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五级分类划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16becdaa00b52acfc7cae6.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4fb3a8784868762caaed597.pn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一、指导原则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二、贷款的详细标准:1 正常贷款的详细标准:(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本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2 关注贷款的详细标准:(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的价值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付息的;(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代为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本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750fe64b35eefdc9d33362.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 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参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e444338453610661ed9f478.png)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一、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贷款五级分类最新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最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26cde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4.png)
贷款五级分类最新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对贷款资产的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贷款资产的特性和风险程度,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五个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
不同分类的贷款资产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计提准备金的政策。
首先,正常分类的贷款资产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和期限履行还款义务,没有逾期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较低,银行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一定的准备金,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其次,关注分类的贷款资产是指借款人存在一定的还款风险,但尚未出现不能全额清偿本息的情况。
这类贷款资产需要加强风险监测和控制,银行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和跟踪。
接下来是次级分类的贷款资产,这类资产风险较高,借款人存在严重的还款违约风险,但尚未到达不能全额清偿本息的程度。
银行需要对这类资产进行全面审慎的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计提足额的准备金。
可疑分类的贷款资产是指借款人存在严重的还款违约风险,已经出现不能全额清偿本息的情况,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全部本金的程度。
这类贷款资产需要进行全面审慎的管理,并及时计提足额的准备金,同时加强追偿工作。
最后是损失分类的贷款资产,这类资产风险最高,借款人已经不能收回全部本金,需要进行核销或者计提全部准备金。
银行需要及时妥善处理这类资产,加强追偿工作,争取尽快收回损失。
总的来说,贷款五级分类是商业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制度,有助于银行全面了解和有效管理自身的风险暴露。
银行应当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对各类贷款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确保资产质量稳健。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详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056c0f01eefdc8d376ee3278.png)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金额在10万(不含)以下):
✓企业贷款(金额在100万(不含)以上):
(一)信用评定等级为一级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二)信用评定等级为二级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三)信用评定等级为三级、等外级或未参加信用等级评定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自然人其他贷款(金额在10万(含)以上)和企业贷款(金额在100万(含)以下):
✓信用卡透支:
✓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
说明:关于分类模型中利率逾期天数的计算方式采用欠息余额倒推法,本金或利息逾期天数取其最大值。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731dce2e3f5727a5e962c2.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c049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pn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贷款资产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评估信用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正常类。
正常类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和期限履行还款义务,没有发生逾期还款或者其他信用风险事件的贷款。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好,对银行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关注类。
关注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还款异常情况,但尚未到达逾期的程度。
比如,借款人出现了短期逾期、资金紧张等情况,但这些情况是暂时的,不会对贷款造成实质性的损失。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避免贷款进一步恶化。
三、次级类。
次级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还款情况,但尚未到达呆账的程度。
这类贷款风险较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银行采取更加积极的风险防范措施,争取尽快化解风险,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可疑类。
可疑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严重的逾期还款情况,已经到达了呆账的程度,但尚未全部核销。
这类贷款风险极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严重受损,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全面排查,采取果断的处置措施,尽快核销损失,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五、损失类。
损失类是指借款人的贷款已经全部或部分核销,形成了实际损失的贷款。
这类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对银行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
银行需要及时核销损失,吸取教训,加强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应严格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发现和评估信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保护银行资产安全。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38f84545fbfc77da269b1f0.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新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cfc43e0fab069dc502201a9.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12)借新还旧贷款,企业运转正常且能按约还本复息的。
(13)借款人偿还贷款能力较差,但担保人戴维偿还能力较强(14)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15)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含)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5124b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2.pn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科学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保护银行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先,一级分类是指贷款风险非常低的贷款,借款人有很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这类贷款风险极低,银行可以放心,不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管理。
其次,二级分类是指贷款风险较低的贷款,借款人有较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偶尔出现逾期还款,但逾期时间较短,对银行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银行需要适当关注和管理。
接着,三级分类是指贷款风险一般的贷款,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一般,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逾期还款,但仍有望通过催收手段收回欠款。
这类贷款风险一般,银行需要着重关注和管理。
然后,四级分类是指贷款风险较高的贷款,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较弱,出现长时间逾期还款,需要通过司法手段追回欠款。
这类贷款风险较高,银行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最后,五级分类是指贷款风险非常高的贷款,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非常薄弱,很难通过常规手段收回欠款,需要通过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追偿。
这类贷款风险极高,银行需要采取最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要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对不同风险的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
同时,借款人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合理规划贷款用途,提高还款意愿,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维护自身的信用和利益。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银行资产质量、保护银行利益、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和借款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这一制度,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4b3a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d.png)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质量状况,将贷款资产划分为不同的五级分类,以便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
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常类。
正常类指的是贷款资产风险较低,符合约定还款条件,没有逾期还款情况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小,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较小,属于正常经营状态。
二、关注类。
关注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银行关注和监控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大,但尚未出现严重的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次级类。
次级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较大的风险,可能出现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较大,可能会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
四、可疑类。
可疑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需要银行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风险极大,可能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处置以减少损失。
五、损失类。
损失类指的是贷款资产已经发生不良后果,需要银行确认为损失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失,对银行资产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核销和处置。
总之,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资产质量、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应当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科学评估和管理贷款资产,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确保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稳定。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145e1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2.png)
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表现,将贷款分为五个不
同的分类,以便银行对不同风险的贷款进行监管和管理。
具体标准
如下:
1. 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还款,没有逾期记录,信用良好,
属于正常还款状态。
2. 关注类,借款人有轻微逾期或违约情况,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需要银行密切关注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3. 次级类,借款人存在较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尚未形成重
大不良贷款,但风险较高,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措施。
4. 次级类,借款人存在严重逾期或违约行为,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的不良贷款,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如提起诉讼等,以便尽快收
回损失。
5. 损失类,借款人严重逾期或违约,已经形成无法收回的损失,
需要进行核销或计提坏账准备,对银行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就是贷款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银行根据这些标准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不良贷款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ae7adbc1a37f111f1855b94.png)
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五、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d6070f33687e21af45a9e7.png)
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贷款五级分类详细标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用于评估和管理借款人信用风险的方法之一。
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分类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基于借款人的还款状况和偿还能力来划分贷款的不同分类。
以下是一般性的贷款五级分类划分标准的示例:
正常类(Normal):
正常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准时还款,没有逾期。
借款人信用良好,没有还款问题。
关注类(Special Mention):
关注类贷款是指存在潜在风险,但尚未到达逾期状态的贷款。
借款人可能出现了一些还款问题,但尚未严重到需要划分为次级或不良类别。
次级类(Substandard):
次级类贷款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或违约情况。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降低,但可能仍有希望恢复正常还款。
可疑类(Doubtful):
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严重受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借款人可能长期逾期,还款意愿和能力都受到了严重质疑。
损失类(Loss):
损失类贷款是指借款人几乎没有还款能力,银行几乎确定无法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这类贷款被视为几乎无法恢复,需要列为损失,并提前计提损失准备金。
这些分类标准的具体细节和定义可能会因国家、金融机构或监管机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银行和金融机构通常会定期对其贷款组合进行评估,并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表现将贷款分类。
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评估资产质量,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