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女娲造人课文笔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女娲造人》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笔记
一、生字注音:
掘(jué)地,造人(záo),女娲(wā),澄澈(chéng chè)
二、词语解释:
澄澈:清澈透明。

三、句子解析:
1.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明确:这一句话点明了人类的出现是经过劳动创造的。

2.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明确:“掘起”、“掺和”、“揉团”等动词说明女娲造人并非难事。

3.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明确:“她”是指女娲,“人”既是指用泥土捏出来的娃娃,又是指
中国人。

四、问题探讨:
1.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为课文增补一些细节。

明确:可发挥想象力,自由畅想。

只要符合情节发展即可。

2.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女娲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孤独,她需要一些伴侣来陪伴她。

此外,她还希望创造出一些有智慧和情感的生命来帮助她管理世界。

因此,她开始用黄泥和水创造出人类。

3.
女娲造出的人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男女差别?
明确:女娲造出的人是各具形态的,有的英俊,有的丑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

他们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

男女差别是因为女娲在造人时采用了不同的材料和方式,男人和女人在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上有所区别。

这种差别是人类自然演化的结果。

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笔记
一、女娲造人:
《尚书·大宛》记载:女娲补天时,将原本交织在天地间的造化精元洒落出来
之后,将土地的能量吸收到身上,熔炼而成的身体,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类”。

二、人类头部的形成:
《尚书·唐颂》记载:女娲补天时,采集到地里的苍水,捏圆坯子起,揉压而出,搀杂五脏土,然后又织汤泥于外,传言女娲大概是从牛、豕、犁、犬、鸡、兔等5种兽中汲取精华炼成,最后形成头部。

三、人类身体部分的形成:
《尚书·大宛》所载:女娲补天时,用苍水做为结构材料,又分别从牛、豕、犁、犬、鸡、兔等六种兽中汲取精华继续制造,塑造出有骨骼有肌肉的人形,形成人类的腰部、肩部、腿部等各部分。

因此,人类身体部分与兽类联系极为密切,但又能独立自主地生活,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与自由智慧,与兽类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拥有其他动物更特别的、更可贵的力量。

四、人类的衣着:
传说,女娲还把流星拿去激炼,构筑出一袋芦苇织成的衣,盖上人的衣襟,以
便后人们在炎冬以外的天气里有着保暖的身体。

此外,还有很多传说都传承着,女娲安排群兽得彩羽,用以披覆、赐衣给人类,以御寒而又能照出美丽之姿。

五、总结:
女娲造人是中国神话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说明了古代中国对人类起源的一种
理解。

据古书记载,女娲通过将土地和精元通通融入自身,最终形成神话传说中的“人类”,从而解释了人类及人类衣著的起源,它把人类与大自然的连接得最紧密,说明了中国民族的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然的尊重。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女娲造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笔记一、课文主要内容概述1.1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传说,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独特的创世神话,培养学生对祖先智慧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1.2 课文中穿插了不少古代诗句和成语,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启发其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1.3 通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人的本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有重要作用。

二、课文内容详解2.1 女娲补天2.1.1 课文以女娲补天的故事开篇,通过女娲以绚丽多彩的石头补天,给予学生对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想象,引导学生欣赏远古时代的传奇故事。

2.1.2 解释了“有山、有水,并有阳光、月光和星星,但却没有天,没有四季交替”的情景,通过这段描述,给学生展示了人类的本初生活状态,让学生对原始社会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探求欲望。

2.2 女娲造人2.2.1 课文通过女娲用黄土捏制人形,以鼻涕点亮的方法,赋予人类生命的古老传说,使学生了解到对人类的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时间和不懈的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2 解释了“人有了思想、情感和意志”,并展开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人性与道德、真善美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领会教材精髓2.3.1 通过这两则古代传说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3.2 解释了“成人之美,不在粉黛,乃在端良”及其所蕴含的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美德观。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诗词和成语需要学生多加理解和体会,故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对这些语言文字的注解和解释。

3.2 课文通过女娲亲手制造人的神话传说,涉及到对神话的理解和解读,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师生需要共同探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师生共同探讨:老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和分析,共同解决对古代神话的理解和认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1. 《女娲造人》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代神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女娲造人的传说,以及女娲在人类成长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2. 故事情节涉及了宇宙的形成、女娲的造人形象以及女娲在人类成长中的辅助作用。

二、女娲造人的传说1. 宇宙形成:在宇宙的混沌之初,盘古开天辟地,形成了天地。

随后,女娲在天地之间创造了人类。

2. 女娲造人:女娲以泥巴捏成人形,然后用她的神力赋予他们生命。

她还教导人类耕种、渔猎、制陶等生活技能。

3. 女娲的贡献:女娲以她的智慧和善良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是人类的恩人。

三、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1. 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女娲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

她代表着创造力、智慧和慈爱。

2. 女娲造人的传说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人类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四、女娲造人的教育意义1. 通过学习女娲造人的传说,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文化,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故事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智慧、创造力和慈爱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女娲的造人故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以及教育他们尊重生命和感恩的情怀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瓶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我国古代神话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析女娲造人的传说蕴含的智慧和道理,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举办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朗读比赛、文学作品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结语通过学习女娲造人的传说,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神话文化,提高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神话的深层含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1.《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女娲用泥巴捏人,创造了人类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人类的起源和自然界的神秘。

2.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她用泥土捏出了人类的形象,赋予了生命。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3.故事中,女娲捏出的人有男有女,形象各异,有的聪明伶俐,有的勤劳善良,有的勇敢善良。

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人类性格的多样性。

4.女娲造人的过程充满了神奇和想象,她用五彩石补天,用藤蔓编织成网,用泥土捏人。

这些细节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词汇1.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传说她用泥土捏出了人类的形象,赋予了生命。

2.泥巴:一种黏土状的物质,可以用来塑造各种形状。

3.捏:用手指或手掌的力量将物体塑造成某种形状。

4.创造:创造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5.起源:事物开始存在的地方或原因。

6.神秘:难以理解或解释的事物。

7.敬畏:对某种力量或事物的尊敬和畏惧。

8.尊重:对他人或事物的重视和敬意。

9.形象:事物的外表或特征。

10.性格: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点。

11.多样性:事物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或特点。

12.想象力:在心中构思出新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

13.创造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形象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对女娲造人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女娲要创造人类?人类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特殊的地位?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女娲造人的故事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一、作者简介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中文系。

1946年后历任台湾省编译馆编辑,台湾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编审,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

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及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历任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讲师,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专业作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

1980年袁珂先生出版《山海经校注》一书,1984年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参加有关的社会活动。

2001年7月14日逝世。

二、写作背景女娲神话的第一批古书籍记载例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楚辞》(虽然《说文解字》记载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娲字,但已亡佚,仅作传言)。

尽管二书中的记载还比较模糊朦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为职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

袁珂先生就将《楚辞·天问》中的"女娲有体,孰能匠之"理解为“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作成的”。

丁山先生则更为明确地认为这两句话说明:“(至少)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至于《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的记载,袁珂则以晋人郭璞注为解:“或作女娲之腹。

”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二变,其腹化为此神。

”并以汉人许慎和刘安的话作为参证。

丁山也认为这“显然又是孕毓人类的寓言”。

尽管如此,这些记载当中仍然没有明面提出女娲造人的说法。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笔记
女娲造人
一、古代神话
《封神演义》中记载,上古时期,上苍以“厉兵秣马”的方式使世界多
样化,而女娲就是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角色之一。

女娲用五色石磨成
的五种宝石给了神七七,神七七把这五种宝石放在水边,吹法把它们
变成人。

这样,女娲就把人造成出来了。

二、起义力量
《神话史诗三部曲》中,女娲不仅象征着上古的智慧,同时也象征着
百姓力量。

众叛逆之臣、不信从天子百姓,借助女娲的力量,妄图推
翻王位,起而反抗天子。

女娲向百姓安慰,支持百姓以抵抗叛乱,最
终通过大家努力,女娲助百姓成功反抗叛乱,使叛乱不得逞。

三、社会意义
女娲作为古代最早在神话故事里出现的角色,代表着古代百姓诚实勤
劳的精神,更体现了古代环境下的智慧与乐观精神。

女娲的神话故事,也成为百代传说,帮助百姓认识自我,激发百姓的意志与创造力。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1. 神话传说中,女娲被描述为一位具有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女神。

她能够通过泥土创造出人类,赋予他们生命、能力和感情。

2.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女娲如何尝试制造人类的过程以及她在其中所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3.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女娲的形象和她对人类的热爱。

她的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同时也展现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4. 在制作过程中,女娲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目标。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文章还提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并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6. 最后,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基础,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和先知。

7. 本文旨在通过对女娲造人的描写,向读者传达有关人性、创造力、毅力和责任感的价值观。

8. 请注意思考问题:为什么女娲要造人?她是怎样造人的?在造人的过程中遇
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看待女娲这个人物形象的?
9. 做好笔记,记录下重要的概念、观点和感悟。

以上是《女娲造人》的课堂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第21课笔记

语文第21课笔记

语文第21课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袁珂,神话学家。

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著述颇丰。

2. 神话的概念。

-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揉(róu):用手来回擦或搓。

- 荒凉:人烟少;冷清。

- 寂寞:孤单冷清。

- 蓬勃:繁荣;旺盛。

-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 掺和(chān huo):掺杂混合在一起。

- 非凡:超过一般;不寻常。

-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 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 泥潭:大泥坑;泥塘。

三、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故事的开端(1 - 4段)- 天地开辟以后,没有人类,女娲感到非常孤独,决定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世间。

2. 故事的发展(5 - 16段)- 女娲用黄泥揉团成泥人,这些泥人一放到地上就有了生命,他们叫女娲“妈妈”,女娲满心欢喜。

- 后来女娲觉得速度太慢,就把枯藤伸进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人。

3. 故事的高潮与结局(17 - 18段)- 女娲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四、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起源的好奇与探索,以及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借助想象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五、写作特色。

1. 丰富的想象。

- 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都是想象的结果。

如女娲因为寂寞而造人,用黄泥造人,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等情节,充满了奇幻色彩。

2. 生动的描写。

- 文中对女娲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细腻生动。

例如“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生动地表现了女娲的心理活动过程。

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女娲造人课堂笔记第一课:娲皇造人的缘起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相传中国的第一位妇女娲皇亲手创造了人类。

女娲,即伏羲女儿,是中国神话中的上古女神,也是人类最早的创造者之一。

在这一课中,我将带领大家了解女娲造人的起源和意义。

女娲造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世界充满了混沌和黑暗。

伏羲是女娲的父亲,他是古代神人,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代表者。

为了创造更多的生命,伏羲教导女娲使用五色石头制造人类。

女娲按照父亲的指示,使用黄土、五色石等材料,亲手造出了人类。

第二课:女娲的造人过程女娲造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制造阶段和赋予灵性阶段。

在准备阶段,女娲把自己的形象和力量转化为人类的容貌和能力。

她用五色石头创造出人类的身体,并用黄土塑造人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女娲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智慧。

制造阶段是女娲造人的核心过程。

女娲用五色石头创造了人类的肉体和骨骼,并用黄土填补了肉体的空隙。

她还亲自吹人类的鼻息和嘴巴,以赋予其灵气和生命力。

最后,女娲用细绳将人类的骨骼和身体关联在一起,使人类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赋予灵性阶段是女娲为人类注入灵魂和智慧的过程。

女娲利用自己的血液和神力,赋予人类智慧和感知能力。

她用金丝写出了人类各种本领的符号,如音乐、文字和医药等。

女娲还教人类种植谷物、养殖牲畜,并传授人类道德和礼仪。

第三课:女娲造人的意义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它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女娲造人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起源的思考和探索。

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人类对于自身的起源充满了疑问和想象。

女娲造人的故事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源起神话。

其次,女娲造人强调了女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唯一的女性造物主,她的创造力和智慧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被高度赞扬和尊重。

女娲造人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平等和平衡的追求。

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21课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女娲造人课堂笔记(21课)
一、背景引入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创世神。

本课将带领大家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

二、知识点梳理
1.女娲的形象:半人半蛇,神秘而伟大。

2.女娲造人的原因:为了繁衍人类,让世界充满生机。

3.女娲造人的方法:用黄土和水捏成人形,赋予生命。

4.女娲造人的意义:创造了人类,使世界充满智慧和创造力。

三、重点难点解析
1.重点: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意义,感受古代神话的想象力。

2.难点:分析女娲形象的特点,理解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课堂互动环节
1.分组讨论:女娲造人故事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分享交流:请同学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女娲的其他传说或故事。

3.角色扮演:请同学自愿扮演女娲,讲述造人的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女娲造人的故事,了解了古代神话的魅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女娲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继续了解和学习古代神话传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课堂笔记【主旨】本文详细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先祖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旧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同时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

【课文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交代女娲造人的动机。

第二部分(3——16自然段):写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部分(17——18自然段):写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方法。

1【预习与目标】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感悟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

(重点)2【原文阅读】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叫女娲。

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m ǎng)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呢?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水池旁边蹲下来。

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

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课文笔记
一、课文简介
《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女娲娘娘创造人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人类起源和女娲娘娘的信仰。

二、生字生词
1.生字:娲、掘、寐、髓、揉、康
2.生词:创造、繁衍、神通广大、孤独寂寞、眉开眼笑、疲劳不堪
三、句子解析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
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句话表现了女娲娘娘的智慧和创造力,她通过观察和思考,创造了人类。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
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这句话通过描写女娲娘娘的工作状态,表现了她勤劳、坚韧的精神品质。

3.“她觉得自己的身体虽然疲倦,但是心里却十分快活。

”——这句
话表达了女娲娘娘在创造人类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感。

四、段落分析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创造人类的原因、创造人类的过程、创造人类的后果。

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通过详细描写女娲娘娘的工作状态和人类的外貌特征,突出了女娲娘娘的智慧和创造力。

五、主题思想
本文主要表达了女娲娘娘的智慧、创造力和勤劳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人类起源和女娲娘娘的信仰。

在学习过程中,应深入体会这些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笔记

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笔记

七年级语文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笔记
一、传说
传说女娲造人就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女娲从五谷中把自
然的山泉植物合成在一起,发明出了造人的办法,从而造出了第一对
男男女女,作为夏商时代的开始。

二、背景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这段故事温馨动人,把中国
开国元勋女娲置于英雄传说之中,也把造人也作为神做出来,让人们
想象:中国古代文明可以到了这样一个高度。

三、内容
女娲造人笔记记载了女娲她是如何宣示来创造和谐社会的故事,
女娲利用自己的神奇力量“从五谷中把自然里的山泉植物合成在一起”,创造出庞大的群体,完成了世界的创造。

女娲造人笔记用一种虚言的
语言,描绘出女娲利用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从天上收聚神仙,从下得
招天地之气,沟沟注注六色仙石,从五谷中把自然的山泉植物合成在
一起,从白骨中注入灵魂,形成一个个具有神性的人”的神奇瞬间。

四、声音
女娲发出一声大喝,唤醒了静止不动的生命,造出了第一对人,
并予以姓和名,最后,女娲为第一对人宣告结束,结束了传说中的造
人宣言,只见,一些神仙在五谷中聚集,因此,世界被永久改变。

五、意义
女娲造人的传说代表了拥有和平、和谐的神奇力量,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又是一个充满着精神活力的典范。

它表达了古老的传统文化,是对可贵的古老传统如何塑造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也反映出古老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的价值。

初一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初一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初一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女娲造人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是我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传说中,女娲用黄土造人,创造了人类。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和其中的人文精神。

一、女娲造人的故事
据传说,古代世界一片混沌,万物没有定形。

女娲用五彩石修补破碎的天空,用两条巨龙定住四方,用七彩石打造出日月星辰。

但是,她感到世界上缺少有灵性的东西。

于是,她捏了一团黄土,塑造了人的形态,然后用自己的神力赋予其生命。

这样人类就应运而生了。

二、女娲造人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女娲造人的故事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劳动、创造、爱、智慧、自信等。

女娲用自己的双手捏出了人类,体现了劳动和创造的精神。

用自己的神力赋予人类生命,体现了爱和智慧的精神。

女娲造人还表现了自信的精神,因为她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有灵性的生命。

女娲造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劳动、肯创造,就能够创造出美好而有灵性的东西。

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事物。

总之,女娲造人是一则富有人文精神的传说,它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1 -。

初一上册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初一上册语文21课女娲造人笔记如下:一、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主要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二、故事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关键词语解释1.澄澈:清澈透明。

2.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3.绵延:延续不断。

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5.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6.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

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8.疲倦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五、问题解答1.本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第1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原野广阔,天空高远,但这些景物并没有让人感到愉悦,因为世间还没有人类。

这种荒凉的景象与女娲孤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为后面的造人故事埋下伏笔。

3.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女娲首先用黄泥捏造人形,然后吹一口气,使泥人有了生命。

她不断地捏造人形,吹气赋予生命,直到世间充满了人类。

4.女娲造人后的心情如何?女娲看着自己创造的人类,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们欢呼雀跃,互相交流,使世间充满了生机。

女娲为自己的创造之功感到欣慰。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故事,以及作者袁珂对神话传说的研究与演绎。

这不仅让我们对古代神话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启发了我们思考人类起源与神话传说的意义。

七年级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七年级女娲造人课堂笔记
【中心思想】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课文段落划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

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
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

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

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

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
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笔记

同学们,这些故事是不是确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们表现了“人类童真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知识备查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的产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用想象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与描述,反映出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神话特点(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

背景资料概括主题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女娲想出一个可以让人类长久绵延的好办法,那就是男女配合,繁衍生息。

板书设计课文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的课堂笔记圆小圆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的课堂笔记圆小圆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1课的课堂笔记圆小圆一、生字女娲(wā) 熔炼(róng liàn) 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 huo)二、多音字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 huo) 气息奄奄(yān yān)三、重点词语【蓬勃】繁荣旺盛的样子。

【莽莽】形容辽阔无际。

【澄澈】清澈透明。

【掘起】挖掘起来。

掘,挖。

【掺和】(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东西)混杂在一起。

【非凡】超过一般寻常。

【欣欣然】形容喜悦的心情。

【幽光】暗淡的光。

【灵敏】反应迅速。

【绵延】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四、文学常识女娲造人是中国神话故事之一。

传说上帝看到世界上缺少一种生物,决定创造人类。

女娲根据自己的形象,用黄土捏成人形,创造了第一批人类。

后来,她为了加快速度,用绳子蘸着泥水甩出泥点,变成人类。

她教会了人们婚姻和生育,使人类能够不断繁衍。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

五、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述女娲造人的故事,表现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世界的珍视和敬畏。

六、问题探究1.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答:女娲造人是因为上帝看到世界上缺少一种生物,决定创造人类。

女娲根据自己的形象,用黄土捏成人形,创造了第一批人类。

后来,她为了加快速度,用绳子蘸着泥水甩出泥点,变成人类。

2. 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答:女娲造人的过程是首先用自己的形象捏出人类,然后用绳子蘸着泥水甩出泥点变成人类。

第一批人类是用手捏出来的,而后来的人类是甩泥点变成的。

3. 女娲造人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什么样的思想?答:女娲造人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也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世界的珍视和敬畏。

同时,这个故事也传递了婚姻和生育的重要性,使人类能够不断繁衍。

七、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想象丰富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结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和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课女娲造人课文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女娲造人》的课文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课文概述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

故事中,女娲用黄土捏出了一个个小人,这些小人成为了我们人类的祖先。

二、重要概念
1、神话:神话是一种虚构的故事,通常以人类和神祇之间的互动为中心,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界和宇宙的理解和想象。

2、女娲: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她用黄土捏出了人类,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

3、黄土:在故事中,女娲用黄土捏出了人类,黄土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

三、重点段落
故事中,女娲造人的过程是重点段落之一。

通过女娲用黄土捏出一个个小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传达了人类起源的神秘和奇妙。

四、重要句子
“她从黄河中捧起一团黄泥,轻轻揉捏,就成了一个‘人’。

”这句话是故事中描写女娲造人过程的关键句子之一,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女娲的神力和智慧。

五、主题思想
《女娲造人》的故事表达了人类起源和生命创造的主题思想。

通过女
娲造人的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

同时,故事也传递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伟大和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