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合集下载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退耕还林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防止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之一:农民的成功脱贫问题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对于参与这项工程的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这项工程实现脱贫致富。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会使农民失去部分耕地,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因此农民很难依靠土地种植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

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收入水平,比如发展乡村旅游、推广养殖业等。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进行新型农业经营,提高他们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问题之二:土地管理和监督问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土地的管理和监督非常重要。

由于地域广阔、人力有限等原因,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管理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土地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甚至出现了乱种乱占、滥伐滥用等现象。

对策:加强土地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工作体系。

通过建立定期检查和督导制度,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块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加强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整治,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三、问题之三:生态保护问题退耕还林工程的目的是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但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生态保护不到位的情况,比如树木长势不佳、成活率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的效果和成效。

对策: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指导和管理,推广适宜树种,做好树木的养护管理,提高成活率和林木品质。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好退耕还林地的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主要从规划设计、管理落实、生态效益、政策扶持和社会参与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规划设计方面,应加强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在管理落实方面,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在生态效益方面,需注重长期效益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在政策扶持方面,应增加资金投入和完善扶持政策;在社会参与度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可以更好地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字。

【关键词】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落实、生态效益、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度、总结与展望、未来工作建议、政府政策呼吁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工程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退耕还林工程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理落实不到位、生态效益不明显、政策扶持不足、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为了改善耕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由于一些地方在规划设计时缺乏全面考虑,导致退耕地的位置选择不合理,种植树种不适宜,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生态效益不明显的问题。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研究目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最新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精品

最新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精品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林地被逐渐占用,使得土地过度开垦。

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影响,还使得退耕还林的政策难以执行。

本文主要针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经验;问题在进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其常常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贵州地区,其山区较多,人口基数较大。

这就使得很多人牺牲林地面积来拓展耕地面积。

所以,为了能够让退耕还林政策得到全面的执行,贵州省林业局已经开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精神,进一步扎实、稳妥、健康地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1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的问题1.1缺乏明确的制度支撑关于退耕还林,就是在保护和还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的耕地有计划的停止继续耕种,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在贵州省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开展了很多,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考虑的就很少,没有将它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资金管理,苗木输进输出等方面都缺少技术支撑,缺乏明确的制度,相关的监管部门和实施部门无法按照具体的文件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将退耕还林的工作全面铺开。

1.2工程实施系统不稳定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退还已占耕地植树造林。

由于贵州省每个地区的地形差异性较大,加大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难度,系统稳定性极差,并且各地还没来的及开展真正有效的项目实施计划,这就造成了试点工程的临时突击性变强的同时还具有针对性,实际实施中社会成本又比较大,包括各县,乡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3规划中存在的沟通问题贵州省林业部门在退耕还林工程规划上还存在缺陷,就是在农户意愿方面,没有在计划和设计上遵从农户的意愿,没有和农户进行及时的沟通,规划的业务人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社会因子,没有将农户间组合的问题放在首位,再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农户就难免缺乏劳动的积极性,队伍懒散。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指通过对农田进行退耕,并将其转为森林或其他生态功能的工作。

这项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问题一: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缺乏理解和支持。

对策一: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角度理解退耕还林的好处。

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来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

对策二:优化政策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

可以通过给予经济补贴、提供职业培训、支持农村发展等方式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

问题二:退耕还林项目管理不规范,存在资金浪费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对策一:建立科学的退耕还林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可以建立专门的退耕还林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对策二:加强项目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加强对项目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问题三:退耕还林后,土地利用效益不明显,经济收益不高。

对策一:促进农民参与林业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可以组织农民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集体经济发展。

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增加土地的经济收益。

对策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可以组织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教授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产量和收益。

问题四:退耕还林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策一:制定综合的农村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对策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水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措施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措施

产业发展环节,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在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时,相关部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具体见表1。

对于有关部门来讲,要特别重视“环境成本”,并将其融入到林业加工产品之中,“环境成本”重点包含了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成本。

相关部门要对既有的林业资源加工技术进行优化,保证林业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真正达到提升我国林业资源效益的目标[3]。

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还需要构建良好的联合机制,共同带动农民致富,林下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大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先进的林木种植技术,获取更多效益,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不断提升。

3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科学分析,例如加强林业抚育间管理力度,促进林下产业经济稳定发展、以现有森林资源为核心,推动两者共同发展、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满足林下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等等,能够对林下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1]苗忠贤.试析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园林绿化的发展[J].农家参谋,2019(11):135.[2]丁桥周.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9(10):94.[3]刘维东.关于自然保护区林业的保护开发和资源利用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04):20.收稿日期:2019-4-18作者简介:毛治刚(1976-),男,助理工程师,大专,经济林果专业,主要从事林政管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

序号注意事项1结合林业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

2运用先进的林业生态建设理念制定相关的体系,并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做好一系列调整工作。

表1建立健全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注意事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点及解决措施张忠堂(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林业工作站陕西麟游县721599)摘要:对于整个生态建设工程而言,退耕还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退耕还林的成效直接关乎到整个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加重,中国已加紧推进退耕还林的进程,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然而,该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土地质量问题在退耕还林进程中,关键任务是还林。

然而,退耕后原有农田可能存在病菌,虫害,种植年限过长等问题,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甚至土地荒芜。

这对于还林工作是严重影响,农村社区也面临着粮食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建议引入农作物轮作,合理分配耕种和休耕时间,避免土地长时间不种植而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

二、贫困户问题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来源。

贫困户本就生活困难,退耕还林会使他们的收入更加困难。

同时,退耕选区对于退耕贫困户需要提供适当的社会救济政策,包括人身保证金,移民补贴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以确保他们的生计。

另外,退耕还林计划需要考虑到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能力,提供一些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三、过度采伐问题在某些地区,退耕还林计划的实施可能会导致过度采伐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政府可能会采取过度采伐措施,以快速建立森林。

这将导致更多恶劣的后果,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损等。

因此,需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采伐计划,确保森林系统可以逐步恢复并达到生态平衡。

总之,在退耕还林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和挑战无疑是存在的。

为了顺利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在制定退耕还林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wèntí)和对策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wèntí)和对策1.退耕还林工程退实施(shíshī)概况退耕还林工程(gōngchéng)的实施使全省的造林质量、管理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均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lǜhuà),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生态建设方针,对全省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24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zào lín)面积为120万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面积为120万亩。

退耕还林建设基本覆盖全省。

2.退耕还林概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国家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资金和粮食补贴制度,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

粮食补助现在改为按每公斤1.4元发放粮食现金补助。

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为当年一次性补助。

密山市退耕地还林工程始于2002年,工程涉及全市16个乡镇,9个国有林场,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其中生态林5万亩,经济林0.5万亩),两荒造林9.2万亩(全部为生态林)。

退耕地还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果树等树种为主,宜林荒山造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等树种为主。

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对于治理我市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存在的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标准高任务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几点建议作者:柴得岘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7期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健康落地,需要综合考量当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来达成。

强化领导重视力度、加大政策宣传与普及、解决退耕地认定并及时调整、提高政策补助标准和确保经费能够专款专用是解决新一轮退耕还林更快落实的主要措施。

退耕还林领导小组所属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重视,科学理性应用相关措施促进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顺利推进。

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问题1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的问题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并且立足于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林种、树种,对植被进行优化配置,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联。

2农民自愿与政府引导的问题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关注民生,重点考量农民的意愿,选择性退耕,合理选择林木品种。

在还林方面,农民可以将林地流转给大户、合作社或者公司,农民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还林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及林业部门不能因此而降低退耕还林管理力度。

3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的问题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以及《新一轮退耕还草总体方案》中的要求,2020年必须将全国严重沙化耕地以及满足相关条件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

另外,还应科学制订退耕还林总体实施方案,合理安排年度任务,明确退耕还林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治理对策。

对于生态环境脆弱、集中连片的困难区域,可优先安排退耕还林。

4退耕还林与耕地保护的问题退耕还林退的是25°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和重要水源地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甚至出现沙漠化问题,粮食产量较低,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比较小。

但是,这类耕地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等,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和保护对策,就会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断下降,甚至会对粮食生产起到限制作用。

5工程建设质量与数量的问题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国家推行的一项林业项目,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资源。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问题一:农民参与度不高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但是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

一方面是因为农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参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退耕还林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对此缺乏信心和认同感。

对策一:加强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农民参与度,做好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利用村务公开、宣传栏、电视台和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

此外,也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工程中来。

问题二:拆迁难度大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就需要对拆迁问题进行处理。

但是,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拆迁难度较大,所以如何处理拆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对策二:合理安置为了解决拆迁问题,要采取合理的安置方案。

一方面,要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制定一个完善的拆迁政策,让每个农民都能拿到公正的补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农民加入合作社组织等形式,让他们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监管环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很难有效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展。

对策三:强化监管为了加强监管工作,可以优化监管措施,采用现代化的监管技术,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监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此外,也可通过建立监督机构、设立监管责任人等形式,强化监管力度,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和违规行为。

综合来看,解决好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优化拆迁政策、加强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让工程取得更好的效果和贡献。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启动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项工程由于其重要性,在全国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实施。

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生态系统保护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由行政机关或社会组织提出并进行的补偿。

退耕还林工程属于一种生态工程,生态补偿应该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是现阶段中,很多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标准、缺乏实施细则、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补偿制度的发展进程。

2. 资金拨付不及时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在实施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现实中,有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拨付上存在着失实、失信的情况,导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 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得很多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产生了很多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村人口流失加剧,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

同时,由于资金不足,相关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措施未能完善,造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困难。

4. 绿化效益难以评估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绿化效益难以评估。

退耕还林的结果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收益的积累,而这些努力的结果是难以完全预测的。

评估办法、指标体系不健全,导致效益过于模糊和不直观,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对策相关部门应该尽快依据生态计划和生态保护投入许多具体里程碑条款,建立起一套清晰的生态补偿制度。

其中应该包含行政管理部门责任的明确和民间组织的参与,以便监管平衡和公正;同时应该建立一个细致的生态补偿体系,使生态补偿具备稳定性和妥当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拨款的监管力度,加快拨款进度,把拨款耽误的情况降到最低。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合作社和村委会的监管和管理,通过严格的审计和规划,避免过分泛化资金,确保资金用于到位和使用的透明度。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作是指利用已经不再适合耕种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以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退耕还林工作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对策。

本文将就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种植树木的成活率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质量不佳、保护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因素造成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1.选择合适的树种。

在进行退耕还林工作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避免因为树种选择不当而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

2.改善土地质量。

在种植树木之前,应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改良和保护,以提高其质量,增加树木生长的条件和成活率。

3.加强管理。

对种植的树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在退耕还林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能不到位,导致植被恢复效果不佳,甚至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监管。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大投入。

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提高相关设施和设备的完善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因此政策的执行效果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方由于诸多原因,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1.完善政策。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退耕还林相关政策,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为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支持。

2.加强政策宣传。

加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内容和利益,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吸引力。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难点与解决对策摘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重要生态工程。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

本文档旨在分析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实施难点1. 政策实施难度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政策较多,如土地政策、农业政策等。

在实施过程中,政策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难度较大,导致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2. 农民参与意愿低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不足,担忧工程实施会影响到自身的生计,导致农民参与意愿较低,工程推进缓慢。

3. 资金投入不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土地整理、树苗购买、生态保护等。

当前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实施效果受限。

4. 技术支持不足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土地整理技术、植树造林技术等。

然而,我国在某些技术领域仍存在不足,影响工程实施效果。

5. 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矛盾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旨在生态保护,而农业生产则需要占用一定土地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工程实施困难。

解决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顺利实施。

2. 提高农民参与度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认识和参与意愿。

同时,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所需资金得到保障。

同时,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4. 强化技术支持引进、研发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

5. 优化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布局合理规划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空间,确保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生态保护区域,发展适宜的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有望解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生态状态不容乐观。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分析可知,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来促进地方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资源短缺;退耕还林;问题对策0 前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恶化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主要三大问题。

环境问题成了全球性重要话题,森林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不断恶化。

实施退耕还林是我党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

十年来,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退耕还林条例》、《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7年8月国务院又紧急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对退耕用户给予适当的补助,同时完善了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以此来推进退耕还林成果,同时解决了退耕用户长远生计以及部分农户生活困难等问题。

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截止2006年,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共安排退耕地还林面积达1.39亿亩,工程共涉及了25个省、2279个县,且涉及3252.8万农户,投入资金达2000多亿,是目前我国群众参与程度最高、政府投资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而不断实施,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提高两个百分点还要多,这一成绩对增加林草之辈,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减少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一份重要的意义。

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初见成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掌握和落实上存在差异,部分地方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由于该工程无工作经费,各县区林业局自筹资金承担工程中的各种表格、图纸等资料,这严重影响了各县区林业局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

二、有林粮、林菜间作现象
林粮间作、套种屡禁不止,退耕还林地块“退得下来,却稳不住”。

有的业主缺乏长远规划,根本不去思考合同期满身后之事。

大部分农户种粮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民毁林、复耕的隐忧仍然存在。

实施退耕还林的“零星”种植农户,只图享受政策补助,“生产和退耕两不误”。

三、管抚工作不到位
由于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出门打工,退耕地无人管护,造成树下杂草丛生,苗木成活率、保存率低,补植任务重。

有少数业主和农户根本不按窝抚要求,整块满铲,一毛不长,结果是过犹不及,费力不讨好,既提高劳力成本,又达不到绿化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四、退耕地经济效益较差
由于退耕还林牵扯农户多、户均退耕面积小,加之近年来果品价格不高,挫伤了退耕农民的管护积极性,这更加使退耕的经济林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青海省湟中县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总结经验,循序渐进的同时,也发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对策湟中县是全省近几年实施退耕还林(草)重点县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26.87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约15.03万公顷;耕地10.84万公顷,耕地中大于25°的坡耕地1.48万公顷,15~25°的坡耕地1.6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浅山地区。

湟中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共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 5 000hm2,周边荒山造林5 800hm2。

湟中县退耕还林(草)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湟中县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

1存在的问题1.1宣传工作滞后退耕还林(草)工程是一项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的社会林业工程。

为此,湟中县退耕还林加强了宣传工作,先后发放退耕还林手册2.3万册,举办培训班136期,培训人数达4万多人,重点宣传退耕户应享受的权利,忽视了其应承担的义务。

致使广大的退耕户只知道每退耕667m2坡耕地,国家每年补助粮食100kg,生活补助费20元,种苗造林补助费50元的优惠政策,对退耕还林后的义务和责任缺乏相应的宣传,造成农户只顾退耕,不重视经营管理的被动局面。

尤其在造林、补植、管护、历年退耕地的保存管护缺乏全面的责任性,权利和义务的严重脱节使退耕户“等、靠、要”思想严重。

1.2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低科技支撑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湟中县自然生境严酷,立地类型差异明显,林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林业新技术新材料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进展慢,科技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没有发挥,从而使该工程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难以发挥。

1.3灾害严重湟中县退耕还林地大部分在脑山、半脑半浅山地区,该地区海拔高、气候凉爽潮湿,灌草植被盖度大,是湟中县乃至西宁市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旨在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退耕还林工程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格,存在着挪用、截留和浪费资金的现象。

对策: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审计,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度,严厉打击资金违规行为。

由于前期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生态效益不明显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选择退耕还林地块时,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种植的树种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和生态需求。

对策:加强前期规划和科学研究,合理选择树种,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从事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存在困难。

对策: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从事退耕还林工程的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退耕还林工程中还存在着生态监测不到位、生态修复不彻底的问题。

一些地方对退耕还林地块的生态监测和修复措施不够全面,导致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不理想。

对策: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中还存在着宣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和推进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各界对工程的认识和支持不足。

对策: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工程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确保工程得到广泛支持和参与。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充分认识问题所在,不断完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

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

2020.07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步背后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在温饱都是问题的年代里,人们不免会竭尽所能向大自然索取,由于知识不足、技术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原本茂盛的森林被盲目开垦、人们甚至在陡坡地、沙化地进行耕种,长此以往,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大自然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已然迫在眉睫。

1 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常见问题1.1 政策补助标准过低退耕还林工作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当下补助标准低、年限短无法带动农户的积极性。

不可否认的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确实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影响了原本农耕的村民的收入和就业。

过低的补助金额打消了原本想参加退耕农户的积极性,更何况随着物价水平的快速上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随之升高,但补助金不升反降对于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农户而言不公,也无法体现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

不仅如此,随着退耕补助期的缩短,大部分树种的成林时间要大于补助期,很多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收益的目标会选种经济林,一旦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农户将会在补助到期之后采取毁林复耕方式,这样反而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度浪费。

再者就是现行的苗木费补助标准无法买到优质树种。

总所周知,退耕还林的第一步即是选择最为匹配的优质树种,选种时要结合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要符合自然规律以及经济规律,更何况绝大多数退耕还林地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高,因为造林成本就更高,遗留地区大多土壤贫瘠、土层稀薄且有大面积裸岩,造林辛苦,过低的苗木费补助金根本无法吸引农民的兴趣[1]。

1.2 林木所有证发放进度缓慢首先是部分地类仍为耕地并没有转化为林地;其次是退耕还林大部分适宜小班农户为主,因此分户办理林权证难度很大;最后是相关办事机构权责尚不分明,政府改革过后,没有建立健全办完善的办公体系,容易造成遇事无人管或者是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办事效率难以保证也降低了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2]。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是中国政府倡导的生态保护与环保行动之一,也是国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措施。

在这项工作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下所述:一、规划缺失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时,没有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划,导致退耕还林工作无法科学、高效地展开。

对策是:建立综合考虑森林资源、土地质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退耕还林规划,确保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应该注重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控性,且在执行过程中动态调整。

二、退耕难退耕还林的困难主要来自保障农民的生计与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许多农村家庭都依赖农田土地生产粮食以维持生计。

当他们被要求放弃这块土地退耕时,他们的收入来源也随之流失,这就使得退耕难以完成。

对策是:在退耕还林的实施中,应尽量保障农民的生计和收入来源可以得到稳定和适当的保障。

例如,给予退耕农民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实现稳定收入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三、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一直是退耕还林工作的一个严重问题。

退耕还林面积大、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进行规划、取证、协调等工作。

纵观整个退耕还林工作,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这项工作。

对策是: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来。

政府部门应该与社会组织和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导社会力量(社会团体、企业、民众等)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作,一方面增加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使退耕还林的工作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监管不力退耕还林工作涉及到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需要政府及其他部门的严格监管。

然而,由于相关部门的监管措施不足或无法落实,导致退耕还林工作存在弄虚作假、自我监管不力的问题,也给生态环境等带来一定的损害。

对策是:加强退耕还林的监管措施,加强对各方的监督与检查。

一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强化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责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和公共参与,公众可以通过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途径提供信息,帮助政府监督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从而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退耕还林工程是指国家根据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用地统筹、调整和整理,在农村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将原本被耕地所占据或者荒芜的土地恢复成森林或者草地,以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的目标。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下:政策指导不到位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个主要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政策指导部分不够具体和细致,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在农村地区,退耕还林往往会对农民的生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退耕还林会减少可耕地的面积,影响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时,需要注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

可以通过培育新的经济产业,提供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也是退耕还林工程的问题之一。

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但由于一些原因,部分农民对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识和认知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工程的进展缓慢。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工程的顺利推进。

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工程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一些地方存在着利益纠纷和违法行为,导致工程的实施不规范和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指导不到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民参与度不高以及监管不严和执法不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细化政策指导、寻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加强农民的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等方面入手,以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及政策建议
摘要: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小康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政策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出发,使有关建设工作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我国
在2014年开始,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能够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小康社
会的建设水平。

然而,这一工作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导
致整体建设水平无法的有效的提高。

本文针对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首先探讨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其次列举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
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供了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优化措施。

希望通过本
文针对相关内容的阐述与分析,能够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获得更好的效果,有效解决其中的问题。

关键词: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政策宣传
前言:退耕还林能够增加森林植被的面积,避免受到水土流失与风沙等问题
的影响,保证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是一项受到高度重视
的惠民工程与生态工程。

在部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存在比较严重的耕种
陡坡地和沙化地的情况,而在相关问题的影响下,会导致水土流失与土壤沙化等
问题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导致水源地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多种地质灾害。

从这一角度来讲,就需要更加有效的落实退耕还林,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展开,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但是在2014年开始,这一工作建设之后就发现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整体效果并不是非常好,所以
需要针对相关内容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退耕还林工程在过去的发展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我国人民提供了更大程度的收益,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然而,退耕还林并不是
通过短期建设,或者是一次工程建设,就能够获得长久效果,而是需要长期的发展并出台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为这一工作提供支持,保证其能够有效展开,并不断拓展[1]。

所以我国为了避免退耕还林工程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在原本的建设基础上,展开新一轮的建设工作,借此使人们与政府能够进一步贯彻正确的理念,提高重视程度,避免出现过度采伐与过度放牧等情况,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通过积极推动这一工程的落实,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

而且落实退耕还林计划也能够促进脱贫攻坚的顺利展开,政府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相应的补贴,从政策角度上,提供支持,帮助有关地区的农牧民走出贫困状态。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贯彻效果不到位
在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中,因为对于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不够到位,也无法对政策进行解读与大面积的宣传,导致整体重质质量并不是非常好,退耕还林的建设水平不够理想[2]。

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农牧民重视不足,导致农牧民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对于退耕、选种和土地流转方面,没有自主权,在树种选择上的技术指导效果也并不是非常好,导致林木种植并没有从工程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出发,使退耕还林经营的整体水平过于分散,对于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反而使农民的收入降低。

(二)工程建设质量比较差
在部分地区过于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对于林木种植工作的重视程度却并不是非常高,而且因为工程建设面积相对较大,技术与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相关需求。

而且当地的林业部门也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与控制,使得林木种植之后,管理效率并不是非常高,造成了大面积的死亡情况,使得退耕还林工程质量明显下降。

政府之中的不同部门对于退耕还林问题的重视不足,没有承担自身的责任,各个部门也很少展开配合,导致政府的监管工作无法发挥,使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程度受到了影响。

(三)农牧民认识水平较低
退耕还林不仅需要退耕,还需要对农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土地由农作物转变为生态林木与经济林木的种植。

然而农牧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与知识水平并不是非常高,对于退耕还林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政策认识不足,部分农牧民认为退耕还林是夺走自身生存的根本,会对家庭的经济收入产生影响[3]。

还有部分农牧民同意进行退耕还林仅仅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贴,对于林木种植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

因为农牧民本身的认识存在错误,导致退耕还林建设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有效展开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种植收益无法提高。

三、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监督
通过提高政府的监督与引导工作效果,能够使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共同进步。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落实,需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展开,在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过程中,有效改善民生问题,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政策宣传效果,对其进行正确解读,并引导农牧民进行正确的林木种植工作,使土地流转与农村合作社等方面工作能够有效展开,进一步提高林木种植规划水平,促进林木种植的产业化发展。

在是否参与退耕还林、选择树种和种植模式上,需要尊重农民本身的意愿,并且加强整体宣传与引导的效果,借助更加有效的技术措施与政策,帮助农牧民展开林木种植,并控制种植的规模情况,使其能够有效满足实际需求。

(二)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质量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建设水平的基础,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作建设水平,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展开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其质量效果,获得更高的收益[4]。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需要避免过于追求种植面积或者是种植密度的情况,需要保证成活率和林木种类的合理性,借助优化其合理性,促进生态建设多样性。

在现有退耕还林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政府还需要展开系统性的规划,为后期培育管理和管理经营等工作,提供更大程度的帮助,促进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三)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展开,需要在政策与法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在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基础上,加深对于这一工作的认识程度。

政府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宣传措施与讲解工作,使农牧民对于退耕还林态度有所改善,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普法教育工作。

组织农牧民参与到技术培训课堂之中,使其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对于退耕还林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提高农牧民对于退耕还林的认识,可以使其拥有更强的生态保护意识,也能够有效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加强整体建设水平,所以政府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宣传效果,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提供群众基础。

结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能够有效促进社会进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来讲,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需要借助这一工程加强整体建设
水平,使退耕还林能够有效落实。

而在展开有关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当地的实际
情况出发,借助更加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带来的影响,提高对于退耕还林的重视
程度,加强政策宣传效果,优化整体建设质量,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有关
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更加科学与理性的措施,促进这一工作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张朝辉.非农就业对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意愿的影响——基于1132个退耕农户的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1):67-75.
[2]马晓伟.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永平县为例[J].绿色科技,2020,16(07):145-146+148.
[3]王军.基层如何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究[J].农家参谋,2019,11(05):119.
[4]张朝辉.生计资本对农户退耕参与决策的影响分析——以西北S地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4):2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