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英文为“psychology”,系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19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萌芽时期一度被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学科”;20世纪20-60年代曾又改变成“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这一界说维持了40年之久; 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再度改变为“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一般而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三 心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德国 冯特 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历史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3、行为主义(behaviorism )4、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5、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sis )6、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7、认知心理(cognitive psychology )(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描述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如何合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并用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

最简单的心理元素有感觉、意象和感情,而各种复杂心理现象都是这些元素组合的结果。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生理现象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个性心理个性心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理特征社会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 现象构造主义创建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学派,促进了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应用严格的实验法研究心理,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心理学基础重点梳理

心理学基础重点梳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 行为: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3. 意识: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4. 无意识: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5. 描述:描述就是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

6. 解释:解释就是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7. 预测:预测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区估计某种事物和现象的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8. 控制:控制就是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1. 科学方法:就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2. 观察法: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3. 观察者效应:观察者效应就是被观察者觉察到自己在被观察而引起的行为改变。

4. 观察者偏差: 就是观察者只看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些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的现象视而不见。

5. 拟人化错误:是指将人类的思维、情感或动机加到动物身上去解释动物行为。

6. 实验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7. 变量:变量是指可以量化的因素、特征或情境。

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8. 自变量: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它被假定为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

9. 因变量:因变量是自变量所造成的结果,如测验成绩。

10.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条件。

11. 安慰剂效应:本意是指“药物”对病人所产生的纯心理作用。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是指被试以为自己接受了自变量的影响而实际上所受的只是自己期望的影响。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

它涵盖了对心理过程、行为和情感的研究,以及对这些过程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

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但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学科发展是在19世纪。

20世纪的心理学发展更是蓬勃迅猛,分支学科众多,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来观察心理现象,以验证心理学理论,了解心理规律。

2.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了解大众心理状态,观察社会心理现象。

3.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4. 临床方法:通过个案资料,来揭示心理学现象。

5. 实地调研: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心理学现象。

三、生物心理学1. 大脑和神经系统:心理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涉及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对大脑的活动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四、感知和知觉1. 感知:感知是指我们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加工。

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 知觉:知觉是指我们对感知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它涉及了对空间、时间和物体的理解。

五、学习和记忆1. 条件反射:通过条件刺激和自发反应建立起的一种自发性行为。

2. 意识反射: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过去有过相同情况的行动反射。

六、认知心理学1. 认知: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了感知、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多个方面。

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是人类对知觉、思维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一种解释。

它强调了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七、人格心理学1. 人格:指个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和行为模式。

2. 人格理论:指试图解释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理论。

八、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大学心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心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心理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1.心理学的定义和性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经验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认识、情感、意志、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以及人的行为及其规律。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心理学、中世纪心理学和近代心理学三个阶段。

古代心理学由心灵哲学探索心理世界,中世纪心理学受到宗教裁判的限制,近代心理学开始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心理学逐渐从哲学学科走向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四种。

观察法是观察并描述心理现象,实验法是控制和变动条件来探究心理规律,调查法是通过询问统计调查数据来探究心理现象,测试法是通过测验来得出心理结论。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心理学主要分为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几大分支。

不同的分支各自聚焦于研究相关领域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继承和环境的关系、神经过程和行为的关系、条件反射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学习和记忆的关系、情感与心理健康等。

3.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情绪、情感、意志、思维、学习、记忆、智力、个性、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

2.实验法实验法是用来探究心理现象的最可靠的方法,它能控制和变动条件来探究心理规律。

3.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询问和统计调查数据来探究心理现象,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

4.测试法测试法是通过对被试者进行心理测验来获取相关数据,从而得出心理结论。

四、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识的心理过程,其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意识、感知、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2023心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

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心理学概论考试进行知识点复,总结重点考点。

1. 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
-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 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
- 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传递信息的特殊细胞。

- 感觉器官和传感器官:负责接收外部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3. 研究和记忆
-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作用: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来形成新的研究反应。

- 记忆的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

4. 情绪和情感
-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涉及生理反应、认知和行为。

- 情绪的分类:快乐、悲伤、愤怒等。

- 情感的作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5. 发展心理学
- 婴儿期发展:语言、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儿童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 青少年期发展:身份认同和独立性的发展。

6.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影响,并对此作出反应。

- 社会关系: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建立关系。

以上为对2023年心理学概论知识点的复考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考试复提供帮助。

(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结合教材和课堂讲义进行复习。

)。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心理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第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心理学概论,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大一心理学概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系统的认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但作为科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世纪。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时期都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有所贡献。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通过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情绪体验、社会行为等方面,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内心的奥秘。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问卷调查则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3. 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心理学包含多个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每个分支领域都侧重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和理论。

三、人类思维的研究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心理学可以揭示人类信息加工的规律和机制。

2.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心理学通过研究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揭示了语言对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影响。

四、人类情感的研究1. 情绪与情感情绪是人类内心的强烈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种类。

情感则是情绪的更广义表达,包括爱、恐惧、厌恶、惊讶等。

2. 感知与情感感知与情感的关系密切。

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的信息对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有重要影响。

五、人类行为的研究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发展,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各个阶段,并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问题。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1.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着认知、情绪、个性、社会关系、意识和无意识等方面。

1.2 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涉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心理学则源自19世纪末,由德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旧金在1889年正式创立心理学学科。

2.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验方法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不同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3.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大量数据,以了解人们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心理特征。

3.3 观察法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表情和表现来研究心理现象,特别适用于对儿童和动物的研究。

3.4 临床研究法以个案研究的形式,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录音、视频等方式来了解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4.1 结构主义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试图通过对意识的分析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4.2 功能主义关注心理现象与其在生存适应中的功能,认为心理现象与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

4.3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4.4 认知心理学强调思维、记忆、感知等心理过程的机制和运作,是一门注重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

4.5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社会性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5.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人格障碍等。

5.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

《心理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1)普通心理学,又称标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

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心理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另一类是以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涉及心理活动的层次组织、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通常被简称为知、情、意,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动力,情感和意志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

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态度、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则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4)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5)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6)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概论-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概论-各章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概论各章知识重点总结河大李佳乐Q Q187211957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感觉、性格、能力(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那些心理特性,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记忆表象、气质、挫折、注意的动摇、定势、观察法、感觉的适应性、注意的迁移、创造性思维、观察法、发散思维、有意注意、功能固着、组块简答:什么叫心理学/心理现象、分析:狼孩第一章绪论重点:什么叫心理学(现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图)3、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科学分支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4、心理学的理论任务是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5、心理学的实践任务是通过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地适应环境,主动地改造环境,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科学开发,创造出新事物。

6、心理学的建立根植于哲学和自然科学国揭而7、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②教育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当代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8、重点: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研究者在一种完全自然的状态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法:将被观察者集中在特定的实验室中,让其自由活动或规定一些特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对一些特定行为进行仔细而系统的观察。

②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而进行的实验研究。

自然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的试验方法。

心理学概论重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第二章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第三章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某一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2、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注意的类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4、意识的几种典型状态:睡眠状态,催眠状态,白日梦。

第四章0、感觉: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2、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定势。

第五章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六章1、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3、问题解决的概念:指一系列的又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和启发法。

6、想象的概念:是指人脑对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处理,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8、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是指运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产生出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

10、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第七章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智调节,转移调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自我安慰,幽默调节,身心放松调节,自我陶冶调节,颜色调节,音乐调节,寻求帮助,热爱学习和工作3、动机的产生与需要和诱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感觉、行为、情感等心理过
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受信息,轴突负责传递信息。

3.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化学物质,常见的神经
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 睡眠与梦
睡眠是生理状态,通过脑电图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睡眠状态;梦是在睡眠状态下自发产生的心理现象,通常包括图像、声音、情
感等。

5. 经典条件反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个条件刺激会触发一种自然反应,后来会出现一种无条件刺激,最终条件刺激就能激发反应。

6.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一个行为会产生结果,如果结果是积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结果是消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弱化。

7.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语言等认知过程,重要的理论有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8. 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在刺激下产生的短暂心理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自身经历等的主观评价和反应,比如喜怒哀乐、爱恨等。

9.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研究个体的特质、惯、态度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重要的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10.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重要的理论有集体
行为、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理论等。

以上是心理学概论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的有关资料,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测验工具对被试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

二、认知过程(一)感觉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3、感觉的规律包括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等。

(二)知觉1、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三)记忆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4、遗忘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四)思维1、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并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等符号系统。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关注群体行为、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人类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

它关注人格类型、特质和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人格与行为、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应对疾病和促进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还研究人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感。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以及教育策略和课堂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教育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心理疾病与治疗:心理疾病与治疗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和相关的治疗方法。

它关注不同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与治疗还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8.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采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它关注个体的反应时间、记忆能力和注意力,并探索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主要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个部分组成。

神经冲动是在同一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它们是一种电传导的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两部分.大脑皮层主要机能代表区有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绝非一样,主要表现在言语、空间组织能力、思维类型、感知觉、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分工不同,以及右手比左手更为灵巧等功能上的差别。

这种功能的不对称,使得左、右半球在某些方面成为优势半球。

内分泌系统由许多腺体组成,它制造和分泌某些化学物质,并直接释放到血管或淋巴系统中,被释放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

学习是个体通过练习或经验而导致行为或潜在行为比较持久改变的过程或结果。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也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经典条件反射指的是,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的无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有机体的反映过程主要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和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

是指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催眠是指在人为诱导下引起的意识改变状态。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精神恍惚状态,表现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对暗示接受程度的提高,它是在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意识的状态既包括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还包括睡眠、梦、催眠等半意识状态,还包括冥想、幻觉、强烈的宗教体验以及可以引发精神促动类的药物.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即感觉阈限愈高,感受性愈弱;反之,阈限愈低,感受性愈强。

光波是能够作用于人类眼睛器官并引起视觉的可见光,是人类视觉产生的适宜刺激。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可见光在电磁波上只有很窄的一个波段,其波长大约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

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来聚焦物体,以聚焦远处的物体或聚焦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倒置客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图像。

暗适应是在暗光下人眼对光的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在暗室中,测定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可以看到在进入暗室后感知光的阈值逐渐下降。

将不同时间测得的阈值连成曲线,即暗适应曲线。

明适应指从暗处进入亮处引起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

与暗适应相反,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视觉后象是刺激刺激停止对人体的作用以后在大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

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信息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感觉,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相同点:a.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b.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c.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2、异同点:a.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b.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c.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

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对声源的方向定位表现为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最容易定位;来自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辨认最准确;来自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用连接耳朵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个圆锥体,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

错觉与幻觉的区别。

错觉是知觉的特殊形式,与幻觉具有本质区别。

错觉并不是因为观察者的疏忽,而是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正常的心理活动,不同个体只是表现在错觉量上的差异。

错觉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即在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主观歪曲的知觉。

当错觉产生时,客观事物的长度、方向、位置、运动和弯曲等特征受到扭曲而被错误地知觉。

幻觉则是无条件的,它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幻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也即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在人脑中的保持,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

元记忆是元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过程的记忆。

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是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值。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

遗忘曲线:又称为保持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人的记忆过程和遗忘进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不同的识记材料,会影响记忆效果;2.学习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越多,遗忘得越快,识记材料数量越少,则遗忘越慢;3.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材料对识记者的意义和作用会影响遗忘的进程;4.学习材料的序列位置:人对于处于不同序列位置的学习材料的遗忘进程不同。

表现为序列位置效应,即材料中的首尾部分容易保持,中间部分容易遗忘;5.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

一般而言,学习程度越高,保持越牢固,遗忘越少,但过度学习为150%时,保持的效果最好。

记忆策略:1.及时复习与及时反馈;2.尝试背诵与重复;3.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相互结合;4.注意系列效应的影响;5.间隔学习;6.多种记忆线索提取。

思维是人的重要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表象、概念和语言是思维的三个基本组成单位。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

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在联系。

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

直觉思维:是没有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径直根据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的觉察而做出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有时会指导我们的实践,有时也会误导我们。

分析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证明等逻辑推论而作出结论的思维。

思维过程包括哪些?1、分析与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的统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即紧密联系又相反活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都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比较与归类:前者是在人脑中确定客观事物之间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或类型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前者是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在思想中抽取出同类客观事物具有的本质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后者是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在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4、体系化与具体化:前者是在人脑中将知识的各个要素分门别类地构成一个有机的、层次分明的系统的思维过程;后者是把抽象和概括化了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体系化与具体化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概念的功能::1、分类功能:个体能够通过概念,把当前认识的客观事物归到某一类别中去,并在人脑中提取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迅速对其做出适当反映;2、推理功能:指个体通过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归类后,运用推理对当前事物或现象做出解释;3、联结功能:指个体对概念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各种组合而形成更加复杂的概念或概念体系;4、系统功能:是概念普遍性的体现,它使个体能够直接利用某些或某个概念,进行有效学习或进一步的探索。

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影响: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会影响个体概念的掌握,尤其是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