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数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角的比较和运算 课件(共20张PPT)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比较和运算   课件(共20张PPT)  华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
已知角. 难点:角的平分线的应用.
线段 定义 类比

定义
表示 表示
大小 运算
大小 运算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合作探究
1 角的大小
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
结论:角的大小比较:度量法、叠合法

C
C
C

法 O'
D
O'
结B

D
D C
O'
第三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3.6 角
2 角的比较和运算
华师版七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丰富对角 的大小关系的认识,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 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角 的等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
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平分线,做一个角等于
B C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
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O
A
几何语言
因为 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所以∠AOC=∠BOC = 1 ∠AOB
2 或∠AOB =2∠BOC=2∠AOC
试一试
D
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
C
B
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
O
A
因为射线 OB、OC 是 ∠AOD 的三等分线,
所以 ∠AOD = 3∠AOB = 3∠BOC = 3∠COD,
∠AOB =∠BOC =∠COD = ∠AOD.
例1 如图,已知点 O 为直线 AB 上一点,OM,ON 分别 是∠AOC,∠BOC 的平分线,求∠MON 的度数. [解析] 首先应确定∠MON 的转化 问题:∠MON=∠MOC+∠CON, 再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易得到 ∠MOC+∠CON= 1 2∠AOB.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6.3 角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主要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梳理线段的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角可以类比线段学习,比如上节课学习的定义,到表示方法,这节课也会学习大小比较和运算,同学们可以思考能否也通过叠合法和度量法比较大小,运算是否也是计算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角的比较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发言,预测会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和叠合法.教师引导和规范学生操作步骤,得出结果如下:度量法:因为55°>40°,所以∠1>∠2.叠合法:想一想:你能用图形和几何语言说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两个角分别记作∠AOB,∠A'O'B'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知识点二:角的运算探究1: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预测学生能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如下:3个:∠AOB、∠AOC、∠BOC∠AOC =∠AOB +∠BOC∠AOB =∠AOC-∠BOC∠BOC =∠AOC -∠AOB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顶点的几个角,可进行加减.探究2 :如图,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用一副三角尺,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试一试.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如下:用三角尺画特殊角,关键在于把它写成30°,45°,60°,90°角的和或差.凡是15的整数倍的角,都能用三角尺画出,而能用三角尺画出的,也只限于这样的角.例题精析: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 = 53°17′,求∠BOC的度数.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并整理板书.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 =∠AOC +∠BOC所以∠BOC =∠AOB-∠AOC= 180° - 53°17′= 126°43′总结:∠同单位加减(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度分秒是60进制(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作60).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解题思路与过程.知识点3:角平分线探究3:你能在∠AOC内找一条射线OB,使∠AOB =∠BOC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巡堂指导,预测会有不同方法,教师可让这些学生代表分别展示,预测两种方法(如下):对折法:生巩固角的和与差概念外,也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对角的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锻炼学生运算能力,初步学习几何语言在解题中的运用,体会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加深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不仅知识的产生、发展自然连续,也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度量法:教师追问:同学们知道图中三个角的数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与填空.教师再以此引出角平分线的定义.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讲解,再让学生朗读定义,加深印象.类比:仿照角平分线的结论,你能写出角的三等分线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几何书写.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板书:解:360°÷7 = 51°+ 3°÷7= 51°+ 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的,要把剩余的度数化成分.设计意图:进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体会几何知识的关联性,巩固几何语言的书写.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角平分线的知识与角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算能力.又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可能性,建立分类讨论思想,养成严谨思考的习惯.三、当堂练习例3 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B是∠COD的三等平分线,∠BOD = 15°.则∠AOB等于( )A. 75B. 70C. 65D. 6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时评价与引导.思考:除此题所给图片的情况,你还能想出其他情况与答案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教师予以评价与指导,得出另一种结果,∠AOB = 15°.三、当堂练习1. 比较大小:60°25′60.25°(填“>”,“<”或“=”).2. 计算:(1) 180° - 98°24′30″(2) 62°24′17″×43. 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B = 50°,∠DOE = 30°,那么∠BOD是多少度?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的大小比较.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角度的运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试图能力和运算能力.板书设计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角的概念二、角的表示三、角的度量和单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数形结合,培养识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他们对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仅局限于边的长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课件、教学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

提问: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和角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角的比较和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角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能够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

2.教学难点:角的运算规则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

2.课件准备:角的比较和运算的课件。

3.作业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如门的形状、钟表的指针等,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定义和规则,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具,进行角的比较和运算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角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通过对角的概念、度量、分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努力追求卓越。
本章节《角的比较》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角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角的分类理解:学生对角的分类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强理解。
3.角的比较技巧:角的比较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如窗户的开启角度、桌面上的三角形游戏等,让学生感受到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但依旧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数学学科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如点、线、面等,对于角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角的度量、分类和比较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方面:
(一)教学重点
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角的度数。
2.角的分类: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能够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其类型。
3.角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难点
1.角的度量的精确性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精确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平面图形——角的比较》教学PPT课件(4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平面图形——角的比较》教学PPT课件(4篇)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如果已知角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几类中不同 类的角,就可以直接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2)可以通过量角器进行量度来比较角的大小; (3)可以根据各角在同一图中的位置关系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平分线
活动: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然后把角的两边 对折,展开以后你会发现折痕把角分成了两个角, 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又和原来的角有着怎 样的等量关系?
4.4 角的比较
知识回顾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的方法。 2、叠合法: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 上作比较。
猜想: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方法?
获取新知
问题:有一天学生张虎和王鹏各带了一把折扇(如图),下面是他们的 一段对话:
张:我的折扇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
2
2
2
(2)结合(1)的结论可求出∠DOE的度数,从而求出∠BOE的度数
解:(1)因为OC平分∠AOD,
1 所以∠DOC= 2 ∠AOD.
因为OE平分∠BOD,
1
所以∠DOE= 2∠BOD.
所以∠COE=∠DOC+∠DOE=
1
(∠AOD+∠BOD)
= 1 ∠AOB= 1 ×130°=65°.
2
2
2
2. 已知,如图,∠AOB = 130°,∠AOD = 30°,∠BOC = 70° ,问:OC 是∠AOB 的平 分线吗?OD 是∠AOC 的平分线吗?
解: OC不是∠AOB 的平分线 OD是∠AOC 的平分线 B
C D
A O
3. 如图,直线 m 外有一定点 O,A 是 m 上的 一个动点,当点 A 从左向右运动时,观察∠α 和 ∠β 是如何变化的,∠α 和 ∠β 之间有关系吗?

【数学课件】角的比较

【数学课件】角的比较
∠3= ∠2- ∠1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思考题
1、当∠2= 2∠1时, ∠1、∠2是什么关系? 1 2、 当2 1时, 2与 3 1是什么关系?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
当∠2= 2∠1时,∠1= ∠3. 即射线OC把∠2分成两个相 等的角。则称OC为∠AOB 的角平分线。
Hale Waihona Puke BC 21O
A
1、对“中”——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 2、重合——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线重合 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度数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
角的比较方法2:实物叠合比较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作实物比较)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目标2
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 分
1
2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
3
1 2
∠2= ∠1+∠3 ∠1= ∠2-∠3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练习2:P.32第2、3题
第2题 (1)是 (2)不是 第3题 β﹤ α ﹤ γ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小结与目标回顾 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 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五分钟测评: P.32第4、5、6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目标
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 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目标一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退出
返回 上一张下一张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比较与运算一、角的比较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角的比较是基础知识点之一。

比较角的大小可以通过度量法和叠合法两种方法进行。

1. 度量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首先应该确定它们的度数,然后根据度数大小来判断角的大小。

2. 叠合法:将两个角的一边和顶点重合,通过观察另一边的位置来判断角的大小。

如果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一侧,则这个角比另一个角小;如果另一边在重合边的不同侧,则这个角比另一个角大。

二、角的运算角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

这些运算可以通过角的和、差、积、商的定义进行计算。

1. 角的和与差:如果两个角的大小之和等于另一个角的大小,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大小之差等于另一个角的大小,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利用角的和、差性质,可以计算角的和与差。

例如,如果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是它的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为90°,差为60°。

2. 角的乘法与除法:在特殊情况下,角的倍数和分数可以通过旋转或对称得到。

例如,一个角的两倍等于将这个角的两边分别延长至原来的两倍;一个角的一半等于将这个角的两边分别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同样地,一个角的四分之一等于将这个角的两边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计算出角的倍数和分数。

三、应用实例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利用角的比较与运算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例如,计算角度、比较线段长度等。

下面举一个应用实例: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30°,∠B=60°,要找出∠C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理来计算∠C的度数。

具体来说,∠C=180°-∠A-∠B=180°-30°-60°=90°。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利用角的比较与运算可以解决一些基础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的比较与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另外,我发现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量角器,他们对于角的度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说明我还需要在操作指导上做得更细致一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了开放性问题,希望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成果分享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也有小组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角的大小或进行角度运算的情况?”比如,在制作风筝或拼图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章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角的度量与比较;
2.角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3.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的转换;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讲稿《角的比较》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试讲稿《角的比较》

《角的比较》试讲稿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4课时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角的比较》,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习的角有哪几类?师:这位同学非常自信,你来说。

师: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师:这些角的大小情况是怎样呢?师:老师听到大家说锐角都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等等。

师:如果给我们两个角,怎么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比较》。

二、新授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节课学习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有哪些?师:右边第二排这位同学来说。

师:有观察法、测量法、叠合法,这位同学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说的很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不同大小的角,类比着比较线段的方法,探究一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前后4人一小组进行探究,10分钟时间。

师:时间到了,老师看到大家也都讨论完成了,请第5小组的同学代表说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她们发现第一组的两个角大小差别比较大,用观察法就可以得出,∠AOB比∠CO′D大,再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比较两个角的度数,验证了∠AOB大于∠CO′D。

师:这组同学的思路很好,先采用观察法,再用测量法验证,我们用几何语言来表示,就可以记作∠AOB>∠CO′D。

请第4组同学说说你们的成果。

师:你们组用的叠合法,得出第二组的两个角一样大。

请演示一下具体的步骤。

师: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再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发现另一条边也重合了,得出两个角一样大。

师:其他组的答案和他们的一样吗?都一样,看来这两个角大小是相等的,我们可以记作∠AOB=∠CO′D。

师:哪些同学探究的第三组两个角?好,请你来说说。

师:嗯,你采用叠合法的时候没有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就换成了测量法,得出∠CO′D大于∠AOB,请说一下你用叠合法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没比较出大小呢?师:将两个角的一条边对齐后,发现另一条边在相反的方向上,没法比较了,这位同学遇到的问题非常关键,我们来看大屏幕上的动画演示是怎么操作的。

2024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角的比较(课件)

2024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角的比较(课件)
或∠AOC = 2∠AOB= 2_∠__C_O_B___
1. 如图:已知∠1 = ∠3,那么( C )
A.∠1 = ∠2
B. ∠2 = ∠3
C.∠AOC = ∠BOD D. ∠1 = 1 BOD 2
B
A
C
32
1D
O
2. 如图所示,已知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OA 平分∠EOC,
∠EOC=70°,则∠BOD 等于( B )
C
B A
C
O'
D O'
D
DB O O'
1. 若射线 O'C 在 2. 若射线 O'C 与射 3. 若射线 O'C 在
∠AOB 内部,那 线 OA重合,那么 ∠AOB 外部,那么
∠AOB__>_∠DO'C. ∠AOB_=__∠DO'C. ∠AOB_<__∠DO'C.
议一议
1. 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是否相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
难点:角的平分线的应用。
线段 定义 类比

定义
表示 表示
大小 运算
大小 运算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叠合法 度量法 和、差、倍、分
1 比较角的大小
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
55° 40°
度量法
1
2
因为 55°>40°,所以∠1>∠2.

A

A A
法O
B
O
BO
C
A.30°
B.35°
C.20°
D.40°
3. 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角的比较》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角的比较》教案
此外,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和分享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逐步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任务,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大家对于角的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我也提醒他们要注意,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实际操作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的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物体的角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角的和差运算:理解并掌握同位角、补角、余角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举例:重点强调锐角、直角、钝角的判别,如30度是锐角,90度是直角,120度是钝角。
2.教学点
-难点一:角的度量单位换算,特别是分秒之间的转换容易混淆。
-难点二:角的和差运算,尤其是涉及补角、余角的计算。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角的比较,如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确定角度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围成的图形部分。角的大小比较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三角板上的不同角度,我们来学习如何判断角的大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b.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
c.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角的度量,进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练习。
d.课堂练习:角的和差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e.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作业布置:
a.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b.观察生活中角的实例,进行角的度量与运算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增加量角器使用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1.强化基础知识,特别是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情境的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
1.知识点:角的分类、角的度量、角的和差运算。
2.教材内容:
a.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b.角的度量:度、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c.角的和差运算:角的加法、减法,以及其性质和规律。
a.利用直观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b.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判断角度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角的大小或进行角的运算的情况?”(举例:比如在制作风筝时,如何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奥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角的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角的比较》

所以∠AOC=2x=2×40°=80°,
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
所以∠COD=∠AOC+∠AOD=80°+20°=100°.C
所以OC与∠AOB的平分线所成的角的度数为4°或100°.
探究新知 方法点拨
4.4 角的比较
涉及到角度的计算时,除常规的和差倍分计算外, 通常还需运用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4.4 角的比较
素养考点 3 利用角平分线求角的度数 例3 如图,OB 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
(1) 如果∠AOC=80°,那么∠BOC 是多少度?
解:因为 OB 平分∠AOC, ∠AOC=80°,
E
DC
B
所以∠BOC= 12∠AOC
=
1 2
×80°
O
A
=40°.
探究新知
A
所以∠AOC=2x=2×8°=16°.
因为OD平分∠AOB,所以∠AOD=20°,
所以∠COD=∠AOD-∠AOC=20°-16°=4°.
探究新知
4.4 角的比较
②如图,OC在∠AOB外部,OD平分∠AOB,
B
所以设∠AOC=2x,∠COB=3x,
D
因为∠AOB=40°,
O
A
所以3x-2x=40°,得x=40°,
提示:无图条件下要分情况讨论.
4.4 角的比较
B C
O
A
C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4.4 角的比较
如图,借助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15°和75°的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75°
15°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角的度数的计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角的比较

六年级下册数学角的比较

六年级下册数学角的比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数学,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角的知识,包括角的比较。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组成的图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本文将对六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角的比较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角的比较。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若一个角的度数大于另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就可以说这个角比另一个角大;反之,则可以说这个角比另一个角小。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可以使用度数或者角的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三种最基本的角的比较:直角、钝角和锐角。

直角是90度的角,是一种大小适中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一种比较大的角;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是一种比较小的角。

通过比较直角、钝角和锐角,我们可以快速判断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角的大小来比较两个多边形的角。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内角是多边形内部的角,外角是多边形外部的角。

通过比较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我们可以判断两个多边形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角比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角的比较,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角的大小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角的比较时,能够认真学习,加强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字数不足,文字有限,无法写够2000字】第二篇示例:六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要学习关于角的比较。

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掌握如何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和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各种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角。

在数学中,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组成的图形。

这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它们的共同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角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如角ABC,其中A是角的顶点,B和C分别是角的两条边。

角的比较数学

角的比较数学

角的比较数学(实用版)目录1.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角的大小比较方法3.角的性质及应用正文一、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围成的部分,通常用一个小圆圈表示顶点,两条射线分别表示为角的两边。

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或弧度表示。

在数学中,角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

二、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数法:通过比较角的度数大小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A 和∠B 的大小,如果∠A 的度数大于∠B 的度数,则∠A 大于∠B;反之,则∠A 小于∠B。

2.弧度法:通过比较角的弧度大小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A 和∠B 的大小,如果∠A 的弧度大于∠B 的弧度,则∠A 大于∠B;反之,则∠A 小于∠B。

3.直观比较法:通过观察角的图形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比较∠A 和∠B 的大小,如果∠A 的角明显大于∠B 的角,则∠A 大于∠B;反之,则∠A 小于∠B。

三、角的性质及应用1.角的和差:两个角的和等于它们对应的边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例如,∠A + ∠B = ∠C(其中 AB 和 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角的差等于它们对应的边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

例如,∠A - ∠B =∠D(其中 AB 和 CD 为三角形 ABD 的两边,AD 为第三边)。

2.角的倍数:一个角的倍数等于它与另一个角的和。

例如,2∠A = ∠A + ∠A,3∠A = ∠A + ∠A + ∠A。

3.角的大小关系在几何中的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比较角的大小,例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求解角度大小等。

通过学习角的比较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角相关的数学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比较数学
在数学中,角的比较是指比较两个或多个角的大小。

以下是一些角的比较方法:
1. 使用角度单位:角度通常使用度(°)来表示,可以通过比较角度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较大的角度表示角度更大。

2. 使用弧度单位:角度也可以使用弧度(rad)来表示,其中一个完整的圆周对应于2π弧度。

较大的弧度表示角度更大。

3. 使用角的顶点和边的关系:如果两个角具有相同的顶点和共享的一条边,可以比较它们的另一条边的长度或夹角。

较长的边或较大的夹角表示角度更大。

4. 使用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如正弦、余弦和正切等,可以用来比较角的大小。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可以通过比较三角函数的值来确定角的大小。

较大的三角函数值表示角度更大。

5. 使用角的对应弧长:对于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个角,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对应的弧长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较长的弧长表示角度更大。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用,根据具体的角度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比较。

角度比较在几何学、三角学和其他数学领域中经常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