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讲解【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知识讲解 0的计算(2)——一个数加、减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知识讲解 0的计算(2)——一个数加、减0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0的计算(2)——一个数加、减0问题导入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教材30页例题)
1.读题,观图,找出蕴含的数学信息
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一片荷叶上有0只青蛙。

2.连接已知条件和问题,组成完整的实际问题
一片荷叶上有4只青蛙,另一片荷叶上有0只青蛙,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
3.探究解题思路
求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就是把4和0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0。

4.探究4+0的计算方法
4和0相加,就相当于什么也没加,仍得4,所以4-0=4。

5.问题解答
4+0=4
口答:两片荷叶上一共有4只青蛙。

问题导入5-0等于几?
过程讲解
1.探究5-0的计算方法
5和0相减,就相当于什么也没减,仍得5,所以5-0=5。

2.问题解答
5-0=5
归纳总结
任何数与0相加或相减,都得这个数。

误区警示
【误区一】判断: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

(√)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0的含义。

0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等。

错解改正×
温馨提示
0的含义有很多。

【误区二】看图列式计算。

△△△△△
5-0=5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理解减法的意义。

从5个△里划掉5个△,表示从5里面去掉5,还剩下0,所以列式为5-5,
而不是5-0。

错解改正5-5=0
温馨提示
解决有关0的减法的看图列式题时,理解题意是关键。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讲解 整时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讲解 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
问题导入你能写出下面几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教材84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识别钟面上的时间
2.整时的写法
整时的写法有两种:中文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中文表示,写作8时,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写时,应在“:”的前面写8,在“:”的后面写“00”,即8:00。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写出其他两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3.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写整时有两种方式,即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误区警示
【误区】图中钟面上的时间是(12时)。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完全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图中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表示6时。

错解改正6
温馨提示
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才是12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1课时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9总复习【教课目的】经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为稳固,计算能力更为提升,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课目的。

1.娴熟地数出数目在 20 之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划分几个、第几个,掌握数的次序和大小,掌握 10 之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 之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4.认识符号“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7.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优秀习惯。

9.经过实践活动领会数学与平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要点难点】复习一位数加法和 10 之内的减法,以及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指导】1.复习时,教师能够联合本班的详细状况灵巧掌握。

如平常教课中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坚固的部分要要点复习,关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要点赐予指导。

2.复习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的观点、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学期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育学生灵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本班的实质状况,既要进行全面、基本的练习,也要对一些学生简单犯错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娴熟地进行计算。

复习内容知识点多,学生简单犯错,我们应在复习时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地解决难点和易错点。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 4 课时:20 之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 课时用数学 ........................................... 1 课时认识钟表 ......................................... 1 课时地点和图形 ....................................... 1 课时第 1 课时 20 之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课内容】复习数与数的运算【教课目的】1.经过复习,使学生比较娴熟地掌握 20 之内数的次序,数的含义和 20 之内数的构成,会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数一数。

郑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郑老师小提示:①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

如:②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

③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5题和第8题,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3、长的画√,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高的下面画√。

6、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9、宽的画√,窄的画○。

10、厚的画√,薄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提示: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精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精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知识讲解 1~5各数的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知识讲解 1~5各数的写法

1~5各数的写法问题导入 1~5各数怎样写呢?(教材16页例题)方法讲解: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右上方起笔到左下方收笔,写时略倾斜,不要写成竖直的。

:把2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起笔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写到左下方时向右拉平。

:把3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起笔写两个半圆,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把4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

从左半格上方中间起笔向左下写竖,在中间虚线靠下的位置向右拉平,第二笔是一个略倾斜的竖。

:把5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

从左半格上方偏左的位置起笔向左下写竖,写到中间虚线时写半圆,注意半圆要写得圆滑些,第二笔是横。

归纳总结书写时,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工整地书写。

误区警示【误区一】看图圈数。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把数出来的几个数都圈起来了。

要先数出物体的个数,有几个就用几来表示,再把这个数圈出来。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看图圈数时,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后,是几个就圈几。

【误区二】判断:在1~5各数中,4的后面是3,前面是5。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把一个数的前面和后面混淆了。

4的后面应该是5,前面是3。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判断一个数的前、后位置各是什么数时,可以根据数数时,先数谁,后数谁,先数的数在前面,后数的数在后面。

【误区三】填空: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4)和(5)。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理解相邻的意思,相邻就是挨着,而3和5不相邻。

错解改正 2 4温馨提示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就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教材2-5页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事物的数量。

难点:能有序地数数。

知识点:数数的方法(掌握)1.数画面中事物的方法把画面中的事物分一分,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数。

如把所有的女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所有的男同学放在一起数,把树木放在一起数……方法点拨: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观察。

2.数事物数量的方法通常用点数法数事物的数量。

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按顺序数事物数量的方法就是点数法。

难点点拨:(1)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数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数量就是几。

(2)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如1面旗,1位学生都可以用“1”表示。

但有时“1”也可以表示多个事物构成的一类或一个整体,如1群羊。

比多少教材6-7页重点: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知识点一:同样多(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知识点二:比多少(掌握运用)1.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但事物的数量少时通常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3.“多”和“少”是两种事物比较的结果,是针对对方而说的。

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材9页重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知识点: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注意: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总结(人教版)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的认识:自然数的认识:从1开始的正整数,包括1到10等。

十进制数的初步认识:了解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例如10以内的数和20以内的数。

大小比较:能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和“=”表示。

数的运算:加法:学习10以内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减法:初步接触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概念。

初步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数的顺序与位置:顺序:了解数的顺序,能够按照数的大小进行排列。

位置:理解位置的概念,例如前后、左右、上下等。

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识别并区分这些图形。

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等。

简单分类: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简单分类。

时间初步认识:认识时钟,能够区分时针和分针,了解时间的简单概念,如整点和半点。

问题解决: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法的应用题。

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习惯与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家长也可以配合学校的教学,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游戏、数学实践等活动,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新插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重点提升 加、减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梳理课件

(新插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复习重点提升 加、减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梳理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拓 展 点 分析图中 的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2.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条件:一共有 6 块蛋糕,盒子外有 2 块。 问题:求盒子里有____几______块。
6 - 2 4 (块) 盒子里有 4 块。
条件:左边有 2 朵花,右边有 5 朵花。 问题:求___一__共____有几朵花。
2 + 5 7 (朵) 一共有 7 朵花。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核心素养提升练
加、减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提 升 点 正确解决要求的问题
1.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再解答。
7 -2 5
4 +2 6
6 -1 5
7 -3 4
4 +2 6
6 -1 5
点评:第一幅图,大括号下面标注“7 个”,右边刺 猬身上有 2 个苹果,左边树上面标注“?个”,说明 要求树上有几个苹果,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7-2= 5(个)。 第二幅图,左边有 4 个蘑菇,右边有 2 个蘑菇, “?” 标注在大括号的下面,说明要求一共有几个蘑菇,用 加法计算,列式为 4+2=6(个)。
点评:第一幅图,大括号下面标注“6 块”,说明一 共有 6 块蛋糕,看图可知,盒子外面有2 块蛋糕,盒 子上面标注“?块”,说明要求的是盒子里有几块蛋 糕,用减法计算,列式为6-2=4(块)。第二幅图, “?”在大括号的下面,说明求的是左右两边花的总 数,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2+5=7(朵)。
第三幅图,一共有 6 个萝卜,右边有 1 个,求篮子里 有几个萝卜,用减法计算,列式为6-1=5(个)。 第四幅图,一共有 7 朵花,右边有 3 朵,求左边有几 朵花,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7-3=4(朵)。 第五幅图, 左边有 4 只 蜗牛, 右边有 2 只 蜗牛,求 一共有几只蜗牛,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2=6(只)。 第六幅图,小猫一共钓了 6 条鱼,左边鱼竿上有 1 条 鱼,求右边鱼篓里有几条鱼,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6-1=5(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知识讲解 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知识讲解 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

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问题导入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教材67页例题)过程讲解1.观图,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式(1)观图,获取数学信息。

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2只,又飞来3只。

(2)读题,理解题意。

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就是从原有的4只里减去飞走的2只,再加上飞来的3只。

(3)列式。

4-2+3。

2.探究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明确其算理图中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表明此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后算加法。

即先算4-2-2,求出飞走2只后,湖里还剩2只天鹅,再用2+3 =5,求出又飞来3只后,共有5只天鹅。

用图示表示:3.算式的读法4-2+3=5读作:4减2加3等于5。

4.解决问题4-2+3 =5(只)口答:现在湖里有5只天鹅。

归纳总结先减后加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误区警示【误区一】计算。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计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9-2=7,再算7+1=8。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先算出前面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得数,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误区二】看图列式计算。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理清虚线框里的4应该从几里去减。

此图分为两部分,左边原来有6个,去掉4个;右边有2个。

所以应该从左边的6个里面减去4个,再加上右边的2个。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看懂图意,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加减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及习题训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及习题训练

第一单元知识点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第一单元练习题(一)一、填空.1、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____.2、10前面第2个数是____,6后面第3个数是____.3、7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4、10和8中间的一个数是____.5、比6大比10小的数有、、 .二、写数.1、按规律填数.____、____、2、____、____、5____、9、8、____、____、5、____ 、____2、____2、把4,10,3,0,6,2,8,5中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画一画.①画△,△比□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画☆,☆和○一样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练习题(二)一、填空1、6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在数123中,个位是____ ,十位是____,百位是____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____,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____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二、在___里填上“>”、“<”或“=”号33-5___22+6 59-6___59-14 27+5___27+872-8___66+3 35+7___61-19 37-21___8+916角___2元 6元8角___68分 23角___2元3角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七十二二十三六十八一百五八十九四十三第一单元练习题(三)一、填空.1、1的前面是( ),8的后面是( ),19的后面是( ),10的前面是( ).2、1个十和5个一组成( ).2个十是( ).3个1和1个十是( ).19里面有( )个十和( )个1.20里面有( )个十.3、个位是5,十位是1的数是( ).十位是2,个位是0的数是( ).个位是1,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1的数是( ).十位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5的数是(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有1个十在十位写( ),有2个十在十位写( ),有几个一在个位写( ).二、我会做.1、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8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3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2、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6位,从后往前数,小红排在第2位,请问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统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色彩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XXX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XXX的上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布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偏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透露表现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透露表现其中的一个物体。

4、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知识讲解 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知识讲解 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问题导入 比一比。

(教材51页例题)
过程讲解
1.看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把表示相同数量的点子数一一对应划掉进行比较,如下图:
2.根据数的顺序比较
7、8、9之间的大小
数的排列顺序是7、8、9,根据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可知7最小,8比7大,9比8大。

3.问题解答
归纳总结
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有两种方法:(1)可以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是大于前面的数。

(2)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一一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知识讲解 认识1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知识讲解 认识10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认识10
问题导入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教材59页例题)
过程讲解
1.数一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数出图中一共有多少人,用点数的方法先数9名学生,再数1位老师,师生共10人。

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数鸽子的只数,也可以2只2只地数,即2、4、6、8、10,一共有10只鸽子。

2.认识10,明确10的读法
10是两位数,由数字1和0组成,10读作:十。

3. 10的写法
10由“1”和“0”两部分组成,所以要占一个田字格,左半格写1,右半格写0。

归纳总结
数量是10的事物用“10”来表示,10是由“1”和“0”组成的两位数。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讲解(人教版)目录目录目录 (1)第一部分读数、写数 (3)(1)认识20以内的数,会用两位数表示 (3)(2)正序和倒序排列 (3)(3)比较大小和第几 (4)(4)找相邻数 (4)第二部分比一比 (5)(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5)(2)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5)(3)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6)第三部分加减法(一) (6)(1)用加法表示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减法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6 (2)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7)(3)加法和减法的性质和规律 (7)第四部分认识物体和图形 (9)(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9)(2)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 (9)(3)按照形状分类物体 (10)第五部分加减法(二) (10)(1)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10)(2)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3)写出和相同的加法算式和差相同的减法算式 (12)第五部分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13)(1)用上下、前后、左右表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13)(2)判断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 (13)第七部分认识钟表 (14)(1)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半时 (14)(2)读整时、半时,会写整时、半时 (15)(3)画整时、半时的分针和时针 (15)第一部分读数、写数(1)认识20以内的数,会用两位数表示①20以内的数是指从0到2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和20。

② 20以内的数可以用一位数或两位数表示。

一位数是指只有个位的数,如0、1、2等。

两位数是指有十位和个位的数,如10、11、12等。

③两位数的写法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写在左边,个位上的数字写在右边,中间没有空格。

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写法是13。

④两位数的读法是先读十位上的数字,再读个位上的数字,中间没有停顿。

如13读作“十三”,15读作“十五”。

⑤两位数中,如果十位上是0,就只读个位上的数字,不读十位上的数字。

如03读作“三”,06读作“六”。

⑥两位数中,如果个位上是0,就只读十位上的数字后面加“十”,不读个位上的数字。

如10读作“十”,20读作“二十”。

(2)正序和倒序排列①正序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例如1、2、3、4、5。

倒序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例如5、4、3、2、1。

②正序和倒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一组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例如,在1、3、5、2、4中,最大的数是5,最小的数是1。

③正序和倒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例如,如果两个数在正序排列中靠前,就说明这两个数比较小;如果两个数在倒序排列中靠前,就说明这两个数比较大。

④正序和倒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一组数中第几个数。

例如,在1、2、3、4、5中,第三个数是3;在5、4、3、2、1中,第三个数也是3。

(3)比较大小和第几①比较大小是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例如3小于5,5大于3,4等于4。

②比较大小的方法有数数法、一一对应法、摆法等。

数数法是用数的顺序来比较,例如在1、2、3、4、5中,5在最后,所以5最大;1在最前,所以1最小。

③比较大小的符号有“>”、“<”和“=”。

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大,例如5>3表示5大于3;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例如3<5表示3小于5;等号“=”表示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相等,例如4=4表示4等于4。

④第几是用“第”字来表示一个数在一组数中的位置,例如在1、2、3、4、5中,3是第三个数,5是第五个数。

找第几的方法有正序法和倒序法。

正序法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找位置,例如在1、2、3、4、5中,从左往右找,2是第二个数;倒序法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找位置,例如在1、2、3、4、5中,从右往左找,2是第四个数。

(4)找相邻数①找相邻数是指找出一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例如5的相邻数是4和6,10的相邻数是9和11。

②找相邻数的方法是用这个数加1,再用这个数减1,得到的结果就是它的相邻数,例如7加1等于8,7减1等于6,所以7的相邻数是6和8。

③找相邻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加减法运算,例如9加1等于10,10减1等于9,所以9加1减1等于9。

第二部分比一比(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是指用两组物体或数字一一对应来比较,例如在★和○中,★比○多一个,所以★多;○比★少一个,所以○少。

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注意两组物体或数字要摆成一条直线,不能错位或重叠,例如在△和□中,△的线比□的线长,所以△多;□的线比△的线短,所以□少。

③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时,如果两组物体或数字都没有剩余,说明这两组物体或数字的数量同样多,例如在●和■中,●和■都没有剩余,所以●和■同样多。

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三种物体或数字数量的多少时,可以从多余部分看出哪种物体或数字的数量最多,从不足部分看出哪种物体或数字的数量最少,例如在♦、♥和♣中,♦有多余部分,所以♦最多;♥有不足部分,所以♥最少;♣没有多余也没有不足,所以♣居中。

(2)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①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是指把要比较的物体的一端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另一端确定长度,例如在★和○中,★的另一端超过了○的另一端,所以★比○长,○比★短。

②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注意两个物体要摆成一条直线,不能错位或重叠,例如在△和□中,△和□都没有错位或重叠,所以可以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

③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如果两个物体都没有剩余,说明这两个物体的长度同样长,例如在●和■中,●和■都没有剩余,所以●和■同样长。

④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三个或多个物体长度的多少时,可以从多余部分看出哪个物体的长度最长,从不足部分看出哪个物体的长度最短,例如在♦、♥和♣中,♦有多余部分,所以♦最长;♥有不足部分,所以♥最短;♣没有多余也没有不足,所以♣居中。

(3)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①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是指借助天平这种工具来确定两个物体的重量,例如在★和○中,★放在天平的下沉一端,所以★比○重,○放在天平的升起一端,所以○比★轻。

②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时,要注意两个物体要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不能放在其他地方,例如在△和□中,△放在天平的托盘里,□放在桌子上,这样就不能用天平比较。

③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如果天平的两端是一样高的,说明这两个物体的重量一样,例如在●和■中,●和■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是平衡的,所以●和■一样重。

④用天平比较三个或多个物体重量的多少时,可以从下沉部分看出哪个物体的重量最大,从升起部分看出哪个物体的重量最小,例如在♦、♥和♣中,♦放在天平的下沉一端,所以♦最重;♥放在天平的升起一端,所以♥最轻;♣放在桌子上,所以♣不能用天平比较。

第三部分加减法(一)(1)用加法表示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减法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①用加法表示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是指把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例如在3+4=7中,3和4是加数,7是和,表示3和4合并在一起得到7。

②用减法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是指把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例如在10-6=4中,10是被减数,6是减数,4是差,表示从10里去掉6得到4。

③用加法和减法可以进行连加和连减运算,例如在3+4+2=?中,可以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将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即3+4=7,7+2=9,所以3+4+2=9;在10-4-5=?中,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将这两个数相减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减,即10-4=6,6-5=1,所以10-4-5=1。

(2)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①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指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来计算答案,例如在“小明有5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中,可以用加法算式5+3=?来计算答案。

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想一想,判断是用加法还是减法,是知道部分求整体还是知道整体求部分。

——列式,写出正确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计算结果。

——检查,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和常识,是否漏掉或多写了数字或符号。

③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的错误:——没有理解题意,随意列式或不列式。

——没有判断是用加法还是减法,盲目相加或相减。

——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计算,忽略了进位或退位。

——没有检查结果是否合理,忽略了单位或范围。

(3)加法和减法的性质和规律①加法和减法的性质是指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或结果,例如:——0加任何数,都等于任何数,例如0+5=5,0+8=8。

——任何数加0,都等于任何数,例如5+0=5,8+0=8。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左右两边的数字互换位置后,计算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如3+4=4+3=7。

——任何数减0,都等于任何数,例如6-0=6,9-0=9。

——任何数减它本身,都等于0,例如7-7=0,10-10=0。

——在减法算式中,永远是大数在前,小数在后,用大数减小数。

减号左右两边的数字不可以互换位置。

②加法和减法的规律是指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有一些通用的方法或技巧,例如:——用加法表示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是指把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数,例如3+4=7表示3和4合并在一起得到7。

——用减法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是指把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新的数,例如10-6=4表示从10里去掉6得到4。

——用加法和减法可以进行连加和连减运算,例如在3+4+2=?中,可以先算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将这两个数相加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即3+4=7,7+2=9,所以3+4+2=9;在10-4-5=?中,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将这两个数相减的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减,即10-4=6,6-5=1,所以10-4-5=1。

——在做加法或减法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想一想,判断是用加法还是减法,是知道部分求整体还是知道整体求部分。

——列式,写出正确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计算结果。

——检查,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和常识,是否漏掉或多写了数字或符号。

第四部分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①立体图形是指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图形,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

它们与平面图形不同,平面图形只有长和宽两个方向,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