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cade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1.png)
04
《孙权劝学》的主题探讨
学习的意义
01
学习的意义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
重要性。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
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02
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建议
实践应用1ຫໍສະໝຸດ 21. 在写作或演讲中尝试运用《孙权劝学》中的观 点和论据
3
2.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 ,与《孙权劝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和思考
未来展望
拓展阅读 1. 推荐学生阅读与《孙权劝学》相关 的文献和资料,如《三国演义》、《
三国志》等
教学改进
1. 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教学 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重视教育和学习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和学习的重 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 会的发展和变化。
领导者的作用
孙权作为一位领导者,他深知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 倡导学习。这启示我们,领导者应该重视教育和学习,为下 属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更多的人 才。
学习方法
80%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孙权和吕蒙的人物性格 特点,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100%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对话 情境,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80%
写作练习
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读后感或 者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 作能力。
02
《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b015d0551810a6f52486fd.png)
问题探究
• 你学了这一课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 你知道哪些有关学习、读 书的名言?
• 你学了这一课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孙 权 劝 学 的 角 度 。 (2)吕 蒙 变 化 的 角 度 。 (3)鲁 肃 赞 学 的 角 度 。 (4)联 系 自 己 实 际 。
多角度谈启示
1、开卷有益。 2、劝人要讲究策略。 3、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5、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
推托 粗略地阅读 了解 历史 等到 到 重新
通假字:通“耶”,语气词“吗”
成语
• 吴 下 阿 蒙 : 比喻才识尚浅,现在 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看他今日的成就,在想他当初表现,果然已 非吴下阿蒙了。
• 刮 目 相 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 光来看待。
好久没用酷我K歌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先进了这么多。
同学们,你 是要做一个吴下 阿蒙,还是做一 个令人刮目相待 的人?
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6、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
是有益的。
学 习、读 书 名 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 舟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 等 可 照 录。
替:用 现 代 汉 语 词 替 换 古 义 词 。 调:调 整 语 序 使 之 符 合 现 代 汉 语 习 惯。 补:补 出 省 略 的 成 分,使 之 意 思 完 整。 删:删 去 没 有 实 在 意 义 的 词,不 译 。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8727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7.png)
该文语言简练流畅,通俗易懂,便于传颂和推广。
情节生动有趣
该文情节生动有趣,通过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让人感受到 学习的魅力和力量。
教育意义
重视基础教育
该文所传达的学习道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 性、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培养正确价值观
鲁肃得知吕蒙学习了,前来拜访,并与吕蒙交流。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吕蒙向鲁肃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了鲁肃的认可和赞扬。
故事结局
吕蒙的成长
吕蒙通过学习,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成为了东吴名将。
孙权的成功
孙权通过劝说吕蒙学习,成功地提高了吕蒙的能力,并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06
故事高潮与结局
吕蒙学习成果
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思想启示
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孙权从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要趁早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认真读书,体现了学习要趁早的思想
08
文本中的道理
文本道理
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的言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孙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了积极学习、坚持不懈 、善于思考和灵活应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文本意义
该文章传递了学习重要性、劝学技巧和人才成长等方面的道 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文化背景
1 2
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地域背景
吴国是三国时期南方的一个重要政权,拥有独 特的文化和文学传统。
3
文化传承
孙权劝学说课完整版PPT课件
![孙权劝学说课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d145a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d.png)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展示白话文,让学生用文言一句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一下白话文与文言文在表达上的区别,同时加深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孙权
现身说法
学识惊人
刮目相看
赞
劝
吕蒙
鲁肃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说出红色词语的意思
当道 当权
推托
只
粗略地阅读
历史
谁
从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5、卿言多务,孰若孤?
(3)学生再译课文(4)学生再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注意文中带有“邪”“耳”“乎”的句子。学生读下面几句话,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试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说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文章的大意。3、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感受人物的风采。
1、 掌握重点的文言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揣摩人物的性格。
3、吕蒙的变化带来的启示。
说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吕蒙变化中学到学以致用的东西
朗读训练
《孙权劝学》—优质课ppt课件
![《孙权劝学》—优质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fff7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3.png)
示例:只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去学习,就能改变面貌,增长才干; 不要借口没有时间而放弃学习。(吕蒙角度)
示例:要敏锐地发现别人的前后变化,承认别人的进步;不要对人对 事抱有成见,用老眼光看人。(鲁肃角度)
学后质疑
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课后作业
2、阅读《伤仲永》,比较和《孙权劝学》的异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 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 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 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 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了解作品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以年代为序记录历史的体例 通史:记录的历史年代是通的,没断过。它从战国一直记到五代,共
记了1362年的历史。 宋神宗认为它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取名《资治通鉴》
,意思说,此书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鉴”:镜子。
朗读活动
213年,曹操(比孙大27岁)率大军南下,与孙 权相持一月余,孙权用水军包围,抓曹军三千余人, 又淹死几千人。后又挑战曹,曹不敢出兵,孙权就入 曹营“检阅”曹军容。孙离开时,曹操见他的军队军 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 表)儿子,豚犬耳。”刘表死后,二儿子刘琮继位, 刘琮率军投降了曹操,曹操很看不起这种人,觉得他 像猪狗一样没有男子汉的骨气。
《孙权劝学》ppt课件
![《孙权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89c3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b.png)
请补写出你想象孙权劝学时是怎样的语气和神态呢?
孙权说“ 着 为
”时,应该是带 的语气和神态,因 。
示例:孙权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时,应该是带着坚决、果断的语气,和郑重、 严肃的神态,因为孙权对吕蒙寄予厚望,他 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请补写出你想象孙权劝学时是怎样的语气和神态呢?
孙权说“ 着 为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积翻
累译 第
文课 二
言文 知
部 分
识
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大意
再次阅读全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 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疏通 文意,遇到疑难先在小组内部解决,解 决不了的发言提问,全班共同解决。
孙权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时,应该是带着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的语气和神态,因为孙权此时表达的是对吕蒙的关心 和爱护。
孙权说“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时,应该是带着期待,神情激动,语气殷切,因为孙权从自身 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吕蒙的学习效果如何?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鲁肃和吕蒙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分揣梳 析摩理 第 人人文 三 物物章 部 形语情 分 象气节
解读标题
从标题中读出哪些信息?
为什么劝学? 如何劝学? 劝学结果如何?
合作探究:划分层次,梳理情节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 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ppt课件
![《孙权劝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b099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f.png)
孙权简介
吴国君主,政治家、军事家,对国家 治理和人才选拔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 践。
人物介绍
01
02
03
孙权
吴国君主,本名孙仲谋, 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 人,尤其重视人才的培养 和选拔。
吕蒙
吴国将领,勇敢善战,但 文化水平不高,曾因不学 无术而受人嘲笑。
鲁肃
吴国重臣,政治家、战略 家,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实践。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知识的标准。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孙权劝学》的故事,我们认识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践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 同时,实践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02 《孙权劝学》内 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和吕蒙都 是东吴的重要将领。
故事情节
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 起初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辞 ,但孙权以自己为例,鼓 励吕蒙接受教育。
故事结局
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 始认真学习,最终成为了 一位博学多才的将领。
孙权的角色与性格
角色定位
东吴的君主,也是一位有远见的 教育家。
展前景。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领导应该关注下属的成长
作为领导,应该关注下属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 人价值。
下属应该积极学习和发展
下属应该珍惜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团队的发展做 出贡献。
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
![孙权劝学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55d20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2.png)
活学活用
有同学昨天的回家作业不会做,想借 你的作业本抄一抄,请你用上述两种方法 来劝说同学不要抄作业。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散文家。字
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人。
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
号迂叟。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 马温公。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宋神宗即位,诏 为翰林学士,以不善骈文坚辞不就,乃任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神宗和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因政 见不合,自请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15年,绝口不论 政事,致力于编写《资治通鉴》。哲宗元年(1086), 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当政八月而卒 。
《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表现主题 重视学习、勤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
”孔子曰:“非此之问也。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后天学习对一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哲宗元年(1086),起任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尽废新法。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 以与学习相类通的事物比喻学习情况,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对…说子路受教 《说苑》喜好
把
剑。孔子”谓孔子难子路道曰曰:“:“非汝此比何之得好问上?也”。子请路以曰汝:“之好所长
能有为加竹乎之,?弗”以揉孔不学自子,直岂曰,可斩:“及而括射哉而之!羽”,之…通,簇…于子而射犀砥路穿革助砺曰。词之:“ 又,,其南何的入山学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76c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c.png)
03
人物分析
孙权的形象分析
善于劝导
孙权以自己的学习经验为例,耐 心劝导吕蒙学习的重要性,用简 单易懂的语言说明了学习的方法
和好处。
严格要求
孙权对吕蒙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 要求,希望吕蒙能够通过学习成
为有用之才。
关心部下
孙权关心吕蒙的成长,对吕蒙的 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体现 了孙权的领导才能和关心部下的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可以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学习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 途径,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品质和道德 素养。
学习的目的和方法
总结词
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创新发展
VS
详细描述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 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习也是创新发 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 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
富有哲理的启示
人需要不断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孙权劝学还告诉我们,学习与实践要相结合,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发 挥其作用。
05
主题思想
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总结词
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塑造价值观
吕蒙
吴国大将,起初不善于学 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 努力学习,取得了显著进 步。
鲁肃
吴国谋士,赞扬孙权的劝 学之功。
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吴、蜀、魏三国鼎立。
孙权劝学
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对大将吕蒙进行劝说,希望他能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的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这个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人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重视 。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6666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1.png)
02
《孙权劝学》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背景
三国鼎立
魏、蜀、吴三足鼎立,互相争霸。
政治斗争
各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人才选拔和培养成为关键 。
军事战争
频繁的战争使得军事人才备受重视,同时也促进了 军事知识的普及。
孙权与吕蒙的关系
02
01
03
君臣关系
孙权是吴国的君主,吕蒙是他的臣子。
信任与重用
孙权对吕蒙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
共同成长
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80%
文化繁荣
三国时期文化繁荣,各种学派思 想交锋激烈。
100%
重视教育
各诸侯国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
80%
知识改变命运
在那个时代,知识能够改变一个 人的命运,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 。
03
故事情节分析
孙权劝学的起因
吕蒙作为东吴名将,勇猛善战,但文化水平不高。
孙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希望提高吕蒙的文化素 养和领导能力。
孙权以自身为例,向吕蒙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激 发吕蒙的学习兴趣。
吕蒙的学习过程
02
01
03
吕蒙开始学习,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吕蒙虚心向学,不耻下问,不断积累知识。 吕蒙还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成果的展示
吕蒙通过学习,文化素养得到 了提高,领导能力也得到了增 强。
《孙权劝学》 ppt优秀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6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孙权劝学》故事背景 • 故事情节分析 • 人物形象塑造 • 故事寓意探讨 • 故事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
![《孙权劝学》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b54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的英明伟大形象。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
04
值体现
劝学主题思想阐述
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01
孙权在《孙权劝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断勤
奋学习,提升自我。
立志高远,追求卓越
02
孙权通过自身的经历,阐述了立志高远、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激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来自注重实践,知行合一03
孙权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孙权劝学》ppt优秀 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 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
01
介
孙权及时代背景
孙权
东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 帅,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
议论文写作
引导学生以“劝学”为主题,撰写一篇议论文。文章可以探 讨劝学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论证。
THANKS.
得东吴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善于外交
孙权在外交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能够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 关系,为东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外部环境。
其他人物形象描绘
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一位杰出将领,他英俊潇洒、足智多谋,是孙权的得力助手。在 《孙权劝学》中,周瑜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智勇双全 的特点。
鲁肃
鲁肃是东吴的一位重要谋士,他性格沉稳、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形势和提出切 实可行的建议。在《孙权劝学》中,鲁肃的形象被塑造得十分鲜明,展现了他 的睿智和远见卓识。
《孙权劝学》PPT课件【精美版】
![《孙权劝学》PPT课件【精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8781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d.png)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句 句末也是一个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的吃惊, 惊讶于吕蒙的才略与以前判若两人。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这里也用了一个感叹号结尾, 表现了吕蒙内心的自豪、骄傲、自得。
分角色(一个旁白,三个人物)朗读课文。
好的朗读不仅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还要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文字背后的 深意。需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读出角 色应有的语气。全班再次齐读课文,记得一 定要读出人物的心理和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 权
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
蒙乃始就学。
吕
蒙
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毅力、能吃苦的人。Biblioteka 鲁肃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 多务辞”。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古代的官位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研究儒家经典。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历史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句末语气词, 可译为“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品味语言
在大家入情入景的朗读中,我们似乎 又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 国时代。宋代文豪苏轼云:“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的东吴,就 是这样一个群英荟萃之地。他们是……
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 人。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 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 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孙权劝学》ppt课件共21张
![《孙权劝学》ppt课件共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5d5800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f.png)
资料链接
吕蒙,东吴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
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 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 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 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 羽后不久病死。
资料链接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三国时 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 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 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 成。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SŪN QUÁN QUÀN XUÉ
孙权劝学
资料链接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
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 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 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 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2.百姓的称谓:白衣、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3.帝王对自己的称呼:朕、孤、孤王、寡人。 4.臣子对自己的称呼:臣、微臣、下臣、老臣、末将、下官、奴オ。 5.老人对自己的称呼:老朽(男子)、老身(女子)。 6.和尚对自己的称呼:贫僧(男子)、贫尼(女子)。 7.女子对自己的称呼:妾、贱妾、妾身、奴婢、婢子、民女、小女子。
1、文中写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吕蒙的句子: 2、孙权用反问否定吕蒙事务繁多的句子: 3、孙权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句子: 4、鲁肃赞扬吕蒙才学长进的句子是: 5、文中表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的句子是:
SŪN QUÁN QUÀN XUÉ
孙权劝学
文学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篇一一.本周教学内容学习19课《孙权劝学》、20课《诗五首》、第五单元检测第19课《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作者司马光,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编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共三百多万家。
“孙权劝学”选自此书的六十六卷,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中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是国君,劝学,鼓励学习的意思。
吕蒙,三国时吴国的一员大将,当初不曾学习文化,后听从孙权的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令人刮目相看。
鲁肃,三国吴国的谋士,吕蒙的好朋友。
(二)主题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结构课文分为二层第一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
第二层:鲁肃论议、刮目相待。
(四)基础知识1.成语:吴下阿蒙:原指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理解文中的语气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第20课《诗五首》(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作者:唐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2.主题: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诗人的好友要离京到蜀州去就职,所以写此诗相赠别,诗中表现作者博大广阔的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3.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句意:(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二)《黄鹤楼》1.作者:唐诗人,崔颢(hào)2.主题: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
当任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而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的愁绪。
3.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句意: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唐诗人,刘禹锡,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前后约22年,因贬地离京城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2.主题:在回京途中,经扬州,遇白居易,相会时,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本诗则是刘禹锡的答诗,作者在诗中回顾二十三年被贬生活,感情沉郁悲愤,胸怀豁达豪放,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
3.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句意:沉船旁边千船万帆意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诗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他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一种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蕴含哲理。
(四)《泊秦淮》1.作者:唐诗人杜牧,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主题:诗人泊舟于秦淮河岸边,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诗,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句意: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后庭花》。
此句表面上斥责商女,实际上抨击花天酒地,昏庸的统治者及达官贵人。
(五)夜雨寄北1.作者:唐诗人,李商隐。
2.主题:这是一首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3.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句意:不知什么时候,我能与你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重谈今天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情景。
【模拟试题】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全文以为线索。
把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2.根据课文填空。
(1)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2)复前行,。
(3)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
(4)未果,寻病终。
3.成语、出自《桃花源记》。
4.《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课文节选自《》。
5.《口技》以为序,条理清楚。
6.根据课文填空。
(1)又一大儿醒,。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4)于是,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6),便有妇人惊觉欠伸……7.“与君离别意,”,是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8.“今日听君歌一曲,”是刘禹锡的《》里的句子。
9.“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的《黄鹤楼》中的句子。
10.“,隔江犹唱《后庭花》”是的《》里的句子。
二.选择题。
1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落英缤纷落英:坠落的花瓣才通人才:只B.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咸来问讯咸:都C.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指小孩欣然规往规:计划12.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但是B.于厅事之东北角厅事:客厅的事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欠伸:打哈欠C.妇抚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众妙毕备毕:全,都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两股战战股:小腿13.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颢hào帆fān商shāngB.窗cuāng隐yǐn柯kēC.剪jiǎn萋qī宦fànD.阙qùe津jīng泊bó14.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古今词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A.阡陌交通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15.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诗中的颔联,意在展望未来风光。
B.这两句一改前面伤感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C.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D.作者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
B.文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是作者想象出的理想社会。
C.作者逃避现实,无力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抗争的思想是值得批判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
D.写渔人离开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更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三.阅读下文,回答17—25问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在第一段中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18.解释下面三个加点字在文中意思:(1)甚异之:(2)阡陌交通:(3)便要还家:19.第二段文字中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概括回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
20.读第三段,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1.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二)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名(2)股(3)走(4)之23.用“/”划后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4.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文字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25.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答:【试题答案】一.1.陶渊明;渔人进出桃花源2.(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2)欲穷其林(3)乃不知有汉(4)后遂无问津者3.世外桃源、豁然开朗4.清;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5.时间光后6.(1)絮絮不止(2)侧目,微笑,黯叹(3)梦中咳嗽(4)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5)不能指其一端(6)遥间深巷中犬吠7.同是宦游人;王勃8.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10.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二.11.C12.C13.A14.B15.A16.C三.(一)1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8.(1)诧异、奇怪(2)交错相通(3)邀请19.优美、富饶;安定、和平;自由快乐20.,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21.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
(二)22.(1)说(2)大腿(3)逃跑(4)的23.于是/宾客/无人/变色离席。
24.C25.侧面描写。
不能,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篇二《孙权劝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
这些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
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
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