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荟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棱角鲜明、嶙峋峥嵘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

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劈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盆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巍巍八百里太行用它的铮铮铁骨支撑起了摇篮中的中华文明。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
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
2.(10分)阅读短文,判断正误. 正确(√)错误(×)…
3.(10分)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4.(10分)简答题详细回答……
二、写作
1.(20分)作文题目题目:……
2.(10分)修改句子错误原句:…… 修改后:……
三、诗词赏析
1.(15分)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问题:……
2.(15分)鉴赏以下古文句子,理解其意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四、答案
1.阅读理解答案: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2.写作答案:
1.答案
2.答案
3.诗词赏析答案:
1.答案
2.答案
以上是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只要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阅读,无论是“浓缩书”还是原著,都是有益的。

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浓缩书”只是一种辅助阅读工具,不能替代原著的阅读体验。

虽然“浓缩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但是它无法替代我们亲自阅读原著所带来的阅读乐趣和思考体验。

因此,在选择阅读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是否选择“浓缩书”。

二)夹叙夹议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在地震、测量等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这个器具可以感知地震的方向和大小,是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张衡的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了重力和惯性的作用。

地动仪由一个圆形青铜器和八个青铜龙组成,龙的口中吐出一颗铜球。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震动,铜球就会从龙口中掉落,掉落的方向和位置就可以反映出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虽然张衡的地动仪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是它的精度并不高。

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限制,地动仪的制作难度很大,而且只能在平稳的地面上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仪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现代的地震仪器不仅精度更高,而且可以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下使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地震预警和监测服务。

三)议论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购物。

但是,网络购物中的售后服务却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有些商家售后服务不到位,甚至拒绝退换货,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力度。

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大对商家的处罚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加强对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商家,应该及时予以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模拟考试题目)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3. 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5题。

古诗文节选:(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内容,模拟考试题目)4. 请解释文中“”一词的含义。

5. 这首诗(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6. 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______(A. 精神焕发 B. 精神饱满 C. 精神抖擞 D. 精神焕发)。

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 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 请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50分)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材料内容,模拟考试题目)- 要求: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和尊重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而传统文化则强调传承和稳定。

3. 作者认为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既要保护和传承,也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 “”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具体解释根据节选内容而定)。

河北广东金太阳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广东金太阳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自从19世纪以来,文学上的形式与内容之争,普遍地存在于各国的文坛。

一方面楬槳着健全的内容,另一方面标榜着精美的形式,各执一端,争吵不已。

在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世界文学史的主流,内容论者一致认为文学必须表现一些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有补益的东西。

重视形式的形式论者,虽然不能说没有,但那是太稀少的。

例如亚里士多德之孑然孤立于西方的文学批评史上,中国齐梁时期诗文之为历代所诟病。

②中国一向最看重事物的实用价值,认为文学毋庸置疑是用以载道的。

《大序》里说,先王用诗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功用之大如此,内容之非健全不可自不待言。

孔子劝人学诗,是因为诗有兴、观、群、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功用。

自此以后,历代文人对于诗文所重视的是其所含的讽喻之义,而非形式的精美。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所谓兴寄,自然指的是讽喻之义。

从韩愈以后,尤其是桐城派,“文以载道”和“言之有物”,就成了文人的金科玉律了。

③西方从柏拉图、贺拉斯、卢梭,一直到近代的托尔斯泰,没有一个不是十分重视文学所含的内容价值的。

柏拉图因为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把神和英雄写得同普通人一样无恶不作、一样愚蠢和莽撞,遂大加贬责,认为是不可宽恕的过失。

罗马批评家贺拉斯认为文艺的功能第一是教训,其次才是发生快感。

卢梭因为文学的不道德的影响而痛诋文学,认为文学是腐蚀自然人的利器。

托尔斯泰则更是人尽皆知的一个极端的内容论者。

他以原始基督教的教义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他在论莎士比亚时,极力攻击莎氏,就是因为他不合教义。

他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极低下而不道德的。

”④形式论者之能与内容论者分庭抗礼,是浪漫派兴起以后的事情。

戈蒂耶喊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雨果、海涅、佩特、王尔德等人把它发扬光大,进而演变成唯美主义,于是重视形式的论调就风靡一世了。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介绍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选择题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 A. 马上就要考试了。

B. 马上的面前尚有种种未解之谜。

C. 这道菜是马上要在桌上了的样子。

D. 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4.恰如一位旷世奇才,____他的流畅修辞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高度的审美标准(D) A. 越发巍然 B. 越发锁定 C. 越发翻江倒海 D. 越发卓尔不群
5.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文不加点:此君能歌善舞的文化大革命“坏家伙”是指 A. 林枫 B. 蘇新、林晓燕等 C. 亲戚 D. 警察
6.填空题
7.春雷落在花瓣上,是花朵博爱的____之语。

(绽放)
8.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____的暮年。

(耄耋)
9.全文____了仙人指点石、林间结庐的儿童幼稚时光,昭示了未来的取向。

(描绘)
10.解答题请用一篇短文简要描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1.作文题请以。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面对花卉的生长与凋零,宝玉总有对女性命运的颇多思考和感叹。

第二十七回,黛玉在山坡葬花的行为及其哀叹,触动了宝玉对女性命运的整体思考。

第五十八回,写病后初愈的宝玉,在园中看到杏树花落叶稠,不由得感叹“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

不觉已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

由此,他想到邢岫烟已经定婚,从此“又少了一个好女儿”,想到杏树子落枝空,进而想到邢岫烟会红颜枯槁,不免陷入无限感伤。

在这里,自然花卉的生长规律,与女性命运构成一种平行对照关系,让宝玉看到了女性命运的浓缩,这是人和花卉受制于同样自然规律的必然认识。

尽管认识这种规律是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常常会在意识中屏蔽类似的感受,而宝玉却常常让自己的感觉世界充分打开,并自觉展开联想,显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也借花卉传递和取舍,写出了宝玉与女性的情感维系,折射了宝玉与女性的品性特质。

第五十回,写诗社在雪天联句,宝玉不善于此。

李纨就责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

众人都赞这样的责罚高雅有趣,而宝玉也是欣然前往。

但耐人寻味的是,雪里红梅带来的彻骨寒与扑鼻香的感受张力,其实也贯通了李纨和妙玉的为人习性。

妙玉出家为尼和李纨居家守寡,应该都是清心寡欲的。

李纨抽取的花签是一枝老梅,也对此有所暗示。

但李纨直言讨厌妙玉之为人,却又喜欢她庵里的红梅,这正是分层描写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处。

第五十二回,薛宝钗送一盆水仙花到潇湘馆,林黛玉转赠给宝玉,说不是不喜欢,而是屋子终日煎药,怕花香和药香串味。

宝玉却求之不得,说屋子里花香药香各种香都要有。

前者求纯粹,后者求齐全,由此看出两人的不同趣味和处世风格。

比较特殊的是,小说写花卉,写出了① 。

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香菱和荁官玩斗草游戏,香菱拿出的是夫妻蕙,荳官拿不出对应的草,于是就笑话她思念出门很久的丈夫薛蟠,所以才编造夫妻蕙这样的名称。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揠苗助长脍灸人口B. 栩栩如生明察秋毫一鼓作气C. 一诺千金锲而不舍明察秋毫D. 心旷神怡心无旁鹜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很精彩,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他像一头猛虎一样冲向了敌人。

C. 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

D.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般悦耳。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树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喜欢读书,喜欢旅游,喜欢音乐。

D. 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B. 他一口气跑完了全程,累得气喘吁吁。

C. 他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

D. 他一天之内读完了整本书。

答案:1. B 2. C 3. D 4. B 5.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答案:1. 屈原 2.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3. 范仲淹 4. 月亮 5. 《诗经·卫风·淇奥》三、阅读理解(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包含了多种题型和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掌握高考语文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典型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ào)徇私(xùn sī)踌躇(chóu chú)B.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翩跹(piān xiān)C. 踯躅(zhí zhú)踌躇(chóu chú)翩跹(piān xiān)D.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蹊跷(qī qià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努力,而应该继续坚持。

答案:C#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文名句的下一句。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下一句是:“__________。

”- 答案: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 答案:雷厉风行#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王阁序》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 请解释“物华天宝”的含义。

答案:指自然界的美景和珍贵之物。

2. 根据节选内容,分析作者对洪都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洪都的壮丽和繁荣。

# 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河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

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

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

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

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

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材料二: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

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

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

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

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考试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

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

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

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

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丘迟顿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审:仔细察看B.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假:凭借,借助C.吊民洛汭,伐罪秦中。

吊:慰问D.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就:成就3.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先肯定陈伯之早年投降萧衍的明智之举,称颂此举带来的地位升迁,效果良好,“何其壮也”;接着痛斥他背叛而去的不义和不智,“又何劣邪”。

两相对照,先声夺人。

B.文章结尾写暮春三月,江南地区,风景明丽优美,令人神往,意在打动陈将军的乡国之思,这是论述文中的“以理服人”。

C.从整封信来看,作者劝降的策略是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而文章的写作则给人沉思翰藻,文质兼备的美好感受。

D.书信最后一段讲明陈伯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必须当机立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那就晚了。

这就是后人常常说的“勿谓言之不预”的意思,语气虽然委婉,意思是很严峻的。

4.用“/”给下面语句断句(3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5.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3分)(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第6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x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3分)(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

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

(罗贯中《三国演义》)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

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 (巴金《家》)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

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

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

然后,他扬长而去。

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D.一直憎恶爱斯梅拉达的隐修女居第尔,在副主教将爱斯梅拉达交给她时,根据两只小鞋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现爱斯梅拉达竟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然而母女重逢的欢乐立刻又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哀,她结果为救女儿而死。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

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

黛玉平常就嫌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

(曹雪芹《红楼梦》)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1)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说明。

(2)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

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答第( )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件乐事表达孟子的“孝悌”思想。

B.第二件乐事表达孟子的“仁义”思想。

C.第三件乐事表达孟子以教化天下百姓为己任的抱负。

D.孟子认为这三件乐事与用仁德统一天下不能并存。

(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内容,联系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说说孟子“三乐”的根源。

(3分)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尽心上》)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

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

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

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

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

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

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

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

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问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

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

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

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

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1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3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