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并序

合集下载

燕歌行并序赏析

燕歌行并序赏析

燕歌行并序赏析
《燕歌行并序》赏析如下:
《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部边塞征战生活的史诗性作品。

该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全面描绘,展现了战士们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也揭示了官兵之间的对立、将帅的不恤士卒与荒淫无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诗的开头部分即第一段,作者通过对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描述,展现了一场发生在东北边境的战争。

这里的“烟尘”象征着战争的爆发,而“汉将”则是这场战争的主角。

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赞美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勇敢战斗的精神,对那些轻敌的将领表达了不满。

这种对比反映了当时士兵与将领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第二段继续深入描绘了战争的具体过程。

在这里,作者通过描写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艰苦奋战和敌人的强大攻势,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战士们的勇气,也揭示了战争的严酷现实,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士们的困境和精神压力。

第三段再次回到对战争的反思上。

这里,作者通过对幸存战士的处境和心境的描写,进一步谴责了那些在战争中负有责任的主将。

他通过对比战士们在战场的英勇行为和主将在后方享乐的行为,表达了对这些将领的不满和批评。

《燕歌行并序》是一部深刻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战争的记录,更是对战争背后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战士们的牺牲精神和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也能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1/ 1。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及赏析

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及赏析

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击;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

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高适《燕歌行·并序》赏析:家国情怀与战争反思的交融

高适《燕歌行·并序》赏析:家国情怀与战争反思的交融

高适《燕歌行·并序》赏析:家国情怀与战争反思的交融《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和战士及其家人的牺牲,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作品原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一首《燕歌行》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戍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男儿本来就看重驰骋沙场,杀敌打仗,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擂响金鼓,军队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舒展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飞奔过浩瀚沙海,紧急传递文书,匈奴单于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已照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的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

身受朝廷恩宠厚遇的主将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更遥远的边陲更加荒凉不毛。

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适《燕歌行》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描写边塞地区景物,反映边防将士的生活、战斗、思想情怀的诗篇。

边塞诗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诗经》中《釆薇》、《东山》等篇章可以说就是边塞诗的最早萌芽。

汉魏南北朝时,也有一些作家写了一些边塞诗,而唐代时写边塞诗最为流行,尤其是盛唐时期。

盛唐时期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以专写边塞诗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

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高适生于702年,比李白、王维小一岁。

他早先家境贫困。

元代辛文旁《唐才子传》说,高适年青时,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不喜欢当时人都热衷的科举考试,而经常混迹于一些赌徒中间。

但他的名气却传播的很远。

20岁时,高适到长安求官没有成功,于是他就在今河南省开封、洛阳、商邱一带漫游了很长一段时间。

唐玄宗开元19年(731)高适到了北方边疆,参加征服契丹的战争,他想在边塞寻找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

虽然这次他没成功,但在这段时期内,他却熟悉了边塞和边塞生活,并写下了不少边塞诗,表露了他对当时边境战争的看法和希望,以及为国立功的抱负。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

文学史上把他们称为“高岑”。

高适的边塞诗,气骨遒劲,笔力浑厚,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对唐朝军队内部的黑暗现象,揭露的也很深刻。

《燕歌行》是高适所有边塞诗中最为杰出的一篇。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燕歌行高适唐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字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1)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隐败状而妄奏功。

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2)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3)烟尘:代指战争。

(4)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5)��:撞击。

(6)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7)伐:敲击。

(8)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9)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

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

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10)碣石;山名。

(11)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12)羽书;紧急文书。

(13)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

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14)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15)凭陵:仗势侵凌。

(16)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狂风挟雨而至。

(17)腓:指枯萎。

(18)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高适《燕歌行》赏析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韵一)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韵二)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韵三)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韵四)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韵五)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黄何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韵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韵七)【赏析】这首诗的作者高适,字达夫,渤海郡蓨(今河北景县)人。

少时家道贫寒,流浪在中原一带。

年过五十,才学做诗。

进步很快,数年之间,便已成名。

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

肃宗时,官至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和杜甫有交情,杜甫有几首诗为他而作。

唐代诗人,官至节镇的,只有高适一人。

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

《燕歌行》是高适的著名诗作,唐诗选本中差不多都选取的,近年来也有过许多注释本。

但是,这首诗文字虽易懂,解释却颇不容易,因为有三个问题,似乎一向没有弄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作者的自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但在《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中却是“开元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张公出塞而还者”。

这个张公,是张守珪。

开元十五年(公元七二七年),官瓜州刺史、墨离军使。

开元二十一年,官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河北节度副大使。

开元二十三年,以河北节度副大使兼御史大夫。

根据这个政历,开元二十六年称“御史大夫张公”是对的,而开元十六年张守珪还没有兼御史衔,称“御史张公”是错了。

由此看来,原文似乎应当是“开元二十六年”。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燕歌行》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来讽刺张守珪打败仗谎报军情。

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并序》讲解

高适《燕歌行并序》讲解

高适《燕歌行并序》讲解
作品简介
《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所作的一篇游记文学作品,文中描绘了作者游历长安到燕京(今北京)的旅程和所遇到的人物、风景。

作品一共分为两篇,《燕歌行》和《并序》。

其中,《燕歌行》为主体部分,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描写了作者从长安到燕京的旅行经历,文中充满了豪放的情感和饱含感慨的文字;《并序》则为作品的前言,以敬慕之情赞扬了当时的陕西岐山县令杜甫。

文学价值
《燕歌行并序》是唐代诗歌中重要的旅游文学作品之一,其深厚的文学内涵和浓郁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启示和参考。

首先,作品中颇有特色的写实手法,使得文学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作者通过对路途中所见到的风景、人物、生活细节的描绘,为文学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细节,在对读者起到了令人如在现场感受的效果。

尤其对于那些还没有去过长安或燕京的人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感受到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情景。

其次,作品中所表达的豪放情感,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从作者对旅途和周围人物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和珍视。

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从而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令人深思和回味。

最后,作品中所呈现的语言美和韵律美,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作者以工整的表达方式和流畅的语音韵律,为诗歌文学注入了更加美妙的感受。

同时,他尝试在诗歌中用韵的方式来激发情感的表达,这种手法不仅为诗歌的表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后人的诗歌创作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阅读体验
提起唐诗,我们往往会想到。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燕歌行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苍凉悲壮 意韵深远——高适《燕歌行》赏析

苍凉悲壮 意韵深远——高适《燕歌行》赏析

苍凉悲壮意韵深远——高适《燕歌行》赏析《燕歌行》原诗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中国东北边境被烟尘笼罩,为了击退野蛮的入侵者,我们的将军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人。

一起大步向前,看起来像英雄应该看,并收到了皇帝最亲切的青睐。

冷杉金削减鼓到关羽,和旗帜在石头中。

直到他们在沙海的船长发出带羽毛的命令,鞑靼酋长的狩猎之火沿着狼山闪烁。

在外边界的高地和河流寒冷而荒凉,但很快野蛮人的马就在风雨中狂奔。

我们一半的人在前线被杀了,但另一半还活着,仍然在营地美丽的女孩为他们唱歌跳舞。

当秋天在灰色的沙滩上结束时,草都枯萎了,少数幸存的观察者在日落时孤独的墙边。

为正义事业服务,轻视生命和敌人,然而,尽管他们做了这些,榆树街仍然不安全。

仍然在前线,铁甲被磨损和殴打薄,在家里的妻子在哭泣。

仍在这座南方城市,年轻妻子的心都碎了,而北方边境的士兵徒劳地盼望着回家。

风在吹着,在死亡和蓝色虚空的地方,前方一片虚无。

一天三次,屠杀的乌云在营地上空升起,整个晚上,整点的鼓声都在颤抖,发出寒冷的轰隆声。

直到白色的剑再次被看到,溅着红色的血,当死亡成为一种责任,谁会停下来想名声。

然而,说到沙漠战争的艰苦,我们今天要提到李,一位伟大的将军,他生活在很久以前。

《燕歌行》赏析《燕歌行》不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译文及赏析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汉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子本来就看重横刀骑马天下行,天子赏识非常时赫赫英雄显本色。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刀乱飞舞夹杂大雪落纷纷,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有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着有勇有谋李将军。

赏析一《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 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

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

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

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高适燕歌行并序赏析

高适燕歌行并序赏析

燕歌行(1)并序高适开元二十六年(2),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3),作《燕歌行》以示。

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4)焉。

汉家烟尘(5)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6)。

男儿本自重横行(7),天子非常赐颜色(8)。

摐金伐鼓下榆关(9),旌旆逶迤碣石(10)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11),单于猎火照狼山(12)。

山川萧条极边土(13),胡骑凭陵杂风雨(14)。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15),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16),力尽关山(17)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18),玉箸(19)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20)欲断肠,征人蓟北(21)空回首。

边风飘飖那可度(22),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23),寒声一夜传刁斗(24)。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2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6)。

注释:(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思妇怀念征人的内容。

(2)开元二十六年:即公元七三八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3)“客有”句:有跟随张守出塞回来的人。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开元二十三年,张守珪以战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4)和(he):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格律作诗词。

(5)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朝。

烟尘:战火,这里指边疆的战争。

(6)残贼:凶残的敌寇。

(7)重:推崇、看重。

横行:往来冲杀,无法阻挡。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8)赐颜色:赏识、器重的意思。

(9) 摐(chuang)金:敲击铜制响器。

摐,撞、击。

伐鼓:敲鼓。

下榆关:向山海关进发。

(10)旌旆(jing pei):旌旗。

逶迤(wei yi):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样子。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

(11)校尉:武官名,地位低于将军。

羽书:插有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书。

飞瀚海:从大沙漠飞来。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鉴赏'《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

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燕歌行》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写来讽刺张守珪打败仗谎报军情。

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评析'《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而且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高适《燕歌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沈佺期《独不见》:“丹凤城南秋夜长。

”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此泛指东北战场。

①城南:长安城南。

泛指征人家乡。

②蓟北:唐代蓟州,在今天津市蓟县北。

③空:徒然。

④回首:回首南望故乡。

参考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古诗词鉴赏《燕歌行 并序》

古诗词鉴赏《燕歌行 并序》

古诗词鉴赏《燕歌行并序》燕歌行·并序唐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金:钲,行军乐器。

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

凭陵:侵凌。

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铁衣:指远征战士。

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

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并序简介《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

此诗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全篇大致可分四段。

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

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末段四句,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后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734)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

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指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735)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3.汉家:借指唐朝。

烟尘:战地的烽烟和飞尘,此指战争警报。

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

4.残贼:残暴凶恶的敌人。

5.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6.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非常,特别。

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

赐,一作“借”。

7.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

摐,击打。

金,行军时用来节制步伐的钲。

榆关:山海关。

8.旌旆:军中各种旗帜。

一作“旌旗”。

逶迤:曲折行进貌。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9.校尉:武官名,官阶次于将军。

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瀚海:大沙漠。

10.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此指敌酋。

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

此借指游牧民族侵扰的战火。

狼山: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旗西北一带。

此处并非确指。

11.极:穷尽。

12.凭陵:逼压欺凌。

凭借威力,侵凌别人。

13.半死生: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14.“美人”句:将帅们还在帐中观看美人歌舞,不能身先士卒。

帐下,指主帅营帐之中。

15.穷秋:深秋。

腓:病,枯萎。

一作“衰”。

16.斗兵:能战斗的士兵。

17.“身当”句:因为受到了皇帝的恩德礼遇,所以常常藐视敌人。

恒,一作“常。

18.铁衣:借指将士。

19.玉箸:玉制的筷子,古代常用来形容妇女双流的眼泪。

20.城南:长安住宅区在城南,故云。

21.蓟北:蓟州、幽州一带,今河北省北部地区。

此泛指东北战场。

22.边庭飘飖:指形势动荡、险恶。

一作“边风飘飘”。

度:一作“越”。

23.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茫:一作“黄”。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一作“无所有”,一作“何所有”。

24.三时:早晨、午间、傍晚,代表一整天。

时,一作“日”。

阵云:战云。

25.声:一作“风”。

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夜间可用来敲打巡逻。

26.血:一作“雪”,一作“徒”。

27.岂顾勋:岂是为了个人的功勋。

28.李将军:指李广。

善用兵,爱惜士卒,守右北平,匈奴畏之不敢南侵,称为飞将军。

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赏析《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事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

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究竟是谁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

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

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

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

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

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

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沉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

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