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PMMA(有机玻璃板)本体聚合的实验报告及制作流程
有机玻璃板(PMMA)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与规律, 掌握本体聚合反应的操作方法。
2.制备出无气泡、平整透明的有机玻璃薄板。
二、实验原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ABIN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本体聚合: 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及其他分散介质的情况下由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的优点:(1) 与其它聚合方法如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相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除引发剂外, 有时会加入少量必要的链转移剂、颜料、增塑剂、防老剂等), 因而所得聚合产物纯度高、分子量较高, 特别适合于制备对透明性和电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而且对环境污染较低。
(2) 反应设备是最简单。
本体聚合的缺点:聚合反应却是最难控制的, 这是由于本体聚合不加分散介质, 聚合反应到一定阶段后, 体系粘度大, 易产生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反应热也难以导出, 因而反应温度难控制, 易局部过热, 导致反应不均匀, 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体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
解决方法: 常采用分阶段聚合法, 即工业上常称的预聚合和后聚合。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30mL 偶氮二丁异腈(ABIN)0.267g锥形瓶(200mL)1个水浴加温装置1套铁架台1个电动搅动装置1套四、实验步骤1. 有机玻璃板模具的制作取三块50mm*50mm硅玻璃片洗净并干燥(其中两块可以选择涂一层硅油, 即邻笨二甲酸丁二脂, 也叫DPB)。
把三块玻璃片重叠、并将中间一块纵向抽出约30mm, 其余三断面用切割好的玻璃片用玻璃胶封牢, 然后将中间玻璃板抽出, 作灌浆用。
2. 预聚合在干净的(200mL)锥形瓶中加入30mLMMA及0.267g的AIBN, 混合均匀, 然后套上带有搅动棒的橡胶塞, 用试管夹夹住锥形瓶的瓶颈, 在70-75℃的水浴中加热, 同时开启电动搅动装置(注意搅动的速率不能过快, 特别是刚开始时), 进行预聚合约30min, 注意观察体系粘度变化, 当体系黏度变大, 但仍能顺利流动时(即预聚物的转化率约7%-10%,似甘油粘稠状时), 取出锥形瓶, 并将聚合液冷却至40-45℃, 注入模具中(浇铸时注意防止锥形瓶外的水珠滴入), 垂直放置5-10min赶出气泡。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化工系毕啸天2010011811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掌握有机玻璃制造的工艺特点。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不用溶剂和介质,仅由单体和少量引发剂(也可采用热、光照、辐射等引发条件)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
另外,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本体聚合是最简单的一种聚合方法,但反应放出的热量难以控制。
在反应初期粘度不大时散热并无问题。
但是当转化率超过20%~30%后,体系粘度增大,使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严重的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匀性较差。
为便于散热,通常采用两段聚合法: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实验同样采用两段聚合法。
首先在一锥形瓶内加入单体、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预聚。
体系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预聚物倒入事先准备的方形模具中进行恒温聚合。
反应式如下:OO AIBN**OO三、实验药品2、表中密度均指相对密度,以水为基准1;3、表中熔点、沸点单位均为摄氏度。
四、实验仪器玻璃模具,150mL锥形瓶,毛细管,温度计,加热器,搅拌器。
装置见下图六、实验注意事项1.选取玻璃片时应尽量保证二者大小相同,此外还要保证橡胶垫在包好铝箔后高度大致相同。
这样得到的有机玻璃片形状会较为规整美观。
2.玻璃片要充分洗干净,杂质有可能对自由基聚合起阻聚效果,影响聚合速度。
3.制模时要把四角封死,否则预聚物可能流出。
4.橡皮塞中含硫,它是此聚合反应的阻聚剂。
(查得44℃下硫磺对MMA 聚合的阻聚常数C z =0.075,从数值上看似乎并不大啊。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天津理工大学功能材料综合实验I实验报告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聚合原理,掌握本体聚合的方法。
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及成型方法。
3.掌握减压蒸馏等化学基本操作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4.了解聚合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
本体聚合由于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所以产物较纯,但散热难控制;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BPO引发下自由基聚合:nCH2CH3C COOCH3CH2CH3CCOOCH3n自由基聚合属连锁反应,一般有三个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有时还会出现链转移)反应。
链引发:R· +MM→RM·链增长:RM· +M→RMM· +M→RMMMM· +M→…→﹋M·链终止:﹋M·+ ﹋M·→‘死’聚合物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当反应到一定程度时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聚合热不易排出,故造成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宽,产品变黄并产生气泡。
在灌模聚合中若控温不好,体积收缩不均,还有使聚合物光折射率不均匀和产生局部皱纹之弊。
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随时排出反应热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原理: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反应,是机械、电化学、辐射、光化学、热化学等条件下许多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性反应。
本实验中采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反应可以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合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强的亲油性和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制备高分子材料,如光硬化涂料、接枝共聚物、稳定剂等。
本次实验采用自由基引发聚合的方法,通过加入两性引发剂,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进行聚合反应。
实验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过硫酸铵、四氢呋喃、紫外光灯、烧杯等。
实验步骤:
1、称取0.2克过硫酸铵和0.6克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10毫升四氢呋喃中,用漏斗将混合物滴加到小烧杯中,磁搅子搅拌溶解。
2、将小烧杯置放在紫外光灯下,打开紫外光灯,用塑料薄膜覆盖烧杯,在室温下静置过夜。
3、观察烧杯中聚合产物是否形成,将产物取出并分析分子量。
实验注意事项:
1、加入引发剂后需立即进行紫外光照射,不宜长时间搅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自由基引起副反应。
2、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温度,避免相应聚合反应的发生。
3、实验结束后注意清洗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紫外光的照射,经过一夜后,产物已经形成。
通过分析可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大概在5000左右。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方法,掌握了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于高分子材料及其化学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加强了实验的安全意识及实验室管理技能,提高了实验效率的重要性。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以及特点,特别是了解温度对产品的影响;(2)了解有机玻璃(PMMA)的制备技术,要求成品无气泡,无损缺,透明光洁。
二、实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比重小,以及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则它是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本实验是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的具体过程是:1、引发剂分解2、链引发3、链增长4、链终止A.偶合终止B.歧化终止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以上时聚合,以歧化终止为主。
本体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很快,伴随着聚合物的生成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脸自由基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
因为引发是通过小分析的单分子的分解发生的,而生长只需要单体移动到生长链的末端,所以这两个过程的聚合速率再聚合初期并不特别依赖相应反应物在在介质中扩散的能力。
另一方面,双分子终止需要在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终止速率将被扩散速率所控制,而引发和生长速率则不受影响。
这种在速率上的不连续性突然破坏了连锁反应的稳定状态,终止生长的链段数少于开始生长的链段数,导致反应速率与放热速率随反应进行而增加。
这种效应称之为“自动加速效应”。
由于粘度增加,散热困难,会发生“爆聚”。
因此,本体聚合要求严格控制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随时排除反应热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
然后反应逐步进行。
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度显著加快,称为自加速效应,此时若控制不当,体系易发生暴聚而使产品性能变坏。
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反应,需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合。
三、 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 )(0.05g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15mL )---仪器:恒温水浴锅、三口烧瓶、直型冷凝管、磨口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天平、小试管等。
本体聚合2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 实验目的1、 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有机玻璃(PMMA ),了解聚合原理和特点,特 别是了解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有机玻璃制备技术,要求制备品无气泡、无损缺、透明光洁。
二、 实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俗称有机玻璃,因它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比 重小,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独特的物理性能而广泛的应用于建材、民用制品,尤其是航空工业上。
因此它是较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既可进行自由基聚合,又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本实验是 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
应用 MMA 本体聚合的引发剂主要是偶氮类与过氧化物类油溶性引发剂。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聚合反应为例:1、 引发剂分解OOO O.C O O C2、 引发. CH 3+CH 2CCOOCH 33、 增长CH 3CH 32CCH 3CH 2C .COOCH 3CH 32.CH 3+ 2CO 2CH 2C .+n CH 2CCH 2C nCH 2C .4、 终止 COOCH 3COOCH 3COOCH 3COOCH 3a 、 偶合终止CH 3CH 3CH 3CH 3 CH 3C .+.CCH 2 CH 2C C CH 2 COOCH 3COOCH 3COOCH 3COOCH 3b、歧化终止CH3CH3.+ CH3.CH2CH + H2C C CH2 CH3CCH2CCOOCH3COOCH3COOCH3COOCH3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o C以上时聚合,以歧化终止为主。
由上反应历程可知,所用过氧化物在加热时产生自由基,它们参与组成聚合物。
由此,称所用过氧化物为“引发剂”而不是催化剂。
聚合反应是一个连锁反应,反应速度较快,随着聚合产物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并且甲基丙烯酸甲酯并不是聚合物的良溶剂,长链自由基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自动加速效应更加明显,因为引发是通过小分子的单分子分解发生的,而生长只需要单体移动到生长链的末端,所有这两个过程的速率在聚合初期不特别依赖于相应反应物在介质中扩散的能力。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100
80
inverting ratio(%)
60
40
2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t(min)
图1 PMMA在BPO引发下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三、实验设备和样品
1.仪器
100ml 锥形瓶 1只; 1000ml烧杯 1只; 100℃温度计1支; 调压电热套一个 玻璃棒一支 平板玻璃80×100×3mm 4块 橡皮片80×100×3mm 2块 铁夹子 8只 胶带纸 1卷 橡皮膏若干
COOCH3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本体聚合反应开始前,通常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度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然后反应逐 步进行。当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度显著加快,称为自加速效应,此时若控制不当, 体系易发生暴聚而使产品性能变坏。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 止聚合反应,需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合。
。
(2)注模及热处理 a . 仔细洗净玻璃片并干燥之; b.按玻璃片大小将橡皮片口型,左上角断开,用胶带纸缠绕橡皮条二层,涂上聚乙 烯醇糊,放于二片玻璃之间使其粘结起来,然后将模具四周用橡皮膏粘封二层,左上 角留出供灌浆用。 c. 用滴管将预聚体慢慢灌入模具内,灌完后检查是否有气泡,若有气泡,可将模具 口部向上放置片刻,并用手指弹嗑模具外壁使气泡逸出。然后用橡皮膏将模口密封, 四周用夹子夹住。 d. 将已灌浆之模具置于恒温水槽中,升温至 60 ℃,保持 3 小时,然后升温至 95100℃,保持2小时,使聚合完全,取出模具,撤去玻璃夹板,得一透明光洁的有机 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转化率超过20%以后,聚合速度显著加快,此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 防止发生暴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键入公司名称]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键入作者姓名][选取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本体聚合的原理、优缺点;(2)熟悉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的方法;(3)了解有机玻璃工业生产上的部分操作工艺。
二、实验原理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机理自由基聚合时引发剂 I 先形成活性种R•,R•打开单体 M 的π键,与之加成,形成单体活性种,而后进一步不断与单体加成,促使链增长。
最后,增长着的活性链失去活性,链终止。
本体聚合生产工艺本体聚合——在不用其它反应介质情况下,单体中加有少量或不加引发剂发生聚合的方法。
均相本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非均相本体聚合——生成的聚合物不溶解在单体中,沉淀出来成为新的一相(如氯乙烯)。
有机玻璃的分段聚合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采用两段聚合:即先在较低温度下预聚合,转化率控制在10~30%,C 6H 5C OO O C C 6H 5OC 6H 5C OO2.C 6H 5C OO .+CH 2C CH 33C 6H 5C OCH 2CCH 33.C 6H 5C OCH 2CCH 33.+CH 2C CH 3COOH 3~CH 2C CH 3COOH 3C CH 3COOH 3CH 2CH 2CCH 3COOH 3.[]n ~CH 2CCH 3COOH 3.+CCH 3COOH 3CH 2~.~CH 2CCH 33CCH 33CH 2~~CH 2CHCH 3COOH 3+CCH 3COOH 3CH~此时体系粘度较低,尚可散热,可在较大搅拌釜中进行聚合。
然后,浇成薄板,由低温至高温进一步进行后聚合。
第一阶段(预聚)较低转化率(10%~40%),可在较大的釜中进行。
将MMA、引发剂、增塑剂、脱模剂在80-90℃下预聚成透明的粘性液体。
第二阶段,以较慢速率进行,或进行薄层(如板状)聚合。
将浆液浇注入两块平板玻璃的模型,在40℃左右缓慢聚合一段时间后,逐步升温,最后在100~110℃使聚合反应完全,降温脱模得平板有机玻璃。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
高分子工程实验教案(3)一、实验内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掌握本体聚合的基本概念和本体聚合的特征;2、了解在本体聚合中如何避免自动加速效应;3、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教时: 8教时四、实验指导(一)本体聚合的基本知识本体聚合是将单体本身在有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因而所得的聚合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透明性和电性能高的产品。
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均相聚合和沉淀聚合。
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等聚合属于均相本体聚合;乙烯、氯乙烯等聚合属于非均相本体聚合(沉淀聚合)。
本体聚合除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品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成品。
通常聚合物比相应单体的密度大,因而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因此在进行浇铸聚合时应注意控制预聚合的单体转化率,而且在后聚合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好,易导致收缩不均匀,使聚合物的光折射不均匀以及产生局部皱纹,影响产品质量。
(二)主要药品和仪器1.药品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偶氮二异丁腈(说明制备厚制品可用过氧化二苯甲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硬脂酸(脱模剂)甲基丙烯酸(用多了会粘模严重,加一点可减少收缩)2.仪器三口反应瓶(150 mL),温度计,恒温水浴,10×10×5玻璃模板,乳胶管,恒温烘箱。
(三)实验步骤聚合配方:MMA:60 mL(根据制品的体积计算)偶氮二异丁腈:0.036~0.1克(单体量0.06%~0.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2克(单体量6%~7%)硬脂酸:0.36克(单体量0.5%~0.7%)甲基丙烯酸: 0.06克(单体量0.1%)1.预聚合在150 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60 mLMM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硬脂酸及引发剂的1/3,在85~90℃的水浴中搅拌预聚合反应30~45分钟(控制转化率在8~12%),若粘度上升较慢可补加1/3的引发剂。
高分子化学实验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名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2013级高分子2班覃秋桦 1314171027林夏洁 1314171014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2、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由于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所以产物较纯,但散热难控制;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和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而本实验中,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采用本体聚合时,当反应到一定程度,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与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在少量引发剂下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因此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无需后处理等特点。
本体常常用于实验室研究,如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和竞聚率的测定等。
工业上多用于制造板材和型材,所用设备也比较简单。
本体聚合的优点是产品纯净,尤其是可以制得透明样品,其缺点是散热困难,易发生凝胶效应,工业上常采用分段聚合的方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制备有机玻璃常常采用分段聚合方式,先在聚合釜内进行预聚合,后将聚合物浇注到制品型模内,再开始缓慢后聚合成型。
预聚合有几个好处,一是缩短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并使“凝胶效应”提前到来,以便在灌模前移出较多的聚合热,以利于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可以减少聚合时的体积收缩,因MMA由单体变成聚合体体积要缩小20%-22%,通过预聚合可使收缩率小于12%,另外浆液粘度大,可减少灌模的渗透损失。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2) 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仪器:塑料试管具塞锥形瓶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量筒药品:过氧化苯甲酰(BPO)甲基丙烯酸甲酯(MMA)CH2=C(CH3)COOCH3三、实验流程图四、实验原理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指单体在光、热或引发剂等作用下的聚合方法,只有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因此聚合物纯度高。
但自由基聚合的链锁反应特征,使得一旦聚合开始,放出很多热量,同时立即有聚合物形成,体系粘度随之急剧增加,使大量反应热难以传递出去,导致温度失控,体系中局部地区产生过热现象,结果聚合物性质变劣,最严重的情况是发生“爆聚”,使聚合过程彻底失败。
因此控制聚合热和及时的散热非常重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热为56.5kJ/mol,它的聚合热是比较适中。
MMA在BPO作引发剂下发生如下自由基聚合:1.引发剂分解2.链引发3.链增长4.链终止a、偶合终止b、歧化终止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分析五、思考题1. 本体聚合与其他各种聚合方法比较,有什么特点?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
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和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的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在热、光和辐照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2 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工艺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烯类单体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而自由基聚合可以通过本体聚合实现。
本体聚合的特点是产物纯净,尤其可以得到透明制品,所需设备简单。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通过本体聚合方法可以制得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其最突出的性能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其比重小,故制品比同体积无机玻璃制品轻巧得多。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光滑,在一定的弯曲限度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导而不逸出,故外科手术中利用它把光线输送到口腔喉部作照明。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电性能优良,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比重只有0.94g/cm3,而聚合物比重为1.17 g/cm3,故有较大的体积收缩。
三、仪器和试剂主要仪器设备:试管四颈瓶冷凝管恒温水浴搅拌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四、实验步骤1 预聚合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250ml 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ml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1g (占单体量0.2%)的过氧化苯甲酰BPO,开动搅拌并升温至75〜80C,反应20-30 分钟,注意引发剂是否全部分解完全,观察现象,看有无气泡产生。
体系稍有粘稠状时,换冷水浴冷却到40C左右停止搅拌。
将反应物倒入预先洗净烘干的小试管中。
2.聚合反应将试管放入水浴升温至60C,保温1-2h,待试管中基本无气泡产生,且聚合物基本变硬时,升温至100C,保温1h,待其自然冷却到40C以下,除去玻璃管,得到光滑无色透明的有机玻璃棒或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密圭寸试管口,移入40〜50°C烘箱中放置2〜3天。
PMMA的本体聚合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日期: 2018年10月26日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2 了解本体聚合的优缺点熟悉本体聚合的工艺流程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是单体仅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体系仅由单体和少量(或无)引发剂组成,产物纯净,后处理简单,是比较经济的聚合方法;多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初步评价、少量聚合物的制备,动力学研究等。
工业上本体聚合可采用间歇法和连续法,关键问题是聚合热的排除。
聚合初期如不及时散热,轻则造成局部过热,使分子量分布变宽,影响聚合物的强度;重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这一缺点曾一度使本体聚合的发展受到限制,但经反应器搅拌、传热改善和工艺调整后,得到了克服。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选用悬浮法、乳液法甚至溶液法聚合,但间歇本体聚合却是制备板、管、棒和其他型材的主要方法。
在间歇法制备有机玻璃过程中有散热困难、体积收缩、产生气泡诸多问题,可以分为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呈非晶态,强度好,耐光耐候,耐化学腐蚀,透光率92%,俗称有机玻璃,可用作航空玻璃、光导纤维、指示灯罩、标牌、仪器牌等。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水浴锅量筒电子天平圆底烧瓶小烧杯试管温度计烘箱药品:10.6ml甲基丙烯酸甲脂 0.1gBPO四、实验步骤:1、预聚洗净并烘干圆底烧瓶和小烧杯,用电子天平称取0.1gBPO,再用量筒取得的10.6ml 单体 MMA一并加入烧瓶。
在水浴锅中加热圆底烧瓶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保持温度在80~90℃,盖上无孔塞子,当瓶内的预聚物粘度与甘油粘度相近时,立即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2、聚合将试管盖子关上,放入40~50℃的烘箱中聚合一周,直至硬化。
3、灌模取三个干燥洁净的试管,为避免有气泡产生,将预聚物缓慢、呈细流线状倒入试管中,灌至三分之二以防胀裂。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及聚合速率的定性观测实验报告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及聚合速率的定性观测实验报告姓名:吉武良院系:化院20系学号:PB13206270摘要:本实验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本体聚合,在聚合过程中采用二步法避免体积收缩和利于散热。
定性观测了温度、气氛、引发剂用量、阻聚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速率的影响。
关键词:本体聚合自由基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聚合速率一、引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英文Acrylic),又称做压克力或有机玻璃,它的铸板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一般为2.2×104,相对密度为1.19~1.20,折射率为1.482~1.521,吸湿度在0.5%以下,玻璃化温度为105℃。
具有高透明度,低价格,易于机械加工等优点,是平常经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是目前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
[1]有机玻璃板材通常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制取,聚合物能够溶解于单体中,可以得到分子量高和质量纯净的产品。
反应方程式如下:H2C CH3COOCH3*H2C*nCH3COOCH3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mass polymerization )是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引发剂或光、热、辐射作用下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
[2]由于反应体系中只有单体、引发剂和聚合物,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自动加速效应是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受到的影响不大,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变大。
更高的聚合速度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地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
因而,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使获取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在本文中对于MMA的聚合中,由于MMA聚合时热效应明显,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出现“爆聚”使反应失去控制。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_2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板的制备)年级:日期:姓名: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和水。
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PMMA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最优异的。
二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1):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2):熟悉有机玻璃板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2: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单体仅在少量引发剂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或者直接加热,光和辐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本体聚合具有产品纯度高和无需后处理等优点,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型材。
但是,由于体系粘度大,聚合热难以散去,反应控制困难,导致产品发黄,出现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本体聚合进行到一定程度,体系粘度大大增加,大分子链的移动困难,而单体分子的扩散收到的影响不大。
链引发和链增长反应照常进行,而增长链自由基的终止受到限制,结果使得聚合反应的速度增加,聚合物分子变大,出现所谓的自动加速效应。
更高的聚合速率导致更多的热量生成,如果聚合热不能及时散去,会使局部反应雪崩式的加速进行而失去控制,因此,自由基本体聚合中控制聚合速率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是获得无瑕疵型材的关键。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定形聚合物,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因此成为有机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较好的耐冲击强度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和光学仪器制造业的重要材料。
有机玻璃表面光滑,在一定的曲率内光线可在其内部传到而不逸出,因此在光导纤维领域得到应用。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及成型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及成型一、实验目的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
2、熟悉型材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密度小、机械性能好、耐候性好。
在航空、光学仪器、电器工业、日用品等方面又有广泛的用途。
为保证光学性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是按自由基聚合反应历程进行的,其活性中心为自由基。
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当体系中含有链转移剂时,还可发生链转移发应。
本体聚合是不加其他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热、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本体聚合具有合成工序简单,可直接形成制品且产物纯度高的优点。
本体聚合的不足是随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大,聚合热难以散出,同时长链自由基末端被包裹,扩散困难,自由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大而出现自动加速现象,短时间内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引起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均,影响产品性能,更为严重的则引起爆聚。
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般采用三段法聚合,而且反应速率的测定只能在低转化率下完成。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1.主要试剂名称试剂规格用量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精制30g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R 0.02g2、主要仪器100mL三口瓶,冷凝管,试管,恒温水浴,0~100℃温度计,玻璃板(两块),橡皮条。
四、实验步骤预聚体的制备1、取0.02g偶氮二异丁腈、30g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投入到100mL装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毛细管的磨口三口瓶中,搅拌、通冷凝水。
2、水浴加热,升温至75~80℃,反应20min后取样。
注意观察聚合体系的黏度,当体系具有一定黏度(预聚物转化率约7%~10%)时,则停止加热,并将聚合液冷却至50℃左右。
有机玻璃薄棒的成型1、将试管洗净、烘干,把预聚体加入至试管的2/3,把试管放入试管架中,在60~65℃水浴中恒温反应2h。
2、将试管架放入烘箱中,升温至95~100℃保持1h,即得到一根透明光洁的有机玻璃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体系中各组分的作用。
2. 掌握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体聚合是指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及其他分散介质的情况下由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除引发剂外,有时会加入少量必要的链转移剂、颜料、增塑剂、防老剂等),因而所得聚合产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一些对透明性和电性能要求高的产品。
本体聚合的体系组成和反应设备是最简单的,但聚合反应却是最难控制的,这是由于本体聚合不加分散介质,聚合反应到一定阶段后,体系粘度大,易产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反应热也难以导出,因而反应温度难控制,易局部过热,导致反应不均匀,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体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
为克服以上缺点,常采用分阶段聚合法,即工业上常称的预聚合和后聚合。
除产物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大优点是可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物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产品。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试管夹,试管,锥形瓶(50 mL)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20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19 g四、实验步骤1. 预聚合在50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 MMA及单体质量0.1%的BPO,瓶口用胶塞塞上,用试管夹夹住瓶颈在85~90℃的水浴中不断摇动,进行预聚合约0.5 h,注意观察体系的粘度变化,当体系粘度变大,但仍能顺利流动时,结束预聚合。
2. 浇铸灌模将以上制备的预聚液小心地分别灌入预先干燥的两支试管中,浇灌时注意防止锥形瓶外的水珠滴入。
3. 后聚合将灌好预聚液的试管口塞上棉花团,放入45~50℃的水浴中反应约20 h,注意控制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易使产物内部产生气泡。
然后再升温至100~105℃反应2~3 h,使单体转化完全,完成聚合。
4. 取出所得有机玻璃棒,观察其透明性,是否有气泡。
五、思考题1. 进行本体浇铸聚合时,如果预聚阶段单体转化率偏低会产生什么后果?2.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六、注意事项1. 塞锥形瓶的胶塞必须用聚四氟乙烯膜或铝箔包裹,以防止在聚合反应过程中MMA蒸汽将胶塞中的添加物(如防老剂等)溶出,影响聚合反应。
2. 塞子只需轻轻盖上,不要塞紧,以防止温度升高时,塞子爆冲。
七、参考文献1.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编.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 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影响。
3. 掌握苯乙烯聚合的实施方法。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下,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而进行的聚合反应方法。
悬浮聚合的体系组成主要包括难溶于水的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水和分散剂四个基本成分。
聚合反应在单体液滴中进行,从单个的单体液滴来看,其组成及聚合机理与本体聚合相同,因此又常称小珠本体聚合。
若所生成的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得到的产物通常为透明、圆滑的小圆珠;若所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通常得到的是不透明、不规整的小粒子。
悬浮聚合反应的优点是由于有水作为分散介质,因而导热容易,聚合反应易控制,单体小液滴在聚合反应后转变为固体小珠,产物易分离处理,不需要额外的造粒工艺,缺点是聚合物包含的少量分散剂难以除去,可能影响到聚合物的透明性、老化性能等,此外,聚合反应用水的后处理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悬浮聚合控制的关键包括良好的搅拌、合适的分散剂类型及用量,适宜的油水比(单体与水的体积比)。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水浴,电动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0~100℃),三口烧瓶(250 mL),量筒(10 mL、100 mL),抽滤装置试剂:苯乙烯(10 mL),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094 g ,蒸馏水(60 mL),1% 聚乙烯醇水溶液(2 mL)图1 聚合装置图1.搅拌器2.聚四氟乙烯密封塞3.温度计4.温度计套管5.冷凝管6.三口烧瓶四、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见图1)依次加入2 mL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40 mL 蒸馏水,搅拌加热(注意温度不要超过70℃),加入预先已溶解引发剂的苯乙烯10mL , 再用剩余的20 mL 水分两次洗涤盛单体的容器,并倒入三口烧瓶内,加料完毕后升温至70℃,小心调节搅拌速度,观察单体液滴大小,调至合适液滴大小后,保持搅拌速度恒定,将反应温度升至78 ± 2℃,反应约1.5 h 后,用滴管吸取少量珠状物,冷却后观察是否变硬,若变硬,可减慢或停止搅拌,若珠状物全部沉积,可在缓慢搅拌下升温至85℃继续反应1 h ,以使单体反应完全。
停止反应,将产物抽滤,聚合物珠粒用水反复洗涤几次后,置于表面皿中自然风干,观察聚合物珠粒形状,称重,计算产率。
五、数据处理1%100%m w m =⨯ 其中:m 0表示是单体总质量,m 1表示是聚合物质量六、思考题1. 悬浮聚合反应中影响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 在悬浮聚合反应中期易出现珠粒粘结,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避免?七、参考文献1. 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编.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实验三水性聚氨酯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通过对水性聚氨酯聚合,理解逐步聚合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聚氨酯树脂的水性化已逐步取代溶剂型,成为聚氨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性聚氨酯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织物涂层与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纸张表面处理剂和纤维表面处理剂。
通过选用不同得单体聚合以达到改性的目的,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三、仪器与试剂仪器:聚合装置如图1所示:图1 聚合装置图(1.搅拌器 2.四氟密封塞 3. 温度计 4. 温度计套管 5. 冷凝管)试剂:配方如下表所示:表1 各种试剂用量组分试剂规格加料量单体1(g)聚酯二元醇Mn=2000g/mol>99.5% 150单体2(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精制72.50单体3(g) 二羟甲基丙酸(DMPA)精制11.20中和剂(mL)三乙胺(TEA) 分析纯8.4溶剂(mL)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分析纯60+10介质(mL)水无离子水420四、实验步骤1. 将计量的聚酯二元醇(PE220)在100~120℃真空脱水3 h,使其水含量低于0.03%,降温至80~90℃加入计量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适量的催化剂二月桂酸二正丁锡(DBTDL),并且在105~110℃反应约40 min;2. 分析其NOC质量分数与设计值基本相符后,降温至70℃,然后加入计量的二羟甲基丙酸(DMPA),并加入保温在70~80℃反应1.5 h以上。
在保温过程中密切观察预聚体粘度变化,并根据粘度加入适量的丙酮;3. 测NCO质量分数与设计值基本相符后,倾倒出预聚体到分散筒中,降温;4. 降低温度至40℃,加入计量的三乙胺的丙酮溶液充分中和得到预聚体,将预聚体降温至30℃,用分散机高速搅拌下快速加入计量的去离子水(如后扩连,则快速分散均匀后加入计量的异佛尔酮二胺的水溶液扩链,且在50℃保温反应至少20 min)。
减压蒸除丙酮,获得固含量约20-30%的一系列水基聚氨醋分散体。
五、思考题1. 分析该聚合的配方设计依据。
六、参考文献1.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编,高分子实验技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实验四丙烯腈的水溶液聚合—沉淀聚合一、目的要求1. 了解沉淀聚合的特点和操作技术。
2. 掌握Na2SO3-K2S2O8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
二、原理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是聚丙烯腈纤维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它是根据丙烯腈单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20℃7.35%,40℃7.9%,60℃9.10%)而聚合物则不溶于水的特点而进行通常采用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引发剂的分解活化能较低,聚合可以在30~50℃之间甚至还可以在更低温度下进行。
水相聚合的反应热容易控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均一,聚合速度快,聚合体转化率较高等。
其反应式可表示为:nCH2CHCNCH2CHCNn 引发剂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四口烧瓶,温度计,搅拌器等试剂:丙烯腈,过硫酸钾(K2S2O8),亚硫酸钠(Na2SO3),甲醇四、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进氮气管及气密管的250 mL四口瓶中加入94 mL沸腾过的蒸馏水及6 g丙烯腈,以1秒一个气泡的速度通入氮气,五分钟后加入1.04 g过硫酸钾,然后加入0.07 g亚硫酸钠,1~2分钟内就有云雾状聚合物生成,用水浴加热维持45℃,45分钟反应完毕,取出沉淀过滤,用水洗后再用甲醇洗,最后放入40℃真空烘箱中烘干恒重,计算转化率。
五、思考题1. 在水相沉淀聚合中引发剂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2. 试比较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
六、参考文献1. 赵德仁主编,高聚物合成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2. 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实验五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和聚乙烯醇缩醛化的反应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加深对高分子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涉及到烯类单体的自由基溶液聚合,高分子的化学反应,以及聚合物分子链上官能团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不存在乙烯醇单体,因而聚乙烯醇(PV A)不能直接由单体聚合而成,而是由聚乙酸乙烯酯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而成。
在碱催化下的水解(醇解)又可可分为湿法(高碱)和干法(低碱)两种,湿法是指在原料聚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中含有1%-2%的水,碱催化剂也配成水溶液,湿法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但副反应多,生成的乙酸钠多;干法是指聚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不含水,碱也溶于甲醇中,碱的用量少(只有湿法的l/10),干法的优点是克服了湿法的缺点,但反应速度慢。
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应:H2 C HCO COCH3nNaOH , CH3OH干法+ n CH3COOCH3H2CHCOHnH2 C HCO COCH3nNaOH , CH3OH湿法+ n CH3COONaH2CHCOHn聚乙烯醇分子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可进行醚化、酯化及缩醛化等化学反应,特别是缩醛化反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对聚乙烯醇纤维进行缩甲醛、亚苄基化等缩醛化处理后,可得到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的维尼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