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改性活性炭物化性质变化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改性活性炭物化性质变化研究

谭雪艳;陈振乾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草酸、硝酸、氨水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借助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种仪器,从活性炭的孔结构特性、表面官能团以及表面形貌三个方面对样品进行物化性质分析.与未改性活性炭对比,

结果表明:草酸、硝酸、氨水改性都会对活性炭的孔径结构和形貌造成不同程度改变,其对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

【期刊名称】《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年(卷),期】2018(037)002

【总页数】4页(P81-83,98)

【关键词】酸碱改性;活性炭;物化性质

【作者】谭雪艳;陈振乾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粒状、粉状或者是丸状的无定型碳,因其具有较强吸附性能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1],且原料丰富、加工容易,价格低廉,成为

常见吸附剂。活性炭本身的物化性质对吸附效果有很大影响[2-6],随着活性炭的

广泛应用,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Chuang等[7]研究了强酸、强碱改性活性炭后,表面含氧基团变化,

从而提高了对挥发性有机气体的选择性吸附。梁等[8]研究了有机酸改性活性炭对

甲醇的吸附和再生产生的影响,发现柠檬酸改性使得吸附量降低,而草酸改性会提高吸附量。Li等[9]研究了酸碱改性后的活性炭对挥发性有机气体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活性炭吸附性能跟样品的孔容,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均有关系。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活性炭选择江苏竹溪活性炭有限公司所生产20~50目的煤质粒状活性炭,该活性炭无色、无味而且不溶于一般溶剂。改性试验中,所需的其他化学药品有二水合草酸、硝酸和氨水,详细单见表1。所需的实验器材有:电子天平、干燥箱、容量瓶、滴定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表1 改性用化学药品详单?

1.2 实验过程

称取400 g活性炭,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把清洗干净的活性炭放置在沸水中浸泡30 min,用玻璃棒持续搅拌,沥干水后,将活性炭放入干燥箱,在323 K温度下下干燥12 h,烘干后的活性炭即为原始未改性活性炭。

将原材料中的草酸,硝酸和氨水分别配成0.5 mol/L的草酸水溶液,硝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将400 g活性炭均分为4份,按照固液比1:5的比例,分别置于去离子水,草酸溶液,硝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将未改性活性炭标记为AC-1、草酸改性活性炭标记为AC-2、硝酸改性活性炭标记为AC-3、氨水改性活性炭标记为AC-4,在室温下浸渍5 h,用去离子水漂洗干净后,再次将活性炭放于干燥箱,在323 K 的温度下烘干,得到实验所需样品。

2 样品测试及结果分析

2.1 微孔分析

通过美国某公司的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型号为ASAP 2020M)对活性

炭进行微孔分析,从而得到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等信息。其测试原理为通过测定77 K下活性炭对氮气的吸附等温线,得到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其他孔结构参数。BET比表面积SBET是根据标准BET法得出,孔径分布是通过BJH方法,通过分析吸附或者脱附等温线获得,总孔容Vtotal是通过相对压力0.9814时,液氮吸附量换算成液氮体积得出,大孔孔容Vmacro、中孔孔容Vmeso是通过BJH法计算得出,微孔孔容Vmicro是基于t-Plot方法计算得到。

图1是77 K下四种活性炭样品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初始阶段表示N2

的微孔填充,相对压力较低时,吸附等温线上升迅速,这个阶段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相对压力较高时,开始在外表面、大孔及中孔上发生N2的多层吸附,与此同时,中孔内出现毛细凝聚现象,吸附量继续增加,吸附等温线上升。p/p0>0.2后,大孔和中孔对N2的吸附量较少,吸附等温线上升速度减慢,当p/p0接近1时,大孔内出现毛细凝聚现象,N2开始填充大孔,吸附等温线出现小幅度上扬。改性后活性炭的对氮气的吸附量较之未改性活性炭均有所下降,说明改性后活性炭的孔径参数下降,具体分析见孔径及比表面积分析表。

图1 77 K时活性炭样品的氮气吸附等温线

四种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径见表2。

表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表注:AC-1为未改性活性炭,AC-2为草酸改性活性炭,AC-3为硝酸改性活性炭,AC-4为氨水改性活性炭;括号内为各孔容占相应总孔

容比例。AC-1 879.4362 608.6956 0.5309 0.2939(55%) 0.1785(34%)

0.0585(11%)AC-2 836.7565 604.2210 0.4793 0.2889(60%) 0.1409(29%)

0.0495(10%)AC-3 816.3672 583.5866 0.4725 0.2796(59%) 0.1432(30%)

0.0496(11%)

由表2可以看出,改性后的活性炭孔径参数较未改性活性炭均有所下降,四种活

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对比为:AC-1>AC-4>AC-2>AC-3,而微孔比表面积对比

为:AC-4>AC-1>AC-2>AC-3,三种改性后活性炭BET比表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硝酸改性活性炭下降最多,硝酸改性后的活性炭微孔比表面积也出现大幅下降,由608.6956m2/g下降至583.5866m2/g。氨水改性活性炭较之草酸和硝酸改性,对微孔比表面积和BET比表面积影响较小,氨水改性后活性炭微孔比表面积略有

增加。

四种活性炭总孔容对比为:AC-1>AC-4>AC-2>AC-3,微孔孔容的对比为:

AC-1>AC-4>AC-2>AC-3,而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比值对比为:AC-2>AC-

3=AC-4>AC-1。可见有机酸改性和化学试剂改性一定程度上均会堵塞活性炭的

孔隙,草酸、硝酸、氨水改性均会提高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比重,分别提高了5%,4%和4%,可能是草酸和氨水在改性活性炭过程中产生了气体,打开被堵塞的微孔,从而形成新微孔。硝酸改性活性炭的过程中,汇集在孔隙内形成强氧化剂浓硝酸,与活性炭反应,从而形成新微孔,同时因其强氧化性和强酸性,腐蚀中孔壁面,使部分中孔变为大孔。

2.2 扫描电镜分析

通过FEI公司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FEI Inspect F50)观察样品的二次电子

形貌。放大20000倍后,原始未改性活性炭及改性后的活性炭形貌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原始未改性活性炭表面光滑平整,表面分布有大小各异的大孔和中孔,形状以椭圆形居多,各样品表面结晶是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物,由于未能充分洗涤,在扫描电镜下显得格外明显。观察改性后的活性炭二次电子形貌图,可见草酸改性活性炭(AC-2)、硝酸改性活性炭(AC-3)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刻蚀,变得有些粗糙,AC-3表面粗糙程度较大,而氨水改性活性炭(AC-4)表面依旧平整光滑,

无明显刻蚀痕迹。孔径方面,与表2中的孔径分布规律相同,AC-2中部分中孔和大孔被堵塞,中孔和大孔的数量比未改性活性炭要低,AC-3的孔径大小均匀,形状相似,AC-4的孔径特征和未改性活性炭最为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