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的免疫原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免疫学基础

临床免疫学基础

免疫试剂常用术语
9、开瓶有效期
概念:某试剂在开瓶后,能用于正常检测的时间段。
例:某试剂开瓶后在30天内都能正常使用,那该试剂开 瓶有效期为30天。
校准常用术语
1、校准品
概念:通过参考方法或者参考物质而获得具体浓度值的物质。
用途: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正。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 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国际单位


一级参考物质
构 二级参考物质



工厂主校准品

试剂盒内校准




常规样本

验 科
结果
一级参考方法 二级参考方法
工厂选定的 检测方法 工厂标准检测法
医院常规检测法
不确定度
质控常用术语
1、靶值
概念:移除无关值后,参与的全部试剂反应的平均值。
2、标准差
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 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下边的动画有点长哦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抗原
抗体
Y
免疫分析是根据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反应核心: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等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其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原性) 和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反应的能力(抗原性)。常 见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粉尘、花 粉等。

免疫原性名词解释

免疫原性名词解释

免疫原性名词解释免疫原性是指一种物质(免疫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能力。

免疫原性是免疫系统识别外来物质并作出相应应答的基础。

免疫原是指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由多个化学基团组成的大分子。

免疫原可以分为两类:自身免疫原和异种免疫原。

自身免疫原是指机体内部产生的物质,如肿瘤抗原、试剂抗原等。

异种免疫原是指来自其他物种的物质,如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细胞表面分子等。

免疫原可以进一步分为完整免疫原和不完整免疫原。

完整免疫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原,如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表面蛋白质。

不完整免疫原是指需要通过结合其他分子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原,如抗原肽和抗原多糖。

免疫原性是免疫系统识别免疫原的能力,通常通过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和抗原递呈细胞来实现。

抗原呈递是指将免疫原分解为小片段,并通过与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其展示给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表面有与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受体结合的分子,如MHC分子。

当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时,免疫反应就会被激活,这将导致免疫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抗体产生等一系列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是免疫系统识别免疫原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免疫原性。

许多化学物质和低分子量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因为它们无法激活适应性免疫系统。

此外,有些物质具有过敏原性,即能够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原是指能够激发机体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发生的物质。

过敏原通常是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并引发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总之,免疫原性是指一种物质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免疫原通过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原性在理解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种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分析的分析研究

三种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分析的分析研究
to increase 2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P<O.01)and significantly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decreased 4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P<O.01).Compared
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三种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摘要
目的:以大鼠为模型,对市场上常见的三种Hib结合疫苗的免疫原 性进行研究,比较三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了解几种疫苗之间免疫原 性是否具有差别,为儿童选择接种Hib疫苗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将Hib疫 苗纳入计划免疫提供一定的基础。
方法:选择SPF级5天龄的SD大鼠共128只,清洁级动物间母乳 喂养,21天龄左右离乳。将5d龄乳鼠随机分组,共四组。包括实验组 3组(贺新立适组、安尔宝组、云南玉溪组),35只/组,对照组(生理 盐水组)1组,23只/组。在5d,19d,26d龄时给予相应疫苗(生理盐 水)209l皮下免疫注射。获得初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l周,2周,4 周的血清。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Hib IgG抗体。比较每组注射 疫苗前后的抗体水平,比较各组间的抗体水平。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 groups: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before immunization(p>O.o 1).1 week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O.0 1),HIBERIX group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and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CT-HIB group(p> O.01),but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e Yunnan group(P<O.01),ACT-HIB group and Yunnan group were similar(p<O.01).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the last immunization,HIBERIX group still had the highest antibody concentrmion in the groups(p<O.0 1),ACT-HIB group and Yunnan were stil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O.01).

7.免疫分析1

7.免疫分析1
19
20
免疫应答的动力学
当抗原引入动物的有关组织时最初引起淋巴细胞的分化,
特别是在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淋巴细胞。然后,一种称之为浆
细胞的抗体生成细胞便会增加。在注射入抗原和在血清中发
现抗体之间存在一个潜伏期,之后抗体的浓度增加到最大,
而后开始降低。如果抗原对动物是全新的,动物则表现出慢
的响应(初次应答).但若动物以前遇到过这种抗原,则会出
16
五种免疫球蛋白的比较
17
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从特定的抗原免疫动物中提取的含有抗体的 血清称之为抗血清。在许多分析应用中并不需要把抗体从 血清中分离出来。这种抗血清会因不同动物,甚至是同种 动物的不同的个体由于遗传性的差异,而导致所得抗体并 非均一物质,特别是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几乎每批产品 都不相同,通常称这类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除了上述考虑之外,任何一种分离方法都应简单、快速、 耗费低、易于自动化,并且适用于较多的分析对象。
32
8.2.2 分离方法的分类
免疫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33
二抗
抗动物种的二抗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 始使用的, 二抗是专门针对-球蛋白的一种抗体, 也称为抗抗体。二抗的使用,使免疫分析得到了巨 大的进步。
12
(3)抗原的免疫原性还与免疫原的分子表层基团有关, 对蛋白质抗原。它还与氨基酸的组成相关。例如, 多聚赖氨酸无免疫原性,在其外层接上一层丙氨酸 或甘氨酸,它仍无免疫原性,但若外层接的是酪氨 酸,则它会表现出免疫原性.由此可见,带芳香环 氨基酸,或者说结构较为复杂的氨基酸对免疫原性 有重要的贡献。
择哪一种方法与抗体的用途、对抗体纯度的要求、 及抗体的种类和来源有关,如抗体可以来源于血清, 培养上清液或腹水。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暨大普通生物学-11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9. 单克隆抗体是实验室和临床中的强有 力的工具
单 克 隆 抗 体 技 术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 系统疾病
1. 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可分4种类型,常见的为速发型: 打喷嚏,哮喘,风疹等。 过敏源:花粉,地毯灰尘,食物中某些 蛋白质,蜜蜂刺蛰。
组胺的释放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依赖胰岛素的糖 尿病综合症 硬化病 肌无力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
这个名 叫David的 男孩已近 10岁了, 他生下来 就在隔离 室中长大。
(2)艾滋病(AIDS)
AIDS —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补体的特点: ► 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清) ► 一系列的蛋白质分子: C1 ~ C9; B因子(酶原分子); D因子(酶原分子) ► 不是抗体(不含Ig) ► 正常情况下无活性
补体反应
补体可通过2条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和 旁路活化途径,最后形成破膜复合体 ( C5b - C6,7,8,9 )。
补体(无活性) 与细胞性(细菌)抗原或抗体结合
补体激活
补体互相结合(极复杂的过程,级联反应)
破膜复合体
► 破膜复合体可使靶细胞溶解
(3)干扰素(interferon, IFN) 为机体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
一组蛋白质。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 而得名。可分为 α、β、γ3种类型。


什么是受体? 识别和结合 转导信号 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抗原受体: ► 淋巴细胞表面均有 ► 能与抗原决定簇互补、结合(特异性 ) ► 种类很多(数以百万计)

免疫

免疫

免疫(immunity)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独立学科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指机体对外来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免疫缺陷病。

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系统通过调节网络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异常→肿瘤发生或持续病毒感染。

抗原(antigen) 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可与应答产生的抗体和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 PG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AD)又称表位(epitope), 是抗原分子中的特殊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是抗原与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抗原为超抗原。

免疫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简称佐剂。

常用弗氏佐剂。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生物技术药物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

生物技术药物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

额外的免疫毒性试验方法
• 免疫功能检测
hypersensitivity 目前预测IV型变态反应
autoimmunity host resistance
Buehler试验、豚鼠最大化试验 (GPMT)、小鼠耳肿胀试验、小鼠局部 淋巴结试验(LLNA)
PLNA(报告抗原TNP-Ficoll、TNPOvalbumin)
%
免疫细胞表型检测
—CD4/CD8比例
CD4/CD8
1.8 1.6 1.4 1.2
1 0.8
比 0.6 例
0.4 0.2
0
对照组
低剂量
中剂量
高剂量
图 猕猴iv 4周 LHRHA-PE38后外周血CD4/CD8比例
免疫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 统计学意义与生物学意义(尤其单一指标) • 变化程度 • 与剂量/暴露关系 • 与拟用临床剂量的关系 • 疗程关系 • 涉及动物种属数量和受影响的终点 • 可能继发于其他因素 (e.g., stress,) • 可能的细胞靶点和(或)作用机制 • 引起这些变化的剂量与产生其他毒性的剂量关系 • 可逆性
• 放射免疫沉淀法(RIP) 液相法,中等或高通量水平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液相法,不需结合物(酶标记抗体),能检测到 不同亲和力的抗体和各亚型抗体
• 电化学发光法 液相法,可检测各种抗体亚型
抗体检测方法考察
• 方法学考察
—灵敏度:500-1000ng/ml,低滴度抗体检出 —受试物干扰:如有文献报道,如血清中受试物 浓度大于0.15µg/ml,则难以检测到抗受试物抗体。 一般从1:10开始稀释或对样品进行处理。长效? —精确度:利用阳性对照品重复测量 —阴性对照血清一般需从15只动物或50人中抽取

免疫原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原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原名词解释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


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

中文名免疫学外文名 immunology学科性质理工科原意免除税收、免于疫患释义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代码18022。

免疫学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免疫学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应用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

由于免疫的特异性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其中典型的两种。

本文将对这两种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系统,是一个专一性的免疫机制,针对一种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

而对变异或其他抗原毫无作用。

1、抗原1.1抗原的定义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1.2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1.3抗原的性质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表面的基团,它直接决定免疫学反映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体2.1抗体的定义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2抗体的结构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

1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表现免疫防御:生理: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病理: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2补体三条激活的途径比较:经典激活途径3:激活物:抗原-抗体(IgG1~3和IgM)复合物参与的补体成分:C1,C4,C2,C3 ,C5~C9 所需离子:钙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C19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MBL途径2: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甘露糖,岩藻糖,N氨基半乳糖参与的补体成分:MBL.MASP1,2,C4,C2,C3,C5~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4b2b C5转化酶:C 4b2b3b 起始分子:MASP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G-菌,脂多糖,葡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IgA参与的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C9 所需离子:镁离子C3转化酶:C 3bBbP C5转化酶:C 3bBb3b 起始分子:C3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初期发挥作用3抗原的种类: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胸腺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抗原产生的主要抗体:IgG 可引起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产生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多糖类物质含多个重复排列的B细胞表位IgM 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产生免疫记忆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和功能IgG1.血清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小,半衰期23天。

2.出生3个月开始合成,3-5岁达成人水平。

3.可活化补体,介导调理吞噬和ADCC作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区分“自己”与“非己”物质,从而达到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与免疫调节的一种生理功能。

2、抗原(Ag):能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3、异物性:T、B淋巴细胞在胚胎期、在成熟前未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未被阴性选择过的物质)。

4、易接近性: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结合的难易程度。

决定免疫原性的强弱。

5、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特性。

6、抗原性(反应原性):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物质基础):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又称为表位。

8、抗体(Ab):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Ab都是Ig,Ig不一定都是Ab)10、超抗原(SAg):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菌体某些成分、逆转录病毒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等构成的不同于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这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或B细胞。

11、补体(complement,C):是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1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和放大系统。

13、细胞因子(CK):是一大类由细胞分泌的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

14、白细胞分化抗原(LDA):是指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膜表面分子。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07040133

免疫学导论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免疫(Immunity):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固有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获得性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的抵抗性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中枢免疫器官 : 骨髓, 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皮肤相关的淋巴组织(SALT)、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MALT)免疫系统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抗感染(immunologic defense)2.免疫稳定消除炎症或衰老细胞(immunologic homeostasis)3.免疫监视控制癌变细胞(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第二章抗原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2.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原(immunogen):免疫原性完全抗原(complete Ag):两种特性半抗原(hapten):免疫反应性耐受原(tolerogen):免疫耐受变应原(allergen):Ⅰ型超敏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AD: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

AD的数目、性质和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以AD与相应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位于表面的、易被淋巴细胞识别的、可启动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为于分子内部的,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决定簇顺序决定簇(线性决定簇):1.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形成2.多在抗原分子内3.主要由T识别,B也可识别构象决定簇:1.序列上不相连,由天然构象形成2.位于分子内部3.由B识别抗原的结合价: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AD的数目共同抗原: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

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

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

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在医药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对于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一、免疫原性的研究免疫原性是指外来物(如细菌、病毒等)或者自身分子(如癌细胞等)被免疫系统所识别并触发免疫反应的能力。

研究免疫原性,旨在寻找潜在的疫苗候选者和抗肿瘤药物。

一般来说,免疫原性需满足以下条件:1. 具有足够的分子量。

大分子才能被免疫系统所识别。

2. 含有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表位(epitope)。

这些表位通常是氨基酸序列上短且高度免疫原性的区域。

3. 稳定性较高,且难以被降解。

稳定性较高的分子能够在体内较长时间保持完整,从而更容易触发免疫反应。

4. 与MHC类分子亲和力较高。

MHC类分子是细胞表面上的基因座,能够展示抗原表位以便被T细胞识别。

在具体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随机肽文库筛选、重组蛋白制备、细胞毒性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筛选出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物质,并开展相关的疫苗或药物研发工作。

二、抗原特征的研究抗原特征指的是分子结构上与特定的抗体分子(Immunoglobulin)相互作用而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质。

研究抗原特征,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免疫反应的本质,还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力依据。

相关的研究方法包括X光晶体学、核磁共振、生物物理化学等。

例如,利用X光晶体学技术,科学家们得以揭示出一系列特定的抗原结构,如疟原虫的Ligand-Receptor配对、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等。

这些抗原结构的揭示,为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对于不同分子结构的响应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同时,基于抗原特征的研究,还可以开发出高效的抗体药物。

例如,目前已经有许多“人工抗体”被开发出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这些人工抗体可以根据具体疾病的抗原特征进行设计,从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

总之,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征的研究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immunogenicity名词解释

immunogenicity名词解释

immunogenicity名词解释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物质或疫苗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

当人体接触到外来物质(例如细菌、病毒、蛋白质)或接受疫苗注射时,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物质,并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以抵御潜在的威胁。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这些物质上的抗原(antigen)来触发免疫应答。

抗原通常是一种分子,可以是细菌或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多糖体或其他化合物。

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从而激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当免疫系统暴露于免疫原性物质时,它会产生特定的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抗体是一类由B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可以结合到抗原上并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则涉及到T细胞的活化,它们可以直接杀伤感染的细胞或激活其他免疫细胞以增强免疫反应。

免疫原性的程度可以因物质的特性而异。

有些物质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以迅速诱导免疫应答;而另一些物质则可能较弱,需要多次接触才能引起足够的免疫反应。

免疫原性的评估对于疫苗和药物研发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确定某个新药物或疫苗在人体中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以保护人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这些评估通常涉及临床试验,通过监测被试者的免疫反应来评估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物质或疫苗引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对于保护人体免受疾病威胁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物质的免疫原性,科学家能够更好地开发和改进疫苗和药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体内药物分析:免疫分析法

体内药物分析:免疫分析法

④琥珀酸酐法 该法是利用琥珀酸酐在无水吡 啶中与半抗原分子中的羟基反应,首先生成带 有羧基的半抗原琥珀酸衍生物,然后再与蛋白 质的氨基结合,形成肽键。
⑤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甲酸法 该法是利用重氮 化的对氨基苯甲酸(重氮化合物)先与带酚羟 基的半抗原反应,生成带有羧基的半抗原,然 后再与蛋白质结合
3. 人工抗原的鉴定
三种试剂的作用分别是: 1. 抗体是作为标记药物和非标记药物竞争结合 的蛋白; 2. 标记药物提供可检测的信号(响应值); 3. 非标记药物在标准曲线制备时是药物标准品, 在样品中则为被测药物。它用于建立被测药物 量(浓度)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样品 中药物浓度计算的依据。
Ag Ab K1 Ag Ab
从图中可见,抗血清A的滴度及它和标记抗 原的亲和力较小,质量最差;B的滴度虽高, 但亲和力不够高;C质量最佳,选其结合率 50%稀释度,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最适宜。
(2)活度(Avidity)
活度是指抗体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 (Affinity)。它可反映出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牢 固程度。活度高,表明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的 速度快而解离小。抗体活度高低与免疫分析方 法的灵敏度密切相关,它主要表现在剂量反应 曲线的斜率上,斜率越陡,表明活度越高,测 定效果越好。
4. 标准抗原(Standard antigen)
标准抗原是指在免疫测定中用来 制作标准曲线或制备标记抗原用的药 物标准品。标准抗原是免疫分析法的 定量依据。
(二)特异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1. 特异抗体(Specific Antibody)
特异抗体是指抗原(免疫原)作用于机体 产生免疫反应,在血清中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 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一般只能与相应的抗原起专一的反应。在 免疫球蛋白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最高 (约占70%),是免疫分析中最常用的抗体。

免疫学方法的分类

免疫学方法的分类

免疫学方法的分类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与疾病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在免疫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分类:一、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是免疫学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特点,可以分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等。

二、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指一种物质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抗原,而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过程。

三、抗原表位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够与抗体结合的特定氨基酸序列或结构,是免疫应答和免疫识别的基本单位。

抗原表位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

四、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类型细胞分泌的调节性蛋白质,能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过程。

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的自稳和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

五、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组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补体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损伤的细胞,以及参与对病原体的防御和免疫调节。

六、抗体分子结构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抗体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其中可变区决定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特异性。

七、抗原提呈途径抗原提呈途径是指抗原被加工并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PC)通过吞噬、摄取或内吞等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抗原信息以MHC-抗原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淋巴细胞,以触发适应性免疫应答。

根据APC摄取和加工抗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吞噬性抗原提呈途径和胞质体液抗原提呈途径。

八、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过程,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和杀伤作用,体液免疫应答是指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清除作用。

免疫ag的名词解释

免疫ag的名词解释

免疫ag的名词解释免疫(ag),即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引起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

免疫Ag是构成人类免疫应答基础的重要元素,对于维护机体免疫平衡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至关重要。

一、免疫Ag的特性免疫Ag具备以下特性,进一步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免疫过程的机制。

1. 免疫原性:免疫Ag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它们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是由其特定性决定的,即机体对不同抗原有不同的免疫应答。

2. 免疫原决定簇:免疫Ag通常是由多个抗原表位组成的,称为免疫原决定簇(epitope)。

这些决定簇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应对免疫Ag的基础。

3. 免疫原的多样性:免疫Ag的种类非常多样,可以是微生物、真菌、寄生虫、癌细胞等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

它们具备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4. 免疫原的免疫原性:免疫Ag的免疫原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抗原浓度、免疫Ag的分子结构和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二、免疫Ag的分类根据免疫Ag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外源性抗原(外源性Ag)和内源性抗原(内源性Ag)。

1. 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是从体外进入机体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外源性抗原可以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2. 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是体内产生的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

- 自身抗原:自身抗原是机体自身组织细胞所表达的抗原,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通过自身耐受机制对自身抗原进行识别和调节,使机体免疫系统不攻击自身组织。

然而,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 非自身抗原:非自身抗原指的是来自于外界的抗原,如移植物、异种抗原等。

机体免疫系统对非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应答通常是通过适应性免疫反应实现的。

三、免疫Ag的作用免疫Ag在机体免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来介绍免疫Ag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系统的免疫原性分析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可以识别并攻击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进行免疫原性分析。

所谓免疫原性分析,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技术,来识别和描述不同抗原的免疫反应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探究抗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如何进行攻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抗原。

抗原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分子,可以引起免疫反应。

抗原的特异性主要由其分子结构决定,包括其化学性质、大分子量、复杂性等等。

当机体内出现抗原后,免疫系统会开始产生抗体或者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攻击并消灭这些抗原。

现在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免疫原性分析技术。

第一种是ELISA技术。

ELISA 技术指的是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通过在微孔板上固定特定的抗原或抗体分子,并使用酶标记来进行检测。

这种技术可以进行对多种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并且非常敏感和特异性。

第二种是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扫描流过单个细胞的方法来进行细胞的鉴定和分析。

通过使用特定的荧光染色剂,可以使不同类型的细胞发出不同的荧光信号,从而识别并分离它们。

这种技术可以精确地分析免疫细胞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可以进行高通量分析。

第三种是免疫印迹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方法,通过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蛋白质,再使用抗体进行特定的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可以用于确定抗原的分子量、表达量和空间构型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免疫原性分析的应用。

免疫原性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免疫学实验,具有快速、高通量、自适应等优势。

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新
药研发、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

例如,在疫苗研究中,可以通过对病原体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分析,来确定有效的疫苗成分,提高疫苗的生产质量和免疫效果。

总之,免疫原性分析作为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免疫原性分析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