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

合集下载

什么东西有电离辐射

什么东西有电离辐射

什么东西有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可以从一个原子或分子中移除一个或多个电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离辐射来源:
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可以从原子中移除电子。

它常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

2. γ射线: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常见于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等过程。

它可以从原子核中释放出能量,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3. 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较短波长的紫外线具有足够的能量来电离原子或分子。

4. α粒子:α粒子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带正电的粒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大的电离能力。

它常见于放射性衰变过程中。

5. β粒子:β粒子是一种带电粒子,分为β+粒子和β-粒子。

β+粒子是正电子,β-粒子是电子,它们可以从原子核中释放出能量,并具有一定的电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暴露在高剂量和长时间的电离辐射下可能导致放射性损伤和健康问题。

因此,在使用或接触电离辐射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题电离辐射:能使其作用物质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射线。

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或根据是否带电分为不带电电离辐射(光子和中子)和带电电离辐射。

本质:能量。

一.电磁辐射在电磁辐射中,X射线和γ射线波长极短(X更长),频率很高,具有很大的能量。

属于电离辐射。

X和γ都属于光子。

只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

(一)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1)来源:X射线是从核外产生的。

①高速电子(上万电子伏,就可以产生x射线)在物质中受阻(原子核库伦场)而减速,电子损失的动能将其一部分(1%)转化为X射线释放出来,产生连续X射线;(韧致辐射)②加大电压,高速的电子击出原子内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后,外壳层某一能级上的电子填补内壳层留下的空穴,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差值较大),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特征X射线。

(2)特性①穿透作用X射线因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

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

②电离作用X射线和γ射线都是与核外电子作用,产生带电的次级粒子而引起物质分子电离的。

③荧光作用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可见光或紫外线),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

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

④感光作用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

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和γ射线都是与核外电子作用,产生带电的次级粒子而引起物质分子电离的.(4)应用:X线检查(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5)防护:铅板和混凝土墙(二)γ射线(1)来源:γ射线由原子核内部产生。

电离辐射危害及预防方法

电离辐射危害及预防方法

宣传内容:普及电离辐射知识,提高公众对电离辐射的认识和理解 宣传形式: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宣传对象:针对不同人群,如学生、医护人员、公众等,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和形式
宣传效果评估:对宣传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宣传策略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保障个人健康:通 过体检可以了解身 体状况,采取有效 措施预防辐射危害
远离核设施和放射源
在工作场所采取防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辐射环境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意外暴露
电离辐射的应急处 理
判断辐射类型:确定是电离辐 射后,应立即离开辐射区域
切断辐射源:关闭与辐射源相 关的设备或装置
电离辐射的预防方 法
尽量减少接触电离 辐射的时间,避免 长时间暴露在辐射 环境中。
在接触过程中,可 以采取适当的防护 措施,如穿戴防护 服、佩戴护目镜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的健康问题。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加强锻炼, 提高身体免疫力。
穿戴防护服和佩 戴防护眼镜
定期进行辐射监 测和评估
破坏生态平衡:电离辐射会破坏环境中的生物链,影响生态平衡
污染水源:电离辐射会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损害土壤:电离辐射会损害土壤,影响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
破坏大气层:电离辐射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使地球暴露在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下, 增加皮肤癌等疾病的风险
致癌风险:增加患癌症的几率
通知相关部门:及时报告给相 关部门,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记录现场情况:对现场情况进 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处理
立即离开辐射源 尽快就医检查,接受专业治疗 告知医生自己可能接触到的辐射剂量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随访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3.人体内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环境介质中处处有天然放射性核素,人通过呼吸和饮食使天然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
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受天然辐射源的照射,称为天然本底照射
,它已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环境。有实验证明,生物如果
在完全没有天然辐射源照射的条件下,是无法生存的。
7
4.人工辐射源 1. 核武器实验对全球的环境污染 2.核工业、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
3
(2) ,X 射线 射线又称 光子,是放射性核素核衰变 时由核释放出的,它不带电,穿透力强, 运动速度同光子。 X 射线是高速带电粒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 ,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的作用而急剧减速 ,一部分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称X 射线。其物理性质同 射线。
4
(3)中子 中子是在核裂变和核聚变时带 有能量而释放出的。中子可分为快中子和 慢中子,质量为1,不带电。
10
1.电离辐射对动物和人体的损伤效应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引起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表现条件反射异常、植物 神经系统混乱、感觉和前庭感受器出现障碍等。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电离辐射射线可抑制和破坏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 而引起骨髓血窦的损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持续性降低 ,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下降
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924年ludwig和 lorenser提出肺癌的病因 是氡。

(2)居民也受氡的威胁 通过检测发现地下室、窑洞、某些建材
修建的房屋内的氡浓度很高,甚至与某些矿 井类同。ICRP 根据矿工肺癌剂量与效应线性 相关推算,有资料认为居民肺癌中有10%的 原因是氡引起的。所以,现在不仅重视矿工 受氡的影响,而且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 居民居室氡的安全性引起了重视。
损伤甚至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 变,从而对胚胎或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产生影响。

电离辐射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又称电离射线,是空气中特殊电离现象,也是原子核或其它原子重离反应产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射线。

它是由具有极高能量的粒子和原子核碎片组成的,具有很高的穿透力,空间范围较大,能够穿透很多的物质。

它的主要来源有天然原子核反应,研究原子核中的核反应,以及地球本身所发出的低级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许多应用,主要用于医疗检查,它可以解剖身体器官中的器官,帮助医生检查出身体内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脏病等,还可以检查出胎儿存在的隐形缺陷,以帮助妊娠的女性更好地了解和照顾自己的孩子,以及及时为孩子进行正确的治疗。

此外,电离辐射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制造和维护,电离辐射可以提供很安全的机场地面检查,对飞行安全极为重要。

此外,它还能检测太空中的大气分子、太空舱以及太空探索等技术,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电离辐射也存在很大的危险。

它会产生有害的辐射,当电离辐射超过安全标准,所暴露的物体和生物将有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

因此,必须对电离辐射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人们和环境的安全。

总之,电离辐射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现象,当它被科学有序地运用在可以改善人类福祉的领域时,它将我们带进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

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电离辐射将会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发挥重要作用。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远后效应
⒈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 如铀矿诱发肺癌、镭诱发骨肉 瘤、日本原子弹爆炸后随访研究等。发病机制及表现特征 尚未明确。诱发种类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支气管肺癌、 乳腺癌和皮肤癌等。其中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潜伏期短、 诱发剂量低。慢性放射性皮炎可演变为皮肤癌,发生率 10%-28%。 ⒉其他远后效应 出现在本人身上称为躯体效应,也可出 现在子代身上,称为遗传效应。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再生 障碍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缩短寿命、胚胎效应 和遗传效应等。 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无剂量阈值,是 指生殖细胞的损伤,对胚胎和子代产生影响。其中显性突 变和伴性隐性突变主要导致先天畸形,而伴性显性致死突 变主要导致流产、死产和不育。

放射性皮肤炎

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

央视播音员罗京患淋巴癌于去年逝世。 专家分析“病因可能与电离辐射和工作压力有关”

诊断和处理
2.
粒子辐射 (高速带电粒 射线、 子,如α射线、 射线 β射线、中子、 射线、 射线 中子、 质子等。) 质子等。)

作用方式
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之外,对人体
造成的辐射照射。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在体 内产生作用。 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指放射性核素沾 染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 复合照射: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作 用于人体也可以的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作 用方式与其他类型非放射性损伤复合作 用于人体

卫生防护
辐射卫生防护的目标是防止对健康危害的肯定效应,采 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少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照射量达 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1988年所制定的《放射防护规定》 (GB8703-88)提出了较全面的防护要求。辐射防护的要 点是: 1.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①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 ②辐射防护实现最优化;③遵守个人剂量当最限值的规定。 2.外照射防护:必须具备有效的屏蔽设施,与辐射源保 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间。 3.内照射防护:主要采取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皮 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应十分重视防 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和土壤逸散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N:某一时间所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个数 N0:某放射性核素初始的原子个数 e:自然底数 λ (衰变常数):每秒衰变的原子核的个数为原放 射性核素的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个特征参数, 例如:226Ra:1.38×10-11s-1,32P:0.56×10-6 s
-1
N=N0e-λt
t:经历的时间
t1/2: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的因衰变而减 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衰变方程式为:
A z
X
A z 1
Y Q

β+衰变
β+ 衰变:原子核内p数过剩,一个p自发
的转变成一个n,并释放出中微子和能量。
p n

其衰变方程式为:
A z
X
A z 1
Y Q

电子俘获(了解)
n
本质:母核俘获了它的一个核外电子而使核 中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同时释放出中微子 的过程。
E=mC
2
平均结合能:
E E A

E:结合能 ∆m:核子结合成 c :光速3×108 m/s
核衰变及其衰变规律
衰变类型 衰变的能量 衰变的快慢(衰变规律)
α衰变
&是指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从核内放出一个α粒
子即氦原子核的过程
&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带有两
个单位的正电荷,在放射性核素α衰变后,它 的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n
轫致辐射
n
快速运动的电子在物质 的原子核旁经过时,电 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 转变成连续的能量的电 磁辐射释放出来,而电 子的速度和方向都发生 改变。
中性非带电粒子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辐射分级

电离辐射分级

电离辐射分级
电离辐射通常按照能量和穿透力分为五个等级:
1. 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能穿透物质,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2. α-辐射:带有α粒子的辐射,能量较高,能穿透岩石、金属
等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性比较大,但由于其只能在空气、纸张等物质上产生较大的阻挡,人类正常皮肤防护即可有效抵御。

3. β-辐射:带有β粒子的辐射,能量较高,能穿透人体皮肤,
但穿透力较弱,用几毫米的不锈钢或铝板就可阻挡,人类常见的防护措施为穿着工作服或佩戴防护手套、眼镜等。

4. γ-辐射:带有γ光子的辐射,能量最高,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厚厚的混凝土和金属,对人体的伤害性更大,有效防护措施包括用厚铅板进行屏蔽。

5. X射线:与γ射线类似,但产生源不同,只能在X射线机上产生,也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但相对于γ射线来说能量较低,可以用铝板等材料防护。

电离辐射的剂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的剂量和单位
个人剂量监测
为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记录其在工作场所受 到的辐射剂量。
实时监测
利用自动化设备对电离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 采取相应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标准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标准
ICRP是国际权威的放射防护标准制定机构,其推荐的标准被广泛采纳。
各国政府制定标准
使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如铅板、混凝 土等,以减少辐射的传播。
个人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服、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 用品,以降低身体各部位受到的辐射 剂量。
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标准和规定
培训和教育
根据电离辐射的性质和影响,制定相应的 安全标准和规定,限制工作场所的辐射剂 量。
对从事电离辐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 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态。
生物效应
03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02
电离辐射的剂量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表示电离辐射在物质中产生的平均能量,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常用单位是戈瑞 (Gy)。
吸收剂量与辐射类型、能量、物质性质和厚度等因素有关,是评估辐射对生物组织损伤程度的重要参 数。
剂量当量
定期监测和检查
应急预案和措施
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确保辐 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制定应急预案和措施,以应对电离辐射事 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减少事故损失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等。
随机效应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导致 癌症、遗传疾病等,其发生概 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免疫系统影响
电离辐射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电离辐射是一种具有高能量的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形式,常见的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α射线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首先,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损伤:电离辐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细胞DNA的损伤,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电离辐射还可以导致细胞突变和基因突变,影响后代的健康。

2. 遗传影响:电离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对后代的遗传有很大的影响。

遗传疾病、胚胎畸形和智力缺陷等都与电离辐射有关。

3. 电离辐射还会引起急性放射病,包括放射性烧伤、中毒和放射性综合征等。

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和辐射持续时间。

其次,为了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护屏蔽:使用透明的防护材料,如铅、钨、混凝土等,对电离辐射进行屏蔽,减少辐射的穿透以及对人体的损害。

2. 避免过度曝露:尽量减少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

在进行X 射线或核能行业工作时,要严格遵守职业安全规范,确保个人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辐射检测,了解辐射水平是否超标,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帽、护目镜、手套等,减少电离辐射对身体的直接伤害。

5. 远离放射源:远离可能的放射源,避免接触电离辐射源,尤其避免在放射源附近居住或工作。

6. 饮食保健: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可以增强身体的抗辐射能力,减少电离辐射对身体的损伤。

7.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环境中的辐射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辐射源的情况,确保环境的安全。

总而言之,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离辐射的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电离辐射的危害。

只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的质量。

电离辐射的四种效应

电离辐射的四种效应

电离辐射的四种效应
1 电离辐射的定义
电离辐射,也叫穿透辐射,是一种把能量以电子、离子和其他中
微子的形式传输到环境中的现象。

它是指由中微子、电子、离子构成
的加速奔腾而造成的非电磁辐射。

2 电离辐射的四种效应
电离辐射有四种基本效应,即吸收效应、凝聚效应、储存效应和
严重放射性效应。

① 吸收效应:是指当电离辐射被某些物体吸收时,放射性材料中
的放射性元素被电离,由此产生的反应可以改变放射性材料的性质,
也可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②凝聚效应:是指在电离辐射条件下,气体可以被凝聚成液体和
固体,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③储存效应:是指当离子化后的某些物体储存在低温状态下时,
电离辐射将严重影响物体的性能。

④严重放射性效应: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电离辐射的作用,使某些具有放射性的基本元素发射出放射性核素,从而放射出可以导
致环境污染的有害射线。

3 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离辐射的健康损害可以在微秒内引起人体细胞的损伤,其损害程度取决于照射能量和照射时间。

不同强度的电离辐射具有不同的危害效应,如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慢性病变,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导致致死性疾病,而大量的电离辐射可能会引发癌症。

此外,电离辐射还可能导致各种其他不良健康影响,如毛发脱落、感觉和精神异常、生殖细胞损伤、免疫功能减弱等。

因此,在使用电离辐射的场合,必须小心加以控制,保护人们免受其危害。

同时,卫生部门应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严格控制电离辐射的出口,确保电离辐射的安全使用。

电离辐射原理

电离辐射原理

电离辐射原理电离辐射原理指的是物质受到外部电磁波辐射后,内部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量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将从电离辐射的概念、分类、产生机制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离辐射的概念电离辐射是指辐射源产生的高能量粒子或电磁波能量足以使物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形成正、负离子的辐射。

电离辐射可分为电子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

电子辐射是指高速带电粒子(例如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现象;电磁辐射是指高能量电磁波(例如γ射线、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离现象。

二、电离辐射的分类根据电离辐射的能量和穿透能力不同,可将电离辐射分为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马射线和X射线四类。

阿尔法射线是带正电的氦离子,能量较低,但穿透能力较弱;贝塔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或正电子,能量较高,穿透能力较强;伽马射线和X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

三、电离辐射的产生机制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和人工源。

自然界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钾等,它们会经过放射性衰变产生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

人工源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医疗设备、工业设备和核能设施等。

医疗设备如X射线机和CT机会产生X射线辐射;工业设备如电离辐射测量仪、电离辐射加工设备会产生伽马射线;核能设施如核反应堆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

四、电离辐射的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高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细胞核DNA断裂、染色体畸变等严重的生物效应,甚至引发癌症等疾病。

对于辐射工作者,长期接触辐射会增加患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的风险。

此外,电离辐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辐射监测,对辐射源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对于辐射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辐射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装备。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量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对人体及环境都有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离辐射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

首先,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损伤:电离辐射能够破坏DNA或其他细胞组分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遗传物质的损伤。

这种损伤对生殖细胞尤其严重,可能导致后代的遗传疾病。

2. 癌症发生:长期接触辐射会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电离辐射能够改变细胞组织的结构和性质,引发细胞的异常增长和分裂,最终形成肿瘤。

3. 性功能受损: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可能导致不育或妊娠问题。

辐射暴露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儿童发育不良。

4. 早衰和生活质量下降:长期接触辐射会加速人体细胞的老化,导致早衰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辐射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变、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电离辐射的危害,以下是几项重要的预防措施:1. 避免辐射源:避免接近辐射源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在工作或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和辐射设备,同时避免进入辐射区域。

2. 屏蔽和隔离:使用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铅屏蔽材料、穿戴防护服等,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暴露。

在实验室和工作场所,应建立合适的隔离措施,确保辐射不会对员工造成危害。

3. 定期监测和测量:对潜在辐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测量,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定期体检和辐射剂量监测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4. 教育和培训:为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了解辐射的危害性以及使用防护设备和措施的正确方法。

5. 合理使用辐射技术:在医疗和工业领域,合理使用辐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的危害。

使用低剂量辐射和尽量缩短辐射暴露时间,是常见的措施之一。

除了以上措施,科学研究和政府监管也是预防电离辐射危害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应加强对辐射的研究,找到更安全和可持续的替代技术。

政府应加强对辐射相关行业和活动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电离辐射范围

电离辐射范围

电离辐射范围
电离辐射的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自然电离辐射:自然界中存在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的自然放射性物质。

自然电离辐射的范围较广,包括地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辐射、宇宙射线以及大气中的辐射等。

2. 人造电离辐射:人类活动中产生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核能产业和医疗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例如核电厂的放射性废物和辐射源,医疗X射线设备等。

人造电离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主要
存在于核电厂周围和医疗设施内部。

3. 电离辐射的传播范围:电离辐射的传播范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辐射源的能量、辐射材料的密度以及辐射媒介等。

一般来说,电离辐射的传播范围可以从几米到数十公里不等。

可见的光线属于电离辐射的一种,其传播范围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

总之,电离辐射的范围可以涵盖从地球和宇宙到核能产业和医疗设施的广泛领域,范围较广,但传播范围相对较小。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

电离辐射的解析和应用一、电离辐射的概念和作用1. 电离辐射的定义和种类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剥离电子,使其变成带正电的离子并产生电离现象。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形式。

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粒子辐射则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2. 电离辐射的作用电离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医学上,电离辐射可以用于癌症的治疗和诊断,如放射治疗和X射线检查;在工业上,电离辐射可以用于材料改性和缺陷检测等;在生活中,电离辐射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电视和雷达等。

二、电离辐射的解析方法3.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是指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辐射特性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产生的放射性衰变产物的辐射强度或半衰期,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含量。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在地质、环境、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4. 辐射探测器和剂量计辐射探测器是用于测量和监测电离辐射的设备。

常见的辐射探测器包括电离室、闪烁体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这些探测器通过检测辐射产生的电离或光信号来定量测量辐射强度和剂量。

剂量计则用于测量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5. 计算辐射传输计算辐射传输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方法研究电离辐射在大气、水体或材料中的传输规律和特性的方法。

通过解析辐射传输方程,可以推导出辐射传输的解析解或使用数值方法进行近似计算。

计算辐射传输在环境保护、辐射安全和核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三、电离辐射的应用领域6. 医学应用电离辐射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X射线用于各种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透视、骨折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等。

放射治疗利用电离辐射的杀伤作用来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7. 工业应用电离辐射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和缺陷检测等领域。

辐射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电离辐射距离

电离辐射距离

电离辐射距离
摘要:
I.引言
- 介绍电离辐射距离的概念
II.电离辐射的定义与特点
- 电离辐射的定义
- 电离辐射的特点
III.电离辐射距离的测量方法
- 测量原理
- 具体操作方法
IV.电离辐射距离的应用
-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V.电离辐射距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正面的影响
- 负面的影响
VI.结论
- 总结电离辐射距离的重要性
正文:
电离辐射距离是描述电离辐射强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概念。

电离辐射是由原子、分子或原子核中的电子被剥离而产生的辐射现象。

它具有高能
量、高穿透力的特点,可以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电离辐射距离的测量方法主要是通过辐射探测器来实现。

辐射探测器可以测量辐射的强度,并据此计算出电离辐射距离。

具体的操作方法会因探测器的类型和测量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电离辐射距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放射性治疗就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杀死癌细胞,从而治疗癌症。

在工业领域,电离辐射距离的测量可以帮助工人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电离辐射的伤害。

然而,电离辐射距离过近也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癌症、遗传基因突变等问题。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粒子、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射线。

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其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故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

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射线大,但与x、射线比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铅版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可以阻挡射线。

电离辐射对健康有哪些影响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射。

以下仅介绍外照射所致的放射性疾病以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受到全身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②肠型急性放射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③脑型急性放射病: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照射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症状。

外周血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已知电离辐射可引起的人类恶性肿瘤有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和白血病等;其他远后效应有血液系统疾病、胚胎效应、遗传效应等。

此外,电离辐射尚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骨损伤等。

放射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正相关,受照剂量越大,放射性损伤越大,所致的放射性疾病越严重。

什么是电离辐射

什么是电离辐射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
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能量的辐射。

电离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

电离辐射可
以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放出(ionize)一个或几个电子。

基本原理:
α射线就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磁铁,它所到之处很难引发电离。

α射线存有很
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以利用。

也增添一定毁坏处,对人体内非政府毁坏能力很大。

由于其质量很大,反射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身心健康的皮
肤就能够堵住。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β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就是不拎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泛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必须特别注意对不幸反射的防水。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
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

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核工业系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蔬菜水果
保鲜,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
照射治疗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及电子显微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疾病。
(二)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1、病因:放射源丢失、误照 ★1978年阿尔及利亚事故:一儿童拣到192Ir(铱)源带回家,
造成22人连续周受照射,剂量为10-14Gy。
★1985年中国牡丹江事故:某单位一 137Cs(铯)被2个儿童盗 走,卖给同村的人,致使一家3人在120-180天内多次受到
照射,累积剂量为8-15Gy。
1、电离辐射因素
★辐射量大小
★剂量率
★分次和单次照射 ★照射方式 ★受照部位和面积 ★辐射品质
放射源罐
六、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
2、机体因素 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增值率正比,与分化程度成反比。 细胞周期不同辐射敏感性也不同,DNA合成期敏感性高。
淋巴细胞 原红细胞 髓细胞 骨髓巨核细胞 生 殖 细 胞 皮肤及器官 的上皮细胞 眼晶状体的 上皮细胞 软骨细胞 骨母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腺上皮细胞
进行评估。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3、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针对病程的各期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综 合治疗。主要包括:
防感染、防治出血
改善微循环
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应用细胞因子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996年1月5日早晨7点半,吉化建设公 司管线工宋学文在经过厂区裂解炉炉下时拾 到-条类似“钥匙链”的小链子,他顺手放在 了右腿膝部的裤袋内,约9点多钟,正在高空 作业的宋学文突然感到头晕、恶心,便回到 休息室休息,在频繁的呕吐中折腾到下午5点。 他只好从6楼宿舍爬到5楼值班室求救。一小 时后,队长及公司领导赶来才知道,他捡的 正是昨天晚上工地技术人员遗失的用于工艺 管线探伤的γ放射源-铱192。 《知音》 2004年 冬青号(增刊) 4页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医疗照射
2、事故照射
病因
3、应急照射 4、核武器辐射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临床表现
初 期 阶 段
假 愈 期 阶 段
极 期 阶 段
恢 复 期 阶 段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临床表现 1)骨髓型 (1-10Gy):
最为多见,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以白细
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 段性病程。按其病情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极 重四度。
11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 放射性损伤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 (数日)内受到多次全身照射, 吸收剂量 (absorbed dose)达到1Gy以上外照射所引起的全 身性疾病。 病程具有明显的时相性,有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 复期四个阶段。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1、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衰变的次数
SI单位专用名为“Bq”(becquerel)
原专用单位为"居里"(Ci Curie)。
l Ci =3.7×1010 Bq =3.7×1010 次核衰变/秒
1 Bq=2.703×1011 Ci
一、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损畸形,只能靠轮椅代步的1级残疾人。他还患上放射性白内
障、记忆力减退,染色体遭到严重破,终身不能生育。
(二)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sub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from external exposure: 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 (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 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累积剂量大于1Gy时所引起的一组全身

核反应堆的内部结构
核反应堆的中控室

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粒子加速器
三、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1、外照射(external exposure)
辐射源 (radiation source)位于 2、内照射(internal exposure) 人体之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 3 、 放 射 性 核 素 特点:脱离或远离辐射源,辐射 体 表 沾 染 (radioactive nuclide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 作用即停止;当辐射源距离人体有足 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 contamination的辐射照射。指上述一种以上作用方式 of body surface) 够远的距离时,可造成对人体较均匀 面 (皮肤或粘膜)。 作用于人体,也可以是一种或 特点:内照射对机体的辐射作用, 的全身照射;辐射源靠近人体,则主要 沾染的放射性核素对受沾染 一种以上上述作用方式与其他 一直要持续到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 4、复合照射(combined exposure) 造成局部照射。 的局部构成外照射源,还可以经 类型非放射性损伤复合作用于 或经10个半衰期以上的蜕变,才可忽 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而构成内照 略不计。 人体,如放射复合烧伤 、放 射。 射复合创伤等。
概率与剂量大小有关,但损 发生几率与剂量 伤的程度与剂量无关,且不 成正比 存在损伤效应的阈值水平, 如癌效应、遗传效应等。
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四、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随机性效应 几 率 严 重 程 度
确定性效应
剂量 阈值
剂量
四、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2、按效应影响的广度 躯体效应:整体效应:对全身的影响 局部效应:对某些器官的影响 遗传效应:指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效应。 3、按效应出现的时间 急性效应(acute effect) 近期效应
3、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表示被照射介质吸收的辐射能量的多少,适用 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 SI 单 位 为 “ 戈 瑞 ” , 符 号 “ Gy” , 原 用 单 位 “拉德”,符号“rad” 。
关系式为: lGy=100rad
一、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4、剂量当量(dose equivalent)
不同辐射,由于品质不同,对细胞的破
为衡量不同类型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将吸收剂量乘 坏作用也不同,在防护上把辐射品质对机体
危害影响的相对程度称为品质因子或称线质 以若干修正系数,即为剂量当量。SI单位为“西沃特”,
系数。
符号“Sv”。原单位名称为"雷姆"(rem)
LET:指在单位长度介质中,因电离碰撞而
四、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1、依据效应-剂量关系分类 随机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 (stochastic effects) (deterministic effects)
辐射效应的严重 有剂量阈值 程度随剂量的加大而 增高,如放射病、放 效应的严重程度 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 与剂量成正比 皮肤损伤。
无剂量阈值 指辐射损伤效应发生的
骨细胞
结缔组织细胞
肺上皮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
肝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七、放射损伤
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业病 目录》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病 7放射性骨损伤 9放射性性腺疾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6放射性肿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间期死亡
增殖死亡
增殖死亡
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细胞变异(modification)
变异
细胞转化
癌症
cancer
异常细胞克隆
transformation
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制
细胞凋亡(apoptosis) 变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death) 镜下表现:胞核浓缩、断裂 机理:P5髓型急性放射病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 初期表现 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1-2h 后呕吐、WBC数短暂上升后下降 1h后多次呕吐、可有腹泻、WBC数明 显下降 1h后多次呕吐和腹泻、休克、WBC数 急剧下降
照后1-2天 受照剂量 WBC最低值 下限(Gy) (×109)
1.2 0.9 0.6 0.3 1.0 2.0 4.0 6.0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1、临床表现 2)胃肠型 (10-50 Gy): 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和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水样便或血水便、并常 发生肠麻痹、肠套叠、肠梗阻等。 3)脑型 (>50Gy): 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 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 特殊临床表现。
一、常用的辐射量与单位
1975年(ICRU)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Units and Measurements 决定使用国际
单位(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ICRP(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
★2007年迁西某工厂失火,致放射源铅罐溶化,60多人受照射。
(二)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2、基本病理变化
造血功能障碍,表现为造血组织破坏、萎缩、再生
障碍;骨髓异常增生;骨髓纤维化。
(二)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头昏、乏力、食欲减退;皮肤、
粘膜少数出血点,或局灶性眼底出血。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低 下;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2、照射量 (exposure,X) 单位质量空气的照射量(仅用于X射线或γ射线) SI单位:库伦/kg空气(C.kg-1) 原专用单位名称为“伦琴” (R) 1R=2.58×10-4 C.kg-1
(WilhelmK.Roentgen)1895年 发现X射线,1901年获诺贝尔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