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 用强度来划分的某一片地区。
2.区域类型
连续空间 离散空间
同质区域 功能区域
区域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 和功能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连续空间 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主要根据具 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区域经济学在这种连续 空间中所要解释的是价格和成本随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厂商区 位选择和厂商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这些经济规律的理论就是区位论。 离散空间 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 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区域经济学 在这种空间中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 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性特征的地区组合在 一起的区域。最典型的同质区域是主体功能区。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 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 ,称它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中,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外生要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基本逻辑是经济聚集造就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及
吸引产业转移,产 业转移又强化区位的聚集优势。
• 3.区域概念的理解

包括在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经济功能上具有同质性或同一性
特征,独立地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区外的经济联系,都包含核心城
2.改革开放开始到20世纪90年前: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平衡布局为主调整为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 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 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 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 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动其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 20世纪90年代到十八大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主要内容
功能区域

功能区域是根据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而划分的。空间相互
作用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人口、商品、资本或信息的转移
。如果界线范围内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于与界线外地区间的空
间作用强度,则这些界线内区域就是功能区域。常见的功能区域就是
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在功能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区域 经济活动协调以及区域决策。
区域经济学课件
ppt课件
1
绪论
ppt课件
2
绪论:
• 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茨 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做 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 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成熟,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节 主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3.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 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 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 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 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 展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市或城市体系。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 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2.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 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 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4.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提 出了新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四大板块”战略和“三个支撑带”战略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起步很晚,只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具 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但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 研究内容方面,逐渐趋向类同,这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 的表现。
1.改革开放前:区域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 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 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 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