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件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课件(47张)](https://img.taocdn.com/s3/m/da9154f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5.png)
谁 比得上
认为
大有所益。” 益处、好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从事 到了…的时候 到
蒙论 议,大
惊曰:“卿今者
讨论 评议 非常,十分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日,就即更重刮新 目相待,大兄怎何么 认见清事之
晚“啊乎”!,”肃于遂是 拜拜见蒙母,结表友顺而接别,就
表示感叹
语气
鲁肃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 家。字子敬,临淮东城 人。出身士族,为孙权 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 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 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 系。
吕蒙
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 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 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 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 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 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故。
拓展知识: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比喻学识浅陋的人。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 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 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 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 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 话说说。
劝 不可不学 孙权
军中多务辞 吕蒙 就学
刮目相待豪
非复吴下阿蒙
赞
鲁肃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 勉吕蒙学习的?(3分)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 启示?(3分)
1、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他又是怎样劝勉 吕蒙学习的?(3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 孙权劝学》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 孙权劝学》课件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e3bfdc58fb770bf68a55a0.png)
自得、自豪。
吴下阿蒙:比喻常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劝学 恳切、关心
就学 论议
无法推辞 惊叹、佩服 自得、自豪
结友 才略过人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第一层:(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的 过程,吕蒙在其劝说之下“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学习的 成就: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 这篇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
课文虽然很短,但不多的几句话, 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使得人物都“活”起来了。
•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了解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正确的语序为:“蒙以军中多 务辞”,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注意其语序。)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 推辞。
但当涉 猎,见 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更刮目相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 卓著,深受孙权的喜爱 和信赖。可吕蒙有个毛 病:就是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 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 夫,读书学习有什么用?
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及其用法:
①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 ②古今异义词: 但: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 ③其它需要掌握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但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耳(知道) 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吴下阿蒙:比喻常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劝学 恳切、关心
就学 论议
无法推辞 惊叹、佩服 自得、自豪
结友 才略过人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文理皆有 可观、贤于材人远矣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第一层:(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孙权劝学的 过程,吕蒙在其劝说之下“乃始就学”;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写吕蒙学习的 成就: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 这篇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
课文虽然很短,但不多的几句话, 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的口吻、 神态和心理,使得人物都“活”起来了。
•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了解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正确的语序为:“蒙以军中多 务辞”,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注意其语序。)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 推辞。
但当涉 猎,见 往事耳
卿言多务, 孰若孤更刮目相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 卓著,深受孙权的喜爱 和信赖。可吕蒙有个毛 病:就是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 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 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 夫,读书学习有什么用?
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及其用法:
①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示反问语气) ②古今异义词: 但: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 ③其它需要掌握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但当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耳(知道) 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df84bacaaedd3382c4d334.png)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 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课堂练习
1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
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 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 都可以用此语。
课堂练习
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 编者编入《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 人的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能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谈谈。
(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
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 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
“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7111942e3f5727a4e9621a.png)
伤仲永 25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①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②。”
① 复:又,再。 ② 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众人,常人。
26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 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 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 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 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 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 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晓事情 怎么这么晚呢?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梳理文章
1 孙权 劝 学 2 吕蒙 就 学 3 鲁肃 赞 学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卿今 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管 管事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用
难道 想 研究儒
句末语气词
学经典
• 但 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
课文·朗读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21页)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21页)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626ca0a26925c52dc5bfbe.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鲁肃(172-217),字子敬,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 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 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 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 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孙权劝学
推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当道涂,掌当事权。,不可不学!”蒙事辞务。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
夫妇之间的爱称。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事务。
古时王侯 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治 语气词,通 古义:研究;今义: 假字,后写 治理。经,指《易》 作“耶”。 《书》《诗》《礼》
人物介绍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 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 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吴下阿蒙) 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 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 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 久病死。
学到这里,你想对孙权 /吕蒙/鲁肃说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鲁肃(172-217),字子敬, 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 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 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 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 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孙权劝学
推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当道涂,掌当事权。,不可不学!”蒙事辞务。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
夫妇之间的爱称。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事务。
古时王侯 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治 语气词,通 古义:研究;今义: 假字,后写 治理。经,指《易》 作“耶”。 《书》《诗》《礼》
人物介绍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 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 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 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吴下阿蒙) 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 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 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 久病死。
学到这里,你想对孙权 /吕蒙/鲁肃说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 学》( 21页) ppt精 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93b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3.png)
人物介绍——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 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 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 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 刘联盟,使三足鼎立能够形成。
文意梳理
合作探究
➢本文是怎样以对话刻画孙权、吕蒙的形象的? ➢解析:(1)刻画孙权,以直接描写对话为主。孙权劝学,先指出
吕蒙“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凃掌事”而“不可不学”;接着 根据吕蒙的实际情况,运用反问强调自己的观点;再针对吕蒙推托 的话用“孰若孤”的反问指出其理由不成立;最后现身说法,使吕 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 又可以感受到他对吕蒙的关心与期望。
人物形象
➢孙权:开明、勤勉、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对下属要求严格;
➢吕蒙:坦诚、虚心受教、善于学习、机敏精干; ➢鲁肃:爱才、惜才、敬才。
课文 描写 人物 方法
语气 特点
孙 对 善劝 权 话 语重心长
个性 特点
爱才 关心
给人启示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 人,循循善诱。
吕 对 自豪 坦然 虚心
蒙 话 幽默
整体感知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解析: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这表明鲁肃敬 才、爱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长 进惊人。
整体感知
➢3、鲁肃“拜家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解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
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 蒙的赏识、认可,说明了孙权劝学取得的成效显著。
一词多义
人教版孙权劝学完整ppt课件
![人教版孙权劝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2d08bfee06eff9aff80776.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治通鉴》
务川思源实验学校 张野
.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
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
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 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 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忘事,有
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
.
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
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 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 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
文 古今异义:
言
过 古:到
孤 古:古时王侯自称
词
今: 经过
今:孤独
汇
更 古: 重新 但 古:只,仅仅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 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 少年不学 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
当堂训练
1、《资治通鉴》是_司__马__光___主 持编纂的一部_编__年___体通史,记 载了从__战__国____到_五___代__共 1_3__6_2_年的史事。 2、司马光是北宋_政__治__家、 _史___学__家。
《资治通鉴》
务川思源实验学校 张野
.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人物的对话美(重、难点)
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
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 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 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忘事,有
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
.
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
以南;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 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 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
文 古今异义:
言
过 古:到
孤 古:古时王侯自称
词
今: 经过
今:孤独
汇
更 古: 重新 但 古:只,仅仅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杜甫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孔子
.
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联系 现实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当涂掌事 乃始就学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 五岁能诗、 少年不学 贤于材人远矣 一事无成
.
当堂训练
1、《资治通鉴》是_司__马__光___主 持编纂的一部_编__年___体通史,记 载了从__战__国____到_五___代__共 1_3__6_2_年的史事。 2、司马光是北宋_政__治__家、 _史___学__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件(29张PPT)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件(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6d3a4b69dc5022abea0097.png)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 的名人故事?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yìn)囊萤苦读、 孙康映雪读书、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李白悟理勤学、 宋濂抄书苦学等。
赠言: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请你完成课本第23页的练习。
孙权劝学
吕蒙就 学
鲁肃赞学
积累文言词汇:
1、通假字:邪, 通“耶”,反问语气 2、一词多义词。
当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 但当涉猎 应当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用 认为
见
见往事耳
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3、古今异义词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读书的名言呢?能说一说吗?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晚乎!”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怎么 为博士(wéi) 邪(yé)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无实义
迟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勤学成才的名人故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
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涉猎 (shè ) 孰(shú)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国 谋士、政治家。出身士 族,为孙权所敬重。主 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 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 后,代领其军,继续与 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 吴国名将。他接受孙 权劝告,多读史书、 兵书,长进甚快。鲁 肃卒,代领其军,袭 破关羽,占领荆州。 不久病故。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2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2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f17d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5.png)
||
朗 读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后作业|
诵读《伤仲永》,理解词句意思,并就学习问题与《孙权劝学》进行比较。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学
结乎,日”,惊寻始大孤言涉经权蒙事曰
友!大,蒙非曰阳就有常多猎为曰辞,:
”
:,
,
:
||
趣 读
拜见刮曰非惊寻始为孤耳但卿多不今初 孙 蒙事目士复曰阳就大孤卿当治务学当权 权 母之相别吴卿与学有常言涉经权蒙涂谓 劝 结晚待三下今蒙及所读多猎为曰辞掌吕 学 友乎大日阿者论鲁益书务见博孤以事蒙 而肃兄即蒙才议肃蒙自孰往士岂军不曰 别遂何更蒙略大过乃以若事邪欲中可卿
②阖[hé] :关闭。 ④竟日:整天。
|微剧本|
第三场 鲁肃赞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鲁肃:( 大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窃喜、调侃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 欣喜、调侃状)吾当与大兄为友!大兄老母在屋? 蒙母:( 开心地 )鲁肃,蒙儿以汝为师才可! 鲁肃:( 恭敬地 )伯母在上,请受鲁肃一拜。 蒙母:( 急忙地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汝二人从此当为友互助!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
朗 读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后作业|
诵读《伤仲永》,理解词句意思,并就学习问题与《孙权劝学》进行比较。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学
结乎,日”,惊寻始大孤言涉经权蒙事曰
友!大,蒙非曰阳就有常多猎为曰辞,:
”
:,
,
:
||
趣 读
拜见刮曰非惊寻始为孤耳但卿多不今初 孙 蒙事目士复曰阳就大孤卿当治务学当权 权 母之相别吴卿与学有常言涉经权蒙涂谓 劝 结晚待三下今蒙及所读多猎为曰辞掌吕 学 友乎大日阿者论鲁益书务见博孤以事蒙 而肃兄即蒙才议肃蒙自孰往士岂军不曰 别遂何更蒙略大过乃以若事邪欲中可卿
②阖[hé] :关闭。 ④竟日:整天。
|微剧本|
第三场 鲁肃赞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鲁肃:( 大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窃喜、调侃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 欣喜、调侃状)吾当与大兄为友!大兄老母在屋? 蒙母:( 开心地 )鲁肃,蒙儿以汝为师才可! 鲁肃:( 恭敬地 )伯母在上,请受鲁肃一拜。 蒙母:( 急忙地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汝二人从此当为友互助!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
七年级语文下册 4《孙权劝学》课件(共3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 4《孙权劝学》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4b862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3.png)
译
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小
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贴
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士
析读课文
再读课文,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析读课文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
学的理由 学的目标 学的条件 学的收获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目标很低 现身说法
强调学习的作用
析读课文
从语气、句式等角度品评善劝。 第①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疏通文意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 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 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析读课文
第③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只要 。“耳”,表限止语气,译为“罢了”。只要求 “涉猎”“见往事”,表明孙权不想给吕蒙压力,语气由严肃、坚决变 得平和、亲切了。
第④⑤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孙权劝学(共2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孙权劝学(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7626f0c8d376eeaeaa3154.png)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人。
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
人,要看到别人的进步。 再试一试用“刮目相待 ”造句。
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 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 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 看法即可。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冰心
五、体验感悟 1、说一说:本文的三个人物各具 特点,你最欣赏谁? 2、小练笔:比较学过的《伤仲 永》,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孙 权 吕 蒙 鲁 肃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形容人学识浅薄。 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 或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 而攀高,或穷困而至富有, 都可以用此语。 试一试用“吴下阿蒙”造句。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 年的史事。书名“资 治”,说明本书编撰的 目的 是为统治者治国提 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宋
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
一、检 查 预 习
1、了解作品作者:
本文选自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 一部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 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 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 ,北宋 政治 家,史学 家。
二、初读课文
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 的口吻、神态、心理,尤其是鲁肃、吕蒙的 对话。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4《孙权劝学》课件(共23张PPT)(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4《孙权劝学》课件(共23张PPT)(1)](https://img.taocdn.com/s3/m/6b60d16fa8956bec0975e3c2.png)
三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法 典 内 容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原 文 刻 在 一 段 高 2 . 2 5 米 , 上 周 长 1 . 6 5 米 , 底 部 周 长 1 . 9 0 米 的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故 又 名 “ 石 柱 法 ” 。 2 8 2 条 , 现 存 于 巴 黎 卢 浮 宫 博 物 馆 亚 洲 展 览 馆 。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 由 序 言 、 正 文 和 结 语 三 部 分 组 成 , 序 言 和 结 语 约 占 全 部 篇 幅 的 五 分 之 一 , 语 言 丰 富 , 词 藻 华 丽 , 充 满 神 化 、 美 化 汉 谟 拉 比 的 言 辞 , 是 一 篇 对 国 王 的 赞 美 诗 。 正 文 包 括 2 8 2 条 法 律 , 对 刑 事 、 民 事 、 贸 易 、 婚 姻 、 继 承 、 审 判 等 制 度 都 作 了 详 细 的 规 定 。
翻译: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十分惊奇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重新
擦拭
知晓事情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知 道这件事怎么这样晚呢!”
于是
表承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叩拜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 朋友,然后分别了。
用于亲属称呼
积累词语
刮目相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 眼光来看待人或者事物。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第 2 课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地 理 位 置 : 亚 洲 西 部 两 条 河 流 : 幼 发 拉 底 河 和 底 格 里 斯 河 气 候 特 点 : 干 旱 少 雨
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PPT
![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0d102a910ef12d2bf9e761.png)
提示: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 “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 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谢谢观看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0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PPT模板
孙权劝学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
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 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 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 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 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
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021年-2022年
2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 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 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 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谢谢观看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0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教学课件PPT模板
孙权劝学司马光
2021年-2022年
1
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 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 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 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 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 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
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021年-2022年
2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 料?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 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 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好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2
作品·导读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从其“鉴于 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3
人物·导读
•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造者。 • 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 鲁肃——(172—217),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和我相比,谁的事 务多呢?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7
疏通文意
•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2
课外拓展
伤仲永①
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③耕。仲永生④五年,未尝识⑤书具,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疏通文意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管 管事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用
难道 想 研究儒
句末语气词
学经典
• 但 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时是怎样的语气?
——问题探究
12
①“卿今当涂掌柜,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严厉中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邪”后用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反问语气,实际表达的是肯定 的意思,隐隐的有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后 半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活动】 根据“孙权 劝学”这一 模板完成下 面几个空格!
10
孙权劝学
21、分找析到孙“孙权权是劝通学过”什的么句方子面。来劝学的?
1.“揭卿示今学当涂习掌的事必,要不性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学孤常习读的书目,的自、以方为法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11
调侃←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者卿今才者略才略,,非非复复吴吴下阿下蒙阿蒙。 →吃惊、赞叹
19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吕 2、知识可改变人塑造人; 蒙 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
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鲁 肃
1、不要老眼光看待变化的人或事。
。
4
课文·朗读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现在 才干和 不再是 谋略
• 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立即 重新
• 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为什么 知晓事情
于是 拜见
表承接 离开 8
疏通文意
•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 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 肃与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 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
16
思路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
先:辞—军中多务 后: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7
孙权 劝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 诱,耐心教导。好学→“孤常读 书”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晓事情
怎么这么晚呢?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9
梳理文章
1 孙权 劝 学 2 吕蒙 就 学 3 鲁肃 赞 学
13
03 鲁肃赞学
14
1.请在文中找出有关“鲁肃赞学”的语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请你对两句进行赏析。
行为
【总结】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心情)
这两句话通过鲁肃所见所语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
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手法)
15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孙 权
1、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
20
总结启示
1、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2、学习要趁早; 3、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5、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6、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7、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1
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
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成就,告诉 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人只要肯学, 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只 应当 粗略地了解 历史 罢了 说 阅读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与……相比,谁……
6
疏通文意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
吕蒙 赞
知错就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 坦诚豪爽→“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 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18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自的语气。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 →不悦、责备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2
作品·导读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 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从其“鉴于 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 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
3
人物·导读
•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造者。 • 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击败蜀汉名将关羽。 • 鲁肃——(172—217),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和我相比,谁的事 务多呢?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7
疏通文意
•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2
课外拓展
伤仲永①
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③耕。仲永生④五年,未尝识⑤书具,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疏通文意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管 管事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用
难道 想 研究儒
句末语气词
学经典
• 但 当 涉猎,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时是怎样的语气?
——问题探究
12
①“卿今当涂掌柜,不可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严厉中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邪”后用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反问语气,实际表达的是肯定 的意思,隐隐的有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后 半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活动】 根据“孙权 劝学”这一 模板完成下 面几个空格!
10
孙权劝学
21、分找析到孙“孙权权是劝通学过”什的么句方子面。来劝学的?
1.“揭卿示今学当涂习掌的事必,要不性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学孤常习读的书目,的自、以方为法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11
调侃←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者卿今才者略才略,,非非复复吴吴下阿下蒙阿蒙。 →吃惊、赞叹
19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吕 2、知识可改变人塑造人; 蒙 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
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鲁 肃
1、不要老眼光看待变化的人或事。
。
4
课文·朗读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现在 才干和 不再是 谋略
• 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立即 重新
• 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 别。
为什么 知晓事情
于是 拜见
表承接 离开 8
疏通文意
•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 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 肃与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 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
16
思路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
先:辞—军中多务 后: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7
孙权 劝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 诱,耐心教导。好学→“孤常读 书”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晓事情
怎么这么晚呢?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9
梳理文章
1 孙权 劝 学 2 吕蒙 就 学 3 鲁肃 赞 学
13
03 鲁肃赞学
14
1.请在文中找出有关“鲁肃赞学”的语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言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请你对两句进行赏析。
行为
【总结】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心情)
这两句话通过鲁肃所见所语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
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手法)
15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孙 权
1、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
20
总结启示
1、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 2、学习要趁早; 3、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 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5、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 6、待人真诚,友谊常在; 7、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21
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
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成就,告诉 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人只要肯学, 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只 应当 粗略地了解 历史 罢了 说 阅读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与……相比,谁……
6
疏通文意
•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
吕蒙 赞
知错就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 坦诚豪爽→“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 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18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自的语气。
1、不可不学。 →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 →不悦、责备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