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总复习课堂笔记——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先秦

*阶段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导与练》第一轮P2)

考点一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

知识点: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因此对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就行,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一、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1.建立其意义:禹建夏朝(阳城),启继承禹王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2.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武装、官职、监狱、刑法

3.暴政而亡:夏桀暴虐,商汤灭夏 P4

二、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1.盘庚迁都:商朝中期,盘庚迁都到殷,从此稳定,商朝又称殷朝

2.神权统治:人祭和人殉(P5)

3.武王伐纣:(1)重要战役: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

(2)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奴隶主暴君的战争

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

1.井田制(性质、义务)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政权,维护统一;

(2)内容: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

②诸候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3)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4)瓦解:西周后期随着王室的衰微,出现了诸候争霸的局面,分封制瓦解

3.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前841年)P5;(2)幽王

亡国,犬戎灭周(前771年)P5

考点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前770-前221年)

知识点: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前475-前221年)

一、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

(一) 春秋争霸(原因、目的、主要事件、影响):

1.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候国

2.齐桓公争霸(公元前7世纪前中期):(1)基础:通过管仲改革,成为东方强国;(2)过程:用“尊王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主;(3)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王室承认其中原霸主地位.

3.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楚王问鼎)

4.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卧薪尝胆)

5.影响:(1)消极:春秋无义战;(2)积极:有利于区域统一,加速分封制的崩溃,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

1.三家分晋:韩、赵、魏P13

2.田氏代齐P13

3.战国七雄:图P13

4.兼并战争不断:⑴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P13;

⑵秦赵:长平之战P13

二、民族融合(P14)

1.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

2.主要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3.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改革(P14-18)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此时的改革和变法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一)农业:

1.铁器使用:西周末已使用铁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家具逐渐普遍使用

意义: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是我国农技史上的动力革命

3、水利:(1)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2)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

(二)手工业:重点掌握《考工记》

(三)商业和城市:掌握商业的特点、主要城市及其地理位置

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要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并进而分析其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

2.表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给国君,并采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种田的人转变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

3.结果:战国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大都被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此知识点是重点掌握的内容,重点掌握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1.春秋时期的变法:

(1)特点:用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确定下来

(2)事件: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目的、后果)

2.战国时期的变法(背景、目的、性质、事件、意义):

(1)原因: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政治势力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代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3)结果:在变法运动中,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候国确立起来.

3.商鞅变法(P17-18):

(1)开始: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2)主要内容:P17

(3)作用和影响: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秦国逐步强盛,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措施在秦国延续下去,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消极影响。

考点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19-23)

知识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天文和物理、扁鹊

1.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 (《导与练》第一轮P4)

> 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 社会因素:大变革时期,社会各阶层对社会转型的看法、主张各不相同。

> 教育因素:教育的兴起

> 人才因素: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重视人才

2.百家争鸣P19-21: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3.文学、艺术、天文、物理、医学、(列表归纳)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导与练》第一轮P6)

⊙经济:废井田,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和军事:争霸→兼并⊙政治制度:分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社会结构:世袭→流动⊙文化思想:贵族→民间⊙民族关系:融合

第二章秦汉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年)

*阶段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导与练第一轮P15)

* 政治:秦汉时期是封建大一统时期,开创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 民族关系:边疆得到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 文化:思想统一,文化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居世界前列.

考点一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末农民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