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涉及到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并对这一类物质的性质进行规律性的探究和总结,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本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并通过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可用作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升,并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制品已有一定了解。
前面的章节中也或零碎或系统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铁、铜与盐酸的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但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没有深入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
通过前一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已经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验,有“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2)对学生进行实验现象观察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普遍认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金属资源的保护、环保等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
1.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2.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和验证,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
3.环保意识,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倡导节约使用和回收再利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的活泼性、还原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的理解及其在化学反应预测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引入,激发学生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2.知识讲解:系统讲解金属的活泼性、还原性,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说明。
3.实验探究:设计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的置换反应等。
4.反馈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如活泼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离子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原理。
3.金属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环保意义。
(二)教学难点
1.金属活泼性、还原性等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锅具、电子设备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让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寻找答案。
2.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育学生珍惜金属资源,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将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总结规律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二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八单元,主要内容为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课是对上一课中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延伸,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在各种环境下的变化。
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 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金属与酸的反应; 4. 金属与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3. 理解金属与酸的反应; 4. 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合作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难点金属与水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金属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2. 实验(20分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
1. 实验一: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 2.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 实验三:金属与酸的反应;4. 实验四:金属与水的反应。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比较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酸、金属与水的反应,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4.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开课堂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5.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重点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对金属的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后续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金属的理解大多数是表面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多。
此外,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用理论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是如何制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铁生锈、铝片与盐酸反应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了解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特点。
2.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金属在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行为,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
3.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等科学素养,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拓展阅读作业要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合作学习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知识巩固: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使他们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更深入的理解。
3.实践操作: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特点。
4.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5.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讨论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腐蚀现象。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通用3篇)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4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
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
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
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
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3.理解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4.能够描述金属氧化反应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教学重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中电子的特殊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 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盐酸、稀硫酸等实验用品。
2.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中学习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并让学生思考金属的一些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金属的常见性质简单介绍金属的常见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硬度,熔点,密度等。
并与非金属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特点和非金属的特点。
3. 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分析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外观差异、导电性实验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导电的原因。
4. 金属的电子转移过程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特殊性质。
5. 金属与氧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氧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
6. 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或者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7. 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金属的应用及其与非金属的区别,展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以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解释金属的一些现象,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的简要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

关于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熟悉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挨次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展推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挨次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熟悉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能进展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拟、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展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育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挨次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挨次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在拿破仑时期。
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名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
只有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响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响2Mg + O2 ===== 2MgO4Al + 3O2 ===== 2Al2O3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响3Fe + 2O2 ==== Fe3O4 高温2Cu + O2 ==== 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响结论:镁和铝比拟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响〔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响高温金属镁锌铁现象(A组)稀盐酸属溶解,反响猛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响较猛烈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A组)稀盐酸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Fe + 2HCl ====FeCl2+ H2无明显现象四位先生的表情:铜结论: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挨次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思索:通过试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挨次?答复:试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小组讨论: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提炼、金属防腐蚀等。
6.课后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设计: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思考题,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形成共识。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点。
4.扩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中的应用,例如金属的提炼、防腐蚀技术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5.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趣味问题或小实验,下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以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
2.提问:“为什么金属会发生这些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属活动性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不同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铁生锈、铝氧化等,阐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2.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4.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重点1.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金属的腐蚀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2.学生准备: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观看相关实验视频展示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
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PPT介绍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重点强调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2.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泼性、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展示(15分钟)1.展示实验材料: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2.通过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试片在酸中的反应,总结金属活泼性的差异。
案例分析(15分钟)1.提供不同金属腐蚀的实际案例,如铁器锈蚀等,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腐蚀现象;2.分析腐蚀现象的原因,重点讲解金属的电位差和电池的原理。
再次实验(15分钟)1.学生自行组织实验小组,使用铁、锌、铝、铜等金属试片进行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活泼性、金属腐蚀等;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3.教师进行总结,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课堂作业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哪些?举例说明。
–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有何差异?–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金属的活泼性、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金属腐蚀现象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实用8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授课人李秀波学校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篇《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除K.Ca.Na)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使用建议说明:此处内容要紧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如:Fe+2HCl FeCl2+H2↑
(3)与盐溶液反应
如:Fe+CuSO4 FeSO4+Cu
Cu+2AgNO3 Cu(NO3)2+2Ag
使用建议说明:金属活动性的考查常见于对比实验。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步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
使用建议说明: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赶忙进行课堂检测,依照学生情形建议分3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1、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H2+CuO Cu+H2O B.2KMnO4 K2MnO4+M橡胶;(2)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3)强;4Al+3O2═2Al2O3.
【解析】(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铝锂合金和钛合金中含有铝、锂、钛等金属元素;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缘故是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
铁路上铺设钢轨常利用铝热反应:2Al + Fe2O3 2Fe + Al2O3,该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储存,具有收藏价值的要紧缘故是。
【答案】强金属活动性较弱(或化学性质不爽朗或性质稳固或难与其它物质反应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和简单应用。铝热反应:2Al + Fe2O3 2Fe + Al2O3的发生,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才能将铁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各种黄金首饰易于储存,具有收藏价值的要紧缘故是黄金的化学性质不爽朗或难与其它物质反应。
金属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化学方程式
镁
常温下表面逐步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O2 2MgO
铝
常温下,铝表面变暗,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爱护铝不再被腐蚀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2Al2O3
铁
连续加热发红,离火变冷
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学目标
明白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能用置换反应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定,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8、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9、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纯洁的一氧化碳与10 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取,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刻的变化关系如图。
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如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缘故是 .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 (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缘故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
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刻后,A.C表面显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动气泡,但A产动气泡的速率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运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 g,写出运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用m表示)。
【答案】
8、Al2(SO4)3
9、(1)6.6;(2)80%;(3) ×100%
3、铝和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优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则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铝,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有铝。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Si B.FeC.OD.Al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氧气中燃烧;
(2)锌和稀硫酸反应;
6、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8、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铝比铁爽朗,优先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Al2(SO4)3,且滤渣能够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说明有爽朗金属铁剩余,可能也有铝剩余,但溶液中确信有的溶质是Al2(SO4)3
将过量铁粉投入盛有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Zn.Cu和Fe B.Cu C.Zn和Cu D.Cu和Fe
【答案】D
【解析】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必须是该金属要比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活动性强,过量铁粉只能与CuSO4发生反应,不能与ZnSO4反应,故选D。
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金属之最:
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②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④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⑤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⑥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⑦汞:熔点最低的金属(常温条件下是液态)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最多发生两个反应:Fe+2AgNO3 Fe(NO3)2+2Ag,Fe+Cu(NO3)2 Fe(NO3)2+Cu,同时前者优先,即只有当AgNO3完全转化为Ag之后,过量的Fe才能与Cu(NO3)2反应;同理,只有当Cu(NO3)2完全转化为Cu,才能有Fe存在。Zn(NO3)2并不参加反应,故应选D。
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性:汞常温下呈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等。
使用建议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现象是考查的重点。学生关于不同金属之间性质的区别界限不是专门明显的清晰。
1、(1)与氧气反应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3、向某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滤渣中确信有(写化学式)。
【答案】
1、A2、B3、Al2(SO4)3,Fe
C.HCl+NaOH=NaCl+H2O D.2MgO+O2 2MgO
2、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2·1·c·n·j·y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固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要紧缘故是铁的冶炼困难
(2)在空气中,铝的说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要紧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终止后,发觉溶液仍旧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D5、(1)2Mg+O2 2MgO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铜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
2Cu+O2 2CuO
2Cu+O2+CO2+H2O Cu2(OH)2CO3
金
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与酸反应
K.Ca.Na与水剧烈反应产生H2,与酸反应更剧烈;Mg.Al.Zn.Fe易与酸(盐酸.稀H2SO4)反应产生H2。
【解析】
1、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故选A
2、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固,及时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要紧缘故是铁的化学性质爽朗;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因为铁的化学性质爽朗,易发生化学变化,成为化合物;D.。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如:铜和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