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机翼升力的计算公式
机翼升力与伯努利方程

机翼升力与伯努利方程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然后对于飞机靠机翼能够产生升力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一些物理方法和公式进行简化和计算,最后使用歼-10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
另外还介绍了机翼升力的逆应用。
关键词:机翼升力 伯努利方程 连续性方程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飞机使得人类的这个梦想得以实现。
而飞天成功与流体力学的发展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其中的伯努利方程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表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为如今的固定翼飞机飞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伯努利方程在介绍伯努利方程之前,不得不先说明一下连续性方程。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流体通过同一流管中任何截面的体积流量皆相等。
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它表示流体在流动时,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数学表示为t Sv cos = (1)其中,v 为流速,S 为流管的截面面积。
由此方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于同一流管,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大;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
通过连续性原理和功能守恒原理推导出的伯努利方程揭示了液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其数学表示为t gh v p cos 212=++ρρ (2) 其中,p 为此处流体的压强,ρ为此处流体的密度,v 为此处流体的流速,h 为此处距基准面的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
由此方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同一流管等高处两点,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机翼升力1.理论分析飞机飞行时候主要靠机翼提供升力。
机翼的设计参照了大鸟滑翔飞行机理,使得机翼在快速移动时候获得升力,带动飞机升天。
飞机的机翼横截面一般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
气流在机翼前端被分成上、下两股,在机翼后端再重新汇合。
根据伯努利定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根据伯努利定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伯努利定律是流体动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该定律表明了在流体中,速度较快的流体将会产生较低的压力,而速度较慢的流体将产生较高的压力。
在飞机的机翼上方,飞机的速度相对较快,因此压力相对较低,而在机翼下方,速度相对较慢,压力相对较高。
这种压力差导致了机翼上方产生了较低的气压,下方产生了较高的气压,从而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力,即升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伯努利定律的基本原理伯努利定律是流体动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了流体的速度与压力之间存在着反比的关系。
在定常不可压缩流体中,沿着流线的总动压保持不变。
伯努利定律的公式可以表示为:P + 0.5ρv^2 + ρgh = constant其中,P表示压力,ρ表示密度,v表示流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流体元素的高度。
这个公式表明了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压力项、动能项和势能项之和保持不变。
2.机翼上下表面气流速度的差异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存在差异。
由于机翼的特殊形状和飞行速度,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要比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快。
这意味着根据伯努利定律,在机翼上表面产生了较低的气压,而在机翼下表面产生了较高的气压。
3.机翼形状和安装角度的影响机翼的形状和安装角度会影响机翼产生升力的效果。
通常,机翼的上表面是凸起的,下表面是平坦的,这种形状使得上表面的气流距离比下表面更长,从而导致上表面的气流速度更快。
另外,机翼的安装角度也会影响气流的速度分布,进而影响机翼产生升力的效果。
4.综合作用导致升力的产生当机翼飞行时,由于机翼的形状和安装角度的影响,以及周围气流的作用,机翼上下表面存在气压差,根据伯努利定律,这种气压差将导致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即升力。
同时,机翼产生升力的过程也受到了维诺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影响,综合多种流体动力学原理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机翼的升力产生。
地效计算公式

地效计算公式
地效是指飞行器在低空飞行时,地面效应所带来的气动力增强的效果。
在地效范围内,机翼上下面空气动力差值较大,从而产生附加升力。
地效的产生与飞行器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机翼面积等多种因素有关。
地效的数学模型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物理量的相互影响。
一般而言,地效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附加升力= 1/2 × ρ × V^2 × S × CL
其中:
ρ 是空气密度(单位:kg/m^3)
V 是飞行速度(单位:m/s)
S 是机翼面积(单位:m^2)
CL 是升力系数,表示机翼产生升力的能力。
然而,具体的地效计算公式会根据不同的飞行器设计和研究需求而有所不同。
如需更准确的计算方式,建议查阅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或咨询专业工程师。
升力公式和阻力公式(一)

升力公式和阻力公式(一)
升力公式和阻力公式
1. 升力公式
升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通常用公式表示为:ρv2SCL。
L=1
2
•L:升力,单位为牛顿(N);
•ρ:流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v: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单位为米/秒(m/s);
•S:物体与流体接触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C:升力系数,无单位;
•L:雷诺数,无单位。
例如,当一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其速度较大,空气密度较小,那么飞机的升力将会增加。
而升力系数则与飞机的形状、机翼倾角等因素相关。
2. 阻力公式
阻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相反方向的力,通常用公式表ρv2SCD。
示为:D=1
2
•D:阻力,单位为牛顿(N);
•ρ:流体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v: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单位为米/秒(m/s);
•S:物体与流体接触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C:阻力系数,无单位。
例如,当一个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它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将会增加。
而阻力系数则与汽车的形状、流体的黏性等因素相关。
总结
升力和阻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两种力,它们的大小与流体的
密度、物体的速度、接触面积以及相应的系数相关。
通过升力公式和
阻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升力和阻力的大小。
这些公式在航空、汽车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螺旋桨拉力计算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滑翔比与升阻比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
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
这个在SU-27和歼11-B 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²(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00025)=拉力(克)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0.6-0.7。
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100×50的浆,最大宽度10左右,动力伞使用的,转速3000转/分,合50转/秒,计算可得:100×50×10×50²×1×0.00025=31.25公斤。
机翼升力计算

机翼升力计算哎呀,说起机翼升力计算,这事儿可真是让我头疼。
你知道的,我这个人数学不太好,一看到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数字就头大。
但是,那天我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偶然听到旁边两个工程师在讨论这个,我竟然听得津津有味。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坐在候机室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本杂志,眼睛却时不时地瞄向窗外的飞机。
你知道,我这个人对飞机总是有点好奇,特别是那些大家伙,它们的翅膀是怎么让它们飞起来的呢?就在我发呆的时候,旁边两个穿着制服的工程师开始聊起来了。
“你看,那个747的翅膀,多宽啊!”其中一个说。
“是啊,你知道不,这翅膀的升力计算可是一门大学问。
”另一个回答。
我一听,哎哟,这不正是我好奇的嘛!于是我就竖起耳朵,假装在看杂志,实际上在偷听他们的对话。
“你看,这个升力啊,其实跟机翼的形状、速度和空气密度都有关系。
”那个工程师继续说。
“对对对,还有攻角,就是机翼和气流的夹角。
”另一个补充道。
我心想,攻角?这词儿我好像在哪儿听过,但又想不起来了。
不过,他们接下来的话让我更感兴趣了。
“你知道吗,这个升力计算公式,其实挺简单的。
就是那个什么,升力系数乘以动压再乘以机翼面积。
”工程师一边说,一边还在空中比划着。
“对,升力系数就是那个,跟机翼形状有关的系数。
动压呢,就是速度的平方除以2再乘以空气密度。
”另一个工程师解释道。
我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这事儿也没那么复杂嘛。
就是几个因素一乘,就出来了。
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这个升力系数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升力系数啊,其实是个经验值,得通过风洞实验来确定。
”工程师说。
“对,不同的机翼形状,升力系数就不一样。
”另一个补充。
我听着他们聊,突然觉得这机翼升力计算,就像是做菜一样,你得知道食材的比例,还得掌握火候,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飞机的翅膀,也得通过精确的计算,才能让它飞得又高又稳。
最后,他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说这个升力计算对于飞行员来说,就像是他们的基本功一样,必须得掌握。
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是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机翼与气流之间存在一个由上下表面之间的压差所产生的升力。
首先,根据伯努利定律,当气流通过机翼上下表面时,由于机翼上表面更加凸起,气流在上表面流动速度较快,而在下表面流动速度较慢。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动速度较快的区域气流压力较低,而流动速度较慢的区域气流压力较高。
因此,在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较快,气流压力较低,在机翼下表面的气流速度较慢,气流压力较高。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气流与机翼表面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一个与气流作用方向相反的等大反作用力。
气流在机翼的上表面流动时,由于流动速度快,压力低,从而使机翼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
同样,在机翼的下表面,气流流动速度慢,压力高,因此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即为升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机翼形状对升力的影响。
机翼通常采用个人梯形翼型,即厚度向前增大,厚度向后逐渐减小,同时上表面与下表面都呈现出一定的曲率。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增加升力的产生。
当气流通过机翼时,由于上表面的曲率较大,气流流速相对较快,导致压力较低。
而下表面的曲率较小,气流流速相对较慢,导致压力较高。
这种形状设计使得机翼上表面产生的压差更大,从而增加了升力的大小。
升力的大小还与机翼的攻角有关。
攻角是机翼与来流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攻角增大时,气流相对机翼的上表面流动的速度也会增大,从而压差增大,升力也会增大。
然而,当攻角过大时,气流会分离并形成气流脱落区域,进而导致升力的减小和失速。
除了上述原理外,还有一种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理论,即“流下假设”。
根据流下假设,机翼上下表面之间的气体流动是分离的。
当空气从机翼上表面流向下表面时,会形成一个叫做流下层的气流。
而在下表面,由于气流速度较慢,流下层会分离并向下流动,形成一个被称为下层的气流。
而在上表面,由于气流速度较快,受到上层气流的引导,附着在机翼上表面,形成一个叫做上层的层流。
伯努利升力公式

伯努利升力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伯努利升力公式”的文章: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伯努利升力公式哈。
这玩意儿在物理学里可重要着呢!简单来讲,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咒语,能解释好多我们生活中常见但又觉得神奇的现象。
就拿飞机来说吧,那么大一个铁家伙能在天上飞,靠的就是伯努利升力公式。
你想啊,飞机的翅膀,也就是机翼,那可不是随便长的。
它上面是弧形,下面是平的。
当飞机往前飞的时候,空气从机翼上面和下面流过。
因为上面是弧形,路程长,空气流速就快;下面是平的,路程短,空气流速就慢。
这时候,伯努利升力公式就发挥作用啦!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这一快一慢,一强一弱,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飞机就飞起来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小侄子去公园放风筝。
那风筝刚开始怎么也飞不起来,小侄子急得直跺脚。
我就跟他说:“别着急,咱们找找原因。
” 我仔细看了看风筝的形状,发现它的翅膀有点不太对称。
于是,我稍微调整了一下,让风筝的翅膀上面更弯一点,下面更平一点。
嘿,你猜怎么着?当风一吹过来,风筝就晃晃悠悠地飞起来啦!小侄子高兴得又蹦又跳,我趁机跟他说:“这就跟飞机能飞起来的道理差不多,都是因为伯努利升力公式在起作用呢。
”伯努利升力公式可不只是在飞机和风筝上有用哦。
你看那赛车,它的车身设计也是有讲究的。
为了增加下压力,让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更稳,车身的形状也利用了这个公式。
还有一些高楼大厦,为了减少风的阻力,它们的外形也参考了伯努利升力公式的原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能看到伯努利升力公式的影子。
比如说,吹纸条。
你拿一张纸条放在嘴边,轻轻吹气,纸条会往上飘。
这就是因为吹气的时候,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就把纸条给“顶”上去了。
再比如说,足球比赛里的“香蕉球”。
运动员踢出去的球会在空中拐弯,让守门员防不胜防。
这也是因为球一边旋转,一边向前运动,导致球两侧的空气流速不一样,产生了压力差,球就拐弯啦。
伯努利升力公式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它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和便利。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图16
1936年法国制造的46C-1战斗机,翼形是鸟翼的变形结构
图17
我国生产的运-12多用途运输机翼形为拱型结构
图18
这是一架通用飞机从翼尖可以清楚地看到拱型机翼结构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及飞行气动力需要,飞机的翼型已发展有多种形式,下图列举的十种是有了实际应用的翼型剖面。
请注意:上述图7所示的迎角升力与图8所示的翼形升力并不是单独产生的,这两个力可能同时出现在翼面上,也可能交替产生,鸟在飞行中根据飞行要求实时改变飞行姿态而获得所需升力。
飞机机翼结构和升力产生的机理与鸟翼的结构及产生升力的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
图9,机翼剖面示意图
图10,机翼升力原理图
图19,翼型剖面图
图中(1)是平板形翼剖面,它相当于风筝的剖面,靠迎角产生升力;(2)是典型的鸟翼剖面,多用在早期的飞机上,如图15;(3)(4)(5)及(6)为上拱下略平的翼剖面,气动力特性好,升力大,多用于亚音速以下的飞机;其余的翼剖面多为上下翼面对称的翼型剖面,能做成薄形机翼,对超音速飞行很有好处,多用于超音速飞机或飞机的尾翼上。
图7,迎角状态的鸟翼升力
当鸟翅膀有向上的迎角时,翅膀下部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正压力,翅膀上部是负压力,因此使翅膀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
图8,平飞状态的鸟翼升力
这是鸟翅膀在平飞时的空气动力图,由于鸟翅膀呈拱形结构,上翼面弯曲呈拱形,下翼面平直,在鸟向前飞行时,鸟翼前缘切开气流,使气流分上下两路流过翼面。由于上翼面呈拱形,气流流速要比下翼面快,按流体力学“流速快,压强小”的定理上翼面压力小,下翼面压力大,这个压力差就是鸟翼在平飞时产生的升力。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 ,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这个在SU-27和歼11-B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升力基础知识点总结

升力基础知识点总结升力是飞行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飞机可以在空中飞行的关键。
升力的产生是由于飞机的机翼的作用,通过机翼的形状和飞机的速度可以产生升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升力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升力在飞行中的作用。
一、升力的产生原理1. 卡门涡流理论卡门涡流理论是解释升力产生原理的一个重要理论。
通过卡门涡流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机翼上方气流速度比下方快,压力也小于下方,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从而产生了升力。
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机翼形状和角度可以影响升力大小。
2. 伯努利定律伯努利定律认为,在气流速度增加的地方,气压会下降;而在气流速度减小的地方,气压会增加。
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之间产生了差异,从而形成了升力。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认为,物体受到的压力和它所作用的物体之间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机翼受到气流压力的作用,产生了相等大小的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了升力。
二、升力的影响因素1. 机翼形状机翼形状对升力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机翼形状有对称型、凸翼和扁平翼等,它们的形状不同会导致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差异,从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升力。
2. 机翼角度机翼的攻角也对升力产生影响。
攻角越大,产生的升力也越大。
但是当攻角过大时会出现失速现象,即升力突然减小,飞机失去升力支撑而坠落。
3. 飞机速度飞机的速度与升力的大小成正比。
当飞机速度增加时,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的速度差也增加,从而产生更大的升力。
4. 空气密度空气密度是影响升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空气密度越大,产生的升力也越大。
而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较小,也会导致升力减小。
5. 机翼面积机翼的面积也会直接影响升力的大小。
机翼面积越大,产生的升力也越大。
三、升力的计算方法1. 卡门公式卡门公式是计算升力大小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可以通过机翼的形状和攻角等参数来计算出升力的大小。
空气动力简答题

一、简述飞机升力产生的机理及升力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答:气流以一定的正迎角流经机翼,机翼上便面流管变细,气流速度增大,压力下降;机翼下表面流管变粗,气流速度减小,压力升高。
机翼上表面负压,下表面正压,机翼总气动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形成升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形成阻力。
升力计算公式:L = CL﹒1/2ρV^2﹒S其中: CL—升力系数1/2ρV^2—飞机的飞行压力S—机翼的面积二、说明气体的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答:P+1/2ρV^2 = P0 =常数方程的物理意义:空气在低速一维定常流中,同一流管的各个截面上,静压与动压之和(总压)相等。
在同一流管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力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力大。
方程使用条件:1. 气流式连续的,稳定的气流(定常流)2. 没有粘性(理想气体)3. 空气的密度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不可压流)三、简述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升阻比曲线的意义。
1. 升力系数曲线:升力系数和迎角之间的关系曲线阻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和迎角之间的关系曲线随着迎角的增加,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都增加,在一定迎角范围内,升力系数呈线性增大,而阻力系数按抛物线的规律增大。
阻力系数在小迎角范围内增加较慢,随后增大速度加快,比升力系数增大的速度更快。
在升力系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升力曲线由上升转为下降,升力系数开始减小,而阻力系数增加得更快。
2. 升阻比曲线:升阻比随迎角的变化曲线当升力系数等于0时,升阻比也等于0,升阻比随迎角的增大而增大。
由负值增大到0再增大到最大值,然后,随着迎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四、简述高速飞机的气动外形的特点。
1. 采用薄翼型:翼型的相对的厚度越小,上翼面的气流加速就越缓慢,速度增量就越小,可以有效地提高的临界马赫数和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
2. 后掠机翼:可以提高飞机临界马赫数,并可以减小波阻。
3. 小翼弦比的机翼:提高飞机的临界马赫数,减少诱导阻力。
4. 涡流发生器和翼刀:①涡流发生器:防止或减弱激波诱导的附面层分离,推迟波阻的急剧增加和减缓波阻增加得趋势,改善飞机的跨音速空气动力特性。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来聊聊机翼升力计算公式这回事儿。
你有没有想过,飞机那么大个儿,咋就能在天上飞起来呢?这可多亏了机翼产生的升力。
那这升力咋算出来的呢?这就得提到机翼升力计算公式啦。
咱们先得搞清楚几个关键的概念。
比如说,空气的流速、机翼的形状和面积,这些可都对升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机翼的形状一般都是上凸下平的,就像一个弯弯的月牙。
当飞机向前飞的时候,空气在机翼上方和下方流动的速度可不一样。
上方的空气流速快,下方的流速慢。
这就好比在一条窄路上和一条宽路上跑步,窄路上的人跑起来就显得快些。
而升力的大小呢,和空气流速的差、机翼的面积等等都有关系。
具体的计算公式是:升力 = 1/2 ×空气密度 ×流速差的平方 ×机翼面积 ×升力系数。
这里面每一项都有它的讲究。
空气密度会随着高度和温度变化。
在高空中,空气稀薄,密度就小;天气冷的时候,密度也会有点不一样。
流速差就更关键啦。
就像我之前说的,机翼的形状决定了上下方流速的差别。
机翼面积也好理解,越大的机翼,理论上能产生的升力也就越大。
还有那个升力系数,这可有点复杂,它和机翼的形状、表面的光滑程度等等都有关。
给您说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坐飞机出差,坐在靠窗的位置。
起飞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机翼,就在想这小小的机翼到底是怎么产生那么大的升力把整个飞机托起来的呢?我盯着机翼看了好久,脑子里一直在琢磨着这些关于升力的知识。
回到咱们的机翼升力计算公式,要想准确算出升力,就得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测量和计算都得特别精确。
哪怕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要通过风洞实验,不断地调整机翼的设计,找到最优的形状和参数,以确保飞机能安全、稳定地飞行。
比如说,新型飞机的研发过程中,设计师们就得根据这个公式反复计算和测试。
有时候,为了提高一点点的升力,可能就得对机翼的形状做细微的调整,或者改变一些材料,让表面更光滑,减少空气阻力。
最新流体力学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机翼升力原理的分析摘要:关于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一直以来有多种理论和实验来说明,本文我们将通过对几种理论的分析来说明机翼升力产生的真正原因,同时我们也要分析这些弊端,与本文的观点对照,去伪存真。
【关键词】:机翼升力,理论一.飞机升力产生的伯努利原理图1表示机翼与气流的关系,飞机机翼一般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前端点叫做前缘,后端点叫做后缘,两点之间的连线叫做翼弦。
机翼所产生的升力源于机翼相对于空气的运动。
我们假设以机翼为参考系,空气相对于机翼运动,翼弦与气流方向的夹角叫做迎角。
空气流过机翼前缘,分成上下两股,分别沿机翼上下表面流过。
由于机翼有一定的正迎角,上表面又比较凸出,所以上表面流线弯曲大,流管变细,流速加快,压力减小;下表面流管变粗,流速减慢,压力增大。
于是机翼上下表面出现压力差,上下表面压力差在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
流体在流动时,除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外,还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这条定律在空气动力学中称为伯努利原理,其数学表示为(常量)C V P =+221ρ方程中P 为静压,1/2ρV*2为动压,因此伯努利方程可以表述为:稳定气流中,在同一流管的任一截面上,空气的动压和静压之和保持不变。
即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反之流速变小压强变大。
二、对机翼升力的误解1.教材对飞机升力的解释人教版教材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你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吗?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将飞机升力产生的焦点指向机翼的形状。
接着这样解释: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流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
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在学生学过这部分知识后,若教师提问:机翼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都认为是由机翼的形状产生的,甚至许多教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升力与速度的关系公式

升力与速度的关系公式
升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L = 1/2 * ρ* v²* S * Cl
其中,L表示升力大小,ρ表示空气密度,v表示相对运动速度,S表示物体的参考面积,Cl表示升力系数。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升力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速度越大,升力越大。
另外,升力也可以表示为:
L = ρ* V * Γ
其中,V表示速度,Γ表示环量,即流体的速度沿着一条闭曲线的路径积分。
这个公式表明,升力的大小与流体的速度和环量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一定速度范围内的流动,例如在亚音速范围内。
在超声速飞行时,由于空气是可压缩的,伯努利定理不成立,此时升力主要靠机翼上下表面的激波所导致的压力差产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来描述升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机翼升力与伯努利方程

机翼升力与伯努利方程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基本原理,然后对于飞机靠机翼能够产生升力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一些物理方法和公式进行简化和计算,最后使用歼-10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
另外还介绍了机翼升力的逆应用。
关键词:机翼升力 伯努利方程 连续性方程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飞机使得人类的这个梦想得以实现。
而飞天成功与流体力学的发展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力学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其中的伯努利方程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表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为如今的固定翼飞机飞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伯努利方程在介绍伯努利方程之前,不得不先说明一下连续性方程。
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流体通过同一流管中任何截面的体积流量皆相等。
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它表示流体在流动时,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数学表示为t Sv cos = (1)其中,v 为流速,S 为流管的截面面积。
由此方程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于同一流管,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大;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
通过连续性原理和功能守恒原理推导出的伯努利方程揭示了液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应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其数学表示为t gh v p cos 212=++ρρ (2) 其中,p 为此处流体的压强,ρ为此处流体的密度,v 为此处流体的流速,h 为此处距基准面的高度,g 为重力加速度。
由此方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同一流管等高处两点,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机翼升力1.理论分析飞机飞行时候主要靠机翼提供升力。
机翼的设计参照了大鸟滑翔飞行机理,使得机翼在快速移动时候获得升力,带动飞机升天。
飞机的机翼横截面一般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
气流在机翼前端被分成上、下两股,在机翼后端再重新汇合。
飞机螺旋升力计算公式

飞机螺旋升力计算公式飞机的螺旋升力是指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机翼产生的升力而产生的螺旋气流。
螺旋升力是飞机在升降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计算飞机的螺旋升力是飞行器设计和飞行控制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飞机螺旋升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飞机螺旋升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表示:L = ρ V Γ。
其中,L表示螺旋升力,ρ表示空气密度,V表示飞机的速度,Γ表示螺旋升力系数。
空气密度ρ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空气质量,通常用kg/m3来表示。
在不同的高度和气温下,空气密度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螺旋升力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
飞机的速度V是指飞机在飞行中的速度,通常以米/秒或千米/小时来表示。
飞机的速度对螺旋升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计算螺旋升力时需要准确地测量飞机的速度。
螺旋升力系数Γ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它是由飞机的机翼形状、气动特性和攻角等因素决定的。
螺旋升力系数Γ的大小和飞机的机翼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来确定。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飞机在不同条件下的螺旋升力。
螺旋升力的大小对飞机的飞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飞机设计和飞行控制中需要对螺旋升力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控制。
在飞机设计中,螺旋升力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螺旋升力的计算,设计师可以确定飞机的机翼形状和气动特性,从而提高飞机的升力和稳定性。
此外,螺旋升力的计算还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飞机的最大爬升率和最大转弯率,从而为飞机的飞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飞行控制中,螺旋升力的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螺旋升力的计算,飞行员可以准确地控制飞机的升降和转弯,从而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螺旋升力的计算还可以帮助飞行员确定飞机在不同条件下的最大爬升率和最大转弯率,从而为飞机的飞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飞机螺旋升力的计算是飞机设计和飞行控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螺旋升力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飞机的设计和飞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

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
直升机升力是一个机械系统的重要参数,它表示的是直升机的机翼和螺旋桨系统产生的有效支撑力。
它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而产生的,而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就是利用这些因素,来进行直升机升力计算的关键方法。
二、空气动力学参数
在计算直升机升力时,我们需要考虑的首先是空气动力学参数,如空气的密度,流动的速度和流动的压力,等等。
这些参数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直升机的升力,因此计算直升机升力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恰当的处理。
三、机械系统参数
除了空气动力学参数外,机械系统参数也很重要。
机械系统参数包括机翼尺寸和流线形状以及螺旋桨叶片的尺寸、流线形状、叶片角度和其他参数,这些参数都是影响直升机升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计算升力时也要考虑这些参数。
四、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
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是基于以上针对空气动力学参数和机械系
统参数的处理而获得的。
它表示的是直升机升力的数学关系,它是利用直升机动力模型,以及关于空气动力学参数和机械系统参数的数学模型,通过一种科学方法,计算出直升机升力的关键步骤。
五、应用
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出直升机升力的准确数值,这
对于直升机结构设计、控制和创新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它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航空发动机,包括民用和军用应用中,用来计算发动机推力等参数,这对于飞行器的性能优化和发动机设计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总结
直升机升力计算公式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参数和机械系统参数,借助直升机动力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一种科学方法,计算出直升机升力的关键步骤,它可以用来计算出直升机升力的准确数值,可以适用于民用和军用机型,从而提供有助于飞行器的性能优化和发动机设计的实用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机翼升力的计算公式中C是升力系数,S是机翼的面积。
v是飞机的速度。
ρ是大气密度。
那么各个数据的单位是什么?
Y=1/2ρCSv²
等式两边的单位肯定相同的。
但是我要说,这个公式中各个量采用什么单位都是无所谓的,因为里面含有一个C(升力系数)的量,这个量的单位会随着别的量选用的单位而变化,来保证等式两边的单位是统一的。
等式两边的单位肯定相同的。
例如,各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制,即等式左边升力Y单位选用N,等式右边ρ选用kg/m³,S选用m²,V选用m/s。
那么C的单位就应该是n·s/kg(C绝对不是没有单位的,这点楼上两位说错了),这样才能保证左边运算结果的单位是N。
这个单位很奇怪,而且这个单位并没有什么物理意义,只是为了平衡等式两边的单位。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公式采用哪一套单位制都可以。
事实上,飞机领域都是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他们采用的单位并不是国际单位制,而是英制单位,长度单位是英寸、英尺、英里等,面积单位可能就是平方英尺等,重量单位是磅,速度单位是英里/小时,等等。
而采用这一套单位,升力系数C 的单位又不同了,还是要平衡两边的单位。
而对于这个公式,我们没有必要追求他到底用什么单位,只要知道这个数量关系就可以了。
而如果你要应用这个公式的话,也是有难度的,因为C这个系数并不像普通公式里的系数一样固定不变,它是随着机翼迎角、机翼形状等因素而变化的,其值也应该由实验测量得出,而不能计算得出。
所以,除非做很严谨的科学研究,应用此公式的现实意义并不大。
Y=1/2ρCSv²
C 没有单位.
S m²
V m/s
ρ kg/m³(标准状况为:1.297kg/m³)。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