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
七年级社会实践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社会实践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8801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4.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概述2. 社会实践的形式与意义3. 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4. 社会实践中的安全与防范5. 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与评价三、教学时间本教学计划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2课时,共计10课时。
四、教学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实践的基本概念、形式、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步骤第一单元:社会实践概述1. 课时1:讲解社会实践的定义、特点、意义等。
2. 课时2:介绍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单元:社会实践的形式与意义1. 课时3:讲解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
2. 课时4:分析社会实践的意义,包括对学生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第三单元: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1. 课时5:讲解社会实践的组织流程,包括选题、策划、实施、总结等环节。
2. 课时6:介绍社会实践的实施方法,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第四单元:社会实践中的安全与防范1. 课时7:讲解社会实践中的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
2. 课时8:介绍社会实践中的防范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五单元: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与评价1. 课时9:讲解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方法,如撰写报告、制作PPT等。
2. 课时10: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最新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实用版)
![最新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5b7e5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0.png)
最新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实用版)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专题一:珍爱生命一、设计思路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隐患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灾难的降临则造成人类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主题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明白任何伤害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诱因,懂得怎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排除事故隐患;知道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当灾难降临时将危险减到最小,化险为夷,绝地逢生。
活动由“从伤害说起”、“事故与隐患”、“当灾难降临时”三个次主题组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调查”、“分析”等不同形式来实施。
二、活动目的1、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知道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发生。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掌握防范、自救、互助的方法,减少意外伤害。
三、课时建议本主题活动建议6课时完成。
调查等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和拓展。
四、活动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每个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先浏览一遍整个主题活动内容,从活动预设的问题入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或小组的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预设了三个问题:1.你注意过身边的安全隐患吗?2.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的发生?3.一旦发生灾难,我们该做些什么?希望教师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讨论,同时能主动地征求老师或家长的意见,使活动计划尽可能周密、完善、切实可行。
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从伤害说起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
2、知道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发生。
3、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了解什么是伤害事故,知道怎样防范人为的意外事故发生。
难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提供的伤害事故的分析和调查所获取的信息,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形成共识。
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案例,通过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伤害”,学会分析造成“伤害”的诱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4f93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2.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全套第一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情况,包括校园的历史、规模、布局等。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校园的历史与发展2. 校园的规模与布局3. 校园的文化与活动【教学活动】1. 参观校园,了解校园的历史与发展。
2. 调查校园的规模与布局,绘制校园平面图。
3.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感受校园的文化氛围。
【作业与评价】1. 编写一篇关于校园的短文。
2. 展示校园平面图,分享调查结果。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与家庭关系2. 家庭生活与家庭文化3. 家庭责任与家庭关爱【教学活动】1. 观察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2. 调查家庭生活,了解家庭文化。
3. 参与家庭活动,体验家庭关爱。
【作业与评价】1. 编写一篇关于家庭的文章。
2. 展示家庭调查结果,分享家庭活动体验。
第三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社区的设施、环境、居民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社区设施与环境2. 社区居民与社区文化3. 社区活动与社区服务【教学活动】1. 调查社区设施与环境,了解社区的生活便利性。
2. 观察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的文化特点。
3. 参与社区活动,体验社区服务。
【作业与评价】1. 编写一篇关于社区的短文。
2. 展示社区调查结果,分享社区活动体验。
第四章:我们的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节日,包括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春节与元宵节2. 清明节与端午节3. 中秋节与重阳节【教学活动】1. 调查节日习俗,了解节日文化。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68c6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e.png)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识别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植物知识卡片,上面写有校园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等信息。
2. 准备放大镜、小铲子、笔记本、笔等观察和记录工具。
3. 提前联系学校相关部门,确保学生能够在校园内自由观察植物。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咱们不上那种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的课啦。
咱们要去探索一个就在咱们身边,但是又充满神秘的小世界。
你们猜猜是哪儿?”2. 有同学可能会猜操场、图书馆之类的。
老师笑着摇摇头,然后说:“这个小世界啊,就在咱们校园里,它们不会跑也不会跳,但是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小秘密,它们就是校园里的植物!”(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老师拿出植物知识卡片,举着其中一张说:“来,同学们,咱们先简单认识一下一些校园里的‘明星植物’。
比如说这棵樟树,它呀,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总是站得笔直。
它的叶子呢,绿油油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这种清香还有驱虫的作用呢。
”2. 再拿起一张写着月季的卡片,“再看这个月季,长得那叫一个漂亮,花朵五颜六色的,就像一个个小仙子在绿叶间跳舞。
它的茎上还有小刺,这可是它的自我保护武器哦,就像小刺猬一样。
”3. 简单介绍完几种植物后,老师说:“同学们,咱们要去观察这些植物,那怎么观察呢?可不是光用眼睛看就行了。
咱们得像小侦探一样,全面地去探究。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3d4a1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0.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共5篇)第一篇: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迈好初中第一步迈好初中第一步【设计思路】1、目的意义。
从小学到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学第一个主题旨在引领学生熟悉新环境、熟悉新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活动增强自律,增加自信,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初中生活学习,更快地渡过适应期。
2、主题解读。
主题以主动了解新环境为第一次主题,自省自律为第二次主题,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熟悉研究的过程,学会访谈的基本方法。
主题从了解学校和自我适应性两个次主题进行,不是一种全覆盖式的分解,但是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第二个次主题在第一个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
这一主题很容易与学校的军训活动、校史教育等结合,可组织任课教师见面会,教师、学生做自我介绍,学生可开展破冰活动等加快相互了解。
对于住宿生来说,更大的挑战来自生活自理,所以,要增加这方面的活动,住宿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访谈师哥师姐,了解宿舍、食堂的条件、制度等,并在汇报时做专题汇报。
该主题活动完成时间为3课时。
【目标设定】知识与能力:了解新环境,适应新的学校人际关系。
能够做到顺利完成一周的学习,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课、做操、就餐、就寝等,友好地和同学、老师相处。
过程与方法:掌握访谈法,初步形成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访谈,明确在小组中的任务,配合工作,参与访谈和资料整理工作。
对方谈法不做更深更高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新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这是一个情感目标,需要观察学生的言行表现,同桌关系,舍友关系,师生关系等都表现出学生的情感。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网络、访谈工具,如:记录本、录音笔等。
2、知识准备:活动计划的组成,访谈法注意事项。
研究方法为访谈,这里对访谈的要求更多地指向礼貌、胆量、语言、记录等执行因素,对科学性的要求不高,因为访谈只是了解一般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不用于科学结论,而是用于认识和感受等。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22244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0.png)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一、第一章:我们的校园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校园的基本布局,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等。
介绍校园的设施,如食堂、宿舍、浴室、医务室等。
介绍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和了解校园的基本布局和设施。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校园场所,进行调查和介绍。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二、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的基本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介绍家庭的功能,如提供生活保障、情感支持、教育等。
讨论家庭中的亲情和责任,如孝敬父母、互相帮助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和责任,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三、第三章:我们的社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功能,提高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人口、环境等。
介绍社区的功能,如提供居住环境、生活服务、社交平台等。
讨论学生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出建议。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第四章:我们的节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情感。
4.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介绍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放鞭炮、扫墓、赛龙舟、赏月等。
讨论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如学习传统文化、参与节日活动等。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014de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1.png)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一、第一章:学会交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如问候、介绍、礼貌用语等。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交往的重要性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主动交往与团队协作尊重与理解他人1.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交往情景,让学生学会应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
二、第二章:学会学习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2 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学习计划与目标设定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互学习。
学习计划制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
时间管理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保护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2 教学内容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环保知识与行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环保活动与志愿服务3.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保知识竞答:测试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四、第四章:安全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交通安全火灾逃生地震逃生法律法规与自我保护4.3 教学活动交通安全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火灾逃生演练:模拟火灾现场,教授学生正确的逃生方法。
地震逃生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地震逃生的知识和技巧。
五、第五章:健康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
5.2 教学内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合理饮食与运动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5.3 教学活动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9b2c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内容】1. 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3. 热爱社会,关心社会。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
第三章:人与自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 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3. 自我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第四章:人与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3.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际交往的心得体会。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第五章:人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初一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3篇)
![初一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e457b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e.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初一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教学计划将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5.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生活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烹饪、洗衣、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每周一节,共36课时。
2. 教学地点:学校实验室、图书馆、操场、社区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体验、反思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故事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第二阶段:讲授新知教师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3. 第三阶段: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参观、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 第五阶段:拓展延伸教师针对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b659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9.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全套第一章:我们的地球1.1 地球的基本特征学习地球的大小、形状、构造等基本知识。
讨论地球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转、公转。
1.2 地球的自然环境学习地球上的大气层、水层、土地层等自然环境。
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3 地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讨重力、摩擦力、浮力等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
2.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酸、碱、盐等基本化学概念。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2.3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过程。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第三章:健康生活3.1 健康饮食学习均衡饮食、营养搭配等健康饮食知识。
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3.2 运动与健康学习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3 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四章:环境保护4.1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4.2 环保行动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
探讨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4.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五章:社会关爱5.1 关注弱势群体了解弱势群体的现状和需求。
探讨如何关爱和支持弱势群体。
5.2 社区服务学习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方法。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践关爱社区的理念。
5.3 爱心传递学习爱心传递的意义和方法。
探讨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传递爱心。
第六章:数字时代的生活6.1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学习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网上购物、社交等。
6.2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避免上网陷阱。
6.3 数字时代的利与弊分析数字时代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方便与沉迷等。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2ca76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6.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全套第一章:环保行动【教学目标】1.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学习环保知识,掌握简单的环保技能。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环保知识讲解:介绍环保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环保技能学习:学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简单技能。
3. 环保行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PPT、视频等资料,向学生讲解环保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环保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环保行动的反馈和总结。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学习团队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概念讲解:介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意义和基本原则。
2. 团队合作技巧学习:学习倾听、沟通、协调等团队合作的基本技巧。
3. 团队合作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团队协作活动,如团队游戏、团队讨论等。
【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案例、故事等资料,向学生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意义和基本原则。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巧。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团队合作活动的体验和感受,讨论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团队合作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3. 学生对团队合作活动的反馈和总结。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
2. 学习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
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健康观念讲解:介绍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学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
初一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初一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e562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1.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一阶段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全面发展,本设计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要求;(2)掌握基本的实践活动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制作等;(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等领域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三、教学内容1. 主题一:科学探究(1)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2)实验探究: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科学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主题二:技术应用(1)信息技术: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3)模型制作:制作科技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主题三:社会调查(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访谈调查:进行访谈,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主题四:艺术欣赏(1)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美术鉴赏: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下综合实践教学(3篇)
![七下综合实践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b494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6.png)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科技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开展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等实践活动。
2. 文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活动。
3. 体育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户外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践开始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明确实践目标、内容和方法。
同时,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特长。
2. 实践阶段(1)科技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在科技馆内,学生参观了航天、电子、能源等展区,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
随后,开展了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
(2)文化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了解我国历史文化。
在博物馆内,学生参观了古代陶瓷、书画、文物等展区,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美术馆内,学生欣赏了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此外,还开展了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3)体育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35148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科学1.1 科学探索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1.2 科学方法与实验技巧介绍科学方法和实验技巧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认识和理解2.2 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第三章:环境与人类3.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2 保护环境的责任与行动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第四章:健康生活4.1 健康饮食与营养引导学生了解健康饮食与营养的基本知识4.2 运动与健康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第五章: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5.1 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了解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5.2 沟通技巧的培养介绍沟通技巧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第六章: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6.1 信息时代与信息素养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6.2 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七章:法治教育与社会责任7.1 法律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法律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7.2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第八章:艺术欣赏与创作8.1 艺术欣赏的基本原则向学生介绍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习惯8.2 艺术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音乐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第九章:劳动教育与实践9.1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态度9.2 劳动技能与实践教授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家务、园艺、简单的工具使用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章:生涯规划与自我成长10.1 认识自我与职业规划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10.2 自我管理与终身学习教育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科学探索的意义和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b5b6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7.png)
第1篇一、前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至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
4. 思想道德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知识、信息检索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社会实践教育: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
3. 美术教育:学习绘画、手工、摄影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4. 音乐教育:学习声乐、器乐、舞蹈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5. 科学探究教育: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 体育健康教育: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7.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知识、调适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方式1. 课堂教学: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听讲、实践、反思。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体验生活。
4. 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报告、展示等,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安排(3篇)
![七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安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36ec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5.png)
第1篇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安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创新园区等,让学生了解国情、省情、市情。
2. 科学探究: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文化艺术:举办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比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4. 体育健康: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
5. 环保教育: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教学安排1. 每学期安排4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2课时。
2. 每周安排1次社会实践,1次科学探究,1次文化艺术,1次体育健康,1次环保教育,1次心理健康教育。
3. 教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活动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评价激励法: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390cf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a.png)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活动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 活动一:校园植物观察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特点及生长状况,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学生自由结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
3. 观察:学生深入校园,实地观察所选植物的形态、生长状况等。
4. 记录: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可采用绘制植物图鉴的方式。
5. 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观察的认真程度。
2. 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活动二:环保标语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环保标语,提高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度。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讨论:学生谈论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环保行为。
3. 创意:学生设计富有创意的环保标语,可以采用绘画、手工等方式。
4. 展示:学生将设计的环保标语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投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
2. 学生设计的环保标语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3. 学生在展示和评价过程中的参与度。
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下册教案(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对节日活动的参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活动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庆祝,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七下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9c55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8.png)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教学设计以“走进自然,探索生命”为主题,通过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常见的动植物;(2)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户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 主题:走进自然,探索生命2. 活动内容:(1)户外观察: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习性;(2)环保行动:清理校园垃圾,宣传环保知识;(3)生态调查:调查校园周边生态环境,分析存在的问题;(4)环保创意: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手工艺品;(5)总结与反思:分享活动成果,反思自身不足。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任务,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分工;(3)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观察工具。
2. 实施阶段(1)户外观察: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动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环保行动: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垃圾,宣传环保知识;(3)生态调查:分组进行校园周边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4)环保创意: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手工艺品;(5)总结与反思:各小组分享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3. 评价阶段(1)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2)互评: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借鉴;(3)教师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3篇)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62b5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学习、锻炼身心。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方案将从活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活动一:校园环保宣传(1)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开展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
2. 主题活动二:走进社区,关爱老人(1)了解社区老人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陪伴老人聊天、打扫卫生等。
(3)举办社区老人座谈会,增进社区老人与学生的感情。
3. 主题活动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1)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
(3)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 主题活动四:科技制作与创新(1)学习科技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动态。
(2)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机器人制作、无人机飞行等。
(3)举办科技作品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
5. 主题活动五:心理健康教育(1)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剧、心理游戏等。
四、活动方法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主题活动,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2. 课堂讲授: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社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活动内容。
4. 互动交流: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和感悟。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34b2c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7.png)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全册一、课程主题:亲近社会,服务他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提高学生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社会,关注社会热点。
(2)体验关爱,学会感恩。
(3)实践服务,锻炼自我。
二、课程主题:探索自然,了解科学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
(2)探索科学,开展科学实验。
(3)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
三、课程主题:传承文化,弘扬传统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
(3)提高学生传承文化,创新发展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认识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2)体验传统,传承优秀文化。
(3)创新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四、课程主题:健康生活,快乐成长1.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自主健康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
2. 教学内容:(1)认识健康,关注身心健康。
(3)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五、课程主题:团结协作,共创美好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共同担当,锻炼团队精神。
(3)提高学生沟通协调,共同创造美好。
2. 教学内容:(1)认识团队,体验团队精神。
(2)团结协作,共同担当。
(3)实践锻炼,共创美好。
六、课程主题:交通安全,珍爱生命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交通事故。
2. 教学内容:(1)认识交通,了解交通规则。
(2)遵守交通,珍爱生命。
(3)实践演练,提高自我保护。
七、课程主题:环保意识,绿色行动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一:家庭生活课题:家庭饮食与健康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对饮食的关注,认识饮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物的功用,让食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教学重点:发现问题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索,同时用大家经常吃的食物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探究的欲望。
2、你想研究有关“家庭饮食与健康”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二、根据课题,确定研究内容1、学生交流自己想研究的内容,教师引导点拨应怎样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师:确定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我们就要确定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刚才看了那么多,也听了那么多,你们现在心中有没有困惑,有没有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很想去深入研究呢2、教师引导点拨应怎样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3、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三、论证各小组研究内容的可行性1、小组研究内容展示2、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四、制定小组研究计划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小组研究计划(教师巡视指导)2、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进行交流3、学生对展示的小组研究计划进行评价、提个人的建议。
4、教师随机对研究的过程中的方法进行指导点拨。
5、小组再进行修改五、总结1、概括介绍本课题的研究步骤2、对学生下阶段的研究活动提几点要求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2.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发现问题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班以“家庭饮食与健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也遇到了一些的困难,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二、汇报学生活动情况1、各组成员在组内汇报个人的活动情况,整合本组的活动成果和遇到的困难2、全班交流本组的活动情况及遇到的困难。
将遇到的困难整合。
发现的问题预设:(1)有部分学生还没开始活动(2)有部分学生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找不到要访谈的人或者没有搜集到有用的信息。
(3)有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或不会记录3、讨论并交流——怎样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三、评价本组活动情况四、个别小组的组内分工调整。
五、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第三课时活动目标1.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2.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3.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发现问题给予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家已经深深的知道了家庭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大家以后要改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而且要做到不能多吃“垃圾食物“,这样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二、活动展示与交流(一)、小组内交流1、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谈一谈我的思考。
2、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二)、全班性交流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展示各项活动成果(如:活动时所拍摄的照片,你的DIY作品展示,父母老师的书面评价等)。
三、活动评价。
四、活动拓展1、你能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饮食的需求,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朋友制作适合他们的营养餐吗?2、请把你的活动体会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庭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知道了我们的食物中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明确了要营养均衡,掌握了有关饮食保健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爱护自己,服务他人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调查等各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教师、家长与社会人员多方参与,积极探索了学科之间、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
单元二:社会生活课题: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第一课时活动目标:1. 了解社会的基本发展状况,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关注,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活动过程环节一:自主预习1.自古以来,交通方式和工具有着怎样的变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查询历史资料来紧系分析。
想一想,制约古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材料的引用要注明出处”:我们在开展研究的时候,经常要把检索到的资料作为研究的依据或者是证明。
对于这些材料,我们不仅要认真辨别它们的可信度,而且要对引用的资料注明详细的出处。
这是研究工作的基本规范之一。
)2. 凡事都有两面性。
当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便捷与高效时,我们也在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交通工具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3. 如何将这些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呢?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献计献策吧。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减少交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尤其是交通工具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环节二:合作探究1.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你的想法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请对自主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 请及时记录下还存在的问题。
环节三:归纳反馈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活动目标:1. 了解社会的基本发展状况,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关注,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活动过程环节一:挑战展示1.现状交流展示通过活动,同学们一定掌握了现代交通及交通工具的一些现状,如发展迅速、快捷方便、事故攀升、能源紧张等。
把你搜集到的信息向大家作一次汇报吧。
2.策略交流展示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了交通事故、能源消耗、空气污染等不良影响,同学们有哪些应对的策略,可以一起来交流交流。
3.畅想未来交通通过网络论坛,同学们一定搜集到了很多关于未来交通的发展设想,先把这些设想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次筛选,然后提交给大家一起来交流评议。
A.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B.本地道路建设的设想;C.新型交通设施的设计。
环节二:达标测评如何减少交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献计献策吧。
环节三:归纳反馈请同学们谈谈在这次主题研究活动中,你获得了哪些体验?引发了怎样的思索?环节四:评价激励这一阶段的活动,你的表现如何?给自己的表现进行一次反思和评价吧;同时也比照别人,看一看他人的表现如何?单元三:人与环境课题: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实践、应变、合作、反思、写作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们生活、身边垃圾的来源、处理等。
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我们生活、身边垃圾的来源、处理等。
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2、认识垃圾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了解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和固体垃圾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小鸟在歌唱,花儿在微笑……但是有些人只顾着为自己,不顾对地球妈妈的保护,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2、播放有关环境污染垃圾成堆的图片。
街道上,垃级成堆,校园里纸片飞扬,工厂前浓烟滚滚,这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 怎能不让我们心痛!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又怎么能忍心看到她备受摧残呢?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身边的垃圾”。
(二)问题与思考同学们,对于生活垃圾这个话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班级交流。
1、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2、生活垃圾有哪些危害?3、处理生活垃圾有哪些常用方法?4、垃圾是不是真的就是没有用处?5、怎样做才能减少生活垃圾?……(三)方案与设计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我们今天先选取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板书:生活垃圾小调查。
2、同学们,你想要调查生活垃圾什么方面的内容?3、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活垃圾都包含哪些?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一个家庭能产生多少生活垃圾?……4、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
同学们,生活垃圾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先把它进行分类,来了解生活垃圾。
你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
5、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
为了能更顺利地开展活动,就需要制订一份活动方案,并且,设计出自己小组的调查表。
活动方案要说清楚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时间、方法、步骤、人员分工等;请你们根据要研究的内容,设计出自己小组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吧。
6、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表,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与反馈各小组都已经制订了活动方案,并为自己的调查内容设计了调查表,下面就请各小组分别上台来介绍他们的活动方案和调查表,让我们共同来完善它,使我们的研究更加顺利。
各小组分别介绍活动方案和调查表。
(五)总结与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对生活垃圾的进行了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把自己调查的结果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二)交流与反馈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一个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一个小组所有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全班所有家庭一周产生生活垃圾千克。
2、学习指导语:同学们,面对我们调查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
3、学习指导语:一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一个班级30多个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就很多了。
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产生的垃圾,数量就更多了。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00亿吨,平均每人近2吨,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么多的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