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举例:教师要指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3)理解并应用课文中的劝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长动力。
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孙权的劝学中汲取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在分析孙权、吕蒙等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主题:学生将围绕“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他们亲身体验劝学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总体来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较高,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讨论重点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讨论方向和重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劝学场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导致问题回答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 生字词掌握: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劝、学、蒙、肃、才、识、就”等。
- 语言表达:学会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复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孙权劝学》是一篇描绘古代人物劝学的故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权劝学》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权如何劝导吕蒙学习,以及学习给吕蒙带来的改变。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复述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思维发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意义,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古代人物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传统美德,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孙权劝学的情景,体会人物心理和文章主旨。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借助工具书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透过对话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关键语句,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印发学习小组评价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学生课前或课外活动设计】课前借助工具书查找并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课文,完成预习案。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测评和方法设计】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题,对求知的正面宣传和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一、诵读展示,创设情境: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播放音乐,激趣导入: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法学法设想: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

教学过程:一. 诗句导入老师一直告诉大家一句话“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可见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诗句?(板书:学)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准备了几句,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其手下有员虎将名唤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

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

知道他都劝了些什么吗?怎么劝的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 作家作品。

出示幻灯片,指名学生朗读。

三. 学会朗读1.集体齐读。

2.指名注音,纠错后,全班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读。

四. 读懂文意1.同桌三步走。

2.分步骤,指名几组同桌三步走展示,纠错。

3.整理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成语的意思。

五. 整体感知1.理清文章的结构。

(同桌合作,全班交流)2.提问: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过渡:可见孙权是一个关爱下属的人。

文章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三人的心理和形象的呢?(学生齐答:对话)六. 具体研讨小组合作完成一下题目:1.找出三人的语言描写,有感情的分角色读一读。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即知识无止境,不断进取。

2.能够分析文中各段内容,理解文中难以理解的古汉语。

3.能够通过理解文中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孙权劝学》的核心思想,即知识无止境。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文中各段内容,理解文中难以理解的古汉语。

(三)教学方法1.导入活动:老师先简要谈论一下知识无止境这个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询问同学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2.课堂讲解:老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示例和图片,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讲解《孙权劝学》的核心内容。

3.课堂讨论: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自由发言,探讨自己对《孙权劝学》的思考和看法。

4.小组合作:根据《孙权劝学》的内容,老师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彼此讨论学习方法,据此形成学习笔记并互相交流。

5.个体微创新: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孙权劝学》的基础上推广一些优秀学习方法,发挥个人特长,并进行分享。

6.整合概括: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学习成果中,整合概括自己在这次教学中学到的东西。

(四)教学过程1.整体把握1)课前预习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进行阅读,思考问题和计划自己的疑问2)文本初读:指导学生粗略阅读《孙权劝学》,全面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全篇构思框架3)文本深化阅读:指导学生开始发现文章的核心思想,并通过分析文中的概念和句式,理解语言的难度2.核心实践1)听讲讲解: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前因后果、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益规划思考2)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中不好理解的古汉语,并探究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同学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一起来笑谈发生在三国英雄身上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介绍一下司马光。

二、方法指导,自主学习:1、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齐读。

了解目标之后我们就来逐一完成目标。

2、第一步,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纠正字音,重点点拨。

指名读,另一生纠正。

小组内互读。

通过评议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再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检测结果:齐读屏幕上没有标点的课文,注意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大家的朗读都没有问题了,意思懂了么?初读课文之后,结合注释,翻译文章。

(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与句子,向本组同学提出,讨论解决.4、由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译出全文,其余同学作补充纠正.)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6、根据几个问题来梳理一下文章结构。

三、合作交流,探求规律1.表演课本剧课文中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表演?小组内先试试。

小组讨论孙权的这几句话应该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达到规劝目的.讨论完后试读.“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朗读时语气坚决,不容推辞,同时又体现其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要读出其语重心长,言辞恳切的味道。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3篇孙权劝学篇一课型:讲读主备:洪正生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七()班姓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⑴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⑴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能力目标:⑴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⑴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2、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课文,正音正字;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思读课文,理清文章背诵思路;品读课文,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悟读课文,体验反思。

3、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2、多音字辨析更:更新(gēng)为:治经为博士(wéi)邪:邪恶(xié)更加(gèng)为了(wèi)琅邪郡(yá)遂:遂拜蒙母(suì)为博士邪(yé)半身不遂(suí)3、形近字辨析谓(谓语)博(博士)猎(涉猎)孤(孤独)卿(爱卿)刮(刮目)渭(渭河)搏(搏斗)腊(腊梅)狐(狐狸)鲫(鲫鱼)括(包括)4、词语解释①权谓吕蒙曰(告诉)②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事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④孰若孤谁(比得上)⑤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⑥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⑦当涂掌事(当道,当权)⑧蒙乃始就学(才)(开始从事)⑨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到)⑩见事之晚(认清事物)5、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6、解释下面成语的意思【刮目相待、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导入请同学分享课下所积累的有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或诗句。

(生分享)既然同学们这么积极踊跃,想必大家都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那三国鼎立时期孙权部下有一名大将吕蒙,他武艺高强,战功累累,但在读书方面是否也是如此出类拔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作家作品、人物分析三、出示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全文。

(重点)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并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3、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启迪。

(难点)四、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以及句子的语气。

2、学生指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4、找生汇报朗读成果。

5、全班齐读。

五、疏通文意结合课后注释和工具书生自行疏通文意,并找生分享。

六、文言现象请学生说出自己所发现的文言现象、特殊句式以及两个成语。

七、梳理内容小组合作学习2个问题: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2、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八、妙笔生花通过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今后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打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孙权劝学》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了“乃”、“但”“过”等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一些文言现象有所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了解了作家作品以及相关人物后能熟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能够理解故事大意。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要给予方法技巧上的指导。

在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难度,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讨论并总结。

学习了本文后,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主动去探索其意义,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对某些文言现象能够自己辨认;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读书计划,真正做到了知行统一。

初中语文_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孙权劝学》传授课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常用文言字词。

2.揣摩人物对话语气,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字词。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司马光砸缸”的图片故事导入,进而介绍司马光,导出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史书的故事。

二、诵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停顿;3、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个人展示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种形式的读,力争成诵。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义1、根据课文注释圈点勾画,标注重难点字词,然后互讲互听,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再有难着全组讨论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2、个人展示,随机提问部分重难点字词。

四、复述故事,认识人物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

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2、通过讲解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琢磨人物对话及神态,体味人物性格特点。

⑴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⑵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⑶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⑷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借此回顾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音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五、情景再现,品味人物请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进行表演。

注意人物语气、神态、动作……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六、畅谈收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收获了……提示:可从学习方法、人物形象、文章的启示等方面谈。

七、牛刀小试(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年间的史事。

(2)解释画线的词①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但当涉猎( ) ④见往事耳( )(3)翻译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三位历史人物,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向谁学习?交友我们应该向谁学习?我们长大成人了能为国家做贡献了,又该向谁学习?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传授课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同学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部分简单的文言词汇,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_第四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第四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言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你们知道老师讲的什么故事吗?(生答《司马光砸缸》)小时候的司马光聪颖过人,长大后的他更是成就斐然,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写的《孙权劝学》,看看他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预习展示1.字词注音展示卿(qīng )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作家作品展示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史学巨著,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课文内容展示《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三、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掌握文言字词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1.字词。

(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预习: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创设情境:采访学生是否热爱学习,有喜欢的,有讨厌的,有不知道的,喜欢的很好,能提升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不喜欢学习的我要劝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学习的古代故事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翻译字词和句子翻译重点句子并试翻译全文(点拨: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举例: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译为: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其中“金溪”是地名,译时可直接保留。

文中的“博士”就属于这种情况。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举例:余闻之也久。

译为: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其中“余”的意思是第一人称“我”,“之”是代词,代指“仲永是神童,从未读书写字,5岁却能作诗……他的父亲贪财不让他学习”这件,在译时,可直接用“我”替“余”,用“这件事”替“之”。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举例: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过程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载体,通过学读、品读、演读、背读几个环节引导学生研讨赏析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揣摩文中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教学方法:讨论法、表演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二、简介作者: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治通鉴》、司马光有关知识。

(可用多媒体显示)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正文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所以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之美称。

三、一读课文,正音正字。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全文,学生听清读音,明确停顿。

2、全班齐读。

3、抽学生朗读,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生字正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更(gèng)要求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对学生朗读重音、停顿等进行指导。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姓名:单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孙权劝学》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练生动,字里行间蕴含着很多值得探究的深意。

一、故事情节有波澜。

初,孙权直截了当劝说吕蒙要学习,作为一国之君劝说自己的臣子,按常规,臣子应该会接受建议,但结果却被吕蒙推说自己军务太繁忙,没有时间,拒绝了。

面对这种情况,孙权没有急躁,耐下心来继续劝说,并把吕蒙和自己作比较,告诉他即使再忙都要抽时间学习,因为读书是件非常有益的事。

诚恳的态度最终打动了吕蒙,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这里吕蒙才开始学习,究竟学的怎么样,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鲁肃“与蒙论议”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鲁肃更是想要与之深交才去拜见蒙母的,一件普通的小事能写得这样一波三折,起伏有致,确实耐人寻味。

二、人物语气有变化。

课文着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的两次说话语气是有变化的,作为一国之君,说话是要讲究身份的,第一次对吕蒙说话语气是比较坚决的,用了“不可不”双重否定,强调学习的必要性,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是吕蒙却以“军中多务”来推托,一方面可以看出吕蒙对学习没有兴趣,崇尚“武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孙权和吕蒙的君臣关系是相当和谐的,吕蒙没有迫于君王的命令而屈从,而是随口说出自己的真实心理,可见在他心里孙权更像是他的朋友,而不像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孙权的君王风范正表现在他的大度、宽容上,他不与吕蒙计较,不觉被臣子拒绝是辱,而是从整个国家大局考虑,联系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规劝吕蒙。

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二次说话的语气较第一次有了改善,用“孤岂欲卿”反问的形式来劝学,变得委婉和善,更有说服力。

语调上一升一降,起伏有致,既不显单调,又能让听者易于接受,充分体现出孙权的智慧和豁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_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
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积累文言字词,准确译文。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教法: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涌现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大家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这位英雄是关羽,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
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最终大意失荆州,夜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大屏幕展示)吕蒙,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如此足智多谋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学习《孙权劝学》,一探究竟。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师明确: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2熟练朗读,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大屏幕展示)
三、了解作家作品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四、赏析课文,合作探究:
导学达标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注意断句和停顿,生读。

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听范读。

(大屏幕展示)
指正重点字音
师: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1-2个学生朗读。

大屏幕展示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
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导学达标二:读懂句意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结合注解粗知大意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生翻译,质疑,师强调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大屏幕展示)。

1、小组学习开始翻译全文。

2、以检代练,通译全文。

导学达标三:课堂检测
①解释加粗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蒙辞以军务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乃始就学见往事耳
②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导学达标四: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课本剧展示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本文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生2:我想用“学”一字作一线穿珠式的概括,即“孙权劝
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生3:文章是用对话组材,借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的,抓住“劝”“议”即可。

3、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告诉吕蒙学习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以此说服吕蒙。

五、课堂小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

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先生也可以含笑九泉了!最后借用冰心奶奶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愿同学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创佳绩!
六、布置作业:课下研读文本,探究人物性格。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二章》等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过“乃”“但”等文言词汇的简单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了一定的积累文言文的能力。

搜集了有关作家、作品和相关人物孙权、吕蒙、鲁肃的资料。

而且本文浅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

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

但在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上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成语上有一定的坡度,积累名言警句上可能有所欠缺。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文言文教学应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用质疑、讨论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

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很恰当过渡语的设计自然巧妙,可谓“言为心声”。

第二、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教师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

一读:读通课文。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一个层面的朗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起到引领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但我觉得廖老师做得还不够透。

二读:读懂课文。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最后复述课文,整体感受文意。

在这一步有意作了铺垫:告诉学生后面有词语解释方面的检测,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接下来的字词句的反馈练习学生表现不错。

第三、课本剧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既活跃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文本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不足是:展示的小组少了些。

第四、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但也有些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主的基础上去合作去探究。

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

课堂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能力不够强。

比如,指导朗读方法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感悟这其中的妙处;给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够明确。

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可分三层:先写孙权劝学;二是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怎样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怎样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表现孙权的善劝,而完全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长进之快之大,至于鲁肃与吕蒙“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并为其才略所折服的余韵。

二、以对话表现人物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