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课时规范练24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

解析:由图 c 可知,生成水合离子时,H2O 分子的氢原子(显
正电性)倾向于 ,则 代表Cl-,其电子式为
,A 正确;
图a中离子有序排列,未发生移动,说明放入的是NaCl固体,NaCl 固体不能导电,B 正确;图 b 代表 NaCl受热熔化,图c 代表NaCl
溶于水,均发生电离,但并非化学反应,C 错误;图 b 中 NaCl 受
3.(1)联氨(N2H4)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 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H3PO2 为一元弱酸,向 H3PO2 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生成 NaH2PO2。H3PO2 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1 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导电性 1.(2022 年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图 a~c 分别为氯化钠在不 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 均表示石墨电极)微观示意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图a
图b
图c
A.图示中 代表的离子的电子式为 B.图 a 中放入的是氯化钠固体,该条件下氯化钠不导电 C.图 b 和图 c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完全相同 D.图 b 能证明氯化钠固体含有离子键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影响因素 ①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__自__由__移__动__离__子__
__的__浓__度____和__离__子__的__电__荷__数___。 ②温度升高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导
电能力_增__强__;但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_不__变___。
考向3 离子共存的判断 5.(2021 年湖南卷)对下列粒子组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判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有机化学基础课件

脂的合成)。
注意:一般的缩聚反应,多为可逆反应,为提高产率,需及时移去产生的小
分子。
四、根据高分子的结构推断单体的方法
首先判断高分子化合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
1.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
中学里加聚产物形成的方式有三种:单烯烃的加聚、共轭二烯烃的加
聚、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发生的共聚。
1)若链节的主链上只有2个碳原子,且以单键相连,则单体必为一种含有碳
注意:CH2
CH—OH不稳定,转化为乙醛。
3)加聚反应
nCH2 CH2
CH2—CH2
4)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5)脂肪烃的氧化反应
CxHy+(x+ y )O2
4
xCO2+ y H2O
2
注意: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烯烃、炔烃可以。
4.乙烯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CH3CH2OH
CaC2+2H2O
为CnH2nO2,官能团为羧基(—COOH)。
2.化学性质
1)是弱酸,有酸的通性
RCOOH+NaHCO3
RCOONa+ CO2↑+H2O。
2)取代反应
+R'OH
+NH3
+H2O。
+H2O。
注意: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羧基的羟基与醇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
3)常见羧酸的用途
①甲酸在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也是合成医药、农药和染料等的原料。
考点四 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合成
一、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概念
1.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不断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
2.聚合度:链节的数目称为聚合度,用“n”表示。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 化学常用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 化学常用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
答案:C
2.(2019·全国卷Ⅱ)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
3- 4
数目为
0.1N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
(3)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
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
(4)同温同体积条件下,等质量的SO2和O2对应的压强之比为
1∶2
()
答案:(1)× (2)√ (3)√ (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体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等质量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
为3n+1,则该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答案:B
3.(2018·全国卷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解析: 24 g Mg、27 g Al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1个Mg原子 和1个Al原子所含的质子数分别为12、13,故24 g镁与27 g铝 中含有的质子数分别为12 mol和13 mol,A项错误;等质量的 氧气和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相等,故电子数相同,B项正 确;1个D2O分子含有10个中子,1个H2O分子含有8个中子, 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含有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C项 错误;1个乙烷分子中含有7个共价键,而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6个共价键,故1 mol乙烷与1 mol乙烯中,含有的化学键数之 比为7∶6,D项错误。 答案:B

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指导讲座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指导讲座课件

2CrO42- + 2H+,该滴定过程需要控制 pH 范围在 6.5~10.5,若 pH
小于 6.5 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偏高的原因:

基本题型
(3)定量的滴定分析 ②滴定原理
名称
定义
举例
直接滴 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定法
HCl 滴定 NaOH、用 K2Cr2O7 滴定 Fe2+
加热
ⅰ. 加热后蓝色褪去 ⅱ. 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ⅲ. 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
(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

(2)分析现象ⅰ、ⅱ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实验如下,“现象 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
H2SO4
加热 一段时间
ⅰ. 冷却 ⅱ. 碘水
淀粉溶液
无色溶液
现象a
(4)试卷形式、结构与内容密切贴近新高考,帮助学生适应新情况。
考查重点
(1)基础知识 (2)核心概念 (3)基本方法 (4)主干知识
考查重点
1.化学用语考查
(1)化学反应表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物质组成表达: 原子核组成表达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实验式、分子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装置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黄;把湿 KI
现象 把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 淀粉试纸靠近试管
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口,变蓝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实验 1 中,白烟是 NH4Cl
B.根据实验 1 和实验 2 判断还原性:Br->Cl-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 验溶液含单质碘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电子守恒法计算的原理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电子守恒法计算的流程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 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 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高价-低价) = 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解析: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据①~③分别可得,
氧化性:K2Cr2O7>Cl2、HCl>CrCl2、KMnO4>Cl2,①中使用浓盐 酸,③中使用稀盐酸,则氧化性:KMnO4>K2Cr2O7,A 错误;反应 ③中,氧化剂是 KMnO4,还原剂是 H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 错误;②中Cr与稀盐酸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含低价态元 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 例如: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Fe2+ Nhomakorabea、
SO
2- 3








H2O2 主要表现氧化性。
考点二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依据反应原理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概念间的关系 (1)本质和特征
(2)概念之间的关系
2.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标变价―→画箭头―→标得失―→定数目。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件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课件

4.书写步骤(以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的反应为例):
Na2SO4+BaCl2===BaSO4↓+2NaCl
2Na+ + SO42−+Ba2++2Cl-===BaSO4↓+2Na++2Cl-
SO42−+Ba2+===BaSO4↓ 电荷
质量
[正误判断] (1)氨水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 NH4++H2O( √ ) (2)Fe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 ) (3)H++OH-===H2O可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 ) (4)NH4HCO3 溶 液 中 加 过 量 NaOH 溶 液 并 加 热 : NH4+ + OH - ≜ H2O + NH3↑( × ) (5)将Na投入CuSO4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2Na+Cu2+===2Na++Cu↓( × ) (6) 氢 氧 化 铁 溶 于 氢 碘 酸 中 的 离 子 反 应 为 Fe(OH)3 + 3H + ===Fe3 + +
2.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_实__际__参_加__反__应_的__离__子__符_号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 子 方 程 式 不 仅 可 以 表 示 ___某_一__个__具_体__的__化__学_反__应____ , 还 可 以 表 示 _同_一__类__型_的__离__子__反_应__。
HCO3− ⇌H++CO32− AlO2−+H++H2O
微点拨 依据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ⅠA
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
ⅡA
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
过渡元素
常见弱碱:Fe(OH)3、Fe(OH)2、Cu(OH)2等,它 们也都难溶于水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课件
2.优化一轮复习顺序,对基础点、必考点、学生易得分点进行顺序调整和内容整合
【举例】 选做题 元素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离子反应与工艺流程题 选择第13题与反应原理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1.研究高考真题,选好题,抓落实 打破辅导资料(步步高)的限制,根据实时学情选编难度稍高复习资料,针对性强、 最有效。 (1)课堂导学案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高效 (2)各章节的真题分类汇编(金考卷) (3)限时训练:题型(7+1),30min,滚动训练 避免前学后忘、速度、准确度 (4)套卷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层递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5)理综限时训练:选择+选做,限时1h,及时出成绩、得分率、试卷展示 2.大型模考题——专业的事情,让更专业的人做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4)套卷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层递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预测卷》、《领航卷》:二轮复习期间使用
五、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1.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把每道题能讲清楚的层次
广度:通过对比、归纳,使散点知识框架化、体系化。 深度:难度螺旋上升,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举例】 滴定复习 基础:已知浓度酸滴定未知浓度碱 广度:双色滴定、氧-还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反滴定 (指示剂、终点判断、定量计算、误差分析) 深度:巧用滴定曲线复习电解质溶液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4)套卷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层递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名校信息优化卷》12套:较简单,在一轮前期使用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4)套卷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层递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师大金卷》12套: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一轮中期用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4)套卷作业化,作业考试化,层递推进,提升应试技能 《高考样卷》12套: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一轮后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2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X、Y、Z、R、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X 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是“裸露”质子;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X、Y、Z、R形成化合物表示为[YX4]+[X2RZ4]-;W是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W+<Z2-B.键能:Y-X>R-XC.第一电离能:Z>Y>XD.Y、Z、W形成的盐水溶液都呈中性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是“裸露”质子,X是H元素,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则R为第三周期元素,R为P元素。

由[YX4]+[X2RZ4]-可知,Y是N元素、Z是O元素;W是前20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W为K元素。

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W+>Z2-,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NH3比PH3稳定,则NH3的能量较低,N—H的键能比P—H的大,B正确;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N原子的2p是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O、N、H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H,C错误;N、O、K可形成KNO3、KNO2两种常见盐,后者发生水解,其水溶液显碱性,D错误。

2.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由此可知()W XY ZA.原子半径:Z>Y>XB.Y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比X的强C.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D.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W、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A~ⅦA族。

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且X和Y处于同主族,由于短周期同主族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8,从而推知,X是O元素,Y是S元素,W是N元素,Z是Cl元素。

原子半径:S>Cl>O,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阴离子的还原性:S2->O2-,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但低价含氧酸则不一定,如HClO的酸性比H2SO3弱,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N<O,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H2O,D错误。

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c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弱,a、b、c、d分别为O、Na(或Mg)、Al、S元素。

根据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得,原子半径:Na(或Mg)>Al>S>O,A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Na(或Mg)>Al,故四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B错误;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是强碱,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O>S,则单质的氧化性:O2>S,D正确。

4.(2023广东茂名调研)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激光器,其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均不大于20,X与W同族,元素W的原子比Z原子多4个电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Z>YB.单质的沸点:Z>X>YC.该化合物中Z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X、Y和W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X、Y、Z、W分别为H元素、O元素、P元素、K元素。

非金属性:Y>Z,A错误;单质的沸点:Z>Y>X(P>O2>H2),B错误;Z为P,形成3个共价键为8电子稳定结构,但是该化合物中形成5个共价键,则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X、Y和W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如KOH,D正确。

5.某种锂盐的结构如图所示,其阴离子由W、X、Y、Z四种同周期主族元素组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化合物中除Li+外其他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位于第二周期第ⅣA族B.原子半径:Z>X>YC.元素电负性:Y>Z>XD.最高化合价:Y>Z>W,W形成3个共价键和1个配位键,X形成2个共价键、Y形成1个共价键、Z形成4个共价键,W、X、Y、Z是四种同周期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化合物中除Li+外其他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W为B元素、X为O元素、Y为F 元素、Z为C元素。

W为B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ⅢA族,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C>O>F,B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逐渐增大,则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F>O>C,C错误;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无正化合价,D错误。

6.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一种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元素X可能为锂B.Z虽是金属,但也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C.M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M的原子序数最小,且化合价为+1价,则X可能是H元素或Li元素,A正确;Z是Al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表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B正确;M是Si元素,其单质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C正确;非金属性:N>Si,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SiO3,D错误。

7.(2021浙江6月选考)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

相关信息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B.Y与Q元素组成的YQ4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Be元素;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位于第ⅣA族,Y是C元素或Si元素;Z单质为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则Z是S元素;Q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且Z 和Q位于同一周期,则Q是Cl元素。

Be的金属性弱于Mg,常温时,镁和冷水不反应,Be单质不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A错误;Y与Q元素组成的CCl4或SiCl4分子,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B正确;Y、Z、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错误;第五周期且与Cl元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是碘,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D错误。

8.常温下,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和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B.单质的沸点:Y>ZC.简单离子半径:Y>Z>W>XD.ZO2可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0.01 mol·L-1的溶液,W、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都小于7,W、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说明W、Y、Z都是非金属元素,W、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2,为一元强酸,原子序数Z>W,则Z是Cl元素、W是N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2,应该为二元强酸硫酸,则Y是S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12,应该为一元强碱氢氧化钠,则X是Na元素。

X与Y形成的化合物Na2S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水溶液呈碱性,A错误;常温下硫是固体,氯气为气体,单质的沸点:Y>Z,B正确;离子半径大小为S2->Cl->N3->Na+,即Y>Z>W>X,C正确;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D正确。

9.一种工业洗涤剂中间体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短周期元素X、Y、Z、Q、W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X和W同主族但不相邻,Y和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原子L层电子数的两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Z、Q、W均可与Y形成二元化合物B.简单离子半径:W>Z>YC.Y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沸点都低于Z的简单氢化物D.将W与O2反应后的固体放入水中,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即可判断氧化产物种类X、Y、Z、Q、W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X和W同主族但不相邻,再结合该物质的结构式可得X为H元素,W为Na元素;Y和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Z原子L层电子数的两倍,则Y 为O元素,Z为N元素,Q为C元素。

H元素与O元素可形成H2O、H2O2,O元素与N元素可以形成NO、NO2,O元素与C元素可以形成CO、CO2,O元素与Na元素可形成Na2O、Na2O2,A正确。

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O2-<N3-,B错误。

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N元素,故H2O的稳定性强于NH3;H2O分子常温为液态,NH3为气态,故沸点高于NH3,C错误。

钠与氧气反应后可能有钠剩余,若含有钠,则无论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会有气体生成,D错误。

10.(2023天津东丽区模拟)根据下表给出的信息: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QW晶体中含有离子键B.氧化性:Z2>W2C.第一电离能:Q>YD.元素的金属性:Y>X元素的焰色试验为紫色,则Q为K元素;K元素处于第四周期,m+1=4,则m=3,X位于第三周期,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既溶于盐酸又溶于NaOH溶液,则X为Al元素;Y原子最高能层上仅有1个电子,则Y为Na元素;Z元素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Z为Cl元素;W与Z属于同主族元素,则W为Br元素。

KBr为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A正确;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Cl>Br,则氧化性:Z2>W2,B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第一电离能:Q<Y,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金属性:Y>X,D正确。

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m、n、p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s、q是其中三种元素对应的单质,m为淡黄色固体,r为黄色固体,W、X、Y位于不同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