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从语用学理论浅析翻译实例

从语用学理论浅析翻译实例摘要:语用学是英语这门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因为它主要关注的是具体语境下的语言运用。
而且随着语用学的不断发展,其在翻译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用语用学知识来分析具体的翻译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某种程度上,很多语用学理论甚至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而且因为语用学研究的是在具体句子中的语言运用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会考虑到文化这一关键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总之,语用学在翻译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语用学;理论;文化;翻译实践Abstract:pragmatics is the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our study of English because it mainly emphasize on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s.Whats more,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its usage in transl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wider,thus it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analyze our specific translation with the knowledge of pragmatics.To some extent,many pragmatics theory even can be used to direct our translation.And because pragmatics study the usage of language in some specific sentences,we will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made on translation in most time.In a word,pragmatics plac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our translation practices.一、語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运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虽然其具体来说属于语言学项下,但是它的发展却明显有着自己的独立性。
翻译教学中的语用学视角研究

翻译教学中的语用学视角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翻译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而语用学则是自然语言学中的一门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意图的语言现象。
因此,翻译教学中的语用学视角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在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因此,语用学的应用在翻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翻译出原文的语用意图,准确传达信息,避免出现误解和歧义。
同时,语用学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适应能力,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
二、语用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语境分析语境是指词语或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情景和上下文,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信息来源。
翻译教学中经常强调“上下文的理解”,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原文的语境,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因此,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语境,找出合适的翻译方式。
2. 礼貌语翻译礼貌语是指在交际中符合社会习俗、文化传统、语言环境的语言表达方式。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礼貌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好礼貌语也是一大挑战。
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礼貌用语方式,翻译时合理运用,从而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同时也不失礼貌。
3. 符号转化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符号差异,如度量单位、货币单位等。
翻译教学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符号的实际含义,避免由于符号转化而翻译错误。
4. 语言习惯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如英语中常使用倒装句和缩略语,而中文则注重语序和修辞。
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从而更加准确地翻译出来。
三、如何加强翻译教学中的语用学应用1. 加强教学内容在翻译教学中加强语用学的内容设置,引导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同时,还应该具体分析各种不同语言中的语用现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用学应用的重要性。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 565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不仅仅是句子。说话者通过语句及语境执行言语行为,并在听话者那里 产生出交际效果。他的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言外之意。塞尔 (Searle)将其拓展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A ctTheory),并将 格莱斯(G 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与言语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孙宁宁,2002: 69)。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为规约和非规约两种。所谓规约性间 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字面语力的一般推断而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 依据句子的语法形式,按照语言的使用习惯立即可以推断出的用意。所 谓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则主要依靠说话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用翻译就是要看原文在 语境中的含义,把原著的语用用意(pragm atic force)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 “以言行事”行为用意或言语的意向,即言外之力,暗含或明说的意义清 楚地表达出来,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象或语用用 意。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 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浅析语用学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文 作者 及译 文读 者 。 译 者在翻 译 实践过 程 中有 着双 重身份 , 者 而 译 既 是原 文读 者 , 是译 文 作者 。 因此 , 者在 翻译 实践 过程 中起着 又 译 沟 通原 文作 者 与译 文读 者 的桥 梁 作 用。 翻译 并不 仅仅 是 原语 与译 人 语之 间 的语 际转 换 。原语 中原 文作 者耍 表达 的 信 息很 可能 在语 言 之外 , 言外 之 意 。仅仅 局 限在 静 态 的语 义层 面 , 者就 很 难将 即 译
2语用学翻译观在 翻译 实践中的应用解 , 一 二是 表达 。要准 确地 理 解 , 者 不仅 要 深刻 地理 解 原文 在 原文 语境 之 下的 意 义 , 译 而
文 章编 号 :6 32 l (0 2 0 0 50 17 - l 12 1 )4 9- 2 l 翻 译是 译 者 用译 入 语语 言 再现 原 文 的过 程 。 其对 象 是 文本 , 无 论 从理 解 还 是 表达 哪个 方面 出 发 , 翻 译的 研究 不能 脱 离语 言 。 对 但 是 。 统 的 “ 构 主 义语 言 学把 语 言视 为一 个 ‘ 立 王 国 ’只对 语 传 结 独 . 言 的构 成规 律 而非 使 用规律 进 行研 究 ” ( 菁 2 0 : 0 ) 。 李 0 9 16 因此 , 传
语 言 研 究
浅析 语用学翻译 观对翻译 实践 的指 导意义
李 超
( 城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聊 山东 聊 城 225 ) 5 09
摘 要 : 译 与语 用学 有 着 密切 的 关 系 , 者 都 关 注 意 义 , 译 翻 二 翻
关 注 的是 具体 语 境 下 的意 义 .语 用 学关 注 的是 将语 言使 用者 考虑 在 内的言 外之 意 。当今 的语 用 学与翻 译 的跨 学科 研 究 , 多是 使 用 大 某 一具 体 的语 用学 理论 来阐释 文 本 。而 并 未从 译 者翻 译观 建 构 的 角度 来 探讨 翻 译 问题 。本 文从 译 者在 翻 译 实践 中语 用 意识 建 构 的 角度 出发 。 过探 讨 翻 译 与语 用 学之 间的 关 系 . 结合 具体 的 翻译 通 并 实践 来探 索语 用 学翻译 观 对翻 译 实践 的指 导 意义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说话人在完成语谓行为时表达的表层和深层意图,对于人物风格迥异、修辞手段繁多以及文化信息量大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以作家钱钟书的《围城》的俄译本为例,选取其中生动、鲜明的言语行为语言例句,尝试探讨和研究言语行为理论观点在文学翻译中起到的作用。
标签:言语行为理论;表层和深层意图;《围城》;文学翻译一、引言文学作品的言语语体与其它体裁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其特点是行文风格主观性强,结构表达形式多样,涵盖内容广泛、文化信息负载内容多等。
因此,文学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现象。
近些年,越来越呈现出多角度化、跨学科化的趋势,也因其高度的开放性色彩,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知识都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借鉴。
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学翻译可以辅助译者更加完整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最大保存和转译。
由于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语义描写过渡到语用意义描写最具有原则性的步骤之一,所以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所建构的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开放性。
二、关于言语行为理论最早提出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是英国牛津学派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
1962年他将1955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著名语言学讲座以《论言有所为》(《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俄译为《Слово как действие》)为题发表。
他在这部被视为言语行为理论奠基之作中提出:语言不仅是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而且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речевой акт)。
传统语法中的陈述句被划分为单纯陈述事实的述谓句和说话人在说出一个句子即完成一个“行为”的施为句(перформатив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一般情况下,施为句具备三个语法特征:主语必须是第一人称单数,时态必须是一般现在时,语态必须是主动式。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

语用学翻译研究概略导言语用学翻译是一门旨在研究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旨在加深理解语言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并探讨这种语言使用与解释、翻译和传达之间的关系。
在翻译学科中,语用学翻译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语用学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学科,研究语言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语用学的重点是研究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形式和功能。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交际中的作用,语用学在研究和理解翻译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语用学翻译的基本概念语用学翻译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以及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最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它强调了语言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使用,以及如何在这些背景下进行翻译。
同时,语用学翻译也关注翻译中语言使用的目的、意图和效果。
语用学翻译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指语言所携带的非字面意义。
它以外在因素,如语境、修辞、口气、强调和语气等,来解释语言的意义。
语用意义是理解和翻译语言正常运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语用学翻译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翻译目的。
翻译目的指的是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翻译。
翻译目的是指在翻译时要达到的结果和效果。
有时候这个目的是译者自己设定的,而有时候是根据客户的要求。
最后一个基本概念是翻译效果。
翻译效果是指翻译后获得的结果。
这个结果包括了译文的质量、精度、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翻译效果是翻译结果是否最终达到了翻译目的的关键。
语用学翻译的挑战语用学翻译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时,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翻译的结果。
其次,还要考虑欺诈、歧视、文化差异等因素。
第三,由于超越了字面上的意义,语用学翻译需要有很高的能力来判断语言的非字面含义和语境。
此外,语言本身也是复杂的,词语、语句、句子的含义和用法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也给翻译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语用学翻译的应用语用学翻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在跨文化交流中。
探究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探究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一、前言研究表明,语言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其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受到语境的影响。
于此同时,语用学正是针对此种情况产生的,它主要是人们利用语言来顺利进行交际的学科,也就是将语言应用在具体的语境中。
它突破过去文本语言范畴,顺利转变为语境功能,已经普遍应用对语言教学、二语习得等方面。
翻译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读者、译者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也应当倾向于语用功能。
可见,探究语用学在该领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语用学相关理论1.语境理论。
顾名思义,语境指的是一门语言所应用的环境,包括上下文前后联系、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
起初,国外学者提出意义分为情景、形式这两种类型,后来不断丰富,认为语式、语旨、语场这三种因素也会影响语言使用。
其中,语式指的是语言作用是如何的?语旨指的是语言参与者是谁?语场指的是语言活动是如何的?2.语用失误。
这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最为常见的是不恰当选取话题。
3.其他理论,例如会话含义以及合作原则。
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主体都应当相互配合,进而顺利交际,并且共同遵守方式、关系、质量等准则。
三、探究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1.要顺应语境。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的产物,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烙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现代化的汉语网络新词也不例外,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含义,无论时间如何变化、语言形式以及环境怎样变迁,但是其本身的语言使用规范在任何场合都适用,所以翻译者在翻译现代汉语网络新词时,要重点把握语言的使用行为规范。
例如,汉语中出现的某些网络新词、热词与英语翻译是具有一定的共性。
虽然形式不同,但传达的文化语义内涵相同,比如啃老族在英语中通过顺应语境可译为the neet not in education,cmployment,or trainning,而剩女又可译为3s lady single,seventies,and stuck。
语用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点 要借 助语 境来 体现 [ 2 3 。语 境 中涵 盖 了影 响语 用
原作 的用 义 ,这 样 就 可 以根 据上 下 文 的具 体语 境 来 推 断 出具 体 的语 境 意义 。这也 是 在具 体 语境 中 语 言 结 构 所 表 达 的确 切 含 义 , 或 者 是 非 规 约 意
义 ,也 就是 它 的语 用含 义 。语 用 学讨 论 了语 言在
语 境 中的理解 以及 运用 。研 究 讲 话人 所 表 达 的语
E v a n K i n g将 其译 为 Ama h Z h a n g ,J e a n J a me s 则 采 用 了 C h a n g Ma S h i X i a o q i n g运 用 了 N a n n y Z h a n g ,这些 译法 有着 不 同 的所 指 ,A ma h来 源 于 印度 英语 ,指 的是女 仆 ,特别 是保 姆 。从 这个 实 例 中可 以看 出 。要按 照 准确 的语 境 把 “ 妈 ” 处理 为准 确 的语境 搭 配 。如果 想 当然地 将 “ 妈 ” 处理 成为了 “ mo t h e r ” ,那 么将会 和原 文语境 产生 很 大 冲 突 ,也 是 非 常 不 合 适 的 。 因 此 ,在 翻译 过 程
语 言 与语 境 相互 影 响 ,从 而形 成 了一定 程 度 的语用 含 义 。除 了语 言认 知 的意 义 。语 用 意义 重
女 办 事员 非常 友 善 ,她有 着 满腹 关 于想 要 离婚 的
妇女们 的故事 。 ” 从 这 个 实 例 可 以看 出 ,i n t h a t h o t e l 被视 为是 这句话 的大语境 ,从 而 对其 他词 语
译 者在 语 用学 方 面 的不 同理 解 以及应 用 ,也可 为 翻译过 程 中利用 语用 学提 供 了较好 的例证 。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1.提高翻译质量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翻译质量上。
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译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保译文准确、流畅、自然。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理论的原则,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克服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提升译者素养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体现在提升译者素养上。
学习翻译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深入理解两种语言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引导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遵循翻译职业道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译者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翻译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
3.丰富翻译方法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翻译方法也日益丰富。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者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和语言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翻译效果。
例如,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以运用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等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4.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可以体现在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上。
翻译理论可以为译者提供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和方法,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据可依,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帮助翻译评审者和读者更好地评价译文的质量,确保翻译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总之,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提高翻译质量、提升译者素养、丰富翻译方法和促进翻译评价体系的完善。
因此,译者应当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将翻译理论运用到实际翻译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翻译理论研究者也应关注翻译实践,结合实际翻译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分析研究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分析研究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准确传达信息、避免误解以及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具有关键作用。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学科。
在英语翻译中,语用分析关注的是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的环境以及语言的意图和影响。
例如,一个简单的句子“Can you pass me the salt?”,从语法结构上看很简单,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和意图可能大不相同。
如果是在一个轻松的家庭聚餐中,可能只是一个礼貌的请求;但如果是在一个紧张的商务会议上,说话者可能是在以委婉的方式提醒对方注意细节。
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影响英语翻译语用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对于相同的语言表达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当受到赞扬时,人们往往会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好”。
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接受赞扬并表示感谢。
因此,在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或反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社交情境也是英语翻译中语用分析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正式的场合,语言往往更加规范、严谨;而在非正式的场合,语言可能更加随意、灵活。
例如,在一份法律文件的翻译中,“shall”这个词通常具有较强的义务和规定性;但在朋友之间的聊天中,“should”可能更常用,语气也相对缓和。
因此,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社交情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语用分析还涉及到语言的隐含意义和言外之意。
有时候,人们说的话并不直接表达其真正的意图,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方式传达信息。
比如,“It's a bit chilly in here”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房间有点冷,但实际上可能是在暗示希望有人能把窗户关上或者把空调温度调高。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隐含的信息,以确保翻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摘要】由于日常交际中的话语意义传达是灵活多变的,因而严格的“等值翻译”是不可企及的。
本文把翻译活动看作是语用学的实践对象和练兵场。
反而言之,语用学理论的有效性也可在翻译的花园里绽放。
于是语用学介入英语翻译,为其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
置语用学的等效理论和关联理论于翻译实践中,可以译出理想的佳作,成功地完成作者与读者和译者间的交流。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语用等效翻译理论;语用学关联理论一、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新兴起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也就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意义。
翻译是译意,而语用学正是对话语意义的研究。
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就会给翻译带来新的活力,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的等效。
二、语用等效翻译理论翻译等效论是翻译学本体理论之一,可以追朔到公元7世纪。
伟大的中国翻译家玄奘提出翻译的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19世纪末,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开拓者严复更进一步明确了这个概念:“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经过古今中外众多翻译学家长期的探索、研究,其已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交流的加深,等效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日益受到关注,因为等效论本身是翻译的一个目标和实践原则。
而语用翻译是一种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也属于一种等效翻译理论,它强调语用下的翻译等效。
换言之,译者是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自己的翻译达到最大程度的等效,从而显示出语用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
语用学的翻译观主要探讨口头语言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语用学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的顺利进行。
语用翻译等效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即通过对比两种语言来实现最大程度的等效翻译。
这种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但求保存原文内容。
它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相仿,即以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译文来再现原语内容,以实现等效。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理论在翻译 中的应用
刘 沛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 学院
摘 要 :将语 用 学理论 应 用到 翻译 中的 时候 ,不仅 能够 对语 用 学 理论 进行 实 践 ,还 能够促 进作 者 和读 者之 间的 沟 通 ,这样就 能够 翻译 出好 的作 品。本文 主要论述 来在语 用 学理 论的 指导之 下进行 翻译 的原则 。 关键词 :语 用学理论 ;翻译 ;应用
一
能够 理 解 原文 中表 达 的 内容 。在 降低 译 文 的难 度 的 时候 ,
最简 单 的方法就 是将 原文 中反 而 一些 的潜在 含义通 过 直观
、
语用学理论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的表 达 形 式传 递给 读 者 。因此 在 运用 语 用 学理 论 的时 候 , 语用 学理 论和翻 译理 论最终 的 目的都 是实现 语 言意义 就 需要 结 合 语 言 背 景 、语 言逻 辑 以及 语 言 文 化来 进 行 翻
译 ,尽可 能降低 译文 的识别 难度 。
( 三) 保 留原 文风格
( 二) 本质 的统 一性 语 用 学理 论在 进行 研 究 的时候 注 重语 言 背景 的作 用 , 的押韵 、句 式,因此在翻译 的时候,就需要在语用 学理论 的 要 根据 不 同的语言 背景来 确定 所表达 的意 义 。而 关联 翻 译 指导下来进 行翻译 ,尽可能 也保 持押韵 ,使得 原文的艺术风 也 强调 语 境 的重 要性 ,在 不 同语 言之 间进 行 翻译 的 时候 , 格也体现在译文 中,这 也是翻译的最高 目标 。 需 要根据 语言 背景来 进行 翻译 ,这样 才能够 准确 传递 源语 三 、语用学利用在翻译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以
语用 学理 论 是 美 国哲 学 家 c ・ w・ 莫 里 斯 和 R・ 卡 纳 普在 1 9 3 0年提 出的 ,后来 美 国 的语 用 学专 家又 对 其 理论 进行 进一 步的完 善 , 目前语 用学 理论 已经成 为 了语 言学研 究 的新领 域 。语 用学 理论 指出语 言在 具体 的语境 中进 行研 究 的时候 才能够 体现 出具 体的 意义 ,随着 语境 的不 同 ,语
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者:曾俊洁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5期【摘要】语用学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翻译领域,引入语用学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语用学和翻译的关系,介绍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一些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重要性应用1 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翻译研究(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两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因此,在翻译中引入语用学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和其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语用学翻译成为一个广受翻译学界重视的一种翻译方式。
语用学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将语用学引入翻译学领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层次来理解翻译。
2 语用学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翻译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其不断借鉴和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翻译理论不断的得以充实和发展,在翻译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语用学作为一个比较崭新的学科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将语用学引入翻译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翻译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语用学理论涉及多个原则:合作原则、关联理论、会话含义理论,等等。
语用学是用来解决具体的交际问题的,倘若语言不用于实际交际,语用学则没意义。
它解决在交际过程中,即语言的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语用学理论中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语言环境、会话含义、行为理论等,对于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语言使用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被运用到翻译理论中去。
通过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使翻译更好地体现原作者的意思,使翻译能够更符合语境,更符合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精髓。
语用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e e t rta r . v n b t n Fe e e h d B:No s n e n e s.
语 境 是 语 用学 中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概念 . 以 “ 用 学 通 常 所 语 被 看作 是语 境 学 ”语 境 是 交 际过 程 中 语 言 表达 式 表 达 某 种 特 。 定 意 义所 依 赖 的 各种 主 客 观 环境 因素 .可 以表 现 为 言辞 的上
te g me h a .
、
引言
1 3 年 . h r s M r s 语 用 学 作 为 符 号 学 的 一 部 分 提 9 8 C a e or 把 l i
出 以来 后 , 日渐 成 为 语 言运 用 及 其 规 律 的一 门学 科 。 其 翻译 是 运 用 一 种语 言 把 另 一种 语 言 表 达 的思 维 内容 准 确 而 完整 地 重 新 表 达 出来 的语 言 活 动 。 翻译 领 域 中 , 些 学 者 近 年来 不 断 在 一 开 拓 新 的 理论 境 界 .越来 越 注 重 研究 翻译 学 与 相 关 学科 的联 系 。 用学 理 论 就是 其 中之 一 , 语 用 学理 论 引 入 翻 译 可 以说 语 把 是 翻译 领 域 中 的一 个 飞 跃 。本 文 试 从 语 用学 研 究 的几 个 基 本 理论 和 方 法 出 发。 浅析 语 用 理 论 和原 则 在 翻译 中 的 运用 。
B :胡 说 ! 我 们 平 常 所 说 的 “osne 通 常 被 翻译 成 “ 说 ~废 话 ” nnes” 胡 等。 然而 它 在 不 同的 语 境 中有 着 不 同 的 意 义 。 句 中根 据 说 话 例 者 的 身 份 和 说 话 的 动 机 . “osn ” 可 能 只 是 B的谦 虚 之 nn s 很 e e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思维、语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活动。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
本文将简要介绍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阐述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翻译理论研究、提高翻译实践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翻译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
二、语用翻译理论概述语用翻译理论是一种将语用学原理应用于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科学,它关注语言交际中的意义、意图、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语用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不仅要传递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关注原文作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语用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原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包括语言层面的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以及非语言层面的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
译者需要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指导翻译实践。
通过这些理论,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以及原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在语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
这种调整可能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变换、文化信息的增补或省略等。
浅谈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1 H35
【 btat rg ts sh uyo nu g sg n sue. r mai , hc a gtn ovdi t nlin o es ido A s c】Pamac es d fag ae aeadi l Pa t sw i h s o ivle as t , f r a n f r i it t l u tr s g c h nr ao k
一
同 的认 知语境 ,即各 自不 同的经验 、知识 、信仰 等足 以影 响交 际 的种 种情 况 。 在 言语 交际 过程 中 , ’ 语境 的概 念也 是动 态发展 的 ,
原来 不 为双方 共有 的知 识完 全 可能在 交 际过程 中变 为相 互 知识 , 成为 进一 步交 际 的基础 。 境对 交 际双方 言语 的 表达 和理解 有制 语 约功 能 和解释 功能 。例 如 :
注 的都是语 言 理解 和语 言表达 。 语用 学 中 的许多 理论 研究成 果 都 可运用 于 翻译实 践 。 他们 之间 的这种 差异 性并 不妨 碍借 鉴语 用学 理论来 探讨 翻译 活动 ,反 而能 对翻译 实践 起 到启示 作 用 。
二 、语 用学 理论 与翻 译
1 .语境 与翻 译
【 摘 要】 语用学研 究语言的运用及其规律,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将语用学理论运用于翻译 ,为翻译研究提供 了新的理 论视 角和 具有 深层 意义 的理论 依 据。本 文 阐释 了语 用学 中的语 境 、合作 原 则 、言语 行为 理论 、关联 论 在翻 译 中 的运 用 ,每个 方 面都用
本文阐释了语用学中的语境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每个方面都用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使我们看到了语用理论在准确推断话语语用意义推动翻译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2018年06期总第394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文/李华【摘要】随着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语用学在翻译中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本文从语用翻译观内涵着手,通过语用学语境分析、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这些方面在在翻译应用中的实践意义,从而说明语用学在翻译中强大指导力。
【关键词】语用翻译观;语境;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作者简介】李华(1992-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在读研究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用翻译观,是指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
在国内外翻译界中争论的焦点一直都是对于原文的翻译。
美国翻译学家Nida指出: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于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方面,其实是文体方面。
这句话揭示了语用翻译的内涵,也就是,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原文语篇所处的特殊的语境,除了揭示语篇的表层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译出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要传达给读者的隐含意义或是意图。
一、语境与翻译语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语用翻译观的灵魂所在。
它以交际者为中心,以语言使用者为指向,由许多不同因素所构成的并对口语话语或书面语篇中话语发出者/原文作者和话语接收者/译文读者的传达和理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语言使用角度来说,语境大致可被分为两大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以及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非语言语境之语言交际活动的话题、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社会文化等。
“语境”在译者理解原文作者语篇意义及译出与之相对等的译文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要求翻译工作者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译文读者所处的语境,使译文不仅只是传达原文作者的书面意义,更要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及内涵意义,从而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致的阅读效果。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3)

英语知识4. 语用翻译本文所谓的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
语用学的翻译观可以说是一种等效翻译理论(何自然,1997),它更多地探讨口头语言、修辞性和艺术性语言的翻译。
Grice (1957)的意义理论以及Leech (1983)关于语用语言学的观点都认为,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首先必须正确识别和理解语言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
词句的基本意义或者说规约意义是理解话语和作品含义的前提条件,因此语言错误也是一种语用失误(张新红,2000),会导致理解失误。
试想,如果我们连语言系统中的词、短语或者句子的基本意思和规约意义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指望理解交际者/作者的交际意图呢?因此,语言系统知识是说话和理解的必备基础,是推导话语含义的基础。
请看下面这个例句:(2) Can you lift the box?听话人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必须知道句中各个词语的意思,此外还应当知道这种询问能力的句子的规约意义,即“请您帮我抬这个箱子”。
如果听话人仅仅照字面意义做出回答擸es, I can.敚缓笠廊徽驹谝槐呖醋潘祷叭艘桓鋈朔丫⒌靥ё畔渥佣蝗グ锸郑敲纯梢运邓挥姓嬲斫馑祷叭嘶坝锏囊馑肌A饺酥涞慕患适О堋* 在翻译过程中,任何对原文词句层次上的不解或误解都会导致对原作者意图的不解或曲解,导致在译作中出现误译。
这里我们拿指称词语的识别问题作为例子。
正确识别指称词语所指的对象(例如交际的参与者、交际事件以及交际过程中所论及的对象等)的能力是找到关联(Sperber & Wilson,1986)、进行推理、实现语篇的语义连贯(coherence)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因为交际者不仅具有识别指称对象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解释特定指称对象的意义的能力,有解释它与其他语境及互文特征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才能够找到和识别语篇的语义连续性(或称关联、连贯),才能推导出该指称词语的含义(Baker, 19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前言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 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
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 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活动, 翻译研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的迅猛发展, 必然影响和推动翻译活动。
语用学源于哲学和逻辑学, 它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 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如果作者认为读者对某种知识或意境不熟悉并且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释、理解,他就会把这方面写得详细一些,反之亦然。
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获得新的知识、新鲜的感受、经验,与作者达到共鸣,甚至会受作品的影响而采取某种行动,成功地完成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2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语用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语用学研究说话者如何运用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从1938 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 Morris) 对语用学这一术语的提出, 历经几十年, 语用学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其中英国哲学家奥斯汀( J.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美国语言哲学家舍尔( J. 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和美国哲学家格赖斯(P. G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 Co- operative Principle) 是近三十年来语用学的三大主要发现。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指出, 当一个人说话时, 他的话语同时包含着三种行为: 即言内行为( 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 和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act) 。
而言外行为是语言学家关注的中心。
舍尔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指出言外行为由言外示力( illocutionary force) 与命题内容(Propositional content)两部分构成。
格赖斯认为合作原则是会话各方都必须遵守的总原则, 它包括质( quality) 、量( quantity) 、关系( relation)与方式( manner) 四条准则。
对这四条准则的违背, 则会产生被格赖斯称作的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语用学自70 年代兴起以来, 已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成熟的、相对独立的领域。
它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使用和理解语言,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翻译是一种用流畅的目的语将原文再现的活动。
成功的翻译应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也不能绕开语境和语言的使用者因素。
译者是原文与译文读者的桥梁。
离开具体的语境,很难让读者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因而也达不到翻译的目的。
语用学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语境与语言的使用者因素都是两者需要密切关注的对象。
语用学的翻译观就是一种纳入了语境和语言使用者这两大因素的翻译等效理论。
在翻泽实践中,它既能指导译者理解原文,也能指导译者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
翻译过程中主要涉及四个要素,即原文作者、原文读者、译文作者及译文读者。
而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有着双重身份,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译文作者。
因此,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起着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桥梁作用。
翻译并不仅仅是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的语际转换。
原语中原文作者要表达的信息很可能在语言之外,即言外之意。
仅仅局限在静态的语义层面,译者就很难将原文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把握原文的动态意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形成语用意识。
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 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
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 特别是语用学的迅速发展,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 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 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语用学理论对翻译学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语境、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等方面。
语用学的翻译观认为, 一部完美的翻译作品应尽可能在词法, 语义, 语用三个层次实现等值转换, 以再现原作的意图。
翻译的过程也不再被认为仅仅是对文本进行解码- 编码, 而是一种语际交际与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
译者作为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通过译文将此意图明示给译文读者,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 实现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
3语用学翻译研究的发展3.1 语用学翻译研究的由来及现状最早用语用学来研究翻译的学者有Hatim和Mason以及Gutt。
Hatim 和Mason [1] 在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1990)一书中所提到的中心思想是:语篇作为“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功能”,是“为了对某一特定环境作出反映,并因此达到一个整体的修辞目的”;而Gutt[2]在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 中明确提出了关联论翻译观,由于这一理论对于翻译交际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因此自其提出起至今在国内外翻译界的影响较大。
由Leo Hickey [3] 主编的学术文集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是语用学翻译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该论文集收录了13 篇文章,包括有关翻译方法的言语行为和言外功能,合作原则与文学翻译,对相关理论在翻译中的思考,礼貌原则与翻译等多方面的内容。
该论文集涉及了语用学基本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是对语用学翻译研究所进行的一个全面概述,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翻译学是一门正在崛起的新兴学科, 其介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边际而又同时具有这三种特征, 其和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有着一种对话关系。
( 韩家权, 2 0 0 4 ) 目前从多学科跨文化的角度对翻译学进行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趋势。
从我国翻译学现状来看, 明确地把翻译学与语用学有关问题相结合研究的并不多。
就国外的语用学翻译研究而言,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奠基之作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语用学翻译研究。
在俄罗斯语言翻译学中,语用问题作为诸多语言学问题之一而被学者们所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他们主要从语义对应的角度来分析语用意义的传达和翻译的语用意义。
三位俄罗斯翻译理论家对翻译中的语用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是巴尔胡达罗夫、科米萨罗夫和什维策尔分,他们的研究涵盖了诸如:语用关系、原文发出者交际意图和译文接受者接受能型、语用意义的传达以及翻译语用学的构成和翻译语用学的研究类型等多个议题,他们三人的翻译语用学思想对于语用学翻译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国内的语用学翻译研究思想可以追溯到旅美学者赵元任,他提出语义要根据语境决定,强调功能和语用对等。
如今,国内学者或者运用语用学理论结合翻译理论进行研究,或者借助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的现象进行解释,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在看到语用学翻译研究所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将翻译的研究与语用学的研究结合起来的语用学翻译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无论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还是在重大学说的创立上都没有形成气候。
国外典型的语用学翻译观国外最早用语用学来研究翻译的为哈特姆与梅森( Hatim&Mason) 写的《话语与翻译》。
哈特姆与梅森从语境的语用学翻译角度讨论了言语行为与翻译、合作原则与翻译, 同时认为, 译者要根据语境对原语的语义进行推理, 综合考虑译者和读者的不同文化语境、原语与译语的关联、译文与读者的关联程度, 充分挖掘原文的意图, 最后把原文的意图在译语中充分传达出来。
但该理论较少涉及实际的翻译操作。
奥·希金( Leohickey) 汇编的《语用学与翻译》从多方面探讨了语用学对翻译实践的制约与影响,如合作原则与文学翻译、言语行为的各种语境和方式、语义前提和语用前提、礼貌原则、关联原则、新信息与旧信息、前提与指示、时间指示与空间提示、模糊限制语、话语连接词等制约翻译的因素。
奥·希金指出, 语用学有助于获得译文同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理解和感受。
国内典型的语用学翻译观国内语用学翻译理论研究较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张亚非1987; 何自然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