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中国地理差异的图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差异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列举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差异。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表现。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5.0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理解我国的自然差异;从农耕制度、农作物、人口、经济等方面理解人文差异。

4.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找出其范围,理解划分的主导因素。

(三)地理实践目标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比较其南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重点和难点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三、教材设计思路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所以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因此,在本章教材的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的景观图片。

问题引领:猜猜看,福建、新疆、黑龙江、海南、西藏、江苏对应的是那幅图,并思考不同地区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和承转:由于我国东西降水差异、东西地势起伏、南北气温差异显著,各地景观差异明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地理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理差异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地理差异的理解,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地理差异。

2.难点:分析地理现象,归纳总结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探讨地理差异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等。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地图,呈现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特点,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探讨地理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巩固对地理差异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差异,思考如何利用家乡的地理特点发展经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家乡的地理差异,思考发展策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共2课时)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等方面,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体会秦岭—淮河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对比归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来一次穿越我国春节之旅,从海南→上海→黑龙江、从海南→陕西→新疆、从陕西→西藏。

为什么同是春节,各地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原来这是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地理差异显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一下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无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位于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影响因素是地势因素。

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差异: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作息时间差异:读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说一说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拓展延伸:文化传统之中国各地中秋节习俗的差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突出的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突出的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地理差异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区域划分以及各区域的地理差异。

本课时重点讲解第一节内容,即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轮廓、地理位置有一定了解。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地理差异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掌握地理差异的概念,能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2.难点:地理差异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区域,让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加深对地理差异概念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素材,如地图、图片等。

2.设计教学案例,准备讨论题目。

3.安排课堂活动所需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轮廓和地理位置,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选取典型的地理差异案例,如南北方地理差异、东西部地理差异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设计一些地理差异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地理差异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2.教学资源:地图、统计数据、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导他们发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分组讨论: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如:气候、地形、植被、水资源等。

2.分析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四、案例分析1.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理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个流域的地理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地理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地理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绘制我国地理差异示意图。

2.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地理差异,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地理差异,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优质教案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主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运动项目
滑雪、溜冰
游泳、赛龙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小结】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为了方便认识,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降水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阶梯分界线
地形
【总结】我们感受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理差异,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比较,明确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分界线的意义,并指出了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第4页,完成课本第5页的活动。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课题名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
1.识记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分布界线及划分依据。
2.比较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比较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特征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
4.理解区域气候、地形特征对当地某种典型性生产、生活方式特征的影响。
【问题呈现3】读图思考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1月份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地理分区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地理差异进行深入学习的章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四大地理区域,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等。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地理分区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学生对于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划分,以及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学会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差异对于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的概念,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点。

2.难点: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等,发现地理差异的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差异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中国地图、四大地理区域地图。

3.图片:各地地理景观图片。

4.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章内容——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四节内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以及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本章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差异的概念、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差异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西北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差异的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差异的案例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好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提出地理差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地理差异非常感兴趣,充满好奇心.【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师: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讲授新课】(30分)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五单元(章)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3.小组展示交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
①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②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4.学生小组内讨论完成活动二,然后全班交流。

三、知识回顾
四、巩固提高
1.下列地理区域,属于行政区的是( )
①北京市②长江三角洲③珠江三角洲④香港⑤重庆⑥环渤海工业带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①④⑤④
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区和湿润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4.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
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章节。

本章通过讲述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地理特征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经济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概念。

2.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区域划分及地理环境差异的内涵。

2.我国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

3.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理案例,使学生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知识。

2.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找出地理环境差异。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案例资料,如图片、图表等。

2.设计问题,制定教学计划。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风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同时呈现各个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7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分区及其差异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掌握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培养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但对于我国地理差异性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差异性的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分区及其差异性,能运用地图和地理资料,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资料,培养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增强对祖国地理的热爱之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分区及其差异性。

2.难点: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我国地图,说一说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我国地理分区及其差异性的资料。

分别介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本章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的差异性,包括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然而,对于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的内涵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性,掌握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差异性以及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中国地理差异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地理差异性。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区域为例,分析其地理差异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中国地理差异性的相关图片、地图等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和问题,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生动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差异性。

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图,你能发现哪些地理差异性吗?”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第五章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完整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第五章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完整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第五章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气温、降水、地势差异及其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1)学生据图回顾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影响:自然环境:植被自南向北呈现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变化;人文:冬季自南向北的人们穿的衣服逐渐变厚,更加注意保暖。

(2)据图回顾我国东西部、南北部降水差异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差异: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影响:自然景观:东南沿海树木郁郁葱葱,西北内陆沙漠广布;人文:(交通)水运是东南沿海的运输方式之一,而骆驼则是西北内陆地区独特的运输工具(3)据图回顾我国地势特点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自然环境:(气候)同纬度气温更低,气候高寒,雪山连绵;人文:因气候高寒,种植青稞,而非同纬度其他地区所种植的水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教课方案【核心修养】人地协调观、地区认知、综合思想
【教材剖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区部分的连接点。

在八年级上册叙述中国地理概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色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论述我国不一样地区的地理差别。

作为中国地区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不过对地区地理的宏观介绍。

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掌握地区的差别,为后边认识各分区地理的特色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因为后边的地区选择不可以过多,选择的地区尺度有大有小,先让学生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以后,才能防止在详细地区的学习时以偏概全。

所以,本章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剖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地理思想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但对新旧知识的连接上还存在必定的缺点。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别。

学习动词是指出,学习水平是运用,学习内容是“ 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

【教课目的】
1.经过阅读有关地图,剖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别和成因。

2.能够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剖析“秦岭 - 淮河”一线南、北双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说出“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

3.知道地区的区分,认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

4.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地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大概的地点和范围,剖析确立其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教课重难点】
1.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的标准
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别
【教课方法】
1 / 7
自主、合作、研究、议论法
【教课过程】
导入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本班进行不一样类其他分组,并说出区分依照。

学生会以“性别”、“身高”、“头发长短”、“能否近视” 为依照来分组,从而得出班级分组能够分红多种种类的组,同一个人能够是好多组的成员。

其实地理地区区分的方法与班级小组的区分方法近似,不过区分的依照应是地理因素而
已。

任务 1 经过阅读有关地图,剖析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别
和成因。

我国的地理差别拥有显然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 5.1,以小组为单位,议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散布等方面体现的规律。

1.读“中国 1 月均匀气温散布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别。

2.读“中国年降水量散布图”,说出我国东西降水的差别。

3.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东西地势的差别。

2 / 7
任务 2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剖析“秦岭- 淮河”一线南、北双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从而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
理意义。

1.请同学们对照图 5. 3 和图 5.4,以小组为单位,概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差别。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别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地理因素)
1月份均匀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种类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种类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农业差别
地区耕地种类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
3 / 7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生活差别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主食
建筑特色
传统交通运输
2.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区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限?在温度带的区分中,相当于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限?
3.剖析致使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别的主导因素。

任务 3知道地区的区分,认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

我国的地区差别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依据不一样的标准,把我国区分红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

谈谈你想像中的中国地区区分。

这个问题旨在调出学生已有知识,老师略加点拨即可。

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好多地区区分,在回想的过程中,学生间常常发生思想碰撞,想起一个又一个,老师则在这里趁便率领学生复习,纠正误差并追问区分依照,从而总结地区区分
4 / 7
是依据需要依照必定的依照进行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很形象地说了然这个道理。

我国的地理差别很大,既然存在差别,自然就会区分出一个个的地区,请你回想上学期学习过的地区区分,列出来说一说!
回想上册所学内容,天气种类区的区分依照?(天气特色)
干湿地区的区分依照?(降水)
干湿地区的区分依照?(气温)
综合地理地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色,能够将我国区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任务 4 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地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大概的地点和范
围,剖析确立其分界限的主导因素。

参加小组研究,合作达成表格,并能够比较地图说出来。

我国区分为哪四大地理地区?
你能说一说每个地区的地点吗?(填表地点和范围、主要省区)
活动: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
读图 5.5 ,5.1 ,达成以下活动。

5 / 7
1.察看图 5.5 中的界限 A,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线对比较:
(1)界限 A 大概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散布最靠近 ?( 400mm)
(2)确立界限 A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季风)
2.察看图 5.5 中的界限 B, 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线、 1 月等温线对比较:
(1)界限 B 大概与 1 月哪条等温线的散布最靠近 ?( 0℃)
(2)界限 B 大概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散布最靠近 ?( 800mm)
(3)确立界限 B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降水)
(4)界限 B 与秦岭一淮河一线能否靠近 ?(靠近)
3.察看图 55 中的界限 C,并与图 5.1 中的三级阶梯分界限对比较:
(1)界限 C 与哪级地势阶梯的界限限基本符合 ?(第一、二阶梯的分界限)
(2)确立界限 C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势)
达成表格:
我来填一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