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分析
构图方式

按照构图的稳定性原则,当然这是对静物拍摄而言。
稳定性构图上,一般讲求画面的物体在颜色,大小,重量上显得均衡,不出现一边倒,不会让人感觉有倒伏或者压抑的感觉。
>(1)井字形构图<br>这种构图形式,是假设把画面的长宽各分为三等分,把相交的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井"字形。
被摄主体不是位于画面的正中,而是被安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
<br>(2)正三角形构图<br>构图中三角形一向是比较稳重的形式,而采用正三角形构图,除了画面上给人以坚强、镇静的感觉外,在表现力上也具有很好的烘托效果。
对于需要表现一定气氛的画面,正三角形构图可以说是最恰当的形式之一。
<br>(3)倒三角形构图<br>和正三角形构图的稳重相反,倒三角这种构图方式具有一种动态的活力。
给人一种明快、动态的感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图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左右两边最好要有些不同的变化或者比较,这样才能打破两边的绝对平衡,使画面更活泼。
<br>(4)斜三角形构图<br>斜三角形是介于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之间的一种构图方式,其表现力也介于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构图之间,可以使主体和辅助背景对比更加鲜明,属于一种比较常用的构图方式。
<br>(5)垂直式构图<br>垂直式构图主要是用在高山、建筑物、瀑布等景物的拍摄上。
它的整个画面主要由垂直线条组成,能将被摄景物表现得巍峨高大和富有气势。
<br>(6)斜线式构图<br>斜线式构图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变化的动态感,能使画面产生动感。
其动感的程度与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其前进的动感越强烈,但角度不能大于45度,否则会产生下倾感。
<br>(7)水平式构图<br>采用这种构图,常能给人以一种平静、舒坦的感觉,用于表现自然风光,则更能使景色显得辽阔、浩瀚。
比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十四种)

⽐较全的摄影构图法则(⼗四种)三分法构图这种构图法则⼀直以来被各种风格的摄影师⼴泛地使⽤,当然,如果所有的摄影都采⽤这样的构图⽅法也就没有趣味可⾔了。
倘若适时地破坏三等分的原则,灵活地使⽤不平衡的构图,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画⾯。
下⾯就为⼤家介绍风光摄影中⼏种⽐较常⽤的构图⽅法。
摄影师在构图时,将地平线与三分线重叠,⽽画⾯中起伏的沙丘与三分线重叠的同时,突破了地平线的束缚,增强了画⾯的视觉冲击⼒。
⽔平线构图⽔平线构图⼜称⼆等分构图,就是把画⾯分成相等的两半。
这种分法可以为画⾯营造出⼴阔和横向延伸的氛围,同时也会因⽔平线位置的不同,表达出不⼀样的画⾯情趣。
⽔平线放在画⾯⼆分之⼀处,将画幅留给河⽔和天空。
这样的⽔平线位置充分地表现了天空的绚丽,同时也增强了画⾯的延伸性。
垂直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是利⽤垂直线的延伸感使画⾯更加紧凑,⽽且合理地利⽤这种构图⽅式,可以使画⾯富有节奏感。
利⽤横构图表现⾼低不⼀的树⽊,画⾯中的树⽊线条感⼗⾜,使画⾯显得紧凑⽽富有节奏感。
斜线构图斜线构图有助于为画⾯营造出富有活⼒和节奏的动感,是存在画⾯中的⼀条斜线。
当然,如果还想表现⼭峦远近的空间感也是可以选⽤此构图⽅法的。
图中的对⾓线将画⾯分成了两部分,强烈的对⽐使画⾯充满了视觉冲击⼒,⽽天空中冷暖⾊调的对⽐,让画⾯显得更有⽓氛。
留⽩处树与动物的剪影处于对⾓线上,使画⾯显得宁静⽽和谐。
曲线构图曲线能给风景增添圆润与柔滑的感觉,使画⾯充满动感和趣味性。
曲线的线条感让⼈从画⾯中得到优美与稳定的感觉。
流畅的线条给平稳的⼭峰带来了灵动感和韵律,让⼈们觉得它们仿佛是在演奏着⽓势雄伟的交响乐。
放射性构图这种构图⽅式主要通过向上下左右延伸开来的对象形态来表现⼀种开放性和⼒量感。
三⾓形构图从⼏何学中我们知道,三⾓形是最稳定的结构,运⽤到摄影的构图中,同样如此。
三⾓形构图是指画⾯上的拍摄对象所呈现的形态类似于三⾓形,或者⼏个拍摄对象的关系正好组成⼀个三⾓形。
风光摄影技巧

风光摄影技巧风光摄影技巧在风光摄影构图中,对比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表现内容、营造意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画面更好地表达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虚实对比:实是画面中清晰的主体部分,虚是画面中模糊的陪体部分或空白。
虚实对比处理的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辅、虚实有制。
古有“实处易,虚处难”之说,就是应基于实处为前提,着力处理好虚处。
控制画面部分影像模糊的方式有很多,如可采用长焦距镜头配合大光圈的各种手段,获得短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模糊;还可以利用翻腾、飘泛的烟云雾气作衬托,等等。
注意的是虚的地方应该是陪体,主体部分不能虚。
明暗对比:影调的深浅对情绪产生的影响,缘于长期沉积的心理因素。
处理好黑、白、灰三者关系,如何将深暗的黑、强烈的白、舒适祥和的灰放在一起,大有文章可做。
深色的主景被淡色背景衬着,为高调效果;淡色的主景被深色背景衬,为低调效果。
应根据高调、低调或中间调之需,确定测光主体后控制曝光。
色彩对比:就是利用色彩并列,因色别、纯度、明度不同所产生的相互衬托关系,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其中又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
从感情上说,每种色彩都能表达一种情绪和心境,相关色彩相搭配则产生综合甚至复杂的感受。
在色彩运用上,一般忌不同冷暖属性的搭配,比如风景中的绿色主体配以天空的蓝色,秋天沼泽里的金黄秋菊,蓝色碧水与黄色沙滩,色彩对比都是自然而协调的。
但有时却将大红与大绿进行搭配,却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这是因为单一的色彩或靠色缺少色彩变化,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当主体与周围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时,主体在画面中的形象便鲜明而突出了。
如下图《夜静人未眠》:古村的夜晚,暖意的灯光与幽蓝的天宇,产生了色差,其色素内容的对比让画面生动起来。
此外,还有大小对比、主次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藏露对比、曲直对比、柔刚对比、横竖对比、宽窄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等,它们是辩证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摄影常用构图方法

摄影常用构图方法一、点类构图1.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等。
2.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3.对称式构图。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4.椭圆形构图。
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
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二、线形构图5.S形构图。
曲线构图的首选,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
能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6.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视线引向中心,或由中心发散四周。
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7.十字形构图。
能剩余较多的空间容纳背景和陪体,将视线引向交叉部位,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拍摄有规律的运动物体等。
8.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体现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等竖直线形组成的景物。
9.对角线构图。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10.斜线式构图。
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
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可以利用斜线指向固定趣味中心。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位于中心位置,四周景物朝中心集中,将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有时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放射式构图。
以主体为中心,景物向四周呈入射状。
可将注意力引向主体,又有开扩、舒展、扩散的作用。
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场面复杂的场合,也能使表现对象在复杂场合产生特殊效果。
13.水平线构图。
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
14.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画面以外。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摄影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照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不同风格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摄影构图的十七种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的方式来排列元素,使得画面左右或上下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这种构图方法常常被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风景,能够给人一种稳重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是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成黄金比例的方式进行构图,这种构图方法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美丽,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静物。
接下来,是逆光构图。
逆光构图是指摄影时光线来自被拍摄物体的背后,这种构图方法可以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加入一个清晰的前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风景照。
此外,还有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关系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营造出一种深度和立体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另外,是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来排列画面中的元素,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再者,是重复构图。
重复构图是指通过重复的元素来排列画面,以营造出一种韵律感和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街头照片。
接下来,是运动构图。
运动构图是指通过捕捉运动的瞬间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活力,常用于拍摄运动或者街头照片。
再者,是剪影构图。
剪影构图是指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将被拍摄物体的轮廓呈现出来,以营造出一种神秘感和艺术感,常用于拍摄人物或者风景。
此外,还有低角度构图。
低角度构图是指从下往上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威严和力量感,常用于拍摄建筑物或者人物。
另外,是高角度构图。
高角度构图是指从上往下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俯视感和全景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人物。
再者,是鸟瞰构图。
鸟瞰构图是指通过高空俯视的方式来拍摄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全景感和宏伟感,常用于拍摄风景或者城市。
摄影技巧 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

摄影技巧学会这15种构图方法,拍出超赞作品!01井字形构图所谓井字形构图,就是指在构建画面的时候,以虚拟的四条直线将画面横竖平均分成九份,使画面中的直线形成一个“井”字,将被摄对象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位置来完成构图。
因为取景画面被平均分成九份,这种构图方式也可以称为九宫格构图。
井字形构图是常见的构图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也可以说是黄金分割法的一种。
拍摄荷花时,可以利用井字形构图的方法,将荷花安排在井字形的交叉点上,使荷花得到突出表现井字形的交叉点可以说是画面中最吸引人的位置,所以将主体放在这些交叉点上,便可以使主体在画面中得到突出呈现,同时也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变化动感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井字形构图时,井字形的四个交叉点会带给画面不同的视觉效果,这需要根据现场的拍摄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
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小的物体时,可以将其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得以突出;拍摄猫咪的头部特写时,可以将猫咪的眼睛安排在井字形交叉点位置,使猫咪表现得生动可爱而当被摄主体是比较大的物体甚至占满整幅画面时,如果想要突出主体的局部时,也可以使用井字形构图,将这一局部放置在井字形交叉点上。
拍摄游泳的孩子时,将孩子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附近,可以使画面表现得更协调,孩子也能够得到突出体现。
02三分法构图所谓的三分法构图,就是指将被摄主体安排在画面三分线位置来进行拍摄的方法,将画面横向或者是纵向平均分成三份。
这种平分会使画面产生两条横向或者是纵向的等分线,我们将这两条等分线称为三分线,利用这些等分线来构建画面的方式就是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往往会给画面带来和谐、优美、生动等画面效果,而不同的三分线形式在拍摄不同的主体时,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在拍摄风光题材的照片时,横向的三分法构图比较常用,而这种三分法还可以分为上三分与下三分。
利用三分法构图拍摄草原时,如果主要想表现草原风光,可以利用上三分法的方式进行取景拍摄。
风景摄影构图方法

风景摄影构图方法
风景摄影的构图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第三分割法:将画面分成三个水平或垂直的部分,通过将主题放置在其中一个分割线上,以增加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吸引力。
2. 前景增强法:通过在画面前方加入有趣的前景元素,如树枝、岩石或花朵,来增加景深和层次感。
3. 对角线法:利用斜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将主体放置在其中一个对角线上以增加动态感。
4. 比例法:运用黄金分割或斐波那契数列等比例关系,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的某个特定位置,以增加视觉效果和吸引力。
5. 反向法:在画面中运用对比明显的元素,如明暗对比、色彩对比或大小对比,来增强画面的效果。
6. 远近法:通过利用远景与近景的区别,以及对焦点的选择,来增加画面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7. 栅格法:通过将画面分成九宫格或其他网格形式,将主体放置在其中一个交
叉点上,以增加画面的平衡感和构图的规则性。
8. 混沌法:通过故意打乱构图规则,创造出一种混乱而有趣的效果,以突出主题的独特性和特点。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构图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创意,摄影师可以灵活运用和结合不同的构图方法来创作出独特且生动的风景照片。
剖析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与实例

剖析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与实例在摄影领域,拍摄风景照片是一项受欢迎的创作方式。
通过构图技巧,摄影师可以将美丽的风景呈现给观众,并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用的拍摄风景照片的构图技巧,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一、对称构图对称构图是风景摄影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将主题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使左右两侧保持对称,可以创造出平衡和稳定感。
例如,在拍摄一座美丽的湖泊时,将湖泊的水平线放置在画面的中央,使湖泊的水面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效果。
二、三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技巧,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前景、中景和背景。
通过将主题放置在这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增加层次感和视觉吸引力。
例如,在拍摄一片绚丽的日落时,可以将天空作为中景,山脉或水面作为前景和背景,以创造丰富的构图效果。
三、前景营造深度在风景摄影中,利用前景物体来营造深度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技巧。
通过在画面前方放置突出的物体,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引导效果。
例如,在拍摄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可以在前方放置一棵高大的树木,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向远方延伸,同时增加画面的深度感。
四、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能够增加动感和引导观众目光的构图技巧。
通过在画面中引入对角线线条,可以创造出一种视觉上的流动感。
例如,在拍摄一条弯曲的道路时,可以利用道路的线条将观众的目光引导到画面的深处。
五、运用透视通过运用透视效果,可以创造出一种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
在风景摄影中,常用的透视构图技巧包括前景与背景大小对比、远近物体透视效果等。
例如,在拍摄一片广阔的田野时,可以利用田野中的农作物或树木来营造出远近透视的效果,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通过以上的构图技巧,摄影师可以将风景照片拍摄得更加吸引人,更有表现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构图技巧只是摄影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关注光线、色彩、焦点等其他因素。
最重要的是,摄影师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并用心去感受和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的7种构图手法
风光摄影可能是初学摄影的人先接触且能够最快上手的摄影门类,面对美景我们大多都有举起相机拍摄的冲动。
当我们端起相机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构图,人们观看一张照片也是从构图开始的。
构图是一门几何课,因为构图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本意就是结构、组成和连接。
构图就是把世间万物提炼和抽象成点线面以及各种图形的过程,马克吕布曾经说过:摄影就是几何。
或者你这么想也可以:摄影有时候就像下一盘棋,你可以把相机取景框想象成一块棋盘,而你要拍摄的对象们就是你的棋子,想想你要怎么布局它们、经营它们?赢得这局棋,这局棋没有人和你对弈,你要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让你的下一张照片更出色。
下面我们挑选7种在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手法,希望这些“最”可以打开你的风光摄影大门。
Ricardo Leal
一:最饱满――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可能是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构图方式了,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很多都是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称作远景三部分来组成,这样的构图方式能够很好的表现景色的层次,也可以把画面填充的饱满。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新疆的天山牧场,摄影师利用长焦镜头裁取了广阔自然的一部分,把整个画面分为了三个部分,前景部分的草原上的野花呈现了亮丽的黄色,和中景以及背景拉开了层次,中景的绿色草原上的牛羊成了这幅画面中的画眼,远景的草原光影斑驳且具有一定的透视效果。
这样的构图方式清晰而饱满,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存在的线条和颜色,寻找点线面永远是构图的重要一步。
EOS 60D ISO:200 光圈f10 快门1/160 摄影/姜曦
二:最有趣――对角线构图
在风光摄影中,一定要锻炼自己试着用抽象的几何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找到自然界本身存在点线面。
试想一下,你看一张照片,里面出现的线条全部都是横的和平直的,虽然能够带给你平静和平衡的感觉,但是也会使让这个画面标的无趣乏味,令人疲倦。
所以,我们要寻找曲线,斜线来破坏画面,让画面变得有趣起来。
对角线构图方式是很常用的一种方式,让线条或者是景物的边缘把画面通过对角线来分开,下面这张图片拍摄的是川藏公路上一段,高山峡谷中,褐色的山体被一条黑色的柏油公路拦腰截开,曲折的公路从画面的左下角延伸到画面的右上角,即平面分割了画面也形成很好的视觉引导线,让整个画面有了透视感。
注意看公路上的车队,这些汽车在巨大的山体映衬下显得渺小,他们在画面中起到了表现景物比例的作用,也使荒凉的景色多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EOS 5D2 ISO:200 光圈f8 快门1/300 摄影/姜曦
三:最丰富――利用框架
如何使一张平面的照片充满三维的深度?其实你只需要在画面中采取某些真实的或者隐形的框架来作为画面中的前景,来框住你要表现的主题,就会使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透视效果。
比如用一扇门的门框框住一个人,用一扇窗的窗框框住一个建筑,当然你也不能在什么场景下都使用这一招,如果这个框架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美感或者与主题没有相关意义的话,就不要使用。
但是当有些框架和主题的关系很密切,可以使你画面的内容更丰富,或者是更有利于表达一个场景的气氛的话,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用。
有时候,框架在构图中并不只是单纯的视觉元素,它还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我们最常用到的前景是框架物,比如门框、窗框、树枝、拱门、建筑物的边缘等都可以形成构图感的物体。
也有很多常用的前景元素在表达景深和表现透视关系的时候很有用,比如有大面积颜色的花草、移动的人群这些可以被虚化以烘托气氛的前景。
这张照片拍摄自西藏阿里古格王国遗址,这处遗址的主体建筑在一座土林上呈金字塔形,如果在画面单独表现它,在西藏的光线和蓝天下也还算不错,但总是觉得会少了一些趣味性,用一面土墙上面的破洞作为框架,观众的视线很容易就集中到框架后面的主题上面去了,这样的框架构图非常适合表现这样的历史建筑。
EOS5D2 ISO:200 光圈f14 快门1/500 曝光补偿―1.3 摄影/姜曦
四:最简洁――极简留白
如果说绘画是加法的话,那么摄影就是减法,尤其在风光摄影中,只有剔除掉杂乱的景物和多余的元素才能得到存粹自然的景色。
留白原本是中国水墨画中最常用到的创作语言,但是移植到摄影中照样行的通,大面积的空白由于有了简单景物的比例陪衬而显得空灵和孤寂,就像是这张雪原上的一棵树的画面,空白体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东方意境之美,是画意摄影中经常用到手法,大家在风光摄影创作的时候不妨也尝试下这样的方法,会是你的摄影作品充满意境,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打开引人遐想的空间。
构图时注意选取具体而有形式感的景物来衬托留白的空间,极简不是空无一物,极简也可以很丰富。
EOS5D2 ISO:200 光圈f13 快门1/10 摄影/姜曦
五:最对称――镜面对称
镜面效果是非常迷人的,仿佛具有魔力一样,也是摄影师在拍摄风光时候最常运用的构图效果,完美而对称的镜面效果非常具有形式美感。
自然界有很多场景都会出现镜面的反射效果,平静的水面是最常遇到,我还甚至在汽车车身上寻找到了完美的镜面效果。
拍摄镜面照片,对称是必须的,将画面一分为二的完美对称效果让平凡的景色也会变得恍若仙境一般,拍摄镜面对称的照片要注意平衡实际景物和水面反射景物之间的光比,一般的话画面上部的实际景物的亮度会比反射中的景物要亮,一般可以用灰色渐变镜平衡光比,达到完美对称的效果。
EOS5D2 ISO:50 光圈f18 快门1/2 摄影/姜曦
六:最虚化――虚化遮挡
把前景虚化掉实际上应该是框架构图的一种表现方法,通过使用大光圈或者是长焦镜头可以把前景虚化掉形成色块或者是光斑,使本来平凡的景物在画面中成为构图和烘托气氛的元素。
下面这张图片中,摄影师把前景的五彩经幡通过虚化处理成色彩斑斓的不规则色块,把焦点对准了远景的雪山,把藏区的两大重要元素结合在了一个画面中,也是画面的两个层次都有提高,所以说是两个层次,一个是画面景深的层次,一个是画面品味和审美的层次。
EOS5D2 ISO:100 光圈f4.5 快门1/320 曝光补偿+0.3 摄影/姜曦
七:最透视――远点透视
一张照片本来是平面的,但是风景可以有深度的。
怎么样去表现风景的深度呢,这就要用到透视的原理,自然景物中有很多透视线都把人们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主题中去,比如这个雪山和河流的画面,河流弯曲的曲线引导观者的目光到远景的雪山上面去,体现了很好的风景深度,使整个画面非常具有纵深感。
拍摄这样的画面一般使用广角镜头和较大的光圈组合,从而获得更大景深。
EOS5D2 ISO:250 光圈f9 快门1/50 摄影/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