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芽孢杆菌ESB3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芽孢杆菌ESB3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1 7 数 据 统 计 与 分 析 .
注 : 蟹 添 加剂 主要 成 分 为 维 生 泵 ( 括 叶 酸 、 醇 、 酸 、 物 问 包 肌 烟 生
素等)泛酸钙、 、 氯化胆碱 、 硫酸铜 、 硫酸壶铁 、 硫酸锰、 硫酸锌 、 亚硫酸
钠 、 化钾等。 碘
1 4 试 验 分 组 与 饲 养 管 理 .

2 ℃ 冷 柜 中 备 用 。5种 饲 料 中 地 衣 芽 孢 杆 菌 O
有 潜 在益 生效 果 的地 衣 芽 孢 杆 菌 E B 。为 了验 证 S3 其 实 际益 生效 果 , 讨其 作用 机制 , 试验 将其 以活 探 本 菌 和 灭活 菌形 式添 加 入 饲 料 中 , 究 其 对 中华 绒 螯 研
近 年来 , 中华 绒 螯 蟹 ( ic ersnn i) 殖 Eroh i ie ss 养
得 到 了快 速发 展 。 目前 , 病 主要 通 过 化 学药 物 防 蟹 治 。这些 药物 在起 到 一 定 疗 效 的 同 时 , 因促 使 病 菌 抗 药 性 的迅 速 获得 以及 造成 的环 境污 染 问题而 受到

CEREAL & FEED I UST Y . ND R
饲 料工
2 N. 01 o 1, 8
饲斟添加剂 i
芽孢 杆 菌 E B S 3对 中华 绒 螯 蟹 生 长性 能 的影 响
郝 向举 李 义。 ,
( . 国水 产 技 术 推广 总 站 , 京 1全 北 10 2 ;2 苏 州 大 学 , 苏 苏 州 015 . 江 252) 1 1 3
质 量 分 数 30 .
30 . 20 .
成 为粗 蛋 白质 3 . , 脂肪 4 5 , 4o 粗 . % 粗灰 分 6 0/。 . 5 9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江苏省丹阳市现有河蟹养殖面积2万余亩,养殖水平差异很大,近几年来练湖河蟹养殖协会不断探索河蟹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新的养殖模式,使其所在区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在我市处于领先水平,现将其生态养殖技术要点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户有所帮助。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1.1池塘的选择选择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面积、水位适中的池塘。

1.2池塘的清整冬季清整池塘是河蟹养殖中修复环境、改善池塘底质的最好时机,必须认真做好主要措施如下:1.2.1认真晒塘干塘后塘底至少要晒20d左右,用曝晒和冷冻两种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减少池塘底质中有害菌的基数,改善塘底土壤的物化性质。

同时利用冬季晒塘机会修复塘埂,整修防盗设施,拣去杂物、死鱼、死蟹,填平各类洞穴,清除污染物,有条件的可清除池塘中的淤泥。

1.2.2塘底消毒一般用生石灰消毒,塘中水深0.2~0.3m,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15d以后加水到0.4m 左右试水放苗。

有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的塘口必须先杀灭克氏原螯虾,方法是上水至夏季最高水位以上10cm,让克氏原螯虾洞没入水中,亩用溴氰菊酯175g化水泼浇,1h后龙虾出现死亡,随后拣去,一周后排水留水0.2~0.3m深,亩用生石灰200kg化水泼浇(改善底质、中和溴氰菊酯药性),7d后排净塘水,45d后上水0.4m即可试水放苗,该清塘方法能有效杀死蟹塘克氏原螯虾并能有效地控制河蟹抖抖病的发生。

2苗种的放养和水草栽种2.1苗种放养2.1.1蟹种放养在2月中下旬塘水深0.3~0.4m,亩放规格为160~200只/kg的蟹种500只,根据要求养成蟹的规格大小增减放养数量。

蟹种最好是自己培育或就地采购规格大小整齐一致、无缺肢秃爪、体表色泽一致、活力好的优质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

2.1.2虾苗放养春季亩放养幼虾10kg。

2.1.3大规格鳜鱼种放养在5月上中旬,亩放全长5~7cm大规格鳜鱼种15~20尾,如水源中野杂鱼多,可亩放养20~25尾,如能补充饵料鱼则可亩放25~50尾。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华绒螯蟹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价值,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市场上的华绒螯蟹种类繁多,产地参差不齐,质量良莠不齐。

而水质和底泥中的元素含量对华绒螯蟹的品质和生长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对提高华绒螯蟹的养殖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华绒螯蟹产地选择和水底泥元素分析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更缺乏对于不同元素含量对华绒螯蟹生长的具体影响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详细分析,探讨不同元素含量对华绒螯蟹养殖的影响,为提高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华绒螯蟹的选种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产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分析,探讨不同产地对华绒螯蟹养殖的影响,并为提高华绒螯蟹养殖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不同产地水质和底泥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其与华绒螯蟹生长、繁殖的关系;2.探讨水质和底泥中重金属、营养元素等对华绒螯蟹养殖的潜在影响;3.探讨生物富集现象在不同产地中的表现及其与水底元素含量的相关性;4. 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不同产地的华绒螯蟹养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我们希望为了解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的水和底泥元素分布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养殖业的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2. 正文2.1 产地选择产地选择对华绒螯蟹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考虑产地的地理位置,选择环境适宜的地区进行养殖,可以有效提高螯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其次要考虑水质情况,选择水质清洁、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域,有利于螯蟹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还需要考虑底质情况,选择底泥富含有机质、氧气充足的生境,有利于蟹类在底部觅食和成长。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

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中华绒整蟹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

近年来,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苗供不应求,人工育苗规模不断扩大,但育苗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作者结合几年来在江苏、山东等地育苗工作的实践,对河蟹人工育苗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产蟹的选择与交配1.1亲蟹的选择以长江水系亲蟹为佳,“辽蟹”次之,“欧蟹”不宜选用。

来源有三:一是从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捕获的性成熟亲蟹,二是池塘人工养殖的性成热亲蟹,三是从沿海或河口区捕捞的抱卵蟹。

当前,多选择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中生长的性成熟“绿蟹”培育抱卵蟹。

亲蟹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个体大,肥满度高,活力强,附肢齐全,无伤病。

雌雄蟹比例为3:1—4:1.5。

亲蟹收集的时间:“长江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辽蟹”在10月中、下旬。

亲蟹收集后集中消毒,消毒药物以无残留、无伤害的药物为佳。

亲蟹暂养池应先期用漂白粉、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待水质稳定,溶解氧DO>5mg/L、pH为7.5—8.5时,才可放养亲蟹,放养密度为20—25只/平方米。

1.2交配亲蟹在暂养池精心喂养一段时间,当水温在10℃左右时,逐渐向池中注加海水,使池水盐度缓慢升到12‰一20‰,不久成熟亲蟹便追尾、抱对、交配。

河蟹交配的环境对卵的质和量影响较大。

实践证明,选择土池进行交配较水泥池好。

土池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并铺以10—15厘米细沙,池塘面积以1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m。

交配时间一般分为冬前和冬后两个阶段,无论冬前还是冬后,都应保持水温10℃以上。

交配时间应控制在1周左右,避免2次交配,以免造成流产、死卵或胚胎发育不良等。

交配完毕应将雄蟹全部挑出。

1.3抱卵蟹的培育抱卵蟹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成活率和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抱卵蟹的培育分室外和室内两步进行,室外土池培育关键要进行防逃,经常换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水位,清除池中残饵、死蟹和杂物。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4-2490(2018)01-0065-11低鱼粉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胆汁酸、牛磺酸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收稿日期:2017-06-07基金项目: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 -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2629);上海市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第二期)部分资助作者简介:陈晴(1992-),女,辽宁铁岭人,硕士,主要从事水生动物营养研究。

E-mail :562474340@qq.com 通讯作者:陈立侨,教授。

E-mail :lqchen@bio.ecnu.edu.cn 陈晴,马倩倩,沈振华,李二超,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241)摘要:在低鱼粉(15%鱼粉,LFM )饲料中,分别添加0.5%蛋氨酸、0.5%或1.0%胆汁酸盐、0.5%或1.0%牛磺酸(记为0.5%Met 、0.5%Bile 、1.0%Bile 、0.5%Tau 、1.0%Tau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为5个实验处理组,以全鱼粉组(64.4%鱼粉,FM )和低鱼粉组(15%鱼粉,LFM )为对照,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幼蟹[(0.26ʃ0.02)g ]8周。

结果表明:1)与LFM 相比,0.5%Met 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且各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FM 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0.5%Met 组、1.0%Bile 组、0.5%Tau 组、1.0%Tau 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各组的全蟹体组成差异不明显,仅0.5%Met 组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1.0%Bile 和1.0%Tau 组。

2)LFM 组肝胰腺和肠道中的淀粉酶活性最高,FM 组最低;肝胰腺总蛋白酶的活性FM 组最高,其次是0.5%Met 组,两者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FM 组和0.5%Met 组的肠总蛋白酶活性最高,0.5%Bile 组次之;0.5%Met 组的肝胰腺和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1.0%Tau 组的肝胰腺、LFM 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最低。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和底泥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水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不同产地的水质和底泥中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

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有必要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中的水和底泥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针对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中水和底泥元素分析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不同产地之间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产地环境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分析,探讨其水质和底泥中的重要成分及特点,为优化中华绒螯蟹的养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通过分析不同产地水体和底泥中的各种元素和物质含量,了解其对养殖生境的影响,找出优质水域和底泥的特征,为中华绒螯蟹的优质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产地的水域和底泥分析结果,揭示其差异性和共性,为不同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养殖生境中水和底泥元素的分析,还可以深入探讨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环境的因素,为相关科研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最终旨在推动中华绒螯蟹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2. 正文2.1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水质分析水质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产地的水质情况可能会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养殖生境中的水质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需要对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包括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浊度、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宜性,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产地的水质可能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比如周围农业活动的程度、城市化程度等。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

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螃蟹养殖技术探析论文摘要: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螃蟹的身体虽小,但却五脏俱全,作为餐桌上的美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但是螃蟹性寒,体寒的人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幼年时期的螃蟹也常常被其他生物当作食物,所以母蟹一次要产大量的卵来保证螃蟹的存活率,更有一些商家进行人工养殖来供应螃蟹的市场需求,螃蟹的养殖需要良好的技术,如成长环境、对食物的要求、水质、水温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养螃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养好螃蟹,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养出健康、肥美的螃蟹。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螃蟹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螃蟹;养殖技术;食物1螃蟹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螃蟹是一种淡水生物,人工养殖的话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因为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螃蟹的生长质量以及成活率,所以要严格注重螃蟹的生长环境。

螃蟹喜欢水质清净的环境,一般在清澈的小河边都会有螃蟹的身影,所以在养殖螃蟹的过程中要注重水的清澈度,可以采用池塘,稻田,湖泊养殖,现一般采用池塘养殖,池塘的材料可以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土,因为螃蟹喜欢挖穴,这样可以给螃蟹足够的空间。

河蟹大约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的时候长壳,九十月份的时候长肉,夏季是他们生长的高峰期,要严格管理,协调好水温以及水质之间的关系。

2螃蟹养殖的关键技术2.1养殖池准备养殖池是螃蟹存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养殖条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养殖池,一般养殖池的材料通气性较好,池底面平整,进出水方便,有利于各种昆虫的栖息,可以给螃蟹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为螃蟹可以适当去晒太阳,需要阳光的滋润,所以池塘不宜建造的过于陡峭,否则不利于螃蟹出来活动时爬出水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晒阳光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螃蟹会因为高温而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2.2饲养管理日常的管理主要是定时巡视池塘,这是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巡视是要观察螃蟹的状态以及池塘的环境是否良好,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避免出现螃蟹大量死亡的情况。

稻渔共作复合生态模式下中华绒螯蟹生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稻渔共作复合生态模式下中华绒螯蟹生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水 稻与 中华 绒螯 蟹的生长 。
1 2 试 验 品 种 .
收 稿 日期 :07—0 2 20 3— 3
供 试 主体水 生经济 动 物为 中华 绒螯 蟹 ( 又名 河 蟹 ) 此外 还 有 少 量 的 1本 沼 虾 ( 名 青 虾 , c — , 3 又 Mar o
b c i i p nn ) 鲢 ( y ohh l cty m l r hu no oes 和 a m p H pp ta hhs o - mi i
究 。J7 代末在河 蟹人 工 育苗 技 术上 取得 了突 ,O年 破性进 展 J8 ,O年代 以来在 河蟹 幼体 生 长发 育及 其 与环 境 的关 系 、 同水 系 中华 绒螯 蟹 的生 长性 能差 不
异 等方面 的研 究 也 取得 了显 著 进展 J极 大 地 推 , 动 了河蟹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利用 。但 在 稻 田生 态 条 件 下, 幼蟹 的生 长发 育规 律 及其 影 响 因 素 尚缺乏 系统
试验 于 2 0 2 0 0 3~ 0 4年 在 长 江 中下 游 地 区稻 渔 共作 分布 最集 中 、 积最 大 的 江苏 里 下河 稻 区兴 化 面 市海 南镇 ( 24 ~ 3 1 19 4 ~10 1 ) 3 。4 3 。3 N,1 。3 2 。6E 进 行 。该 区属北亚 热带湿 润气候 , 全年 1照时数 23 3 3 1 h 年太 阳总辐射 为 4 8 , . 2×1 Jm , 平均 气 温 1 0 / 。年 5
研究 更缺 乏系统 报 道 。为此 , 我们 研究 了不 同稻 渔 ( ) 蟹 模式下 河蟹 生长特 点及 其 影 响 因素 , 析 了不 分 同稻渔共作 生态 模式 的经 济效 益 , 旨在 了解 人工 调 控下 河蟹 生长发 育规 律 , 稻 田生 态养 殖 提 供参 考 为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

近年来,小个蟹市场价一路走低,大个蟹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

欲养大个蟹,必须有无公害蟹种作保证。

各地对无公害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

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稻田培育无公害蟹种,连年获得良好效果。

蟹种平均价1.25元/只,早熟蟹20元/千克;稻谷1.4元/千克,每667平方米蟹种、稻谷纯收入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现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的要求与施工稻田要求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力强,土质为壤土,水源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

田间工程由围沟、田间沟和蟹苗暂养池组成,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5%以上。

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离田埂1.5~2米处开挖一条上宽3米;下宽1米、深0.8米的围沟。

田内每隔4米开挖一条蟹沟,使稻田呈“田”字形小块,沟宽1米,深0.6米,并与围沟相通。

在田的南侧每667平方米稻田建20平方米的蟹苗暂养池,深80厘米,用作强化培育大眼幼体或收获扣蟹的暂养池。

所挖土方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用塑料薄膜、5号铁丝和木桩在田埂上建围拦防逃设施。

稻田进、出水口也用网片防逃。

田块修整结束后,每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千克化水,全田泼洒,以杀灭病害,同时用0.5千克茶粕在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泼洒稻沟,以杀死野杂鱼。

待毒性消失后,立即在池、沟中移栽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占50%~60%。

二、水稻的栽培与管理选择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强的高产水稻品种。

插秧前15天,进行稻田整耙,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农家肥500~750千克、长效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35~40千克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再追肥。

移栽前2~3天,秧苗普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移栽的秧苗要求健壮无病。

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行距30~35厘米,株距12~13厘米栽插。

适当增加埂内侧和蟹沟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三、蟹种的培育与管理无公害蟹种稻田培育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

中华绒螯蟹取食褐飞虱与3种杂草的初步研究

中华绒螯蟹取食褐飞虱与3种杂草的初步研究

中华绒螯蟹取食褐飞虱与3种杂草的初步研究Ξ邵益栋1,杨益众133,余月书1,邵 洪2,陆自强1(1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扬州 225009;2江阴市华士镇农业服务中心,江阴 214400)摘 要:在室内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对1种水稻害虫褐飞虱和3种稻田杂草紫背萍、稗草、水莎草的取食作用。

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相当明显,且随着褐飞虱密度的增加,河蟹对它的取食量明显增加;河蟹对3种稻田杂草的取食则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总的表现为对紫背萍和水莎草的取食能力强,对稗草的取食能力弱,且河蟹的取食能力随龄期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褐飞虱;紫背萍等杂草;取食作用Studies on Control of Crab to a Pest -insect and three Kindsof Weeds in Rice -Crab P addy -FieldsShao Y idong 1,Yang Y izhong 1,Yu Yueshu 1,Shao Hong 2,Lu Ziqiang 1(1Depart 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Yangz hou U niversity ,Y angzhou 225009;2Center of A gricultural Service in Huashi Tow n ,Jiangyin 214421)Abstract :Feeding behavior of crab to a pest -insect (N ilaparvata l ugens )and three kinds of weeds(S pi rodela polyrrhiz a ,Echi nochloa crusgalli ,J uneceus seroti nlls )in rice -crab paddy -fields were studied 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ab had different food -take to the weeds at its early stage ,the or 2der was S 1polyrrhiz a >J 1seroti nlls >E 1crusgalli during the crab ’s period of growth 1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ab ,it wa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even no food 2take ;In designed N 1l u 2gens population density (5~40heads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was belong to Holling 2I 1Thre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experiment were as follows :Na =014167N -1175,Na =014486N -210929and Na =014505N -211857,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ll reached 01991K ey w ords :Eriochei r si nensis ;N ilaparvata l ugens ;Three kinds of weeds ;Food 2take 中华绒螯蟹(Eriochei r si nensis H 1Milne 2Ed 2wards )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1],俗称河蟹,是中国特有的水产养殖珍品[2],被广泛作为养殖对象。

不同饵料组合、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蜕壳、代谢组学与肠道微生物研究

不同饵料组合、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蜕壳、代谢组学与肠道微生物研究

不同饵料组合、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蜕壳、代谢组学与肠道微生物研究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一种杂食性水生动物,喜欢食用水草和底栖动物(螺类、昆虫幼虫等)。

在自然界和人工养殖中,水草和螺蛳是其不可缺的饵料生物。

但水草和螺蛳这两种天然饵料对河蟹的生长效应,以及消化代谢基础等研究却较为匮乏,且研究手段与实验环境也较为粗放。

本论文以中华绒螯蟹“江海21”良种为实验材料,借助“蟹龙宫”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在分析不同饲养条件(温度、饵料)和干扰水平方面等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的基础上,研究3种饵料类型(螺蛳+水草、螺蛳、水草)饲养河蟹一个蜕壳周期的生长差异、血淋巴代谢物和肠道菌群构成差异,了解养殖生产上不同天然饵料对中华绒螯蟹的代谢和消化生理基础。

相关研究结果如下:一:不同饲养条件与干扰水平对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影响实验为了解饲养条件和干扰水平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的影响,采用中华绒螯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温度(恒温组和变温组)、饵料(水草+螺蛳组和饲料组)和抽血频次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的影响。

结果显示:恒温组(28.0± 1.0℃)蜕壳较为集中,而变温组(8:00~20:00为28.0±1.0℃;20:00~次日8:00为18.0±1.0℃)蜕壳较为分散。

水草+螺蛳组的存活率比配合饲料组高8%,平均蜕壳增重率高23.44%,蜕壳间隔时间缩短16.19d。

蜕壳前期的一次抽血干扰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但对蜕壳间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次脱壳间隔期间的多次抽血干扰不仅会显著降低蜕壳增重率,而且还会显著延长蜕壳间隔时间,并增加死亡率。

结果表明:温度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影响不显著;饵料极显著的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蜕壳前期干扰对蜕壳增重率有显著影响,而蜕壳间期的干扰对蜕壳增重率和蜕壳间隔时间均有显著影响。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 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技术中华绒鳌蟹又称河蟹、大闸蟹和螃蟹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海域沿岸和通海的河流和湖泊中。

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突破后,中华绒鳌蟹的人工养殖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养殖模式由大水面粗养发展到围栏精养,从鱼蟹混养发展到稻田养蟹,产量成倍增长,已基本解决了百姓的吃蟹需求。

由此,中华绒鳌蟹的养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养殖。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条件中华绒鳌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和池塘清整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作为养蟹池,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溶氧量充足。

养殖池塘要求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厚10~15厘米,水深1.5~2.0米。

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米。

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片,防止中华绒鳌蟹逃逸。

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工作,必须在11月底或12月初前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

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每亩120~200公斤。

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

二、水草种植和螺蛳放养养殖池塘中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水草的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需要达到60%以上。

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栽种量为每亩48公斤,其中伊乐藻35公斤,小黄草13公斤;3—5月分期播种苦草,苦草籽播种量为每亩100克;夏季是中华绒鳌蟹生长旺季,此时可以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栽种量为每亩185公斤,其中金鱼藻占70%。

为防止初种水草在没有生根时被中华绒鳌蟹破坏,可采用片进行围种。

为尽快促进水草生根生长,可采用固着种植法。

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撒。

确保中华绒鳌蟹在生长过程中有适口、鲜活的动物性饵料,减少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

螺蛳还能起到清除残饵,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的作用。

三、蟹种放养和套养品种蟹种放养应认真做好投放时间的选择、蟹种质量和规格的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和配套混养品种的选择。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III期仔蟹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III期仔蟹成活率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2 . 2 . 1中草 药对 仔蟹 体 重增 长、 壳长和 壳 宽的 影响 不 同中草药条 件下I Ⅱ 期仔 蟹体重 、 壳长和 壳宽的方差分 析结 果表明 ( F t ¥ 重 : 0 . 4 0 4 5 、 F 壳长=0 . 4 0 2 3 、 F 壳宽 : 0 . 4 1 5 3 、F 0 . 0 5 = 6 . 2 6 ) , 说 明 不 同中草 药 条 件 下 中华绒 鳌蟹I I I 期仔 蟹 的体重 、 壳 长和壳 宽无 显著差 异 , 即艾 叶和木 槿皮对 I I I 期仔 蟹 的体重 、 壳 长和 壳宽基 本无 影响 。 3讨 论 3 . 1 中草 药 对中华绒 螯 蟹大眼 幼体 及仔蟹 成 活率的 影响
3 . 1 . 1中草药 对 中华绒 螯蟹 育成 I I I 期仔 蟹成 活率 的 影响 我们通 过对试 验的结果进 行计 算和分析 发现 : 中草药对 中华绒鳌 蟹的成 活 率 影响 较大 。 试 验组 的成活 率明显 高于 对照组 , 这 说 明中草 药可提 高仔 蟹 的成 活率。 目前许 多养殖 单位用 西药和抗生素 来防止 蟹病 , 发现一 些病原菌 己经产生 了抗药性 , 而抗 生素 的滥 用 , 更 加快 了菌种 的演变 , 使具有 抗药性 的病原 菌不 断 出现 , 用 药量越 来越大 , 效 果却越 来越差 , 有的 以不起作 用 , 而且还有 毒副作 用 , 造 成了严 重 的恶性 循环 。 所 以应 当开发 应用 中草药来 防治 蟹病 , 实 际上就 是提 高机 体的免 疫力倜 正度 , 2 o o o ] 。 应用 中草药 防止蟹病 的有 效 陆己被生产 实践 所
前言 : 中华绒 螫蟹俗 称河 蟹 , 在动 物学分类 上隶 属于 节肢动 物 门, 甲壳纲 , 十足 目, 爬行 亚 目, 短 尾族 , 方 蟹科 , 弓腿亚 科 , 绒鳌 蟹属 , 是 经济 价值 很 高的食 用蟹。 中华绒 螯蟹的一 生经历 受精卵 、 蚤状 幼体 、 大眼幼体 、 幼蟹 和成蟹等 发育 阶 段 。在实 际养殖 过程 中 , 大 眼幼体 发育 成I I I 期仔 蟹 的死亡 率较 高 , 往往 给养 殖 者造 成较大 的经济损 失 , 阻碍 河蟹养殖 业 的发 展 , 因此 , 提高大 眼幼体 培育 成I I I 期仔 蟹的 成活率 是 中华绒 螯蟹养 殖 的重要 环节 。 近 年来 , 随着 中华 绒鳌 蟹 自然 资源 的不断 减少和 人们对 其需求量 的不断 增加 , 其养殖 生态学 的研究 日益受到 重视 。 过 去一 些学者 曾就其 盐度 、 钙 镇镁离 子等方 面进 行过研 究 忠惠 , 1 9 9 6 ; 成永 旭 , 1 9 9 7 ; J . L G u e r i n, W. B. S t i c Me , 1 9 9 7 ] 。 我们 进 行本 研 究 的 目的是 探 索 中草 药对 中华绒螯 蟹大 眼幼体育成 I I I 期仔蟹 的影响 , 为提 高 中华 绒螯蟹大 眼 幼体 育成 I I I 期仔 蟹的 成活率 提供 依据 1 . 材料 和方 法 1 1 材料 1 . 1 . 1河 蟹大 眼 幼体 河 蟹大 眼幼体 是从 河j E 省 丰南建 鑫育 苗厂 购进 , 购进 时 已经 淡化 彻底 , 规 格为1 4 0 0 0 0 只/ K g 。 1 . 1 . 2 试验 液 试验 用水 取 自实验 室的 自来水 , 经2 4 h 曝 气后使用 。 试验 液温度 : 2 0 . 6 ~2 5 . 2 ℃} 溶氧 : 6 ~8 mg / L; 氨氮: 2 ~3 . 5 mg / L 。 中草 药试 验 液 的配 制 : 七 只缸 每 缸注 入 约 8 L 水。 分别 称 取 艾 叶4 5 0 ag r 、 1 3 5 0 ag r 、 2 2 5 0 m g 和木 槿皮 1 8 0 ag r 、 1 0 8 0 mg 、 1 9 8 0 mg 分别 放入 容量 为 l L 的烧 杯 中, 然后加入l L 水放在 电炉子上加热, 直至煮沸后2 O 分钟取下。 待药液降温后分 别倒入六只缸中。 使艾 叶浓度分别为5 0 mg / L 、 1 5 0 mg / L 、 2 5 0 mg / L 。 木槿皮浓 度 分 别为 2 0 mg / L 1 2 0 mg / L、 2 2 0 m g / L 1 . 1 . 3试 验用 具 规 格为 5 0 X 3 0×3 5 c m 的玻 璃缸 2 O 个, 每 缸 中放 一个 气 泡 石 , 用6 0 W 的 AC O -0 0 3型 电磁 式空 气压 缩机 充 气 。

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3,100(16):9128-9133.[62]曹小莉.马铃薯抗晚疫病LRR与氨基酸转运AAT基因的分析与鉴定[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9-35.[63]王冰林.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相关基因诱导表达谱及水平抗性机制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58-64.[64]尹军良.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晚疫病性评价及致病疫霉菌候选核心RXLR效应基因的鉴定[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60-63.[65]PotatoGenomeSequencingConsortium,XuX,PanS,etal.Genomesequenceandanalysisofthetubercroppotato[J].Nature,2011,475(7355):189-195.[66]SalviS,TuberosaR.TocloneornottocloneplantQTLs:presentandfuturechallenges[J].TrendsinPlantScience,2005,10(6):297-304.[67]KumpKL,BradburyPJ,WisserRJ,etal.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ofquantitativeresistancetosouthernleafblightinthemaizenestedassociationmappingpopulation[J].NatureGenetics,2011,43(2):163-168.[68]PolandJA,BradburyPJ,BucklerES,etal.Genome-widenestedassociationmappingofquantitativeresistancetonorthernleafblightinmaize[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11,108(17):6893-6898.[69]AranzanaMJ,KimS,ZhaoK,etal.Genome-wideassociationmappinginArabidopsisidentifiespreviouslyknownfloweringtimeandpathogenresistance[J].PLoSGenetics,2005,1(5):531-537. [70]王 舰.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块茎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60-80.吕孙建,焦锦彪,袁雪梅,等.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0):19-2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10.004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吕孙建1,焦锦彪2,袁雪梅1,于 ?1,张海琪1,杭小英1,施伟达1,吴颖蕾1(1.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湖州313001;2.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

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比较的初步试验报告

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比较的初步试验报告

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生长比较的初步试验报告高淳县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sensis H.)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按其分布有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群体,其中尤以长江水系河蟹蟹体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味道鲜而闻名国内外。

随着河蟹养殖生产的飞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种源混杂、种质退化等问题严惩挫伤了渔民养蟹的积极性,扰乱了正常的养殖秩序,养蟹效益持续走低落滑,已严重制约着我省乃至全国河蟹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针对困扰河蟹生产的种源混杂,种质退化等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长江系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长江蟹)、辽河系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辽河蟹)及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选育蟹(以下简称选育蟹)对比养殖试验等方面的探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2005年2月—2005年11月。

1.2 试验地点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水产管理委员会养殖基地。

1.3 试验面积池塘总面积12亩,每个池塘设计标准一致,面积1.5亩,共计8个试验池塘。

其中长江蟹、辽河蟹各用3个池,选育蟹2个池。

1.4 蟹种来源长江蟹种由长江天然蟹苗培育;辽河蟹种由辽河天然蟹苗培育;选育蟹种由固城湖长江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选育亲蟹送定点河蟹育苗场繁殖,然后培育成蟹种。

1.5 放养规格、数量、长江蟹、辽河蟹为160只/kg,选育蟹为200只/kg,每个池塘放养量均为1100只。

试验期间日常管理完全相同。

1.6 测定方法试验期间每月中旬用地笼分别取样各30只,一次如取不足不再增加,湖区采样则用蟹簖。

活体测量生物学指标,室内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水系河蟹养殖性状养殖性状的优劣已受到从多河蟹养殖户的关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良种好坏的关键指标。

本项试验选取天然长江幼蟹,天然辽河幼蟹和经选育的长江系河蟹亲本繁育的大眼幼体培育的幼蟹为养殖对象。

为了更有说服力,增强可比性,试验尽可能在幼蟹规格、幼蟹放养量、水质调节、饲料投喂方法、投喂种类、投喂数量、日常管理等方面步调一致。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

中国河蟹养殖概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河蟹养殖国家,河蟹养殖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河蟹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也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因此,河蟹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蟹的品种繁多,主要包括中华绒螯蟹、横肋毛螯蟹、藏南绒螯蟹、黑骨海绵螯蟹等。

其中,中华绒螯蟹是中国主要的养殖品种,由于其口感鲜美、肉质细腻,被誉为“水中珍珠”,深受消费者喜爱。

河蟹的养殖方式多样,主要包括稻田养殖、鱼塘养殖、笼养殖和箱养殖。

其中,稻田养殖是中国传统的养殖方式之一,是将幼蟹放养在蓄水稻田中,通过自然环境中的水稻残枝、落叶等丰富的有机质,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鱼塘养殖则是在水体淡水鱼塘中放养螯蟹,通过水产养殖的方式进行养殖。

笼养殖和箱养殖则是在水产养殖设施中进行养殖,通过设施控制温度、光照和水质等环境因素,提高养殖效率。

河蟹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技术、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

育苗技术是河蟹养殖的第一步,通过在稻田、鱼塘或养殖设施中放养幼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食物来源,保证幼蟹的健康成长。

养殖技术包括对河蟹的饲料供给、水质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疾病防控技术是保证河蟹养殖健康、高效的关键,主要包括对河蟹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在河蟹养殖中,对水质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的好坏对河蟹的生长和养殖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养殖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和水温等因素,来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保证河蟹的健康生长。

另外,饲料的供给也是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河蟹的饲料主要包括水产饲料和植物饲料。

水产饲料是通过水质管理达到最佳水质,植物饲料包括藻类、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给蟹类提供适量营养物质。

合理使用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是河蟹养殖的重要环节。

此外,疾病防控也是河蟹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山东地区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试验

山东地区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试验

17山东地区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试验曹振杰1戴继春2董俊1李娴1高玉升2董文1(1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3)(2鱼台县水产局山东鱼台272300)摘要:在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稻田10hm 2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扣蟹为350只/667m 2,经122天饲养,个体均重121.3g /只,平均产量32.3kg/667m 2,回捕率为76.1%,新增纯利961元/667m 2。

水稻产量550kg /667m 2。

关键词:稻田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稻田面积10hm 2,2014年3月中旬从上海崇明购进纯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经两个多月的暂养,2014年5月20日稻苗栽插完成后放入稻田,放养扣蟹为350只/667m 2,个体均重62g /只。

为解决了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规格小、质量差的问题,试验小组使用适合中华绒螯蟹稻田养殖生长需求的配合饲料,为稻田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经过4个月的养殖,长势良好,高营养水平的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能促进生长,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显著增加效益。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地点和条件2014年5月20日~9月20日,试验于山东省鱼台县王鲁镇陈堂村进行。

养蟹稻田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土壤保水性能好,不受旱涝影响,试验面积为10hm 2。

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加高至0.5~0.7m ,顶宽0.5~0.6米,底宽0.8~1.0m 。

夯实田埂以防中华绒螯蟹逃逸及水大溃堤,田埂处设置进排水口,用密铁丝网封好。

设置蟹沟,在距田埂内侧1m 处挖环沟,沟宽0.8m ,深0.5m ,同时根据稻田面积开挖井字型蟹沟,蟹沟环沟相通,有助于中华绒螯蟹活动、摄食和稻田施肥。

田间工程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加以修整。

稻田插秧后设置防逃墙,选用钙塑板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围栏高0.6m ,向内倾斜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在大水面养殖模式中影响河蟹生长的关键因素,对其他养殖水域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河蟹生长过程1.1 非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霜降"节气前后,河蟹在江河湖泊中已育肥成熟,开始向河口、近海迁徒洄游,这次洄游叫生殖洄游,目的是到大海中越冬,并在翌年春天于适宜的盐度、渗透压和温度下交配繁殖。

受精卵在海水中经 5 次蜕皮,通过溞状幼体、蜕变成大眼幼体。

此时按生理需求,纷纷从闽江、瓯江、长江、黄河、辽河等入海口进入内河淡水中生长肥育,此过程又称索饵洄游,而完成交配繁殖后的亲蟹则在夏季来临前相继自然死亡。

两次洄游的循环构成了河蟹的一生,河蟹通过一生中大约18次左右的蜕皮逐次成长,达到性成熟后即终止蜕皮、停止生长。

每次蜕皮后的河蟹体重可比蜕皮前增加30%-100%。

实践表明,个体越小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越大,体质越是健壮的河蟹蜕皮后增重率也越大。

1.2 人为控制下的生长过程首先,人们在控温、控氧的暖房中配制好人工海水,或在沿海土池中灌入天然海水,放入亲蟹促其交配、抱卵、繁殖。

育出的溞状幼体(称Z1)喂以丰年虫无节幼体等饵料,通过5 次变态发育成16-20 万只/kg 的大眼幼体即蟹苗(本文以下称第一生长阶段)。

大眼幼体在人工控制的土池中培育,经大约7 次蜕皮至冬季育成500-100 只/kg 的蟹种即扣蟹(本文以下称第二生长阶段)。

蟹种在大水面或小水面中经一年人工养殖,约蜕皮5 次左右长成可出售的成蟹(本文以下称第三生长阶段)在人工养育河蟹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掌握河蟹的生理、生态习性,同时也要研究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其生长,通过人为努力认识或改造这些因子,使其向着有利于增产增收的目标发展,这就是科学养殖的初衷,也是本文的要旨。

2 河蟹生长的影响因子2.1 自然因素2.1.1 遗传因素目前认为分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及匝江水系蟹种等。

普遍认为长江水系蟹种生长较快。

2.1.2 苗种来源指大眼幼体来源,分野生自然苗种及人工繁殖苗种。

人工繁殖苗种又分暖棚培育及土池天然海水培育等。

2.2 环境因素2.2.1 养殖水体生物因素除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外,水生动物主要指底栖寡毛类、多毛类、螺类等适口底栖动物。

而黑鱼、鲤鱼及野杂鱼等会危害河蟹并争食争氧。

水生植物则主要指同河蟹生长密切相关的沉水植物——水草的种类及数量。

2.2.2 养殖水体非生物因素①水体申指标:pH值、透明度、矿化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有机物耗氧量COD 及溶解氧等。

②养殖水体底质。

③养殖水体面积、水深、水位变动情况。

④养殖水体是初养还是经养。

⑤致病因子: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⑥光照、气温、风浪、冰、雪、洪、涝等气候因子。

2.3 人为因素①幼蟹或蟹种的放养密度。

②投饲的质同量。

③养殖者技术管理水平等。

3 三要素理论笔者通过自身近十年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众多成功、失败养殖案例的剖析比较后,在本文中首次提出“三要素理论”,即影响河蟹生长的最关键的后天因素是溶氧、水温及营养这三项。

只有在水中溶氧充分、温度适中、营养均衡的养殖环境中,才能培育出个体规格硕大的河蟹来。

反之,将出现性腺早熟、生长抑制、规格偏小,甚至发生病害等不利现象。

河蟹养殖模式的多样性、气候的不稳定性、地区差异、科研条件限制、科研手段影响等原因,使得“三要素理论”的论证变得复杂,而露天生产的特殊性又对探讨、研究较为确切的科学数据带来困难。

众多因素对河蟹生长均有影响,但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模糊性,笔者只有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时间的尽可能多的案例分析,才能从中发现其内在规律,并期望得到比较接近于正确的结论,这也正是木文分析研究的难点。

笔者期望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推理并借助于数学建模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 溶氧、水温及营养与河蟹生长的关系4.1溶氧对河蟹生长的影响众所周知,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河蟹也不例外。

在高溶氧及低溶氧的水体环境中,河蟹的生长状况绝然不同,生产中,可从下述几方面来佐证。

①流动的水体同平静的水体比较,是前者河蟹生长快。

②常年水面波浪较大的水体(如湖中央)同相对波浪较小的水体(如湖岸)比,前者河蟹生长快。

③深水同浅水相比(排除过深),是深水河蟹生长快。

④干旱、浅水、水草大量露出水面的季节河蟹长得慢,因为即使在有风天气,水草阻碍了水面形成波浪,空气溶入水体变得困难,同时水草挡住了阳光后减少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氧。

⑤当其他条件相似,放养苗种的密度越大(减低溶氧),河蟹成品越小。

⑥养殖水体中,其他水生生物过多时(如第一年洪涝带入围网内大量野杂鱼、第二年干旱,野杂鱼回不了家),河蟹成长慢。

⑦阴雨天同晴天比,后者河蟹吃食正常,因为阴雨天光合作用弱,溶氧低,影响其食欲。

⑧养殖水体中设置增氧设备,河蟹生长明显加快。

由此可见,充裕的氧气对河蟹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反应在养殖生产上,河蟹在生长前期(第一、第二生长阶段)能明显延长蜕皮周期,而延缓性成熟,并在不蜕皮时积蓄机体组织膨胀度,蜕皮后快速扩大、增重。

故在生产上强调要有高质量的水质条件,其狭义意义即是,水中要有充足的氧气。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在渔业养殖领域使用纯氧增氧技术。

4.2 水温对河蟹生长的影响河蟹是冷血变温动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命活动的强弱,也影响其性腺发育的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养殖河蟹,水温是由环境决定的①特别是大水面湖泊围网养殖,水深不能人为改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首先,河蟹在其生命过程中,每日积聚在体内的温度累加到达一定值时(称积温),河蟹就性成熟了。

但由于性成熟又同营养积累过剩有关,所以目前尚未见有关于河蟹性成熟同具体积温数值的关系的报道。

过浅、过深的水域均不利于河蟹生长。

过浅(如低于1 m),水温偏高,易早熟;过深(超过3m),水温太低,影响正常发育。

当水草过多时(超过水面积2/3),会影响阳光照入池底而降温;当水草过少时(少于水面积1/3 或没有),水温又会升高。

两种情况均不利河蟹生长,只有当水草适当时(约占水面2/3),水温才会适宜,河蟹才长得大。

在培育扣蟹时(第二生长阶段),我们注意到有规律性的现象说明了水位深浅及水草多寡对结果的影响:大眼幼体放养后养到冬季,在水深多草水域的蟹种不早熟(水温偏低);在水深无草或水浅多草的蟹种早熟少(水温中等);在水浅无草水域的蟹种早熟多(水温偏高)。

该例子说明:水温偏低,效果较好;中温中等,效果次之;水温偏高,效果最差。

由此可以初步认为,河蟹第二生长阶段以水温偏低较好。

4.3 关于营养影响河蟹生长的证明养殖经验更是告诉我们,营养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4.3.1 水域的流动性如水域的流动性好,养殖河蟹生长快,原因是流水能不断补充水中河蟹需求的营养盐类。

4.3.2 投饲量大眼幼体经约7 次蜕皮至冬季育成蟹种阶段(在第二生长阶段)适量控制投饲能推迟成熟,而在第三生长阶段适量多投则能增大个体。

4.3.3 水草的营养作用作为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水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一般没有水草的水体,河蟹就长不大。

4.3.4 螺蛳为了增产增收,目前在放养蟹种后,即清明前后在池底铺撒一定数量的活螺蛳的做法己被推广。

作为长期性的动物蛋白源,螺蛳还能不断自行繁殖并净化底质,营养价值高。

4.3.5 底质由于河蟹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底泥的营养盐类关系到它的营养摄入。

赵乃刚曾说过养殖河蟹考虑底质有时比考虑水质更重要。

没有淤泥的砂板土一般养成的河蟹规格小,但淤泥过厚又缺少水草的底质(如池塘)情况更糟。

当淤泥适当(20 cm厚左右),又长水草时,可作为饲料的一些小型底栖水生生物量也会增加。

这样培育出的河蟹显得肥壮、肚白、大个。

4.3.6 动物性饲料最能体现营养同河蟹生长关系的,当属第二生长阶段的性早熟问题。

如果大量投喂动物性饲料,而不是每周一次适量投喂的话,那么占总收获量的20%-50%左右蟹种将提前性成熟而失去再生长价值,而正常情况下性成熟比例应在5%以下。

4.4 关于溶氧、水温及营养的交叉作用影响河蟹生长的证明河蟹的整个饲养过程就是一个性成熟前的培育过程。

溶氧、水温及营养交互作用后一般导致三种结果,即性早熟、性迟熟小个及性迟熟。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探讨三要素中某一因素是如何对河蟹生长产生影响的,但在生产实践中,通常的情况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判定三要素的交互影响结果,我们暂且以河蟹第二生长阶段(一般时间为6 个月)作为本一节的分析素材,在此,将通过假设某一因子正常恒定(对河蟹不产生正、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其他两因子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三要素交互作用可用图1方法表示为下例三个圆之间的互为关系。

表1-3 是笔者通过对大量生产实例的分析、比较后揭示的初步因果关系。

图1三要素交互作用示意图注:I区表示溶氧同水温的交互作用区;II区表示溶氧同营养的交互作用区;III区表示营养同水温的交互作用区;IV区表示三者综合作用区。

I区:设营养正常恒定(投喂适合或不投喂),水温、溶氧与河蟹生长的因果关系见表1。

表1水温与溶氧关系表水温偏高水温低偏高溶氧早熟迟熟低溶氧迟熟小个迟熟小个表明:浅水、低密度放养就会早熟,高密度放养就不会早熟但正常生长受到抑制。

反之,如果水温偏低,低溶氧也会影响正常生长,『有水温偏低(水深2m左右的大水面),且溶氧高才能培育出理想的蟹种。

II区:设水温正常恒定(水深示意),溶氧、营养与河蟹生长因果关系如表2。

表2营养与溶氧关系表营养过剩营养偏低高溶氧早熟迟熟低溶氧迟熟小个迟熟小个表明:在营养过剩情况下,低密度放养(高溶氧)就导致早熟,营养过剩若低溶氧,只是影响发育,不会导致早熟。

如果营养偏低,低溶氧也影响发育,最好是营养偏低高溶氧,蟹种不成熟但个体大。

III区:设溶氧量一定(水深不变,放养密度一定),营养、水温与河蟹生长的因果关系如表3,表3营养与水温关系表营养过剩营养偏低水温偏高早熟早熟水温偏低早熟个大迟熟表明:营养过剩的情况下,水温偏高导致早熟,而水温偏低导致一新情况出现,即早熟个体(当年养成商品蟹,这类情况较少出现)在营养偏低的情况下,水温偏高,则照样引起早熟。

要培育好的蟹种当选营养偏低,水温偏低(在大水面培育,不投喂)。

IV区:一般规律为;高溶氧、水温偏低、营养适度有利于迟熟,低溶氧、水温偏高、营养过剩、有盐度时将促进早熟,5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讨论及层次分析法。

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河蟹在其生长过程中,承受着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溶氧、水温及营养。

氧气在水中的高低决定河蟹正常生长发育是否受到抑制,暂且认为与机体组织有关,着重表现外部体形上。

而水温及营养更多地影响着决定河蟹的迟熟和早熟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