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习题:16 短文两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1)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6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1)](https://img.taocdn.com/s3/m/c6279d83dd36a32d7275813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案牍.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可爱者甚蕃.。
3.(3分)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2)无案牍之劳.形(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3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5.(3分)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6.(3分)综合性学习。
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1)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
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2)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
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
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
二、课内精读7.(12分)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②花之隐逸.者也③无案牍之劳.形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b5e3c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9.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98ac3ef78a6529647d539c.png)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hóng rú)濯.清涟(zhuó)A.甚蕃.(fān)鸿儒..B.德馨.(xīn)隐逸.(yì)鲜.有闻(xiān)C.亵.玩(xiè)苔痕.(hén)不蔓.不枝(wàn)D. 淤.泥(yū)西蜀.(shǔ)案牍.(dú)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B.可爱者甚蕃.蕃:多C.无案牍之劳形.形:外形D.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否花之.君子者也B. 无丝竹之.乱耳C. 何陋之.有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翻译下面句子(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
5.文学常识填空(1)《陋室铭》作者是(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朝代)的,字,哲学家。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6按要求填空(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
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文章的主旨句是:。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陋室铭》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题为“陋室铭”,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陋室,而写山水?答:。
2.作者赞扬简陋居室的目的是什么?答:。
3.陋室具有哪些特点?答:。
4.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陋室,有什么作用?答:。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e7eaf776eeaeaad1f3303b.png)
16《短文两篇》练习学校姓名座位号(一)《陋室铭》一、解释文中加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往来无白丁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问题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3、《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答题。
(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2.翻译句子(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63846f0975f46526d3e17f.png)
第16 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第1 课整体感知1.指出“龙”“仙”比喻什么?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课内精读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问题。
6.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 斯) 是陋室, ( 惟) 吾德 ( 馨) 。
(2)谈笑有 ( 鸿) 儒,往来无 ( 白丁 ) 。
(3)可以调 ( 素) 琴,阅 ( 金经 ) 。
(4)无 ( 丝竹 ) 之乱耳,无 ( 案牍 ) 之( 劳) 形(5)山不在高,有仙则 ( 名 ) 。
7.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 .代词 C .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 .宾语提前的标志A. 何陋之有? ()B. 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 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第2 课整体感知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课内精读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问题。
7.解释加点的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daefa802d276a201292e17.png)
《陋室铭》同步练习◆基础题1. 给下面的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无丝竹之乱耳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6)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7)无案牍之劳形形:_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5.根据提示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的(),有“诗豪”之称。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惟吾德馨(惟:只)B.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长枝茎)D.亭亭净植(植:种植)【解析】D项,“植”,竖立。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C.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谈笑有鸿儒C.不蔓不枝D.香远益清【解析】A项,“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C项,“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9dffc3a1a37f111f0855b32.png)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1c84a667ec102de2bd89d1.png)
16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苔.痕(tái)案牍.(dú) 蕃.(fán)淤.泥(yū) 西蜀.(shǔ)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亵.玩(xiè) 噫.(y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4)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5)可以调.素琴(调弄)(6)无丝竹..之乱.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扰乱)(7)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8)可爱者甚蕃.(多)(9)晋陶渊明独.爱菊(只)(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11)濯.清涟而不妖.(洗)(过分艳丽)(12)香远益.清(更加)(13)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竖立)(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玩弄)(15)陶后鲜.有闻(少)(16)宜.乎众矣(应当)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2)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谈笑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3dba0a76e58fafbb0037c.png)
.. .. .. . . . . . . . . .. . . . . . ... . .16 短文两篇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案牍(dú) B .德馨(xīng)C .调素琴(tiáo)()(2)A.淤泥(yū) B .甚蕃(pān)C .西蜀(shǔ)() (3)A.苔痕(tāi) B .鸿儒(rú)C .亵玩(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以我酌油知之D .水陆草木之花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52c73c1a37f111f1855bc1.png)
16 短文两篇教材知识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陋室铭.()yū泥()不màn不枝()xiè玩()濯.清涟()隐yì()鲜.有闻()2.解释下面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鲜.有闻()亭亭净植.()亵.玩()3.文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家、家。
白居易称之为“”。
著有《》《竹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并与白居易合称“”。
(2)周敦颐,代著名家。
字,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通书》。
课内综合实践1.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馨.古义:今义:(2)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3)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无案牍之劳形()(4)无丝竹之乱耳()(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74e0e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b.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864f515a8102d277a22f47.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6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各组加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D. 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 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5.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6.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6课 短文两篇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6课 短文两篇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6372106bec0975f465e2a2.png)
16.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莲的形象进行了描绘?这样写有 何用意?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 清涟而不妖”的质朴。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些描写赋予莲花君子般的美好品质,表达了 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爱莲说》 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 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 【解象析征】高应洁为,““菊莲花花””象象征征隐隐逸逸,,““莲牡花丹””象象征征高富洁贵。。
8.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__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______,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________。 (2)《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____谈__笑__有__鸿__儒________,___往__来__无__白__丁_________。 (3)《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
(6)《爱莲说》中暗含作者对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进 行嘲讽的句子是:__牡__丹__之__爱_____,__宜__乎__众__矣___。
一、语文研读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048f001f69e31433294ac.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加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5.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84a79d977232f60ddcca1a9.png)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5929d8bd63186bcebbc8c.png)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6 短文两篇(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6 短文两篇(含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79b22da300a6c30c229f46.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案牍.() 蕃.()淤.泥() 西蜀.()濯.() 清涟.() 蔓.() 亵.玩( ) 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可以调.素琴()(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可爱者甚蕃.()(9)晋陶渊明独.爱菊(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1)濯.清涟而不妖.()()(12)香远益.清()(13)亭亭..净植.()()(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5)陶后鲜.有闻()(16)宜.乎众矣()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2)无案牍之劳.形()(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6.综合性学习。
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1)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
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2)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
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
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习题课件(共30张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习题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25db94be1e650e52ea99f9.png)
【点拨】应为“菊花”象征隐逸,“莲花”象征高洁。 【答案】D
8. 按要求填空。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两
句意思相近的名句是“_____水__不__在_,深____有__龙__则__灵__”。 (2)【中考•四川内江】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8)陶后鲜有闻__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宜• 乎众矣_应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
B.无案牍之•劳形
9. 【中考•江苏南京】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是 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________,造句:【__点__拨__】__首__先__明__确__“_托__物__言__志__”_ 的__典__型__特__点__:__通__过__对__物___的__描__写__和__叙__述__,__表__现__自__己__的___ 志__向__和__意__愿__。__然__后__选__取___意__象__作__答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
“____苔__痕__上__阶__绿____,_____草__色__入__帘__青___”两句描写居室 周围宁静、雅致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同时也寄寓了 作者恬淡自在、自守高洁的人《爱莲说》中表达了“独爱莲” 的情感,原因之一是莲“________出__淤__泥__而__不__染__, __濯__清__涟__而__不__妖______”,即莲虽经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短文两篇
01积累运用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案牍.() 蕃.()淤.泥() 西蜀.()
濯.() 清涟.() 蔓.() 亵.玩( ) 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
..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8)可爱者甚蕃.()
(9)晋陶渊明独.爱菊( )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涟而不妖.()()
(12)香远益.清()
(13)亭亭
..净植.()()
(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15)陶后鲜.有闻()
(16)宜.乎众矣()
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
(2)无案牍之劳.形()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
是:。
6.综合性学习。
莲与中国文化关系最深,在中国,莲花被推崇为君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美。
(1)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不计其数。
请你写出几句与“莲”有关的诗词名句。
(2)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
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
右图是省运会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
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
02课内精读
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3)无案牍之劳.形()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9.两篇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枣庄中考)
【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侵晓
..窥檐语()
(2)可爱者甚蕃.()
(3)芙蕖则不然.()
(4)自夏徂.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2.【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译文:
14.【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丙】段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5.【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