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乐学境界
乐学境界: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
我 将 视 角 深 入 到 语 文 课 堂 的 现 状 ,我 鲜 明 地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教 学 观 点 :必 须 将 教 学 中束 缚 学 生 创 造 力 培 育 的 “规 矩 与 限 制 ”彻 底 打 破 ,还 给 学 生 自 由 ,使 他 们 敢 说 、 敢 问 、敢 想 、敢 体 验 ,读 自 己 想 读 的 ,学 自 己想 学 的 ,在 课 内与 课 外 、自然 与 社 会 之 间尽 情 地 汲 取 、实 践 。 我 又 结 合 认 知 心 理 学 的 发 展 观 ,将 “问 题 解 决 ”引 进 语 文 教 学 .进 一 步 提 出要 让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探 究 属 于 自己 的 问 题 ,让 教 学 过 程 成 为 学 生 解 决 问题 的 过 程 。 至 此 ,我 初 步 形 成 了 自 己 的教 学 理 念 :还 学 生 以 学 习 主 体 的 地 位 . 让 他 们 在 语 文 课 堂 上 享 有 自 由 、研 究 问 题 、体 验 成 功 。 我 的 教 学 不 再 囿 于 形 式 上 追 求 “好 玩 ”.更 注 重 本 质 上 要 成 为 “学 生 自己的 语 文 ”。
江 募教 育-.j、学教 学
好学是基,乐学是峰
好学是基,乐学是峰在人生的求知之旅中,“好学”宛如坚实的基石,奠定了我们前进的基础;而“乐学”则如同高耸的山峰,引领我们攀向知识的巅峰。
好学,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态度。
它是我们自幼就被教导的品质,也是贯穿一生的修行。
当我们还是懵懂孩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学的种子便已悄然种下。
我们会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鸟儿会飞?”那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睛,那一个个稚嫩的问题,都是好学的表现。
正是这种最初的好学精神,驱使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
在学校里,好学的同学总是备受老师喜爱。
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还会寻找额外的学习资料来充实自己。
他们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的智慧。
然而,仅仅有好学的精神是不够的。
很多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感到疲惫、枯燥,甚至半途而废。
这时候,“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乐学,是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将学习视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当我们以乐之心态对待学习时,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一个待解的谜题,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比如,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计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数学我们可以计算出最优的购物方案,规划旅行的预算。
学习历史也不再是死记硬背年代和事件,而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智慧和故事。
当我们把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时,便能从中获得快乐。
乐学还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一道难题解不出来,一篇文章背不下来,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
但如果我们是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就会把这些困难看作是成长的机会,努力去克服它们,而不是轻易放弃。
一个真正乐学的人,会主动去寻找学习的机会。
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会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读书俱乐部,或者在网上学习新的技能。
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因为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旅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乐学的例子。
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
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乐学之下无负担”。
兴趣是学生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因此,如何让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给学生学习语文以动力,我觉得课前、课堂、课后这几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一、多管齐下,预习中激发学生兴趣课前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才能逐步养成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应注意孩子的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孩子对语文学科的感情,把他们引入乐学的境界。
一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好处,可以通过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想;也可以利用黑板报、晨读课、班会课等时间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其他学生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
二要让学生体验预习的快乐。
班级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
可以给预习做得好的学生表扬加星,根据各人得到的星数,定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并授予荣誉称号等。
二、教得得法,教学中让学生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昀佳状态。
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我在教学中,有时直观演示,有时暗示启发,有时情景诱发,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因素。
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典型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在环境中进入角色,去欣赏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的乐趣。
比如讲授《清平乐·村居》时,我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江西婺源的视频,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田园风情,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江南的景色,再想象一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
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无意识地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风景美丽、鸟语花香的江南农村风光图,造成一种意境,再插入了辛弃疾的生平,学生马上就能够感受到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目的了。
好学是起点,乐学是终点
好学是起点,乐学是终点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学习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征程。
而在这场征程中,“好学”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乐学”则是我们最终追寻的理想境界。
好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当我们还是懵懂的孩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周围的一切。
这种最初的好奇心,便是好学的萌芽。
在学校里,我们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知识。
好学让我们不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仅仅有好学的态度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面对枯燥的课本、复杂的公式和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沮丧。
这时候,如果没有内在的动力和乐趣,学习很容易变成一种负担。
那么,如何才能从好学走向乐学呢?首先,要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将这些兴趣与学习相结合,往往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比如,喜欢历史的人,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参观博物馆来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喜欢科学的人,可以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当我们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会更容易投入其中,享受学习的过程。
其次,要改变学习的方式。
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学往往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等,可以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语文时,可以通过写作、朗诵、表演等方式,来展现语言的魅力。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那么学习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而当我们把学习的目标设定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学习就会变得更有意义。
比如,我们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努力学习医学知识,这种内在的动力会让我们在学习中充满激情和毅力。
乐学奋进勤学笃志
乐学奋进勤学笃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乐学奋进,成就人生。
梁启超先生曾说: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在百年后的今天,我想此句话可以演变为:勤学与乐学是学子们探索求知的不二法门。
勤学与乐学之提,莫过于学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早在西汉时期,人类就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
随着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不仅造福了千万家庭,更为无数的寒门子弟提供了出路。
在这个懵懂的青春年华里,我们必须认识到:现阶段,学习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我们实现内心憧憬的唯一途径。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这足以可以说明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自我放弃,懒于学习,纵使是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然而更没无奈的,是一部分人明知学习之重要,却不靭于学习,自甘堕落,在我看来,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千万不能容赦的。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勤于学习。
从狭义上讲,勤于学习无非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按时完成作业等基本的学习准则;但从广义上讲,勤于学习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对事情多问一个为什么,对万物都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这都是勤于学习。
但其实说到底,惰于学习之根本原因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学习枯燥无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说,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我们要从小培养对学习的乐趣,从苦中寻乐,将满身的激情都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的三种境界(已打印)
学习是一种境界一、三种学习境界1、第一层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
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
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2、第二层为会学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3、第三层为乐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
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二、三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学风乐学好学拼搏进取解读
学风乐学好学拼搏进取解读
“学风乐学好学拼搏进取”是一句富有教育意义的口号,意味着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精神状态。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
学风好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律性,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认真复习,对待学习有积极的心态和充满好奇心的态度。
乐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主动地探究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乐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非常重要。
好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好学的学生不仅满足于课本知识,还要依靠多种途径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拼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拼搏对于克服学习中的难关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进取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学风乐学好学拼搏进取”是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口号,鼓励学生要积极面对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精神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追求实效、乐学、简约的课堂境界
追求实效、乐学、简约的课堂境界作者:唐美新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10期摘要:简约而丰满的课堂是有效数学课堂所追寻的目标。
本文从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课堂提问三个环节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简约;实效;境界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74-02一直很喜欢这句话:简约而不简单。
但怎样的简约又能有不简单的效果呢?学校倡导简约课堂,当时围绕这个主题还开了研究课。
怎样算简约啊,校长说情境尽量简单一点,教师语言尽量简洁一点等,于是,在上课的时候,笔者尽量少说话,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结果课上得一团糟,听课的老师说:一点也没有简约的味道。
于是不断地反问自己,简约到底是怎样的?难道就是少说几句话吗?直到最近上了几节课,才对简约课堂有了一点“感觉”。
一、环节要简约,思路要清晰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应尽量简单。
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搜集很多资料,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致使教学环节臃肿。
因此,我们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主干,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周长的认识》,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周长,所以笔者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为认识周长服务的。
第一环节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通过摸一摸,指一指,初步感知周长;第二环节测量周长,其实测量也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第三环节,辨析练习,使学生对周长有更清晰地认识。
三个主要环节的设计突出了对周长意义的感受,目的性非常的明确,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具体活动的设计又应该特别注意层次性,力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在设计一节课时思路一定要清晰。
如在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首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追求语文课堂“生生互学”的乐学境界
在 一 些 问 题 , 响 了教 学 效 率 。 作 者 认 为 , 生 互 学 是 一 影 生
1 面 平 等 的 师 生 “ 对 话 ” 在 很 多 时 候 学 生 乐 不 . 表 假 。
起来。
种 有 效 的 教 学 模 式 , 对 如 何 实 施 生 生 互 学 . 使 学 生 达 并 以
一
第 一 个 问 题 较 简 单 , 学 生 很 容 易 便 能 找 出 出 现 了 四 次 背 影 ,这 时 我 让 他 们 分 别 用 小 标 题 将 四 次 背 影 概 括 出 来 : 出 背影 一 刻画 背影 一 惜别 背 影一 再 忆 背影 。 样 对 点 这 于 课 文 就 有 了 整 体 感 知 ,让 学 生 明 确 领 会 本 文 的 构 思 角
度 “ 影 ”从 而 直 接 进 入 到 本 课 的 重 难 点 而 不 至 于 偏 离 。 背 ,
定 真 好 。如 果 是 第 一 次 吸 毒 、 博 等 就 不 好 。” 个 问 赌 这
题 激 发 了 学 生 批 判 性 的 思 维 。 来 , 进 一 步 引 导 : 了 后 我 读 此 文 , 觉 得 对 应 怎 样 对 待 生 活 中 的 “ 一 次 ” 学 生 回 你 第 ? 答 : 要 小 心 ,不 一 定 都 能 尝 试 ,要 看 第 一 次 的 性 质 好 “
到 乐 学 境 界 的 问 题 进 行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 文课 堂教 学 语 生 生 互 学 乐 学 境 界
“ 的 理 解 错 了 , 不 是 可 以 这 样 理 解 … … ” 似 带 你 是 看 着 商 讨 语 气 ,其 实 质 却 是 强 势 话 语 ,学 生 是 断 然 不 敢 说 的。 师 虽然 给 予学 生 自由言说 的机会 , 这 只 是形 式上 教 但 的 ,因为整 个 对话 过 程都 牢牢 掌 控 在教 师 手 中 。教 师是 “ 宰 ” 非 “ 导 ” 表 面上 课 堂有 问有 答 , 实 际不 过是 主 而 主 。 但 教 师 牵 着 学 生 一 步 步 走 近 事 先 预 设 好 的 答 案 .教 学 被 封 闭 在 教师 设 下 的 “ 话 圈套 ” 中 , 话 蜕 变 成 了课 堂表 对 之 对
求知善学,好学乐学开头与结尾
求知善学,好学乐学开头与结尾在我看来,学习有三重境界:知学、好学、乐学。
其中,好学与乐学是通往知识殿堂的不二法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的前提,是知学。
对于人生来说,最可怕的不是遭遇困境,而是没有希望;对于学习来说,最无奈的不是不会,而是连学下去的念头都没有。
若将学习比作一艘船,老师是掌舵人,学生则是划桨者,若不努力划桨,再好的舵手也无能为力。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少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由此可见,早晚并不是问题,只要知学、愿学,一样可以学得很好。
知学是前提,好学与乐学则是关键。
XXX说,三流的化妆是外表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让我们从书本里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成为好学者,争当乐学者,为自己着一袭华美的袍,为生命化异彩纷呈的妆!。
乐学善思 勇于实践
乐学善思勇于实践乐学善思,勇于实践,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乐学善思,意味着以愉悦的心情去进行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勇于实践,则是要敢于尝试、实践所学知识,将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乐学善思,是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态度。
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
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才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吸收知识,向着目标不断地前进。
乐学能够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变得有动力,有热情。
乐学也要善思。
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思考。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善思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问为什么,多探索问题的本质。
只有通过深思熟虑,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只有掌握了知识的本质,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而勇于实践,是乐学善思的必然要求。
只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通过实践,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
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尝试,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乐学善思勇于实践,是一种学习态度和方法。
只有将这种态度和方法贯彻到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乐学善思勇于实践,不仅仅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地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敢于尝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乐学善思勇于实践,是一种学习精神。
在学习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保持这种精神,不断地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
只有保持这种学习精神,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并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乐学善思勇于实践,是一种人生境界。
在生活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去思考人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
只有保持这种人生境界,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
学习的最高境界----乐学进入小学后,家长第一个难过的关就是在学校和社会的众多要求中,辨别出哪些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孩子有用的,哪些是拔苗助长的。
大多数人都以为,成绩差就会被老师另眼看待。
其实未必。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这么想,然后把这种感觉转嫁给了孩子。
老师欣赏尊重老师、守纪律、学习努力有进步的孩子。
哪怕孩子目前成绩是垫底的。
所以垫底不可怕,但垫底了要努力,最好有进步,就算没有成绩上的进步,也一定要让老师知道孩子和家长都在努力。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么如果学习成绩很差,也不要管吗?如果学习成绩很差,甚至一直很差,但孩子依旧对学习充满兴趣,那差一点又何妨?而且如果能一直保持学习兴趣,我不相信以后成绩也一直很差。
如果学习成绩差影响了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但提高成绩的目的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保护学习兴趣。
陪要有观察地陪,一点点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步抽离。
比如开始是每道题盯着,慢慢是某些作业盯着,后面是坐在旁边干别的,需要时保证在,慢慢只是在一个屋子里给孩子安心,慢慢连房间都可以不在了。
保证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无论是题目不会,还是在学校的烦恼,还是莫名的不开心焦虑。
这些是不能撒手的。
帮不是包办代替,帮的目的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理解我,愿意帮我分担一部分。
如何和老师沟通,玉米妈妈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是需要告诉老师“孩子没有学过,所以学得会慢一些”等等,要降低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同时要让老师知道我们在努力。
打个比方:比如老师告诉家长,孩子昨天测验成绩不好,家长就可以告诉老师,我们以前没有学过,速度会比较慢,昨天晚上作业做到几点钟还没有做完,孩子和家长也都很着急等等。
这时,老师反而会来安慰家长了。
“一年级要培养好学习习惯,不然以后学习就成问题”,皮皮妈的经验是,这是个伪命题。
因为大部分孩子一年级还没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绝大多数传统学校的作业形式也不完全适合孩子发展规律,所以孩子边写边扭,玩东玩西是正常的,可以计入正常作业时间考虑,咱们不用太紧张。
快乐学习的四种境界
快乐学习的四种境界作者:何玉满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年第07期摘要:由苦学到乐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四个关键的阶段,一是“苦尽甘来”;二是“苦中作乐”;三是“以苦为乐”;四是“苦即是乐”。
把学习当成是一件乐事,学习过程才会变成一个享受乐趣的过程。
关键词:乐学境界;苦中作乐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26-01一是“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有两层含义:一是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苦的,只有刻苦,只有吃苦耐劳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功成名就。
二是认识到学习的结果是甜的,持之以恒的人终将登上理想的顶峰。
苦尽甘来的真正内涵,其实就是要求求知者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理想终能实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说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得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
二是“苦中作乐”。
只把学习当作实现理想的手段,那学习过程就必然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习之路也必然会充满荆棘,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好比治病,与其用苦口良药来治病,不如在苦药外包上糖衣,让人甘之如饴。
也就是采用各种方式方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这正是“苦中作乐”的真谛所在。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快乐学习法”的研究,方法也不胜枚举。
究其实质无非是采取更多的教学手段,使学习内容更直观,更富有感性色彩,而这正是我所说的苦药外包上的糖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得到广泛应用,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声音、图片、动画、电影等各种形式展示,使原本单调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还可以让学生亲手实验、亲身实践,获得更为直接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如让学生制作模型、学当小记者、走进大自然等。
还可以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轻松进步。
三是“以苦为乐”。
乐学的理解
乐学的理解乐学——让学习变得有趣乐学,是一种让学习变得有趣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
乐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乐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乐学的理念下,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
同时,教室布置、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习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乐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图表等方式来呈现知识点,而对于听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来传授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故事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乐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研究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乐学的理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全面的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还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情感教育乐学的理念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包括爱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乐学是一种让学习变得有趣的教育理念。
在乐学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注重情感教育。
乐学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乐学”。
学习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们的成长、成才和成功。
而“乐学”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那么,如何做到乐学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追求。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乐学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我们要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阅读优秀书籍等方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四、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乐学的动力。
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每一门课程,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去面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当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自己鼓励,增强自信心。
五、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乐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乐学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收获满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祝愿大家在乐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以勤思乐学为主的演讲稿
以勤思乐学为主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经验。
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以勤思乐学为主”。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思考,是发展的动力;乐学,是追求的境界。
这三者相互依存,成就了一位优秀的学生和一个成功的人。
首先,让我们谈谈勤奋。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
勤奋并不仅仅是指一味地努力,而是在努力的同时注重方法和方向。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同是一间学校,同样的学科,同样的考试,但有些学生总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学生却一直在努力中滑不上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是因为那些能取得成功的学生在勤奋的同时,还能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
他们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制定目标,不断追求进步。
正如俗话所说:“勤奋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差。
”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思考。
思考是发展的动力,是如何让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学习存在着误解,以为只要记住知识点就可以了。
然而,仅仅记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思考,理解知识到底在哪里应用,怎样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只有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思考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迈向学习的新高度。
最后,我要谈谈乐学。
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是追求的境界。
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喜欢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而对于这些情况的应对方式就是保持乐学的心态。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挑战,才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乐学也要追求全面的发展。
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乐学为上:孔 子的学习智慧
乐学为上:孔子的学习智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真谛——乐学为上。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乐学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孔子认为,学习的境界有三层。
第一层是“知之”,即知道、了解知识。
这是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听闻、阅读等方式获取知识。
然而,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知识只是外在的、表面的,容易遗忘。
第二层是“好之”,即对知识产生兴趣和喜好。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或知识有了喜好,就会主动去探索、深入研究,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
但这还不是最高境界。
最高境界是“乐之”,也就是以学习为乐,从学习中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孔子自身就是乐学的典范。
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
他曾向众多名师求教,如郯子、苌弘、师襄等,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从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
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使他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那么,孔子的乐学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孔子强调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了志向,学习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志向如同灯塔,照亮了学习的道路,让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迷失、不退缩。
而且,这个志向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完善自我、造福社会。
只有怀着这样崇高的志向,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孔子主张学思结合。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见解。
思考能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如果只是空想,不学习新知识,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通过学思结合,我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快乐。
再者,孔子提倡博学多闻。
他认为,学习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学科,而应广泛涉猎。
他教导弟子们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还要了解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乐学有为作文素材
乐学有为作文素材
学习是一段行程,乐学有为也是一种把学习变成有价值的旅程的思路。
今天,让我们来谈谈乐学有为的重要性。
首先,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乐学有为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学习需要正确的导向和适当的投入,把学习变成有价值的旅程,就要有乐学有为的思路。
我们要将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乐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智力积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收获更大的成就。
其次,乐学有为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能者多劳”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必要性以及自己的付出,可以使我们培养拼搏的习惯,在学习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取得成功时承担更多的乐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乐学有为也促进了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热情。
在学习中,有乐学有为的理念,可以激发我们更多的创造力,增加学习的乐趣,赋予我们更多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让我们有信心,在学习中更轻松地取得胜利。
最后,乐学有为也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舒适区,发掘自身潜力,取得更高的学习目标。
如果我们想要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要克服舒适区的困扰,就要有乐学有为的思路。
这样,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也可以让我们进步得更快、更好。
总结而言,乐学有为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思路,对于学习者而言,乐学有为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功之路。
只有坚持乐学有为的思想,才能把学习变成有价值的旅程,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乐学境界作者:刘红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2期教了28年语文,一直在思考、探索,该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言语智慧与人生启迪。
新课程背景下,我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与现状出发,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视角,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学主张,力图将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和现代教育思想相融通,在反思性教育实践与常规性教育实践的动态平衡中,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又具有现代追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追求乐学境界”教学主张的提出,是立足本土、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
其一,它源于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是非常注重“乐学”的。
《论语》开宗明义就是《学而第一》,论述学习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一开始就被提高到教育教学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孔子教育哲学的本源性基础。
孔子又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述了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情感、态度、意志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
“乐之”包容了“知之”与“好之”,不仅“好学”“会学”,还以“学”本身为目的,以“学”本身为快乐,使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
孔子更是以“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来表述心态,强烈地抒发自己对“乐学”的钟情,表达自己的人生诉求。
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是对孔子教育智慧的学习与借鉴,是对中国教育传统价值的皈依,具有历史文化的色彩。
其二,它揭示了教学的本质。
我国古代汉语中,从字的构成上看,“教”字就来源于“学”字。
《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
宋人蔡沈对此作注:“学,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
说明教与学不可分,教学即学习。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即教学生学”,用崔允漷教授的话来解读,“…教是为了学‟,意义就在于明白地告诉人们,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因而,“学既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
”教学的核心不仅是学习,还应该是快乐地学习,就像斯宾塞说的那样,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
“可以使儿童把学习看作一种游戏,看作一种消遣,假如我们把学习当成一件光荣的、快乐的和消遣的事情,假如不使他们因为忽略了求学就受到责备或惩罚,他们是会自己要求受教的”。
(洛克《教育漫话》)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回答了“教学是什么”这一原点问题,提炼了教的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
其三,它针对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已有十余年,但不可否认,陈旧的教育观念、落后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呈现出了“满堂灌”或是“机械练”“琐碎问”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晦涩、高耗低效,“被动上课”“他主学习”扭曲着学生稚嫩的身心,也扭曲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即使有些看上去很“热闹”的课堂,但因为缺少对学生“学”的研究,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所以仍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是在被动地学习,只不过这“唱”得更加巧妙,“被动”得更加时髦,教师已做的太多而隐藏得更深,学生为自己做的太少却在积极地配合,课堂只是虚伪的活力、肤浅的精彩。
语文教学“追求乐学境界”就是力图探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回归教学本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何谓“乐学境界”?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的,境界就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状态。
在美学理论中,“境界”是一种审美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冯契在分析境界时说:“境界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精神享用着的、在其中生活着、自由活动着的领域,它体现了人的精神所达到的造诣、水平,”境界是渐而升华的动态过程。
我以为,“乐学境界”是由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而激发的主体精神力量的高扬,学生与学习本身完全相融,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满足,学习的动力系统得到彻底激活,并对新的学习充满向往,激发起更强烈的审美企盼。
“乐学境界”的内涵可概括为“三性”:主体性、体验性、过程性。
“主体性”: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儿童真实的生活,学习是自主意识下的积极建构,发展是成就儿童完整的生命。
“体验性”:让学习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让快乐和幸福引领儿童的成长。
“过程性”:指向学习本身,注重经历学习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指向深层次的快乐,在“乐”与“苦”的相融相生中,不断走向意境更高远的“大乐”;指向终身学习,使“乐学”成为“尝试”与“积累”的过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创造“机会”。
“乐学境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价值和现实意义观照下的,对语文教学本质及其教育终极价值的一种追求,一种诠释。
语文的“乐学境界”中有“景”,那是一篇篇镌刻着人类追求文明的烙印,蕴藏着人类文化的精粹,散发着经典魅力的锦绣华章;“乐学境界”中有“情”,那是自由、和谐氤氲着师生,让他们贴近、倾听、对话,彼此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真善美的意义世界,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了“爱”的延伸;“乐学境界”中有“道”,那是通过快乐地探索和激动的顿悟,学生拥有了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对学习建构起了自己的理解。
“景”“情”“道”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统摄、聚合、交融,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高峰体验”,并引领他们不断地追求、努力地攀登。
二“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更主动、更快乐、更高效地学习语文,它有着以下基本理念。
以儿童为主体。
从孔子的“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著名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思想始终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学习的主动权是交给学生的。
卢梭的“把儿童看作儿童”,让我对这个“人”有了更基本更丰富的“童年概念”。
“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学习,认同每一个儿童都潜藏着学习的可能性,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要全身心地呼唤着语文中的儿童,虔诚地让儿童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义无反顾地将“教语文”还位于“学语文”。
教师努力创设儿童要学的条件,总是把教学的逻辑起点建筑在对儿童的认识上,从儿童的立场解读文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为儿童的发展选好教学内容,为儿童的亲历设计教学过程,为儿童体验学习的成功而多元评价。
以儿童为主体,是“追求乐学境界”语文教学的根本旨归。
以学习为核心。
孔子一生志于教学,他的教育智慧关涉学习,直抵教育的核心。
“教育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
(王尔德语)当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点来构造教育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当教育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的时候,教育才是良好的。
“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追求知识的智者和思想者。
教师在研究语文学科特点、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更会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创设学生渴望学习的条件,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的过程,在“想学、会学、学好”中理解、积累、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以课程为载体。
孔子一直是以大课堂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的,课内的问难、论辩;课外的演习、周游列国的历练等,给学生思考和探索以丰富的空间,充分表现出“对话学习”的学习传统。
“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即是以“对话中心”的课程为载体,使教师、学生、家长等在平等对话中结成“学习共同体”。
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会根据“学讲坛程”调整课程计划或设计新的教学活动,以参与者和活动伙伴的角色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中自然产生新的目标与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始终把解放学生作为课程的一个目标,不断地去发现学习、行动和想象的更多复杂性,进而去更准确地设计课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经验,建构自己的语文课程意义和感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同时,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学记》),注重语文教材的开发,关注课外阅读的展开,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建构必修、选修、拓展等多维课程体系等,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处处学语文、时时学语文。
以解决问题为方式。
生活的全部在本质上都是解决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
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范型“抛锚式教学”,也强调了教学要让学生在探究事件、解决问题中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
当学生有问题意识,能对教师、同伴、书本、课堂说“不”,才会有真正的自主学习。
问题意识,这是学生认识世界、关爱世界的起点,唯有如此,他们才真正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乐学境界”,一个切身于他们心灵思索的,充满着“问题”的世界,他们才会既有对世界的探究之心,又有对世界的思想之域。
“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教学基于学生的问题,基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引领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见,“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
(柏拉图语)以激励为动力。
孔子是善于正面表扬、激励学生的,这是他让学生持续乐学的重要途径。
据专家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陶西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促进学生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
“追求乐学境界”的语文教学中的“激励”,一定和课堂教学氛围相关联,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一定和教师的“期望效应”相关联,相信“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对学生充分尊重、满怀信任;一定和因材施教相关联,并伴随着教师真诚而灵动的表扬、奖赏或批评、惩罚等方式,针对“这一个”,及时反馈、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引发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动机。
以快乐为价值。
《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论志向时,孔子赞成曾点的想法:“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先进第十一》)在孔子看来,“暮春三月,已经穿上春装的时节,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教育的境界,于天地之美中,自然、自由、快乐地体悟生命,拥有一份欣赏美、追求美的生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