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是摆脱困境以苏武为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定信念是摆脱困境以苏武为素材黄宗羲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万世,不论一生。”苏武堪称如此之大丈夫。苏武牧羊,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虽然班里也有几个学生表示茫然无知,但总要允许思想麻痹者的存在,才会给教和学留下深入的空间。否则,谁教?否则,又谁学呢?《苏武传》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教学设计,我总觉得每次自己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远比不上已存在的众多的教学案例精致,于是自己只能欣然借鉴。因此,对于自己来说,教学设计便无可写了,就从文本解读角度来写吧。我思,故我在。就算用一点点的思考,来表示自己的存在吧。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者,肩负汉朝重要使命。身在匈奴,心系汉朝,任何时候决不屈节辱命,是他坚守不变的信念。副使张胜告诉苏武谋反的事,苏武的第一句话是“见犯乃死,重负国”,他没有为本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去辩解,他深知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尊严连在一起,视死如归,欲自杀,为维护国家的尊严而死,毫无遗憾。单于想听取供词,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告诫部下,自己又“引佩刀自刺”。苏武对自己所肩负使命的认知,化为自己永远固守的信念。

列夫·托尔斯泰说,“信念是辉煌的光,照遍周围也引导着人自身。”不屈节辱命的坚定信念,引导着苏武的生死抉择。如果死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那决不求生;如果生能维护国家的尊严,那无论如何也不选择死亡,即便自己忍辱负重,也要坚韧的活着,顽强的战斗,

向敌人展示自己的高贵不屈,展示国家的尊严。

在卫律逼降的过程中,苏武用自己杰出的外交辞令与他展开辩论,彰显出勇敢和智慧的担当。苏武不是仅仅会自杀的懦夫。卫律说苏武有罪,苏武坚决否认“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临危不惧,针锋相对的反驳。卫律两次举剑拟之,苏武岿然不动。卫律用物质利益诱降苏武,说了一堆荣华富贵的话,苏武的反应是“不应”。“富贵不能淫”,苏武的不应让对方无话可说,自讨没趣。想必此时苏武深知面对此种利欲熏心的小人,最好的应对是不屑理睬。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此时多说一句,岂不是玷污了自己的口舌,此时无声胜有声。卫律见利诱无用,又改为称兄道弟,拉关系网,此时的苏武更是以清醒的态度,趁机理智的指出卫律“背亲畔主”,挑拨离间,“欲斗两主,观祸败”的小人面目。自高自大的卫律的形象轰然倒地。论语有云“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苏武最后不忘用汉朝的威势来震慑卫律。他的头脑清醒的很,理智的很,他深知如若交战,匈奴决不是汉朝的对手,理直气壮的抛出“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的事实。

苏武被囚禁大窖中,被断绝吃喝,单于无非是想推垮苏武的意志。可是苏武偏偏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他顽强的与环境斗争,恕毛饮血。他知道此时顽强的生存下去,才能维护汉朝使者不“屈节辱命”的形象,维护汉朝的尊严。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他选择了坚韧的有骨气有气节的生,“杖节牧羊,卧起操持”。

由求死到求生,苏武心中没有个人的存在,有的是国家的大局。国家需要吾死,吾视死如归;国家需要我活,我坚韧活着。为爱国的信念而生,为爱国的信念而死,他散发出的光芒照耀着华夏子孙,照耀着人类大地。这种信念让李陵显得何其渺小。有人说,李陵也是被迫的,出于无奈的明智的选择。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可以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现身说法,但是他说了这么多,始终都是站在个人利害的角度,而苏武的心中装的是整个汉朝为基础的国家和民族。虽然家破人亡,但为国肝脑涂地,诚甘乐之。不由想起鲁迅的话“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苏武大概也如此所想,自己和家人死不足惜,但总有一点点利于国家前行的价值,那就无憾了吧。从这个角度讲,苏武和李陵境界之高下立判。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万世,不论一生”,苏武堪称大丈夫。在历史和现实的长河中,苏武的精神永远熠熠闪光,与日月同辉,照耀着华夏子孙,照耀着人类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