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多补少教案

合集下载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意义。

2. 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3. 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移多补少的概念、操作步骤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移多补少的案例素材。

3. 练习题。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平性问题,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移多补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移多补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3. 分析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移多补少解决。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移多补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移多补少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案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材分析:移多补少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于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已较好地掌握。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主要是相差数2;此外还有平均数-小数、大数-平均数);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设计理念:1、应用题教学中组织主题式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数学问题,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从而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模型,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也有利于教师活用好教材,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2、为了突出让学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一重点,开始让学生通过设想8个图书架分两行摆设的不同方法,既渗透极限思想,又解决了问题。

再通过动手操作,最终探究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然后在理解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鼓励不同的思维方法。

通过变式练习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移多补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检验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每生10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规律:1、教师请每个学生各自数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发现同桌两人的颗数不一样。

于是教师趁机问:怎样才能一样多呢?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多的拿走。

少的加几颗。

多的给少的。

2、教师接着问:如果总数不变,应该选哪种方法?就请大家一起来移一移。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移多补少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2)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1)在复杂情境中准确找出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并进行合理的移动。

(2)理解移多补少前后总数不变的道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分配不均匀的图片,比如一堆苹果,有的小朋友多,有的小朋友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一样多。

(二)新授1、直观感知(1)呈现一组数量不同的铅笔,左边有 5 支,右边有 3 支。

(2)提问:怎样才能使两边铅笔的数量一样多?(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

2、操作探究(1)请学生上台操作,将多的一边移一些到少的一边。

(2)引导学生思考:移动了几支铅笔?为什么?(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多出来的部分要平均分才能使两边一样多。

3、总结方法(1)共同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找出多的部分,再把多的部分平均分,将其中一份补给少的,就可以使两边数量一样多。

(2)强调移多补少前后总数不变。

(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数量对比,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列式计算进行移多补少。

(2)例如:左边有 8 朵花,右边有 4 朵花,怎样移能使两边一样多?2、提高练习(1)给出一些包含隐藏条件的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 12 颗糖,小明比小红多 4 颗,怎样分能使两人一样多?”(2)引导学生先找出总数和多出来的数量,再进行移多补少。

3、拓展练习(1)创设生活情境,如“操场上两班同学做游戏,一班有 18 人,二班有 14 人,要使两班人数相等,应该怎样调整?”(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先计算总数和平均人数,再进行移多补少;或者直接找出多出来的人数,进行平均分。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定义及原理。

2. 移多补少的实际应用案例。

3. 移多补少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移多补少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案例及问题。

3. 教学道具或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2. 讲解移多补少的定义及原理,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移多补少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跟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移多补少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移多补少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移多补少方法的掌握程度。

3.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移多补少知识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移多补少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经济分配、资源调配等。

2. 介绍其他解决资源分配问题的方法,如市场调节、政府干预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

3. 组织学生进行移多补少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移多补少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奥数移多补少教案

小学奥数移多补少教案

小学奥数移多补少教案【篇一: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思维训练【篇二: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科书(五.四制)青岛版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二)《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经验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拔河课件)小朋友准备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拔河规则(板书:同样多)比赛怎么还没开始。

(板书:左4人右8人)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1.拔河比赛——动手摆谁有办法让比赛开始?如果老师不想改变人数的多少那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利用学具一起摆一摆。

师领摆,学生用学具操作并移动学具,使两部分同样多。

请学生说操作过程。

(板书:多4移2)师:像刚才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使两部分同样多,在数学中就叫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关于移多补少的的问题。

2.移大象——摆推引画(1)摆一摆师:(出示大象课件)先让学生巩固刚才摆的方法完成。

(板书:摆)学生独立完成摆的过程(优生交流)(2)画一画师引导:如果我们身边没有学具,那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板书:画)请试着把我们刚才摆的过程画下来。

在画图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或一个△等简单图形来表示一只大象,强调上下对齐,先找出多的部分。

(好学生做展示交流)3.移小花——找规律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画的方法,你能用画一画的方法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播放小花课件)同学们可以选用您喜欢的△或○等简单图形代表小花。

请一位学生黑板演示,其他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完成,画完后可以与你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想法。

请板书的学生说想法(板书:多6移3)师总结:多4移2,多6移3,多2移1。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感受并找出规律(移的都是多出来的一半)师:移多补少也就是把多出来部分的一半移给少的部分,使两部分的一样多。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移多补少》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移多补少”的过程。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实质,即通过移动元素,使得两个集合的元素数量相等。

2. 能够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图片、教具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数学书、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集合的图片,一个集合有5个苹果,另一个集合有3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吗?哪个集合的苹果多,哪个集合的苹果少?”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移动苹果,使得两个集合的苹果数量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新的例子,一个集合有6个糖果,另一个集合有4个糖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移多补少”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总结:“通过移动糖果,我们可以把一个集合的糖果移动到另一个集合,使得两个集合的糖果数量一样。

这就是‘移多补少’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并完成。

2. 学生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移多补少教案.doc

一年级移多补少教案.doc

一年级移多补少教案篇一: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一移少补多说课材料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一-移多补少说课材料一、说教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话就一样多”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悅。

教学重点为: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

选取学生熟悉的手工制作素材,直观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二是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本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画直观图的这一有效工具来解决问题,并且呈现画图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是归纳总结方法。

通过组织交流,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总结,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第四为总结,最后为课后互动。

将自己的所学展示给家长看,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不足之处: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牵制到了求平均数,所以教师对于新课的学习占用的时间较多,用于练习的时间太少。

篇二: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思维训练篇三:《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篇四:一年级移多补少移多补少【专题导引】如果有两组数量不同的物体,怎样才能使它们同样多呢?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哪组多,多几个,然后把多的一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补给少的那一组,这样两组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这样做就是移多补少。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移多补少”问题的探究与应用二、学习目标1、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和分析,掌握其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移多补少”使两份数量同样多的方法。

(2)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移多补少”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关系,能准确判断移动的数量。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分糖果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两堆糖果,一堆有 5 颗,一堆有 9 颗。

怎样才能让两堆糖果一样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

(二)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小棒分别表示两堆糖果,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让两堆小棒同样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互相讨论一下。

3、汇报展示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方法一:从多的一堆中拿出 2 颗放到少的一堆,这样两堆就都是 7 颗了。

方法二:先算出两堆糖果相差 4 颗,把这 4 颗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 颗,从多的一堆拿出 2 颗放到少的一堆。

4、归纳总结通过大家的操作和讨论,我们发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先算出两堆数量相差多少,再把相差的数量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从多的一堆移到少的一堆,这样两堆就同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1、小明有 12 个苹果,小红有 8 个苹果,小明给小红几个苹果,他们俩的苹果就一样多?先算出小明比小红多 4 个苹果,4 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2 个,所以小明给小红 2 个苹果,他们俩的苹果就一样多。

2、书架上第一层有 18 本书,第二层有 12 本书,从第一层拿几本放到第二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先算出第一层比第二层多 6 本书,6 本书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3 本,所以从第一层拿 3 本书放到第二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

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移多补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用书。

3. 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学生发现有些物品的数量是相同的,有些则是不同的。

2. 提问:如果我们要让物品的数量相同,应该怎么办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移多补少。

二、探究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品的数量,如5个苹果和3个橘子。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苹果的数量比橘子多,需要将一些苹果移动到橘子这边,使两边的数量相同。

2. 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苹果和橘子进行移多补少,使两边的数量相同。

3. 引导学生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将数量多的一边移动一些到数量少的一边,直到两边的数量相同。

4.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8个铅笔,小红有6个铅笔,怎样让他们的铅笔数量相同?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 小华有10个糖果,小刚有7个糖果,怎样让他们的糖果数量相同?- 小丽有12个贴纸,小强有15个贴纸,怎样让他们的贴纸数量相同?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1. 出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如:- 小明有10个铅笔,小红有6个铅笔,小华有8个铅笔,怎样让他们的铅笔数量相同?- 小丽有12个贴纸,小强有15个贴纸,小华有9个贴纸,怎样让他们的贴纸数量相同?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强调移多补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移多补少二、学习目标1、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知道通过移动数量较多的一部分,补给数量较少的一部分,使两者数量相等。

2、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操作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入主题。

比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分糖果,小明有 8 颗,小红有 4 颗,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呢?(二)探究新知1、直观感知(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小明和小红的糖果数量,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感受到两人糖果数量的差异。

(2)提问:怎样才能使他们的糖果一样多呢?引导学生思考。

2、操作探究(1)让学生用学具(小棒、圆片等)分别代表小明和小红的糖果,动手摆一摆,尝试找出使两人糖果数量相等的方法。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摆法和想法。

3、归纳总结(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就是把多的那部分分成两份,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移多补少”问题,如:甲有 6 个苹果,乙有 2 个苹果,甲给乙几个苹果,两人就一样多?(2)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提高练习(1)创设稍微复杂的情境,如:篮子里有一些桃子,第一组小朋友拿了 10 个,第二组小朋友拿了 6 个,要使两组小朋友拿的桃子一样多,第一组小朋友要给第二组小朋友几个?(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数量关系,再进行计算。

3、拓展练习(1)出示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移多补少”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 18 本书,小红给小明 3 本书后,两人的书就一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几本书?(2)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先求出现在两人各有几本书,再倒推原来的数量。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教学重点
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化辅导
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趣
1、卡片游戏
投影出示
你觉得小猴子这样分好吗?
怎样分才公平?
板书:同样多
有什么方法使他们同样多呢?
让学生独立操作,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通过移一移,想一想建构:相差数÷2=移动数,这一数学模型
用学到的新知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运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通过2道基本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一数学模型的运用。
通过本组习题的练习,使得B层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运用。使得A层学生能熟练灵活的运用新知。
二、建构新知(闯关)
1、其实他们两个玩卡片水平是小鸭高一些。你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
2、小猪多一些小鸭少一些,把10个卡片拿来分一分。大家用学具代替来分一分。
把你认为的分法写上去。有几种分法都写上去。
3、交流(板书)
4、算出他们的相差数
板书
5、移动几张他们就一样多了,用卡片操作一下。
交流(板书)
6、你能看出“相差数和移动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课题
移多补少解决问题
课次
教学
目标
保底目标
1、理解、掌握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和主自探究能力。

第6讲:移多补少(教案)

第6讲:移多补少(教案)

第6讲:移多补少(教案)引入也就是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

一:精讲精练【例题1】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

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思路导航】我们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小明:○○○○○○○○○○○○○小红:○○○○○○○○○○○○○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的贝壳比小红多4个,把多的4个平均分成两份,4÷2=2(个),每份2个,即小明给小红2个,两人贝壳数就同样多。

列式如下:16-12=4(个)4÷2=2(个)练习1⒈小红有10枝铅笔,小明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枝铅笔,两人的铅笔枝数就会同样多?⒉二(1)班第一队有28人,第二队有36人,怎样调整,两队人数同样多?【例题2】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已知两人画片的移动数是3——“飞飞给文文3张”,要求两人画片的相差数,即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因为“相差数”是“移动数”的2倍,所以3×2=6(张),这就是两人相差的张数。

列式如下:3×2=6(张)答:原来飞飞比文文多6张。

练习21.小华给小强2枝铅笔,两人铅笔枝数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枝铅笔?2.二(1)班有60名小朋友排两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几人?【例题3】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思路导航】哥哥给弟弟4张,两人邮票张数同样多,说明哥哥原来比弟弟多4×2=8(张)22-8=14(张)答:弟弟原有14张邮票。

练习31.小红有10张画片,她给小明2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2.小英做了15朵纸花,她给小兰3朵后,两人纸花的朵数一样,小兰原来做了多少朵?【例题4】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为6厘米、9厘米、5厘米、8厘米。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个男女同学比赛,看谁表现的好,好不好?二、说一说,体会移多补少1、现在,男女同学都做的很好。

我奖给女同学3朵红花,奖给男同学1朵红花。

看女同学笑得像花一样,男同学不高兴了,没关系的。

同学们想一想,从女同学中移动几朵男女同学就一样多了?(同桌先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2、课件演示从3朵花中移动一朵到一朵花的过程。

板书课题:移多补少三、摆一摆,再体会移多补少现在老师奖给女同学6朵红花,奖给男同学2朵红花。

你有什么想法?怎么移动才能做到男女同学的红花一样多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学具,同桌摆一摆)四、画一画,解决移多补少1、老师奖给女同学9朵红花,奖给男同学3朵小花。

你有什么想法?(拿出准备好的纸,画一画)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的方法。

(一一对应,把多出6朵分成相同的两部分3朵、3朵。

划去一个,在下面画一个,直到上下一样多为止,数一数划去了几个。

)2、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

(1)、找出多的比少的多几朵。

板书:找多(2)、把多出的部分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板书:分同(3)、把一部分补到少的里面去,就一样多了。

板书:补少五、算一算。

提升移多补少1、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

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14-10=4(朵)4能分成2和2.2、抢答,你知道吗?多2移1、多4移2、多6移3、多8移4、多10移5 ……反过来:移1多2、移2多4、移3多6、移4移8、移5多10 ……3、熊妈妈摘了14个玉米,熊宝宝摘了4个玉米,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玉米就一样多了?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移多补少的含义2.移多补少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移多补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2.学习移多补少的含义师: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有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生: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

师:那如果现在有7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生:2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放3个,另一个盘子里放4个。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生:当苹果的数量不是2的倍数时,一个盘子里放的数量会比另一个盘子里放的数量多一个或少一个。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的含义。

3.学习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有5个糖果,小华有7个糖果,他们想平均分配糖果,应该怎么分呢?生1:他们可以先从多的那一边拿走一个糖果,变成4个和6个,然后再从多的那一边拿走一个糖果,变成3个和5个,就平均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这个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圆圈,分别表示小明和小华的糖果,然后用箭头表示拿走糖果的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我们还可以先算出他们糖果的总数,然后除以2,得到每个人应该有的糖果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对,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5+7)÷2=6)师:同学们,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了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

我们要找到多出来的部分和缺少的部分,然后通过拿走或补充的方式,使两部分数量相等。

4.练习巩固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呈现的是“剪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这个问题,学习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经历用移多补少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经历摆一摆到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中,感受“移多补少”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表示移多补少的结果【教学难点】总结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教具准备】题纸、课件,学具,学具操作版【教学过程】一、微课汇报学生交流学习反馈单,在介绍摆一摆的画一画的过程中,明确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分出的两部分:相同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微课后,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反馈单,课上集体交流,思维碰撞,在生生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本节课两个重点。

二、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出示信息窗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谈话: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借助经验,探索方法1.独立思考,初步解决(借助学具摆一摆)谈话: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解决?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谈话:摆好了的同学和你的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说一说摆一摆的具体方法。

预设:先摆了14个,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了10个,然后再从多的这里拿出2个给黄的,他们就一样多了。

《移多补少》(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移多补少》课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运用。

2. 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2.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品的数量多,有些物品的数量少。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两个容器,一个容器里有5个球,另一个容器里有3个球。

2. 提问:如何使两个容器里的球的数量一样多?3. 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移多补少”的方法。

4. 教师示范“移多补少”的过程,并让学生跟读。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移多补少”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移多补少”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2. 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展示他们找到的实例,并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份关于《移多补少》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新课导入”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出示两个容器,一个容器里有5个球,另一个容器里有3个球,然后提问如何使两个容器里的球的数量一样多。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教案标题:移多补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移多补少”现象的原因和影响;2. 掌握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现象的定义和背景;2. “移多补少”现象的原因和影响;3. 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学生合作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移多补少”现象,了解学生对此的认识和看法;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认为‘移多补少’现象对学生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知识讲解:3. 介绍“移多补少”现象的定义和背景,向学生解释其原因和影响;4. 分析“移多补少”现象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实践活动:5.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移多补少”现象相关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6. 学生团队合作,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步骤;7.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互动讨论。

总结评价:8. 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9.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和评估;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其他领域。

教学资源:1. 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移多补少”现象;2. 学生小组需要准备展示解决方案的PPT、海报或其他形式的展示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解决方案的质量和创新性;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尝试运用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或项目,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学生对“移多补少”现象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一年级数学上册《移多补少的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移多补少的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信息技术,如教育软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一天,小兔子们在森林里玩耍,他们找到了一堆美味的胡萝卜。但是,胡萝卜的数量不够,每个小兔子都想吃到一个。小兔子们很聪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移多补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兔子们是怎么做的吗?”通过这个故事,我引发了学生对“移多补少”问题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平均分配:将所有物品平均分配,使每个人或每个部分都得到相同的数量;
3.转换思维: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4.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移多补少”问题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解释“移多补少”的概念,并通过教具演示、板书示例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多与少的差距,并通过移动、增减等操作实现平衡。
此外,我还会介绍一些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如:
1.直接移动:将多余的物品直接移动到缺少的部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需要依赖具体的情境和操作。在《移多补少的问题》这一章节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比较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

《移多补少》 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 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移多补少”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在分糖果,小明有 8 颗糖果,小红有 4颗糖果。

2、提问:他们的糖果数量不一样多,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糖果数量一样多呢?(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小棒或圆片分别代表小明和小红的糖果,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交流(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小明给小红 2 颗糖果,他们就一样多了。

方法二:把小明比小红多的 4 颗糖果平均分,小明给小红 2 颗糖果,他们就一样多了。

3、归纳总结(1)像这样把多的部分拿出来补给少的部分,使两者变得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2)在“移多补少”时,要先找出多的部分,再把多的部分平均分,将其中的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可以使两者一样多。

(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小丽有 12 朵花,小美有 8 朵花,小丽给小美几朵花,她们的花就一样多?(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指名回答,教师讲评。

2、书后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移多补少”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1、生活中还有哪些“移多补少”的例子?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什么?(六)作业布置1、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今天学到的“移多补少”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多补少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帮助他人移多补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1. 讨论“移多补少”的概念:解释“移多补少”的含义,即在团队
合作中,大家互相帮助、协作,移动资源和能力,使得团队整体更加有效和成功。

2. 分组合作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团队
领导者”。

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一项任务,例如搬运一堆沙
袋或完成一个拼图。

但是,故意给某些小组多一些资源(如多一些人员、较多的时间或者提供一些额外的工具),而某些小组只有很少的资源。

鼓励学生通过分享、交流和合作来平衡资源和完成任务。

3. 分享经验:在游戏结束后,让每个小组的团队领导者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经验和策略。

让其他小组成员补充他们的观察和感受,并讨论哪种合作方式最有效。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短剧的情节。

情节中存在一个资源不均的问题,需要团队成员合作移动和补充资源,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分配角色,并进行表演。

5. 总结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 在游戏和角
色扮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b) 移多补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c) 移多补少如何促进团队合作和成功?
6. 行动计划: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讨论的结果,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技巧。

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发现和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和原则。

2.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通过分享、交流和互相帮助来完成任务。

3. 讨论和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移多补少”的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的讨论质量和参与度。

3. 学生制定的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可行性。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移多补少”的原则,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成果。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以帮助他人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

3. 学生可以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他们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并邀请他们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