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空间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e750f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4.png)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滨水空间的26种空间类型
![滨水空间的26种空间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8e1c85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70.png)
滨水空间的26种空间类型纯干货,不啰嗦滨水空间是景观的高频项目类型滨水空间存在于滨海区域、自然河流、或城市河道湖泊等我们在设计滨水景观时我们究竟在设计什么?简单地说,我们是在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而这种景观界面可以归纳为一系列空间类型▲滨水景观水陆界面处理的26种空间类型下面来具体看看这些空间类型tips:可以将它当作空间“词汇表”,组合成各种方案1空间类型A 让自然做功自然驳岸应成为滨水区域的主要空间类型自然生态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征B 碎石护岸处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碎石间缝隙利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C 平行曲线路径曲率平缓,与河岸线关系很协调D 波动折线路径 具有强弱对比的力度感 注意节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E 波动曲线路径力度感稍弱,但同样具有张力F 打断路径可切割出一系列的次级空间结合高出处理设计,效果更佳G 路径与岸线重叠与水体直接发生联系,城市内运用较多其他区域局部运用也不错H 单个水边构筑物供人停留休息的水边庇护空间I 路径局部放大作为较长滨水路径的打断可以是路径的放大,也可以是独立空间J 重复路径结合地形和生态功能设计更有意义K 路径分叉成广场分叉的空间成为可参与的滨水广场L 低于水面的广场出人意料、直面水体,慎用M 内凹空间使水体主动与岸边对话的空间N 伸出水面的平台使陆地主动与水体对话的空间与N类型相反而为之O 贴近水面的出挑路径 可以是码头可以是垂钓空间 或其他......P 成组的临水构筑物与平台相比,使人停留更久的空间Q 完整图形叠加强调节点空间的常用手法可单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R 伸出的临水平台除了基本景观可以注入更多的主题活动S 水边台阶广场滨水高频空间,用了肯定不会错T 阶梯状绿化软化的台阶广场不错的折中手法U 凸出水边的绿地常与滨水旧码头改造结合,慎用V 多层次立体平台使滨水空间酷炫的必备把戏也可以是立体路径W 线状台阶广场空间狭窄时的常用对策X 网状高差路径关键是高差跌落,而不是网状Y 交错重叠的滨水平台可使亲水空间更有趣更好玩Z 插入水中的斜面广场常与临水建筑结合设计或用在主要节点广场2灵活应用空间类型的自由组合把26种空间类型当作词汇把场地条件、设计要求看作语法试验实例如下:Case study 1Case study 2Case study 3偷偷告诉你tips1:先做好总体空间布局和序列设计可提高组合的可控性。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9fd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2.png)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上海市滨水公共空间定义范围
![上海市滨水公共空间定义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f6b5fc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8.png)
上海市滨水公共空间定义范围滨水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河流、湖泊、海滨等水域周边的开放空间,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上海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滨水公共空间的定义范围也较为广泛。
黄浦江滨江区域是上海市最具代表性的滨水公共空间之一。
沿着黄浦江两岸,分布着多个著名的滨江公园,如外滩、世博滨江公园、中山公园等。
这些公园提供了优美的景观、宽敞的休闲区域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苏州河也是上海市重要的滨水公共空间。
苏州河两岸的滨江道路和公园,如静安滨江公园、杨浦滨江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了慢跑、散步、骑行的便利条件。
这些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改善了市民的居住品质。
上海市还有一些人工湖泊和水库,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例如,位于浦东新区的世纪公园内有一个人工湖泊,周围有草坪、花坛和儿童游乐设施,是市民户外活动的热门地点。
另外,上海市郊区的水库,如东方绿舟水库、奉贤龙华水库等,也成为市民避暑、钓鱼的好场所。
滨水公共空间的定义范围还包括一些滨海地区。
上海东海岸的滨海森林公园是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滨海公园,拥有广阔的沙滩、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各种户外活动设施。
这里是市民度假、观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
上海市还在积极推进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建设。
比如,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将原本封闭的河道变成开放的滨水空间。
同时,上海市也注重滨水公共空间的管理和保护,加强了环境卫生、安全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市民的滨水体验。
上海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定义范围很广,包括黄浦江滨江区域、苏州河两岸、人工湖泊和水库、滨海地区等。
这些滨水公共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文化内涵。
上海市将继续加强滨水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为市民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5ffa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5.png)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与水体相接的区域,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域进行景观、绿化和设施规划,以打造宜人的滨水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研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方法和案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明星景点,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通过精心的景观规划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宜人的滨水环境,增加城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2.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滨水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设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环境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生态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水面污染,促进水体的净化,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方法:1. 分析调研在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调研。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当地居民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掌握滨水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进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景观、绿化、设施、交通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保留本地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
3. 环境评估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估规划设计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确保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9c9b45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案例二: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生态与功能的结合
详细描述
北京朝阳公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注重生态保护和功能完善。设计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生态驳岸等手段,提 升了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设置了休闲设施、运动场地和亲水平台,满足了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案例三:广州珠江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总结词
创新设计理念
强化生态修复
促进绿色出行
加强区域合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应不断创新景观设计理念和 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 合本土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未 来城市发展的滨水空间景观设 计模式。
针对当前城市滨水区普遍存在 的生态退化问题,应加大生态 修复力度。通过植被恢复、湿 地保护等措施,提高滨水区的 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 加宜居的环境。
感谢观看
人文化设计趋势
历史文化的传承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 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通过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等方式, 展现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人性化空间设计
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创造舒 适、安全、便捷的滨水空间,提
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社区参与与互动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滨水空间的规 划、设计和管理,增强景观与市
民之间的互动性和归属感。
多元化设计趋势
01
02
03
多维度设计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将融 合自然、文化、艺术等多 个维度,呈现出更加丰富 和多元的景观面貌。
创新性设计
鼓励设计师发挥创意,探 索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 力的滨水空间。
适应性设计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环境 变化,灵活调整和优化景 观设计方案,保持滨水空 间的活力和生命力。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资料整理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f8ba004a7302768e993919.png)
一.滨水地区介绍1.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 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2.滨水地区空间分类环港湾夹江环湖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用地功能地合理布局按城市滨水区的功能划分大致有滨水居住区、滨水文化博览区、滨水娱乐休闲区、滨水办公商业及金融区等。
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土地使用形态的单一性和片断化是城市滨水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形态单一造成滨水区功能的隔离与分化现象,许多滨水区由于缺乏城市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而失去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商业办公为主的滨水区则由于居住用地的缺乏,形成夜间缺少活动的城市空间利用浪费的“空洞化”现象。
因而公共性、多样性、延续性、层次性和立体化应成为用地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则。
a.公共性是指滨水区对城市开放,用地形态公共化,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融为一体。
b.多样性是指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土地使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这一策略的基础,复合型的城市空间避免和减少了土地使用的“低谷”增强了滨水区的吸引力。
c.延续性是指综合原有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形成城市生活景观的延续性。
例如,武汉市南岸嘴整治工程亲水空间将长江大桥作为远景结合。
d.多层次和立体化是对滨水区自然景观潜质的充分利用,立体化的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例如美国曼哈顿河滨工程多层地下建筑充分容纳了商场、停车场、戏院、博物馆、运动场、餐厅和集会场地形成延续性城市空间。
(2)城市交通的协调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形体的骨干,一般与城市基础建设或地下设施一起安排和设计,一旦安排好,很少有机会修改,而即使能够修改,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市政和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制约性。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37d4e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2.png)
神仙干货,滨水空间分析及表达超全解析!文章来源:艺筑景观ID:YiZhuJingGuanSheJi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如今的设计中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滨水空间有哪些形式?具体的图纸又怎么进行表现?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滨水空间的深度解析和图纸制作详解!同时,会在文末为大家送上滨水处理素材大礼包!01 滨水空间的分类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水岸线的曲折变化,不同类型的水岸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各式的驳岸处理,面对如此多的类别,想要系统的解读,那么首要就要对滨水空间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滨水空间通常分为水体、水际线和陆域。
针对这三种空间通常有多种处理方式,而亲水空间、驳岸、滨水游线是常见的处理内容。
在水体空间中的处理方式基本都为具有一定亲水性的处理方式,这样能更好的利用水体,形成人与自然的互动形式。
亲水空间通常又可以分成路径类、平台类、广场类三种大的处理类别。
02 路径类亲水空间路径类的处理方式即为对滨水游线做亲水处理,通常的表现方式为将一定道路延伸到水面上,形成具有亲水性的一段路径,丰富路径的形式。
▶分叉围合路径:分叉围合出新的空间,可规划为可参与的滨水广场或水景观节点等。
同时,也可以丰富路径。
▶完整图形路径:通过完整图形强调节点空间形式感,增强主题性和趣味性,可单一使用或组合使用。
▶网状落差路径:高差变化跌落形成竖向变化,网状结构适用于生态修复情况或者人工管护情况下,可营造较好的植物生态氛围。
03 平台类亲水空间在滨水游线上增加一个亲水平台,可以更好的增加人们和水体的互动性,以及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
是每个滨水空间基本都会使用的处理方式。
▶线状水面出挑平台:打造出挑空间形成延伸活动空间并且更加亲近水体,线状的挑出平台可以是码头或者垂钓区。
▶面状水面出挑平台:面状的挑出平台可以突出节点景观性,丰富驳岸边界,同时也是良好的观景平台。
▶交错重叠平台:拓宽平台空间的同时,增强其活动趣味性以及参与者的交流性。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27a1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0.png)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是指对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周边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充分利用和保护水域资源,同时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休闲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1.生态保护与恢复: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通过建设湿地、沙滩、绿地等自然景观,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同时,应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多功能利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滨水地区的多功能性。
通过合理布局,确保滨水地区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又能提供丰富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例如,可以建设滨水公园、游泳池、运动场等,提供人们锻炼和放松的场所;同时,滨水地区也可以用于商业开发,提供商业设施和就业机会。
3.可持续交通: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交通的规划。
通过设计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路径,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可以设计交通枢纽,方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
4.抗灾设计: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灾设计措施。
例如,在洪水和风暴潮频发地区,可以建设防波堤、防洪墙等,保护滨水地区的安全。
另外,应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设计具有弹性的建筑和设施,能够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
5.社区参与: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和社区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征求居民意见等方式,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期望。
同时,可以鼓励社区参与滨水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居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之,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是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通过生态保护与恢复、多功能利用、可持续交通、抗灾设计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可以打造具有优美自然景观和丰富功能的滨水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施工方案(河岸景观与休闲设施)精选两篇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施工方案(河岸景观与休闲设施)精选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f8fa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f.png)
《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施工方案(河岸景观与休闲设施)》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本次城市滨水空间改造项目旨在提升河岸景观品质,增加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美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项目地点位于[具体城市名称]的[具体河流名称]河岸,该区域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和学校等,人流量较大。
目前,河岸景观较为单一,缺乏特色,休闲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本次改造将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河岸景观,增加多样化的休闲设施,提升滨水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
二、施工步骤1. 场地清理- 清除河岸两侧的杂草、垃圾和废弃物,对场地进行平整。
- 拆除原有破旧的设施和建筑物,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 地形塑造- 根据设计方案,对河岸地形进行塑造,营造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 采用土方工程技术,合理调配土方,确保地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河岸护坡工程- 对河岸进行护坡处理,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石笼护坡、植被护坡等,既可以防止河岸坍塌,又可以美化环境。
- 安装护坡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对护坡造成破坏。
4. 景观绿化工程- 进行景观绿化设计,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如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植物种植,注意植物的搭配和层次,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 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
5. 休闲设施安装- 根据设计方案,安装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 确保休闲设施的安装质量和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6. 照明工程- 设计河岸照明系统,选择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具,如 LED 灯等。
- 安装照明灯具,确保照明效果良好,同时注意照明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 竣工验收- 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
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工程方案
![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b30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9.png)
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工程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空间已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热点。
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功能,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发展。
本文结合某城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更新改造工程方案进行探讨。
一、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分析滨水空间是指城市内与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相邻的地域空间。
这些空间如若经过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提供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为城市提供环保作用,美化城市环境等等。
然而,由于很多城市过去工业化发展缺乏环保意识,对滨水空间多用于垃圾堆放,建筑废墟等,并且很多滨水空间结构老化,设施陈旧,使得整体安全性和美观性都降低了。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滨水空间进行更新改造。
二、滨水空间更新改造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改善滨水空间的设施和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吸引力。
(2)提供休闲场所:开发滨水空间成为人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人民提供美好的休闲生活空间。
(3)提升生态环境:通过更新改造滨水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生态。
2. 原则(1)生态原则: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公益性原则:建设的滨水空间要以公益为主,能够提供休闲、健身等公共服务。
(3)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空间的更新改造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注重长期利益。
三、滨水空间更新改造的工程方案1. 设施设备更新改造(1)景观改造:对滨水空间附近的道路、绿化带等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城市的美观性。
(2)休闲设施建设:在滨水空间周边建设休闲广场、游憩区、健身步道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3)公共设施改造:对滨水空间的公共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包括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
2. 环境改善工程(1)水域治理:对滨水空间的水域进行治理,保持水质清洁,增强水域生态功能。
(2)植被保护:保护滨水空间的植被,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3)环境整治:对滨水空间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消除环境污染。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6e566ca84254b35effd3403.png)
3、滨水空间
3.1 滨水河岸开放性及绿化
1)滨水河岸保持对外开放性,并且尽量增加滨河亲水 空间,增加游人亲水的机会。 2)滨水河岸增加活动空间,应设计林荫步行道,建议 设置遮荫的树木。 3)在部分地区很多建筑紧靠河岸边建设,改造难度比 较大,为了进一步改善沿岸的景观状况,建议增加垂 直的绿化。 4)河道两岸应保留原有绿化,同时增加人的参与性, 改造为休闲绿地,而不是仅仅供观赏的绿地。
3.4 滨水区水岸线形式
1)人工岸线:岸线形式尽量曲线、多变化,避 免直线、形式单一的滨水泊岸。
2)自然岸线:岸线形式尽量保留原有岸线,根 据自然形成的岸线形状进行调整改造。
岸线过于笔直单一,不提倡
岸线曲折有变化,提倡
3.5 滨水区的设施配置
滨水地区建议增加观水景的场所,并结 合滨水岸线,增设餐饮、商业等娱乐休闲设 施。
公共建筑形态设计指引
1、建筑高度
1.3 单体建筑高度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
新建单体建筑高度与体量应与基地周边环境相协调, 避免出现高度过高,体量过大,在城市环境中突兀失调, 影响城市整体风貌。
单体建筑过高,体量过大, 突兀失调,不提倡
33滨水空间的可达性34滨水区水岸线形式35滨水区的设施配置3滨水空间驳岸直接与水面接触人难以接近不提倡驳岸护坡与亲水平台结合设计引导人参与亲水活动提倡驳岸护坡与条形驳岸结合设计提倡采用自然堆石绿化等形式结合自然驳岸设计引导人的亲水娱乐性提倡条形驳岸局部设计放大作为停留区增加亲水性提倡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11建筑群体轮廓线与城市风貌的协调沿街公共建筑底层裙楼的高度避免采用过高尺度或大面积实墙给行人造成压抑感
3.2 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应符合高、中、低相结合的原则,“低” 为亲水,“中”为正常地面标高,“高”为可登高远 望的地标,应考虑两岸的相互对景关系以及各种视角 的景观效果。 2)滨水空间沿岸应建设公共绿地,真正成为城市的公 共空间。 3)对于侵占滨水绿地的住区有条件必须加以改造。 水岸空间被绿化隔离, 不易亲近,不提倡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c53f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2.png)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是上海市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滨水空间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规划准则。
该导则的目的是保护滨水环境,提升城市的滨水景观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发挥滨水资源的优势。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滨水空间保护与管理原则:明确滨水空间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滨水空间景观规划原则:通过景观规划和设计,提升滨水空间的景观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滨水景观带,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需求。
3. 滨水空间交通规划原则:合理规划滨水空间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步行和自行车道等,方便市民出行和游览,并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选择。
4. 滨水空间开发利用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滨水空间,包括建设滨水公园、滨海旅游区等,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5. 滨水空间生态保护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措施,提升滨水区域的生态功能。
上海滨水空间导则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促进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同时,该导则也为相关部门和开发商提供了明确的规划和管理要求,促进了滨水空间的规范化和统一性。
滨水空间改造方案
![滨水空间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1956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a.png)
滨水空间改造方案1. 引言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对城市环境起到了调节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滨水空间的规划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滨水空间改造方案,旨在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同时尊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改造目标滨水空间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与自然环境兼容的滨水区域。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访问性,使市民能够更方便地享受滨水资源;•促进滨水空间的多功能利用,例如娱乐、运动、文化等;•保护和提升滨水环境的质量,提高水质,增加生态景观的丰富度;•吸引更多人群前来,增加滨水空间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3. 改造措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改造措施:3.1 交通规划滨水空间的可访问性对于市民的便利非常重要,因此在改造中需考虑交通规划。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可以提升滨水区域的可达性,鼓励市民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前往滨水空间。
3.2 娱乐设施建设为了满足市民对滨水空间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滨水区域建设各类娱乐设施,例如游乐场、运动场、露天舞台等。
这些设施将增加滨水空间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群前来参与各类活动。
3.3 生态景观提升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于改造的成功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和提升滨水环境的质量,我们需要进行生态景观提升工作。
这包括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恢复湿地和河道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3.4 水质改善水质是滨水空间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水质改善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滨水区域的水质标准。
这将在提高滨水环境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3.5 设施配套建设为了提高滨水空间的利用效率,我们需要进行设施配套建设。
这包括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广场等基础设施,以及餐饮、商店等经营设施。
生态文明视角下滨水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思考——以闽江福州段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滨水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思考——以闽江福州段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681633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c.png)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waterfront spa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ecology, space, and culture, in order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human settlement in urban waterfront space in the new period.Key words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 waterfront space; planning control;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uzhou section of Minjiang river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高品质生活,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谐发展。
闽江作为福州城市发展的主轴线,承载着福州重要的生态、经济、公共活动与景观功能,是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
在新形势下,探索闽江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加强闽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沿江产业转型、提升沿江空间环境品质、完善沿江公共民生设施、塑造城市滨水活力与景观风貌,以及彰显山水与地域人文特色具有积极作用。
1 研究背景1.1 生态文明战略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摘要 滨水空间是区域重要的生态空间,也是城乡发展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城市人居空间的聚集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
新形势下,探索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导滨水空间存量用地更新、提升滨水空间公共效益、展示山水与地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现实意义。
滨水空间融入商业功能案例
![滨水空间融入商业功能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2082d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d.png)
滨水空间融入商业功能案例滨水空间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周边的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将商业功能融入滨水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商业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打造独特的商业体验。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10个滨水空间融入商业功能的案例:1. 滨江商业步行街:在河岸边建设商业步行街,提供各类商业设施和服务,如餐饮、购物、娱乐等,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消费,同时欣赏滨江美景。
2. 滨水运动中心:在湖泊或海洋边建设滨水运动中心,提供水上运动设施和培训服务,如帆船、皮划艇、冲浪等,吸引运动爱好者前来体验,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3. 滨水酒店度假村:在海滩或湖泊周边建设高档酒店度假村,提供豪华住宿、水上娱乐和休闲设施,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度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 滨水文化艺术中心:在河流或湖泊畔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演出和文化活动,吸引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5. 滨水商业园区:在河岸或湖泊周边建设商业园区,吸引各类企业入驻,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等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6. 滨水餐饮街区:在河流或湖泊边建设特色餐饮街区,集聚各类餐饮店铺,提供美食和用餐环境,吸引食客前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推动餐饮业发展。
7. 滨水购物中心:在滨水地区建设购物中心,集合各类品牌商店和零售店,提供购物和娱乐设施,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促进商业繁荣。
8. 滨水健身公园:在河岸或湖泊周边建设健身公园,提供户外健身设施和运动场地,吸引居民前来锻炼身体,改善生活质量。
9. 滨水会议中心:在滨水地区建设会议中心,提供会议和展览设施,吸引各类商务活动和会议前来举办,促进商务交流和合作。
10. 滨水休闲广场:在河流或湖泊畔建设休闲广场,提供休闲设施和活动场地,如公园、游乐设施、露天剧场等,吸引居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增加城市活力。
以上是10个滨水空间融入商业功能的案例,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商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的适用对象及环境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的适用对象及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fc67931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e.png)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的适用对象及环境乐活滨水空间景观是一种将自然、城市、文化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创新的景观手段,将滨水区域打造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社交和学习的理想地点。
适用对象及环境包括以下方面:1.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不断增加。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提供了一个让人们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纯净,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愉悦和舒适。
2. 滨水地区的居民。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文化背景。
在居民休闲娱乐、社交交流、健身锻炼和学习教育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乐活滨水空间景观还提供了丰富的儿童乐园、游泳池、滑梯、草坪、野餐区等项目,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3. 旅游观光者。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也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目的地。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青山绿水,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工艺。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往往是当地特色旅游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游产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 自然环境。
乐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建设,可以达到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目的。
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总之,乐活滨水空间景观适用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环境和对象,是一种综合性、生态性、文化性的设计理念。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乐活滨水空间景观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
![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be1895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6.png)
《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同学们,你们去过河边或者湖边吗?那些靠近水的地方是不是很美?但有时候,可能还能变得更美,这就需要一些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啦。
比如说咱们城市的那条河,以前河边垃圾到处都是,花草树木也长得乱七八糟。
后来呀,政府采取了措施,先把垃圾清理干净了,还种上了好多漂亮的花。
有五颜六色的郁金香,还有香香的栀子花,可好看啦!还有河边的小路,以前坑坑洼洼的,不好走。
现在重新修了,变得又平又宽,走在上面可舒服啦。
我听说有个小镇,他们的滨水空间以前没什么人去,冷冷清清的。
后来镇上的人在河边建了一些亭子,摆上了椅子,还弄了个小广场,好多人都喜欢去那儿玩了。
同学们,你们说这些优化措施好不好呀?《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同学们,今天咱们讲讲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
你们想想,要是一个滨水的地方,水脏兮兮的,周围也没什么好看的,你们愿意去吗?肯定不愿意吧!有个地方的湖,以前湖水很浑浊,还有股怪味。
后来呢,人们在湖边种了很多能净化水质的植物,水慢慢就变清了,还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还有啊,在岸边种上一排排的柳树。
春天到的时候,柳枝随风飘动,就像绿色的丝带,美极了!我邻居家的姐姐,她们学校旁边有条小河,以前什么都没有。
后来经过优化,修了亲水平台,同学们放学后都喜欢去那里看看书,聊聊天。
同学们,滨水空间优化好了,是不是很棒呀?《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同学们,咱们来聊聊滨水空间景观优化措施。
有一个公园,里面有个小池塘。
以前那里杂草丛生,一点儿都不美。
后来,人们在池塘里放了一些漂亮的石头,还养了几只大白鹅。
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可有意思啦!岸边也铺上了草坪,还种上了桂花树。
秋天的时候,桂花的香味飘得老远,让人闻着心情都好。
我记得有一次去旅游,看到一个海边的景观,特别漂亮。
他们在沙滩上搭了一些遮阳伞和躺椅,人们可以在那里晒太阳、看海。
同学们,滨水空间景观优化好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的环境,对滨水空间也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很多城市的滨水空间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有些水体遭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滨水休闲在城市生活中根本无法体现,如今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正如火如荼,滨水空间建设具很大的挖掘价值,天创智业通过对滨水空间的分析,创新性的提出滨水空间规划的设计手法。
一、滨水空间特征及类型一个场所的存在意义与它鲜明的特征是有必然联系的。
滨水空间最不同于城市其它地段的特点首先便是源自水体的自然资源类型,以及历史沉淀的社会人文特征。
下面就滨水空间特征和类型进行简要归纳概括:1、滨水空间特征(1)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生态多样性——滨水空间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这里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品种多样,即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
小气候——当水体达到一定数量、占据较大空间时,由于水体的独特性质,水域附近常常呈现出宜人的小气候。
场地形态多样性——来自水体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得滨水呈不同面貌,滩、沱、岛、矶、缓坡等特殊形态往往使滨水空间更具自然性,有利于形成滨水堤岸空间独特的场所感。
(2)滨水区独特的人文特征水乃生命之源,人类观水、近水、亲水、傍水而居的趋水天性是源远流长的。
水和社会意识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自古就对水有着深刻的参悟。
“上善若水”是人类向谁学习的一种人生态度;“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乃是借情于山水,抒怀自己的胸襟,孔子的“智者乐水”则道尽了对水的理解。
滨水地带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蕴和丰富的物质文明。
2、城市滨水空间类型(1)从宏观的概念上来看,城市滨水空间包括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堤岸空间。
城市滨水堤岸空间即是陆地空间与水体空间的边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着的开敞式空间体,包括公共绿地、专业绿地、河流水体、城市广场、城市街道以及城市中待建或非待建的空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则是滨水堤岸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叠。
(2)从地貌上来划分,滨水空间又包括滨河,滨海,滨湖,滨溪及湿地等。
(3)从空间特性来看,滨水空间大体可分为两种空间类型:带状线性空间和环状线性空间。
(4)从滨水空间景观要素来看,滨水水系的景观基本要素可概括为两种:自然形态的景观要素和人工形态的景观要素。
其中自然形态的景观要素主要有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山体、山脉、植被、岸线,即所谓的地形地貌。
人工形态存在的景观要素主要有沿线建筑、桥梁、标志性构筑物,人工林带等。
二、城市滨水游憩类型水体常常是绿道上最富美感的部分。
水环境不仅是独特的景观,而且是主要的游憩吸引物。
按照常见的游憩类型可将滨水的游憩活动归纳如下:健身性游憩活动,如慢跑、骑马、武术、散步、健身操、游泳、户外器械活动等;竞技性游憩活动,如排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竞赛跑步等;娱乐性游憩活动,如戏水、钓鱼、划船、水上游览、观光车、跳舞、游戏等;自然性游憩活动,日光浴、纳凉、赏景、养神等;文化性游憩活动,水边或水下展示、自然和历史考察、摄影、写生等;社会性游憩活动,演出、焰火表演、节日庆典等。
其中,滨水活动按水上和岸边的游憩方式来划分,其类型如下:水体休闲方式包括:岸边休闲方式包括:由上可见,由吸引物转变为游憩体验方式可以引申出很多水上水岸的游乐方式。
并且,中国民间传统游乐项目和水上项目也有很多可供发掘的休闲方式,包括赛龙舟,放河灯,猜灯谜,放风筝等等。
三、基于休闲游憩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一)空间设计原则根据滨水空间的多样性及游憩类型与空间形态分析,我们从宏观层面以构筑完整的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框架,改善滨水空间的健康状况,并促进滨水空间生长的生机与活力为宗旨,总结城市滨水带型空间其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条:如上总结的延续性、适配性、亲水性、自然性、审美性和便利性,在更契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营造的前提下,截取并延伸其中的某些设计原则,归纳如下:1、安全可达性原则安全可达性既是对沿廊道开发的多种水体游憩的潜力、发展机会以及阻碍因素进行安全性、资源特点、可进入性程度,以及管理权限等进行评估,以保证游人的安全,不影响游人划船、垂钓或游泳等项目的开展。
2、空间延续性原则滨水堤岸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在滨水地区的延续。
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子系统,一方面堤岸空间环境设计需要与水体的空间形态和谐;另一方面要与相邻城市空间的形态、肌理相呼应,与开放空间形成结构、形态统一的整体。
3、亲水性原则良好的亲水性,是衡量滨水堤岸空间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堤岸环境中应该设计让人们很容易接近水的活动设施,如悬挑出水面的平台、水面的小建筑、码头等都使人从心理上和身体上接触到水。
4、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的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而是需要把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社会的环境、神圣的场所来维护。
尤其需要不断的再发现自然界还未被我们掌握的规律。
我们在其环境设计中,应尽可能考虑与自然结合,恢复滨水自然的面貌。
5、历史文化和地域传统保护的原则滨水区作为城市历史中最为悠久的地区,在其漫长的岁月中发展演变,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各个时代的历史遗迹,因此,滨水空间除了自然环境的价值,还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
按照此设计原则,滨水联接的景观节点均可遵循所在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及地域传统原则进行主题化提升。
(二)环境要素设计结合滨水空间特征,基于游憩的设计理念,并遵循如上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原则,滨水空间设计手法归结为如下:1、滨水游步道人经过大空间时,横穿开阔的空地或走进空间的中心一般都不太自在,而沿滨水空间的边缘行走,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到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微末节,令人赏心悦目。
游步道适当的与绿地及水面设施的穿插,则使得游步道的空间更显得丰富多变。
而对于垂直于岸线的步行道,则需要满足人们接近水的愿望,设置以便捷简短为主。
游步道沿着堤岸边缘设置,自然而然成为一个线性的空间,同任何道路设计一样,步行道(各种平坦、坡形、平直、弯曲的路面)与环境的景物相互衬托,并随着道路的变化而展开或交汇。
滨水步行道的线形多与岸线的形态相关,但适当的变化处理则会使游步道空间视觉更为丰富,景观设置更为合理。
(1)步行空间的组织对于步行空间来说,视觉上和景观上的延续是相当重要的原则。
游步道的绿化、驳岸、草地、植物包括自然界中的水体都是构成空间的连续因素。
城市滨水堤岸空间给人的感受是通过人行走过程中对不同的空间进行观察、对比、联系而形成的。
因此,设计要把握游步道各个空间的相对独立性。
使其在视觉、趣味、特性与气氛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让两个空间在交界处形成场景转换,空间在视觉上的变化,更加深了人对滨水步行空间的感受。
(2)游步道中的休闲节点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感到讨厌的步行距离为500米,人一般情绪下步行的距离为300m。
即使是步行空间,也需要一定距离内设置可停留的空间稍作整顿,同时也作为观景、看人、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这个场所可能被放大成为广场、公园成为堤岸空间系统的节点或地标。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指出,那些森林、海滩、树丛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欢逗留的区域,而过于开阔的旷野或滩地则少人问津。
这种现象被称作是“边界效应”。
滨水堤岸空间中,并没有明显的通行空间与停留空间之分,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重视边界效应,利用堤岸空间边界线的凹进与凸起,造成对人流中的部分犹豫者的挽留,为需要逗留者提供宜人的停滞空间。
“边界效应”的存在使得空间边界形态的设计成了首要任务。
在游步道上设置的停留空间,可能是由绿篱、台阶的高低、铺地的变化等来界定其范围。
这个边界应该富于变化,既要有良好的视野,又需要适当的遮蔽。
“既可以看清一切,自己又暴露不多,个人领域减少至面前的一个半圆。
”2、驳岸景观岸线作为水域和陆域的交接区域,是滨水地带的边界,其空间形态和构造特征直接影响到堤岸空间的景观环境。
驳岸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人们观水、戏水、亲水的行为,可谓是滨水堤岸空间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1)岸线的空间形态天然水域的形态以及人工的处理使得岸线在空间形态上呈不同的面貌。
从平面形态来看可分为直线型、凸凹型。
直线型的驳岸往往存在于狭长型的河道,两江交汇处形成景观焦点空间两侧。
两侧的驳岸变化舒缓,景观易显僵硬和平淡。
这类岸线要多注意节奏和韵律的变幻,通过环境要素如台阶、亲水平台、花坛等在空间上的高低起伏和层次变化,来创造变化的景观。
凸凹型岸线则存在于大小形态不一的半岛和水湾中,具有强烈的亲水特征。
易形成标志景观。
岸线凸出于水面,人在其中的视线具有发散性,极易形成节点等。
(2)不同种类的驳岸设计驳岸作为水陆交界的边界和融合点,关系着堤岸空间游憩行为中最重要的亲水活动的开展,其设计和形式的选择成为了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关键,要求在满足防水性要求的前提下,加以亲水性和生态型的设计,尽量恢复自然形态的驳岸,创造出自然生态模拟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a、垂直式驳岸垂直式驳岸节约用地,对于那些河道狭窄的水网城市应用较多,材料多为混凝土或堆石。
南京的秦淮河、徐州的奎河沿岸都是这种垂直驳岸。
人们往往在这里难以接触到水,亲水性较差,除了受用地范围限制不适合建设其他驳岸的,都应该避免这种形式的出现,对于已经修建好的垂直堤岸,我们应当加以改造,增设较多的台阶平台,以绿化弥补视觉上的单调,和加建一些亲水平台来改造。
b、倾斜式驳岸这种驳岸是沿斜面堆砌石块,或用石块覆盖加固自然倾斜的岸线而形成的驳岸。
这种驳岸使人较容易接触到水,且视线的阻隔较小,温哥华的法尔斯克里克南岸整建的游步道的水边部分,基本都是用自然石块砌成的倾斜式护岸,虽然事实上游步道与水面距离相当远,可是由于倾斜的驳岸,使人有种离水很近的感觉,通过这种倾斜驳岸的作用,使水域和陆地连生空间的连续感。
上海外滩的堤岸也是倾斜性设计,景观效果和安全性相当理想。
同时,通过堆砌石块自身的变化,与绿化草皮的配合,极易产生美观自然的效果。
c、阶梯式驳岸所谓阶梯式就是面向水面像阶梯状的护岸,阶梯式护岸采用逐渐下降的阶梯形状,在汛期的不同时期在不同阶梯都可以接触到水。
这是一个亲水性极强的驳岸形式,在现在的滨水(河、湖)空间中使用广泛。
其缺点就是容易给人一种单调人工性的感觉,所以在设计上多运用自然的材料和绿化配置上消除这种人工感。
针对不同台地被淹没的状况设置相应的设施和绿化,并且需要防滑处理和定期清理淤积。
d、人工、自然沙滨水体的冲刷会使河岸成千奇百状的,沙滨就是其中一种,水体的冲刷使得部分地区出现类似海滩般的风貌,最使人感受到自然水际形态,最富亲水性的形态,从生物的栖息和水体的净化角度来看,沙滨也是极为重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