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
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电力的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损耗,这些损耗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的成本和使用效率。
因此,了解和计算电力损耗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电力损耗的一种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电力损耗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的具体内容:电力损耗 = 用电设备损耗 + 电网传输损耗 + 供电系统损耗。
其中,用电设备损耗是指在用电设备内部发生的损耗,这部分损耗主要包括电阻损耗、机械损耗、磁损耗等。
电网传输损耗是指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感等因素导致的损耗,这部分损耗主要发生在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中。
供电系统损耗是指在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损耗,这部分损耗主要包括变压器损耗、电力电子器件损耗等。
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电力损耗的分解和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电力损耗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减少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比如,针对用电设备损耗,可以采用优化设计、提高设备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损耗;针对电网传输损耗,可以采用输电线路优化、变电设备升级等措施来减少损耗;针对供电系统损耗,可以采用变压器优化设计、电力电子器件升级等措施来减少损耗。
除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减少电力损耗,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进行电力成本分析和电力定价。
通过对电力损耗的计算,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电力的实际成本,从而为电力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对于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来说,通过对电力损耗的计算,可以更精确地了解自己的电力成本结构,从而制定更科学的节能减排方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总的来说,基本电价用电损耗计算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减少电力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电力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电网线损是指电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计算电网线损是对输电线路、变压器和配电线路的损耗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电网运行状况、评估电网经济性,有效控制输电损耗,并为电网规划和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一、电网线损计算方法1.进行电量平衡计算,即通过按台区、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进行线损核减,计算损耗较大的区域,找出线损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采用电压法计算,即根据线路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通过计算电功率、电能和线路损耗来估计线路损耗。
3.根据传输线路的阻抗和负载电流计算线路的损耗,基本计算公式为线损损失=负载平方×线路阻抗。
二、电网线损分析1.电网线路负荷分析:通过对电网线路的负载水平进行测算,找出负载较重的台区和线路,针对性地进行线损改造和优化。
2.电网变压器负荷分析:分析变压器的负载情况,了解变压器负载率,找出过载和负载不均衡的变压器,采取合理的负载调整和优化措施。
3.线路电流负载率分析:通过计算线路负载率,了解电网线路的负载状况,找出负载较大的线路,进行线路改造和优化,降低线路损耗。
4.台区线损分析:通过对台区线损进行分析,找出线损较大的台区,进行线路改造、优化台区负载,降低线损。
5.负载电流不平衡分析:分析电网负载电流不平衡情况,找出导致不平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偿和优化措施。
6.电网线路负载特性分析:通过对电网线路负载特性的分析,了解线路的负载变化规律和负荷峰值,制定合理的线损控制策略。
三、电网线损控制措施1.加强线路的规划和设计,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和电缆类型,降低线路本身的电阻损耗。
2.提高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
3.优化线路的走向和布局,减少导线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4.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提高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5.合理分配负载,减少负载不平衡和过载,改善负载情况。
6.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设备,降低线路损耗。
7.通过安装补偿装置、调节控制装置等技术手段,实现功率因数的优化和负荷均衡。
线损电量、线损率计算和分析
线损电量、线损率计算和分析一、什么是线损在输电、配电、用电过程中,电力运输系统的各种元器件因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因素,在电能传输过程中会损耗一部分电能,这就是“线损”的概念。
线损是指电网输电过程中的电量损耗和电网运行所需的电量(潜在损耗)。
二、线损电量的计算方法线路电阻、电感和电容是引起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其计算方法如下:1. 电线电阻损耗电线电阻损耗是电线优先流的阻抗损耗,它与电线净长度、电线截面积和电线材料电阻率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Pc = I^2 * R其中: - Pc为电线电阻损耗(单位:瓦特) - I为电路电流(单位:安培) - R 为电线电阻(单位:欧姆)2. 电线电感损耗电线电感损耗是电线电感的耗散损耗,它与电线电感、电路频率和电路电流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Pl = I^2 * R * 2 * pi * f其中: - Pl为电线电感损耗(单位:瓦特) - f为电路频率(单位:赫兹)3. 电线电容损耗电线电容损耗是电线电容的电流导致的能量损耗,它与电线电容、电路频率和电路电流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Pv = I^2 * Xc * 2 * pi * f其中: - Pv为电线电容损耗(单位:瓦特) - Xc为电容的阻抗(单位:欧姆)三、线损率计算方法线损率(S)是指输电过程中电能损耗占总输送电能(P)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S = (Pc + Pl + Pv) / P其中: - P为总输送电能(单位:千瓦时)四、线损率分析线损率高表示输电过程中电能损耗大,影响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线损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线损率。
对线损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线路参数不合理线路参数包括线路电阻、电感、电容等,如果这些参数没有优化设计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损耗,就会导致线路的运行效率不高,产生较大的线损率。
2. 变电设备问题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变压器等设备在传递电能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损耗现象,例如铁损、铜损、涡流损耗等,如果这些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当,就会使其损耗率较高,从而造成线路损耗率的增加。
电网线损的相关概念
电力网线损基本概念电力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是指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客户的一系列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环节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线损电量的定义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经过输电、变电、配电设备,由于这些设备存在着电阻,因此电能通过时就会产生损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周围的介质中,另外再加上一部分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这两部分电能损耗就构成了电网的所有线损电量,简称为电网线损。
电网线损=供电量—售电量(1-1)(一)供电量供电量指供电企业生产活动全部投入电量,它包括以下电量:(1)发电厂上网电量:指发电厂送入电网的总电量。
(2)外购电量:指电网向地方电厂、用户自备电厂等购入的电量。
(3)邻网输入输出电量:指地区电网之间互供电量。
供电量计算公式为:供电量=发电厂上网电量+外购电量+邻网输入电量—邻网输出电量(1-2)(二)售电量售电量指电力企业卖给用户的电量和电力企业供给本企业非电力生产用的电量。
二线损电量分类及组成(一)从损耗的实际组成上分,整个电力网线损电量可分为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其他损耗三部分。
(1)固定损耗主要包括变压器的铁耗及表记电压线圈损失。
固定损耗功率一般不随负荷变化而变化,只要设备带有电压,就有电能损耗。
但实际上固定损耗功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电压和电网频率有关,而电网电压及电网频率又不大,所以才认为他是固定不变的。
其包括有:1)发电厂、变电站变压器及配电变压器的铁损。
2)电晕损耗3)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互感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耗。
4)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耗。
5)电能表电压损耗。
(2)可变损耗主要包括导线损耗,变压器铜损。
可变损耗功率是随着负荷的变换而变化的,它是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电流越大则损耗越大。
其包括:1)发电厂、变电站压器及配电电压器的铜损,即电流经线圈的损耗2)输、配电线路的铜损,及电流流过线路的损耗。
输电线路损耗计算公式
输电线路损耗计算公式输电线路损耗是指在输电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感等因素引起的电能损失。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输电线路损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计算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输电线路损耗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输电线路损耗的计算公式输电线路损耗的计算公式为:P = I^2R其中,P是损耗功率,单位为瓦特(W);I是电流,单位为安培(A);R是电阻,单位为欧姆(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输电线路的复杂性,计算公式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例如,考虑电感对损耗的影响,可以将公式改写为:P = I^2(R+Xl)其中,Xl是电感,单位为欧姆(Ω)。
另外,由于输电线路的长度和材料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可以将电阻分为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分别用Rdc和Rac表示。
因此,完整的计算公式为:P = I^2(Rdc+Rac+Xl)其中,Rdc和Rac分别是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Xl是电感。
二、输电线路损耗的应用输电线路损耗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二是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输电线路损耗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输电线路的损耗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线径和材料,以及优化输电线路的布局和结构,从而降低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中,输电线路损耗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输电线路损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线路故障,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电网的负荷分配和优化输电线路的运行方式,降低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三、输电线路损耗的控制策略为了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需要采取一系列控制策略。
具体措施包括:1. 优化输电线路的布局和结构,选择合适的线径和材料,降低电阻和电感。
2. 采用高效的输电设备,例如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智能输电设备,提高输电效率。
3. 优化电网的负荷分配和输电线路的运行方式,避免过载和电压不稳定等问题。
4. 加强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线路故障。
电力线损计算方法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的损耗电量计算为:ΔA=3Rt×10-3(kW•h)(Al-1)Ijf=(A)(Al-2)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Ijf——均方根电流,A;R——线路电阻,n;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的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Ijf==(A)(Al-3)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有功功率,kW;Qt——t时刻通过元件的三相无功功率,kvar;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的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的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ΔA=3K2Rt×10-3(kW•h)(A2-1)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K2=[α 1/3(1-α)2]/[1/2(1 α)]2(A2-2)当,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K2=[f(1 α)-α]/f2(A2-3)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的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的平方的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的损耗电量为:ΔA=3FRt×10-3(kW•h)(A3-1)式中F——损失因数;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的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和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时,按直线变化的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F=α 1/3(1-α)2(A3-2)当,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f(1 α)-α(A3-3)式中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
线路损耗及电阻计算公式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增强线损治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治理手腕。
通过理论计算可发觉电能损失在电网中散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治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治理加倍科学。
因此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进程和正常治理中要常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专门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形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
线损理论计算的方式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
那个地址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式。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1.输电线路损耗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P=I2R式中△P--损失功率,W;I--负荷电流,A;R--导线电阻,Ω(2)三相电力线路线路有功损失为△P=△PA十△PB十△PC=3I2R(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阻碍: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必然的情形下,其阻值随导线温度的转变而转变。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
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转变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烧又使导线温度升高,因此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转变而转变。
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大体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R20=RL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Rt=a(tP-20)R20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Rl= R204)线路实际电阻为R=R20+Rt+Rl(4)线路电压降△U为△U=U1-U2=LZ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份。
电能输送损耗公式
电能输送损耗公式最常用的电能输送损耗公式是:P=I^2*R其中,P表示单位时间内的电能损耗,单位是瓦特(W);I表示电流大小,单位是安培(A);R表示电阻大小,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此公式,可以看出电能输送损耗与电流和电阻的平方成正比。
由此可知,为了减小电能输送损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降低电流:通过增加电压、减少电阻或使用更高效率的电缆来降低电流大小。
由于电能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即使降低电流的一小部分也可以显著降低能量损耗。
2.降低电阻:电阻是导线本身的电阻和连接点的电阻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可以选用低电阻率的材料制造输电线路和导线,以减小电阻。
另外,在电力系统的连接点上加强接触,减少接触电阻。
例如,在交流输电中,除了电阻损耗外,还会有电感和电容引起的感应损耗和电容功耗。
为了计算交流输电系统中的总体功率损耗,需要引入功率因数的概念。
交流输电系统的总功率损耗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P_total = P_r + P_l + P_c其中,P_r表示电阻损耗,P_l表示感应损耗,P_c表示电容功耗。
电感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_l = I^2 * 2πfL * tan δ其中,f表示电网频率,L表示电感的电感值,δ表示电感的损耗角,tan δ是电感的损耗因数。
电容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_c = I^2 * 2πfC * tan δ其中,C表示电容的电容值。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电能输送中的能量损耗,从而优化输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同时,根据这些公式,还可以研究电能输送中不同因素对能量损耗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
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规定一、总则为规范电力网电能损耗管理行为,提高电力网运行效率,保障电力市场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在电力网内进行输电、配电等活动中的电能损耗管理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电力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地方电网公司、用户及其它经营者。
三、损耗计算方法1. 电量计算电量计算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能计量规程》进行计算。
2. 损耗计算(1)发电的电能损耗计算电力发电企业应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定进行计算,并填报国家电力监管局规定的统计报表。
(2)输电的电能损耗计算输电损耗分为定值损耗和功率线损。
定值损耗应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定进行计算;功率线损应根据输电线路本身的电阻、电感等参数和本地区天气、负荷等条件估算。
输电损耗应当由输电企业按照电力市场监管机构的规定进行计算。
(3)配电的电能损耗计算配电损耗分为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
线路损耗应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定进行计算;变压器损耗应按照变压器的条件进行估算。
配电企业应当按照电力市场监管机构的规定进行计算。
(4)用户电能损耗计算用户电能损耗为用户自身设备造成的电能损耗,由用户自行测量计算。
四、损耗管理各类市场主体在输电、配电等活动中应当尽量减少电能损耗,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力网运行效率。
具体要求如下:1. 发电企业(1)加强电厂运行管理,提高电厂利用率,减少发电损耗;(2)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损耗。
2. 输电企业和配电企业(1)加强设备运行管理,采用科学、规范的运行方式,优化输配电系统,减少输配电损耗;(2)提高输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电力质量,减少电能损耗。
3. 用户(1)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减少电能损耗;(2)积极参与电能管理和环保活动,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
五、监督管理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应当监督市场主体在输电、配电等活动中的电能损耗管理行为。
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1高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1.1高压电网系指35kV及以上的高压网络。
35kV及以上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分为:线路导线中的电阻损耗、变压器的铁心损耗、变压器的绕组损耗等。
110kV 以上电网除此三部分外,还应计及线路电晕损耗和绝缘子的泄漏损耗。
3.1.2 35kV及以上电压的线路,导线型号差别较小,线路条数及引出分支较少,关口计量完整,因此可按线路的接线情况逐条进行线损计算。
3.1.3当网络较复杂、具有环网且关口计量不完善时,可将各节点有功、无功出力和负荷分开,分别排列成导纳矩阵方程进行P—Q 分解计算。
各节点有功、无功负荷的输入方法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有实测资料时,可直接输入各节点代表日24h 有功、无功实际负荷值;当资料有限时也可用节点等效功率法,由各节点代表日全天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求出各节点的平均有功和无功负荷,用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等效系数)K对其进行修正,考虑并接电源的有功、无功出力后作为输入各节点的有功和无功负荷有效值。
3.1.4小水电网各节点变压器固定的有功、无功空载损耗应视为各节点的有功、无功负荷参与计算,具体计算中可将各节点有功、无功空载损耗分别计人各节点代表日24h 有功、无功负荷中,或者在计算中先不计人变压器有功、无功空载损耗,计算结束后,再将其加入到整个小水电网的损耗中去。
3.2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3.2.1配电网节点多、分支线多、多数元件不能测录运行数据,以及并接有小水电站,计算复杂,所以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简化。
简化内容为:(1)各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及功率因数与供电电源即变电所出线与发电厂出线负荷之和的形状与功率因数相同;(2)配电网沿线的电压损失对电能损耗的影响可略去不计;(3)配电网各线段的电阻可以不作温度校正;(4)具体计算中采用平均电流法。
3.2.2根据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负荷和电压资料,分别计算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和平均电流。
Ut (kV) (3.2.2-1)Ipj(0) =(A) (3.2.2-2) 式中Upj(0)——发电厂或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点电压,kV;kV; Ut――代表日小时的正Ipj(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流,A; Ap(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有功电量,kW-h; Aq(0) - 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无功电量,kvar h。
线路损耗的计算
线路损耗的计算(1)供电线路损耗当电流通过三相供电线路时,在线路导线电阻上的功率损耗为:ΔP = 3I2R×10-3ΔP:线路电阻功率损耗,kW;I:线路的相电流,A;R:线路每相导线的电阻,Ω。
近似认为一天24小时中每小时内电流不变,则全日线路损耗电量计算式为:ΔW=3(I12 + I22 +…+ I242)R×10-3ΔW:全天线路损耗电量,kW·h。
(2)电力电缆线路损耗主要包括导体电阻损耗、介质损耗、铅包损耗、钢铠损耗。
介质损耗约为导体电阻损耗的1%~3%,铅包损耗约为1.5%,钢铠损耗在三芯电缆中,如导线截面不大于185mm2,可忽视不计。
ΔW=3 I2msr0 l×24×10-3r0:电力电缆线路每相导体单位长度的电阻值,Ω/km;l:电力电缆线路长度,km;Ims:线路代表日均方根电流,A。
(3)电力电容器损耗主要为介质损耗:Qc:电力电容器的容量,kvar;δ:绝缘介质损失角,国产电力电容器tgδ可取0.004。
常用线损计算方法损失因数法、均方根电流法、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法。
1)损失因数法(最大电流法)利用日负荷曲线的最大值与均方根值之间的等效关系进行线损的计算。
(1)损失因数F为线损计算时段内的平均功率损失ΔPav与最大负荷功率损失Δ Pmax之比。
1)对一般电网:F=0.3f+0.7f 22)对供电输电网:F=0.083f+ 1. 036 f 2 – 0.12f 3f:负荷率;Pav:平均负荷;Pmax:最大负荷。
(2)T时段的线损值通过损失因数,可采纳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失计算时段T内的线损耗值。
计算式为:ΔW=ΔPmaxFTΔPmax:最大负荷功率损失;F :损失因数;例:如图示为10kv配电线路,若b、c点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8,负荷率f为0.5,求年电能损失。
解:ab段线路的最大电流为:Iabmax=(200+100) ×0.8=240Abc段线路的最大电流Ibcmax=100A,则:ΔPmax=(3Iabmax2R1+3Ibcmax2R2) ×10-3=435.6kw若F=0.3f+0.7f2,则:F=0.325,ΔW= PmaxFT=1240153.2kw·h2)均方根电流法指线路中流过均方根电流所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实际负荷在同一时期内消耗的电能。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与管理
电网线损计算分析与管理电网线损是指电力系统输电过程中电能损耗的部分,也称为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
电网线损是电能物理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原因多种多样,如电缆、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设备的电阻损耗,以及各类负载的电阻消耗等。
一、电网线损计算:电网线损的计算是电网线损管理的基础。
电网线损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经验法、解析法和仿真法等。
1.经验法: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公式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和规模较小的电网。
2.解析法:根据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参数,通过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对电网线损进行精确计算。
3.仿真法: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网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模拟电网的运行情况,得到线损的预测结果。
二、电网线损分析:电网线损的分析是基于计算结果,对造成线损损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1.分区分析:将电网分成不同的区域,对每个区域的线损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线损高的原因。
2.线路分析:对输电线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线路的电阻、长度、载流量等因素,找出造成线损偏高的原因。
3.负荷分析:对各个负载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负载的功率因数、使用时间等因素,找出负载导致线损损失的原因。
三、电网线损管理:电网线损管理是对电网线损进行优化和控制,以降低线损率、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1.优化设备:将电网中老化和低效的设备进行更新和优化,减少设备的电阻损耗。
2.负荷平衡:对各个负载进行合理调配,使得负载均衡,并尽量降低负载的电阻损耗。
3.线路改造:对电网的输电线路进行优化和改造,减小电阻损耗,提高输电效率。
4.功率因数改进:采取措施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
5.监测与控制:建立电网线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线损异常情况。
总结:电网线损计算分析与管理是对电网线损进行预测、分析和优化管理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降低线损率,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通过准确的计算、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能够帮助电力公司降低线损损失,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配电网电能的损耗计算及降损措施
Vo. No.7 13l 1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 OPMENT 0F ENTERPRI E S
21 0 2年 6月
J n 2 u .01 2
配 电网电能 的损耗 计 算及 降 损措施
刘 宝 明
( 山东省 临 邑县 电业 公 司 , 山东 德 州 2 10 1 5 50
紧凑型线路 、 大截 面导线 、 大容 气设备 。 变压器 的电能耗损 由两部分组成 , 即空载耗损和 大力推广应用 同塔 多回 , 组合 电器、 晶体合金 、 非 单相变压器等节能 、 环 负 载耗 损 。 空载 耗 损也 称 为 固定 耗 损 , 它是 变 电设备 中 的 量变压器 、 保的技术和设备 。 优化管道是指通过改造 , 对线路进行优 化, 以减少通道 占用 , 减少土地资源 的占用 , 化城市环 美 这部分损耗一般与运行 电压有关 ,负载损耗则随负荷 的 变 化 而变 化 , 过 电流 的平 方 成 正 比。 电站 的主 变压 器 境 。 与 变 技术 改 造 的 “ 容 ”“ 压 ” “ 增 、升 、换代 ” “ 化 通 道 ” 、优 指 或配电变压器是电力 网的主要电气设备 , 据统计 , 变电站 铁损 、 绝缘 中的介质损耗 以及仪表和保护装置中的损耗 ,
△ %=1 (oc/oc )×10 P 【一 csl s2 p c p】 0%
当 电压 为额 定 值 时 ,在 农 用 配 电网 巾变 压 器 的年 电 能 耗损 为 :
, , 1
A = A oS A K /n A n P+ P ( ) t T S
式 中 : n 变 压 器 的铁 损 , 电压 器 的铜 损 , △P 为 AP 为 S 为 变 压 器 的额 定容 量 ,… 为 电压 器 的最 大 负荷 ,为 变 s t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电力网电能损耗分析及计算方法,降低损耗措施效果的计算方法,还给出了电能损耗统计、计算、分析软件的设计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各级电力部门的能耗计算、统计、分析及降损措施效果的计算,也适用于电力系统规则规划、设计工作中涉及的能耗计算。
2.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 2.1 统计线损率2.1.1 统计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市供电部门对所管辖(或调度)范围内的电网各供、售电量表统计得出的线损率。
%100统计线损电量⨯=供电量统计线损率2.1.2 供电量=厂供电量+输入电量-输出电量+购入电量2.1.2.1 厂供电量即电厂出线侧的上网电量。
对于一次电网厂供电量是指发电厂送入一次电网的电量。
对于地区电网厂供电量指发电厂送入区电网的电量。
2.1.2.2 输入电量是指邻网输入的电量。
2.1.2.3 输出电量是指送往邻网的电量。
2.1.2.4 购入电量是指厂供电量以外的上网电量,如集资、独资、合资、股份制、独立核算机组、地方电厂、电力系统退役机组、多经机组、用户自备电厂等供入系统的电量。
凡地方电厂和用户自备电厂的送出电量不应和系统送入电量抵冲,电网送入地方电厂及用户自备电厂的电量一律计入售电量。
2.1.3 统计线损电能=供电量-售电量 2.1.4 售电量售电量是指所有用户的抄见电量,发电厂、供电局、变电所、保线站等的自用电量及电力系统第三主业所用的电量。
凡不属于厂用电的其他用电,不属于所或站用电的其他用电,均应由当地电力部门装表收费。
为了分级统计的需要,一次网把输往本局各地区电网的电量视为售电量。
2.1.5 为了分级分压管理,统计线损率又分为: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一次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一次网损率或主网损失率;一个地区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和该地区电网的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地区(市)局的线损率;一个网局或省范围内所有地、市供电局(电业局)及一次电网的统计线损电量的总和与其供电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该网、省局的线损率。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八)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和 电能损耗
1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电力线路功率损耗的计算
S 1 S 1
I
Q C1
R jX
S 2 S LD
Q C2
线路阻抗 支路损耗
Pl 3I2R103
Ql 3I2X103
变动损耗
-2-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电力线路功率损耗的计算
因为 IS 3U, 故有
电力网中的能量损耗
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措施
改善功率分布
对环网中比值R/X特别小的线段进行串联电容补偿 在环网中装设混合型加压调压变压器
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根据负荷的变化适当改变投入运行的变压器台数 n 台相同变压器并联运行的总功率损耗为
PTn1n1P0n1PSnS1SN2
-10-
电力网中的能量损耗
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措施
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n-1台并联运行时的总功率损耗为
Scr SN n n1
变电所的临界负荷功率
P0 PS
S LD
当负荷功率大于临界负荷功率时,宜投入n台变压 器并联运行,否则,宜投入n-1台变压器并联运行
-11-
Q TI01 % S 0 N 0 P 1 U 2 1 2 N Q 1 2X k1P 2 U 2 1 2 N Q 2 2X k2P 3 U 2 1 2 N Q 3 2X k3 1 0 3
-5-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双绕组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固定损耗
QC1QC21 2BUN 2 1 2QC
-4-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
变压器功率损耗的计算
高压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方法
5.4.1 高压配电网电能损耗的计算5.4.2.1线损理论计算的条件 1. 计量仪表配备齐全电网线路出口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等仪表;每台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应装设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或功率因数表)等;要求准确、完整地做好这些仪表的运行记录。
2. 网络接线图在网络接线图上,应能反映出线路上各种导线型号的配置、连接状况,以及每台配电变压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等。
3. 计算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准备齐全计算用的数据和资料包括:线路导线型号及其长度、配电变压器的型号容量及台数及线路的运行参数。
线路的运行参数又包括:有功供电量、无功供电量、运行时间、负荷曲线特征系数等。
5.4.2.2 对线损理论计算的要求目前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场合或电网(配电网和输电网、高压电网和低压电网)。
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应达到下列要求: 1. 所用方法不应过于复杂,应较为简便、易于操作,计算过程应简洁而明晰。
2. 计算用的数据或资料,在电网一般常用(或现有)计量仪表配置下应易于采集获取,而不是再装设昂贵的特殊或专用记录仪表或仪器;某些参数的取值亦应较为简便而容易。
3. 所采用的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达到足够的精确度,应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如有误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5.4.2.3 高压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本方法10kV 高压配电网节点多、分支线多、元件也多,且多数元件不具备测录运行参数的条件。
在满足实际工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采用等值电阻法进行计算,推荐采用基于配变容量的等值电阻法计算。
基于配变容量的等值电阻法需要的原始资料有:线路单线图,对应的代表日负荷曲线图及各个采样点对应的数据,和对应的P A 、QA1. 首端代表日平均额定电压N AV U2. 计算首端代表日平均电流24322⨯+=⋅N AV QP AV U A A I (A )(5-30)P A 、Q A 分别为首端代表日的有功电度和无功电度。
电网络损耗计算及优化
电网络损耗计算及优化第一章:引言在电力系统中,电网络损耗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网络损耗是电力系统能量损失的一种表现,它对电网稳定运行、经济运行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电网络损耗进行准确计算和优化管理是电力企业及电力系统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章:电网络损耗计算的基本原理电网络损耗计算一般采用网损分配法,即以负荷为基础度量电能损耗。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电能的守恒定律,通过分配系统内负荷电量与传输电量中所占有的比例,确定各电缆、变压器、母线等网络单元上的电能损耗。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电网络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电网损耗 = 负荷电量 x 网损率其中,负荷电量指系统内实际负荷电量,网损率指系统内电能损耗与输送电量之比。
第三章:电网络损耗计算的方法和技术电网络损耗计算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通过测量实际网络中电能输入和输出的差值来计算损耗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但缺点是需要安装专门的测量设备,成本较高。
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负荷、电压、电流等参数的测量及分析来计算损耗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缺点是准确度较低。
电网络损耗计算的技术主要有:1、计算机化技术计算机化技术通常采用电能计量仪器、控制器、变频调速器等先进设备,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实现全自动化电能损耗计算。
2、电力能量测量技术电力能量测量技术是指利用电能计量装置对电网的电能输入和输出进行测量并计算损耗值。
其中的重点是电流和电压测量技术。
第四章:电网络损耗计算的应用及优化措施电网络损耗计算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1、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进行参考和指导,以优化电力系统运行。
2、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保障,从而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求。
电网络损耗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设备的更新改造。
2、提高电压等级、改进负载特性以及优化网格结构。
3、在电网规划过程中加强对新建电力工程的电能损耗评估。
电力线损计算方法
电力线损计算方法电力线损是指电力系统输电过程中因电线电缆电流通过导线电缆时产生的电阻能转化为热能。
线路电阻和电流之间的乘积即为线路电阻损耗。
线路电阻损耗是电力系统输电过程中的固有损耗,对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经济性影响较大。
因此,准确计算和控制电力线损对于电网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一:计算电源端和负荷端的电能差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电源端的电能和负荷端的电能之差来估计电力线损。
计算公式如下:线损=电源端电能-负荷端电能其中,电源端电能可以通过电表测量得到,负荷端电能可以通过电表测量得到或根据负荷曲线和功率因数计算得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大量额外的参数,但是精度相对较低,只能作为一个估计值来使用。
方法二:利用电流和电压测量值计算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结合电流计和电压表的精度,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线路电阻损耗:线损=∑(I^2*R)其中,∑代表对所有线路节点求和,I代表节点处的电流值,R代表线路电阻。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即可计算得到,不需要额外的参数,精度较高,但需要较多的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和计算。
方法三:利用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测量值计算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的数值,结合功率因数计算表,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线路电阻损耗:线损= ∑(P * (1 - cosθ)) / (cosθ * k)其中,∑代表对所有线路节点求和,P代表节点处的视在功率,θ代表节点处的功率因数角,k为功率因数计算表中的修正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测量功率因数和视在功率即可计算得到,不需要额外的参数,精度较高,但需要较多的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和计算,并且需要参考功率因数计算表。
总结起来,电力线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结合使用,相互验证,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因素如线路长度、电压等级、导线材料、环境温度等,以及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综合考虑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公式
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公式一、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网输电损耗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线损电价是指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失所带来的成本,是电力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合理计算综合线损电价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公式。
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公式是根据输电线路的损耗率和电价来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综合线损电价 = 输电线路损耗率×输电线路电价。
其中,输电线路损耗率是指输电线路上电能的损失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输电线路电价是指输电线路上的电能价格,通常以元/千瓦时表示。
综合线损电价是衡量输电线路损耗成本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简单明了,便于电力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经营决策。
三、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综合线损电价的计算方法,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计算实例。
假设某电力企业的输电线路损耗率为5%,输电线路电价为0.6元/千瓦时,那么该电力企业的综合线损电价计算如下:综合线损电价 = 5% × 0.6元/千瓦时 = 0.03元/千瓦时。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综合线损电价是与输电线路损耗率和电价直接相关的,当输电线路损耗率或电价发生变化时,综合线损电价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四、综合线损电价的影响因素。
综合线损电价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输电线路损耗率,输电线路的损耗率是综合线损电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损耗率越高,综合线损电价就越高。
2. 输电线路电价,输电线路的电价也是综合线损电价的重要影响因素,电价越高,综合线损电价就越高。
3. 输电线路长度,输电线路的长度对综合线损电价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输电线路越长,综合线损电价就越高。
4. 输电线路负载率,输电线路的负载率也会影响综合线损电价,负载率越高,综合线损电价就越低。
5. 输电线路的技术水平,输电线路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综合线损电价,技术水平越高,综合线损电价就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3.1 高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3.1.1 高压电网系指35kV及以上的高压网络。
35kV及以上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分为:线路导线中的电阻损耗、变压器的铁心损耗、变压器的绕组损耗等。
110kV以上电网除此三部分外,还应计及线路电晕损耗和绝缘子的泄漏损耗。
3.1.2 35kV及以上电压的线路,导线型号差别较小,线路条数及引出分支较少,关口计量完整,因此可按线路的接线情况逐条进行线损计算。
3.1.3 当网络较复杂、具有环网且关口计量不完善时,可将各节点有功、无功出力和负荷分开,分别排列成导纳矩阵方程进行P—Q分解计算。
各节点有功、无功负荷的输入方法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有实测资料时,可直接输入各节点代表日24h有功、无功实际负荷值;当资料有限时也可用节点等效功率法,由各节点代表日全天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求出各节点的平均有功和无功负荷,用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等效系数)K对其进行修正,考虑并接电源的有功、无功出力后作为输入各节点的有功和无功负荷有效值。
3.1.4 小水电网各节点变压器固定的有功、无功空载损耗应视为各节点的有功、无功负荷参与计算,具体计算中可将各节点有功、
无功空载损耗分别计人各节点代表日24h有功、无功负荷中,或者在计算中先不计人变压器有功、无功空载损耗,计算结束后,再将其加入到整个小水电网的损耗中去。
3.2 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3.2.1 配电网节点多、分支线多、多数元件不能测录运行数据,以及并接有小水电站,计算复杂,所以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简化。
简化内容为:
(1)各节点负荷曲线的形状及功率因数与供电电源即变电所出线与发电厂出线负荷之和的形状与功率因数相同;
(2)配电网沿线的电压损失对电能损耗的影响可略去不计;
(3)配电网各线段的电阻可以不作温度校正;
(4)具体计算中采用平均电流法。
3.2.2 根据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负荷和电压资料,分别计算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和平均电流。
Upj(0)=1/24 Ut (kV) (3.2.2-1)
Ipj(0) = (A) (3.2.2-2)
式中Upj(0)——发电厂或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压,kV;
Ut——代表日‘小时的正点电压,kV;
Ipj(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平均电流,A;
Ap(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有功电量,kW·h;
Aq(0)——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代表日无功电量,kvar·h。
3.2.3 根据线路供电负荷曲线及代表日供电有功电量确定线路负
荷曲线形状系数K,见附录A。
3.2.4 按各节点代表日或月平均的日有功电量确定各节点的平均电流:
pj(i) = Ipj(L) (Ap(i)/Ap(L)) (3.2.4-1)
式中Ipj(i)——第i节点的平均电流,A;
Ipj(L)——整条线路的平均电流,为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平均电流之和,A;
Ap(i)——第i节点后的负荷有功电量,kW·h;
Ap(L)—整条线路的负荷有功电量,为发电厂及变电所出线有功电量之和,kW·h。
当缺乏各负荷节点电量资料时,可按各节点配电变压器负载系数相等的条件确定各节点的平均电流。
Ipj(i) = Ipj(L) (Se(i)/Se(L)) (3.2.4-2)
式中Se(i)——第i节点后配电变压器容量,kV A;
Se(L)——整条线路并接配电变压器容量之和,kV A。
3.2.5 从本线最末端负荷节点开始,逐段相加,求出每一线段上的平均电流Ipj(i),并标于单线图上,结合各线段的电阻,计算各线段代表日的损耗电量及总损耗电量。
ΔAi=3 RiK2 ×24×10-3 (kW·h) (3.2.5-1)
ΔAL=72( Ri)K2×10-3 (kW·h) (3.2.5-2)
式中ΔAi——第i线段的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ΔAL——全线路的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Ri——i线段的电阻,n;
m——该线路包含的线段总数;
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
3.2.6 代表日线路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损耗和铁心损耗,可按下式计算:
ΣΔAR(i)=24K2(ΣΔPk(i) ( / )) (kW·h) (3.2.6-1)
ΣΔA T(i)=24ΣΔP0(i) (kW·h) (3.2.6-2)
式中ΣΔAR(i)——全线路所有配电变压器的绕组损耗电量,kW·h;
ΣΔA T(i)——全线路所有配电变压器铁心损耗电量,kW·h;
ΔPk(i)——第i节点配电变压器的额定短路损耗功率,kW;
Ipj(i)——第i节点代表日平均电流,A;
Ie(i)——第i节点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A;
ΔP0(i)——第i节点配电变压器空载损耗功率,kW。
3.2.7 配电线代表日和全月损耗电量以及月电能损耗率可计算为:
ΔA=ΣΔA T(i)+ΔAL+ΣΔAR(i) (kW·h) (3.2.7-1)
ΔAm =[ΣΔAT(i)+ (ΔAL+ΣΔAR(i) )(Aam(0)/DAd(0))2]D(kW·h) (3.2.7-2) =(ΔAm / Aam(0) )×100% (3.2.7-3)
式中ΔA——代表日配电线路损耗电量,kW·h;
ΔAm——配电变电所出线月损耗电量,kW·h;
Aam(0)——发电厂及配电变电所出线全月有功电量,kW·h;
Ad(0)——发电厂及配电变电所代表日有功电量,kW·.h;
D——全月日历天数;
ΔAm%——月电能损耗率,%。
3.2.8 对于单电源配电线路,可按等值电阻法进行线路电能损耗计算。
配电线路代表日的总损耗电量为:
ΔA=24(ΣP0(i)+3 K2RDZ×10-3) (3.2.8-1)
RDZ = RDZL +RDZR (3.2.8-2)
RDZL =(ΔAL×103)/(72 K2 )= (( Ri)/(ΣAe)2) (Ω) (3.2.8-3) RDZR=(ΣΔAR(i) ×103 )/ (72 K2 )=[(U2ΣΔPk(i))/(ΣAe)2]×103 (Ω)
(3.2.8-4)
式中RDZ——配电线路等值电阻,n;
RDZL——线路导线等值电阻,n;
RDZR——线路配电变压器线圈等值电阻,n;
∑Ae——该线路各节点配电变压器总电量,kW·h;
Ae(i)——第i线段后的配电变压器电量,kW·h;
Ri——第i线段的导线电阻,n;
ΣΔPk(i)——该线路各节点配电变压器的总短路损耗功率;
U——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kV。
当缺乏各负荷节点电量资料时,可按各节点配电变压器负载系数相等的条件确定等值电阻:
RDZL=( Ri )/(ΣSe)2 (Ω) (3.2.8-5)
RDZR=[(U2ΣΔPk(i))/(ΣSe)2]×103 (Ω) (3.2.8-6)
式中∑Se——该线路各节点配电变压器总容量,kV A;
Se(i)——第i线段后的配电变压器容量,kV A。
3.3 低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3.3.1 低压电网以一回出线为一个计算单元,确定每回出线的干线及末端,在低压电网最高负荷时测录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和末端电压并计算其电压损失率:
ΔUmax%=[(Umaxs-Umaxm)/Umax]×100% (3.3.1)
式中ΔUmax%——最大负荷时电压损失率,%;
Umaxs—最大负荷时首端电压,一般为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V;
Umaxm—最大负荷时干线末端电压,V。
3.3.2 低压电网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率为:
ΔPmax%=Kp·ΔUmax% (3.3.2-1)
Kp=(1-tg2δ)/[ 1+(X/R)tgδ] (3.3.2-2)
式中ΔPmax%——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率,%;
X——导线电抗,n;
R——导线电阻,n;
δ——电流与电压间的相角。
3.3.3 代表日低压电网计算单元的电能损耗率和电能损耗计算为:
ΔA%=(F/f)ΔPmax% (3.3.3-1)
ΔA=A·ΔA% (kW·h) (3.3.3-2)
式中ΔA%——电能损耗率,%;
ΔA——电能损耗,kW.h;
F——损失因数,按附录A计算;
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
A——代表日配变供电量,(在多路出线的情况下,每路出线的供电量可按其电流值分摊),kW·h。
3.3.4 一台配电变压器所接低压网络的总损耗电量应为各计算单元的损耗电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