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合集下载

客观评价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

客观评价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

【编者按】自从网片广泛的被应用在盆底重建后,关于它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一直是专家以及相关部门关注的内容。

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寻找更有效的手术方法都极为重要。

美国FDA也曾多次发布针对经阴道网片安全警示,对此网片在盆地重建手术中的低位究竟如何?本期为您作一探讨。

客观评价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陆叶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经阴道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可以从盆底三个水平以及前中后三个腔室进行修复,实现手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疗效确切,绝大多数国内外的文献报道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缝合和修补手术。

但亦有人认为其疗效与不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如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等)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运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网片外露、疼痛、感染、排尿问题及性生活障碍等。

网片的外露发生率约为3%~20%,与手术的技巧、围手术期准备和处理、网片的类型、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网片外露包括暴露、侵蚀和突出,网片暴露和突出即网片在阴道内可以见到,而网片侵蚀则为网片侵入膀胱、尿道、直肠等,或阴道壁内的大面积外露,需要麻醉下手术切除,并缝合黏膜。

疼痛问题是临床常见也较难处理的问题,文献报道发生率为4%~25%,如发生疼痛,可用雌激素治疗,也可用止痛药物或局部封闭注射、理疗等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取出网片。

术后性生活障碍的发生率约为16%~30%,主要与置于移植物后瘢痕形成、疼痛及阴道狭窄有关,虽然手术后解决脱垂问题和尿失禁问题对性生活有一定益处,但大多学者认为盆底重建手术对性生活并无明显改善作用。

如何看待美国FDA发布针对经阴道网片安全警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2005-2007年3年中收到超过1000例来自9个厂商关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放置网片后出现相关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报告,为此,FDA 在2008年专门发布安全信息通告,此后,不良事件继续上升,尽管并发症发生的确切原因不确定,但FDA认为严重并发症的升高值得高度关注,2011年FDA再次发出警告,该警示仅针对经阴道放置网片修复盆腔器官脱垂(POP),不涉及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或经腹或腹腔镜置入网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盆底重建手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盆底重建手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盆底重建手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盆底重建手术中使用网片或吊带(网片/吊带)的术式包括抗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id‐urethral sling,MUS)、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transvaginal mesh,TVM)和骶骨固定术(abdominal sacrocolpopexy,ASC)三大类。

网片/吊带暴露是常见的并发症,一些暴露并发症的处理非常棘手。

为了方便并发症的归类和记录,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与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共同制定了目前专业内较为公认的并发症报告系统,即:类别‐部位‐时间(category,time and site,CTS)编码分类系统[1]。

有关网片/吊带暴露并发症的处理多为病例报告或者小样本量的病例系列报告,缺少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给临床决策带来困扰。

2020年,美国妇科泌尿协会(American Urogynecologic Society,AUGS)和IUGA 共同发表了有关网片相关暴露和疼痛诊治流程的联合立场声明[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2018年《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人工合成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处理的中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单纯针对网片/吊带暴露这一并发症进一步延展深化,集体讨论制定了该并发症的诊断、处理和预防的共识,供同道们借鉴。

本共识所用的推荐等级来自AUGS和IUGA的联合立场声明[2]。

推荐等级包括,A级:有良好的科学证据支持推荐;B级:至少是科学性尚可的证据支持推荐;C级:至少是科学性尚可的证据不支持推荐;D级:有良好的科学证据不支持推荐;Ⅰ级:证据不充分无法评估和推荐。

一、概述本共识仅适用于网片/吊带暴露导致的并发症。

暴露合并疼痛者应遵照疼痛并发症的处理流程[2]。

盆底重建术并发症的准确描述及防治

盆底重建术并发症的准确描述及防治

盆底重建术并发症的准确描述及防治丁岩;李晓红【摘要】近年来合成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广泛应用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治疗,但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

为了便于并发症研究,由国际泌尿妇科学会(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联合组成的委员会于2011年制定并发表了女性盆底修补手术植入材料相关并发症的标准化术语及分类系统。

经阴道网片植入治疗POP虽然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但是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网片侵蚀、暴露、局部感染、术后疼痛及性交困难等,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有效防治相关的并发症。

%In recent years pelvic reconstruction surgery with synthetic mesh is widely used in treatmen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but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omplications may occur. In order to research complic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 (IUGA) and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 formulated and published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to female pelvic floor repair material in 2011. The transvaginal mesh implant in treatment of POP while improve the cure rate,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can appear a varie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including mesherosion,exposure,local infecti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difficulty of sexual intercourse,good operation skill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子宫脱垂;骨盆底;产科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盆底重建手术;CTS 分类系统【作者】丁岩;李晓红【作者单位】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生殖中心;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生殖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最多见的体征是当患者腹压增加时子宫或阴道壁脱垂,严重时可伴有排便及排尿困难、便秘,并可能出现尿不出、残余尿或尿失禁。

盆底重建围手术期医疗护理PPT课件

盆底重建围手术期医疗护理PPT课件

03 盆底重建围手术期护理的 流程
术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心理护理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身体状况, 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手术目的、 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
术前准备
肠道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 准备,如禁食、备皮等。
证营养供给。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促进术后恢复,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04 盆底重建围手术期护理的 注意事项
预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 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确保手术环境无菌,防止感染。
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情况,医生可能会在手术前或 手术后给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 感染。
盆底重建手术旨在改善盆底功能,减 轻或消除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盆 底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盆底重建手术的适应症
盆腔器官脱垂
其他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松弛或损伤, 导致盆腔器官如子宫、膀胱和直肠等 下垂,影响生活质量。
如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痛等,也可 以通过盆底重建手术得到改善。
盆底重建手术是一种针对盆底功 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围手 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 效果至关重要。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以 减少手术并发症和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确保患 者在术后得到全面的照顾 和指导,加速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满意度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 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盆底重建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盆底重建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 又 称盆底缺陷,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此病的主要 方法,但传统术式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利用网片进行盆底重 建的手术方式迅速开展起来,网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 PFD 的复 发率,治愈率明显升高,但移植物所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本文就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1 网片侵蚀 常表现为术后阴道排液、出血、性交困难、阴道痛。但少数
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在术后复查时发现。严重者网片侵蚀 邻近器官则会出现尿路刺激症、反复泌尿系感染,便秘等。目 前国外报道合成材料所致阴道侵蚀发生率为 0. 7% ~ 12% ,较 大的差距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感染 任艳等〔1〕对外露网 片部阴道壁行病理学检查提示符合慢性炎性反应,网片或不可 吸收的缝合线引起的亚临床感染使阴道切口愈合延缓,最终导 致网片外露〔2〕。( 2) 放置补片的张力过大 过紧的补片会影响 阴道及尿道周围血液循环,再加上反复摩擦,损伤局部组织,最 终引起阴道侵蚀〔3〕。同样,术后过早的性生活亦容易引起阴道 侵蚀。( 3) 网片的类型 理想的合成网片特性为理化惰性,非致 癌性,非免疫源性,机械固定性,抗感染性和多形性: ①研究发 现网孔的大小是决定网片组织相容性、抗感染性及缩变性的关 键因素〔4〕,Baessler 等〔5〕也提出在选择补片方面建议单丝大孔 的聚丙烯补片,大孔补片允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通过并且新 生血管、成纤维细胞更容易长入,利于消除炎症及肉芽组织的 生长,能将吊带更好地融入固定在周围组织之中〔6〕,明显降低 了网片的外露以及网片的缩变; ②网片的编织方式也有一定影 响〔7〕,网片的编织股数越多,股线之间形成的间隙越多,由于细 菌易寄存于间隙内,因此易引发感染,延缓阴道切口愈合,并且 当多股网片放置在空间有限的阴道直肠及膀胱阴道间隙内,会 增加网片的张力,提升侵蚀的机率; ③网片的材质与网片外露 也有关联,羟 乙 酸 乳 酸 聚 酯 补 片 修 补 阴 道 前 壁 的 暴 露 率 为 3. 8% ,而聚丙烯补片的暴露率为 17. 3% ~ 20% ; ④手术方式不 同,补片侵蚀发生率有所不同,Visco 等〔8〕报道经腹阴道骶骨固 定术 的 补 片 侵 蚀 率 为 3. 2% ,补 片 经 阴 道 放 置 的 侵 蚀 率 为 40% ,其中 经 阴 道 尿 道 中 段 悬 吊 术 ( TVT) 的 补 片 侵 蚀 率 为 0. 3% ~ 23% 。

盆底修补系统

盆底修补系统

05
复发
盆底组织薄弱或术后恢复不良,可能导致修补失败或 复发。
预防措施建议
01
术前评估
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术后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体力劳动,防止感染。
03
02
术中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 创伤和异物植入。
定期随访
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愈合情况等, 及时处理并发症。
疼痛管理
给予患者有效的镇痛措施,减轻术后疼痛。
饮食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适当活动,促进身体康 复。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定期评估患者的恢 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探讨
01
感染
医源性因素
手术过程中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如子宫切除术、直 肠癌根治术等。
损伤类型及程度划分
80%
轻度损伤
表现为盆底肌肉轻度松弛,无明 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
100%
中度损伤
盆底肌肉明显松弛,伴有一定程 度的脏器脱垂和功能障碍。
80%
重度损伤
盆底组织严重受损,出现明显的 脏器脱垂、功能障碍及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专业医生和设备不足
盆底修补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操作,而目前 专业医生和先进设备的数量相对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普 及和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盆底修补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 善,设备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 活质量。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05
盆底重建手术的典型案例分 析
盆底重建手术的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年龄45岁,性别女,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合并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 ,长期遭受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困扰。
手术过程
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用可吸收线缝合修复盆底。
盆底重建手术的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主要针对前盆腔器官脱垂,如 膀胱膨出、尿道膨出等
后盆腔重建
主要针对后盆腔器官脱垂,如直 肠膨出、阴道后壁膨出等
全盆底重建
综合前、后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 进行全面盆底重建
盆底重建手术的技术
吊床术式
使用吊床样结构,将脱垂的器 官固定在正常位置
网片植入术式
使用网片材料,将脱垂的器官 固定在正常位置
生物刺激术式
盆底重建手术主要包括尿道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盆底肌 修复术等。
盆底重建手术的历史与发展
盆底重建手术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采用金
属悬吊术等方法。
随着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 不断创新,盆底重建手术逐渐 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法。
目前,盆底重建手术已广泛应 用于各种尿失禁、肛门失禁及 盆底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治疗。
手术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盆底重建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开放式手 术发展到当今的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了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重视术后护理
盆底重建手术后,需要重视术后护理,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康 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后护理与康复
制定康复计划
使用生物刺激材料,促进盆底 肌肉的收缩和弹性
盆底重建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景
随着盆底重建手术的普及和植入物使用的增多,相关并发症也逐 渐增多,需要制定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
共识制定过程
组织专家团队
邀请国内盆底重建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共识制定小 组。
文献回顾与分析
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盆底重建手术植入 物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等。
共识讨论与形成
通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初步的共识草案,并广 泛征求业内意见,最终确定共识内容。
制定登记标准和规范
统一植入物并发症的定义、分类、诊 断标准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 性。
数据采集与上报流程
确定数据采集内容
01
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植入物信息、并发症发生情况
等。
规范数据上报流程
02
明确上报时限、上报途径和上报责任人,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
完整性。
加强数据审核和校验
03
设立专门的数据审核机构,对上报数据进行核实和校验,确保
定期随访和评估
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植入物的使用情况等,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问题。
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
应为每位患者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其手术过程、植入物信息、随访结果等重要信息,以便日后查阅和参考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提高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加强患者教育与随访管理
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盆底重建手术及植入物的了解程度,同时加强术后随访 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政策建议与呼吁
制定相关指南和规范
呼吁相关部门制定盆底重建手术及植入物使用的指南和规范,为 临床操作提供指导。
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

2024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诊治的规范化

2024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诊治的规范化

2024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诊治的规范化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主要针对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 POP )和抗尿失禁手术。

盆底重建手术使用植入物(网片/吊带)的术式主要包括针对盆腔器官脱垂的舐骨固定术(Sacrocolpopexy , SC )和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transvaginal mesh ,TVM )及抗尿失禁尿道中段悬吊带术(mid-urethral sling , MUS )三大类。

《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2020年版)》[1 ]推荐的舐骨固定术的手术适应证为有症状的穹隆脱垂POP-Q II度以上;POP 术后顶端复发的患者(有症状,且POP-Q≥∏度);初治的中盆腔缺陷为主的PoP-Qln度以上,特别是性生活活跃的年轻患者。

经阴道植入网片/吊带手术因其近远期并发症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其中治疗POP的经阴道植入网片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被禁止销售,仅用于临床试验;在亚洲和南美洲国家该术式仍可继续使用[2 目前,国内指南强调的适应证为POP术后复发的患者及60岁以上重度POP (阴道前壁膨出为主)的初治患者,特别是不能耐受经腹手术的患者[1 ]o尽管对尿失禁吊带的使用也存在争议,但MUS仍是众多学术专业团体推荐和具有高级别证据支持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3 ]0网片/吊带暴露、慢性盆腔痛是盆底植入物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部分病例复杂且处理棘手,处置不当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引发医疗纠纷。

2020年,美国妇科泌尿协会(American Urogynecologic Society , AUGS )和国际妇科泌尿协会(International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 , IUGA )共同发表了有关网片相关并发症诊治流程的联合立场声明[4 ], 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也制定了相应的中国专家共识[5 ]供同道们借鉴。

最新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随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增加,以及阴道网片在盆底重建手术中较好的解剖学改善率及较低的复发率,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植入物相关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部分并发症表现严重。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携手相关专家,发布《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植入物并发症登记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对该共识的要点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一、植入物盆底重建手术的登记标准1、人口学信息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体重指数(BMI)、绝经状态、绝经激素治疗(MHT)史、体力劳动情况、既往子宫切除术史、既往盆腔器官脱垂(POP)手术史、既往尿失禁手术史、慢性盆腔疼痛,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内科合并症,吸烟史、过敏史、手术前性生活状态。

对于姓名、身份信息、医保状态、职业、籍贯、婚姻、出生日期、民族、人均收入、生理心理状态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应注意隐私保护和加密处理。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信息诊断与评估信息强调应包含与POP s尿失禁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评估的检查手段。

POP的诊断:应按照腔室分别进行诊断,包括子宫脱垂或子宫颈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阴道顶端(穹隆)脱垂。

临床分度:应依据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对盆腔三腔室分别进行描述和记录。

POP,尿失禁相关功能障碍的诊断:排尿功能障碍:病史采集、功能问卷、尿流率测定、残余尿量测定、中段尿常规。

必要时完成尿动力学检查。

注意有无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必要时完善中段尿培养。

排便功能障碍:病史采集、功能问卷。

性功能障碍:病史采集、功能问卷。

3、手术情况:记录围手术期情况及手术结局(1)围手术期信息手术相关信息:手术日期、医院(教学或非教学、医院级别)、术者(职称;妇科或是泌尿外科)、手术方式(盆底重建手术;同时进行的盆腔其他部位的修补手术;附加手术)、网片放置区域(阴道前后壁、舐前韧带、既棘韧带等部位)、手术入路(腹腔镜、开腹、阴式、联合)、切口、缝线信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保留尿管的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评分。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课件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课件
形成少有关 • 术后复发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修复手术为何失败
患者因素
年龄 生活方式 肥胖 术前状况 解剖因素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盆底重建术后并发症
• 预防
术前对盆底问题全面评估,采用综合的手术方案尽可 能一次手术解决,同时要避免因手术而致新的解剖和功能 问题或引起不适症状
32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膀胱膨出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
• 中盆腔功能障碍 表现为盆腔器官 膨出性疾病,主 要以子宫或阴道 穹隆脱垂以及肠 膨出、道格拉斯 窝疝形成为特征
子宫脱垂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 后盆腔功能障 碍主要表现为 指直肠膨出和 会阴体组织的 缺陷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概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 ,又称盆底缺陷或 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 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 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前盆腔组织缺陷 中盆腔组织缺陷 后盆腔组织缺陷
➢ 慢性盆腔疼痛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
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
• 一般检查
病史:症状、全身疾病 体格检查:全身检查、盆腔检查 排尿日记 门诊检查:尿常规检查、残余尿测定等
• 深入检查
尿动力学实验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MRI、排空膀胱尿道图、超声等 膀胱镜检查 神经学检查:膀胱肌电图等

妇科盆底重建术作业指导书

妇科盆底重建术作业指导书

妇科盆底重建术作业指导书伴有或不伴有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脏器脱垂是严重影响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健康的一大疾病。

传统的手术术后复发率高。

为53%。

传统的阴道前壁修补和后壁修补方式不能有效的预防术后复发。

改进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Total-Prolift,改良Prolift;前网片+后桥修补;后桥修补+后网片联合;Prosima等方式。

【适应症】1.POP-Q分期(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III-IV期患者2轻微脱垂而症状严重的病例,强调症状的重要性,发生肿物脱出不明显、但行走或站立时下坠感及压迫憋涨感、性生活不适性生活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尿失禁、腰腹酸涨不适、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根据盆腔整体理论及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理解盆底变化,对于POP-Q分期为II期患者,综合分析病情,选择手术【手术材料】Prolift TM全盆底修复网片,mesh网片。

【操作方法及程序】(一) Prolift1.麻醉腰麻或全麻。

2.手术步骤(1)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底重建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导尿排空膀胱,阴式子宫切除术后, 沿前穹隆切口潜行分离膀胱阴道筋膜达耻骨降支后缘,切开阴道后壁,向两侧外下方潜行分离阴道直肠筋膜间隙达坐骨棘,用手指触探以确定ATFP,该筋膜为从耻骨弓后面一直延伸到坐骨棘的坚韧筋膜组织,对应体表6个穿刺切口,前部2个分别位于尿道外口水平线与大腿根部的交界处,中部2个为前部穿刺点外侧1cm再向下2cm处,后部2个为肛门外侧缘3cm再向下3cm处,通过一特制的穿刺针导入引线,分别将6根吊带引出,延展平铺于膀胱阴道、直肠阴道筋膜之间并将阴道前、中、后三部分完整托起,补片中间部分对应于阴道顶部。

然后缝合阴道切口,在阴道内均匀填塞纱条2天,压迫阴道壁以确保补片贴合。

(2)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穿刺方法及体表穿刺口如前述,网片裁剪开双翼部分置于阴道前壁,单翼部分置于阴道后壁。

2024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024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024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摘要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已成为根治性治疗局部晚期/复发直肠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的提高,患者长期预后显著改善。

然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恢复进程,目前仍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

精准的手术层面和合适的术中体位有助于充分显露术野,准确辨认主要血管,降低术中出血的发生风险。

生物补片、肌皮瓣和带蒂大网膜是常见的盆底重建方式,联合其中两种方式修复盆腔缺损可能进一步降低空盆腔综合征的发生率。

髓血管重建能有效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和室间隔综合征。

微创技术的应用和预康复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笔者对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手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的提高,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lvicexenteration,PE)已成为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rectalcancer,LARC)或局部复发直肠癌(locallyrecurrentrectalcancer,LRRC)长期预后的主要方法,其中LARC的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到66.3%,LRRC为44.6%[1]o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相比,PE术的切除范围更广、手术创伤更大,术后盆腔将遗留巨大空腔,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31.6%~86%),需要再次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高达14.6%[2-3]°手术相关并发症不仅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彳氐术后活质量,甚至可能影响长期生存[4]。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成为目前外科医生开展PE术中遇到的主要难题。

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及笔者的经验,就PE术切除LARC/LRRC主要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探讨。

1主要并发症的预防1.1手术相关出血合理的外科技术应建立在精准的解剖学理论基础之上PE术的安全实施要求外科医生对盆腔各区域(前、中、后、侧盆)的解剖具备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在实现RO 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并发症及防治
出血或血肿 周围脏器损伤 术后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
出血或血肿
原因 穿刺解剖路径不熟 预防措施 解剖清楚,穿刺路径熟悉;掌握穿 刺要点 处理方法 局部压迫;动脉栓塞;适用膀胱充盈压迫; 手术治疗
周围脏器损伤--膀胱、尿道损伤 周围脏器损伤--膀胱、
原因
分离阴道前壁与膀胱间隙时,解剖层次不清,损伤膀 胱、尿道 进行第一、二穿刺点穿刺时,膀胱分离不充分,或穿 刺方向不正确,由穿刺针损伤膀胱、尿道
女性盆底结构解剖的三腔室概念
从垂直方向 盆底结构分为 前盆腔 中盆腔 后盆腔
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 前盆腔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
前盆腔功能障碍 主要是指阴道前壁 的膨出,同时合并 或不合并尿道及膀 胱膨出
32
膀胱膨出
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 中盆腔包括阴道顶部、子宫
中盆腔功能障碍 表现为盆腔器官膨 出性疾病,主要以 子宫或阴道穹隆脱 垂以及肠膨出、道 格拉斯窝疝形成为 特征 子宫脱垂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
由于盆底手术的患者多数年龄较大, 又需要卧床休 息较长时间,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如果发现下肢血栓形成,要及时行溶栓治疗,并适当 制动,避免血栓脱落,必要时放置下腔静脉滤网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对策
如术中出血不多,手术结束时没有明显的渗血,则在 术后12h开始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鼓励适当活动,下肢按摩及双下肢穿防血栓弹 力带等 必要时可以使用下肢加压按摩器2-3d
原因
阴道壁黏膜分离过薄 张力过大 感染 阴道壁萎缩 性生活过早 其他:营养不良;手术穿刺时已经发生外露
网片侵蚀/ 网片侵蚀/暴露
对策与治疗
术前治疗阴道炎症。对于阴道黏膜薄的老年患者术 前局部应用雌激素软膏2周以上 积极治疗糖尿病、便秘、慢性咳嗽等疾病 手术时要分离阴道壁全层,这样既可减少出血,又可 减少网片侵蚀 不要剪掉多余的阴道壁,可减小张力。
周围脏器损伤-周围脏器损伤--肠道损伤
原因
直肠阴道分离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多为直肠近端前 壁或侧壁浆膜损伤 放置拉钩造成的损伤:多发生在直肠旁间隙的下部 缝针穿透直肠
治疗
术中发现直肠损伤要及时请外科医生进行修补,术后 禁食水、静脉高营养10~14d;术后发生直肠阴道瘘, 需要二次手术修补甚至造瘘
周围脏器损伤-周围脏器损伤--肠道损伤
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 后盆腔包括阴道后壁、直肠
后盆腔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指直 肠膨出和会阴体 组织的缺陷
34
直肠膨出 直肠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 (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 (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 障碍(FSD)。 障碍(FSD)。
中老年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
全球尿失禁就诊率为8%
我国尿失禁就诊意识不到1/3
为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对于症状较明显,脱垂程度较重的患者 对于症状较明显, 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盆底解剖学重建和功 能恢复。
盆底重建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盆底重建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主要 用于盆腔多器官联合缺陷, 用于盆腔多器官联合缺陷,应用不可吸收网 片替代盆底支持组织, 片替代盆底支持组织,从而加固支撑盆腔器 官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达到缓解症状, 官到正常的解剖位置,达到缓解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的目的。

1. பைடு நூலகம். 3. 4. 5.
术前诊断明确 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及并发症 熟悉盆底局部解剖 恰当放置手术体位 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
愿老人们都能开怀大笑! 愿老人们都能开怀大笑!
谢 谢
盆底重建手术的 并发症及防治
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 王 悦
概述 近期并发症及防治 远期并发症及防治 小结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 ,又称 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多种病 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 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 常
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留置导尿管、应用抗生素,大多痊愈; 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时间、瘘孔大小和部位决定是 否行二次手术修补
周围脏器损伤--膀胱、尿道损伤 周围脏器损伤--膀胱、
预防措施
穿刺前充分排空膀胱 穿刺前可以紧贴耻骨上缘在耻骨后方注入含有肾上 腺素的生理盐水,暂时“外推”膀胱而减少膀胱穿 孔的风险。 术中弧形钢针的走向应尽量贴近耻骨后方,同时以 导引针控制膀胱颈及尿道的位置 穿刺钢针未拔出之前,应常规行膀胱镜检查
新发膀胱过度活动及排空障碍
原因
术后感染 术后异物反应 尿道解剖学梗阻
新发膀胱过度活动及排空障碍
对策及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膀胱训练及抗胆碱能药物的治疗 由于术后疼痛、神经血管损伤,部分患者可出现尿潴 留,可采用留置尿管、扩张尿道来治疗 如持续性尿潴留,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前盆腔网片放置 位置靠近膀胱颈,造成出口梗阻引起,可二次手术调 整网片
性交困难
原因
主要与术后阴道黏膜挛缩、僵硬有关 网片太接近肛提肌复合体导致肛提肌痉挛,也可引起 性交困难
性交困难
预防与治疗
术前充分准备,阴道清洗和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2周以上,增加 黏膜血供和厚度,提高清洁度 网片要展平,尽量避免皱褶,同时全盆底重建术网片张力不能过 大,手术结束后,要使网片充分伸展,可减少术后网片挛缩和阴 道僵硬的发生 预防感染是防治阴道僵硬的重要因素。术中要减少出血和血肿 ,术后常规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
排便困难
原因
发生主要与术者的手术技巧有关,往往后盆腔网片 放置过紧会影响排便功能。
对策及治疗
手术时一定要保证网片在无张力状态。轻症可注意 饮食及排便习惯,大多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要 再次手术调整网片
网片排异
原因 感染 过敏体质 对策与治疗 注意适应症、选择可靠补片 预防感染 排异时拆除补片

感 染
原因
无菌操作不严格; 组织损伤过大 渗液、出血引流不畅 原发感染灶及易感体质
对策及治疗
短期内积极使用抗生素和对局部清洁、消毒处 理;经处理后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则需拆除网片,充 分引流
远期并发症及防治
网片侵蚀/ 网片侵蚀/暴露 性交困难 新发膀胱过度活动及排空障碍 排便困难 网片排异
网片侵蚀/ 网片侵蚀/暴露
预防措施
直肠阴道间隙注入生理盐水可减少分离时发生直肠 损伤机会 后路穿刺时,游离直肠肛提肌间隙要充分,穿刺时可 用食指在阴道内推开直肠或用拉钩拉开直肠 穿刺后一定要行肛查
术后疼痛
原因
血肿形成压迫神经、穿刺损伤神经、肌肉等有关, 大部分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疼痛持续
对策与治疗
可行理疗或对症处理,若持续不缓解,必要时需要 二次手术去除网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