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简介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得来关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和存在性定理的证明等奠定非合作博弈理论发展基础的重要成果,是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完成的。
实际上,博弈论的研究起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然而却是纳什首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纳什均衡这个概念,并在包含“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ies)”的情况下,证明了纳什均衡在n人有限博弈中的普遍存在性,从而开创了与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框架路线均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理论,进而对“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做了明确的区分和定义。
阿尔伯特·塔克(Alberttucker)教授评价其论文,“这是对博弈理论的高度原创性和重要的贡献。
它发展了本身很有意义的n人有限非合作博弈的概念和性质。
并且它很可能开拓出许多在两人零和问题以外的,至今尚未涉及的问题。
在概念和方法两方面,该论文都是作者的独立创造。
”纳什均衡例子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非零和博弈,说的是两个嫌疑犯甲和乙私人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住但未获证据。
警方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
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3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人民宅将各拘留1年;如果两人均招供,每人将被判刑5年。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策略选择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并提供一种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1. 博弈博弈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两个或多个决策者进行策略选择的过程。
每个决策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他们通过选择不同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策略策略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
每个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
3. 支配策略支配策略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一个决策者采取某种行动方案时,其他所有决策者都会采取同样的行动方案。
这种情况下,该行动方案被称为支配策略。
4.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中,每个决策者都采取最优的策略,且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纳什均衡下,每个决策者都做出了最优的选择,整个博弈过程达到了一个稳定状态。
二、纳什均衡的应用1.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例如,在政治学中,研究政治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时可以使用博弈论模型,并通过计算纳什均衡来预测政治家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2.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竞争分析、价格战、拍卖等问题。
例如,在拍卖中,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出价策略。
通过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最终获胜者以及他所支付的价格。
3. 生物学在生物学领域中,博弈论和纳什均衡被用于研究动物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例如,在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会存在资源的竞争和合作,通过使用博弈论模型并计算纳什均衡,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的动物在不同情境下采取的行动。
三、纳什均衡的局限性虽然纳什均衡在博弈论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唯一的在某些情况下,博弈模型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引言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制定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的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博弈论基本概念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决策制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决策制定者,每个决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
博弈论的基本元素包括玩家、策略和收益。
玩家是决策制定者的角色,策略是玩家在每个决策点上可以采取的行动,收益是每个玩家在不同策略组合下所获得的利益。
博弈论中常见的博弈形式包括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并达成协议,而在非合作博弈中,玩家之间相互独立且没有协作的能力。
纳什均衡的概念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提出。
纳什均衡指的是在每个决策制定者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不存在个体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进一步获益的状态。
具体来说,在一个博弈中,如果每个玩家选择了一个策略组合,且任何一个玩家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都无法提高自己的收益,那么这个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最优响应函数。
最优响应函数指的是一个玩家在其他玩家的策略给定时,可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的策略选择。
纳什均衡的特性纳什均衡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独立于个体的理性决策:纳什均衡的形成不依赖于玩家之间的协商或合作,而是由每个玩家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独立的决策而达成的。
2.稳定性:在纳什均衡中,每个玩家都在最优响应下选择策略,没有动机或能力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种稳定性使得纳什均衡成为一种理想的博弈状态。
3.不一定最优:纳什均衡并非一定是博弈的最优结果,即每个玩家获得的收益并不一定是最大化的。
纳什均衡是一种均衡状态,每个玩家在给定其他玩家的策略下无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
博弈论与纳什平衡博弈论(game theory)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或者说自私的),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
纳什(John Nash)编制的博弈论经典故事"囚徒的困境",说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成立,故称"纳什平衡"。
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三个要素。
在囚徒的故事中,两个囚徒是当事人(players)又称参与者;当事人所做的选择策略(strategies)是承认了杀人事实,最后两个人均赢得(payoffs)了中间的宣判结果。
如果两个囚徒之中有一个承认杀人,另外一个抵赖,不承认杀人,那么承认者将会得到减刑处理,而抵赖者将会得到最严厉的死刑判决,在纳什故事中两个人都承认了犯罪事实,所以两个囚徒得到的是中间的结果。
类似的:我们也能从“自私的基因”等理论中看到“纳什平衡”的体现。
在互联网这个原始丛林中:最优策略是如何产生的呢?一、博弈中最优策略的产生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在开始研究合作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
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
在此前提下,合作要研究的问题是:第一、人为什么要合作;第二、人什么时候是合作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合作的;第三、如何使别人与你合作。
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合作的问题。
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税报复,对他国产品提高关税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经济,但是国家之间互提关税,产品价格就提高了,丧失了竞争力,损害了国际贸易的互补优势。
在对策中,由于双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
对策论以著名的囚犯困境来描述这个问题。
A和B各表示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无差异的。
选择C代表合作,选择D代表不合作。
如果AB都选择C合作,则两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则选C的得零分,选D的得5分;如果AB都选D,双方各得1分。
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政治学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国际关系
详细描述:在国际关系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可以用来解释 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例如,两个国家可能会以一定的概 率选择不同的外交政策,例如结盟、中立或对抗,以达到各 自的利益最大化。
生物学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捕食者-猎物博弈
详细描述
在生物学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可以用来解释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博弈。例如,捕食者 可能会采用追逐和放弃两种策略来捕猎猎物,而猎物也可能会采用逃跑和装死两种策略 来避免被捕食。最终,捕食者和猎物都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均衡
非合作博弈论
研究个体如何在不知道其 他个体如何行动的情况下 做出最优决策。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参与者
参与博弈的决策主体, 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国
家。
行动
参与者根据给定的信息 所做出的决策。
信息
参与者在进行决策时所 拥有的数据、情报或知
识。
策略
参与者为达到最优结果 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
方案。
博弈论的应用场景
状态。
生物学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繁殖竞争
VS
详细描述:在生物种群中,不同个体 之间会存在繁殖竞争。为了最大化自 己的遗传贡献,个体可能会采用不同 的交配策略,例如追求高繁殖成功率 的策略或避免过度竞争的策略。混合 策略纳什均衡可以用来描述这种竞争 状态下的交配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繁殖博弈
在繁殖博弈中,生物个体通过选择不同的繁殖和竞争策略来繁衍后代。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可以用来分 析繁殖过程的均衡结果,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05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案例 分析
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名词解释博弈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指在博弈论中,当参与者不能确定选
择某一个策略时,采取混合策略的情况下达到的均衡状态。
具体来说,混合策略是指在一个博弈中,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
择不同的纯策略。
而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参与者无法通过单
独改变自己的选择来获得更好的结果,即不存在任何参与者可以通过
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让其他参与者不再选择当前策略。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指游戏中所有参与者以一定的概率选择不同
的纯策略,并且这种概率分配对于所有参与者都是最优的。
也就是说,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下,参与者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供其采取,而其他
参与者也没有更好的概率分配可供其选择。
拓展:
在博弈论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均衡概念,例如纯策略纳什均衡、帕累托均衡、部分均衡等等。
纯策略纳什均衡是指游戏中参与者
以确定性的纯策略进行选择,使得没有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其策略来
获得更好的结果。
帕累托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不存在可以改善任
何一个参与者的情况。
部分均衡是指只有某些参与者达到均衡状态,而其他参与者未达到均衡状态。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制定者在相互影响下进行决策的数学工具。
通过分析不同的博弈策略和可能的结果,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冲突和合作的情况,并提供一些决策建议。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关于博弈论和纳什均衡你应该知道这些美股腾讯财经[微博]2015-05-25 10:05我要分享139[摘要]纳什在与命运的博弈中找到均衡,纪念大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了解博弈论。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风生)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角原型、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日前与妻子在美国新泽西州乘搭的士时遇上车祸,两人均不幸遇难。
事发当时,这辆出租车失控撞向栏杆,两人均被抛出车外。
约翰-纳什因发表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
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不均衡人生中孕育出均衡论纳什于1928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晚年为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死前与82岁妻子艾丽西亚在普林斯顿居住。
纳什以研究博弈论闻名,199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理论被运用在市场经济、计算、演化生物学、人工智能、会计、政策和军事理论等多个领域。
纳什在数学领域上取得多项突破,但他同时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其生平故事在2001年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赢得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4项奥斯卡奖项。
尽管西维亚-纳萨斯(Sylvia Nasars)广为人知的小说《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和改编自该书的、由拉塞尔-克罗(Russell Crowe)主演的同名奥斯卡电影探究了纳什错综复杂的生平,但都没有深入挖掘他的数学思想。
他的数学成果依然不被大众所熟知。
在当今科学界,人们普遍认为,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理论相比,纳什的数学理论触及到的学科更多。
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旨在处理物理问题,而纳什的数学却可以应用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
如若不是精神疾病的困扰,纳什今天可能已与那些科学伟人齐名。
尽管如此,他在几个数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经济学方面。
由于他在博弈论上的开创性成就,他与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一起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记为:Q=a-bP),并且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 场的需求曲线(完全信息)。 5. A、B两个厂商各自再作出决策时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行 为是既定不变的。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 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 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6. 两个厂商同时决策,无行动的先后差别。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
1
博弈无处不在
2
三国中的博弈——联吴抗魏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跨有 荆益、东有孙权、北图中原”,他 舌战群儒,力劝东吴孙权与刘备联 盟。
3
三国中的博弈—华容道
火烧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北 逃。诸葛亮明知关羽重义气,必然放走曹操, 为何还将捉曹重任交给关羽? 结论:诸葛亮并不想杀掉曹操——曹操一死,刘备亦亡矣!
11
案例扩展—性别大战
“性别战”:一对恋人有两种选择,或去看足球 比赛,或去看芭蕾舞。男方偏好足球,女方偏好 芭蕾,但他们宁愿在一起,不愿分开。
12
在这个博弈中,如果双方同时决定,则有两个纳 什均衡,即都去看足球比赛或者都去看芭蕾演出。 但是到底最后他们去看足球比赛还是去看芭蕾演 出,并不能从中获得结论。
* i
的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的定义
定义2.1 设 G N,S1,,Sn , u1,, un 为一具有完全信息的策略型博弈模型,称
策略组合s*
(s
* i
,
s
* i
),
s
* i
S i ,
s
*
i
S
\ Si
为G的一个纳什均衡。如果对
纳什均衡概念名词解释
纳什均衡概念名词解释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这个选择不会被单方面的改变,否则对于另一方来说,选择其他策略反而更劣。
1. 概念解释纳什均衡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从个人角度看,纳什均衡是指当每一个人都实施最优策略时,其它人不能从自己的策略中获得进一步的盈利收益;从社会角度看,纳什均衡则是指,当所有人都做出了最优策略时,整个社会得到了最大的总收益。
2. 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在博弈论中,纳什均衡并不是所有博弈都存在的。
对于一个博弈,存在纳什均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所有博弈者都采取了最优策略,即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收益;(2)每个博弈者的策略是对其他博弈者实施的策略的最佳反应;(3)每个博弈者都清楚地了解其他博弈者的策略。
3. 纳什均衡的类型在实际的博弈中,纳什均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纯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都只选定一个策略,并根据它的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不存在概率因素。
(2)混合策略均衡:指每位参与者按一定的概率选定多个策略,并根据它的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存在概率因素。
(3)多重纳什均衡:指博弈中存在多个均衡策略组合,每个均衡策略组合都符合博弈的前提条件。
4. 纳什均衡的意义和应用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和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纳什均衡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如市场竞争、政府政策制定等。
其次,纳什均衡也可以用来指导协商和谈判的过程。
最后,纳什均衡还可以用来研究其他领域的决策行为,如军事战略、生态环境等。
综上所述,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博弈双方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一种使得所有参与者都满意的稳定状态。
纳什均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婚姻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爱情、自由和平等的结合方式,婚姻关系也逐渐从传统的家族联姻转向基于个人选择和自主决策的结合方式。
然而,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仍然是婚姻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博弈论被视为一种解决决策方案的数学方法,已经开始被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领域。
本文将探讨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在研究婚姻关系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以及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提纲:I. 介绍A.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基本概念B. 研究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必要性II. 博弈论应用于婚姻关系A. 纳什均衡和稳定性的关系B. 婚姻市场模型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关系稳定性分析III.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A. 离婚率和博弈论B.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C. 博弈论分析离婚率的原因IV. 纳什均衡和婚姻满意度A. 婚姻满意度和博弈论B. 纳什均衡和婚姻满意度的关系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满意度分析V. 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A. 博弈论和理性人决策B. 理性人的婚姻选择C. 理性人的婚姻关系维持VI.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咨询A. 博弈论在婚姻咨询中的应用B. 婚姻咨询的目标和原则C. 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咨询案例分析VII. 未来展望A. 博弈论在研究婚姻问题中的局限性B. 婚姻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C. 博弈论在未来婚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VIII. 结论A.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B.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C. 结论和总结I. 介绍本篇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为读者引入本文的研究对象:博弈论和婚姻关系稳定性,并对这两个概念做基本的解释和说明,为接下来的探讨提供基础。
II. 博弈论应用于婚姻关系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博弈论的应用方面,重点考察婚姻市场模型,探究基于博弈论的婚姻关系稳定性分析,以及纳什均衡和稳定性的关系。
III. 纳什均衡和离婚率本文第三部分主要集中在离婚率问题上,首先解释离婚率和博弈论的关系,然后重点探究纳什均衡和离婚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博弈论在理解离婚率的原因和趋势中的应用。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姓名张贺祺学号 2010010404 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老师张秉云摘要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
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关键字:博弈论;纳什均衡;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引言 (4)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 (4)(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4)(二)博弈论的分类 (5)三、经典案例 (7)(一)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7)(二)纳什均衡经典案例 (7)四、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一)博弈论的重要影响 (8)(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参考文献 (9)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一、引言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咯(Zermelo),波雷尔(Borel)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在多人参加的博弈中,每个人根据他人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最优策略。
所有人的这些策略组成了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策略组合中,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会降低他的收益。
只要没有人做出策略调整,任何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
这个时候,所有参与者的策略便达成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便是“纳什均衡”。
古时候,楚国和魏国交界处有一个小县城,城中的居民都以种瓜为生。
有一年,天气大旱。
魏国一边的村民比较勤劳,白天挑水浇瓜,瓜苗长势喜人;而楚国一边的村民比较懒,所以瓜苗长得又枯又黄。
楚国村民看着魏国一边的瓜苗绿油油一片,而自己这边又枯又黄,于是心生嫉妒,夜里组织人到魏国一边去搞破坏,将瓜苗拔出来扔到一边。
魏国的村民知道后,非常气愤,决定以牙还牙,报复楚国的村民。
但是,村长却反对这样做。
他认为报复的结局是两败俱伤,最终两个村到了秋后谁也收获不了瓜。
最后村长提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德报怨,晚上组织村民偷偷到楚国一边的村庄田地里,替他们给瓜苗浇水。
村民们按照村长说的去做,最后楚国的村民看到自己田里的瓜苗变绿了,并且知道是魏国的村民晚上来偷偷浇水,都感到非常羞愧。
为了表示歉意,楚国村民晚上偷偷到魏国村庄的田地里去替他们重新种上了瓜苗。
最终,双方平安无事,从此和谐相处。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
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导语:在经济学领域中,纳什均衡理论与博弈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为我们解决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对纳什均衡理论和博弈论的解释,探讨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纳什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纳什均衡理论最早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他通过对全局性决策和局部性决策的研究,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
纳什均衡理论认为,在博弈过程中,当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最佳策略时,整个博弈系统将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即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有两个参与者(甲和乙)参与一场博弈,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策略A和策略B)。
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10和10;如果甲选择策略A,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5和20;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A,它们的收益分别是20和5;如果甲选择策略B,乙选择策略B,它们的收益分别是0和0。
在这种情况下,甲乙双方最佳的选择是选择策略A,因为此时它们的收益最高。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策略A和策略A就是纳什均衡。
第二部分:博弈论的经济解释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在相互竞争或合作的环境中做出最合理决策的一门学科。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被称为“玩家”,他们的选择被称为“策略”。
博弈论通过分析玩家的策略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了决策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决策结果。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竞争、资源分配、价格形成等一系列经济现象。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竞争结果。
在资源分配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体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在价格形成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价格的形成规律和机制。
博弈论的经济解释不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也适用于其他社会领域。
比如,在国际关系中,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家间的决策和冲突。
博弈论-纳什均衡(非合作博弈均衡)
完全理性:理性指一种行为方式,它适合实现指定目标,而且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之内。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理性所涵盖的内容存在着差异完全理性的内涵具有完全理性的行为人是个无所不知的超人,他具有纵向和横向方面完备的知识。
在纵向方面,他可以预测未来;在横向方面,他通晓资源、交易伙伴和环境等情况。
具体而言,行为人的完全理性包括以下隐含内容。
(1)不存在不确定性,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预知不确定性的概率分布。
也就是说,对于具有完全理性的行为人来说,一切信息都是确定的。
(2)行为人具有可以确定的效用函数(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厂商的利润函数可以统称为效用函数),同时行为人具有同质性以及一致性的偏好体系。
(3)选择结果具有描述不变性、程序不变性和前后关系独立性。
描述不变性要求行为人选择的先后顺序不应依赖于所描述或显示的选项,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经过再三思考,将两种描述视为同一问题的同义表达,那么它们必定导致相同的选择——即这种思考不存在异处;程序不变性要求不同方式的等价学说揭露相同的偏好次序;前后关系独立性指一项选择与其他替代方案互为独立的原则,它要求在给定Z而不提供有关X或Y 的新的信息的情况下,X与Y的优先权顺序不应该依赖于Z是否有效。
(4)行为人具备完备的计算和推理能力,可以像计算机一样在数秒内从事无穷尽的计算步骤,同时也不存在感性因素对选择的干扰。
(5)选择意味着在各种方案或选择集中进行比较和挑选,因此完全理性的行为人可以设计出所有的被选方案,以及各项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
(6)一个确定的报酬函数,即行为人可以确定地赋予每项行动结果一个具体的量化价值或效用。
(7)确定性的结果,也就是行为人町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或最优目标(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上述条件下,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的基础上的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即行为人的选择或决策意味着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行为人在选择过程中,可以遵循确定性原则、极大极小法则、边际原理以及概率法则(也就是主观期望原则)。
博弈论第三章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如果一个混合策略是流浪汉的最优选择,那一定意味 着政府在救济与不救济之间是无差异的,即:
vG 1,
4
1 vG 0,
0.2
• 解二:支付等值法
如果一个混合策略是政府的最优选择,那一定意 味着流浪汉在寻找工作与游闲之间是无差异的, 即:
vL 1, 1 3 vL 0, 0.5
游闲
(3,2) (-1,3)
(-1,1) (0,0)
政府和流浪汉的博弈
• 思考:政府会采用纯策略吗?流浪汉呢?这 个博弈有没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 ——跟你玩剪子石头布游戏一样,你会一直 采用纯策略吗? • 那么政府和流浪汉最有可能采用什么策略? • ——使自己的预期支付最大化。 • ——若能够猜的对方的策略,就可以采用针 对性的策略,使自己的支付增加。
L 2 1 0
0.5
解二:支付等值法
• 政府选择救济策略 • 政府选择不救济策略
0 1 期望效用 期望效用 vG 1, 3 11 vG 0, 1 01 4 1
EUA p1 X 1 p 2 X 2 ... pnXn
政府和流浪汉的博弈
• 政府想帮助流浪汉,但前提是后者必须试图寻 找工作,否则,不予帮助;而流浪汉若知道政 府采用救济策略的话,他就不会寻找工作。他 们只有在得不到政府救济时才会寻找工作。他 们获得的支付如图所示:
流浪汉
寻找工作
救济 政府 不救济
乙 红q 红p 甲 黑1-p -1, 1 1, -1 黑1-q 1, -1 -1, 1
§ 反应函数
• A的目标是期望支付越大越好。我们之所以把A的 期望支付整理成不含p的一项和含p的一项这个样 子,是因为A只能选择p而不能q,因此,A能通过 选择p来影响第一项,而不能直接影响第二项。 (1-2q)>0即q<1/2时,A把p选择等于1最好;当 (1-2q)<0即q>1/2时,A把p选择等于0最好;当 (1-2q)=0即q=1/2时,A可以在[0,1]之间随便 选择一个p。这样我们可以得到A的反应函数是, 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得到B的反应函数。 • 0, 如果q>1/2 1, 如果p>1/2 • p [0,1], 如果q=1/2 q [0,1], 如果p=1/2 • 1, 如果q<1/2 0, 如果p<1/2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博弈论与纳什均衡——论理性人的婚姻法则摘要:本文研究婚姻市场中理性人的决策行为,并根据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理论建立婚姻市场的模型。
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推导出合适的求婚策略、接受策略、离婚策略以及最终形成的婚姻市场结构。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婚姻市场;理性人;婚姻法则;1.博弈论介绍2.纳什均衡理论3.婚姻市场分析4.理性人的决策行为5.适应度函数的构建6.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7.婚姻法则的建立8.实证研究9.结论与启示引言:婚姻市场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牵涉到两个人的幸福生活,更直接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繁荣发展。
在婚姻市场中,求婚者、接受者以及离婚者都是理性的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仅受到个人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影响,还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因此,建立婚姻市场的分析模型,可以为我们理解婚姻市场中的现象和规律提供重要参考。
主体内容:本文基于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理论,建立了婚姻市场的分析模型。
首先,我们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纳什均衡理论的应用范围。
接着,我们对婚姻市场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收入、学历、外貌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理性人的适应度函数,并推导出求婚者、接受者以及离婚者的策略。
最后,我们根据模型结果建立了婚姻法则,旨在为人们指明在婚姻市场中的最佳选择策略。
结论与启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婚姻市场中,理性人的决策行为是受到市场竞争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寻求婚姻幸福的过程中,人们应该理性看待自己的特质和市场竞争环境,以此确定最佳的求偶策略。
此外,应该注重婚姻建立后的经营和维护,避免冲动离婚,从而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
1. 博弈论介绍:介绍博弈论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范围和基本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2. 纳什均衡理论:介绍纳什均衡的概念、特点、应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在婚姻市场中的应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 婚姻市场分析: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婚姻市场中的各种因素,包括双方的年龄、收入、教育背景、外貌等。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
关于博弈论和纳什均衡你应该知道这些美股腾讯财经[微博]2015-05-25 10:05我要分享139[摘要]纳什在与命运的博弈中找到均衡,纪念大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了解博弈论。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风生)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角原型、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日前与妻子在美国新泽西州乘搭的士时遇上车祸,两人均不幸遇难。
事发当时,这辆出租车失控撞向栏杆,两人均被抛出车外。
约翰-纳什因发表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
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
不均衡人生中孕育出均衡论纳什于1928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出生,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晚年为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死前与82岁妻子艾丽西亚在普林斯顿居住。
纳什以研究博弈论闻名,1994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理论被运用在市场经济、计算、演化生物学、人工智能、会计、政策和军事理论等多个领域。
纳什在数学领域上取得多项突破,但他同时深受精神分裂症困扰,其生平故事在2001年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心灵》,赢得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4项奥斯卡奖项。
尽管西维亚-纳萨斯(Sylvia Nasars)广为人知的小说《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和改编自该书的、由拉塞尔-克罗(Russell Crowe)主演的同名奥斯卡电影探究了纳什错综复杂的生平,但都没有深入挖掘他的数学思想。
他的数学成果依然不被大众所熟知。
在当今科学界,人们普遍认为,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理论相比,纳什的数学理论触及到的学科更多。
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数学旨在处理物理问题,而纳什的数学却可以应用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
如若不是精神疾病的困扰,纳什今天可能已与那些科学伟人齐名。
尽管如此,他在几个数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大家有目共睹。
他最大的成就来自于经济学方面。
由于他在博弈论上的开创性成就,他与约翰海萨尼(John Harsanyi)和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一起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
约翰·纳什1948年作为年轻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其研究成果见于题为《非合作博弈》(1950)的博士论文。
该博士论文导致了《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1950)和题为《非合作博弈》(1951)两篇论文的发表。
纳什在上述论文中,介绍了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
他对非合作博弈的最重要贡献是阐明了包含任意人数局中人和任意偏好的一种通用解概念,也就是不限于两人零和博弈。
该解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
定义: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
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
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
纳什均衡的经典范例就是囚徒博弈,但是研究博弈论常常会使人陷入一种只追求个人利益的误区,事实上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博弈只是建立在参与者假定为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纪人的条件下这只是一个假设,并不总能说明事实。
只是假定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
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
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
“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纳什均衡
什么是纳什均衡?
1、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又称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概念,指的是:
一种博弈稳定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
两个囚徒互相揭发,就是一种纳什均衡。
对于每个囚徒来说,如果打破纳什均衡,在对方实施揭发策略时,改变揭发策略,保持沉默,自己就会由判刑2年,变成判刑5年。
也就是说,两个囚徒互相揭发是稳定博弈结果,谁单方改变策略,就会受到损失。
这也就是均衡涵义所在,两个囚徒从利己角度,都不会单方改变策略。
博弈策略稳定,博弈结果也稳定。
之所以命名为纳什均衡,是因为提出者是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
之所以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原因就是:两个囚徒如果合作,互相保持沉默,各自只要坐牢1年;但最终博弈结果,也就是纳什均衡显著特
征,是不合作。
2、纳什均衡意义重大。
纳什均衡提出,震动整个经济学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你只要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它也是经济学家。
”博弈论专家坎多瑞则说:“这只鹦鹉现在必须多学一个词了,那就是‘纳什均衡’。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尔森也说:“发现纳什均衡意义,可以和生命科学中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相媲美。
”
纳什也因为提出纳什均衡,创立博弈论,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家奖。
纳值均衡意义重大,简单来说,就是它对于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
读友们如果了解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原理,就知道,古典经济学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个体追求私利行为,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纳什均衡却违反上述原理:两个囚徒分别追求私利行为,并没有促进集体(囚徒整体)利益最大化,反而是损人不利己。
这正是市场失灵软肋之处,通过博弈论视角可以得到合乎逻辑解释,更有条件找到合适解决方案。
从上述这点,读友们可以“一斑窥全豹”,感受到博弈论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纳什均衡非常普遍,小至个人沟通,中到公司竞争,大到国家往来,都可以观察到。
Q2:怎样运用纳什均衡?
1、分析囚徒困境。
如上所述,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结果是,两个囚徒互相揭发。
发生这个过程并不难理解:
先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由于两人相互隔离,彼此无法传递信息、做好串供,就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
再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囚徒都是“理性经济人”,遵循看不见的手原理,会从利己角度进行选择:
假如他坦白,如果我沉默,得坐5年监狱;如果我坦白,最多才2年;假如他要是沉默,如果我也沉默,我就会被判1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5年牢。
综合来说,不管对方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划算。
由于两个囚徒都是这么想,那么,最终都会被判坐牢2年。
也就是说,“都坦白”,是囚徒困境中唯一稳定的“纳什均衡”。
从囚徒困境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策略。
那么,这个确定的策略就被称作支配性策略。
如果两个博弈当事人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这是纳什均衡更准确定义。
如果要应对囚徒困境,获得集体利益最优,要从博弈论视角,也就是运用数学思维来归因,我们会发现两个原因:
第一,背叛诱惑,合作报酬。
合作报酬是判刑1年,背叛诱惑却是立即释放。
这使得“都不坦白”不构成稳定纳什均衡。
第二,受骗支付,背叛惩罚。
背叛惩罚是判刑2年,受骗支付却是判刑5年。
这使得“都坦白”构成稳定纳什均衡。
从博弈论视角理解囚徒困境原理,解决方案也就不难得到,意即:让合作报酬>背叛诱惑;让背叛惩罚,受骗支付。
比如说,警匪片中的黑帮,如果一个黑帮份子入狱,帮内就会让人带话:会照顾好你家里人,并且在你出狱后给你一大笔钱。
如果入狱黑帮份子因为坦白而获释,那么,黑帮的人就会安排刺杀,有仇必报。
这就是让合作报酬>背叛诱惑。
比如说,黑帮会塑造“忠义文化”,在心理上增加“背叛惩罚”:如果你不讲义气,那么,整个黑社会江湖都会唾弃你,让你出狱后找不到工作。
这就是增加背叛惩罚。
如果你被出卖,黑帮除了给钱,和帮你赡养家人之外,还会安排追杀出卖你的人,帮你报仇。
这就是减少受骗支付。
一增一减,就是让背叛惩罚>受骗支付。
这其实就是通过制度设计,将不期望看到的纳什均衡,变成期望看到的纳什均衡。
类似的,两家公司合作,为了避免互相猜疑,都不投入,也可以采用上述原则。
例如,可以签署违约条款,让单方违约付出足够成本,使得共同投入,变成唯一稳定纳什均衡。
2、分析智猪博弈。
我们再来看博弈论界另一个经典博弈案例,就是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说的是,猪圈很长,一头是一个踏板,另一头是一个食槽。
如果在这一头踩下踏板,那一头的食槽就会掉下10份食物。
猪圈里面,有一只大猪,一只猪。
不管谁去踩踏板,都要消耗相当于2份食物能量。
如何踩踏板,有4种情况:
第一种是,大猪小猪都守在食槽边,等着对方去踩踏板。
这样,谁也没得吃。
第二种是,大猪小猪同时踩踏板,然后同时跑向食槽,同时吃。
大猪比较能吃,吃了7份食物,减去跑步消耗2份体能,实得5份;小猪吃
3份,实得1份。
第三种是,大猪守着食槽不动,小猪跑去踩踏板。
这时大猪能吃得更多,独得9份,而且因为没有运动,实得9份;小猪踩完踏板跑到食槽边,就只能吃到1份,减去跑步消耗2份体能,实得﹣1份。
第四种是,小猪守着食槽不动,大猪跑去踩踏板。
这时小猪抢先,能吃到4份,实得4份;大猪跑回来,还能抢到6份,实得4份。
对上述4种情况进行分析,智猪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大猪踩踏板,小猪不动。
原因在于,如果大猪单方面改变策略,不去踩踏板,策略组合将变为“大猪不动,小猪不动”,大猪获益将从4减为0,大猪不会这么做。
如果小猪单方面改变策略去踩踏板,策略组合将变为“大猪踩踏板,小猪踩板”,小猪获益将从4减为1,小猪也不会做。
所以,“大猪踩踏板,小猪不动”,各自获益4份食物,是一个稳定纳什均衡。
读友们如果对搭便车问题有印象,就会发现,智猪博弈中,小猪就是搭大猪踩踏板便车,不劳而获。
这与囚徒困境不同,两名囚徒各自心怀鬼胎,但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最后纳什均衡就是一损俱损体现。
但在智猪博弈中,小猪明显占
优。
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小猪这样搭便车行为。
例如,小房地产商,在大品牌房地产商项目周围拿地,等生地炒熟,让自己项目升值。
例如,小公司等待大公司花费巨资研发,在新市场推出盈利模式被验证产品,再从中找一个细分市场,搭便车分蛋糕。
例如,发展中国家制定“跟随型国家战略”,在科技、产、创新上“搭便车”,由瘦变胖,由小变大。
当然,搭便车有好有坏,如果理解智猪博弈纳什均衡,就可以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鼓励好的搭便车,减少坏的搭便车。
例如,智猪博弈中,养猪的人(第三方)规定,在食槽里锁定一块区域,给踩到踏板的猪独享。
这样,大猪就不用担心,自己出力,到了食槽却发现食物被抢光。
类似的,国家设计专利保护制度目的,允许专利在一定时期内能获得特权,也是激励人和组织去创新,而不是等着搭便车。
在制度完善时,小猪、懒猪或者是慢猪,就会发现守在食槽等待,就不是“占优”博弈策略,也会努力去踩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