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 物理计算题精选1 运动学
高考物理经典题(运动学)
高考物理经典题汇编--运动学(一)一、选择题1.(全国卷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B )A.和0.30s B.3和0.30sC.和0.28s D.3和0.28s2.(江苏物理·7)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C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3.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BCD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4.(广东物理·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AC )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B.0-5s内的位移为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4.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5.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设该物体在和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和,速度分别是和,合外力从开始至时刻做的功是,从至时刻做的功是,则( AC )A.B.C.D.6.(海南物理·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
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展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局部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例1〔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场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以下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假设假想人具有和跳蚤一样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由以上各式可得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例2甲乙两运发动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到达与甲一样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计算题及解析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计算题及解析物理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有一些常见的计算题目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计算题目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一、速度和加速度计算题1. 简单速度计算题对于一个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的计算是相对简单的,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假设某物体在2秒内沿直线运动了5米,问其速度是多少?解析:速度 = 位移 ÷时间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位移为5米,时间为2秒,代入公式计算:速度 = 5 ÷ 2 = 2.5 m/s2. 加速度计算题对于一个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计算需要使用到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假设某物体在5秒内的匀加速运动中速度从10 m/s增加到30 m/s,问其加速度是多少?解析: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末速度为30 m/s,初速度为10 m/s,时间为5秒,代入公式计算:加速度 = (30 - 10) ÷ 5 = 4 m/s²二、力和功的计算题1. 力的计算题力的计算可以使用力的定义公式,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假设某物体质量为5 kg,受到的加速度为2 m/s²,问其所受的力是多少?解析:力 = 质量 ×加速度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质量为5 kg,加速度为2 m/s²,代入公式计算:力 = 5 kg × 2 m/s² = 10 N2. 功的计算题功的计算可以使用功的定义公式,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假设某物体受到的力为20 N,位移为10 m,问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功 = 力 ×位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力为20 N,位移为10 m,代入公式计算:功 = 20 N × 10 m = 200 J三、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计算题1. 电流计算题电流的计算可以使用电流的定义公式,电流等于电荷除以时间。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1. 概述在力学领域中,经典的计算题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一环。
通过解题,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力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带来高中物理领域中的20个经典力学计算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以供您参考和学习。
2. 一维运动1) 题目: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经过10秒后匀减速停下,求汽车减速的大小和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解析:根据公式v=at和s=vt-0.5at^2,首先可求得汽车减速度a=3m/s^2,然后再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s=30*10-0.5*3*10^2=150m。
3. 二维运动2) 题目:一个质点在竖直平面内做抛体运动,初速度为20m/s,抛体初位置为离地30m的位置,求t=2s时质点的速度和所在位置。
解析:首先利用v=vo+gt求得t=2s时的速度v=20-9.8*2=-19.6m/s,然后再利用s=s0+vo*t-0.5gt^2求得t=2s时的位置s=30+20*2-0.5*9.8*2^2=30+40-19.6=50.4m。
1. 牛顿运动定律3) 题目: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5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5/2=2.5m/s^2。
2. 牛顿普适定律4)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在10s内速度从2m/s 增加到12m/s,求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解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受到的力F=5*(12-2)/10=5N。
3. 弹力5) 题目:一个质点的质量为4kg,受到一个弹簧的拉力,拉力大小为8N,求弹簧的弹性系数。
解析:根据弹簧的胡克定律F=kx,可求得弹簧的弹性系数k=8/0.2=40N/m。
4. 摩擦力6) 题目:一个质量为6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地面对其的摩擦力为4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首先计算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值f=μN=6*10=60N,由于摩擦力小于最大值,所以物体的加速度a=10-4/6=1m/s^2。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力学综合计算题10道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力学综合计算题10道及答案解析
- 题目一:
一个圆柱体半径R和质量m用绳子连接到一条竖直支架上,
该支架上仍有另一端的绳子,使用Newton定律可以知道,当
绳子拉长的距离为L时,它的线速度v及角速度ω分别为多少?
解:
根据牛顿定律,在围绕支架旋转的圆柱体m的力F = ma,其
中m是质量,a是圆柱体的加速度。
而加速度的表达式可以写成:a = v2/r,其中r是竖直支架的半径。
于是,有:F = mv2/r。
根据力的定义F = mω2L,可以得到:ω2 = F/mL = v2/rL。
于是,就可以得到绳子拉长距离为L时,线速度v及角速度ω
分别为:v = √(rF/m),ω = √(F/(mL)).
- 题目二:
一个质量为m2的圆柱体在水中自由落体,同时,一个质量
为m1的球体在水面上以初速度V移动,请问,当他们相遇时,球体的速度V'是多少?
解:
由于在物体相遇时,动能守恒,所以原球体速度V应该等于
最终球体速度V'。
水的阻力力大小可以用系数k表示,有F_water = kv (即
F_water = -kmv)。
令变量x表示球体的速度变化量,有:V = V + x,V' = V - x
根据动能守恒定律,有:m1V^2 / 2 + m2v^2/2 = m1(V + x)^2 / 2 + m2(V - x)^2 / 2
代入m1V^2 / 2、m2v^2/2以及F_water,则可以求得最终球体速度V':
V' = V - (k/2)(m1 + m2)V。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
2019年高考理综物理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1.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的直径PQ沿竖直方向,其半径R的大小可以连续调节,轨道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其位置N始终与圆心O等高。
质量M = 1 kg、长度L = 3 m 的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车上表面与P点等高,小车右端与P点的距离s = 2 m。
一质量m = 2kg的小滑块以v0 = 6 m/s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小车,当小车与墙壁碰撞后小车立即停止运动。
在R取不同值时,压力传感器读数F与1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滑块与小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滑块到达 P 点时的速度v1;(2)图乙中a和b的值;(3)在1R>3.125m-1的情况下,小滑块落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左端的最小距离x min。
2.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 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10 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 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3)如果开始将物块放在长木板右端时两物体均静止,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28 N,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均与上面一样,并已知长木板的长度为10.5 m,要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时间的范围.(答案可以用根号表示)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质量m=1kg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4N作用下,由斜面底端从静止开始运动,2s后撤去F,前2s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取g=10m/s2,sin37°=0.6,cos37°=0.8)(1)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去力F后1.8s时间内小物体的位移.4.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60°、长为L1=2m 的倾斜轨道AB,通过微小圆弧与长为L2=m的水平轨道BC相连,然后在C处设计一个竖直完整的光滑圆轨道,出口为水平轨道上D处,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小球从距A点高为h=0.9 m的水平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弹出,到A点时小球的速度方向恰沿A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球与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g取10 m/s2.(1)求小球初速度v0的大小;(2)求小球滑过C点时的速率v C;(3)要使小球刚好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圆轨道的半径为多大?5.同学设计出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置于水平弹射器内,压缩弹簧并锁定,此时小球恰好在弹射口,弹射口与水平面AB相切于A点,AB为粗糙水平面,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弹射器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BC为一段光滑圆弧轨道.(O′为圆心,半径 ,与O′B之间夹角为,以C为原点,在C的右侧空间建立竖直平面内的坐标xOy,在该平面内有一水平放置开口向左且直径稍大于小球的接收器D, ,(1)某次实验中该同学使弹射口距离B处处固定,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刚好到达C处,求弹射器释放的弹性势能;(2)把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将弹射器水平向右移动至离B处L2=0.8m处固定弹射器并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将从C处射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处坐标;(3)每次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水平移动弹射器固定于不同位置释放小球,要求小球从C处飞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位置坐标y与x的函数关系式.6.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试卷
高中物理运动学专题试卷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_0 = 2m/s,加速度为a = 1m/s^2,则3秒末的速度是()A. 5m/sB. 6m/sC. 7m/sD. 8m/s同学们,这题就像是在给物体的速度做加法呢。
我们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_0+at。
这里v_0 = 2m/s,a = 1m/s^2,t = 3s,把这些数字往公式里一套,就是v=2 + 1×3=5m/s,所以答案是A啦。
2. 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m/s^2,在下落的前2秒内小球下落的高度是()A. 10mB. 20mC. 30mD. 40m这小球就像个勇敢的跳伞员,直直地往下落。
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公式h=(1)/(2)gt^2。
g = 10m/s^2,t = 2s,把它们代进去算,h=(1)/(2)×10×2^2=20m,答案就是B喽。
3. 一汽车以v = 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开始以a=-2m/s^2的加速度刹车,则汽车刹车后5秒内的位移是()A. 25mB. 50mC. 100mD. 125m汽车刹车这事儿啊,就像一个奔跑的人突然想停下来。
先得看看汽车啥时候能停下来,根据v = v_0+at,当v = 0时,0 = 10-2t,解得t = 5s。
但是呢,这个车在4秒的时候就已经停了哦。
再根据位移公式x=v_0t+(1)/(2)at^2,v_0 = 10m/s,a=-2m/s^2,t = 5s(这里虽然算5秒,但是实际运动4秒就停了),算出来x = 10×4+(1)/(2)×(-2)×4^2=20m。
好像没有这个答案呢,我们再用平均速度来算,平均速度¯v=(v_0 +v)/(2)=(10 + 0)/(2)=5m/s,位移x=¯vt = 5×4 = 20m,答案是A。
高考物理24题专练(运动学问题)
高考物理运动学试题9一、运动图像类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
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 ——速度v 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
(1)在x —v 图象中,图线a 表示哪个质点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是多少? (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1、a 2。
解:(1)设运动过程中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1、v 2,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有:21112v a x =得:21112v x a =(1)可知其图象应为抛物线,且开口向上,故图线a 表示质点甲的运动 (3分)2202222v v a x -= 得:2202222v v x a -=(2)可知其图象应为抛物线,且开口向下,故图线b 表示质点乙的运动,且当v 2=v 0时,x 2=0,从图象可知:v 0=4m/s (3) (3分) (2)由图象交点可知,v 1=v 2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且x=2m ,有:2112v a x =,220222v v a x -=,解得: 20122()v a a x =+,a 1+a 2=4m/s 2(4)(2分)另据图象可知当v 1=6m/s ,v 2=2m/s 时,两质点的位移x ′相同,有:2112v a x '=,220222v v a x '-=,解得:a 1=3a 2(5)联立(4)(5)可得:a 1=3m/s 2,a 2=1m/s 2(6)二、追击刹车模型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1)基本思路(2)求解追及相遇问题的“三点技巧”1.滑雪度假村某段雪地赛道可等效为长L=36m ,倾角为θ=37o的斜坡。
已知滑道的积雪与不同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现假定甲先滑下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因数μ1=0.5,乙后滑时滑板与赛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5,g 取10m/s 2.已知甲和乙均可看作质点,且滑行方向平行,相遇时不会相撞。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力学计算专题复习(一)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考理综物理力学计算复习题(一)(附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P 物体推压着轻弹簧置于A 点,Q 物体放在B 点静止,P 和Q 的质量均为kgm1=物体,它们的大小相对于轨道来说可忽略。
光滑轨道ABCD 中的AB 部分水平,BC 部分为曲线,CD 部分为直径d=5m 圆弧的一部分, 该圆弧轨迹与地面相切,D 点为圆弧的最高点,各段连接处对滑块的运动无影响。
现松开P 物体,P 沿轨道运动至B 点,与Q 相碰后不再分开,最后两物体从D 点水平抛出,测得水平射程S=2m 。
(210s m g =) 求:(1)两物块水平抛出抛出时的速度(2) 两物块运动到D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N (3) 轻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P E35. (18分)解:(1)两物体从D 开始做平抛运动,设抛出时的速度为V 1,有:① (2分)② (2分) 解得:V 1=2(m/s ) ③ (1分)(2)两物体在最高点有:④ (2分)解得:N=16.8(N ) ⑤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两物体对圆弧压力为16.8N ⑥ (1分)(3)设P 在碰撞前瞬间速度为V 0,碰撞后瞬间速度为V 2,两物体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⑦ (2分)两物体碰后从B 滑至D 由机械能守恒得: ⑧ (2分)P 被轻弹簧弹出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⑨ (2分)解③⑦⑧⑨得:E p =208(J ) ⑩ (2分)评分说明:③⑤各1分;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各2分。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长为L的细线下端,将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后自由释放.当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恰好与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质量为2m的木块相碰,碰后小球速度反向且动能是碰前动能的.已知木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素μ=,重力加速度取g.求:(1)小球与木块碰前瞬间所受拉力大小(2)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解:(1)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依动能定理有:……①设小球与木块碰撞前瞬间所受拉力为T,有:……②代入数据,解得:……③(2)设小球与木块碰撞后,小球的速度为v1,木块的速度为v2,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依动量守恒定律有:……④依题意知:……⑤设木块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依动能定理有:……⑥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⑦评分说明:①②④⑤⑥每式3分,③式2分,⑦式1分。
高考理综物理必备复习资料-各大类经典计算题(附答案)
1.(18分)如图所示, ABCDE 是由三部分光滑轨道平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AB 为水平轨道, BCD 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轨道, DE 是半径为2R 的圆弧轨道, BCD 与 DE相切在轨道最高点D ,R =0.6m .质量为M =0.99 kg 的小物块,静止在AB 轨道上,一颗质量为m =0.01kg 子弹水平射入物块但未穿出,物块与子弹一起运动,恰能贴着轨道内侧通过最高点从E 点飞出.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 (1)物块与子弹一起刚滑上圆弧轨道B(2)子弹击中物块前的速度;(3)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某游乐场过山车模型简化为如图所示,光滑的过山车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该轨道由一段斜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
可视为质点的过山车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
(1)若要求过山车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则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 至少要多少?(2)考虑到游客的安全,要求全过程游客受到的支持力不超过自身重力的7倍,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 不得超过多少?3.(18分)如图所示,一个半径R=0.80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底端切线水平,距地面高度H=1.25m。
在轨道底端放置一个质量m B=0.30kg的小球B。
另一质量m A=0.10kg的小球A(两球均视为质点)由圆形轨道顶端无初速释放,运动到轨道底端与球B发生正碰,碰后球B水平飞出,其落到水平地面时的水平位移S=0.80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A、B碰前瞬间,A球对轨道压力大小和方向(2)B球离开圆形轨道时的速度大小(3)A球与B球碰撞后瞬间,A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参考答案:1、(1)由物块与子弹一起恰能通过轨道最高点D ,得:2()()2D v M m g M m R+=+ (3分) 又由物块与子弹上滑过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得:2211()()2()22D BM m v M m g R M m v +++⋅=+ (3分)代入数据解得:6/B v m s == (2分)(2)由动量守恒 ()B mv M m v =+ (3分)600/v m s = (2分)(3)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2211()22B E mv M m v ∆=-+ (3分) 代入数据得:1782E J ∆= (2分)2、解:(1)设过山车总质量为M ,从高度h 1处开始下滑,恰能v 1过圆周轨道最高点。
运动学高考试题
1(2011安徽第16题).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x t t t t t t ∆+-2(2011海南第8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3(2011新课标理综第15题).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 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4(2011天津第3题).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 5t +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7 (2011重庆第14题).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 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10m B. 20m C. 30m D. 40m8 (上海第19题).受水平外力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 t - 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10t 秒内,外力F 大小不断增大(B)在1t 时刻,外力F 为零 (C)在12t t 秒内,外力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12t t 秒内,外力F 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10(新课标理综第21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
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以下是高中物理力学运动学综合题型:1. 一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向东运动,另一个物体以3m/s的速度向北运动。
求它们的相对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相对速度 = |2m/s - 3m/s| = 1m/s,方向为北偏东45度。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西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变为2m/s。
求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解:加速度a = |v - u|/t = |2m/s - 0m/s|/5s = 0.4m/s²,方向为向西。
3.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4秒钟后,它的高度为20米。
求它的初速度和上升的时间。
解:初速度u = 10m/s,上升的时间t = (v^2 - u^2)/(2g) = (10^2 - 0^2)/(2 × 9.8) = 50秒。
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6秒钟后,它的速度从8m/s增加到18m/s。
求它的加速度大小和位移大小。
解:加速度a = (v - u)/t = (18m/s - 8m/s)/6s = 1m/s²,位移x = u + at = 8m/s + 1m/s² × 6s = 14m。
5. 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后,它的速度从6m/s增加到10m/s。
已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求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位移大小。
解:加速度a = (v - u)/t = (10m/s - 6m/s)/5s = 0.8m/s²,位移x = u*t*cosθ + (1/2)at^2*sinθ = 6m/s * 5s * cos30° + (1/2) × 0.8m/s² × (5s)^2 × sin30° =15√3 + 10m(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剖析近几年全国I卷理综物理部分运动学计算题
剖析近几年全国I卷理综物理部分运动学计算题1.“多体、多过程”的特点试题往往以生活、生产实际为情景,情景中包含多个或单个研究对象,各对象同时参与多个物理过程,且各对象、各过程间相互作用、相互牵连、相互影响建构成一个物理问题,即多体、多过程的特点。
当然由于受试题难度限制和对学生能力考虑,研究对象不可能非常多,一般为2或3个,过程也不可能有许多步骤,一般为3个过程左右。
过程无非是一些运动类型的组合。
运动类型为: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目前运动学的计算题主要以匀速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为组合的过程。
实际生活中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由摩擦力提供,当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则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m与关,已知摩擦因数,就可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了。
2.解题策略2.1 明确研究对象由于多体的特点,在分析时要明确研究对象,代入相应的物理量时才明确,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2.2 分析过程由于多过程的特点,试题所涉及的运动过程往往多变,必然使问题趋于复杂,但复杂多变的运动过程又常常具有阶段性。
把全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子过程)来研究,就可以把看似十分复杂的问题加以简化。
子过程的运动过程一般为上面所列的四种运动类型之一。
2.3 解构接点在上面两步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各对象间通过何种方式相互作用、各子过程的牵连点及临界条件。
从时空上、相互作用的对象上、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上解构出它们的接点,从而突破、化解难点。
接点体现为位移、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
3.例题剖析例1(2004年全国理综I卷25题)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面的中央。
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
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
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分析与解答本题是从生活中在桌面上抽桌布引出的一道运动学题,涉及到三个物体:圆盘、桌布和桌面,圆盘先与桌布作用、然后与桌面作用构成了复杂的过程。
精选高考物理运动学大题 [高考物理运动学力学综合题库]
1. 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
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 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箱在轨道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与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m =MB .m =2MC .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D .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m 1在地面,m 2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m 1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A .N=m 1g +m 2g -F sin θ B.N=m 1g +m 2g -F cos θC .f=F cos θ D.f=F sin θ3. 倾角θ=370,质量M=5kg的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置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t=2s到达底端,运动路程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sin37=0.6,cos37=0.8, g 取10m /s 2),求:(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3)通过计算证明木块在此过程中满足动能定理。
4.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 (q >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 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
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 0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C )5kq 2kq 25kq 25kq 2A .l + B.l - C.l - D.l - 2k 0l 2k 0l 24k 0l 22k 0l 25、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题
高考物理力学运动题物理力学是高中阶段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力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高考物理中,力学运动题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高考物理力学运动题,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
第一题:一个小球自由落体自高度为h的位置下落,下落时间为t,求小球下落的最终速度。
解题思路:根据自由落体的定义,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v = gt。
因此,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时,速度v = gt,代入h = 1/2gt²可得t = √(2h/g)。
将t带入v = gt中,可得小球下落的最终速度v = g√(2h/g) = √(2gh)。
第二题: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运动,其运动轨迹呈抛物线。
当物体上升最高点时,其速度大小为v,求物体的初速度v0。
解题思路:当物体上升最高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大小为0。
我们将物体在最高点的速度记为v',则v' = -v。
根据运动学公式v'² = v0² + 2gΔh,其中Δh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根据题意,Δh = 0,代入公式可得v'² = v0²,即(-v)² = v0²,解得v0 = v。
第三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从斜面上的一点自由滑下,下滑的时间为t,求物体下滑的高度h。
解题思路: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是一个平抛运动,滑动的加速度为g*sinθ,其中θ为斜面的倾角。
根据运动学公式h = v₀t + 1/2g*t²,其中v₀为物体的初始速度。
由于物体自由滑下,初始速度v₀ = 0,代入公式可得h = 1/2g*t²*sinθ。
以上三个例题涵盖了高考物理力学运动题的常见类型,通过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考试。
高考理综物理复习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
高考理综物理力学与运动学大题练习集(一)1.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的直径PQ沿竖直方向,其半径R的大小可以连续调节,轨道上装有压力传感器,其位置N始终与圆心O等高。
质量M = 1 kg、长度L = 3 m 的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小车上表面与P点等高,小车右端与P点的距离s = 2 m。
一质量m = 2kg的小滑块以v0 = 6 m/s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小车,当小车与墙壁碰撞后小车立即停止运动。
在R取不同值时,压力传感器读数F与1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小滑块与小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求:(1)小滑块到达 P 点时的速度v1;(2)图乙中a和b的值;(3)在1R>3.125m-1的情况下,小滑块落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左端的最小距离x min。
2.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 N,当长木板向右运动速率达到v1=10 m/s时,在其右端有一质量m=2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2 m/s滑上木板,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物块始终没离开长木板,g取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2)长木板至少要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3)如果开始将物块放在长木板右端时两物体均静止,在长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28 N,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和动摩擦因数均与上面一样,并已知长木板的长度为10.5 m,要保证小物块不滑离长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时间的范围.(答案可以用根号表示)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质量m=1kg的小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4N作用下,由斜面底端从静止开始运动,2s后撤去F,前2s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取g=10m/s2,sin37°=0.6,cos37°=0.8)(1)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撤去力F后1.8s时间内小物体的位移.4.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60°、长为L1=2m 的倾斜轨道AB,通过微小圆弧与长为L2=m的水平轨道BC相连,然后在C处设计一个竖直完整的光滑圆轨道,出口为水平轨道上D处,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小球从距A点高为h=0.9 m的水平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0水平弹出,到A点时小球的速度方向恰沿AB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球与AB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g取10 m/s2.(1)求小球初速度v0的大小;(2)求小球滑过C点时的速率v C;(3)要使小球刚好能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圆轨道的半径为多大?5.同学设计出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置于水平弹射器内,压缩弹簧并锁定,此时小球恰好在弹射口,弹射口与水平面AB相切于A点,AB为粗糙水平面,小球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弹射器可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BC为一段光滑圆弧轨道.(O′为圆心,半径 ,与O′B之间夹角为,以C为原点,在C的右侧空间建立竖直平面内的坐标xOy,在该平面内有一水平放置开口向左且直径稍大于小球的接收器D, ,(1)某次实验中该同学使弹射口距离B处处固定,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刚好到达C处,求弹射器释放的弹性势能;(2)把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将弹射器水平向右移动至离B处L2=0.8m处固定弹射器并解开锁定释放小球,小球将从C处射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处坐标;(3)每次小球放回弹射器原处并锁定,水平移动弹射器固定于不同位置释放小球,要求小球从C处飞出恰好水平进入接收器D,求D位置坐标y与x的函数关系式.6.一质量为m的烟花弹获得动能E后,从地面竖直升空,当烟花弹上升的速度为零时,弹中火药爆炸将烟花弹炸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获得的动能之和也为E,且均沿竖直方向运动。
高考物理运动学真题
高考物理运动学真题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2017~2018年)2018034.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A.2倍B.4倍C.6倍D.8倍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6.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
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
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2018026.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2016~2014年)1.(2016·全国卷Ⅲ,16,6分)(难度★★)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A.s t2B.3s2t2C.4st2D.8st22.(2016·全国卷Ⅰ,21,6分)(难度★★★)(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3.(2016·江苏单科,5,3分)(难度★★)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的安全距离为200m,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 /h.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来说明安全距离为200m的理论依据。
(取g=10 m/s2。
)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s—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各取多少?
(2)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200m为必要的安全距离。
解:(1)取最长的反应时间0.6s ,最小的动摩擦因数0.32 …(4分)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
2/2.31032.0s m g m
mg m f a -=⨯-=-=-=-=μμ ……(3分) 考虑最高车速v 、最长反应时间t 、及最小动摩擦因数μ的极限情况下
反应距离 m t v s 206.033.3301≈⨯== ……(2分)
制动距离 m a v v s t 174)2.3(233.33022
2
022≈-⨯-=-=
……(3分) 刹车距离 m m s s s 2001941742021≈=+=+=
……(2分) 因此200m 的安全距离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