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_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 抛物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选修2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的抛物线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抛物线焦点、准线、对称轴等相关概念;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图形性质。
2. 学会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图形性质。
难点:抛物线焦点、准线、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篮球投篮、卫星通信等,引导学生发现抛物线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准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x^2=2py。
(3)抛物线的图形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焦点、准线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求解抛物线y^2=8x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x^2=12y,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4. 随堂练习(5分钟)(1)求抛物线y^2=4x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x^2=6y,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焦点)的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准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
2. 标准方程:y^2=2px、x^2=2py。
3. 图形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焦点、准线。
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x^2=16y的焦点和准线。
(2)已知抛物线y^2=10x,求顶点坐标、对称轴及焦点坐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性质等基本概念。
抛物线教案完整篇
抛物线教案完整篇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抛物线的知识进行实际推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形式- 能够绘制给定抛物线的图像- 了解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抛物线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内容1. 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抛物线的定义- 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 抛物线的对称性和轴线2. 抛物线的表示形式-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抛物线的顶点形式3. 绘制抛物线的图像- 根据给定的方程绘制抛物线的图像- 理解抛物线图像的特点和形状4. 抛物线的应用- 抛物线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抛物线在桥梁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应用场景。
- 问题解答:提供一系列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 实践操作:通过绘制抛物线的图像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估- 完成课堂练:检查学生对抛物线定义、特点和方程的掌握情况。
- 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抛物线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资源- 抛物线的相关课件和教学PPT- 抛物线的绘图工具和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扩展- 进一步探索抛物线的性质和变形,如离心率和焦点运动轨迹等。
- 探究其他曲线的性质和应用,如椭圆、双曲线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表示形式,掌握绘制和解决抛物线相关问题的方法,并了解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二章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具体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简单性质;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²=2px(p>0)和x²=2py(p>0);3. 抛物线的图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抛物线图形的识别;2.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图片:篮球投篮、投掷铅球、卫星轨道等;(2)提问:这些情景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什么共同特点?2. 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一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回到这一点,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同一平面的约束,这样的运动轨迹称为抛物线;(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²=2px(p>0)和x²=2py(p>0);(3)抛物线的性质:对称性、开口方向、顶点、焦点、准线等。
3. 例题讲解(1)求抛物线y²=4x的焦点、顶点和准线;(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1,0),求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4. 随堂练习(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和顶点,求其标准方程。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定义:抛物线是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一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落回到这一点,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同一平面的约束的运动轨迹;2. 标准方程:y²=2px(p>0)和x²=2py(p>0);3. 性质:对称性、开口方向、顶点、焦点、准线;4. 例题:抛物线y²=4x的焦点、顶点和准线;已知焦点求抛物线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求解抛物线的顶点、焦点、焦距等相关参数;
3. 能够应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 抛物线的顶点、焦点和焦距;
3. 抛物线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利用给定的抛物线方程求解相关参数;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投影仪、电脑或手写板;
2. 教材、讲义、课件;
3. 实例题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如抛物线反射问题或者悬挂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二、讲解:
1. 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讲解抛物线的顶点、焦点、焦距、对称轴等相关概念;
3. 解析求解抛物线的顶点、焦点和焦距的方法。
三、练习:
1. 给学生提供一些抛物线的相关例题,让学生自行求解;
2. 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抛物线知识解决。
四、总结:
1. 总结抛物线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注重实际应用。
五、作业:
1. 布置相关的抛物线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抛物线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求解抛物线的参数和应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主题:抛物线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 能够解决与抛物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抛物线的概念,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15分钟)
1. 抛物线的定义和形状;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 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和顶点。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抛物线,并编写标准方程;
2.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抛物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抛物线的定义、性质和标准方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物线的基本概念。
但是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巩固。
下次课程将设计更多的
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抛物线数学教案
高中抛物线数学教案
主题:抛物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抛物线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性质;
难点:抛物线的几何意义及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展示抛物线的图片和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抛物线的形态和特点。
2. 学习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
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并介绍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对称轴等性质,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基本概念。
3. 学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0分钟)
教师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抛物线特点确定其标准方程。
4. 练习抛物线相关计算(2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熟悉抛物线的计算方法,包括焦点、顶点、焦距等的计算。
5.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对抛物线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课堂练习;
3. 实际应用问题讨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相关计算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建模能力。
通过实践与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抛物线的几何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二数学教案:抛物线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抛物线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抛物线的概念.
2.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3.理解并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难点: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
当e=1时,是什么曲线呢?(让同学们看课件抛物线的定义部分,然后让学生回答,给出抛物线的定义。
)
如图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
轨迹叫做抛物线.
结合课件,让学生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取过焦点F且垂直与准线L的直线为x轴,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 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右图.设KF =p,
则焦点F的坐标为F(2p ,0),准线L 的方程为:x=-2
p
.
设抛物线上的点M(x,y)到L的距离为d.抛物线也就是集合P={MMF =d}.
∵MF =2
2y p x +⎪⎭
⎫ ⎝⎛-
, d=2p x +,
∴2
2y p x +⎪
⎭
⎫ ⎝⎛
-
=2p x + 将上式整理可得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
=2px(p>0)
最后让学生看课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部分,加深印象.
接着让学生看e与图线形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抛物线、椭圆、双曲线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例题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⑴x2=2y:
⑵y2-6x=0:
例题2:拱形桥洞是一段抛物线,宽7m,高为0.7m,求这条抛物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教案标题: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坐标的求解方法;3. 理解抛物线的平移、缩放和翻转变换;4. 能够应用抛物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坐标的求解方法;2. 抛物线的平移、缩放和翻转变换。
教学难点:1. 抛物线的平移、缩放和翻转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如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焦点、准线、顶点等。
2. 教师详细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顶点坐标的求解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几个抛物线的图像,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完成几道标准方程和顶点坐标的求解练习题。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抛物线的平移、缩放和翻转变换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示例演示。
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完成几道抛物线的平移、缩放和翻转变换练习题。
五、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抛物线的知识解决,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求解等步骤。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抛物线知识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抛物线的相关知识;2.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观察和分析抛物线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等;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抛物线知识的掌握程度;3. 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者期中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优质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抛物线》,详细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 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 能够分析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 学会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抛物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篮球投篮、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物线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抛物线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点、准线等;(3)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抛物线,并给出理由;(2)求抛物线 y = 2x^2 + 4x + 3 的顶点、对称轴、焦点和准线;(3)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 3),过顶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A、B,求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抛物线的性质;3. 例题解答步骤;4. 随堂练习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 y = x^2 + 4x + 5 的顶点、对称轴、焦点和准线;(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2, 0),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抛物线 y = 2x^2 + 4x 3 与直线 y = x + 1 相交于点A、B,求线段AB的中点C的坐标。
2. 答案:(1)顶点:(2, 9),对称轴:x = 2,焦点:(2, 3),准线:y = 3;(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 = 4(x 2)^2;(3)中点C的坐标:(1/2, 7/4)。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教案
抛物线教学设计抛物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抛物线焦点、准线的概念及计算;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
2. 掌握抛物线的焦点、准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抛物线的焦点、准线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拱桥、篮球抛物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物线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焦点)距离等于到一条定直线(准线)距离的点的轨迹。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
3. 图形及其性质(1)图形:以焦点为顶点,准线为对称轴的开口图形。
(2)性质:① 对称性:抛物线关于准线对称。
② 顶点: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即焦点所在点。
③ 焦半径:从焦点到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
④ 准线方程:x=p/2。
4. 焦点、准线计算(1)已知抛物线方程,求焦点、准线。
例如:y^2=8x,求焦点和准线。
解:由y^2=2px,得p=4。
故焦点为(2,0),准线为x=2。
(2)已知焦点、准线,求抛物线方程。
例如:已知焦点为(2,0),准线为x=2,求抛物线方程。
解:由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2=2,得p=4。
故抛物线方程为y^2=8x。
5. 实际应用(1)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篮球的轨迹为抛物线,已知篮球筐距离地面3米,求运动员投篮时篮球的最大高度。
(2)已知抛物线y^2=4x,求该抛物线与直线y=x+2的交点坐标。
6. 随堂练习(1)求抛物线y^2=12x的焦点和准线。
2023年最新的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
2023年最新的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1)[文件] sxgjieja0004.doc[科目] 数学[年级] 高中[章节][关键词] 抛物线/标准方程[标题]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内容]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并能初步利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既教猜想,又教证明.3.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解有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有关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回忆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生: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道,当e <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45)(1)不防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随着e的变化曲线的形状的变化规律.同时演示动画,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变化规律,为学生猜测e=1时曲线形状奠定基础.师:那么,当e=1时,轨迹的位置和形状是怎样的大胆地猜一猜!(可请学生直接画出自己想象中曲线的形状,并利用投影展示.)师:同学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看屏幕.(图2-46)我们利用电脑精确地计算展示到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距离的比为1的点的轨迹.师:你见过这种曲线吗(抛物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研究对象.(师板书课题——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师:能否给抛物线下个定义生: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1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师:换句话说,就是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师:它的方程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预先做一个估计.如图2-47(1),椭圆的图形是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其方程为:x2a2+y2b2=1.如图2-47(2),双曲线的图形是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其方程为:x2a2-y2b2=1.在方程中都仅有x、y的二次项.当e=1时,图形变成了开口的一支,从而丧失了关于y轴和原点的对称性,那么方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在方程中,一定会失去x2项,而且会出现x的一次项,(否则方程变成y2=b2,它表示直线.)所以方程应为Ay2+Bx+C=0的形式.师:同学的猜测对不对呢可否从理论上给予说明生:建立直角坐标系.师:如何建立学生甲:取经过定点F且垂直于定直线l的直线为x轴,设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设所求轨迹上一点坐标为M(x,y).师:点M满足什么条件生:到定点F的距离和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1.师:这些条件能否转化成点M的坐标所满足的条件生:由于|KF|=p,故点F的坐标为:(p/2,0),直线l的方程为:x=-p/2,由条件可得: =|x+p/2|.请同学化简上试,并通过投影展示演算过程,得:y2=2px.(1)师:显然符合预想的形式.这个方程就叫作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在你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见到过类似这种形式的方程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师:若将x与y换个位置,它就是缺少一次项和常数项的二次函数,而曲线的形状也与抛物线完全一致.师:由于抛物线开口方向的不同,共有4种不同情况.(计算机演示——图2-49)师:请同学们写出其它3种情况下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并说明理由.观察图形,分辩这些图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共同点有:①原点在抛物线上.②对称轴为坐标轴.③准线与对称轴垂直,垂足与焦点分别对称于原点,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的四分之一.不同点:①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左端是y2,右端是2px;当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左端是x2,右端是2py.②开口方向与x轴(y轴)正半轴同向时,焦点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方程右端取正号.开口方向与x轴(y轴)负半轴同向时,焦点在x轴(y轴)的负半轴上,方程右端取负号.师:作为应用,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投影)例1 (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1)解根据题意可得:2p=6,故p=3,所以焦点坐标为(32,0),准线方程为x=-32(2)分析要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需①确定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②求出p值.解因为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并且p/2=2,p=4,所以它的标准方程是:x2=-8y.例2 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垂直于x轴,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y1·y2的值.(计算机演示图表——图2-49)师:首先弄清题意——条件有哪些求什么如何求生:已知y1, y2是交点的纵坐标,要求y1·y2,可将x=p/2代入方程求解. (师板书)解将x=p/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p和p故y1·y2=-p2.师:还有其他办法吗可否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生:如图2-5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AF|=|BF|=|AM|=p,故y1·y2=-p2.引申1:上例中若缺少“垂直于x轴”的条件,结果怎样(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51)师:由于缺少垂直的条件,上例中的方法均不适用了.怎样求交点坐标生:只需求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的公共解.师:如何建立直线方程生:利用点斜式.(请同学自行写出解题过程,并利用投影仪展示解题过程.)解设直线方程为:y=k(x-p/2).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x可得:y2-2p/k-p2=0,故:y1·y2=-p2.引申2: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52)学生乙: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相切.师:能否给予证明这作为思考题,请同学们课下完成.师:请同学小结这节课的内容.(抛物线的定义:p的几何意义;标准方程的4种形式.)作业:课本第98页习题八:1,2.设计说明1.关于教学过程(1)由于抛物线的定义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将它作为教学目标之一.(2)MM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合情推理方法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品质,必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制定了目标2.(3)按照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据此制定了目标3.2.关于教学重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把充分展现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探索、发现、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3.关于教学方法按照MM教学方式“学习、教学、研究同步协调原则”和“二主方针”,运用问题性,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采用启发式.4.关于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如投影片、模型等)的不足之处.(1)在新课引入部分,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掌握3种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曲线形状变化与常数e的大小之间的关系.(2)在抛物线定义的引入部分,利用电脑精确测算“两个距离”,以及动点M 的任意选取,充分展示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此处的生硬与牵强.(3)在例2及引申中也采用动画演示,弥补了投影片无法实现的动态效果.5.关于教学过程(1)复习内容的确定,旨在通过联想,为运用类比方法探索抛物线的定义奠定基础.(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椭圆、双曲线图形的变化规律,类比、联想、进而猜想出e=1时轨迹形状是抛物线,然后进行推理证明.即通过既教猜想、又教证明这一MM可控变量的操作,旨在揭示科学实验的规律,从而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科学发现的本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等个性品质.(3)学以致用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例题求解过程中,运用波利亚一般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的思考问题,清楚地表达思想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4)让学生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综合、抽象能力.(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黎宁)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案例(2)高二数学《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设计: 曾庆华上杭二中点评: 范慧芝龙岩二中一、概述· 高二年数学选修1-1· 选修1-1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3节《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本节对拋物线定义的研究,与初中阶段二次函数的图象遥相呼应,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
高中数学《抛物线》 教学设计
抛物线(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起始课.解析几何的教学,一方面,应从几何角度关注图形,认识图形的几何特征;另一方面,要建立代数方程,用代数工具研究几何性质.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入代数工具研究圆锥曲线之前,让学生首先充分认识图形,尽可能充分地感受并发现几何特征,进而体会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几何与代数并重的特点.考虑到抛物线的形状学生比较熟悉,其代数方程形式也相对简单,我们将抛物线作为研究的第一种圆锥曲线.本节课是抛物线的第1课时,也是圆锥曲线这一章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借助几何绘图软件,探索抛物线的轨迹,引出抛物线的定义,直观感受、发现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轨迹交点法,提升作图能力,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将在第2,3课时建立坐标系求抛物线的方程、研究性质、完善并证明第一节课发现的几何特征.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一些特殊的轨迹,有一定的作图能力;初步了解几何绘图软件Geogebra,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操作.另外,授课班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讨论.三、教学目标设置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抛物线的定义,感知抛物线的几何特征;2.运用轨迹交点法,经历探索抛物线轨迹的过程,提高作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感受数学探索的快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依据抛物线的定义画出轨迹.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以探究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旧知,提炼作图方法”,“应用方法,合作探索轨迹”,“明确定义,感知几何特征”,“交流总结,提出思考问题”四个环节.为了突破难点,落实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让学生使用几何绘图软件Geogebra 画出“到两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并总结出利用轨迹交点法得到轨迹的基本步骤.其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软件,用不同方法得出抛物线的完整轨迹.随即,让学生在纸上作出抛物线草图,进一步加深对抛物线的直观认识.最后,让学生分享从中发现的抛物线的几何特征,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课的效果评价以当堂反馈为主,学生通过上台展示分享,体现探索的成果;每位学生在纸上作出抛物线的草图,落实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师还将通过思考题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旧知,提炼作图方法预设形式预案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有关轨迹的问题:(1)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答: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2)平面内,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答:平行于这条直线,并和已知直线距离为定长的两条直线)(3)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答:两个定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活动一】请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索: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1,以A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2,以B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3,作出两圆交点,即为所求轨迹上的点4,改变r的值,形成轨迹【总结方法】利用轨迹交点法得到轨迹的步骤:当知道轨迹上的点满足的两个条件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得到轨迹:第一步,作出满足一个条件的点的轨迹教师提问和展示,学生口答.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探索,并分享得到轨迹的过程.学生能顺畅回答.教师可适当规范表述.若学生通过找到两点直接连线得轨迹,则提示其思考如何得到更多的点,来验证轨迹是一条直线.通过回顾已认识的一些轨迹,引出要探索的新问题,也为后面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通过活动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何利用轨迹交点法得到轨迹.为后续探索作准备.【活动二】探索:平面内,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如图)Fl预案一:圆与平行线的交点1,作出与定直线平行,且距离为r的两条直线.2,作出以定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3,平行线与圆的交点就是所求轨迹上的点.4,改变r的值,追踪点的位置变化,得到轨迹.预案二:中垂线与垂线的交点1.在定直线上任找一点H,以H为垂足作定直线的垂线2.作定点和点H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垂线和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轨迹上的点4.改变H的位置,追踪点的位置变化,得到轨迹【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 l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辨析:若定点在定直线上时,则所求轨迹(轨迹为:过定点的已知直线的垂线)不是抛物线【活动三】在纸上画出已知焦点和准线的抛物线.。
抛物线教案完整范文
抛物线教案完整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b.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c.能够利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b.通过多种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通过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c.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a.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b.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c.抛物线的应用。
2.教学资源:a.教材、课件;b.抛物线实物模型;c.尺子、直尺、图形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引入: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抛物线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b.提问:请举出你所知道的抛物线的实例,并描述其特点。
2.概念定义(15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如对称性、焦点、准线等。
b.实例引导:给出多个实例,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抛物线,并描述其特点。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相关公式(20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例演算,介绍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相关公式,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等。
b.实例演练:给出多个抛物线的实例,要求学生求出其标准方程和相关参数。
4.抛物线的应用(25分钟)a.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实例分析,介绍抛物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喷泉、抛物线拱桥等。
b.探究:让学生组成小组,探究一个抛物线应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c.展示与讨论:学生小组分别展示和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从中学习和借鉴。
5.综合运用(20分钟)a.综合实例:给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b.分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解决综合实例问题。
c.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和互动。
高中抛物线教案
高中抛物线教案高中抛物线教案学科:数学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 能够通过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确定其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抛物线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形状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抛物线有哪些应用。
二、概念解释及讲解(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抛物线的定义和特点,如对称轴、焦点、顶点等概念。
2.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抛物线的特性,如焦点到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等。
三、标准方程的引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与其特征进行对应,让学生理解方程中各个参数的意义。
2. 教师通过示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给定的标准方程确定抛物线的特征。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进行个别练习,在纸上完成抛物线方程的求解。
教师同时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分享抛物线方程的求解过程,并合作解决其中存在的难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抛物线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抛物线的特点和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2. 教师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设计、射击运动等,拓展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成抛物线方程的求解练习,并思考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教学反思:在本课时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激发了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特点和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展示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拓展了学生对抛物线的认识和思维能力。
整堂课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抛物线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
高中数学抛物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能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准线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抛物线的图像,引导学生归纳抛物线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抛物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抛物线的定义中“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形状的物体,如拱桥、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引出抛物线的概念。
2、讲授新课(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 l(l 不经过点 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点 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强调“定点不在定直线上”这一条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过焦点 F 且垂直于准线 l 的直线为 x 轴,以线段 F 到准线 l 的垂线段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焦点 F 到准线 l 的距离为 p(p > 0),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当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时,方程为 y²= 2px(p > 0);当焦点在 x 轴负半轴上时,方程为 y²=-2px(p > 0);当焦点在 y 轴正半轴上时,方程为 x²= 2py(p > 0);当焦点在 y 轴负半轴上时,方程为 x²=-2py(p > 0)。
(3)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以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为例,设动点 M(x,y),焦点 F (\(\frac{p}{2}\),0),准线 l 的方程为 x =\(\frac{p}{2}\)。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三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具体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简单性质;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推导;3. 抛物线的焦点、准线及几何图形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等概念,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及焦点、准线的理解;2. 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图形,如篮球抛投轨迹、拱桥等,引发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抛物线的定义:介绍抛物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抛物线的特点;(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推导:以焦点在y轴上的抛物线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推导出标准方程y^2=2px(p>0);(3)抛物线的焦点、准线:讲解焦点、准线的定义,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焦点、准线与抛物线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定义:抛物线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焦点)距离等于到一条定直线(准线)距离的点的轨迹;2. 标准方程:y^2=2px(p>0);3. 例题解答步骤;4. 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抛物线y^2=8x的焦点、准线;(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2,0),求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0,3),求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掌握程度较好,但对焦点、准线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应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抛物线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抛体运动、天文学中的行星轨道等。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主要包括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性质及其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抛物线的定义: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抛物线,引导学生探究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得出抛物线的定义。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方程的变换。
3. 抛物线的性质:分析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如焦点、准线、顶点等,并能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4. 抛物线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利用抛物线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换。
2. 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几何特征。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换。
3. 抛物线的性质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如抛物线形的操场、篮球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抛物线的兴趣。
3. 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利用几何方法推导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方程的变换。
4. 分析抛物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抛物线的性质,如焦点、准线、顶点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5. 抛物线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抛物线的定义。
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换。
3. 抛物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抛物线的定义。
2. 请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说明其变换规律。
3. 分析下列抛物线的性质,并解答相关问题:(1)抛物线y = x² 的焦点坐标是多少?(2)抛物线y = 1/4x² 的准线方程是什么?(3)点 P(2, 3) 是否在抛物线y = x² 上?说明理由。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精品课件精品教案
抛物线的教学设计精品课件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圆锥曲线与方程》中的第四节“抛物线及其方程”。
详细内容包括:1.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抛物线的性质,如对称性、焦半径、准线等;3. 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2. 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难点: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抛物线实例,如篮球投篮、喷泉等,引导学生认识抛物线;2. 基本概念: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引导学生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抛物线的图形,发现并证明抛物线的性质;4. 例题讲解:讲解抛物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焦点、准线等;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定义:抛物线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焦点)距离等于到一条直线(准线)距离的点的轨迹;2. 标准方程:y^2=2px(p>0);3. 性质:a. 对称性: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b. 焦半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c. 准线方程:x=p/2;4. 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求抛物线y^2=8x的焦点、准线;b.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3,0),求抛物线方程;c. 抛物线y^2=4x与直线y=2x+1相交,求交点坐标。
2. 答案:a. 焦点为(2,0),准线为x=2;b. 抛物线方程为y^2=12x;c. 交点坐标为(1,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抛物线与圆、椭圆、双曲线等其他圆锥曲线的关系。
高二数学抛物线教学
高二数学抛物线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高二数学抛物线为主题,旨在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对称轴、焦半径等基本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等其他圆锥曲线,对抛物线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将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2)掌握抛物线的基本性质,如顶点、对称轴、焦半径、准线等;(3)能够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计算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等;(4)培养运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抛物线图像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5)通过抛物线的学习,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圆锥曲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抛物线的性质和运用;(2)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抛物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4)结合图形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几何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图形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2)通过抛物线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4)强调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5)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一、要点归纳
1.抛物线的概念
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
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
3.通径: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H1H2称为通径;通径:|H1H2|=2P
4.焦点弦:过抛物线22
y px
=(0)
p>焦点F的弦AB,若
1122
(,),(,)
A x y
B x y,
则(1)||
AF=x1+
2
p
,(定义)(2)
12
x x=
4
2
p
,
12
y y=-p2.(韦达定理)
(3) 弦长)
(
2
1
x
x
p
AB+
+
=,p
x
x
x
x=
≥
+
2
1
2
1
2,即当x1=x2时,弦长最短为2p,此时弦即为通径。
(4) 若AB的倾斜角为θ,则AB=
θ2
sin
2p
(焦点弦公式与韦达定理)
5.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得弦长公式
1212
||||
AB x x y y
=-=-
6.点P(x0,y0)和抛物线22
y px
=(0)
p>的位置关系
(1)点P(x 0,y 0)在抛物线22y px =(0)p >内⇔y 2
0<2px 0 (2)点P(x 0,y 0)在抛物线22y px =(0)p >上⇔y 20=2px 0 (3)点P(x 0,y 0)在抛物线22y px =(0)p >外⇔y 20>2px 0
7.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相交、相切、相离.对于抛物线来说,平行于对称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一点,但并不是相切;对于双曲线来说,平行于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但并不相切.
这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可引导学生归纳为:
注意:直线与抛物线、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是直线与抛物线、双曲线相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给定抛物线
,设A ()(
),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试求的最小值。
解:设(
)(
) 则
∴
∵
,
∴(1)当时,,此时当时,
(2)当时,
,此时当
时,
[例2] 过抛物线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设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求。
解:当
时,直线AB 的方程为
由得A ()、B (,) ∴
当
时,直线AB 的方程为
由得
设A ()、B (
),则
∴
[例3] 过抛物线的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M、N两点,问直线的倾斜角多大时,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经过抛物线的焦点?
解:抛物线的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为(),设直线MN的方程为
由得
∵直线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
即,,
设M(,),N(),抛物线焦点为F(1,0)
∵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经过抛物线的焦点
∴MF⊥NF ∴即
又,,且、同号
∴解得∴
即直线的倾斜角为或时,以线段MN为直径的圆经过抛物线的焦点。
[例4] 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的值。
解:如图所示,设A()、B(),AB的方程为
由得∴
又∵,∴
∴∴又
[例5] 如图,已知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试在抛物线AOB这段曲线上求一点P,使
的面积最大,并求这个最大面积。
解:由解得A(4,4)、B(1,),知,所以直线
AB的方程为
设P()为抛物线AOB这条曲线上一点,为P点到直线AB的距离
∵
∴ ∴
从而当
时,
因此,当点P 坐标为
时,
[例6] 已知直线与曲线在第一象限有公共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易知抛物线与轴交于A (0,1)、B (0,3)
直线
恒过C (
),由图象及抛物线的延伸趋势可知
当大于零且小于BC 的斜率时满足题意
而
,故。
[例7]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 ,经过点F 的直径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点C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轴,证明:直线AC 经过原点O 。
证:因为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为F (
)
所以经过点F 的直线AB 的方程为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0
设A (
)、B (
),则
∵ BC//轴,且点C 在准线
上 ∴ 点C 的坐标为
故直线OC 的斜率为
即也是OA 的斜率,所以直线AC 经过原点O [例8] 如果抛物线
上总有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异两点,试求的范围。
解:设抛物线
上关于
对称的相异两点坐标为A (
)、B (
)
∵ 两点都在抛物线上 ∴
(1)-(2),得 ∵ (A 、B 两点相异)∴
(3)
(3)代入(2),得
∵ ,且相异 ∴
∴ ∴
的取值范围是(
)
三、课堂练习
1.双曲线)0(12
2≠=-mn n
y m x 的离心率为2,有一个焦点与抛物线x y 42=的焦点重合,则mn 的值为 ( )
A .3/16
B .3/8
C .16/3
D .8/3
2.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3.若它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x y 42=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与抛物线
x y 42=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是
( )
A .632+
B .21
C .21218+
D .21
4.抛物线24x y =上的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是( )
A .17/16
B .15/16
C .7/8
D .0
5.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5,则这样的直线有 条. 6.连接抛物线上任意四点组成的四边形可能是 (填写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菱形 ②有3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③梯形 ④平行四边形 ⑤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7.抛物线以y 轴为准线,且过点(,)(0)M a b a ≠,证明:不论M 点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如何变化,抛物线顶点的轨
迹的离心率是定值.
8. 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过动点(,0)M a 且斜率为1的直线l 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两点,A B ,||2AB p ≤,
(1)求a 取值范围; (2)若线段AB 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N ,求NAB ∆面积的最大值
练习答案:
1. A
2. B
3. D
4. B
5. 有且仅有两条
6. ②③⑤
7. 设抛物线的焦点F 的坐标为00(,)x y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M a b 到点00(,)F x y 的距离等于点M 到y 轴
的距离,则22020)()(a b y a x =-+-①
又设抛物线顶点A 的坐标为(,)x y ,∵A 为线段OF 的中点,则002,x x y y ==,
代入①得222(2)()x a y b a -+-=, 即抛物线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1)(4)2(2
2
22=-+-a b y a a
x ,
∵0a ≠,∴抛物线顶点的轨迹是椭圆,其中长半轴长为||a ,短半轴长为2
|
|a ,
则半焦距||2
c a ==,所以它的离心率23||23=
=a a
e 为定值. 8. (1)由题知l 的方程为y x a =-,设1122(,),(,)A x y B x y , 由22y px y x a
⎧=⎨=-⎩,得2
220y py ap --=, ∴2
480p ap ∆=+>,得2
p a >-, ∵12122,2y y p y y ap +==-,
∴22
12()48y y p ap -=+
,12|||2AB y y p =-=,
名师精编 精品教案
得4p a ≤-,∴a 取值范围{|}24
p p
a a -<≤-.
(2)AB 的中点(,)p a p +,∴线段AB 垂直平分线方程:2y x p a =-++, ∴(2,0)N p a +,
2121||22NAB S MN y y ∆=-=≤,当4
p
a =-时NA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