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一遍过含解析答案:考点26 鉴赏诗歌的形象

合集下载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及试题解析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

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

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①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高三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一(含答案)

高三诗歌赏析知识点梳理一(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形象知识点讲解一、考标解读1、诗歌鉴赏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诗歌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这些形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含蓄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品格情怀。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由物与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形象的特点,再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从而理解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和情怀。

2、鉴赏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基础,它要求感受、剖析、理解和把握深层次的形象特质所承载的诗人情感指向。

纵观近三年的诗歌考查,主要考查的形象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种,是通过“意象”来命题的。

二、古诗中常见的七大类意象与象征意义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3)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深深的祝福。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

(2)鸿雁:这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3)莼羹鲈脍: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起“莼鲈之思”,便毅然弃官归乡,后人以此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

(5)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3)流水:水常与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

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蹄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艺术形象题—2022中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考题过关(解析版)

艺术形象题—2022中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考题过关(解析版)

2022中考语文考前古诗词鉴赏考题过关(七)(解析版)——艺术形象题(一)山园小梅(宋)林逋①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诗人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其“梅妻鹤子”。

②合:应该。

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此处指歌唱。

1.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不畏严寒,明媚鲜丽(或神情骨秀,高洁端庄)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或幽独超逸、自甘淡泊)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形象的理解。

本首诗前四句正面描写,后四句侧面烘托。

理解梅的形象,关键是抓住前四句。

首联赞叹梅花的品质不同凡花:在众芳凋零的严冬季节,惟有梅花傲然绽放,实题过关 考题形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步骤:1. 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模式: 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鲜艳美丽,在小圆中独领风骚,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被作者赋予孤傲高洁的人格魅力。

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清幽淡雅。

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

2.本诗艺术表现“绝伦”“曲尽其妙”,试任选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一:以梅花自况,诗人咏梅,实际上是他幽独清高、自甘淡泊人格的自我写照。

在诗人眼中,梅含波带情,质仪相谐。

《微点精析》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微点精析》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考向26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二、(2020·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4.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三、(2022·安徽合肥高二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词人旧居。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微点精析》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微点精析》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训练(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

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一、(2022·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二、(2022·湖北麻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22版: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2版:考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景物形象,其次是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

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内奠基识记下面诗歌人物形象的类型,并根据内容填空。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心系社稷、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寄情山水的诗人形象。

5.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专练)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诗歌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答案】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形象;(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形象;(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诗歌的形象。

根据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分析可知,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答案】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能力。

诗歌的景物形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景物形象(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理解诗歌内容可知,诗人借“杨花落”“子规”: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山泉【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6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26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中考的情况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中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中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20年中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李冠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

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析诗歌形象”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析诗歌形象”笔记整理

分析诗歌形象
【答题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5)借助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揣摩人物。

2、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景物等。

分析事物形象首先要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其次,借助表现手法,尤其是托物言志,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最后。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板块重要的考查内容。

“形象”是指古代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感情。

从近几年中考的情况来看,中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1.从考查形式上看,中考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的把握,难度稍大。

命题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这首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中形象的特点和内涵。

(3)请分析两首诗歌中形象的异同。

2.从考查内容上看。

中考常与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考查形象的内涵及意义。

考生在备考时,要把握以下答题方法:首先,要弄清形象的特点;其次,要在联系诗歌主旨的基础上,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特别意蕴;最后,用得体的语言组织答案。

预计2020年中考仍会以该考点为考查热点,因此,考生应对其格外关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州歌头·项羽庙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注】①余、耳:陈余、张耳,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人物。

②泉扃:九泉,地下。

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上阕描绘出了项羽叱咤风云、英武无比却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形象。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几句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英武无比、武功盖世、征战天下的英雄形象,而“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几句则刻画了一个兵败落魄、儿女情长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考生在分析词中主人公形象的特点时,要关注词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如“鞭”“驱”“扫”“斩”等关键词表达了项羽征战四方,天下无敌的英雄气概,而“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等关键语句则又说明项羽兵败之后和虞姬诀别的场景,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考生要综合词中描绘的项羽的形象,全面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塑造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物形象?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单独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单独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管“弹琴”还是“长啸”,都表达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风格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①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

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比照,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

本文运用了明显的比照手法,将“争赏街西紫牡丹”与“无人起就月中看”进行比照,说明白牡丹没有人欣赏,孤独凄冷,备受冷落。

“别有玉盘承露冷”说明月光下白牡丹冰清玉洁,洁身自好。

分析了诗歌描写的画面之后,考生再结合作者本人的身世,不难分析出白牡丹即作者本身的写照,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1.找准人物形象。

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时要分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作者自己。

2.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等。

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考生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或注释进行分析。

因为诗歌的标题或注释往往可以透露出诗歌的思想感情,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与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

考生整体把握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了。

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

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

考生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

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事物形象的特点。

2.揣摩修饰语的情感色彩。

3.了解惯用事物形象的特殊内涵。

在古代诗歌中,某些事物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具有固定性,如月喻思乡,水喻愁多,松喻坚贞,兰喻高洁等。

4.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的角度来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③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押往大都,途经金陵(南京)。

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③元:同“原”。

以下对诗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最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国破家亡的不幸者形象。

B.留恋战败前美好生活的凄惨者形象。

C.满怀失落的壮志未酬者形象。

D.虽处境悲凉,却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

2.阅读《行路难》,完成以下各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全诗描绘的“淑女”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答复后面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溪上遇雨(其二)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诗歌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2020年中考鄂州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2020年中考衡阳卷】古诗鉴赏。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3.【2020年中考恩施卷】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

倚东风,豪兴徜徉③。

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陂(bēi)塘:池塘。

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

⑤飏(yáng):飞扬,飘扬。

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不超过50字)4.【2019年中考湖南娄底卷】诗歌赏析。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2019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闯关检测1.D【解析】本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以及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深挚悲壮。

古诗中表现的情感一般都比拟丰富,此题中“杜鹃”是一种哀愁的意象,表现诗人亡国之悲;“归”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归”的方式是化作杜鹃,即忠魂回归,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坚强心志。

2.通过全诗,可以看到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