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设计 合成化学与人类健康

合集下载

羧酸教学设计

羧酸教学设计

羧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羧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羧酸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3.理解羧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羧酸的概念和性质(1)羧基的定义及特点(2)羧酸的定义及特点(3)常见羧酸的结构式及分子式2.羧酸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1)IUPAC命名法(2)常见有机羧酸的命名及结构式3.羧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脂肪酸在人体内合成三大类脂质中所起作用(2)α-酮基酸代谢与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疾病关系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羧酸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到羧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羧酸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羧酸的概念和性质(1)羧基的定义及特点羧基是一种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相连而成的官能团,其化学式为-COOH。

羧基具有强烈的极性,可以与其他分子形成氢键,因此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度。

(2)羧酸的定义及特点羧酸是一种含有一个或多个羧基(-CO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由于含有强烈极性官能团,因此大多数羧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

常见的有机羧酸包括乙酸、丙酸、柠檬酸等。

(3)常见羧酸的结构式及分子式乙酸:CH3COOH丙酸:C2H5COOH柠檬酸:C6H8O72.羧酸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1)IUPAC命名法IUPAC命名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其命名规则如下:1)确定主链:以羧基为优先级,找到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2)编号:从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开始编号,使羧基所在的碳原子编号为1。

3)确定取代基:按照字母表顺序标记各个取代基,并在它们的名称前加上编号。

4)确定前缀和后缀:根据官能团名称和位置,确定前缀和后缀。

(2)常见有机羧酸的命名及结构式乙酸:甲酸甲烷丙酸:2-丙酸柠檬酸:2-羟基-1,2,3-丙三酸3.羧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脂肪酸在人体内合成三大类脂质中所起作用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羧酸,在生物体内合成三大类脂质中所起作用。

初中化学_十单元《化学与健康》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十单元《化学与健康》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食物中部分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组成人体的主要化学元素以及某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在人体内存在元素平衡的概念,养成均衡膳食的意识。

3.知道一些有毒和有害的物质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远离有害物质的侵害。

【教学方法】启发式、诱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讲解【教学过程】一、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食物中的有机物1.含有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它们为,如淀粉、纤维素等。

温馨提示:(1).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H2CO3、CaCO3等物质。

这些物质中虽含有碳元素,但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无机物很相似,所以都属于无机物。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食物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1)糖类①又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常见的糖有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②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的鉴别方法是与碘水作用显蓝色。

淀粉在酶与水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能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缓慢氧化6CO2+6H2O 。

③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油脂①由C、H、O元素组成,通常情况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

油脂在酶与水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②油脂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蛋白酶和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重新组合成人体中的蛋白质,一部分被氧化排出体外。

(4)维生素维生素能够调节肌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绪论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我国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化学的作用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重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难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点的科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如果没有化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视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化学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氮气、水、金刚石、食盐等)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塑料、纳米铜、橡胶、药品等)2.从分子层认识物质: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状态不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3.化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制备物质,实验步骤;探究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性质实验。

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

二、化学发展的主要历程1.古代化学:老师引导下归纳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

(二) 核心素养要求1.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

2.感悟科学家崇尚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学习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品格。

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科学本质”。

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特征;初步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体会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感悟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学习科学家的精神与品格。

2.化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育目标的学科。

本课题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精美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的许多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渐实现。

展示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从而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3.教科书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科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化学,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曾经产生过化学的火花,因此在本课题学习过程中应力求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我们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人教版
年级:初中
教材:人教版《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化学药品。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防范化学风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化学药品的方法。

3. 预防化学品中毒和事故的措施。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化学药品。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讨论。

2. 视频展示。

3.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先通过讨论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给学生讲解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化学药品的方法。

3. 进行实验演示,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化学品。

六、教学评价:
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化学健康相关的问题。

2.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评价他们在使用化学品时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化学健康的认识有何改变。

2. 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化学健康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正确使用化学品和化学药品的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

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初中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初中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点总结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1)成人体内约含钙1.26g,主要以C 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2、钠和钾(1)Na+ 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 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等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Se 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I(碘)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

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F(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一、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有机物有机小分子如:CH4、C2H5OH、CH3COOH、C6H12O6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二、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合成橡胶(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第四节有机合成(第二课时)一、新课程标准要求⑴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1.研究内容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研究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同时对本节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要有初步掌握。

本节课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逆合成分析法设计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研究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已有的研究能力学生研究心理的期待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三、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研究逆合成基本原则及其应用2.进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②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物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新物质的不断合成是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科学魅力,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糊口实践的意识。

③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进修能力;以化学主人翁的身份体会化学学科在生产、糊口中的实用价值,激起进修化学的兴趣。

四、讲授设计流程与讲授设计(一)讲授设计实际依据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研究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二化学教案:《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全面归纳金属冶炼方法1.热分解法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后面的金属,如Hg、Ag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通过ppt 图片展示有机材料引入新课〖学习目标〗通过ppt 展示〖基础知识回顾〗通过复习再现的形式,回顾有关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合成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探究活动,讲解等活动完成本部分知识1、有机合成的概念2、有机合成的任务3、官能团的引入方法4、官能团的转化5、碳骨架的构建〖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以保证较高的产率。

2、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通常采用4 个C 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3、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

4、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5、尊重客观事实,按一定顺序反应。

〖课堂达标〗〖课堂小结〗第四节有机合成〖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的定义、意义和基本过程2.掌握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特征反应3.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4.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5.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自主预习1、什么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意义?3、有机合成的任务有哪些?预习检测下列有机合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B.有机合成能对天然有机物进行局部的结构改造和修饰,使其性能更加完美C.有机合成的任务是对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D.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合成具有特定性质的、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有机物,以满足人类的特殊需要知识回顾:完成下面的表格名称结构特征反应双键叁键苯环羟基醛基羧基酯基探究活动一:官能团的转化或引入1、引入、、2、-X 卤原子的引入、、3、-OH 的引入、、、探究活动二、碳骨架的构建1、碳链增长的方法有哪些?2、碳链减短的方法有哪些?3、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归纳整理:主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二、有机合成的方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2、逆向合成分析法探究活动三:应用逆合成分析法合成有机物——草酸二乙酯思维过程的分析思考交流教材 66 页学与问有关产率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三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2、学业要求: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二、教材分析有机化学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5节的内容。

从章节整体来看,本章分类介绍了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本章的最后第5节,教材以有机合成为载体,对此前介绍的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有机反应类型等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总结,并进行综合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建立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章的第5节有机合成,是对高中阶段学习的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上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其相互衍生关系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方法,通过综合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掌握有机合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为第5节有机合成第3课时,第一课时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并引入官能团保护的概念;第二课时构建了烃的衍生物转化模型,建立了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本节课则立足于生活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巩固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分析法,进一步锻炼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在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结构(官能团)出发分析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设计意图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设计意图

初中化学健康教案设计意图
教案名称:了解化学品的危害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 掌握预防化学品危害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化学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2. 预防化学品中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了解不同化学品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图表、图片等教具;
2. 教学用化学品的实物或模型;
3. 教师准备相关的知识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化学品的危害有初步的认识。

2. 学习:通过讲授、讨论、实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掌握预防化学品危害的基本方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化学品安全防范演练,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或调查研究,加深对化学品危害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化学品危害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励或建议。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掌握预防化学品危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化学品,保护自己的健康。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认识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正确了解某些元素(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组织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获取有用化学信息;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查看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和药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辩证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了一些必需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钙、钠、钾),结合已经学习的化学物质如水、溶液和营养素,促进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更趋向完整和深入。

同时教材还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铁、锌、硒、碘、氟几种元素的生理功能。

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这将使学生认识到,对含某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科学生活需要均衡膳食、合理营养。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物质的组成,生物学知识,信息技术的操作运用等)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从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保健药剂的广告,以及身边各类疾病的发生)出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取有关的知识与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使学习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和开放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展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2)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

(2)如何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烟花绽放、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化学这门学科。

2、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10 分钟)(1)讲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举例说明,如氧气、水等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3、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5 分钟)(1)展示图片和视频,介绍化学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

衣:各种合成纤维制成的衣物,如尼龙、聚酯纤维等。

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如防腐剂、调味剂等。

住:建筑材料的化学合成,如水泥、玻璃等。

行:汽车燃料的化学变化,如汽油的燃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化学应用实例。

4、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5 分钟)(1)讲述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通过化学方法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能源开发:新型化学电池的研发,如锂离子电池。

新材料研制: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的出现。

(2)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等,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化学与健康 教学目标

化学与健康 教学目标

化学与健康教学目标
化学与健康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掌握一些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包括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 学会区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膳食。

4.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适量运动、不吸烟、不酗酒等。

5.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探究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过程中,学会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6.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于“化学与健康”课程的大致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会因教师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案教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理解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2.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3.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30分钟)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比如人体属于有机化合物还是无机化合物?2.介绍化学元素与生命的关系:a.生命体内除了碳、氢、氧、氮等元素外,还包含其他化学元素;b.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有很多重要元素。

第二课时:不同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影响(40分钟)1.导入:通过示意图,介绍氧、碳、氮等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分别介绍以下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a.钙:强化骨骼、牙齿,维持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b.铁:合成血红蛋白,传递氧气给身体各部位;c.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d.碘: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e.钾:维持正常心脏功能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元素不足或超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课时: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40分钟)1.导入:问学生日常饮食中有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等元素?2.讲解健康饮食与元素摄入的重要性:a.利用食物摄取元素的方法保证人体所需;b.饮食搭配合理,摄入适量各种元素;c.避免过量或缺乏造成的健康问题。

3.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态的人的饮食方案,保证各种元素的摄取。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组讨论,回答与元素和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2.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设计符合健康饮食标准的餐单;3.课后反馈与讨论。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相关化学元素的信息资料和实例分析。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通过实验和调查了解不同食物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和数量;2.学生可以了解其中一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摄入量的参考标准;3.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其中一种元素的丰富食物采集和分类,并做成展板或报告。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4.2 逆合成分析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3.4.2 逆合成分析法教案设计

教案学科化学教师惯和学习新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导入新课生活中的合成材料:【思考】你知道是如何合成吗?聆听通过介绍,引入主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5~67,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一、逆合成分析法逆合成分析法:将目标化合物做适当的分解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

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书写合成线路就可以反过来从原料到产物进行书写。

1.基本思路可用示意图表示为:2.基本原则(1)合成路线的各步反应的条件必须________,并具有较高的________。

(2)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和辅助原料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用逆合成分析法分析草酸二乙酯的合成(1)草酸二乙酯分子中含有两个酯基,按酯化反应规律将酯基断开,得到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目标化合物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酯化反应得到:(2)羧酸可由醇氧化得到,草酸前一步的中间体应该是乙二醇:(3)乙二醇的前一步中间体是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可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而得到:(4)乙醇通过乙烯与水的加成得到:根据以上分析,合成步骤如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一、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提升。

通过对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推断解题策略的拓展,把零散的认识升华到系统认识。

二、有机推断题的常用解题策略有机物推断题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题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教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绪言教案(含答案)

绪言—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教学设计(共一课时)1. 通过阅读理解、倾听思考,进一步认识什么是化学,感受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知道化学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2.通过讨论交流、深度学习,理解化学学科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特点,感受高中化学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物质,从微观层次理解反应规律的学科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知识,发展思维。

重点: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易)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 .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 .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解析】A .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 错误;B .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 错误;C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 正确;D .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 错误;故选C 。

2.(中)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 2和SO 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 、SO 2和PM2.5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 和NO 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 .工业废气中的SO 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D【解析】A .2NO 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2SO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 错误;B .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 与N 的氧化物,如NO x 和CO 等,B 错误;C .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且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SO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C错误;D.工业废气中的2可进行脱硫处理,D正确;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设计合成化学与人类健康
化学教学设计合成化学与人类健康
合成化学是新药发现的主要动力和药物制造工业技术进步的源头。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纪,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这一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合成药物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抗菌剂和抗生素的开发。

上世纪初,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和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当时医生对于流行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这些现在已经十分普通的症状束手无策,甚至人们可能仅仅因一次感染而死亡。

19世纪后半叶,在珀金(W.H.Perkin)合成的苯胺类染料的基础上,德国细菌学家郭霍(H.H.R.Koch)尝试用这些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成功创建了细菌染色法,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同时,科学家在用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试验过程中,观察到某些合成染料有一定的杀菌作用,1932年,德国I.G.染料工业研究所病理学主任杜马克(G.J.P.Domagk)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种被称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红色的偶氮类染料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以及兔、狗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以此染料挽救了身患链球菌败血病的女儿,一个人工合成抗感染疾病化学治疗药物的新纪元由此开启。

科学家通过对这一药物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百浪多息的杀菌作用实际上是由于其在体内发生降解所生成的产物 4 氨基苯磺酰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磺胺)产生的,从而诞生了磺胺类药物,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杜马克也因此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磺胺的启发下,化学家们又合成了无数的磺胺类似物,并通过研究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抑菌作用的关系,从中寻找更为强效、更为广谱的抗菌剂,现在已经有20多种磺胺类的药物在市场上销售。

磺胺药物只是现在全世界正在使用中的成千上万种化学合成药物中的一员。

但是仅从磺胺的发展历程中便可以窥见化学合成所起的巨大作用:不论是最早合成的、与抗菌似乎关系不大的染料,还是基于磺胺改造获得的更为强效的磺胺类药物,都依赖于合成化学所赐。

可以想象,没有合成化学,像磺胺这样现在看来再平常不过的抗菌剂根本不可能被发现,更不用说那些结构复杂、利用不断发展完善的化学合成技术获得的、过去很难或者不可能合成的化学药物。

类似青霉素这样的抗生素药物,曾经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目前的问题是,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已愈来愈短。

而且,由于细菌抗药性的发展,现在青霉素的给药剂量已经比60年前增加了数十万倍。

然而,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效果更好的抗生素越来越困难。

但合成化学家运用化学合成方法,在青霉素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创造出了更多的、效果更好的抗生素系列,比如我们熟知的阿莫西林这样一类西林类的抗生素,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9年,全球前200个销售额最大的药物[5]中,至少有140种是化学合成药物,这还不包括那些半合成的化学药物。

在今天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化学合成药物仍然会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

然而药物中合成化学的作用似乎越来越被忽视,药物的品牌化开发,温情脉脉的药品广告,让人联想到的更多是生物科技、蛋白组、基因这样一些时尚的名词,兼以在当今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语境下,化学,尤其是合成化学似乎越来越成为其对立面,好像所有牵涉到化学的东西就是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非环保和不健康的东西──这显然有失公允!因为无论公众在感冒时服用的是泰诺、日夜百服宁还是白加黑,也无论这些药物的品牌是多么地出名,它们都是化学合成的产物,并且它们的化学组成其实别无二致。

要消除这样的负面的印象,一方面需要化学家们不断地科普宣传,更需要引导媒体进行平衡地报道。

医学和药物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使人类不再因为小小的咽喉发炎而毙命,不再需要忍受肌肉酸痛,使癌症病人的生命得以延长甚至获得治愈,
使HIV感染者有尊严地生活尽管合成药物已经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未来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普适的药物来治疗日益严重的癌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心脏病、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糖尿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

随着合成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药物合成的速度在不断地升级;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计算化学的发展又为合理的药物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完成,越来越多的新的生理机制、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被发现,为化学合成药物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因此,合成化学仍将是新药发现的主要动力和药物制造工业技术进步的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