,并处以罚款。
- 民事责任:需要对受污染河流的损害进行赔偿,包括治理费用和对受影响居民的补偿。
- 刑事责任:如果污染行为构成犯罪,相关负责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论述题论述环境法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法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环境法通过确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环境法通过规范人类活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再次,环境法推动了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
最后,环境法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了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和支持。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练习题答案应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来制定。
环境法作业
![环境法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80a3d4614791711cc79176d.png)
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章节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被提出的,它是指以()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人类B.生物C.生态系统D.生物和非生命物质2.依据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环境可以分为()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C.天然环境与人为环境D.室内环境、村镇环境、城市环境3.下列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煤8.土壤c.石油 D.非金属矿藏4.下列属于无限资源的有()A.淡水B.动物C.植物D.太阳能5.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A.人口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第一类环境问题6.2006年9月,美国甲公司与广东乙公司签订一份废塑料碎片委托加工协议,双方约定加工好的半成品由甲公司负责处理,从2006年9月到2007年1月,甲公司共运进废塑料碎片500吨。
但双方并未按照原协议加工成半成品后由甲公司处理,而是达成了由乙公司购进废塑料碎片的补充协议,委托加工合同实质成了购销合同关系,倾倒洋垃圾之实开始浮出水面。
这种倾倒洋垃圾的行为对我国环境造成的破坏属于()A.开发性损害B.生态破坏C.环境破坏D.工业“三废污染”7.按照“灰色系统”理论,环境保护所要鼓励的环境行为是()A.黑色行为B.白色行为C.灰色行为D.蓝色行为8.第一次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文件是()A.《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序言》C.《我们共同的未来》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9.世界环境保护日是()A.6月5日B.5月22日C.6月27日D.12月25日1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A.第一类环境问题B.科学技术问题C.环境与资源问题D.第二类环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构成人为环境的环境要素有()A.万里长城,B.太平洋C.长江D.圆明园遗址2.下列属于环境破坏的行为有()A.有毒化学品污染B.滥捕滥杀藏羚羊C.滥抽地下水D.滥垦土地3.下列属于工业“三废污染”的有()A.废气污染B.废水污染C.废物污染D.噪声污染4.当前,大气污染范围愈来愈大,出现了全球性的并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某些机制和平衡的三大问题是()A.酸雨B.沙尘暴C.温室效应D.臭氧层的破坏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列举的法律保护的范围有()A.城市与乡村B.矿藏C.自然保护区D.人文遗迹6.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B.人类能够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C.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的限制和制约D.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7.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公害事件的有()A.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B.伦敦烟雾事件C..富山痛痛病事件D.爱知米糠油事件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章节练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环境科学”这一名词并成立了“环境科学学会”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2.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是()A.环境安全B.环境公平C.环境效益D.环境正义3.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公民个人B.国家C.国家机关D.企业4.在国家的环境管理活动中,常常成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公民个人B.国家C.国家机关D.企业5.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保护义务的是()A.所有公民B.法律工作者C.国家D.猎人6.下列可以成为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马戏团里的驯兽B.矿藏C.克隆人D.自然人二、多项选择题1.环境资源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C.环境资源法D.环境科学2.下列属于环境资源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有()A.行为B.主体C.客体D.内容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资源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A.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环境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B.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一切单位和个人C.指由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能成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D.我国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还包括除人类之外的动物、非人生命体4.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主要客体包括()A.精神财富B.物C.智力成果D.行为5.下列关于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A.环境资源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环境资源法权利和环境资源法义务B.环境资源法权利和环境资源法义务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享有或承担C.环境资源法律关系各主体的权利义务既不均衡也不对等D.环境资源法对同一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倾斜性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章节练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A.殷商B.唐朝C.明朝D.清朝2.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A.《我们共同的未来》B.《21世纪议程》C.《人类环境宣言》D.《生物多样性公约》3.标志着全球中心议题从“斯: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保护向“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转变的会议是()A.约翰内斯堡会议’B.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C.斯德哥尔摩会议D.里约会议4.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规体系中,属于综合性环境法律的是()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环境标准管理办法》D.《环境保护法》5.关于环境法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技术性B.阶级性C.公益性D.阶级性和公益性的统一6.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志是()A.环境法的性质具有特殊性B.环境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C.环境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D.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7.我国的环境资源立法实行的是()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8.1968年,国际学术性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提出了著名的()A.环境优先论8.经济优先论c.零增长理论 D.负增长理论9.我国环境资源法在溯及力上,主要采用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0.在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效力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B.《环境保护法》C.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D.《环境标准管理办法》11.目前,现实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基本上处在何种价值观的指引下?()A.人类中心主义B.生态中心主义C.动物权理论D.功利主义12.《圣经-创始记》中,上帝说:“我们要照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土地,以及地上所爬行的一切昆虫。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282727dd36a32d7375819b.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标准练习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定.在立法目的上我国采用()A.“目的一元论”B.“目的二元论”C.“目的三元论”D.“目的多元论”2、世界上有名的公害案件大都发生于环境法的()A.孕育阶段B.产生阶段C.发展阶段D.完备阶段3、西周时期颁布了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
()A.《王制》B.《盐铁论注》C.《伐崇令》D.《田律》4、城市的土地属于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的以外,由所有。
()A.国家国家B.国家个人C.集体个人D.国家集体5、《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制定主体是()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环保总局6、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中之所以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学依据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能流物复”律D.“时空有宜”律7、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8、村镇规划的关键是()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理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A.回顾评价B.现状评价C.预断评价D.以上皆不正确10、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A.30年B.50年C.70年D.80年11、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于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最高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A.15%B.20%C.25%D.30%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核心是()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4.下列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的是()A.江河污染B.湖泊污染C.运河污染D.海洋污染15.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规定。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题-3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27fddd1d7375a417866f8ff9.png)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作业题及答案(3)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11 13:59 共231人浏览[大] [中] [小]一、单选题1、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C)。
A、控制石油型污染B、控制特殊型污染C、控制煤烟型污染D、控制低空污染2、大气污染排放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D)。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B、超标收费的制度C、排放即收费的制度D、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违法3、下列关于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错误的是(A)。
A、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但是如果其达标排放即无需限期治理B、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C、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D、对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并且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前排污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实行限期治理4、下列有关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总量控制的推行势在必行C、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以总量控制为主B、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D、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内(含两控区)实行排污许可并按排放总量核定收费的制度,而不执行一般污染物排放的排污收费制度5、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的是(C)。
A、江河B、湖泊C、海洋D、水库6、率先规定在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制度的法律是(C)。
A、《大气污染防治法》B、《海洋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噪声污染防治法》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本行政区域内向该水体排污的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该单位:(D)。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题-7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题-7](https://img.taocdn.com/s3/m/75aef944b307e87101f69695.png)
《环境法概论》章节练习作业题及答案(7)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11 13:52 共169人浏览[大] [中] [小]一、单选题1、在国际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B)。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软法2、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D)。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墨西哥金枪鱼案C、加拿大金枪鱼案D、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C)。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82年4、1987年线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的是(D)。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5、"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的原则是(C)。
A、谨慎原则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D、防止环境损害的原则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6、第一个通过制定自己全面的战略来处理越境大气污染的国际组织是(D)。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欧洲同盟7、迄今国际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内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A)。
A、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B、大气环境保护条约体系C、生物多样性保护条约体系D、南极条约体系8、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B)。
A、《巴塞尔公约》B、《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C、《外层空间公约》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9、至今唯一调整和控制越境大气污染的重要区域性条约是(A)。
A、《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B、《马波尔公约》C、《巴塞尔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0、《控制危险废物转移与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的核心部分是(B)。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事先知情同意制度C、事先通报制度D、事后救济制度二、多选题1、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ABCDE)。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
![环境保护法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e378c1bcd126fff6050b4a.png)
5.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觉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6.行政处分是指环境爱护监督治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形。
×
7.环境爱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
8.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缺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撤职E降级
ABCDE
47.按照自然爱护区的功能分区,能够将其划分为〔〕。
A核心区B缓冲区C实验区D参观区E游玩区
ABC
48.〔〕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
A机械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D工业噪声E社会生活噪声
ABC
49.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要紧内容包括〔〕和治理及使用。
2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
23.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
24.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淌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
25.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治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治理。
×
26.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阻碍评判制度的国家。
A调查B申辩C报批D决定E备案
ABCDE
8.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等。
A机械噪声B气体动力噪声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E社会生活噪声
ABC
9.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爱护区要紧包括〔〕类型。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
东师-《环境法》23秋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1
![东师-《环境法》23秋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63d67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0.png)
环境法23秋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7 分)
第一题,环境行政责任的特征是
[A]选项.有限性、确定性、强制性
[B]选项.广泛性、确定性、非强制性
[C]选项.广泛性、确定性、强制性
[D]选项.广泛性、不确定性、强制性
[本题选择]:C
第二题,1979年颁布的()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法
[A]选项.《环境源监测管理办法》
[B]选项.《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
[C]选项.《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
[D]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本题选择]:D
第三题,不属于普通民事诉讼与环境民事诉讼的区别的是
[A]选项.诉讼客体的扩张
[B]选项.延长诉讼时效
[C]选项.因果关系推定
[D]选项.举证责任倒置
[本题选择]:A
第四题,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 C)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选项.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B]选项.行为的违法性
[C]选项.行为人的过错
[D]选项.危害结果
[本题选择]:B
第五题,目前,我国有95%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及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
[A]选项.矿产资源
[B]选项.海洋资源
[C]选项.水资源
[D]选项.土地资源
[本题选择]:A。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30e88127d3240c8547ef2f.png)
环境监测第二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总有机碳2、混合水样3、化学需氧量4、生化需氧量5、总需氧量6、对照断面7、控制对面8、削解断面9、瞬时水样10、酸度11、碱度12、污泥沉降比 13、污泥体积指数14、污泥浓度二、填空题1、采样断面是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
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等。
2、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3、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排口。
4、测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5、水中氨氮是指以游离(NH3)或铵盐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法和滴定法方法。
6、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时,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和在此条件下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均可消耗KMnO4。
高锰酸盐指数常被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7、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消解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表示。
8、用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油类物质时,样品直接萃取后,将萃取液分成两份,一份直接用于测定总萃取物,另一份经硅酸镁吸附后,用于测定石油类。
9、在现场采集样品后,需在现场测定的项目有水温、 pH 、电导率、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Eh)等。
10、电导率的标准单位是 S/m(或答西门子/米)。
11、保存水样时防止变质的措施有: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试剂(固定剂及防腐剂)、离心或过滤。
12、测定水中微量、痕量汞的特效监测方法是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
这两种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高。
13、离子色谱对阴离子分离时,抑制柱填充强酸性(H+)阳离子交换树脂。
14、离子色谱对阳离子分离时,抑制柱填充强碱性(OH-)阴离子交换树脂。
15、在水样中加入硝酸试剂来为防止金属沉淀?16、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存在,其中以六价铬的毒性最强?17、测定总铬时,在水样中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 18、测定地表水中的铜、铅、锌、镉最常用的方法是原子吸收法。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答案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c3d7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9.png)
环境法第六版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A. 保障人体健康B.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C. 维护生态平衡D.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A. 保护优先B. 预防为主C. 综合利用D. 公众参与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生态环境部C. 国务院办公厅D. 财政部二、判断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仅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种事前预防措施,其主要目的是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产生负面影响。
()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2. 请列举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
3. 简述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题1. 某化工厂长期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
环保部门对该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该化工厂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住宅小区。
在施工过程中,附近居民发现该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 某企业因违法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整治。
企业在停产期间,偷偷恢复生产,继续违法排污。
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该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名词解释1. 环境权2. 生态补偿3. 环境标准4. 环境监测5. 环境信息公开六、论述题1. 论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2. 论述环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特点。
3. 论述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
七、计算题1. 某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其超标倍数为1.5倍。
假设该企业年度排放总量为1000吨,按照超标排放的罚款标准,计算该企业应缴纳的罚款金额。
环境资源法练习题
![环境资源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bb690d02020740be1e9ba0.png)
一、单项选择题1、在环境保护的综合调整机制中,属于市场调整机制主体的有()。
A、政府组织B、营利性企业C、非政府组织D、非营利性组织2、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有()A、《我们共同的未来》B、《21世纪议程》C、《人类环境宣言》D、《生物多样性公约》3、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属于综合性环境法律的是()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环境标准管理办法》D、《环境保护法》4、关于环境法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技术性B、阶级性C、公益性D、阶级性和公益性的统一5、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标志是()A、环境法的性质具有特殊性B、环境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C、环境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D、环境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6、我国环境资源法在溯及力上,主要采用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在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效力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A、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B、《环境保护法》C、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D、《环境标准管理办法》8、目前,现实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基本上处在何种价值观的指引下()A、人类中心主义B、生态人类中心主义C、动物权理论D、功利主义9、《圣经·创始记》中,上帝说:“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土地,以及地上所爬行的一切昆虫。
”这句话体现出环境资源法的何种价值观( )A、动物权理论B、现代人类中心主义C、管家理论D、泛人道主义10、现代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A、环境安全B、环境效益C、环境公平D、可持续发展11、从法域上看,环境资源法属于()A公法 B私法 C社会法 D兼具公法和私法双重性质1、首次在单行法中明确规定了“三同时”制度的法律法规是()A、《水污染防治法》B、《大气污染防治法》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2、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总和部署称为()A、城市规划B、城市总体规划C、城市指导规划D、城市详细规划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A、英国B、美国C、澳大利亚D、瑞士4、环境影响评价最能体现环境资源法的哪项原则()A、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B、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相结合的原则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D、环境责任原则5、排污费的收缴机构是()A、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财政主管部门C、税务主管部门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6、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从性质上看是()A、排污者对污染损失的一种补偿B、环境保护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C、国家税收的一种D、运用法律手段,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目的在于促使环境的治理,保护环境7、排污收费制度最能体现环境资源法的哪项基本原则(A、环境民主原则B、污染者付费原则C、协调发展原则D、预防为主原则8、就法律性质而言,限期治理制度是()A、减轻或消除现有污染源的污染或污染严重的区域环境,改善环境资源质量状况B、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C、一种以时间限制为特征的行政强制D、限期治理应当是一种环境法律责任而不是法律制度9、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的决定机关是()A、省级人民政府B、市、县人民政府C、乡镇人民政府D、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中的IV级是()A、一般环境事件B、较大环境事件C、重大环境事件D、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分别是()A、蓝色、黄色、橙色、黑色B、黑色、红色、黄色、蓝色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D、蓝色、黄色、橙色、红色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应坚持()A、属人主义的原则B、属地主义的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13、对城市质量负责的是()A、人民政府B、城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D、市长14、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2005.1.25)A、设计阶段B、可行性研究阶段C、竣工验收阶段D、投入使用阶段15、我国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机构有()A、环境保护部B、行业组织C、企业D、标准化组织16、在环境纠纷中,判断双方所出示的证据的合法性的依据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17、地方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是()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省级人民政府C、地方各级环保机构D、省级环保机构18、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那个是正确的( )(2004.1.27)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C、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9、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2007.1.28)A、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D、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20、某化肥厂以其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费用高”为由,予以停运拆除。
环境法练习题
![环境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926b9df18583d048645934.png)
环境法练习题一、单选题1.“人类环境”这个概念是在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它是指______为中心、为主题的外部世界。
(A)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其他生物很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2.环境科学中最有名的绪论性着作是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C)A.《我们共同的未来》B.《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C.《只有一个地球》D.《人类环境宣言》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把大量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的各种工艺技术要求等包括在法律体系之中,这就使环境与保护法成为一个____极强的法律部门。
(C)A.综合性B.共同性C.技术性D.社会性4.1968年,国际性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在其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B)A.环境优越论B.零增长理论C.经济优越论D.负增长理论5.在国际环境法律中_______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D)A.国家机关B.联合国C.不同社会D.国家6.在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法律关系中,负有法律义务的是(A)A.所有公民B.法律工作者C.国家D.打猎者7.最早提出“公害”一词的是(B)A.日本1896年《矿业法》B.日本1896年《河川法》C.美国1864年《煤烟法》D.英国1913年《煤烟防治法》8.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C)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9.既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法治阶段的标志,又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开始建立的标志是(B)A.1978年的《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的颁布C.一些列环境标准的制定和颁布D.一些列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10.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A)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环境标准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11.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B)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D.环境标准12.环境问题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部分是(B)A.自然环境的破坏B.环境污染C.大气污染D.水土流失13.环境法中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D)A.“物物相关”律B.“协调稳定”律C.“相生相克”律D.“负载定额”律14.我国首次明确规定“开展现行政政策和法律的全面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的规范性文件是(C)A.1986年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暂行规定》B.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C.1994年的《中国21世界议程》D.2000年的《立法法》15.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的手段是(A)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16.广义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是指(C)A.污染控制与资源利用相结合B.污染预防与治理相结合C.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相结合D.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的关系17.首次确立了公众参加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的法律是(B)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18.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的“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B)A.《人类环境宣言》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C.《内罗毕宣言》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破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加以表示。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
![环境法模拟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54be2d284ac850ac024225.png)
阶段测验三(4章)一、单项选择题1.在对资源能源的利用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或能源,以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是指()。
A.资源化B.高效化C.减量化D.利用化【正确答案】C2.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
A.经国务院批准B.经省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C.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D.经省政府批准,无需国务院备案【正确答案】C3.水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将地表水水域功能区划分为五类:第一类适用于()。
A.源头水B.农业用水C.一般工业用水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正确答案】A4.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正确的是()。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B.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等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D.邮政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寄递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正确答案】A5.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是指()。
A.垃圾B.固体废物C.废渣D.废弃物【正确答案】B6.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面,最重要的是《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超标排污的,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1年B.2年C.3年D.6个月【正确答案】A7.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重大事故的,按照直接损失()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超过()万元。
A.25%,50B.30%,100C.50%,100D.50%,200【正确答案】B8.须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而安装、使用警报器的机动车辆不包括()。
A.警车B.消防车C.工程抢险车D.军队用车【正确答案】D9.1982年,我国颁布实施了(),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68a1d4dd88d0d233d46ac1.png)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章简答、论述题1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10-12-08 16:40:06 阅读6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总论第一章、绪论1、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室内环境和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可以把人类环境分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理环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定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环境”在范围上有哪些异同?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把环境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看待的,其概念和范围必须明确和具体,不能用环境科学中水圈、生物圈之类抽象、概括的概念,而必须把环境所包括的主要因素作为法律的保护对象,尽可能具体、明确地作出列举规定。
2)从环境科学的理论看。
一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环境要素、成份、状态都是人类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3)人类环境的结构具有相关性。
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这就是地球表面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4、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揭示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是整个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人类-环境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再从相互关系上加以研究。
2)人类同环境的关系可以作为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概括:a、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b、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8次)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8次)](https://img.taocdn.com/s3/m/6c9a524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1.png)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真题】某拟建项目排放口的上游有一榨糖厂,仅旱季生产6个月,该糖厂允许COD排放量为180吨/年。
点源调查时确认该糖厂旱季贡献的COD排放负荷是()。
A.10吨/月B.15吨/月C.30吨/月D.45吨/月2.下列选项中方法不属于好氧生物处理法的是()。
A.活性污泥法B.生物膜法C.UASBD.氧化沟法3.已知某车间(近似扩散声场)窗户的传输损失TL为20dB,靠近窗户的室内声级为85dB,则关窗时靠近窗户的室外声级为()dB。
A.59B.65C.71D.754.某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地区,为调查厂址附近地下潜水水位和流向,应至少布设潜水监测井位()。
A.1个B.2个C.3个D.4个5.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生物处理方法的是()。
A.曝气氧化塘B.加气气浮法C.活性炭吸附法D.反渗透膜分离法6.根据《环境保护法》,()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A.所有排污单位B.重点排污单位C.中等排污单位D.一般排污单位7.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主要适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净化。
A.高浓度B.中等浓度C.低浓度D.有机废气8.下列不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内容的是()。
A.气压B.高度C.总云量D.风速E.风向9.现有工程检修期间,某敏感点环境噪声背景值为50dB(A),现有工程和扩建工程声源对敏感点的贡献值分别为50dB(A)、53dB(A),该敏感点的预测值为()dB(A)。
A.56B.53C.51D.50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的预测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测验一(1~2章)一、单项选择题1.针对人口增多和工业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有限提出的()的理论。
A.反环境污染B.环境污染根源的资本理论C.零速增长D.返回原始状态【正确答案】C2.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整合型的环境保护理念基本形成,这就是()思想和战略的出现。
A.反环境污染B.快速发展C.零速增长D.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D3.人类的环境利用行为与环境要素及其性状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
A.主体B.客体C.标的D.内容【正确答案】B4.经过一千年的发展,至()之前中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思想已逐步完善。
A.秦汉B.唐朝C.宋朝D.明朝【正确答案】A5.到()以环境污染为突出表现的环境问题在主要工业国家发展到了顶峰。
A.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九十年代D.二十一世纪初【正确答案】B6.行为人在自然状态下为了生存繁衍、适应环境变化所进行的利用和改变环境的活动是指()。
A.本能利用行为B.开发利用行为C.适应利用行为D.保护行为【正确答案】A7.1930年,()通过了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的法律,并且设立了36个自然保留地。
A.法国B.比利时C.罗马尼亚D.意大利【正确答案】C9.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是指()。
A.生态循环B.生态系统C.生态平衡D.生态圈【正确答案】B10.产品消耗的环境成本由他人承担而他人并未通过市场得到补偿是指()。
A.对生态系统评估不当B.环境成本外部化C.产权界定不清D.科学不确定性【正确答案】B11.环境公益诉讼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公民诉讼的一种新的诉讼形态。
A.法国B.日本C.中国D.美国【正确答案】D12.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A.立法体系B.国际法体系C.国内法体系D.渊源体系【正确答案】D13.现在欧洲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环境法律是()在1306年颁布的禁止在()使用露天燃煤炉具的条例。
A.法国查尔斯六世,巴黎B.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伦敦C.法国路易三世,巴黎0D.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伦敦【正确答案】B14.()被称为环境保护的耳目。
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监测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D.防污治污手段【正确答案】B15.公众环境权益理论源于西方国家法学界倡导的()。
A.环境平衡论B.环境权论C.环境可持续论D.环境发展论【正确答案】B16.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是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下的定义。
A.自然环境B.自然资源C.环境资源D.社会环境【正确答案】B17.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公民B.法人C.公众D.团体【正确答案】A18.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政府的()。
A.基本前提B.主要内容C.重要目标D.内在保证【正确答案】C19.()是指受法律调整的环境利用行为主体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环境利用关系。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B.环境与资源利用法律关系C.环境预防与治理法律关系D.环境与资源调整法律关系20.我国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首见于2002年()。
A.《环境影响评价法》B.《公民行动战略》C.《国家人权行动计划》D.《循环经济促进法》【正确答案】A21.根据(),国务院于1974年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它标志着国家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在我国诞生。
A.《环境保护法(试行)》B.《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D.《只有一个地球》【正确答案】C22.自然公园制度是()建立的。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正确答案】B23.在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稳定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执法就比较()。
A.宽松B.严格C.稳定D.动荡【正确答案】B24.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环境法B.资源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D.污染治理法【正确答案】C2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起至60年代末B.20世纪50年代起至7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起至70年代末D.20世纪60年代起至80年代末26.2012年新修订的民诉法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赋予了()。
A.政府机关B.社会公益组织C.公民个人D.法律规定的机关【正确答案】D2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主要特征。
A.社会性B.政策性C.整体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A28.()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A.《环境保护法》B.《自然保护法》C.《侵权责任法》D.《循环经济促进法》【正确答案】A29.权利人可以主张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要素及其自然性状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质财富B.客观存在的非物质财富C.环境功能D.环境效能【正确答案】A30.20世纪60年代以来至今,各国最活跃的立法活动当属()。
A.民法B.商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D.知识产权立法【正确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目前日本的各种环境权利的表述被法理学界称为“新的权利”,包括()。
A.日照权B.舒适权C.言论自由权D.知悉权E.厌烟权【正确答案】ABDE2.国务院批转了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首次确立的方针包括()。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B.综合利用,化害为利C.依靠群众,大家动手D.保护环境,造福人民E.整体统筹,携手利民【正确答案】ABCD3.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方面。
A.市场失灵B.政策失误C.科学不确定性D.国际贸易的影响E.自然因素【正确答案】ABCD4.综观现代环境问题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分为()。
A.地域环境问题时期B.历史环境问题时期C.国际环境问题时期D.全球环境问题时期E.国内环境问题时期【正确答案】ACD5.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表现包括()。
A.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B.获得绿色标签认定C.推行清洁生产D.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E.参与环保公益【正确答案】ABCD6.我国参加了大量的国际环境条约和公约,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国际环境条约包括()。
A.《南极条约》B.《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C.《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公约》D.《东南亚及太平洋植物保护协定》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确答案】ABCDE7.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A.警告B.罚款C.责令停止生产D.吊销许可证E.没收违法所得【正确答案】ABCDE8.2010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区域。
A.优化开发B.重点开发C.禁止开发D.限制开发E.选择开发【正确答案】ABCD9.环境监测一般包括()。
A.环境质量监测B.环境物理监测C.污染源监测D.应急监测E.自然资源监测【正确答案】ACD10.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包括()。
A.加处罚款或滞纳金B.代履行C.恢复原状D.拍卖E.拘留【正确答案】ABCD11.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将环境问题分为()。
A.第一环境问题B.原生环境问题C.第二环境问题D.次生环境问题E.人为环境破坏【正确答案】ABCD12.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包括()。
A.社会性B.整体性C.综合性D.政策性E.科学技术性【正确答案】ACDE13在中国,通过政策和法律宣示为国家基本国策的事业包括()。
A.计划生育B.环境保护C.一夫一妻D.耕地保护E.节约资源【正确答案】ABDE14.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资源归国家所有的包括()。
A.海域、水流B.矿藏C.城市的土地D.城市郊区的土地E.荒地、滩涂【正确答案】ABC15.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有生命物质E.无生命物质【正确答案】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