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可以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管理是一种协调和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管理
的基本概念包括目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传播者、协调者和资源分配者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

3. 组织理论:组织是一个由人员组成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结构、设计和
运作方式。

重要的组织理论有传统组织理论、人本主义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等。

4. 计划和决策:计划是为达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决策是从若干选项中选择
一个行动方案。

计划和决策的过程包括确认目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制定计划和
实施控制等。

5. 领导和沟通:领导是指影响和指导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类型包括授
权型领导、魅力型领导、传统型领导等。

沟通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信息传递、理
解和回应。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来改进个体或组织
的工作绩效。

绩效管理的步骤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7. 组织文化和变革管理: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变革
管理是指管理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识别变革的原因、制定变革计划、实施变革和评
估变革。

这些是管理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知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

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公基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基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2.管理的核心是决策。

3.管理的两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6.在组织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处于核心地位。

7.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8.管理者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资源分配者、冲突管理者、谈判者9.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观念技能)10.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越需要更多地掌握概念技能。

11.越是处于基层管理人员,越需要更多地掌握技术技能12.泰勒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3.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

14.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15.战略决策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16.非程序化决策是对较少出现、不确定的、关系大的新问题的决策。

17.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无法确定发生哪种自然状态,但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1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19.首因效应(先头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20.近因效应指在交往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者的影响作用。

21.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2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或控制的下级人数。

23.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24.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25.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还包括人的社会需要。

26.激励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要素:需要、努力、组织目标。

27.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综合知识管理基础知识

综合知识管理基础知识

一、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范围及职能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不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

从基本管理职能、管理原理和方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

管理有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二)管理者管理人员的分类可以将这些管理者按所处的组织层次和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领域的不同划分为相应的类型。

(1)管理人员的层次分类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区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的领域分类管理人员还可以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窄及专业性质不同,划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两个大类。

综合管理人员是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人员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管理者角色管理者角色这个术语指的是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决策是作为“决策制定过程”来理解的,而不仅仅指选择方案即作出决定、抉择的那一时刻的行为。

组织决策,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由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作出的对组织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过程。

决策的构成要素: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

(二)计划含义及作用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计划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2)为组织稳定发展提供保证;(3)为有效筹集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4)为检查、考核和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计划的类型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计划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1)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3)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4)指向性计划和具体计划。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企业、组织或团队内部的决策制定、组织构建、团队协作、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各种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管理学提供了许多基础知识点,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管理挑战。

本文将对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一、管理概述1.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2. 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二、组织行为学1. 个体行为1.1 个体的特性与行为1.2 个体动机和满足1.3 个体决策和判断2. 组织结构与设计2.1 组织的基本结构类型2.2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3 组织的权责关系三、领导与决策1. 领导理论与风格1.1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1.2 领导风格的分类和影响1.3 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2. 决策理论与方法2.1 决策过程和决策环境的影响 2.2 决策方法和工具2.3 决策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四、组织管理1. 组织文化与变革1.1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特点1.2 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1.3 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2. 组织绩效与控制2.1 绩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2 绩效评估与激励2.3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五、人力资源管理1. 招聘和选择1.1 人才需求分析和岗位描述 1.2 招聘渠道和方法1.3 选择与面试技巧2. 培训与发展2.1 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2.2 培训方法和评估2.3 发展和职业规划六、市场营销管理1. 市场分析与定位1.1 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1.2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1.3 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策略2. 产品与价格管理2.1 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2.2 价格定价和策略2.3 产品与价格的协调管理七、战略管理1. 战略分析与规划1.1 环境分析和内外部要素评估1.2 企业使命、愿景和目标的制定1.3 战略规划和执行2. 战略实施与控制2.1 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2.2 绩效评估和修正2.3 战略变化和适应以上只是管理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管理挑战。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理论:管理学包括了许多管理理论,如传统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

了解这些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管理过程和方法。

2.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关注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它涉及到团队合作、领导力、决策过程、员工动机等方面的研究。

3.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形式和层次结构,包括部门划分、职责和权力分配等。

组织设计是指设计和改变组织结构,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环境变化。

4.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利用技术和信息来支持管理活动的系统。

它包括了数据管理、信息流动和决策支持等方面。

5.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和执行战略的过程。

它包括了环境分析、竞争战略、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6.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招聘、培训、员工福利、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等方面。

它旨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并提高组织绩效。

7. 经济学基础:管理学的基础也需要了解一些经济学的知识,
如供需关系、成本分析、市场结构等。

以上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的一些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实现组织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一、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成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职能: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涉及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计划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组织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确定职权和职责等,以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

3、领导职能:管理者通过激励、指导和沟通等方式,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4、控制职能: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的活动按计划进行。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

管理者需要代表组织与外部进行交流,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并在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管理者需要收集和传递组织内外的信息,以确保组织成员了解相关情况,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报告组织的状况。

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制定决策,解决组织中的问题,合理分配资源,并在必要时进行谈判和协调。

管理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与他人沟通、合作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三、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组织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文化、价值观、组织结构、资源状况等。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管理基础知识是管理学的基础,涉及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管理基础知识的一些重点归纳,详细介绍:一、管理的概念和特性1.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管理的特性(1)目的性:管理活动旨在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整体性:管理活动需要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层次性:管理活动具有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4)动态性:管理活动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

二、管理原则1. 系统原则管理活动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分工与协作原则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协作实现组织目标。

3. 权威与责任原则合理分配权力,明确责任,使组织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 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出。

5. 人的原则重视人的因素,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管理职能1. 计划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包括目标设定、战略规划、预算编制等。

2.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3. 领导指导和激励员工,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组织文化。

4. 控制监控组织的运行,评估绩效,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四、管理方法1. 行政方法依靠权威和制度进行管理,如命令、指令、规章制度等。

2. 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如奖励、罚款、薪酬等。

3. 法律方法依法进行管理,如合同、法规、诉讼等。

4. 教育方法通过培训、教育、启发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5. 技术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

五、管理技巧1. 沟通技巧有效倾听、表达、反馈和协调,提高沟通效果。

2. 决策技巧分析问题、评估方案、制定决策,提高决策质量。

3. 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

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一、领导能力作为管理人员,领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励和影响团队成员,推动团队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领导能力包括目标设定与规划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等。

二、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管理人员需要能够清晰明确地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需求,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团队合作、冲突解决和问题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团队管理能力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

这包括团队建设、人员招聘与培养、绩效评估、激励与奖惩等方面的能力。

管理人员要能够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展。

四、决策能力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

在工作中,管理人员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项目管理能力管理人员通常需要参与和管理各种项目。

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合理规划项目进度、资源和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六、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管理人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上级、下属、同事、合作伙伴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促进团队协作和业务发展。

七、时间管理能力管理人员通常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和事务,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管理人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并且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八、问题解决能力在工作中,管理人员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九、自我学习能力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管理人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以上是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推动组织的发展。

管理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管理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管理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目录
• 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 管理的基本职能 •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 管理技能与素质 • 管理环境与文化 • 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是组织内部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 过程。
管理涉及决策、沟通、协调、激励等方面的活动,旨在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最 佳绩效。
创新能力
总结词
创新能力是管理者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涉及到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新的解决方 案和创新机会的能力。
详细描述
管理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好奇心,能够关注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提出创新的想 法和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需要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以推动组织
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05 管理环境与文化
详细描述
决策能力要求管理者能够全面分析问题,识别关键因素,评估潜在风险和机会, 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还需要具备权衡不同方案利弊 的能力,以及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决心。
沟通能力
总结词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涉及到清晰、准确地传达思想和信息的能力。
详细描述
管理者需要具备出色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和信息传达给团队 成员。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观点,并作出适当的回应。
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规定了员工的行 为规范和做事方式,它有 助于塑造企业的形象和品 牌。
团队意识
企业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 共同目标,它有助于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企业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企业应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创造经济价值,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 商业道德。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
管理学基础知识是一种关于企业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的学科,其主要研究与运营相关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以及管理工具。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管理学知识:
1. 组织结构:指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包括职责分工、权责关系、协调机制等。

2. 领导力:指企业管理者在指导和协调员工时具备的领导能力,包括激励员工、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建立团队协作等。

3. 企业文化:指企业内部的共享价值观、行为规范、沟通方式等,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之一。

4. 绩效管理:指针对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等活动结果的衡量和评估,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

5. 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

6. 项目管理:指企业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的临时性自我管理活动,包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资源、协调沟通等。

7. 决策分析:指企业管理者基于分析和评估的结论,对企业的重要事项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方式。

8. 创新管理:指企业在产品、流程、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这些管理学基础知识,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组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及創新能力,以及提高员工参与和工作满意度。

管理基础知识(全)

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二、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如领导理论、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

2. 战略管理: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计划,并确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3.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监测和评估员工的绩效,以提高组
织的绩效。

4. 人力资源管理:负责招聘、培训、绩效管理、激励和员工福利等方面,以确保组
织拥有合适的人才。

5. 决策分析:研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的方法,包括决策理论和决策模型。

6. 组织结构:研究组织内部的层级和职权关系,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方式和信息流动。

7. 项目管理:规划、执行和监控项目,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时间表。

8. 领导学:研究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影响力,以提高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9. 沟通管理:研究有效的沟通技巧和策略,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10. 变革管理:管理组织内部的变革过程,包括规划变革、管理变革风险和激励员
工。

11. 营销管理:研究市场需求、竞争分析、产品定位、推广策略和销售渠道等,以实
现组织的市场目标。

12. 供应链管理:管理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调和协作,以确
保产品和服务的顺利交付。

13. 财务管理:研究资金的筹集、投资与运营,以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

14. 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和处理组织的业务数据和信息,以支持决策
和业务流程。

15. 职业道德:研究工作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规范,以引导管理者和员工正确行事。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

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知识1.管理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也就是“正确的做事”,不浪费资源。

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效率涉及做事的方式,效果涉及事情的结果。

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2. 管理过程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是定义组织的目标、制订战略和计划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是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领导是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控制是监控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需要3种基本的技能或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工程、计算机、财务等。

人际技能:与员工沟通、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热情和信心的能力。

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于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4.管理的权变理论: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景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管理。

5.组织的3个特征:明确的目的、由人员组成、有精细的结构。

今天的组织发生着变化,正在成为更开放、更灵活和更具有响应性的组织。

6.管理的普遍性: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绝对必要。

无论是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一个国家。

7.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14条基本管理原则:【1】工作分工:专业化通过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产出【2】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

但是,凡行驶职权的地方,都应该建立责任。

【3】纪律: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组织的规则。

【4】统一指挥:每个员工应该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命令【5】统一方向:组织应该具有单一的行动计划指导管理者和员工【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员工个人或员工群体的利益不应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它关注组织中人员、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者负责实施和协调各项工作,一线管理者负责具体的操作和监督。

3.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是由不同的人员、职位和部门组成,它们通过各种关系和流程相互连接和协调,共同追求组织的目标。

4.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和职位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它可以分为功能型结构、分工结构、事业部门结构、矩阵结构等不同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组织的目标和策略,以及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5.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环节。

规划是制定组织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计划,组织是建立组织结构和分配资源,领导是激发员工参与和发挥潜力,控制是检查和评估组织实施计划的进展和结果。

6.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将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和选择汇集起来,做出决策的过程。

问题解决是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标,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7.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并对组织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产生影响。

8.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在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等进行调整和改变。

组织变革需要管理者合理制定变革策略,并有效地推动变革的实施。

9.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有效地进行团队建设和激励,推动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提高团队绩效和创新能力。

10.领导与领导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和价值观的过程。

领导力是具备激励、指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有效的领导力可以带领团队获取成果,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管理学基础》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管理学知识归纳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书上)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2影响管理幅度的身分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

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请求管理幅度要小些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

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

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

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

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由XXX的工业心理学教授XXX组织进行。

XXX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XXX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打算、组织、指挥和控制事情,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管理基础知识(全)

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

到了资本主义阶段,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达到了空前规模,社会和政治结构高度分化,在此背景下,管理活动逐步趋向于专业化、科学化,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罗宾斯和库尔塔(1996)认为,管理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

美国小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在他们看来,第一,管理的中心是协调和指导他人的活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第二,管理人员必须同时考虑两个方面:①他人的活动。

②他人。

前苏联波波夫认为,管理是一定的组织、经济、技术及工具的职能的总和,它要解决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全部任务。

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对管理界定的共同之处:管理具有特定的目的;管理需要对有效资源进行动员和配置;管理具有特定的职能;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等。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时间活动。

管理主体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包括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以及由他们以各种形式委托的代理人,也包括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

管理主体可以以个人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集体形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二、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

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

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环境三大类:(一)一般、宏观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五方面。

(二)具体微观环境: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厂家、用户、供应商。

(三)组织内部环境两种环境分析方法:1.识别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方法(美.邓肯),从两个方面确定组织环境因素:稳定(静态)---不稳定(动态);二是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层面得出评价模型。

2.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外部:机会(O)、威胁(T);内部:优势(S)、劣势(W)。

第二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本质决策时决策者为了达到某种决策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做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简单的说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目标营销程度不同,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2.按决策问题重复度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此外,按目标多寡,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所要解决问题性质,原始/追踪决策;时间长短:长期/中期/短期决策;决策者的层次:高层/中层/基层决策;思维方法:经验/推理决策;可选方案数量:开关式/旋钮式决策。

决策原则:满意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比较优选原则、反馈、效益原则。

三、决策基本步骤1.问题发现和诊断;2.确定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选择方案四、决策主要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根据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的一种数学分析法。

以盈亏平衡点为界限,销量大于平衡点为盈利,小于则亏损。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面临两种以上自然状态,估计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而采取决策。

估计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出现的概率不清楚时,包括保守法(悲观、小中取大)、冒险法(乐观、大中取大)、折中法。

第二节预测一、含义:即立足于过去和现在,预计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

预测与决策关系:1.预测的发展首先来自于决策的需要,其目标就是为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2.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预测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内容会随着决策不同需要而变动。

预测程序:1.预定预测目标;2.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评价预测结果;5.编写预测报告。

二、预测的主要方法按预测本身的性质分,可以将预测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一)定性预测法,也称定性判断法专家调查法(专家个人调查法、专家会议调查法)德尔菲法:根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专家之间不得讨论,经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反复征询修改,得出较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结果。

(二)定量预测法,又称分析计算法或统计预测法时间序列法。

将一经济变量如历史销售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延伸,预计未来变化趋势。

因果预测法。

根据历史资料,找出预测因素和其他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预测。

第三节决策与心理一、决策中常见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多表现为认识事物的偏见,具有消极作用,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决策。

心理效应包括:光环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先头效应);近因效应;从众效应;定型效应;反衬效应;投射效应;还包括乐队效应、黄灯效应、新闻效应、颂歌效应。

二、决策中的心理压力(一)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趋避冲突(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某种代价,但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而内心矛盾的情况)双趋冲突(两个甚至更多好处都想要,而不可同时兼得的矛盾心理)双避冲突(两种选择都不喜欢却必须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二)逆反心理:受信者态度与说服方向完全相反,对说服心理进行积极地阻扰1超限反应。

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劝导影响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会进行自我价值保护而逆反。

3禁果逆反。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心理压力持续时间1惊恐阶段、压力来时还不适应产生焦虑、恐慌和抑郁情绪。

2抗拒阶段、心理慢慢平静,逐渐适应。

3力竭阶段、如压力没有缓解,适应能力消耗殆尽,出现沮丧、无助、绝望情绪。

(四)影响心理压力的因素 1.实现决策目标的难易程度;2.问题复杂程度;3.决策后果对决策者个人的利害关系;4.决策风险的大小;5.时间压力大小;6.决策如达不到目标回旋余地的大小;7.决策目标的多少及相互冲突程度;8.决策环境变化程度;9.决策者经验多少;10.群体决策中责任的分散程度。

第四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含义:又称集体决策,指由两个以上的人完成的决策。

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

利弊:优点:1.提供完整的信息;2.产生更多的方案;3.增加决策可接受性;4.提高决策合法性。

缺点:1.消耗时间长;2.不能避免少数人统治;3.屈从压力;4.责任不清。

二、参与决策是指组织的一般成员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参与决策影响决策。

优点:1.员工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2.员工能从公司或者部门那里直接获得准确信息。

3员工会把决策当作自己的切身责任;4.员工会培养自己的远景能力;5.决策推动工作。

缺点:每个群体成员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经验不同,则积极性大小不同,事不关己。

要防止领导独断和小集团意识,防止出现失误大家都不负责。

三、群体决策中基本择案规则择案规则就是决策群体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典型的有:完全一致、商议一致、多数通过、等级决定(最高等级者定夺)。

还有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博尔达计数(每个备选方案依次排列打分,高者胜出)、赞成投票制、正负表决法(每个方案投一票正多胜出)第五节计划的编制一、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

二、计划的类型和作用(一)计划类型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型计划和非程序型计划。

(二)计划的作用与意义1.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2.计划可减小不确定性;3.可以减少重叠性和浪费性活动;4.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便进行控制。

三、计划的编制程序:估量机会→→设定目标→→确定计划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与选择方案→→拟定备用计划或者应急计划→→拟定派生计划→→预算。

四、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事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更切合实际,长中短期计划相互衔接,加大计划弹性提高组织应变能力。

第三章组织第一节组织概述一、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组织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静态的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动态意义上的组织是指围绕一定目标,设置并建立组织机构,安排群体成员的职位,确定其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其具有较高效率的群体的管理行为或者管理过程。

因此,从组织的内在本质和基本属性上来看,组织是静态意义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和动态意义的组织行为或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

组织特征有: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的统一性;资源的整合性;活动的协作性;结构的系统性。

二、组织的类型按建立和正规化程度,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灵活性和适应性程度,机械式组织(官僚行政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适应性组织)。

三、组织的功能组织具有整合、凝聚、服务、管理、激励等功能。

第二节组织设计组织设计师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的活动。

五个原则:目标一致,分工协作,精简高效,权责对等,动态适应原则。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战略、技术和组织结构等四项因素。

二、组织设计的内容职能与职位的分析与设计;部门化和部门设计;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分析设计;决策系统的设计;横向协调和联系的设计;组织行为规范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规划。

第三节组织结构一、常见组织结构类型有:1.直线型组织结构:每个管理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管理权;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主管人员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管理权或完全管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