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质普通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
海洋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实践意义: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与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三地质学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 历史恢复归纳为主野外调查
传统野外调查的工具老三套:(锤子,罗盘,放大镜)
现代三件(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持GPS)
主要任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典型的野外标本.
室内研究:
对岩石样品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的分析.,各分支学科的分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如构造地质学通常要测地质事件发生时间,构造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岩石学通常要分析岩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等;石油地质学通常要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有机质含量和种类等.样品分析的精确度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地质学研究所使用的通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常用仪器有等离子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还会用到一些辅助工具来扩大人类的观察能力,如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广泛使用计算机.
2工作程序:
证据---推理---模拟---结论
证据:将野外的,室内的,前人的和相关学科的成果等各方面获得地质信息都综合起来,并且分门别类,去伪存真.
推理:用合理的地学过程将所获得资料串联起来,对地质过程有个初步认识.
模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推理过程进行模拟,再现地质过程的原貌,这也是结论是否成立的有力证据.
结论:地质学的许多研究属于归纳式的科学. 质的飞跃
3原则:
将今论古------1830~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 Lyell)出版了第三卷本的<<地质学原理>>,把理智带进了地质学.赖尔从三个基本点出发:
一: 改变地球面貌的力在全部地质历史中就其性质和强度看是一样的,即同一性原则.
二: 这些力的作用缓慢,但从不间断;
三: 这些缓慢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的积累,就导致了地球面貌的巨大变化.
(赖尔学识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地质学的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英国地质学家盖基概括的一句格言: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4基础:
均变说: 地壳的演化和发展是渐进的.在各个方面,古今都是一致的,即现今所能观察到的地质作用过程在过去也是以这种方式起作用的,地球发展有一定阶段性,是不可逆的,现今不可能是过去的简单重复.
X灾变论: 将地壳的演变和发展归于某些超出现在经验和知识范畴的短暂猛烈,多少具世界性规模的激变事件.
以古论今
The pas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四地质学的特点
1.归纳式的逻辑推理
2.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3. 结论的不确定性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表面形状及形态
1形状: 旋转椭球体,外形呈现梨形,根据人造卫星的资料分析,地球南极与标准旋转椭球体相比约缩进30米,北极则凸出约10米.
赤道半径:6378.160KM 两极半径:6356.755KM: 扁率:1/298.25
2 地球的地表形态:
可明显分为陆海两部分:
1) 大陆地势----线状山,面状原(平原,高原)
山: 断块山,褶皱山(成因)
低山500---1000米; 中山1000----3500米
高山>3500米(高程)
丘陵: <500米相对高差200米以内原: 平原高原裂谷:
2) 海底地势
海岭
洋脊(正在活动的海岭,伴有地震)两侧较低,中间高,中心最高部位有一条巨大裂谷
海槽:海底中的长条型洼地
海沟:较深,边坡较陡的海槽,最深度达6000米,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段
大洋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岛屿
海山:大洋底比较孤立的水下山丘
岛屿与海沟及大陆边缘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二地球的物理特征.
1 密度和压力
平均密度为 5.518g/cm3, 实测地表岩石的密度为 2.27---2.8g/cm3, 地球内物质密度不均匀.地内各圈层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某些层圈处的密度变化尤为明显.地心处可达13.0g/cm3.压力等于上覆荷重量
2 重力
物体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在离心力最大的赤道处,其大小也仅有重力1/298, 因而,可视为地心引力
*重力异常:正异常,负异常
地壳的重力异常:
如果以十分接近地球大地水准面形状的扁球体代表地球,并假设地球内部的物质呈同心层状分布,每一层密度均匀。这时可以求出地球上不同纬度的理论重力值
计算公式:
g=978.049x(1+6.00528895sin2θ-0.00002462sin4θ)
θ----纬度
这样求得的重力值称正常重力值。但实际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的影响因素:
1)高度:地面观测点并不在大地水准面上,两者有一定高度,观测点位置越高重力值越小;2)中间层密度,地面观测点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剩余物质所产生的附加重力值;
3)地形,周围山体对测量点的引力
进行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校正称为布格校正(由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所提出)布格校正之后仍然存在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三种校正后的重力观测值–正常重力值=布格重力异常
3温度:
外热层:
常温层:
内热层:
4 磁性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磁极与地理极不重合,其间有11度的交角,且不停移动变化。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磁偏角是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
磁倾角是指磁力线与水平间的夹角(磁倾角在赤道为0度,向南北极逐渐增大,在磁南北极为90度,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研究岩石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