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
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项目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8〕41号)要求,我单位参加的“青藏工程走廊冻土工程群效应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项目拟作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厅予以提名。
现按有关要求将项目信息(附后)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2月7日至2018年12年13日。
公示期内,任何个人或单位对项目及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单位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于核实查证。
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须在书面材料上签名或盖章,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时限的异议不予回应。
联系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12月7日附件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青藏工程走廊冻土工程群效应及其长期稳定性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甘肃省科技厅提名意见: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多单位通过长期联合科研攻关,在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变化及灾害时空演化规律、多年冻土地基热、力响应的多因素耦合机制、冻土工程构筑物基础稳定性评价与预测、工程病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及灾害防治对策等方面研究取得重大创新,项目科学问题复杂、研究技术难度大,总体成果水平和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共计公开发表科技论文366篇,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50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参编国家规范4部。
研究成果转化程度高,先后为青藏铁路的科学维护与安全运营、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与共(河)玉(树)高速的成功建设和投运、青藏高速公路的选线和初步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冻土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设计与建造水平,也为未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青藏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乃至青藏高原油气资源开发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储备。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优质早熟鲜食葡萄系列新品种选育和应用二、提名者中国科学院三、提名意见我国葡萄产业在过去30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7倍和31倍,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成果针对我国鲜食葡萄生产中优质早熟品种缺乏、相关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导致的种质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开展葡萄资源收集和系统评价、品质遗传规律研究及优质早熟鲜食葡萄种质创新。
该项目新收集葡萄种质2380份,保存种质资源总数达到3340份,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葡萄种质资源圃;系统评价了葡萄种质的果实品质,挖掘出大量优异资源,为种质创新的亲本选择提供了材料支撑;阐明了果实品质性状的主要遗传规律,为优质葡萄新品种的高效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了首张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了100多个控制果实糖、酸、花色苷、香味物质等品质性状的QTL位点,为葡萄分子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育成了优质早熟葡萄新品种16个,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优化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
其中,…京亚‟栽培面积占全国葡萄总面积的14.2%,是我国自主选育的栽培面积最大的葡萄品种,成为我国三大鲜食葡萄主栽品种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所选育的品种在云南、辽宁、河北、河南等15个省(市)推广应用106.4万亩,2016-2018年累计新增产值285.9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成果在我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我国葡萄栽培面积1218万亩,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优质早熟品种缺乏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但种质匮乏与果实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薄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葡萄新品种选育。
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开展了葡萄种质资源收集与系统评价、果实品质性状遗传规律解析、优质早熟葡萄育种及自主育成品种推广,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1. 建成了我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并对种质进行了系统评价30年里新收集葡萄种质2380份,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前三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对种质的成熟期、糖、酸、花色苷、香气等品质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评价,构建了15万余条的葡萄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挖掘出早熟、果实着色非光依赖型、延迟采收糖积累型等优异种质20份。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二、主要完成人许强、汤明高、刘春、廖明生、巨能攀、何朝阳、朱星、张路、黄学斌、李慧生三、主要完成单位及贡献主要完成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汤明高、巨能攀、何朝阳、朱星):创新滑坡成因分类方案,揭示滑坡成灾机理,建立三维识别图谱,提出重大滑坡隐患早期识别的“三查”体系,揭示滑坡变形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建立基于时空变形的“过程预警”理论方法,研发监测预警平台。
负责项目实施及全面推广。
(2)同济大学(刘春):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研究提出大型滑坡演化的空-天-地-内多源立体观测,研发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滑坡观(探)测技术,开展行业推广应用。
(3)武汉大学(廖明生、张路):发挥在测绘遥感技术方面的优势,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研究解决了InSAR技术在西部山区地质灾害识别监测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有效提高了该技术的可用性和结果可靠性,在四川丹巴县、理县、茂县等区域进行了应用。
(4)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黄学斌):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现已划归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要贡献三峡库区涉水滑坡机理、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及推广应用,与成都理工大学共同编制《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预警预报手册》、并进行了深入推广应用。
(5)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慧生):研发滑坡监测技术,滑坡大数据采集传输、无人机建模和INSAR建模位移分析系统,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进行滑坡监测预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提名意见我国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机理复杂、隐蔽性强、灾害损失及社会影响大,国家防灾减灾需求迫切。
该项目依托973计划等,针对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十余年研究积累和联合攻关,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我国滑坡隐患识别与预警走在世界前列。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
下肢缺血可以外科治疗的理念,最早开展下肢动脉重建手术,开创了外科治疗的先河, 从临床上证实并完善了血流重建理论体系。 2、创立了血流重建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及糖尿病足的技术体系,解决了糖尿病足 治疗的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溃疡愈合率,降低了截肢率。对可耐受较大手术创 伤患者的多节段病变采用序贯式血管旁路移植等技术;对不能耐受手术创伤的患者率 先采用微创的腔内介入治疗;对“无治疗性选择”患者,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治疗性 血管新生技术,并先后完成5项治疗性血管新生临床研究,获得7项细胞治疗发明专利, 4项产品获得药监局批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创新性成功制备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并率 先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此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使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率从 69.0%升至84.8%,大截肢率降低到1.7%,明显低于欧美同期的大截肢率7%-17.6%。 3、创新了糖尿病足防治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组建了国内首个“多学科协 作治疗模式”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开展并规范糖尿病足“双向转诊模式”;确立糖 尿病下肢缺血的阶梯式筛查、糖尿病足规范化诊治体系;引导成立了53 家“多学科协 作”的糖尿病足诊治中心,解决了糖尿病足患者综合治疗中多学科协作难题。执笔制 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专家共识》和《糖 尿病足规范化诊疗手册》 , 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使我国糖尿病足整体大截肢率降到2.3%, 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和CD34-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Thromb Haemost 2006)给予肯定“这 一发现揭示了CD34 阳性细胞可直接、有效地应对临床上面临的重度下肢缺血的难 题”。 “This finding once again suggests the potential of CD34+ cells to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combat the clinical probia”(Tex Heart Inst J. 2011)。 2).2008 年,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在《Blood》杂志上对发现 肝细胞受体作为EPCs 表型的标志物(Blood.2003)给予肯定,认为是“目前促进血管 新生效率强有力的手段! ”“HGF is also a potent stimulator of angiogenesis. Endothelial cells undergoing angiogenesis have the highest levels of c-met receptor expression.HGF signals through c-met to regulate endothelial cell survival”(Blood.2008)。 3) .2009 年, 该项目组关于各种旁路移植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成果 (Chin Med J,2007)被英国伯明翰大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M. Simms 教授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 为“...,膝下旁路的效果在糖尿病人不次于非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弥漫的血管病 变需要灵活的应对策略,可以取得90%的1年通畅率”。“...., the results of infra-inguinal bypass procedures in diabetic patients have not been found inferior in terms of patency to those in non-diabetics.The diffuse distribution of PAOD in DM demands a flexible portfolio of bypass techniques but graft patency rates of 90% at one year are achievable”。(J CardiovascSurg.2009)。 4)2011年,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血管外科研究所主任Moxey教授回顾英国 下肢血管重建近年现状时,肯定了本研究组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英国平均数据 (3.7% vs 8%)。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femorodistal bypass remained static over time and the mean in-hospital mortality rate of 8.0 per cent was high compared with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s from elsewhere (Br J Surg. 2011). 5)2017 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外科系主任JAttilio Ignazio Lo Monte教授在《J Vasc Access》杂志上对本研究组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慢性难治性皮肤溃疡的 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Wound Repair Regen.2015)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项研究显示 了”该技术在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合并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方面可以取得令人满意 的治疗效果。” Satisfying results have been also achieved on uremic and diabetic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项目名称: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成套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12月31日应用时间:2013年01月申报奖励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邓皓、张振华、夏福军、黄山红、王占生、李兴春、许明标、刘光全、谢水祥、吴百春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如提出了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分子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主要剂型建立了环保型钻井液体系;耦合了固液界面调控、粒径级配控制、电化学吸附等复合处理方法,集成了水力旋流分离、压力过滤分离和振动过滤技术,开发了废弃钻井液在线一体化固液分离装置,首次实现了钻井废弃物不落地随钻处理;发明了含油污泥热解处理技术与装备,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的含油率≤0.3%,污泥中油回收率≥8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由多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本项目取得了多个技术突破与创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环保型钻井液、废弃钻井液微小劣质固相去除方法、含油污泥热脱附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创新成果构成了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系列,上述成果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伊朗、厄瓜多尔、乍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古巴等18个油田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同时显著提升了我国石油行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油气田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固体废物产生与资源化处理难题。
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加大油气开发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
4.通过中药复方功效-药效-成分三位一体关联的研究,系统阐释了治疗心脑 血管病的 8 个复方针对 5 个证型 9 种功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发现了中药复 方功效物质基础同类异证、异类同证及动态、网络、可变、综合的特征,阐明了 中药复方辨证论治、配伍组方、方证相应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为中药新药的 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与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3. 提出中药复方功效指征成分的新概念,整合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 药药代动力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建立了体内中药复方多 成分-多药效指标关联的数学模型,构建中药复方从全成分-类药成分-药效成分功效成分的研究技术体系。对治疗心脑血管病 8 个复方的与功效相关 84 个化学 成分的体内过程进行了研究,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示范。
该项目共发表论文 180 篇,出版学术专著 6 部,获专利授权 12 项,临床批 件 12 个,新药证书 7 个。成果在 20 余家科研院所、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直 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 200 亿元。
该项目获得 2014 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 2019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二、提名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三、提名意见当前,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亟需工业烟气细颗粒物高效净化技术和装备。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低、排放浓度高、运行能耗高的难题,在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海岛纤维”超细面层精细滤料、预荷电袋式除尘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获发明专利10项,是国家倡导的原始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装备。
所研发的预荷电袋滤技术和装置是控制细颗粒物污染的利器。
经专家鉴定和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性能指标和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对PM2.5细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细颗粒物排放超标是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该成果及时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节能显著、运行稳定的技术装备,已满足重大市场需求。
成果的应用可使颗粒物排放浓度从20~30mg/m3下降到10mg/m3以下,PM2.5排放总量消减50%以上,运行能耗降低40%以上,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提升了环保装备水平,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
该项目快速完成了成果转化和工业应用。
2014年12月在鞍钢建成示范工程,实现了首台套应用,投运4年以来,装置运行稳定,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3,运行阻力700~1000Pa,比传统袋式除尘器降低40%,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的典型范例,在钢铁行业反响强烈,已在河钢、日照钢铁、新余钢铁、水钢、方大特钢等企业广泛应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科技成果,重点研发了强化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超细面层精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与装置等,实现了示范应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钢铁窑炉烟尘微细粒子预荷电技术与装置开展了预荷电装置结构研究,完成了预荷电装置的设计,确定了预荷电极配形式、电场长度、电场高度、电场风速、荷电时间、板型和线型、清灰方式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样机制造。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二、奖励种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提名意见专家提名意见1: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名者:郭剑波院士(责任专家),电气工程工作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脉冲强磁场装置是开展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极端条件实验平台。
装置系统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是一个不断挑战电磁极限的强电磁系统,其研制需攻克极限工况下的磁体系统电磁及结构稳定性设计、磁场波形精确调控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等世界性难题。
十余年来,项目组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国外对高强高导材料的封锁,在衡量装置水平的磁场强度、稳定度、重复频率和测量精度等核心指标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创造了75T纯铜导线磁体的场强世界纪录,采用仅有国外2/3强度的国产导线、1/10的能量实现了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当的磁场,使我国科学实验磁场从40T 提高到90T,获得迄今最高单位能量的磁场强度,寿命是美国的2倍;创造了64T 无纹波平顶磁场世界纪录,开启了脉冲场下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比热精确测量等科学研究方向;实现了峰值45T、极性可调、重复频率世界最高的多种磁场波形;电输运实验站和磁特性实验站测量精度世界领先。
装置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运行,结束了我国相关研究长期依赖国外装置的历史,建成国际最先进的脉冲强磁场研究平台。
截至2018年底,装置累计开放运行36358小时,已为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69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900余项,在Science、Nature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672篇,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成果,包括发现第三种规律的新型量子振荡和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二维超导体等,研究成果居国际同类装置同期最好水平。
项目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专家提名意见2:项目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名者:赵宪庚院士,理论物理工作单位:中国工程院脉冲强磁场是开展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基础研究不可替代的手段,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钥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提名者 提名意见:
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的提名材料,确认全部真实有效,相关内容符合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要求。 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 口腔科感染控制新技术研究,率先开展口腔科感染微生物的系列研究,发现疾病 相关“口腔核心微生物”与口腔科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一致性,为感染防 控体系的构建奠定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 建立了以牙科手机防回吸技术为核心的 口腔病原微生物阻断技术和标准化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 有效阻断经牙科手机 的口腔科感染; 制定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构建口腔科器械 集中消毒灭菌的安全管理模式与诊疗环境卫生消毒方法, 切断口腔科感染传播途 径。 项目技术体系在国内多家单位应用推广,临床实践显著降低了口腔科细菌与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应用前景广泛,应用效益显著,研究水平达到国 内领先水平。
客观评价(限 2 页)
1. 支持项目的国家级、部省级课题圆满完成,顺利通过验收。 国家科技部 973 前期项目“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微生物群落 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2011CB512108)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宿主的遗传和环 境因子对口腔微生物组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2011DFA30940) 、“十二 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口腔龋病微生物群落致病的关键因子与控制技术的研 究 ” ( 2012BAI07B03 ) 、国家卫生部行业专项 “ 牙科手机消毒灭菌的研究 ” ( 1999-2001 ) 、四川省卫生厅项目 “ 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监控措施评价研究 ” (hxkqky-2000010) 、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口腔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防护行为现状 调查分析”(2008ZR0161) 、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天然药物对病毒的生物调节 及促进口腔生态平衡的实验研究”(03SG011-009-1)等项目任务圆满完成,通 过专家组验收。 2. 支持项目的科技成果获专家鉴定组高度评价 2015 年 5 月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支持本项目的“牙科器械集中灭菌 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性研究成果进行函评, 专家组一致认为“牙 科器械集中灭菌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项目 “创建了牙科手机消毒灭 菌中心,创建了牙科器械集中灭菌模式,创建了牙科器械集中管理体系及质量 标准,为口腔医疗器械的规范处置、安全运行、有效管理梳理了标杆、提供了 可借鉴性。项目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较易在各级口腔医 疗机构推广应用。该研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且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牙科器械集中灭菌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获 得四川省医学奖三等奖。2017 年 5 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专家 对项目“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客观评价, 专家组一致认为“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创新性突出, 研 究成果总体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 年 5 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表彰“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的科技成果,并授予四川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我国首个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口腔感染控制项目。针对 口腔科感染防控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构建口腔科感染防控技术体系。首次证 明牙科手机防回吸技术能有效阻断口腔科感染, 证实逆止阀技术能阻断经牙科 手机回吸引起的细菌、病毒的传播,极大推动了防回吸牙科手机的研发应用和 国产替代。创建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技术和规范,形成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三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 带动我国口腔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的整体 提升。 3. 项目成果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项目组关于口腔科常用器械表面消毒的基础研究代表性成果(Cheng L, et al. Effect of 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 and silver nanocomposites on dental plaque microcosm biofilms. 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12;100(5):1378-86)被 Bella Manshian 教授与 Lidiany K.A. Rodrigues 教授分 别在国际权威期刊 Chemical Reviews(Chem. Rev. 2015; 115 (5): 2109–2135. IF=47.928)和 Trends in biotechnology(Trends Biotechnol. 2013; 31(8):459-467. IF=11.126)正面评价,认为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抗口腔细菌性能,并能有效整合 到牙科常用材料, 其接触性抗菌效果在口腔科交叉感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信息(2019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信息(2019年度)提名奖项:科技进步奖项目名称:主粮农机装备智能测控关键技术与云管理服务平台提名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名意见:农机智能化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方向,机器作业质量准确感知、农资精量施用、全程信息化服务等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瓶颈。
主粮农机装备智能测控关键技术与云管理服务平台的研发,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极具战略意义。
项目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和效益为目标,突破了农机作业对象精测、农资精施、全程精管三大关键技术,研制了系列智能测控系统与云管理服务平台,应用于作业装备,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作业智能管控。
发明了耕层深度、种肥用量、杂草分布等农机作业对象在线精确检测方法,为科学决策农资投入提供基础支撑;突破了种、肥、水、药流量精准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解决了按需精量施用难题;研制了耕、种、管、收系列物联农机装备,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效能;创建了首个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与APP。
项目获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37项,制订国家标准2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总体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其中,农机作业参数采集软件设计方法和共性参数测控平台国际领先,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国际首创,入选2018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近三年累计销售智能系统装备3万余台(套),推广到全国22个省、自治区,引领了传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产业向“互联网+农机”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本项目推荐材料有效,符合填写要求,符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苑严伟、杨学军、王书茂、赵博、姬江涛、贡军、伟利国、金鑫、毛文华、雷军波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项目简介: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阶段,但机器作业质量准确感知、农资精量施用、全程信息化服务等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瓶颈。
关于提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北京电力设备 特高压工程用高强支柱
总厂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桂林电力电容器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有限责任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山东泰开隔离开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关有限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西安ABB电力电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容器有限公司 瓷绝缘子关键技术及产
阿尔斯通(广东) 特高压工业程化用高强支柱
公示时间:2018 年 12 月 29——2019 年 1 月 4 日
联系人:尚超峰、袁志勇
联系电话:0799—7636818;邮箱:chaofeng007@, yuanzy_1986@。
附 件: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提名申报 2019 年度国家科 学技术奖项目公示内容
客观评价
(一)2017年7月8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 书鉴定意见:
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满足了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要求,提升了电 瓷行业高电压等级支柱瓷绝缘子技术和制造水平,对推动我国乃至世界 电瓷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种重要意义。项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产品 市场前景广阔。项目成果的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2012年10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出具的新产品鉴定证书鉴 定意见(证书编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163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 164号、中电联鉴字[2012]第165号):
其强度、绝缘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特高压输配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运行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该项目设计了刚玉相/玻璃相/二次莫来石相的材料配
方体系,通过建立晶相生长和结构控制技术,低应力、微变形制备技术
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超大尺寸特高压瓷绝缘子的规模化生
产和工程应用。经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
2019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纺丝级精己二酸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二、提名单位意见己二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消费结构主体为聚氨酯和尼龙66行业,同时在医药、生物、香料和染料等领域亦有广泛应用。
随着国内己二酸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局面,表现为低端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而高端领域产能严重不足的市场现状。
提高己二酸的产品质量必将成为下阶段各生产企业争夺市场的关键手段,生产高端精己二酸是有效地避免行业内部同质化恶性竞争最有力途径。
该项目团队历经近10年的合作研究,提出和形成了纺丝级精己二酸生产方法与成套关键技术。
针对氧化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皂化废碱液导致烷精馏塔再沸器的结垢问题,发明设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碱分离系统;首次实现了环己烷氧化液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应用,整套回收生产工艺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排放;首次完成了环己烷氧化尾气纯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发明了负载有酸性离子液体深度脱除苯中噻酚硫化物吸附体系,实现了苯中噻酚硫化物高效率低成本脱除;全新设计了全连续精己二酸生产线关键设备,实现了所有装置低成本国产化。
项目成果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企业标准6部;发表SCI/EI学术论文18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近三年实现了销售收入121.3亿元,利税17.8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我国精己二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产率低、关键技术受到国外垄断的实际,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为目标,强化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强化关键技术突破,强化工程集成和成套装备研发,完全打破了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封锁,全面实现了精己二酸的低成本产业化,是世界最大的纺丝级精己二酸生产和出口基地。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
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二、提名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三、提名意见当前,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亟需工业烟气细颗粒物高效净化技术和装备。
该项目攻克了传统袋式除尘器净化效率低、排放浓度高、运行能耗高的难题,在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海岛纤维”超细面层精细滤料、预荷电袋式除尘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获发明专利10项,是国家倡导的原始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装备。
所研发的预荷电袋滤技术和装置是控制细颗粒物污染的利器。
经专家鉴定和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性能指标和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我国对PM2.5细颗粒物控制技术和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细颗粒物排放超标是当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该成果及时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节能显著、运行稳定的技术装备,已满足重大市场需求。
成果的应用可使颗粒物排放浓度从20~30mg/m3下降到10mg/m3以下,PM2.5排放总量消减50%以上,运行能耗降低40%以上,环保和节能效益显著,提升了环保装备水平,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
该项目快速完成了成果转化和工业应用。
2014年12月在鞍钢建成示范工程,实现了首台套应用,投运4年以来,装置运行稳定,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m3,运行阻力700~1000Pa,比传统袋式除尘器降低40%,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的典型范例,在钢铁行业反响强烈,已在河钢、日照钢铁、新余钢铁、水钢、方大特钢等企业广泛应用。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科技成果,重点研发了强化PM2.5捕集的预荷电技术、超细面层精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工业烟道PM2.5工况测试技术与装置等,实现了示范应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钢铁窑炉烟尘微细粒子预荷电技术与装置开展了预荷电装置结构研究,完成了预荷电装置的设计,确定了预荷电极配形式、电场长度、电场高度、电场风速、荷电时间、板型和线型、清灰方式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样机制造。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二、提名单位:四川省 三、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由四川农业大学柯永培教授主持的 “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项目推荐书及附件,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该项目根据西南生态特点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优异自交系匮乏、育种效率低等关 键问题,发掘优良种质资源,开展材料创新、方法创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30年, 育成高配、高产、多抗、优质自交系156、698-3、成自2142、K169、K236和K305,取得了玉 米优异自交系选育的突破,拓宽了西南玉米种质基础;育成审定优良杂交种19个,取得了优 质、高产、生物与非生物抗性聚合育种的重大突破及西南耐夏播与宜机品种选育的突破,有 力地促进了西南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实现自交 系和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 玉米基因资源。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在西南区大 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余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亿多元,为西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 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 项、二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了品种支撑。 3、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以S1和S3单株 配合力测定为核心技术, 通过南北穿梭和多生态鉴定选择, 5年内育成自交系2个和杂交种2个, 实现自交系与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完善了玉米育种技术体系。 4、以育成自交系为核心种质,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玉米基因资源。 其中,优良新自交系8个,高配合力诱变系6个,大刍草基因导入系3个,矮秆系4个,强分蘖 多穗系、抗旱系和雄性不育系各1个。 5、 研究玉米功能性状21个, 初步探明了其遗传特性。 检测到18个营养品质性状QTL35个, 贡献率3.5-30.1%;有效穗数QTL7个,贡献率1.18-27.31%;将核不育基因ms305定位于2号染色 体长臂端,丰富了玉米性状遗传理论。 6、研究形成配套技术规程20套。优化集成了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规程10套,提高了制种 产量和质量;轻简抗逆与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0套,促进了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 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国家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从1997年开始,在 西南7省(市、区)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多亩,增收玉米59亿多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 益88亿多元。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4. 研发了以三江源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空间布局和管理、草畜平衡优化管 理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调控管理模式,开展了业务化运行,有力推动了青海省建设 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工作。
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 项目名称:“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和调控管理关
键技术及其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国科学院
提名意见:
项目针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急需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多 学科联合攻关,研究了生态系统变化与功能提升机理,构建了基于“历史动态本 底和原生顶级本底”的生态评估方法体系,研发了生态系统星-空-地立体动态监 测技术体系,开发了基于遥感-模型-GIS-云技术的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应用系 统,完成了三江源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本底评估及中期和终期生态成效评估。在此 基础上,构建了三江源生态系统保护建设空间布局和管理模式、草畜平衡优化管 理模式、以智慧生态畜牧业为核心的三生空间管理模式。
四、客观评价
本项目的支持项目“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本底综合评估”于2007年7月通过专家 评审,项目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是目前我国在该区域建立的时间跨度最长、
1
时空分辨率最高、数据质量最为可靠的生态评估综合本底数据库,……为草地生 态系统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与恢复具 有 重 要 的 科 学 意 义 。 …… 为 生 态 系 统 评 估 理 论 与 方 法 论 创 新 做 出 了 重 要 的 贡 献。……提升了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规律及其成因的认识水平,为区域生态系统 恢复对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了区域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理论和方法 论创新,成果总体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公示内容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提名公⽰内容⼀、项⽬名称:我国⼉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制定、健康风险评估及防治技术推⼴⼆、提名单位意见:(此处对科技创新点的创新性、先进性、应⽤效果和对⾏业科技进步的作⽤进⾏概述,不超过600字,宋体⼩四)该项⽬围绕中国⼉童⾼⾎压的现状与趋势、健康风险评估、诊断标准及适宜防治技术等进⾏了长期和系统研究,建⽴了⼉童青少年⾼⾎压诊断标准,填补了⼉童期⾼⾎压防治缺乏关键适宜技术的空⽩。
项⽬⾸次阐明宫内营养环境、追赶⽣长、⼉童肥胖对成年⾼⾎压的作⽤,提出⼉童期是预防⾼⾎压发⽣的关键窗⼝期;前瞻性随访评估⼉童⾼⾎压对近、远期⼼⾎管靶器官损害的作⽤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压从⼉童期防治的必要性提供循证依据;⾸次建⽴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中国⼉童⾼⾎压诊断标准,对中国⼉童⾼⾎压诊断评估的准确效度优于国际上其他标准;探讨⾼⾎压遗传易感性,结合环境交互作⽤,为个体精准防治提供依据;采⽤⽣理⽣化与⽣活⾏为两维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全⾯评估北京地区⼉童⼼⾎管健康⽔平与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调整⼲预措施和评估⼲预效果提供依据。
项⽬发表学术论⽂105篇,总引⽤1564次;其中,发表SCI 期刊论⽂60 篇,累计5年影响因⼦(IF)245.784,总引⽤970次;产⽣1项著作产权,1套科普读物;通过转化为政府规划、⾏业报告、⾏业指南、技术规范等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泛推⼴应⽤,推动了⼉童⾼⾎压的相关研究与早期防控进展,提升了我国⼉童⼼⾎管疾病的研究及诊断治疗⽔平,有效促进了我国⾼⾎压防治窗⼝实现下移、前移的初始预防,对实现健康中国意义重⼤。
该项⽬获得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等奖。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申报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
三、项⽬简介(不超过1200字):(背景需求+简短概述研究成果+分段描述创新点+应⽤效果+论⽂专利+奖励评价,宋体⼩四)⾼⾎压是我国患病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最⾼的慢性病。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内容
(5)项目产品打破了日本企业的市场垄断,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大量出 口至日本、欧盟、韩国等重Biblioteka 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
1.国家级科技成果评价结论 项目于 2017 年 3 月 15 日,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组织清华大学、上海硅 酸盐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全国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压 电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对项目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中电元协(评价) 字[2017]第 001 号],评价意见摘要如下: (1)项目通过对氧化铝粉体的细化及表面改性、添加剂成分设计和粒径级 配,解决了流延瓷膜成分不均匀,薄型基板(≤0.2 mm)在烧结过程中出现粗糙、 翘曲及尺寸偏差等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产品强度;
2
(2)通过引入 BaO、TiO2、ZrO2 氧化物及调控组成,将氧化铝陶瓷基板在 可见光区域(380 nm~780 nm)反光率提高至 95%以上,同时提高了产品机械强 度和热导率;
(3)通过开发新型印刷浆料及填孔浆料,实现了 50 m 的印刷线宽和线距 及 80 m 精密填孔,并设计和开发了精密冲孔、印孔、填孔、印刷、叠层等成 型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成功量产了 2520 超小型规格 SMD 用陶瓷封装基座。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业化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联合本领域国内龙头企业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 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针对我国电子元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整机 质量及可靠性难以满足需求的现状,研制出一系列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材料配 方和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一批高效生产和检验装备,以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 实现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国产化,促进下游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
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秦顺全,陈政清,缪昌文
提名意见:
大跨度悬索桥是国家交通网络跨越江、海、峡谷的控制性工程,工程规模大、建设难度高,提升其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
该项目针对影响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工程验证,历时8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首创了三跨连续悬索桥缆-梁弹性支承体系,突破了吊索、主梁内力分配不均衡的技术瓶颈,提升了上部结构及附属构件的全寿命周期性能;首创了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提高了锚固单元的传力能力,减小了锚碇尺寸、提高了耐久性;首创了“∞”字形地连墙深基坑支护结构,减小了基础规模,节约了建设成本,解决了建筑密集区建设大型深基础的技术难题;首创了适用于“持续高温、重载”的复合浇注式沥青(PGA+AC)钢桥面铺装结构,提升了桥面铺装服役寿命。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编制并颁布标准规范3部。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4项,并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等10余座特大型桥梁中推广应用,累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亿元,引领了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增强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中国桥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以上所述,郑重提名“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大跨度悬索桥是公路和铁路交通生命线跨越江海、峡谷等自然天堑的首选乃至唯一可选桥型,提升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风险可控性、耐久性、抗疲劳性和运营维护低成本性等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悬索桥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由悬索桥大国向悬索桥强国迈进的关键环节之一。
针对大跨度悬索桥缆-索-梁变形与内力分配复杂、主缆锚固结构传力能力及耐久性要求高、锚碇深基础建设风险大、钢桥面铺装易损等制约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项目组历时8年进行科技攻关和工程验证,在悬索桥的缆-梁支承体系、主缆锚固系统、锚碇深基础、钢桥面铺装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首创了三跨连续悬索桥缆-梁弹性支承体系,以刚度合理的弹性支座和限位吊索,突破了传统的全漂体系和半漂体系吊索、主梁内力分配不均衡的技术瓶颈,攻克了大跨度三跨连续悬索桥支承体系难题。
吊索应力幅减小近3倍,伸缩缝规模减小31%,提升了上部结构及附属构件的抗疲劳性、运营维护的低成本性。
(2)首创了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变传统的锚下集中传力锚固为剪力连接件群分散传力锚固,锚碇主拉应力由传统后锚梁锚固系统的2.5MPa减小至1MPa 以下,锚固单元传递主缆拉力的能力提高42%,锚体体积减小16%,节约了建设成本,消除了开裂风险,提高了耐久性,创立了一种新型主缆锚固系统。
(3)首创了大型“∞”字形地连墙深基坑支护结构,以两段优弧形墙体及横隔墙形成平面受力结构,兼具圆形地连墙墙体应力低、刚度大和矩形地连墙占地少、截面效率高的优点,在降低基坑失稳风险的同时,减小了基础规模,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节约了建设成本,解决了建筑密集区建设锚碇大型深基础的技术难题。
(4)首创了适用于“持续高温、重载”的复合浇注式沥青(PGA+AC)钢桥面铺装结构,PGA提高了耐高温、抗老化及抗疲劳性能,PGA+AC组合解决了高低温稳定性和变形追随性难以同时满足的难题。
该铺装结构温度稳定性高、抗车辙能力强、大位移追随性和疲劳性能好,已使用6年无病害,延长了桥面铺装服役寿命。
项目创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国家一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71篇。
项目研究成果为我国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在南京长江四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舟山秀山大桥等10余座特大型桥梁的建设中得到应用,其中南京长江四桥开通运营已经6年多,成为长深高速(G25)跨越长江的咽喉工程,项目成果的应用累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亿元,近三年经济效益9.59亿元,部分成果编制并颁布了行业标准1部、地方标准2部,推动了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发展。
四、客观评价
1、项目验收意见
(1)2012年11月的交工验收报告认为:“南京四桥多项关键技术的创新,代表了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理念、新水平,值得借鉴和推广。
”
(2)2013年6月,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特大跨悬索桥主缆锚固体系和复合浇筑式钢桥面设计与施工创新技术”的验收意见认为: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三跨连续弹性支承悬索桥;研发并实践了适合于高低温环境及重载使用条件的复合浇注式沥青铺装结构;首次提出悬索桥分布传力新型锚固系统;首次采用超大型“∞”字形深基坑地连墙支护结构。
(3)2018年9月南京长江四桥通过了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项目竣工验收,综合得分为97.81分,这也是目前国内特大型桥梁竣工验收的最高分。
通车6年来,运营状态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项目鉴定、评价意见
(1)2018年9月,中国公路学会邀请郑皆连院士、王景全院士、聂建国院士、缪昌文院士、李守善设计大师、韩政勇设计大师等10位著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提升大跨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评价意见认为:首创了三跨连续悬索桥弹性支承、梁端主缆限位吊索结构体系,突破了塔区缆、索、梁受力难以协调的技术瓶颈;首创了“∞”字形地连墙深基坑支护结构,解决了建筑密集区大型深基坑建设的难题;首创了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解决了传统后锚梁锚固体系锚下应力集中问题;首创了适用于“持续高温、重载”的复合浇注式沥青(PGA+AC)钢桥面铺装结构,提升了桥面铺装服役寿命。
项目研究成果提升了大跨径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2013年5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了“大跨度三跨连续悬索桥上部结构关键技术”科技成果鉴定,吕志涛院士、李守善设计大师等著名专家一致认为,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三跨连续悬索桥弹性支承及主缆限位吊索结构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2013年5月,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孙伟院士等著名专家,对“大跨径钢箱梁复合浇注式沥青桥面铺装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首次提出了适合于国内高温重载使用条件的硬质直馏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及设计指标体系;首次采用掺配天然特细砂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了高温稳定性;首次提出了车辙评估、疲劳寿命评估和使用寿命评估模型,为设计和运营养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2011年4月,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吕志涛院士、王景全院士、缪昌文院士、李守善设计大师、杨高中设计大师等著名专家,对“悬索桥主缆新型分布传力锚固系统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认为:悬索桥
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有利于提高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的耐久性和维护性,丰富和发展了悬索桥主缆锚固体系。
“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2010年5月,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孙钧院士、郑皆连院士、吕志涛院士、吴中如院士、李守善设计大师等13位著名专家,对“超大‘∞’字型地连墙深基础设计及施工成套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字型深基坑地连墙支护结构,为深基坑支护结构提供了一种新型式。
“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用性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地连墙基础工程建设水平的新跨越”。
3、已获奖项
本项目成果已获奖励6项,其中,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4项
(1)“超大“∞”字型地连墙深基础设计及施工成套技术”,获201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2)“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获201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3)“大跨度三跨连续弹性支承悬索桥上部结构关键技术”,获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4)“复合浇筑式沥青钢桥面铺装(PGA+AC)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研究”,获2015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5)“大跨度三跨连续弹性支承悬索桥上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6)“南京长江第四大桥”,获2014年度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
4、科技查新报告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出具的“提升大跨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国内外查新报告表明,本项目4个创新点,除委托方外,未见国内外其他文献报道。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南京长江四桥、舟山秀山大桥等10余座桥梁,累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亿元,近3年经济效益9.59亿元,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表1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及完成单位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九、合作关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