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综合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旳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旳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旳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旳因素涉及土中原有旳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步也涉及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旳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旳另一种重要问题。

一般状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旳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旳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旳自由水在0℃时一方面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旳薄膜水受冰旳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旳土粒上旳水膜变薄,破坏了本来旳吸附平衡状态,土粒旳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旳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步,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旳离子浓度增长,产生了渗入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入压力差旳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级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旳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足旳水源供应时,水分发生持续向冻结线旳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旳迁移时间,且水源供应充足时,也许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旳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旳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也许不形成明显旳聚冰层。

冻胀旳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旳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旳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旳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也许导致冬季聚冰旳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旳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图9-5 填方压住含水层露头
地表水类翻浆病害
由于降雨、灌溉等使路基两旁积水,而又不能及时排出(图 9-6),渗水使路基含水量增加,又由于冻结过程中的水分迁 移作用,使路面下土层含水量增加,春季融化时产生翻浆; 由于养护不良、路基边沟堵塞、路面出现车辙、局部洼坑、 两侧路肩高于路面等情况使路面或边沟长期积水,渗入路基 后使土体含水量增大,春季将引起局部翻浆。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热融湖塘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 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1、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冻 土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恢复缓慢,将引起多年冻土重大的不可 逆的变化,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冻土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 护环境,特别是路基下保存植被。 2、冰(水)害,是寒冷及严寒地区特有的路基病害,在严寒 的多年冻土地区则更为严重。冰(水)害主要是指路堤上方有 露出地表的泉水,或开挖路堑后地下水自边坡流出,在隆冬季 节随流随冻,形成积冰掩埋路基面或边坡挂冰、路堑内积冰等 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4、冻土区路基病害成因
道路翻浆成因:形成冻胀的路基到了春季(有的地区延至夏 季),气温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土首先融化,上层土基的含 水量增大,强度很快降低,以至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作用下 形成翻浆病害。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措施
5、影响冻土区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因素
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和翻浆病害的四个主要因素,此 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基本条件是土质、温度和水。 1.土质:①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 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 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 翻浆。②黏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 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 ③ 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较多腐殖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和翻 浆。④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但当粗粒土中粉 黏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水: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 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 成冻胀与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土的含水量增加, 使冻地土地区下路基水病害与位防治升措施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冻土路基防治

冻土路基防治

冻土路基防治[摘要]路基作为道路施工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根据施工地域的限制,在有冻土地域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地基的质量,本文就冻土路基防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冻土;路基;施工;质量一、前言冻土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施工完成后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影响交通道路的使用,在不同的地域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冻土路基进行防治。

二、高原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1、冻胀通常情况下冻胀现象大多发生在季节性冻结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的区域,尤其是多年冻土区。

土体产生冻胀时需要具备三项前提,即土粒本身具有冻胀的敏感性、土体的含水量超过塑限和外部的水分补给充分、冻结的条件及时间比较充分。

通常情况下公路地基土或填土在受到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浸蚀时,若冷冻条件成熟则会发生体积膨胀现象,而且冻胀的程度也与土壤当中水分含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2、融沉当公路路基为粘质土时,若产生冰融就很容易出现融沉问题。

在路基基底多年冻土上限或路堑边坡当中分布着一个地下冰层时,如果冰层埋深较浅,路基在使用过程中,在自然条件变化时冻土会融化,而上层覆土也会产生一定的重力作用,这便会导致路基沉降、变形等现象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融沉现象比较容易发生在向阳的道路解冻期间和开裂的填方路堤边坡滑坡、路堑边坡滑倒区域。

通常解冻的过程比较慢,沉降时间也相对较大。

有时的沉降比较缓慢,而有时的沉降量则较大,这时便会使隆起的两侧突出于基础表面,使路面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进而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出现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处于饱和状态的粘性土土壤属于高压缩性土壤,因此在冰融时产生压缩。

3、冰害冰害主要是指接触路基的水,在冬季低温作用下,会在路基下结成冰或挂冰,从而对边坡造成危害。

在公路路基工程中,冰害现象通常发生在浅层地下水区、低填区域或零路堤区域,在多年冻土区这种现象比较严重。

季冻区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季冻区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

工程科技季冻区路基病害及防治措施金荣刘佳顺刘兵曹云龙(张向东指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1概述我国冻土分布广阔,多年冻土区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季节冻土区是513.7万平方公里,两者之和约占国土面积的75%。

而且由于冻土特别是季节性冻土会产生冻胀、融沉以及造成路面翻浆和冻土路基的养护等一系列工程问题,所以关于冻土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关于冻土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工程实际还是冻胀预测模型的研究都比较深入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路基冻害的防治措施,建立了冻胀理论模型,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冻土研究的发展[1-3]。

马立峰等针对牙林线北段试验工程段,结合现场实测地质资料和气温资料,综合运用了XPS保温板、EPS保温板、热棒、保温护道多种防治措施进行了路基病害整治的试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试验段路基病害整治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4]。

徐学祖等分别进行了封闭系统正冻土、己冻土中水分迁移的室内土柱试验和开放系统非饱和正冻土水分运动的现场测试工作,研究了水分运移的规律,并建立了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措施的研究[5-6]。

王悦东等对冻土非线性断裂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非线性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关于冻土非线性破坏的胶结力裂纹模型,分别基于能量的观点和修正因子法,通过测试试样的非线性参数来求出非线性应变能释放率,得到两种测试结果吻合较好的结论,同时指明了冻土断裂力学发展的方向[7]。

这些成果对于季节性冻土路基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2路基病害2.1冻胀机理冻胀和翻浆都是在夏秋地面水下渗或下水位升高的基础上,在冬季负气温的作用下,发生水分迁移,使路基上层水分增多,并冻结成冰而形成。

冻胀可分为原位冻胀和分凝冻胀。

冻胀水原位冻结,造成体积增大9%,但由外界水分补给并在土中迁移到某个位置冻结,则体积将增大1.09倍。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每个细节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处理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实际。

本店铺本店铺就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和大家说明一下。

1、冻土地区公路的病害特征及原因分析1.1翻浆在高寒冻土地区,由于在土壤冻结过程中汇聚了过多的水分,且土质状态不好,到春暖化冻时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从而造成土基软弱,强度降低。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纹、鼓包、车辙、唧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1.2冻胀高寒不良土质中所含的水分在负温下结晶,生成各种形状的冰侵人体而导致土体积的增大。

其主要表现是土层表面不均匀的升高。

冻胀土与结构物基础之间主要产生冻结力和冻胀力(分为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冻胀反力)。

冻胀本身不仅引起道路破坏,还可引起桥梁、涵洞基础的冻害,特别对早期所修建的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桥梁墩、往基础冻胀隆起,融化下沉,台身在切向冻胀力和法向冻胀力共同作用下出现裂缝,甚至墩(台)基础整体上抬或倾斜。

涵洞冻害主要表现为洞身的冻胀隆起和融化下沉,端墙及八字翼墙圬工开裂及涵洞管节的错位和脱离。

1.3融沉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下冰层埋藏较浅,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各种因素使多年冻土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从而造成路基严重变形。

主要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溜塌等。

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1.4其他病害除了以上几种常见冻害外,还有冰丘、冰锥、延流冰等,也容易使路面产生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等。

2、试验路铺筑及观测情况为了限制公路各类冻害的发生,并了解不同性质的路面路基填料、路基高度对基底多年冻土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从而取得冻土温度及筑路材料的热物性和路基形状、气候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确保冻土地区筑路的稳定,在两个冻土研究项目上都做了一定长度的试验路段。

2.1301国道甘一博段的试验路在交通部科研“八五”行业联合攻关项目“30l国道沿线岛状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稳定性研究”中,其在30l国道甘一博段的施工桩号k140十400~k140十800、k158十900~kl59十400,kl80十400~k18l十300三个段落上铺设试验路。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

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冻害成因及防治1.前言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很广,较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青藏高原。

前者是古代冰川沉积残留物,目前处于退化阶段,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后者是高海拔的近代大陆性气候的产物,至今仍在发展,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在铁路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例如汤林线、鹤岗线,地处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地区之一。

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特别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线路上分布很广和常见的病害。

它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冰冻线能达到相当深度;又涉及到土的特性,所以有的土类对冰冻作用很敏感。

2.路基冻害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冻害,是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因冻胀所引起的病害。

由于土中的水在冻结过程中能向冷冻峰面迁移、并不断冻结析出冰层,水结成冰,体积增大9%,使土颗粒相对位移而发生冻胀,路基就被抬起,即造成土体的冻胀。

土冻结时,还发生水分向冻结面转移,更使土的冻胀量增大,融化后则使土剧烈沉陷。

路基产生冻胀、下沉等冻害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可以归结为温度、土、水和压力四个要素。

四个要素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是外因,而土和水是内因。

这四个要素在建筑物的冻害过程中都是存在的。

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水这个要素,路基土体中的水分是形成路基冻害的决定性因素。

水分迁移是冻土中主要的物理力学过程,是路基产生冻害的基本原因。

冻水结成冰,强度剧增;冰融成水,承载力几乎等于零。

水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冻土有很高的承载力,而融土的承载力则大为降低。

3.路基冻害的整治在路基工程中除要做好排水系统外,常利用粗颗粒土作为填料或换填材料,来消除冻胀和融沉。

但从土的保温性能来说,土中小孔隙愈多,保温性能愈好,从这一点来考虑,粗颗粒则远不如细颗粒土好。

故在设计中要保持上限位置不变,防止冻害发生,拟利用天然土作为保温材料时,常利用细颗粒土,以减少工程量。

3.1路基冻害的调查冻害的调查工作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外貌方面调查研究冻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即冻害发生的部位、形状、长度、起落时间及发展过程;二是通过钻探、挖探等方法,观察土层的土质种类、厚度、水文地质、冻土结构等。

路基病态之冻害与变形防治

路基病态之冻害与变形防治

保温法(隔温)
• —— 在路基表层(顶面及侧沟)设置 保温隔热层,使表层下的土层不冻结或 减少冻法深度,推迟土体冻结,提高土 中温度,减少冻结深度,其目的是使冻 胀性土脱离冻结层或部分脱离冻结层, 从而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隔热 材料可采用草皮、树皮、炉渣、泡沫混 凝土、玻璃纤维以及其他一些合成材料。
路基冻害的防制措施
排水及隔水
——
由于水是形成路基冻害各因素中关键性的条件,因此控制土体中的水分,其目 的在于排除地表水或降低疏导地下水及隔断下层水以消除或减少路基土体的冻胀。 ①排水设备应具有抗冻、防冻的能力,不被冻融破坏,能发挥正常排水作用。其 类型有:地表排水 —— 应进一切可能使地表排水畅通,并能将大量的地表水 由桥梁及涵洞排走并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具体措施有:侧沟、天沟、排水沟、跌 水、吊沟、排水槽、截水沟及取土坑排水等;基床排水——多数冻害的产生与基 床不平整有关。因此基床排水在防治冻害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措施有: 基床整形(平整基床及路肩)、挖除道碴陷槽、路肩换渗水性土壤、加设横向盲 沟、砂井、纵向盲沟、横向排水管等;排除地下水——地下水的存在和变化,能 在土中引起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并且是土中冻、融、干、湿循环而造成各种病 害的基本条件。排除地下水的基本措施有:截水明沟、渗水暗沟(截水渗沟、边 坡渗沟、支撑渗沟)、渗水隧洞、平孔排水、积水井等。②隔水措施 —— 是 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隔水层,使地下水不能透过,或隔断毛细水的补给,阻止冻 结时所产生的水分向上迁移作用,以减少或消除冻胀。具体措施有:粘土、耐寒 塑料薄膜、土工纤维防渗布、聚苯乙烯薄板、聚氯乙烯软板、树脂类注入、电硅 化层等。另外,用改性土如乳化沥青,或灌浆、矽化加固等方法。
换填法(改土)
• .—— 对于由土质不良而造成的路基冻害,且又有 换填条件时,常广泛使用换填法,其目的是换除路基 土体中的不均匀土质,或改良土的性质,以消除或减 少路基土体的冻胀。挖除冻害地段的冻胀性土,换以 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土。换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换 填砂垫层,主要用于冻结深度内的土层是冻胀性较强 的土;另一种是换填与周围土层冻胀性相同的土,主 要用于因土质不同或不均匀的冻害地段。因此,换土 前应调查掌握冻害深度、冻胀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等,准确掌握冻包(坑)高度、长度及均匀冻起的高 度等,确定换土的土质、深度、宽度、长度及纵断面 形式等。采用的换填材料主要为粗砂、砾石等非冻胀 性材料或弱冻胀性材料。换填法防治路基冻害的效果 与换填的深度、换填材料的粉黏粒含量、换填材料的 排水条件、地下水位及补给条件有关。

工程岩土的防护与病害处治—冻土防治

工程岩土的防护与病害处治—冻土防治
基底下铺设砂垫层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3. 改善土的性质
(2)物理化学法
在土中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土粒、水和化学物 质相互作用,降低土中水的冰点,使水分转移受到 影响,从而削弱和防止土的冻胀。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3. 改善土的性质
(2)物理化学法
实际上冻土病害的治理中,常常不是用单一的方法进 行治理,而是采用几种方法综合治理。
综合处理措施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1)融沉在空间上表现为不连续性
融沉病害现象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2)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路堤越低,意味着在从上界流向地中的传热过程中,热 阻减小、路基自身的储热能力变小,因而不利于热稳定。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1.融沉
融沉一般有以下特点 (:2)融沉病害多发生在低路堤地段
路面的铺筑,特别是黑色路面的铺筑,由于路面的吸热 和封水作用,冻土原有的水热交换平衡遭到破坏,其下的冻 土上限值较大,从而导致道路发生融沉的可能性增大。
一、冻土地区公路的主要病害
2. 翻桨
春融时,多年冻土地区的解冻缓慢,解冻时间长,而且 在解冻期内气温冷暖异常,导致在某一解冻深度停滞的时间 可达几天,加之积雪量大,融化后大量雪水下渗,这样就可 能在解冻层和未解冻层之间形成类似于冻结层的自由水。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1.排水
设置挡水埝
在地下修建盲沟、 渗沟等拦截周围流来 的地下水,降低地下 水位,防止地下水向 地基土集聚。如左图 。
二、冻土病害的防治措施
2. 保温
应用各种保温隔热材料,防止地基 土温度受人为因素和建筑物的影响,最 大限度地防止冻胀融沉。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

冻土路基线路的主要病害分析和整治措施【摘要】在寒冷地区路基的冻害情况较为严重,对安全行驶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本文对冻土路基的病害和设计、整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冻土;路基;病害;设计;防治一、前言我国冻土面积广大,冻土区域的路基冻害较为严重,而且发生在路基的表层。

做好冻土路基的控制,有效降低冻害发生对于保证行车安全意义重大。

二、主要病害分析1、融沉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线路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水大的黏性土及湿地含水量较大地带。

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不能保持平衡,冻土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滑塌、路堑边坡滑塌等。

融沉的特点是路基道床涨起,线路高低不平。

2、冻胀冻胀是冻土地段线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冻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路基基床表面不平整,未按设计坡率刷坡。

造成积水冻结膨胀形成冻胀病害,其最大量有50mm,一般在30mm~40mm,多在25mm以下。

冻胀形成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便趋于稳定,冻胀产生厚度在线路道床及基床表面往下2m~3m左右。

(2)道床道碴或混砂道床垫层不洁,污染严重,混入杂物较多,遇积水后产生冻胀。

当含泥量为20%~50%时,冻胀量可达到15mm~25mm左右。

道床冻胀时间从10月到次年3月末,之后基本趋于稳定。

(3)地表水或地下水、浅层水或湿地地段对路基上的不均匀浸湿,造成路基下沉,使线路形成长漫坑。

(4)路堤填土不均匀、压实度不符合标准及路堑基底土质差异,造成了路基土体性质及结构不同及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线路冻胀病害。

(5)路基不同朝向形成的不均匀冻胀,如线路走向为东西向时,路基有向阳坡面和背阴坡面,使路基填土的冬季含水量和冻结深度发生差异,其结果是出现单侧冻胀。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

浅析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及防治措施摘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公路的病害主要是由于多年冻土的融化和季节活动层的冻融变化所引起。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由于经常性的冻融循环,路面病害发生频繁,给公路行车造成严重的隐患。

本文先介绍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冻土区;路面病害;防治措施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和特征在那些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类型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路基沉陷病害。

路基热融沉陷病害是多年冻土地区最主要的病害类型,是多年冻土地区和季节冻土区、非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最根本的差别;二是翻浆和不均匀冻胀。

公路翻浆就是指路面下的高含水量垫层材料泥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被从路面挤出的一种现象,是公路病害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三是其它类病害。

在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地形的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往往会给公路的稳定性带来可能无法预料的危害。

在这些类型的病害中,涎流冰和冻胀丘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二种病害类型。

二、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分级根据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实践,以及未来公路等级不断提高的趋势,下面就分别以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来划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的等级。

(一)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破损可以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

裂缝类病害包括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四种。

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长纵向裂缝的合理分级是评价多年冻土对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影响的基础。

为了全面评估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的裂缝病害,三种主要裂缝的划分指标参见下表。

表1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分级变形类病害包括沉陷、车辙、搓板、波浪等4种类型的病害。

车辙是由荷载引起的变形,表现为轮迹带上的纵向凹陷。

形成此种类型的病害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行车荷载超过了设计荷载,二是沥青路面面层材料不良或者厚度不足,三是基层或者底基层材料不良或者压实度不足。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及对策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及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4 6 18 U 1.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 研 究 目的
随 着 西 部 大 开发 战略 的不 断 深 入 和 东 北 振 兴 划 的推 进 , 我
种病 害主要发生在挖方地 段或 高度不足 的低填方 路段。3 路基 )
不 均 匀 变 形 。路 堤 与路 堑 、 堤 与 桥 , 于 不 同 的结 构 形 式 、 何 路 由 几
许多新 的问题 。尤其在高温冻 土区 , 如何在解决 冻土路基热稳定
性的前 提下 , 持路基工程 的长期 稳定性 问题 , 目前冻 土 区道 保 是 路工程研究 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 , 多年冻土地 区的路基变形 问 题, 特别是 高温多年 冻土 区的公路路 基的热融 下沉 问题 , 是至今
3 多年冻 土路基主 要病 害形式
进行侧 向保护。 1 路基沉 陷。多年冻土天然上 限附 近的细粒 土和 有一定 量 4. 调 控 对 流 类 ) 2 细粒土充填的粗 颗粒 土 中, 往存在 厚层 地 下冰 和高含 冰量 冻 往 该类工程措施 主要是 调控路基 边界及 路基 内部的对 流换热
路基的建设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现纵 向裂缝 , 裂缝宽 度在几 毫米甚 至几 十毫 米 , 度在几 米甚 至 长
几十米 , 对路基稳定性影响很大。
2 冻土 工程地质 特性
1 冻 胀 融 沉 性 。冻 土 也 具 有 热 胀 冷 缩 的特 性 , 土 中 的水 发 ) 冻
4 多年 冻土路 基稳定 性 的工程措 施
多 年 冻 土 地 区 公 路 路 基 病 害 及 对 策
李 闯新
摘 设计提供指导 , 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
关键词 : 土, 基 , 害 , 冻 路 病 工程 措 施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多年冻土地区道路病害及其防治对策摘要:冻土是指温度在O℃或O℃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多年冻土路基病害一直是冻土工程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为此,本论文从多年冻土的特性和公路病害特点入手,通过我省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与公路病害关系和路基温度场变化分析揭示路基病害形成机理,提出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合理高度,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冻土;冻胀力;融沉;冻胀性我省属高寒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异常强烈同时境内河流众多,高原地表水体下渗强烈。

水有着较大的比热容,下渗水体所含有的热量造成地下多年冻土融化,因而高原连片多年冻土地区在河流、湖泊下形成大量融化区域,导致多年冻土性质复杂多变。

特别是沥青路面,因为颜色深而吸热能力远大于天然地面,对其下的多年冻土影响极大,因此多年冻土区沥青公路的路基病害也常常最为严重。

1冻土的主要工程特性在外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冻土的物理状态和力学性能会随着土中水分的冻结和融化发生变化。

冻结过程土中水分重分布,使得土的结构、密度发生改变形成冻胀,并伴随产生附加压力即冻胀力;当冻土融化时,在自重和外荷载作用下排水固结,土体产生明显压缩变形,形成融沉。

在冻土地区,随着气候冷暖交替路基及地基土产生周期性冻融变化,因而冻胀和融沉是多年冻土乃至季节冻土地区导致产生工程问题或病害的主要原因。

1.1融沉特性冻土中冰既是土颗粒的胶结物质使冻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也是土体的重要组成物质而占有一定的空间。

当温度高于O℃后,冰发生物态变化由固体变成为液体,在封闭体系内液态的水还有相当的承载力,但在开放的体系中水将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一定方向流动,这种孔隙水的消散与排泄就是土体的排水固结。

随着融化,冻土在上覆荷载作用下不断排水固结,伴随着压密土体产生下沉,即冻土的融沉,这种热融压密沉降的性质称为冻土的融沉特性。

大量的现场与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土质,在自由排水的条件下,冻土融沉系数随土含冰(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的干密度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的含水量状态下,粉质土类融沉性最强,粘土和细砂次之,砾类土最小。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

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分析与防治措施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刘敬旭201120419 摘要:结合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冻土地区路基的主要病害进行了分析,详细地阐述了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的防治措主要措施,从而为冻土地区的铁路路基的设计、施工及养护提供帮助。

关键词:冻土,路基,基床,病害引言: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中的重头戏,而冻土( 冻土是指温度在0 ℃以下含有冰晶的土壤和岩石,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称为多年冻土) 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全长1 118 km ,海拔4 000 m 以上的地段有960 km ,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 km ,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的最长的铁路,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在铁路运营之前很严重,在行车运营后,时隔几年、十几年仍将陆续出现新的冻害,其破坏程度是罕见的,引起路内外工程界人士的关注。

1主要病害分析1. 1 融沉融沉是多年冻土地区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多发生在含冰量大的粘性土地带,当路基基底的多年冻土上部或路堑边坡上分布有较厚的地下冰且埋藏较浅时,在施工及通车运营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使多年冻土层局部融化,上覆土层在土体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沉陷,造成路基的严重变形。

具体表现为路基下沉,路堤向阳侧路肩及边坡开裂、下滑,路堑边坡滑塌等。

融沉的特点有:1) 突然的大量下沉;2) 周期性的持续下降。

1. 2 冻胀冻胀是寒区铁路特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及多年冻土地区均有发生,尤以多年冻土地区最为严重。

由于地基土及填筑土中的水冻结时体积膨胀产生不均匀的冻胀造成了线路超限。

根据铁路部门有关标准,左右两股路轨之间或每股路轨在10 m 以内的变形差不能超过4 mm ,一旦超过这个规定,视为超限,有可能发生火车脱轨、翻车等事故。

路基的冻胀病害是与气温、土质及水源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发生在气候严寒、季节冻结深度较大的地区和多年冻土地区。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常见灾害及处理措施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常见灾害及处理措施
冻胀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路基鼓包、裂缝、下沉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路面开裂、 翻浆等。
冻胀灾害的发生与土壤含水率、地下水位、气温等因素有关,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 响冻胀灾害的重要因素。
融沉灾害
融沉灾害是指多年冻土区路基在 夏季气温升高时,多年冻土上层 融化,导致路基下沉、开裂、翻
浆等破坏性现象。
融沉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多年冻土 层的热稳定性差,上层融化后无 法得到及时排水和冷却,进而导
风吹雪害
风吹雪害是指在多年冻土区,大 风将积雪吹向路基,导致路基被
雪覆盖、堵塞等。
风吹雪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路基 被雪覆盖、堵塞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交通事故等

风吹雪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地 形、路况等因素有关,其中气候 变化是影响风吹雪害的重要因素

02
CATALOGUE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灾害处理原则
在道路上下雪后采取防 风措施,如在道路两侧 设置挡风墙、使用防风 网等,以减少强风对积 雪的影响。
在道路上下雪后立即进 行除雪作业,将道路上 的积雪清除干净,以保 证道路的畅通。
对道路进行定期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风吹雪 害的迹象。
04
CATALOGUE
工程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
2. 处理措施
• 使用热棒技术,通过热棒的导 热性能,将热量从地面导出, 防止冻土融化。
工程实例三:某大桥桥头路基工程防冻胀设计
1. 灾害描述:某大桥 桥头路基工程位于多 年冻土区,存在融沉 和冻胀等灾害,对桥 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 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2. 处理措施
• 采用保温板覆盖桥 头路基表面,减少 热量传递和阳光照 射,防止冻土融化 。
• 设置排水系统,防 止水分积聚在路基 表面,降低冻土的 含水量,从而降低 冻胀发生的可能性 。

任务四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任务四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施工
路路基基施路工面技工术程
3)翻浆冒泥 定义:春季气温逐浙回升,路基上层的土首先融化,下 层土体尚未解冻,水分渗透不下去,在解冻层和未解冻层 之间形成自由水。自由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土基软弱, 路基面发生鼓包、唧泥现象。翻浆冒泥导致路基下沉,路 面产生纵横裂纹。
路路基基施路工面技工术程
2. 路基冻害防治措施 (1)防止地面水、 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 程中进人路基上部, 在易发生翻浆的地段可以在路基设计 和施工中设置隔离层,如利用土工布等。 (2)化冻时期,将聚冰层中的水分及时排除或暂时蓄积 在渗水性好的路面结构层中,设置排水沟或蓄水砂(砾)垫层 等。 (3)提高路面强度和整体性,改善土基结构。采用水稳 定性、冰冻稳定性及隔热性好的石灰土、煤渣石灰土等结 构层的措施来防治。
路路基基施路工面技工术程
2. 路堑施工
1)路床换填 (1)路床地基土的挖除、换填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换填足够厚度的水稳性好的填料。施工应速度快, 保温措施有效。 (3)使用粗颗粒填料換填时,填料应均匀,< 0.075 mm 的颗粒含量≯5%。 (4)石灰、水泥对填料进行改性处理时,应掺拌均匀, 改性剂的剂量应要求或经试验确定。 (5)换填应分层填筑,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路路基基施路工面技工术程
3)石质挖方、零填路段不宜超挖 超挖或清除软层后的凸凹面,严禁用挖方料和未经稳定处 理的混合料回填;岩面凸出部分应凿除;超挖的坑槽及岩石 凹面可用贫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最小厚度>80 mm。
路路基基施路工面技工术程
基底的处理:
①根据放样的高程推除积土,达到设计高程后,用压路 机碾压至设计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②黏性土、砂性土基底路段,按现场实际情况挖除原地 基土,换填砂砾并分层压实,保证路槽下的压实度。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

1 / 11冻土的成因冻土的基本概念凡含有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当温度降低到其冻结温度时,土中孔隙水便冻结变成冰,且伴随析冰(晶)体的产生,胶结了土的颗粒。

各种土体中的冰析作用,将伴随着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改变。

水分迁移,孔隙溶液浓度的增大和土体不均匀变形,以及引起应力、应变的改变,都在改变着冻土的性质。

孔隙水结晶,松散土颗粒被胶结和外来冰侵入体的“冰劈”作用是土体性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另外,由于固体土颗粒表面自由能量的作用,使冻土中的水分不能完全冻结成冰,而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未冻水。

随着冻土温度变化,未冻水一冰之比例也在改变,而温度指标是引起冻土性质变化的基本条件。

因此,把具有负温度及冰,且胶结着松散岩石固体颗粒的土(岩),称为冻土(岩)。

冻土温度状态随地区及存在条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它主要取决于大气温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及植被等条件。

此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也可直接影响其所在地段(区)的冻土温度状态。

冻土按其冻结状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三类。

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冻土为多年冻土。

每年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大于一个月,每年周期性冻结的冻土为季节性冻土,这种冻土的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1-2m。

瞬时冻土是指冬季冻结状态仅持续几个小时至数日的冻土,其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数毫米。

多年冻土的成因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土壤、土和岩石)称为多年冻土。

地球表面发生着包括一切传热形式:辐射、对流和传导的复杂热交换过程。

尽管地表发生的热交换过程十分复杂,但最后都可归结为使地表吸热或散热。

冷半年的时候(寒季),地表散发热量使土逐渐冷却。

2 / 11一般来说,当土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土中水就会冻结,形成冻土。

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等于或大于散热量,而热半年时(暖季),在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就会全部融化,这类冻土就是季节性冻土。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

道路桥梁 Roads and Bridges26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与防治边巴次仁(西藏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藏拉萨850006)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2-0026-01摘要: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由于其海拔过高,气候特殊,使高原冻土广泛存在。

高原冻土是目前难以攻克的一项技术性的难题,然而青藏铁路要穿越的就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土质。

重要的是,其中高寒冰量冻土占了将近一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特殊的气候造就的这一切,青藏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病害分析和防治该如何进行,文章就此分析和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青藏高原虽然自身海拔高,但是它的纬度较低,地势险要。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青藏公路终于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建成。

青藏公路在万众瞩目下诞生,那么它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如何“永葆青春”呢?这需要对公路路基进行养护,我们就此对路基病害进行分析和防治了。

当我们对公路路基病害分析时,也需要将全球变暖考虑在内,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来保证其长久性。

1 冻土带来的困扰冻土是一种由冰为主要构成,其中也夹杂着各种岩石,还掺杂着各种土壤。

多种材料造成了环境的复杂程度。

对于冻土为公路路基主要带来的问题是,容易冻胀和消融,而且这种情况常常是反复现象。

因为冻土在冻实时是非常顽固的,相当于坚硬的石头,很难进行改造。

但是当温度升高时,又出现消融的状况,变得松软,又失去了它的承载能力,使其变得不堪一击。

那么对路基进行防治就是要解决冻土的问题了。

进一步,我们发现冻土区路基的能否稳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经、过很多实践后发现,这与地表温度密不可分。

我想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了。

2 采取相关措施2.1增加通风我们可以在路基底部填充一部分通风管,并添加控制温度的开关。

根据温度的监测,来调节通风的大小。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冻土路基病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一、病害类型1、冻胀冻胀是由于土中水的冻结和冰体(特别是凸镜状冰体)的增长引起土体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的作用。

冻胀一般会导致地面发生变形,形成冻胀垄岗。

冻胀的原因包括土中原有的水结冰体积膨胀;同时也包括土冻结过程中下部未冻结土中的水分迁移并向冻结面富集,水分相对集中,水与土粒分异形成冰透镜体或冻夹层,使土体积膨胀。

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则冻胀严重。

冻胀形成机理当路基表面的土开始冻结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时首先冻结,形成冰晶体。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与冰晶体接触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迁移到冰晶体上面冻结,使得与冰晶体接触的土粒上的水膜变薄,破坏了原来的吸附平衡状态,土粒的分子引力有剩余,就要从下面水膜较厚的土粒吸引水分子。

同时,当水膜变薄时,薄膜水内的离子浓度增加,产生了渗透压力差。

在土粒分子引力与渗透压力差的共同作用下,薄膜水就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迁移,并逐层向下传递。

在温度为0℃--5℃的条件下,当未冻区有充分的水源供给时,水分发生连续向冻结线的迁移,使路基上部大量聚冰。

当冻结线在某一深度停留时间较长,水分有较多的迁移时间,且水源供给充分时,可能在该深度处形成明显的聚冰层;当冻结速度较快,每一深度处水分迁移的时间短,聚冰少且均匀分布,可能不形成明显的聚冰层。

冻胀的评价指标(1)总冻胀路面全宽内的平均冻胀值称为总冻胀。

在寒冷地区内地下水位高的地段,使用强冻胀性土的路基,冻胀可达15-20cm。

(2)不均匀冻胀当路基土不均匀或压实不均匀或供水不均匀时,都可能导致冬季聚冰的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均匀冻胀。

不均匀冻胀是总冻胀的一部分,但可使柔性路面不均匀隆起或开裂,可使刚性路面发生错缝或断板。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一、冻土区公路路面病害发生的原因1.恶劣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海拔高,多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高原辐射量是内地地区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公路路面沥青老化严重,沥青面层极易变脆变硬,路面开裂、面层裂缝、松散现象严重,在加上高原区域的强烈太阳辐射以及气温急剧变化的影响。

路面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尉。

2.沥青路面的热吸收率高导致路面下出现融化盘和融化核是导致路面瘸害经过对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的热吸收的研究分析发现,沥青路面地表反射率要比砂石路面减少15%以上,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则高出20%以上,沥青路面温度平均比砂石路面要高出5℃左右,在夏季,沥青路面的温度甚至是砂石路面的五倍以上,正是沥青路面温度要高于公路周边,路面下面的季节性融化层比周边土壤一般会提前20—30天融化,而在冬天,冰冻的时间又会推迟20天左右,路面高温的存在彻底改变了冻土与大气间的热交换条件,打破了地表的热平衡,阻碍了地表面的蒸发过程,形成了路面下面的融化盘。

融化盘内的水分冬季冻结,产生冻胀力,夏季融化,导致地基沉降。

长时间融化盘内水分的汇集会使得融化盘转化为融化不冻核,融化不冻核事实上是路基下面漂浮的一层含水量大,土壤成分较少的夹层,在路基、路面重力作用下会发生移动或迁移,从而导致路基下沉变形,进而引发沥青路面的变形、下沉病害。

二、主要病害1.纵向裂缝在路基的阳坡或者当路基边坡坡脚有积水时,这时路基容易产生纵向裂缝这种病害。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温变化导致路基土的不均匀的冻胀和收缩。

纵向裂缝在冬季时最为严重,随着春季气温升高,裂缝会随着土体的不均匀变形的减少而减少。

但是这种冻融循环性致使路基的稳定性遭到损坏,进而路基边坡会受到车辆荷载应力的作用而发生滑塌。

当环境温度非常低时,相应的冻土温度也会降低,这会导致路基土发生裂缝病害的概率增大。

同时当冻土地区环境温度不稳定时,其发生病害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土地区路基病害与防治冻土的成因冻土的基本概念凡含有水的松散岩石和土体,当温度降低到其冻结温度时,土中孔隙水便冻结变成冰,且伴随析冰(晶)体的产生,胶结了土的颗粒。

各种土体中的冰析作用,将伴随着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的改变。

水分迁移,孔隙溶液浓度的增大和土体不均匀变形,以及引起应力、应变的改变,都在改变着冻土的性质。

孔隙水结晶,松散土颗粒被胶结和外来冰侵入体的“冰劈”作用是土体性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另外,由于固体土颗粒表面自由能量的作用,使冻土中的水分不能完全冻结成冰,而总是含有一定量的未冻水。

随着冻土温度变化,未冻水一冰之比例也在改变,而温度指标是引起冻土性质变化的基本条件。

因此,把具有负温度及冰,且胶结着松散岩石固体颗粒的土(岩),称为冻土(岩)。

冻土温度状态随地区及存在条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它主要取决于大气温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及植被等条件。

此外,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也可直接影响其所在地段(区)的冻土温度状态。

冻土按其冻结状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三类。

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冻土为多年冻土。

每年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冻结状态持续时间大于一个月,每年周期性冻结的冻土为季节性冻土,这种冻土的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1-2m。

瞬时冻土是指冬季冻结状态仅持续几个小时至数日的冻土,其冻结深度为数厘米至数毫米。

多年冻土的成因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层(土壤、土和岩石)称为多年冻土。

地球表面发生着包括一切传热形式:辐射、对流和传导的复杂热交换过程。

尽管地表发生的热交换过程十分复杂,但最后都可归结为使地表吸热或散热。

冷半年的时候(寒季),地表散发热量使土逐渐冷却。

一般来说,当土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土中水就会冻结,形成冻土。

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等于或大于散热量,而热半年时(暖季),在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就会全部融化,这类冻土就是季节性冻土。

反之,如果该处地表一年中的吸热量小于散热量,则冷半年形成的冻土在热半年就不会全部融化,而残留一部分。

如果长时期的保持每年散热大于吸热这一条件,则年复一年,就能形成相当厚度的多年冻土。

冻土区不良地质现象及路基病害冻土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

其成分、组构、热物理及物理力学性质均有着不同于一般土的许多特点。

冻土区的活动层中每年都发生着季节融化和冻结,并伴生有各种冻土现象,因此,在冻土地区筑路时产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和路基路面病害。

在冻土区筑路必须考虑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融沉、冻胀和不良冻土现象等。

(1)融沉融沉,也称融化下层,指土中过剩冰融化所产生的水排出以及土体的融化固结引起的局部地面的向下运动,是自然(如气候转暖)或人为因素(如砍伐与焚烧树木、房屋采暖)改变了地面的温度状况,引起季节融化深度加大,使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所致。

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细粒土和有一定量细粒土充填的粗粒土中往往存在厚层地下冰,由于其埋藏浅,所以很容易受各种人为活动的影响而融化。

由厚层地下冰融化而产生的融沉是引起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

路堤修筑后改变了表面的水热交换条件,并引起基底土层压缩等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使上限(指多年冻土上限,为多年冻土层的顶面,也是地表以下位置最深的冻融土层的界面)下降。

而路堤本身的存在则增加了热阻,是有利于上限上升的因素。

当路堤很低时,热阻小,使上限上升的因素弱于使上限下降的因素,因而世根下降。

随着路堤高度的增加,使上限上升因素的作用也随之增强。

当这一因素的作用增加至等于或大于使上限下降因素的作用时,就会导致路堤下上限不变或上升。

这样,在一定条件下就存在这样一个路堤高度,当实际路堤高度大于这一路基高度时,上限将上升;而小于这一高度时,上限将下降。

这一高度叫使原上限不变的最小路堤高度。

当采用保护冻土原则在冻土区筑路时,必须保证使实际路堤高度大于这一最小路堤高度。

但路堤高度并非越高越有利于保护冻土。

在高温冻土区,当夏季施工的路堤其高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在堤身内形成融土核(采暖建筑物下,多年冻结地基土的一部分发生融化,形如盆状,故称融化盘),造成地下冰的融化,而使路堤下沉。

路堤建成后改变了地表和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当排水措施不当时会产生路堤过水和堤侧积水现象。

其结果往往是地下冰融化,路基下沉甚至发生突陷。

多年冻土区的公路设计和施工通常采用保护冻土原则,尽量避免挖方和零断面。

采用沥青路面时,由于黑面的吸热和封水作用,其下的人为上限值较大。

因此,在冻土区修筑沥青路面时必须对采用保护冻土原则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论证。

(2)冻胀冻胀是冻土区筑路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低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小,且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故冻胀相对较轻。

而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低,如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则冻胀严重。

由于路基填筑材料的不均匀,或不同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地段路基过渡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不均匀冻胀,使线路在乎纵断面上失去平顺性。

用粉质土和黏性土填筑的路基,由于冻结时的水分迁移可能在上部聚冰而引起翻浆。

为了防止冻胀可用粗粒料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但这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全部做到。

这时可以采用黏性土作为路基的填筑材料,但必须作好验算,并辅以相应的防止冻胀措施。

另外在冻土区设计刚性建筑结构物(如挡墙、涵洞)时,要充分考虑水平冻胀力的作用。

在不可能绕避时则必须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线路附近冰锥和冻胀丘的发生。

(3)融冻泥流和滑塌融冻泥流和滑塌多发生在有厚层地下冰分布的斜坡上。

它可以由工程施工、挖方取土等人为活动引起,也可以由自然因素(如河流侵蚀坡脚、气温升高)引起。

由融冻泥流和滑塌形成的稀泥物质向下流动,可能掩埋道路,壅塞桥涵,加速路基的软化湿陷。

当线路通过越岭地段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4)冰锥、冻胀丘冰锥俗称涎流冰,指水多次溢出地表冻结而所形成的地面冰体。

分布于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

其形成条件为:具有不冻的水源、水的通道、水的驱动力和严寒的气候条件。

按其水源分为河冰锥、湖冰锥和采冰锥。

绝大部分冰锥是季节性的。

工程建筑时,若建筑物拦截了地下水的通道,又未处理好排泄通道时,也会在建筑物附近形成冰锥,从而危害建筑物。

由土的差异冻胀作用所形成的丘状地形,总称冻胀丘。

冰锥和冻胀丘是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中最经常遇到的不良冻土现象。

在青藏公路沿线就分布有大小冰锥和冻胀丘100多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筑路而产生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堤身和基底土的压密,上限上升,挖方拦截地下水通道等)往往在线路附近诱发新的冰锥和冻胀丘。

冻胀丘形成钟产生巨大的隆胀力,使道路变形;冰锥在冬季可能覆盖路面,中断交通,而在夏季造成道路翻浆和路基沉陷,需要认真对待。

因此,在选线、选址时均应注意水文地质调查,尽量绕避已有的冰锥、冻胀丘,以及线路修筑后可能产生新的冰锥和冻胀丘的地段。

(5)热融湖塘和沼泽化湿地热融湖塘在青藏公路沿线分布较广,在楚玛尔河高平原上尤为集中。

一般热融湖塘下仍有多年冻土存在。

公路通过热融湖塘时要注意路基冻胀和沉陷的不均匀及边坡陷裂等问题,同时湖塘积水也容易引起路基湿软,加剧冻胀和沉陷。

沼泽化湿地地段一般厚层地下冰发育,线路通过时应注意上部草炭和泥炭层的压缩问题,在这类地段筑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植被,作好排水和保证足够的路堤高度,必要时可加设保温护道。

(6)其他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

地表的一些不大的改变,如雪盖和植被的变化都会引起多年冻土重大的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低温和短的生长季节也造成了冻土区植被一旦被破坏后恢复缓慢的特点。

因此在冻土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

从工程的角度看,保护好环境对保护冻土,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路基下保存植被,不仅有利于保护冻土,而且这些植被能起到毛细隔断层的作用,使路基上中部冻结层上水形成的水分积聚有所减小。

因此,在高含冰量冻土地段,不仅在路基下面,而且从路中心起算的两侧30-100m内必须保存植被。

那种就近取土、取草皮,甚至用推土机直接在路堤两侧推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及原因1.冻土地区的路基病害类型铁路和公路的路基,在冻结期间将产生不均匀冻胀,导致路面高低不平,这对铁路和高速公路危害更大,轻者给行车带来障碍,重者造成行车事故。

路基的不均匀冻胀还将导致公路的路面,特别是混凝土刚性路面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呈纵向分布,且经冻融反复作用而不断加宽,严重时使路面呈破碎状。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冬季路基土体由于冰冻作用,使其含水量增大,春天化冻时路基中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形成潮湿软弱状态。

由于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使路面发生裂纹、鼓包、车辙、“弹簧”土冒泥翻浆等现象。

道路翻浆地段路面变形特点和破坏形式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路面龟裂、湿润、轻微弹簧;②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③车辙较深,翻浆冒泥。

2.路基病害的原因由于负温作用,路基开始冻结时,水分由下层向冻结锋面(冻土与非冻土之间可移动的接触界,称为冻结锋面)集聚,形成冰晶体、冰夹层。

随着路基下部和路肩土体中水分向路基中部集聚,使路面下部形成较厚的聚冰层,从而使路基土产生冻胀,使路面拱胀不平或产生裂缝。

春季时,随着气温升高,路基土开始融化,这时路面路面下的土体又比路肩土融化的快,使路基下形成凹形残留冻核,凹曲线冻土核为一不透水层,使其上部已融化土中的水分不能排除,从而造成翻浆病害。

道路的不均匀冻胀和翻浆严重程度如何,还与路基的土质、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关。

一般粗颗的砂砾土填筑的路基,由于很少产生水分迁移和聚冰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冻胀性很小,不足以构成危害。

融化时,承载能力降低不大,也不会产生翻浆现象。

但是当路基为亚砂土,且有地下水补给条件下,会产生严重的聚冰现象,冬季路面产生大的冻胀变形,春季融化时水分多处于饱和状态,又不能及时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形成流砂和泥浆。

黏土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下,如地下水位高,路基两旁积水时,路面也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冻胀和春季的翻浆。

路基水分条件是引起路面冻胀和翻浆的决定性因素。

当路基土中含水量超过起始冻胀含水量时,路面便会有不均匀冻胀发生,特别是当地下水位较高时,由于地下水位的补给将使路基产生更大的不均匀冻胀。

路基土冻结后,由于水分迁移和聚冰作用,使土体含水量显著增大,春季融化时往往处于饱和状态,这时土颗粒间水膜厚度增大,土颗粒间的摩阻力消失,土壤的强度指标显著降低,造成道路翻浆。

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道路翻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地下水类翻浆在地势低洼、积水难以排出、地下水位埋深又浅的地区,路基填土高度不大时,冻结期由于地下水补给使土体含水量增大,春季引起道路翻浆;在丘陵区或山区的挖方和半填半挖地段,由于开挖使路基顶面接近地下水位或者路堑边坡切断含水层且排水不畅时春季产生翻浆;在半山腰的填方路堤,有时压住含水层或泉眼,使水分渗入路基,冬季引起路基冻胀,春季化冻时产生翻浆,一般称为两肋翻浆;城市道路有时因地下管道漏水,路基含有水量增加,将导致道路翻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