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疼诊疗方案
(4)电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康复锻炼:
(1)腰背肌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预防复发。
(2)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
(3)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状况。
4.手术治疗:针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病因,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安排腰椎X光片、CT扫描、MRI检查,评估腰椎结构、间盘状况及神经根受压情况。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尿液检查,以及风湿因子、炎症指标等,以排除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功能性检查:根据情况选择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试等。
4.诊断: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病因诊断。
(2)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等,缓解肌肉紧张。
(3)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甲钴胺等,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
(4)激素类药物:强的松等,针对风湿性疾病等病因。
(5)中成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腰痛宁、腰痹通等。
2.物理治疗:
(1)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五、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规范治疗。
2.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5.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六、总结
腰疼诊疗方案旨在规范腰疼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肌肉松弛剂: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学有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
诊断
1. 初步诊断:通过患者症状描述与触诊,初步判断是否为腰痛。
2. 详细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
一步确定病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调理。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调节气血的方法,缓解腰痛症状。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穴位,改善腰部气血循环,
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养生建议
1. 良好的体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部的负担。
3. 饮食调理: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适量摄入有益于腰部健康的食物,如黑豆、花生等。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凉:腰部容易感受寒气,尽量避免腰部受凉受湿。
2. 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温泉中的热水容易造成腰部血管扩张,引起腰背部疼痛。
3.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加重腰背部的负担。
以上是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病名】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 LIDP)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二、【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和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和椎间隙的改变;CT 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被归类为“腰痹”或“腰痛痹闷”等疾病。
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主要是肾虚、寒湿、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腰痛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辨证施治、经络推拿、中药调理等内容,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痛问题。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腰痛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诊、脉象等来判断腰痛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肾虚型腰痛:表现为腰酸无力、腰冷、舌质淡白、脉沉细等。
治疗方案应以补肾为主,可以选择中药补肾壮阳,例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
2.寒湿型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活动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等。
治疗方案应以祛寒湿为主,可以选择中药祛寒湿,如辣椒、姜黄、苍术等。
3.气血不畅型腰痛:表现为腰痛难忍、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脉细弱等。
治疗方案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择中药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经络推拿经络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腰痛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推拿可以促进经络气血流通,缓解腰部的疼痛和僵硬感。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揉、捏、推、拿、点、按等。
在腰痛的治疗中,可以选择以下经络推拿手法: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腓骨髁下约四横指。
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每次按压10-20下,每天进行3次。
2.腰阳关:位于腰椎横突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旋转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腰痛症状。
3.神阙:位于胸骨中线下缘,用拇指按压此穴位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腰痛。
中药调理中药在腰痛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可以根据腰痛的病因和症状来调配,起到调理身体、缓解腰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可以补肾壮阳;辣椒、姜黄、苍术等,可以祛寒湿;桃仁、红花、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
中药的用法可以选择煎汤、研粉冲服、外敷等方式应用。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进行调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案外,腰痛患者还需注意以下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移动,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各种症候。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属于中医“腰痛”范畴。
因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辩证)标准1.诊断标准(1)有腰部劳损﹑外伤﹑受凉史或原有腰疼症状加重。
(2)临床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下肢疼痛﹑麻木及行走不利等症状,2.辩证标准(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淤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3)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标准1. 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诊断。
2. 上述表现加上CT、MRI﹑X线检查可确诊。
(三)西医分型1.中央型突出:突出发生在椎体后中线,压迫硬膜囊,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及双下肢麻木。
2.偏侧型:最多见,突出压迫同侧神经根,引起一侧下肢痛和运动障碍。
3.外侧型:突出发生在小关节外侧,就诊时常忽略。
二、鉴别诊断(一)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二、【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和椎间隙的改变;CT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 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痛诊疗方案
腰痛诊疗方案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和困扰。
因此,腰痛的诊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科学有效的腰痛诊疗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缓解腰痛问题。
一、腰痛的分类与诊断腰痛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腰痛通常是由突然的损伤或过度使用引起的,而慢性腰痛则是指长时间存在的疼痛症状。
对于腰痛的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如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等。
二、非药物治疗1. 休息与活动:对于急性腰痛,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
但在疼痛减轻后,适度的活动可以帮助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和康复,例如进行一些轻度的伸展运动。
2. 热和冷敷:冷敷适用于急性腰痛初期,可帮助减轻炎症和肌肉痉挛;而热敷适用于慢性腰痛,可以舒缓疼痛和放松紧张的肌肉。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理疗、牵引等,可以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康复。
三、药物治疗1. 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肌松药物可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
2. 处方药:对于严重的腰痛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处方药,如镇痛药、抗抑郁药以及神经阻滞剂等。
四、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腰痛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肌力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伸展运动和姿势矫正等。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脊柱的灵活性和姿势,从而减轻腰痛症状。
五、手术治疗对于腰痛无法缓解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方式因病情而异,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植入人工椎间盘等。
六、中医治疗中医药在腰痛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针灸、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流通、舒缓经络、平衡阴阳等方面帮助缓解腰痛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腰痛问题应采取系统、综合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二、【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和椎间隙的改变;CT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 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痛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3)腰痛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腰痛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腰痛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身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形成。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腰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疾病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症候分型:气滞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惧按,舌质紫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止痛为法,选腰3-5夹脊、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用泻法,电针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二)推拿治疗1.基本手法,包括点法、滚法、揉法,手法要求:均匀、有力、柔和、深透。
2.整复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腰椎斜板法等(三)牵引治疗:卧位持续牵引,时间20-30分钟,重量为体重的40%-60%,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四)其他治疗:可配合火罐、艾灸、磁疗等。
三、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一、【病名】腰痛病就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就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二、【诊断依据】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与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与椎间隙的改变;CT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中医院针灸科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
ⅩⅩ县中医院针灸科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原因有关。
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时间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素体禀赋不足,或老年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
从经脉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代脉和肾经(贯脊属肾)。
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不通和失养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2、西医定义:腰椎病是指脊柱及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或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这里所说的腰椎病涵盖了“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等疾患。
二、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腰痛2、西医病名诊断:腰椎病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三、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证型诊断:(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1)肾阴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诊疗方案腰疼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广大人群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份腰疼的诊疗方案,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日常护理建议。
一、综合诊疗1.身体检查:初次出现腰疼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严重的潜在原因。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询问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可能会要求做进一步的检查,如X-ray或MRI。
2.中西医结合:腰疼的治疗可以采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腰疼通常与肾脏功能不平衡有关,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中药治疗来调整肾脏功能,并缓解疼痛。
3.针灸和推拿:在中医中,腰疼往往与经络堵塞相关。
通过针灸和推拿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缓解腰痛,并提高血液循环。
二、药物治疗1.非处方止痛药:对于轻度到中度的腰疼,可以尝试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是,长期或过量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因此请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
2.肌肉松弛剂:当腰疼是由肌肉痉挛引起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肌肉松弛剂。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并减轻疼痛。
3.抗炎药物:有些腰疼是由炎症引起的,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抗炎药物,如布洛芬、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种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相关的腰痛症状。
三、物理治疗1.热敷:腰疼时,热敷可以有效地放松肌肉,并改善血液循环。
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
2.冷敷:对于急性腰痛,冷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使用冰袋或者冷水毛巾进行冷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多次进行。
3.按摩:对于长期的腰疼,可以尝试进行按摩来放松紧张的肌肉。
按摩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肌肉柔韧性来帮助恢复。
四、腰部锻炼1.核心肌群锻炼:加强腰部周围的核心肌群(如腰肌、腹部及背部肌肉)可以帮助支持和稳定腰椎,减轻腰疼。
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运动,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和腹部平板等。
2.腰部伸展运动:进行一些腰部伸展运动可以增加腰椎的灵活性,并缓解紧张的肌肉。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者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浮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好发于青壮年,发生部位以第 4 ~ 5 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和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者受寒湿史。
大部份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者迟钝,病程长者可浮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者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 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和椎间隙的改变;CT 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 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者有瘀斑,脉弦紧或者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者腻,脉弦紧或者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者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苦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者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诊疗方案一、定义中医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不通则痛;禀赋不足、精血亏虚、房劳过度——不荣则痛。
西医定义:腰椎病是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病因:软组织: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骨组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
病理:水肿、瘀血。
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病。
二、诊断中医病名诊断:腰痛西医病名诊断:腰椎病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证型诊断:(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遇寒或阴雨天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1)肾阴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肢冷畏寒。
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腰扭伤:1)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和牵扯样痛。
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2)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3)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
4)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腰部筋膜等处。
站立或弯腰时加重。
5)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想患侧侧弯。
疼痛和肌肉痉挛接触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
6)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骨盆旋转试验(+)有助于确诊。
(2)腰椎间盘突出症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反复疼痛,逐渐向一侧下肢放射,程度轻重不等,严重者不能久站久坐,翻身转侧困难,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因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
下肢放射痛多向一侧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
2)腰部运动障碍:腰部各分向活动均受限,尤以后伸和前屈为甚。
3)腰椎脊柱姿势改变:脊柱姿势的改变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增大、腰椎曲线变平或倒转4种形式,尤以脊柱侧弯最多见。
4)主观麻木感:久病患者或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常有患侧下肢麻木,中央型髓核突出可见鞍区麻痹。
5)患肢温度下降,患者感觉患肢不温,怕冷,经与健肢对比,患肢温度确有降低。
6)压痛点;在L4-L5或L5-S1间隙、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或叩击痛处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7)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严重者在15°以下。
屈颈试验(+);挺腹试验(+);下肢后伸试验(+)。
8)X线检查:腰骶椎X线检查主要在与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肿瘤、结核、骨折等。
可能查到与本病有关的异常改变,如椎间隙变窄,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等。
(3)增生性脊柱炎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体质肥胖者,有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和负重的工作史或有外伤史,起病缓慢。
早期症状典型,患者常感腰背部酸痛不适,僵硬扳紧,不能久站久坐,晨起或久坐起立时症状较重,稍加活动后减轻,但过度活动或劳累加重。
腰部俯仰转侧不利,但被动运动基本达到正常。
急性发作时,腰痛较剧,且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若骨刺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反弓。
局部肌肉痉挛,有轻度压痛,一般无放射痛。
下肢后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一般可接近正常。
X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增生,或有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改变。
(4)腰肌劳损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
休息、适当或经常改变题为姿势可使症状减轻。
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
2)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时有牵掣不适感。
不耐久站久坐,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梢久,便直腰困难。
常喜双手捶击,以减轻疼痛。
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
4)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
轻者压痛多不明显,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5)X线检查:除少数发现腰骶椎先天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
3、辅助检查:可选血常规、尿常规、CR、CT、MRI、B超、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等。
三、治疗方案1、基本治疗中医辨证论治:(1)寒湿腰痛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肾着汤加味干姜12g 桂枝10g 茯苓12g 白术6g牛膝10g 甘草6g 杜仲10g 桑寄生9g续断10g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寒偏盛,腰部冷痛可加熟附片、细辛;若湿偏盛,,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气血亏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减。
苍术12g 黄柏10g 薏苡仁15g 木瓜9g络石藤12g 川牛膝9g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湿热;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萆薢、泽泻、木通;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
(3)瘀血腰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川芎10g 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牛膝9g 香附9g 没药8g 五灵脂8g地龙9g川芎、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疏通筋脉;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瘀消肿。
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兼风湿者,肢体困重加独活、秦艽;腰痛日久肾虚者,兼腰膝酸软无力,眩晕,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熟地;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4)肾虚腰痛1)肾阴虚: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怀熟地24g 炒山药12g 枸杞12g 山茱萸12g川牛膝9g 鹿角胶12g 龟板胶12g 菟丝子12g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2)肾阳虚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24g 山药12g 山茱萸9g 枸杞9g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杜仲12g 肉桂6g当归9g 制附子6g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2、特色治疗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泻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补法。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俞寒湿腰痛加腰俞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腧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命门温肾壮腰。
方义:委中为腰背足太阳经两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汇聚数条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痛经止痛。
(1)电针治疗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俞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
选取2-3组穴位上电针,选择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以达舒经通络止痛作用。
(2)温针治疗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腧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
选取1-2组腧穴上艾条,一般使用50px左右长度的艾条段,将艾条段放置在针柄上,(艾条下方放置隔热的纸板,以防止艾条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点燃艾条,以艾条充分燃烧完全为度。
每日一次,以达温经通络止痛作用。
(3)火罐:疼痛部位拔罐,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以达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4)梅花针刺络拔罐:对腰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梅花针刺络拔罐,以达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操作:用梅花针中强度叩刺疼痛部位,使局部皮肤轻微渗血,再加定罐。
(5)隔姜灸:将鲜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
如初灸1、2壮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上。
此种灼痛非真热,是姜性刺激之故,故乃须以小艾炷灸之,如疼痛难忍,可移动姜片,亦可在姜片下填纸片再灸。
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
此法适于寒湿腰痛患者。
(6)腰椎牵引: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一个疗程。
(7)中频脉冲电治疗:20~30min,qd,以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8)推拿治疗:选用按揉、拿捏、滚法等手法在膀胱经及督脉常规推拿后,辩证寒湿加擦八髎穴、瘀血推膀胱经,小关节紊乱行腰椎扳法等。
3、辨证调护:(1)卧硬板床(2)保持正确坐姿,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有助于支持腰部;坐时最好选择高度合适,有扶手的靠背椅,注意身体与桌子的距离适当。
座位时使膝与髋保持在同一水平,身体靠向椅背,并在腰部衬椅靠垫;站立时应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
(3)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用同一姿势站立或坐位。
(4)忌负重。
(5)应采取保护措施:腰部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应配戴有保护作用的宽腰带。
参加剧烈运动时,应注意劳动前的准备活动或运动中的保护措施。
(6)积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尤其是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四、疗效评价1、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2、好转: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腰椎活动正常,腰部疼痛减轻,腿部串麻、麻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