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斑点防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范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茶叶、花卉、果树、中药材等。

产品功效:

抑病菌、抗病害

大量有益菌补充到土壤中后,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保护屏障,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净化土壤环境,保护作物根系。同时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及其衍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聚酮类抗菌素等物质,对根结线虫的细胞壁和某些病原菌的细胞壁,有强烈的溶解作用,抑制20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能够枯萎病、立枯病、疫病等土传病菌,最大限度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活化养分,营养全面

集磷、钾和微量元素活化为一体,使无效养分被再吸收利用,提高肥力,延长肥效,减少化肥用量,能有效预防植物缺硼、钙、铁、镁、硫、锰等微量元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改善土壤环境

连续使用本品,可消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中和碱性、降低土壤盐碱毒害。

生根、壮苗

有益微生物在繁殖代谢过程中,持续分泌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等生长素及氨基酸等活性物质,有明显的生根、促根、壮苗、调理作物生长等效果,强力促进根白、根长,毛细根数量增加一倍以上,吸水,吸肥能力增强,茎粗、苗壮,移栽不缓苗。

生防对象:

其主要防治对象为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水稻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豆类根腐病、豆类油菜菌核病,苹果霉心病、炭疽病,猕猴桃溃疡病,枣树斑点病、炭疽病,棉花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黄瓜白粉病,马铃薯、辣椒疫病,茄子绵疫病、地瓜软腐病、西葫芦灰霉病。同时对樱桃、葡萄、葫芦和胡桃的细菌和真菌的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青枯病、溃疡病、疮痂病、细菌性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等细菌性病害。

使用方法:

1.土壤处理:将本品稀释200倍喷于土壤表面之后混土或灌溉,50—80毫升溶液/亩,可防治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

2.叶面喷施:本品稀释500—800倍叶面喷雾,在各生长时期使用,可防治包括番茄灰霉病、霜霉病、褐斑病、角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

3.浸种:本品稀释80—100倍,浸种10分钟左右,晾干播种。

4.灌根:用150—300倍稀释液淋浇或灌溉。

5.无土栽培:本品以0.1—0.3‰ 的比例加入营养液中。

【施用量】

大田作物为300—500 克/亩。

经济作物为400—800 克/亩。

冬枣斑点病

•冬枣斑点病群众俗称黑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重要病害。斑点病的危害,对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据近几年的观察研究,冬枣斑点病的严重流行,能使冬枣减产20-40%,形成的残次果有的占到60%以上,直

接降低了冬枣的经济效益。冬枣斑点病的发病点是炭疽病、轮纹病等病害的侵染点,对后期烂果性病害的流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做好冬枣斑点病的防治,是

增加冬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冬枣斑点病的病原

本病经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及滨州市植保站等有关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研究,认为是细菌和真菌混合侵染的弱寄生性病害。其中包括细菌的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 )、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欧式杆菌属(Erwinia sp);真菌类主要有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链格孢菌等。

这些病原物在果上侵染,符合弱寄生菌的特点,其致病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病原物大多借助果子的疮口侵染发病。这是这类病害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冬枣斑点病的发病症状

•幼果期发病症状:斑点病自果实豆粒大小就可侵染。初侵染时果表面出现针状大小的浅色至白色突起,后迅速变大,积压破裂后可见菌浓出现。随后,形成各种形状不一的病斑。随着果实的发育,病斑变大,引起烂果、落果。可分四个类型:即红褐型、灰褐型、干腐型和开放性疮痂型。

•针状大小的浅色至白色突起,后迅速变大,破裂后可见菌浓出现,并形成穿孔,空洞大小不等,较深,形状不很规则,然后风干,形成疤痕,随着果实的发育,疤痕变大。冬枣斑点病初发病时防治及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使用链霉素、杜邦万兴、链霉素加万兴等药剂)。

•如果防治不及时,发病的果实所形成的疮口,是真菌性病害的侵染点,极易感染其它真菌性病害,常感染的病害种类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等烂果性病害,这些病害是造成后期大量烂果、落果的主要因素。

•三、流行规律:

•此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病害,目前越冬及发病的某些原因不详。根据其发病时间及侵染特点,认为引起发病的侵染点与刺吸式的虫害有关,如盲蝽象等。据观察,冬枣发芽至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份)雨水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本病流行。

•从总的趋势看,树势的强弱,是发病轻重的关键,树势弱的比树势好的发病重,反之,则轻。

•开甲过大,甲口愈合晚,造成树势弱、特别是树叶发黄,生长出现衰败的枣树发病重,幼果发病期表现较突出。幼果期,生殖生长趋势明显,树势壮而不旺的枣树发病轻。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春季追肥与其发病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大量的、频繁的使用尿素、磷酸二胺,导致土壤养分失衡,起码是助长病害加重的因素之一。

•四、防治策略及防治措施:

•根据冬枣斑点病的侵染特点和发生规律,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措施,从健康栽培入手,努力培养树势,提高枣树的抗病能力,配合有效地药物,要病虫并举,特别要重视控制盲蝽象的发生与危害,抓住有力的防治时机,积极开展防治。

•(一)农业防治措施:

•1、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肥料和钾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杜绝和减少速效化肥的施用,从长远着想,创造适宜冬枣树体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花前肥杜绝单独施用尿素、磷酸二胺等纯速效氮磷肥料,充分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努力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2、注意适时浇水:提早花前水的使用,不仅可以满足冬枣的座果需要,还能降低花期病害的侵染程度,花期和幼果期是冬枣斑点病和细菌性疮痂病的发病高峰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