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总复习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内容:不等式
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表示法。

3. 能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各种不等式的解法。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并解决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并和等式做比较,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15分钟)
1. 讲解不等式的符号表示及性质。

2.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加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和解法。

2.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不等式问题。

四、实际问题应用(10分钟)
1. 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建立不等式解决。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总结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 展望下节课内容,讲解高级不等式的解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知识。

教学板书:
不等式
1. 定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代数式。

2. 符号表示: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3. 特性:加减法、乘除法性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熟练解决基本的不等式问题。

下一步可以引入更复杂的不等式,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 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等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不等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的案例。

2. 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解决。

【章节一:不等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讲解不等式的定义。

2.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传递性、同向可加性等。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等。

【章节二: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1. 引入实际问题,如“两个人比赛跑步,A跑得比B快,如何用不等式表示?”2.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如“A跑得比B快”可以表示为“A 的速度> B的速度”。

3. 通过其他案例,让学生练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

【章节三: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引入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如何用不等式表示?”2.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如“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可以表示为“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3. 通过其他案例,让学生练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章节四:不等式的解集与图像】1. 讲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如“解不等式2x + 3 > 7的解集是什么?”2.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法或代数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应用 教案

不等式的应用 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解法3.均值不等式二、知识讲解1.运用不等式求一些最值问题.用a+b≥2ab求最小值;用ab≤(2ba+)2≤222ba+求最大值.2.某些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或证明也就是不等式的证明.3.求函数的定义域,往往直接归纳为解不等式(组).4.三角、数列、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都与不等式有密切联系.5.利用不等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题.1.应用不等式解决数学问题时,关键在于要善于把等量关系转化为不等量关系,以及不等关系的转化等,把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的问题求解.2.应用不等式解决应用问题时,应先弄清题意,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或函数式,再利用不等式的知识求解.3.与不等式相关联的知识较多,如函数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数列与不等式、解析几何与不等式,要善于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 函数y =122++x b ax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求常数a 、b 的值.【答案】⎩⎨⎧==32b a ,或⎩⎨⎧=-=.32b a ,【解析】剖析:由于函数是分式函数,且定义域为R ,故可用判别式法求最值. 解:由y =122++x bax 去分母整理得yx 2-2ax +y -b =0. ① 对于①,有实根的条件是Δ≥0,即(-2a )2-4y (y -b )≥0. ∴y 2-by -a 2≤0.又-1≤y ≤4, ∴y 2-by -a 2=0的两根为-1和4.∴⎩⎨⎧-=⨯-=+-.41412a b ,解得⎩⎨⎧==32b a ,或⎩⎨⎧=-=.32b a ,【题干】已知a >0,求函数y =ax a x +++221的最小值. 【答案】0<a ≤1时,y min =2;a >1时,y min =aa 1+.【解析】解:y =a x +2+ax +21,当0<a ≤1时,y =a x +2+ax +21≥2,当且仅当x =±a -1时取等号,y min =2. 当a >1时,令t =a x +2(t ≥a ).y =f (t )=t +t1.f '(t )=1-21t >0.∴f (t )在[a ,+∞)上为增函数. ∴y ≥f (a )=aa 1+,等号当t =a 即x =0时成立,y min =aa 1+.综上,0<a ≤1时,y min =2;a >1时,y min =aa 1+.【题干】已知函数f (x )=ax 2+bx +c (a >0且bc ≠0).(1)若| f (0)|=| f (1)|=| f (-1)|=1,试求f (x )的解析式;(2)令g (x )=2ax +b ,若g (1)=0,又f (x )的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弦的长度为l ,且0<l ≤2,试确定c -b 的符号.【答案】f (x )=x 2±x -1.c -b >0.【解析】解:(1)由已知| f (1)|=| f (-1)|,有|a +b +c |=|a -b +c |,(a +b +c )2=(a -b +c )2,可得4b (a +c )=0. ∵bc ≠0,∴b ≠0.∴a +c =0. 又由a >0有c <0.∵|c |=1,于是c =-1,则a =1,|b |=1.∴f (x )=x 2±x -1.(2)g (x )=2ax +b ,由g (1)=0有2a +b =0,b <0. 设方程f (x )=0的两根为x 1、x 2. ∴x 1+x 2=-a b =2,x 1x 2=ac . 则|x 1-x 2|=212214x x x x -+)(=ac44-. 由已知0<|x 1-x 2|≤2,∴0≤ac<1. 又∵a >0,bc ≠0,∴c >0.∴c -b >0.四、课堂运用【基础】1.已知函数f (x )=log 21(x 2-ax +3a )在[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范围是A.(-∞,4]B.(-4,4]C.(0,12)D.(0,4]【答案】B【解析】∵f (x )=log 21(x 2-ax +3a )在[2,+∞)上是减函数,∴u =x 2-ax +3a 在[2,+∞)上为增函数,且在[2,+∞)上恒大于0.∴⎪⎩⎪⎨⎧>+-≤.032422a a a, ∴-4<a ≤4.2.把长为12 cm 的细铁丝截成两段,各自围成一个正三角形,那么这两个正三角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A.233 cm 2B.4 cm 2C.32 cm 2D.23 cm 2 【答案】D【解析】设两段长分别为x cm ,(12-x ) cm ,则S =43(3x )2+43(312x )2=183(x 2-12x +72)=183[(x -6)2+36]≥23.【巩固】1.如果0<a <1,0<x ≤y <1,且log a x log a y =1,那么xyA.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B.有最大值无最小值C.无最大值有最小值D.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答案】B【解析】解析:∵log a x +log a y ≥2y x a a log log =2,∴log a xy ≥2.∴0<xy ≤a 2.2.已知实数x 、y 满足yx =x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0<x ≤4【解析】由yx =x -y ,得y 2-xy +x =0. ∵y ∈R ,∴Δ=x 2-4x ≥0.∴0≤x ≤4.∵x =0时y =0不符合题意,∴0<x ≤4.【拔高】 1.已知c >0,设P :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Q :不等式x +|x -2c |>1的解集为R .如果P 和Q 有且仅有一个正确,求c 的取值范围.【答案】(0,21]∪[1,+∞). 【解析】解:函数y =c x 在R 上单调递减⇔0<c <1.不等式x +|x -2c |>1的解集为R ⇔函数y =x +|x -2c |在R 上恒大于1. ∵x +|x -2c |=⎩⎨⎧>≥-,,c x c c x c x 22222 ∴函数y =x +|x -2c |在R 上的最小值为2c .∴不等式x +|x -2c |>1的解集为R ⇔2c >1⇔c >21. 如果P 正确,且Q 不正确,则0<c ≤21. 如果P 不正确,且Q 正确,则c ≥1. ∴c 的取值范围为(0,21]∪[1,+∞).2.已知函数f (x )=x 2+bx +c (b 、c ∈R )且当x ≤1时,f (x )≥0,当1≤x ≤3时,f (x )≤0恒成立.(1)求b 、c 之间的关系式;(2)当c ≥3时,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g (x )=f (x )-m 2x 在区间(0,+∞)上是单调函数?若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b =-(c +1)≤-4.不存在.【解析】解:(1)由已知f (1)≥0与f (1)≤0同时成立,则必有f (1)=0,故b +c +1=0.(2)假设存在实数m ,使满足题设的g (x )存在.∵g (x )=f (x )-m 2x =x 2+(b -m 2)x +c 开口向上,且在[22b m -,+∞)上单调递增, ∴22b m -≤0.∴b ≥m 2≥0. ∵c ≥3,∴b =-(c +1)≤-4.这与上式矛盾,从而能满足题设的实数m 不存在.课程小结1.不等式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关系,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2.建立不等式的主要途径有:(1)利用问题的几何意义;(2)利用判别式;(3)利用函数的有界性;(4)利用函数的单调性.3.解不等式应用问题的三个步骤:(1)审题,必要时画出示意图;(2)建立不等式模型,即根据题意找出常量与变量的不等关系;(3)利用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题,即将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符号或图形符号.4.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即在x+y≥2xy中,x和y要大于零,要有定积或定和出现;同时要求“等号”成立.5.化归思想在本节占有重要位置,等式和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不等式和不等式之间的转化、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等,对于这些转化,一定要注意条件.课后作业【基础】1..已知不等式组⎪⎩⎪⎨⎧<+-<+-08603422x x x x ,的解集是不等式2x 2-9x +a <0的解集的子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案】(-∞,9]【解析】解析:由⎪⎩⎪⎨⎧<+-<+-,,08603422x x x x 得2<x <3. 则⇒⎩⎨⎧≤≤0302)()(f f a ≤9.2.已知方程sin2x-4sin x+1-a=0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6]B.[-2,6]C.[-3,2]D.[-2,2]【答案】B【解析】解析:∵a=(sin x-2)2-3,|sin x|≤1,∴-2≤a≤6.【巩固】1.当x∈[-1,2]时,不等式a≥x2-2x-1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B.a≥1C.a≥0D.a≥-2 【答案】A【解析】解析:当x∈[-1,2]时,x2-2x-1=(x-1)2-2∈[-2,2]. ∵a≥x2-2x-1恒成立,∴a≥2.2.b g 糖水中有a g 糖(b >a >0),若再添m g 糖(m >0),则糖水变甜了.试根据这一事实,提炼出一个不等式____________. 【答案】b a <mb m a ++ 【解析】解析:b a <mb m a ++.【拔高】1.已知a >b >0,求a 2+)(b a b -16的最小值. 【答案】16【解析】解:∵b (a -b )≤(2b a b -+)2=42a , ∴a 2+)(b a b -16≥a 2+264a≥16. 当且仅当⎩⎨⎧=-=82a b a b ,,即⎪⎩⎪⎨⎧==222b a ,时取等号.2.求证:对任意x 、y ∈R ,都有497721++x x ≤5-3y +21y 2,并说明等号何时成立. 【答案】略【解析】证明:72x +49≥2·7x ·7=2·7x +1,∴497721++x x ≤21. 又∵5-3y +21y 2=21(y -3)2+21≥21,∴497721++x x ≤5-3y +21y 2. 当且仅当x =1,y =3时取等号.。

高等数学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等数学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等数学不等式复习教案1. 引言本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复高等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而设计的。

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复目标-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如不等式符号、不等式条件等;- 熟悉不等式的性质,如传递性、加减性、乘除性等;- 学会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如化简、变形、分析法等;- 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练:提供一定数量的练题,让学生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并掌握解题技巧;-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合作研究,激发思维。

4. 教学内容4.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不等式符号: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 不等式条件:正数、负数、零、自然数等。

4.2 不等式的性质- 传递性:如果a > b,b > c,则a > c;- 加减性:如果a > b,c > 0,则a ± c > b ± c;- 乘除性:如果a > b,c > 0(或c < 0),则ac > bc(或ac < bc)。

4.3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化简法:将复杂的不等式化简为简单的形式,便于求解;- 变形法:通过变形等价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形式;- 分析法:通过分析不等式的特点,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

4.4 实际问题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将不等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教学流程1. 引入:介绍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讲授: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3. 演示: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4. 练:布置一定数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技巧;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高中不等式的教案

高中不等式的教案

高中不等式的教案高中不等式的教案(通用11篇)高中不等式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

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三、理解升华:1、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4、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问]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学案(二)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学案(二)

§6.7不等式的综合应用(二)【复习目标】理解掌握不等式在函数,三角,数列,解析几何,方程等内容中的应用;函数性质,三角式,直线与圆锥曲线,数列的通项及部分和的变化等内容常与不等式的证明或解不等式有密切的关系,要熟悉这方面问题的类型和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分类讨论等思想的领悟和应用能力。

【课前预习】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90n n a n =+,则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 ( ) A. 第9项 B. 第10项 C. 第11项 D.第9项和第10项 函数224sin sin y x x=+的最小值为 。

0a >且1a ≠,3log (1)a P a =+,2log (1)a Q a =+,则P 、Q 的大小关系是 ( )A .P>QB .p<QC .P =QD .不确定 (2004年重庆卷)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120032004200320040,0,.0a a a a a >+><,则使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005B .4006C .4007D .4008设点(x,y )在椭圆22194x y +=上移动,则x+y 的最大值为 。

【典型例题】例1 若关于x 的方程9(4)340x x 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例2 设集合A={}2(,)20,x y x mx y +-+=B={}(,)10且02x y x y x -+=≤≤ 如果AB φ≠,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例3 在等比数列{}n a 中,其首项10a >,公比1q >-,且1q ≠,前n 项和为n S ;在数列{}n b 中,12n n n b a ka ++=-,前n 项和为n T .求证:0n S >;若n n T k S >⋅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求证:12k ≤-.【巩固练习】若实数m,n,x,y 满足2222,()m n a x y b a b +=+=≠,则mx ny +的最大值 。

高年级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年级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年级不等式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4. 能够解决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 发展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不等式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3. 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5.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并解释不等式符号的意义。

2. 讲解: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判断方法,以及不等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3. 实践: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提供练题进行实践。

4. 拓展:介绍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方法,并提供相关的练题。

5. 总结: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方法,并进行问题的回顾和再次强化练。

6.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
1. 教学实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评估:通过练题的完成情况和答题正确率来评估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高年级数学教材;
2. 白板和马克笔;
3. 练题。

注: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安排。

高中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中不等式复习教案

高中不等式复习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复和巩固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这些练和教学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并能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目标- 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学会使用不等式进行简单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讲解- 不等式的表示形式- 不等式的比较运算-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不等式性质的证明和应用2. 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 不等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不等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不等式的绝对值运算3. 不等式的解题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综合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1. 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和思考。

2. 通过示例和练,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含义和解集表示。

3. 教授不等式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绝对值运算。

4.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相关的练和答疑,巩固基本运算规则。

5. 分阶段教授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不等式进行求解。

7.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复重点,留出时间进行练和巩固。

教学资源- 教材- 题集- 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练成绩评定-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价- 定期进行阶段性考试评估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对不等式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独立解决与不等式相关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及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及应用教案

高中数学不等式及应用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中数学常见的不等式类型,并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进行解题。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道简单的不等式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2x + 3 > 7,然后请学生讨论这个
不等式的意义以及如何解决这个不等式。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直接比较法:介绍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不等式两边进行比较来解决问题。

2. 代数法:介绍通过代数运算来解决不等式问题,如加减乘除、移项、取对数等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所学的不等式解题方法。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过程,分享解题思路。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1. 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等式运用到其他数学领域中,如几何、概率等。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解题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
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进
行解题。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应用,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数学总复习 第三章 不等式教案

高三数学总复习 第三章 不等式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数学总复习教案:第三章不等式 教材: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性质目的:首先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理解并会证明不等式的根本性质ⅠⅡ。

过程:一、引入新课1.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

2.过去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不等式从而提出课题二、几个与不等式有关的名称〔例略〕1.“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2.“绝对不等式与矛盾不等式〞三、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充要条件〕1.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谈起2.应用:例一比较)5)(3(-+a a 与)4)(2(-+a a 的大小解:〔取差〕)5)(3(-+a a )4)(2(-+a a∴)5)(3(-+a a <)4)(2(-+a a例二x 0,比较22)1(+x 与124++x x 的大小解:〔取差〕22)1(+x)1(24++x x ∵0≠x ∴02>x 从而22)1(+x >124++x x小结: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例三比较大小1.231-和10解:∵23231+=- ∵02524562)10()23(22<-=-=-+ ∴231-<102.a b 和ma mb ++),,(+∈R m b a 解:〔取差〕a b m a m b ++)()(m a a a b m +-=∵),,(+∈R m b a ∴当a b >时a b >m a m b ++;当a b =时a b =m a m b ++;当a b <时a b <ma mb ++ 3.设0>a 且1≠a ,0>t 比较t a log 21与21log +t a 的大小 解:02)1(212≥-=-+t t t ∴t t ≥+21 当1>a 时t a log 21≤21log +t a ;当10<<a 时t a log 21≥21log +t a 四、不等式的性质1.性质1:假设b a>,那么a b <;假设a b <,那么b a >〔对称性〕 证:∵b a >∴0>-b a 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2.性质2:假设b a>,c b >那么c a >〔传递性〕 证:∵b a >,c b >∴0>-b a ,0>-c b∵两个正数的和仍是正数∴+-)(b a 0)(>-c b 0>-c a ∴c a >由对称性、性质2可以表示为假设b c <且a b <那么a c <五、小结:1.不等式的概念2.一个充要条件3.性质1、2六、作业:P5练习P8习题1—3补充题:1.假设142=+y x ,比较22y x +与201的大小 解:241y x -=22y x +201=……=05)15(2≥-y ∴22y x +≥201 2.比较2sin 与sin2的大小(0<<2)略解:2sin sin2=2sin (1cos )当(0,)时2sin (1cos )≥02sin ≥sin2当(,2)时2sin (1cos )<02sin <sin2 3.设0>a且1≠a 比较)1(log 3+a a 与)1(log 2+a a 的大小 解:)1()1()1(223-=+-+a a a a当10<<a 时1123+<+a a ∴)1(log 3+a a >)1(log 2+a a 当1>a 时1123+>+a a ∴)1(log 3+a a >)1(log 2+a a∴总有)1(log 3+a a >)1(log 2+a a。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教案

高中数学第六章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学会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4. 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题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性质。

三、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5分钟)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求解方法。

2. 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步骤。

四、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方法。

五、综合训练(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练习加深对不等式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探讨不等式在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方法,培养其解题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不等式高中数学教案

不等式高中数学教案

不等式高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不等式。

3. 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 打印不等式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解法,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 提出一个简单的不等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二、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即含有不等号的等式。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可加性、可乘性和转化性等。

三、解决一元不等式(20分钟)1. 讲解一元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加减法解法、乘除法解法和开平方解法。

2. 给学生提供几个简单的一元不等式练习题目,让他们尝试解答。

四、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长度、面积和体积等问题。

2. 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总结复习(5分钟)1.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不等式相关的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不等式,并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基本不等式及应用)二、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2.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3.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4.能综合运用函数关系,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解析:(1)就是指从形式上理解如何才能构建出用均值不等式的结构(2)就是指能从形式上配凑出用均值不等式的结构,并把握住三大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学目标:进一步通过探究几何图形,给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加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通过应用问题的解决,明确解决应用题的一般过程。

这是一个过程性目标。

借助例1,引导学生尝试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体会和与积的相互转化,进一步通过例2,引导学生领会运用基本不等式2b a ab +≤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并用几何画板展示函数图形,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结合变式训练完善对基本不等式结构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方法与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在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基本不等式2b a ab +≤使用的前提条件0,>b a ,同时又要注意区别基本不等式ab b a 222≥+的使用条件为R b a ∈,。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例题落实学生领会基本不等式成立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

而对于“一正二定三相等”的进一步强化和应用,将放于下一个课时的内容。

在具体的题目中,“正数条件往往易从题设中获得解决”,“相等”条件也易验证确定,而要获得“定值”条件却常常被设计为一个难点,它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和变形技巧.常经过配凑、裂项、分离常数等变形手段,创设一个应用均值不等式的情境.因此,“定值”条件决定着均值不等式应用的可行性,这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实际的问题情境出发,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为着手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探求基本不等式的结构形式,并进一步给出几何解释,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教学设计:不等式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备考教学设计:不等式

不等式说课教案一、考试大纲说明及变化(一)高考要求:1、不等式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从考纲要求来看,对不等式的要求主要是了解层次;求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参数的值,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有;从能力上看,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命题预测今年是湖北省实行全国卷考试的第一年,2017年是全国卷考试的第二年,命题更成熟、稳定。

本章节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也是考查的重点。

1. 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指导,参照全国卷题型,突出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2.体现不等式的工具性,常与其他的知识相结合,突出知识交汇(如与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考查不等式的证明)的考查。

3.重视实际应用问题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4.传统与创新并重,高考创新题设计也常与不等式相结合。

在复习中重视基础,回归教材;落实方法,适度创新;注重交汇,凸显能力。

预测2014年不等式的命题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四、知识体系五、教学建议不等式是知识和应用的结合体,在复习中既要照顾到其基础性、也要照顾到其应用性,具体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在各讲的复习中首先要注意基础性,这是第一位的复习目标.在基础性复习的探究点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些探究点,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和点评. (2)要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过程、建模过程.在这些探究点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设置变量把实际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重视解题的过程.(3)不等式在高考数学各个部分的应用,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在本单元中涉及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时,选题要尽量的很基础,在这样的探究点上不要试图一步到位,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是整个一轮复习的系统任务.1、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数学总复习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教案A版
1.(必修5P102习题7改编)函数y=x+(x≠0)的值域是________.
答案:(-∞,-4]∪[4,+∞)
解析:当x>0时,y=x+≥2=4,当x<0时,y=x+=-≤-2=-4.
2.(必修5P102习题9改编)某种产品按以下三种方案两次提价.方案甲:第一次提价p%,第二次提价q%;方案乙:第一次提价q%,第二次提价p%;方案丙:第一次提价%,第二次提价%.其中p>q>0,上述三种方案中提价最多的是________.
答案:方案丙
解析:设原来价格为A,方案甲:经两次提价后价格为A=A;方案乙:经两次提价后价格为A;方案丙:经两次提价后价格为A=A[1++.因为>,所以方案丙提价最多.
3.(2021·联考)设x∈R,f(x)=,假设不等式f(x)+f(2x)≤k对于任意的x∈R恒成立,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k≥2
解析:不等式化为k≥+,因为∈(0,1],所以k≥2.
4.(2021·期中)设变量x,y满足|x|+|y|≤1,那么x+2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作出可行域为正方形,4个顶点分别为(1,0),(0,1),(-1,0),(0,-1),那么z=x+2y 过点(0,1)时最大值为2.
[备课札记]
题型1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
例1假设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所含整数解只有-2,求k的取值范围.
解:由x2-x-2>0有x<-1或者者x>2,
由2x2+(5+2k)x+5k<0有(2x+5)(x+k)<0.
因为-2是原不等式组的解,所以k<2.
由(2x+5)·(x+k)<0有-<x<-k.
因为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只有-2,
所以-2<-k≤3,即-3≤k<2,
故k的取值范围是[-3,2).
不等式(-1)na<2+对任意n∈N*恒成立,务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当n为奇数时,-a<2+,即a>-.
而-≤-3,那么a>-3;
当n为偶数时,a<2-,而2-≥2-=,
所以a<.
综上可得:-3<a<.
题型2不等式在函数中的应用
例2函数f(x)=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1)务实数a的值组成的集合A;
(2)设x1、x2是关于x的方程f(x)=的两个相异实根,假设对任意a∈A及t∈[-1,1],不等式m2+tm+1≥|x1-x2|恒成立,务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f′(x)=,
因为f(x)在[-1,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x∈[-1,1]时,
f′(x)≥0恒成立,
令φ(x)=x2-ax-2,即x2-ax-2≤0恒成立.
解得-1≤a≤1.
所以A={a|-1≤a≤1}.
(2)由f(x)=得x2-ax-2=0.
设x1,x2是方程x2-ax-2=0的两个根,所以x1+x2=a,x1x2=-2.从而|x1-x2|==,因为a∈[-1,1],所以≤3,即|x1-x2|max=3,
不等式对任意a∈A及t∈[-1,1]不等式恒成立,
即m2+tm-2≥0恒成立.
设g(t)=m2+tm-2=mt+m2-2,那么
解得m≥2或者者m≤-2.
故m的取值范围是(-∞,-2]∪[2,+∞).
设a,b>0,且ab=1,不等式+≤λ恒成立,那么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
解析:因为ab=1,所以+=+=≤=1,所以λ≥1.
题型3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3某森林出现火灾,火势正以100 m2/分钟的速度顺风蔓延,消防站接到报警立即派消防队员前去,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到达救火现场,消防队员在现场平均每人灭火50 m2/分钟,所消耗的灭火材料,劳务贴等费用为人均125元/分钟,另附加每次救火所耗损的车辆、器械和装备等费用人均100元,而烧毁森林的损失费60元/m2,应该派多少消防队员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
解:设派x名消防队员前去救火,用t分钟将火扑灭,总损失为y,那么t==,
y=灭火劳务贴+车辆、器械装备费+森林损失费
=125xt+100x+60(500+100t)
=125x×+100x+30000+
=100(x-2)++31450
≥2+31450=36450,
当且仅当100(x-2)=,即x=27时,y有最小值36450,故应派27人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最少损失36450元.
某拟建一块周长为400 m的操场,如下列图,操场的两头是半圆形,中间区域是矩形,学生做操一般安排在矩形区域,为了能让学生的做操区域尽可能大,试问如何设计矩形的长和宽?
解:设中间矩形区域的长,宽分别为xm,ym,
中间的矩形区域面积为Sm2,那么半圆的周长为m.
∵操场周长为400 m,所以2x+2×=400,
即2x+πy=400.
∴S=xy=·(2x)·(πy)
≤·=.
由解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把矩形的长和宽分别设计为100 m和m时,矩形区域面积最大.
1.(2021·模拟)关于x的不等式x2-ax+2a<0的解集为A,假设集合A中恰有两个整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方程x2-ax+2a=0的两根为x1、x2,那么1<|x1-x2|=≤3,解得4+<a≤9或者者-1≤a<4-.当4+<a≤9时,考虑抛物线的对称轴,因为4<<≤,集合A中恰有两个整数即4和5,所以5-<≤-3,解得<a≤9;当-1≤a<4-时,考虑抛物线的对称轴,因为-≤<<0,集合A中恰有两个整数即-1和0,所以-(-1)<≤1-,解得-1≤a<-.
2.(2021·)函数f(x)=x(1+a|x|).设关于x的不等式f(x+a)<f(x)的解集为A,假设A,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0∈A,所以f(0+a)<f(0),即a(1+a|a|)<0,显然a<0,解得-1<a<0,函数f(x)=x(1+a|x|)是奇函数且图象中两条抛物线的对称轴x=,x=-之间的间隔大于1,而-1<a<0,所以f(x+
a)<f(x)的解集为,所以(-,--),解得<a<.又-1<a<0,所以<a<0.
3.(2021·模拟)假设a>0,b>0,且+=1,那么a+2b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2a+4b+3=(2a+4b+3)·=[(2a+b)+3(b+1)]·=1+++3≥4+2,所以a+2b≥.
4.(2021·)设a+b=2,b>0,那么当a=________时,+获得最小值.
答案:-2
解析:+=+=++≥-+2=,当且仅当=且a<0取等号,
即a=-2,b=4.
1.(2021·模拟)假设对满足条件x+y+3=xy(x>0,y>0)的任意x、y,(x+y)2-a(x+y)+1≥0恒成立,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x+y+3=xy≤,所以x+y≥6,那么a≤x+y+,因为上述不等式右边的的最小值为6+=,故a≤.
2.(2021模拟)实数x、y满足不等式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作出可行域,求得∈,令t=∈,那么=+t2,求导可得+t2在上递减,在(1,2)上递增,故=+t2∈.
3.(2021·模拟)设P(x,y)为函数y=x2-1(x>)图象上一动点,记m=+,那么当m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2,3)
解析:m=+=6++.
当且仅当=,即x=2时m获得最小,此时点P的坐标为(2,3).
4.(2021·模拟)x、y为正数,那么+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t=∈(0,+∞),那么令f(t)=+=+,求导得f(t)在(0,1)上递增,在(1,+∞)上递减,
故所求的最大值为f(1)=2 3
.
1.不等式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者者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关系,利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不等式的综合题主要是不等式与函数、解析几何、数列、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综合题的各部分知识及联络,充分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题.
2.建立不等式的主要途径有:利用根本不等式;利用问题的几何意义;利用判别式;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
3.解答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一般分四步,即审题、建模、求解、检验.
[备课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