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215例做为研究对象。

每位受检人员分别取3份检验所用标准血量,通过以控制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及溶血情况的方式实施凝血四项检验,评估可能对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

结果:血液样本在不同的存放时间下检验,PT值无明显变化(P>0.05)。

放置时间超过1小时TT、FIB 、APTT值变化明显,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样本离心时间不同,TT与FIB值无明显变化(P>0.05),PT与APTT所受影响较明显(P<0.05);血液标本出血溶血后各检验数值均变化明显,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样本长时间放置、离心时间较长、出现溶血现象均为能够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医护人员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凝血检验结果的因素,旨在提高检验效率,最大程度保障凝血检验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215例做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16例,女性99例;年龄18~50岁,平均(30.5±5.1)岁。

1.2方法我科室检测仪器为sysmescs-5100,检测与质控产品均为西门子配套。

主要检验流程:采血前先确认受检人员的姓名,将其姓名与对应的独立编号标记于真空采血管上。

所有人员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确定患者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完成血液采集;采集血液时嘱咐患者放松身体,尽量降低止血带对静脉的压力;每位受检人员均采集可以完成标准检验3次的血量;及时将混合均匀的血液标本送至离心,将血小板去除。

完成离心操作后,将血液标本合理存放,并分别用于3 组不同的检验:①使用本组受检人员1组血液样本进行试验,即先将血液样本放置1h,实施凝血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在放置2h、4h后对全部的血液样本实施凝血检验,分析存放血液标本的时间对凝血检验的结果造成的影响。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放置时间及方式对凝血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腺癌标本 中可 见腺腔 、 小 管状 、 乳头状 等结 构 , 偶 可见 印戒 细 胞、 透 明细胞 。高分化者癌细胞胞浆 中富含黏液 , 呈杯状 、 高柱 状、 立方形 、 多边形 , 排列成腺管状 、 腺泡状 、 乳头状 、 筛状 ; 低分
[ 2 ] HA AG A J R, A L F I D I R J . P r e e i s e b i o p s y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b y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 J ] Ra d i o l o g y , 1 9 7 6 , 1 1 8 ( 3 ) : 6 0 3 — 6 0 7 .
常 规 相 关 指 标 产 生 影 响 ,在 实 际操 作 中应 控 制 其 对 指 标 的 干
扰, 以保 证 检 验 结 果 准确 。
铬 颗粒 A表达 3例 , 突触素表达 1 例; 其余 2例结 果表明系炎
症改变 。
3 讨 论
【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时间 放 置时 间 凝 血检验
( 收稿 日期 : 2 o 1 6 — 0 7 — 1 7)
化者癌细胞胞 浆嗜酸或透 明 , 呈立方形 、 多边 形 , 呈实巢状 、 片
状、 条索分布 。 ②鳞癌标本镜下形成不规则形条索状癌巢 。 高分
化者可见癌巢分散 , 在癌巢之 中形成单细胞角化 、 角化珠 , 细胞 间桥 ; 中分化者 细胞排列紊乱 、 异型 明显 , 几 乎找不到 角化珠 ; 低分化者癌细胞显 著多形 、 异型 , 并 呈现片块 聚集 , 部分癌细胞 呈梭形 、 束状排列或弥散状分布 。③小细胞未分化 癌癌 细胞 小 而形态一致 , 细胞 核呈现深染 , 异 型性 明显 , 多见核分裂象 , 胞 浆粉染 、 较为稀少 。癌细胞呈大 片聚集或 弥散性分 布 , 间质少 。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分析前因素

年6 月不合格标本 4 8 , 8 例 其中采血量不足标本( 采
血 量 < . ml 为采 血 量不 足 ) 2 例 , 血 量过 多 标 24 视 23 采
T和 AP T 果 降低 ,T结 果升 高 ,I 果无 明 T结 T FB结 本( 采血 量> .ml 30 视为 采血 量过多 )6 例 , 血标 本 成 P 10 溶
于患者手术前准备 、 药物治疗监测 、 抗凝 出血性或血栓
性疾 病 的初 步诊 断等 , 一项 非 常重 要 的实 验指 标 。 是
2 结

21 采血量不 足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 .
见表 1 。采
四项 , 临床 常用 的 出血 与血栓 疾病 筛 检试 验 , 是 常用 血量不足使 P 、 P T T T A T 和T 结果升高,I 结果降低。 FB
【 中图分类号】 R 4. 46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l0—65 ( )4 O—O 03 3O2 2~18 2 叭O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 、 P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T )凝血 酶 时间(T 、 维蛋 白原 (I) AP T 、 T )纤 FB 简称 凝血
学意 义
4C  ̄ 放置 8 h内对 P 、 T 、 T和 FB结 果均无 影 响。 T AP T T I
作者简介 :  ̄ (9 3 )男 , 郭; 17- , 湖南省邵阳市人 , 副主任技师 , 博士。E m i u nh i o O 8 yh o n - a , ag u u2O @ a o. l g g c

18 ・ 0
V 1 1N . ee b r 2 1 o 2 o 4 D c m e 0 0 . 2
HA NA D C L J UR A / N ME I A O N L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凝血测定主要用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各种凝血因子,用于凝血、出血及血栓疾病的诊断。

标本采集:(1)在进行标本收集之前,病人需保持良好的心理,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如情绪波动、过度锻炼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降低;(2)在采血时,应该尽量轻柔,以防止细胞破裂,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3)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容器或者容器,能够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过度活跃,并且在进针时应该保持一次性成功,第1支注射器取实验用血,从而防止血液与抗凝药物发生混合,提高凝血检验的准确度。

(4)在进行采血操作时,要求一次性完成,以避免出现溶血现象。

(5)血液离心必须按照离心标准进行,即3000转/分,离心(10-15)分钟。

标本的存储以及运输:(1)采集的样本应该尽快放入专用的容器中,避免放置过久,导致pH值升高,从而影响APTT和PT的持续时间。

(2)建议在采集样本后2h以内进行样品提取,如果当前无法提取样品,应该把样品放入专用的容器中。

为了确保样品的质量,冷冻在-20℃的冰箱内,将需要存放较长时间的标本冰冻存于-80℃的冰箱内,冰冻的血浆融化时不能静置于室温中融化,应放置37℃水中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3)样品还应该在18-24℃之间尽快送检,因为过高的温度可以破坏血小板和活化因子,从而导致PT和APTT测试的结果变差。

为了确保凝血因子Ⅴ和Ⅰ的稳定,应将其置于4℃及更低的环境中进行保存,而且,保存条件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也将受到影响。

全血标本若在冰箱中储存4小时,会对正常受检者的凝血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但其他受检者不会受到影响。

标本凝固:采集枸檬酸钠抗凝标本后,处理期间,凝血功能会被激活,因为凝血因子提前发生活化反应,凝固时间会缩短。

离心标本后,凝块存在于红细胞层内,也可存在于血浆中。

凝血激活的标本若只生成颜色很淡的纤维蛋白凝块,可能只会在标本冻融后方会显现。

血凝四项实验结果异常影响因素

血凝四项实验结果异常影响因素

血凝四项实验结果异常影响因素一、PT/APTT 时间延长影响因素A、标本采集:1、浊度法测定终点的自动化血凝仪,有溶血和较明显的黄疸及脂血的样本。

2、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是1:9 。

3、抗凝剂配制错误,如枸橼酸钠含2 个结晶水仍按3.8%配制。

4、血细胞比容>55 %,抗凝剂仍用1 :9 ,引起抗凝剂比例过高。

5、标本陈旧,超过2 小时,甚至更长。

6、标本运输未加盖,致使CO2 ↑ PH ↑ 。

7、口服抗凝剂或凝血因子异常。

8、质控标本失效。

9、采血时,血浆与抗凝剂混合时振摇过于剧烈,使凝血因子破坏(轻轻混匀即可)。

10、血浆分离应2500g,10 分种。

B、复溶液:1、未用公司试剂盒同批号配制的复溶液。

2、用蒸馏水取代公司的复溶液。

3、复溶稳定时间不够。

C、操作:1、血浆与试剂比例不对(按照试剂说明书或仪器厂家的使用说明书)。

2、标本、试剂未经预温至37 ℃。

3、APTT 试剂与标本孵育小于3 分钟。

4、APTT混悬液加前未混匀。

5、试验测试温度不在37±0.5 ℃的范围。

D、试剂本身:1、APTT(鞣花酸)被冷冻(低于0 ℃)贮存或运输。

2、试剂贮存、运输温度过高,未注意冷藏运输。

3、试剂超过有效期。

4、购入了冒牌试剂。

5、质控品过期。

二、PT/APTT时间缩短影响因素A、标本采集:1、病人为高凝状态或血栓性疾病。

2、血细胞比容<25%,抗凝剂含量不够。

3、抗凝剂自配,配制错误,如对5个结晶水的枸橼酸钠仍按3.2%配制(应按3.8%配制)。

4、抗凝剂存放时间长:长霉、变质。

5、血浆于2-8 ℃运输,存放(冷凝集效应),或标本在室温中存放时间过长(超过2小时,甚至更长)。

6、血浆分离时,离心机转速不够,血浆内有较多血小板。

B、复溶液及材料:1、未用公司试剂盒内同批号配制的复溶液。

2、用蒸馏水取代公司的复溶液。

3、比色皿或试验器材污染。

C、试剂本身:1、鞣花酸和白陶土搞错,如原先用白陶土,后改用了鞣花酸,用白陶土正常值来衡量鞣花酸。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22期(总第390期)2018年8月 医技与临床 Yijiyulinchuang①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9②厦门市仙岳医院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叶琳① 蔡贤惠②【摘要】 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 标本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采集量合格标本,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集量>2 ml 标本的TT、APTT、PT 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 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 标本APTT 明显长于2 h 标本,TT 短于2 h 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血标本的TT 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 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 与4 000 r/min 离心5 min 后,标本的FIB、TT、APTT、P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4 000 r/min 离心5 min 替代3 000 r/min 离心15 min。

【关键词】 采集量; 保存时间; 溶血及离心时间; 速度; 凝血四项; 检测结果 doi:10.14033/ki.cfmr.2018.22.0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2-0039-02 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影响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前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不合格采血标本206份,与其重抽后合格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采集送检合格标本26份即刻、4°C放置8 h、室温下放置8 h再检测。

结果采血量不足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量过多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溶血组的TT显著高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显著低于重抽合格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环境下即刻PT、APTT显著低于8 h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即刻、8 h后TT、FI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 下即刻PT、APTT、TT、FIB指标与8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four before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blood coagulation. Methods 206 copies of unqualified blood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With the qualified samples,detection coagulation four indicators;26 inspection qualified samples immediately,4 ° C placed 8 h,placed to 8 h at room temperature. Results TT,APTT,PT of Insufficient bloo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APTT,PT of much blood volum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While the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pecimen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T of Hemoly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PTT,P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re sampling qualified samples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FIB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room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of immediate PT,APT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8h index,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nd immediately after 8h,TT,FIB index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4°C immediate PT,APTT,FIB,TT index and 8h after comparison,he difference h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Pre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f the results of four items of blood coagulation detection is the premis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laboratory results.[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Pre analysis;Coagulation four indices人体的止血功能极其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可以快速凝固血液,使伤口止血[1]。

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凝血功能主要用于判断病人有无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是手术前、口服抗凝剂监测、血栓诊断中经常使用而且非常实用的一项指标。

其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所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凝血标本常见问题有:黄疸、脂血、溶血、标本量的过多或过少、HCT过高或者过低等。

以下,我们主要针对后两个问题来讨论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当HCT在20%—55%之间,或者当HCT<20%或HCT>55%时,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一、HCT在20%—55%之间,不同采血量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影响。

当HCT在20%—55%之间时,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以下数据:样本血量不足与标准血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样本血量过量与标准血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不同抗凝比例下凝血四项的检验结果比较(±s)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标本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血液凝固的过程很复杂, 钙离子会参与到凝固反应的每一个步骤,作用至关重要。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凝血检测采用的抗凝剂为109 mmol/L枸橼酸钠, 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

枸橼酸钠能有效的阻止凝血因子Ⅴ、Ⅷ的降解, 与血液中的Ca2+结合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凝血功能,凝血过程被阻断,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此作用是可逆的, 如果再加入足量的Ca2+,凝血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当采血量为1.8 ml时, 枸橼酸钠和钙离子的比例适当, 钙离子能被枸橼酸钠完全的络合封闭, 凝血过程将被阻断;当采血量超过1.8ml时,钙离子相对的过量, 没有被络合的钙离子促进血浆的凝固, 会消耗部分的凝血因子, 因此测量的APTT和PT的结果延长;当采血量不足1.8 ml 时, 枸橼酸钠相对过量, 而测定APTT和PT加入定量的钙离子, 测定时过量的枸橼酸钠络合了部分的钙离子, 导致凝血过程中钙离子不足, 同样会导致结果延长。

标本采集和处理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和处理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采集和处理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实验室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除了按实验室严格的质量控制外,还与医护人员正确采集检验标本有很大关系,一份送检标本合格与否,往往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检验结果的及时性与可靠性由检验科来保证,而实际工作中导致检验结果质量误差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患者个体的差异、仪器误差、操作者个体误差和采样送检是否正确等。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应注意标本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 、标本采集由于小孩、老人、烧伤、低血压休克等因素造成静脉血不易抽取,抽血时操作不规范,使标本中有肉眼可见的微小凝块,使PT、APTT、TT延长,FIB降低。

血液与抗凝剂未能充分混匀,也可以使标本中有肉眼可见的凝血块。

其原因为:往往由于工作忙,标本采集后未能及时处理,抽血时操作不规范,使标本溶血,造成PT、APTT缩短,TT延长。

血量与抗凝剂比例减少,造成PT、APTT显著延长。

长时间扎止血带、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造成血管损伤或组织因子进入血液。

造成检验结果波动的因素很多,而不规范标本采集送检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造成不必要的抽血和复查,增加患者的负担,建议标本采集时,护士应加强责任心,以科学的态度采集及处理标本,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2 、标本的送检在实际工作中,标本送到实验室检验时,为了避免实验室由于本身某些因素造成的结果误差,我们建议:(1)加强检验人员的个体素质,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及现代的技术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对检验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2)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对检验中出现异常和某些阳性结果应主动及时与临床医生取得沟通,对临床有疑问的结果做到合理解释,尽职尽责地为临床抢救工作及手术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

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检查数据。

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

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

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凝血标本;检验结果;时间;温度【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221-02在医学检查中,凝血四项检查是必要检查项目,即是检查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要用于预测术前凝血功能、诊断出血性疾病、监控抗凝血类药物等[1]。

同时,在凝血标本检验中,检验试剂、样本血量、时间、温度等将影响凝血因子离体后的变化情况,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本文分别以温度、时间为变量对凝血检验的四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

以下为研究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采集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采集患者均为无出血性疾病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均为26~41岁,血样检查合格,无血量过量、溶血状况。

将所有标本随机分为A、B、C三组、每份20例。

1.2 检测方法在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用一次性空针采血管采1.8ml血,按照1:9比例加入109mmol/L抗凝剂枸橼酸钠0.2ml,两者均匀混合后置于凝血专用试管中。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从2021年 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实验室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枸橼酸钠抗凝样品408份,分离血浆。

根据测试时间,他们被平均分为四组:a组(0h)、b组(6h)、c组(24h)和d组(48h)。

四组测试样品在常温(20~25℃)下进行测试,并比较不同测试时间的凝血结果(PT、APTT、FIB)差异。

结果:(1)48h组PT检测值显著高于0h、6h和24h组(P<0.05),但24h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0h组相比,6h组APTT开始时延长,24h和48h组显著升高(P<0.05);(3) 4组FIB检测结果均保持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是,采集血液样品后,需要及时送去检查,要求检验科的医务人员在6小时内完成周边血液检查,是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检验引言近年来,在凝血方面的临床试验,包括APTT、PT和FIB,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使用这些指标分析凝血结果,迅速评估或控制患者血液系统的病理变化。

PT通常用于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状态,APTT可用于表示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状态,FIB则可指示血液样本中FIB的含量,如果在检查分析前采集的血液样本受到错误影响,则重新采集。

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挑选了102名志愿人员进行体检,以分析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对血液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样主要由102名健康志愿者采集,他们于2021 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实验室进行了体检。

每位志愿者采集了4份血样(共408份),其中102名志愿者年龄在21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5.0)岁;按试验时间顺序(0h、6h、12h、24h)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5-26T14:49:15.3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0期作者:别艳红[导读] 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庆阳市合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庆阳 7454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后的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617例,分离收集血浆后,部分血浆立即测定及室温(20~25℃)存放2、4、6、24h后,部分血浆分别于室温、-4℃、-20℃保存24h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

比较各组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

结果: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放置2h检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4h、8h及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室温(20~25℃)保存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20℃保存24h血液标本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保存24h血液标本各凝血指标及-20℃保存PT、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时,应注意对于凝血功能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送检。

常温状态下,血浆标本应在2h内完成检测,如需保存,应选择-4℃的低温环境,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尤其要避免反复冻融。

【关键词】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51-02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目前各医院检测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4项。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方法:2018年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80例,应用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

甲组使用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

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保存8h后,TT、APTT、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4h后,TT、PT、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凝血检验;真空采集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Key words: coagulation test; vacuum collection of blood vessels; placement time; placement temperature凝血四项是检验科检验项目之一,但采血管、放置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凝血检验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7 期 ·检测与诊断·174的出现[9]。

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卵巢肿瘤时,为了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应提高取材的准确性和冰冻切片制作的质量[10]。

综上所述,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较高。

参考文献[1] 李刚.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34-35.[2] 李婷.超声肿瘤形态学改变和多普勒血流及术中冰冻病理表现对卵巢肿瘤的评估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1):1805-1808.[3] 肖军兰.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诊断的对比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28):36-37.[4] 王雪利,党受琴.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6):41-42.[5] 庹大凤.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71.[6] 汪必成,马俊华.189例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与误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1614-1615.[7] 陈晓燕.手术中冰冻切片在卵巢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0):1152-1153.[8] 刘廷,张明红,赵璐,等.眼睑肿物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9,21(4):302-307.[9] 金亦,李迎春,李海刚.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256例病理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167-168.[10]吴玉芳.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4):259-260.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仝晓宁1,陈 葳2*(1.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离心的时间及发生溶血对患者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3 讨论
价 ,为术后复查和预后评估提高了重要信 息。高分辨率 的 C T薄
层扫描能够对 颞骨 的精 细解剖结果进行 清晰地显示 ,从 而实现
临床上 ,慢性 中耳乳 突炎为 耳科 的一种 常见疾病 ,依 照患 者的病理 结果和 临床表现 ,可将 其分成单纯 型 、肉芽型 和胆脂 的 肉芽或 者是息 肉 ,又被称之 为黏膜型 ;肉芽型又被称作 是坏
中国误诊 学杂志 ,2 0 0 8 ,1 3 ( 6 1 : 1 1 2 — 1 1 3 .
窦 以及乳 突小 房均会 出现 出血 、坏 死等征象 】 。乳 突一般 表现
为硬化 型 ;胆脂瘤 型为一种 内衬 鳞状上皮 的囊肿 ,在囊 内会发
现充满 角质脱 屑,并 不是病理 上的肿瘤 ,会 对周 围骨质产 生直 【 2 】 薛正和, 刘稳芳, 潘利周 . 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 c T诊 断及评价 [ J J . 接压迫 。胆脂 瘤 中的胶 原酶或者 是伴有 明显 炎症时会对 骨质造
死型或者 是骨疡 型 ,黏膜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生广泛 破坏 ,听骨 、鼓 环 、鼓
了对慢性 中耳乳突炎 的及时发现 、准确 定位 ,对 于临床早期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 注 。 瘤 型。单纯 型病变一般 在 中耳鼓 室黏膜 出发 生 ,不会 出现 明显
参 考 文 献
[ 1 ] 慕建 成, 侯 艳军 ,范红燕,等 . 慢性 中耳乳突炎 3 5 例c T 表 现分析 [ J 1 _
医技与临床 Y i j i y u l i n c h u a n g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3 期( 总 第2 1 1 期) 2 0 1 3 年8 月
凝血 四项检测 结果影 响 因素 的分 析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凝血过程既是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物理现象,又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终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止血、抗凝血或纤溶系统发生异常,正常凝血功能失去平衡,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

止血缺陷或纤溶亢进可引起出血,抗凝和纤溶缺陷引起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当局部血管损伤时,机体首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再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

整个过程涉及许多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常温下易失活。

因此控制好凝血四项常规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的可靠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凝血四项;检测;影响因素止血与凝血机制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它涉及临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各个方面。

临床上止血、凝血的主要信息都可以从PT、APTT、TT、FIB等基本筛检试验中获得。

凝血四项除了能对出血性疾病筛查与诊断外,还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和预测、对DIC的试验诊断及使用各种抗凝药物剂量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现对血凝四项检测前、检查中、检测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如下:1 检查前影响因素1.1 仪器、器材与试剂现在凝血四项检测一般都采用仪器法,检测前仪器要接通电源,预热10分钟后再开始进行测试,以避免某些凝血因子的活化或失活。

标本管应使用质量好带盖真空采血管、硅化玻璃管或塑料管,防止标本的污染或异常。

试剂应在37℃水浴箱中预温10分钟,如果试剂预温不充分,则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

另一方面试剂有老化的可能,因此,不要使用预热超过20分钟的APTT和预热超过40分钟的其他试剂。

1.2 标本采集1.2.1 患者准备应停用影响止血、凝血试验的药物至少一周。

采集血标本的同时不能输液。

要求患者安静,尤其不要在患者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易引起血小板升高的情况下采血,否则会激活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活性。

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使用全自动凝血检验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采血量、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对等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标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输液的采血部位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是否空腹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等检验前采集环节均会对其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准确度。

关键词:凝血检测;检验前;标本质量0前言凝血功能主要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能力。

临床中可通过对于凝血功能的检验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血栓、中风、休克等病症。

此外,在抗凝溶栓以及急救等操作中,凝血检验也占据重要地位[1]。

因此,保证凝血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后续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中,标本质量的控制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标本检验前、标本检验过程中以及标本检验后。

研究证明,检验前血液标本的质量与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探究了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

供血患者共包括213例男性,287例女性,年龄最小为19.5岁,最大为76.3岁,平均(41.5±1.6)岁。

纳入标准:①血液标本均来自于在我院就诊的患者;②患者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③患者年龄≥18周岁;④血液标本提供者均未在半年内出现脑血管类疾病或者严重创伤。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疾病;②患者近期服用过抗凝血的药物;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合并有免疫系统类疾病。

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许军生;刘付明军;谭洪辉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17(028)002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离心时间长短对凝血四项检测的干预作用.方法:用抗
凝管收集我院血液样本88份.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内以3000r/min的转速将样
本离心5min、10min、15min、20min,剖析不同的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离血浆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结果:离心时间分别为5min、10min、15 min、20min时其Fg、APTT、TT、PT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离心时间对于血液样本的凝血四项检测的干预作用较小,故在进行检测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减少离心
时间,以增加检测速率.
【总页数】3页(P30-31,8)
【作者】许军生;刘付明军;谭洪辉
【作者单位】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
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高州5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刘志锋;张耀辉;李雯丽
2.血液标本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实际检测值影响的研究 [J], 曹国钧
3.离心时间对出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J], 李立青;史蓉华;李柄桦;付国宝
4.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J], 叶琳;蔡贤惠
5.标本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J], 吴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

目的: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均行凝血四项检测,分析不同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及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低于采集量合格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室温内(20 ℃~25 ℃)保存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 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的TT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短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 离心15 min与4 000 r/min离心5 min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集量不合理、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标本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为较快获得临床检测结果可采用 4 000 r/min离心5 min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

标签: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速度;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凝血四项检查是诊断血栓性或出血性疾病、疗效评估和术前预测凝血功能及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其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将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直接影响[1]。

血凝的实验室检测不是分析某一中特定物质,而是监测一系列酶促反应终点,故其诊断结果易受凝血标本存储时间、采集量、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影响[2-3]。

因此,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治疗准确性的提高。

基于此,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00份血液标本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采集量、保存时间、溶血及离心时间与速度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的质量控制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排除有出血倾向者;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00例研究对象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6~49岁,平均(37.84±6.32)岁。

本研究已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采集量不同:100例标本中采集量异常40例,其中20例采血量2 ml,
重新采集血量异常者静脉外周血2 ml。

及时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
10 min后血浆颜色为淡黄色液体,使用美国沃芬公司全自动血凝仪(型号ALC TOP-700)实施凝血四项检查。

(2)保存时间不同:随机选取20例采集量正常的凝血标本进行即刻凝血四项检测,并在室温内(20 ℃~25 ℃)保存标本,分别将这20例标本保存1、2、4 h,在各自到达时间后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3)溶血:采集量正常的标本中溶血(离心后血浆颜色为浅红色液体)20例,重新采取溶血患者静脉外周血2 ml(离心后血浆颜色为淡黄色液体),均行凝血四项检测。

(4)离心时间和速度不同:选取采集量正常的凝血标本20例,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将1 ml吸到干净的塑料试管中,获得两份相同的血液样本,一份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另一份离心速度为4 0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即刻对血浆标本进行凝血四项检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采集量、不同保存时间、溶血和未溶血及不同离心时间与速度的凝血四项(FIB、TT、APTT、PT)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采集量不同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与重新采集量合格标本比较,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不同保存时间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即刻及1、2、4 h标本的FI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 标本的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短于2 h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溶血和未溶血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与未溶血标本比较,溶血标本的TT明显较长,APTT、PT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与未溶血标本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2.4 不同离心时间与速度标本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3 000 r/min离心15 min与
4 000 r/min离心
5 min处理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在凝血四项检测中确保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血标本采集,抗凝剂和标本比例将对被检标本的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抗凝剂浓度减少或增加均将直接影响凝血因子,且血量减少0.5 ml将延长凝固时间,增加0.5 ml 将缩短凝固时间[4]。

本研究中,采集量2 ml标本的TT、APTT及PT均短于重新采集合格标本,FIB水平较低,与上述报道相似,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标本注入血太多将造成抗凝剂相对过少,造成血液凝固或血中出现微小凝块,进而缩短凝固时间;而注血太少将造成抗凝剂相对过多,延长凝固时间[5-6]。

本研究中,4 h标本APTT明显长于2 h标本,TT短于2 h标本,而即刻及1、2、4 h标本的FIB、PT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在室温下保存时间过长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其主要原因为长时间保存在室温(20 ℃~25 ℃)条件下,将造成易变凝血因子Ⅷ及Ⅴ因子对热不稳定,逐渐丧失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凝固时间[7-8]。

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标本发生溶血是一种常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溶血标本的TT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APTT、PT较短,而FIB 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证实溶血将造成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

抽血过程不当或不顺利等机械因素而破坏红细胞是标本溶血的主要原因,溶血标本将造成成熟红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磷脂,加之溶血标本的凝血活性与血小板第Ⅲ因子相似,进而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9-10]。

本研究中,3 000 r/min,15 min与4 000 r/min,5 min离心处理后,标本的FIB、TT、APTT、PT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提示4 000 r/min离心5 min可替代3 000 r/min离心15 min对血小板血浆进行制备,缩短标本处理时间,较快地获得准确的凝血检验报告[11-12]。

综上所述,采集量不合格、室温保存时间过长及溶血将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應控制凝血标本采集量、离心及保存到送检过程等环节,规范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王燕.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01-803,806.
[2]曹科,罗小娟,马东礼,等.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对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4):1959-1961.
[3]刘根斌,陈端英,何孙本.评价温度和时间对血凝四项PT、FIB、APTT
和TT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5):887-890.
[4]段柏情,易理生,肖文军.加温加湿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3):430-431,435.
[5]戴庆忠,覃瑜,靳元英.凝血4项指标生物参考区间的实验室验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9-50.
[6]周以华.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时间与温度对常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2):264-266.
[7]李嫦女,郑桂君.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3):3632-3635.
[8]陈勇,凌建,徐容,等.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原因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9):1523-1527.
[9]杨芳.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5):3191-3192.
[10]陈秀兰,丁国良.血小板采集后不同时间冷冻保存对其体外功能影响的研究[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4):308-311.
[11]胡定红.凝血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温度和时间对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566-567.
[12]夏天,王义平,冯佳玲,等.4 ℃下不同放置时间对标本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5,36(2):209-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